1、為什麼當今世界有各種反全球化的思潮
「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享用了交通、信息傳遞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否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安南在2000年4月發表《千年報告該報告》,在第一部分重點談及全球化問題,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原因在於:
第一,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張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准,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
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文化完整性和國家主權可能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在最強大的國家,人們不知道誰是主宰,為自己的工作擔憂並擔心他們的呼聲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
深層次原因分析1、在世界范圍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窮者與富者的對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況下,未來世界的危險性是資本的統治、技術的統治與少數集團、少數國家統治,即全球民主喪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後導致的是全球大多數人們沒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園、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麼全球化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認同與民族主義問題空前突出。那些無法在全球經濟中支配自己命運的人更需要民族認同與民族國家。多元文化、認同、文明如何與單一經濟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戰。
3、「反全球化」力量多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沒有競爭力的、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邊緣化的最不發達國家與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試圖保護自己的特性不受影響的團體與個體等等 。政府與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別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數者問題。
反全球化的主體可概括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組織。第一, 一類相當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 是那種旨在維護以至弘揚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系的宗教文化運動, 它們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導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侵蝕和支配。
第二, 以跨國公司和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識形態。
第三, 由於全球化威脅或剝奪其就業而反對全球化的發達國家部分勞工,他們構成那裡勞工界的反全球化運動及其社會基礎。
第四, 社會主義等「左派「力量、環境保護主義者和人權運動分子等成分構成的部分反全球化運動。
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沒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信息傳遞等,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來的。因此說,離開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復存在 。
主要表現形式1、原始主義
將人類的歷史看作是以往那種美好狀態的衰落,就是人們最初的狀態是最好的,然後慢慢人類歷史就走下坡路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歷史倒退論的觀點,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別人的侵擾。
如,芝加哥有這樣奇觀,大街上汽車跑,四輪馬車也跟著跑。這些人都是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婦女包著頭巾,不學別的就學本民族的語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辦的學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別的文化侵擾到他們。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趕出部落。
2、社會改良主義
社會改良主義並不從根本上反對全球化,它反對的是西方國家現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會改良主義強烈地反對世界銀行、世界貨幣組織、WTO等國際機構,包括是一些國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認為,當今世界的兩極分化,是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這些國家調整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綠黨,他們有一系列的主張,比如說反對市場經濟、反對物質主義、反對消費主義、反對壟斷、反對核威懾等等,主張生態經濟、宣傳和平主義思想,倡導社會公平原則,這些也都是針對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綠色政治思潮在歐洲政壇上影響很大,綠黨已經佔了歐洲議會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義
本意是要反對西方價值觀的入侵、普遍化擴張,但卻走向了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北朝鮮是一個典型。
4、原教旨主義
是主張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義重新組織全部社會生活的集體行動形式。反對的是一直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反對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所建構的全球性。原教旨主義實際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張的那個價值觀的普遍化擴張,來對抗全球化中西方價值觀念的普遍化擴張。
2、當代世界經濟的特點
世界經濟的特點兩極化太嚴重。
世界經濟的兩極化,即整個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進一步擴大,經濟全球化的好處並沒有被所有的國家和人民共同享有。
事實上,好處主要是一些發達國家和富裕階級得到,而落後國家和貧困人口的經濟和生活情況卻很少改善,有的甚至還在不斷惡化。經濟的兩極化是市場機制的大范圍失靈,以全球尺度來衡量的失靈。
(2)反對全球化的主力是擴展資料
世界經濟兩極化的原因:
1、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而資本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
國際范圍內的兩極分化,即使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的兩極分化也不可能得到解決。這是制度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2、市場經濟的問題。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化,而市場經濟講究的是優勝劣汰,因而也不可能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
3、經濟全球化本身的問題。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更為有利,發達國家利用自己已經占據的優勢地位,搞「高附加值」戰略,即進口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再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它們的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說成是「低附加值」的,而把自己生產的產品說成是「高附加值」的。這實際上就是在國際范圍內的「剝削」。這種剝削當然也加劇了兩極分化。
3、當今世界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⑴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國家之間通過設立一套機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⑵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⑶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①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②對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市場的國際化。③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服務貿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國際化。④戰後跨國公司大量涌現,並在全球經營,帶來了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⑤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⑷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①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戰後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大發展的產物,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②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速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使自己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引進更多資金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繁榮。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經濟規則的約束和制約,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日益提高,將使發展中國家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迅速開放國內市場,使外國貨物大批湧入會強烈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湧入,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有被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組織控制的危險等。③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加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孤立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之外是沒有出路的。④但發展中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時,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南南合作,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⑤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對少數國家有利,對多數國家不利的問題的基本出路,在於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並行不悖的。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活動國際化加深和國際經濟競爭加劇的產物。它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爭奪世界市場成了國際競爭的熱點。現在主要是按經濟實力分割世界市場,得失標志已經不是佔領多少領土或勢力范圍,而是對市場佔有的廣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賴資本輸出。
⑹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反全球化」的運動在世界崛起,近年來愈演愈烈。來自發達國家的勞工、環境保護主義者同某些發展中國家一道構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後,美國的單邊主義滋長,並在國際舞台上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在遭受恐怖主義襲擊後,加強了對邊境的控制等,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2. 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是指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更趨嚴重。人口膨脹是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資源短缺是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惡化是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負起相關責任,共同努力解決這些關繫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重大問題。
1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這一節中的⑴、⑵、⑶、⑸知識點為重點。這一節中的知識所闡述的主要內容實際是我國政府和領導人關於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重大問題的主張和認識。考生應該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點所闡述的原理分析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重大現實問題。
2 注意理解和把握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根本動力、表現(1999年考研第26題已經考查過該知識點)。
3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這一知識點在2000年考研試題中曾經以分析題的形式考查過。考生應該能夠運用這一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分析世界經濟全球化及相關的世界經濟的重大現實問題。
4 對「反全球化」的原因、影響要充分認識。
2 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及其在國際社會中所起的影響力的總和,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一般包括自然資源力、地理條件、經濟實力、人口、科技、軍事實力、民族特徵、國民凝聚力、外交力、政治制度、政府素質、國家意志等有形和無形要素。在綜合國力構成要素中,經濟實力是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沒有科學技術,生產力發展不起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發展經濟,科學技術是推動力量。
冷戰結束後,世界面臨新格局、新秩序的建設。成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極,推行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新秩序都需要以強大的綜合國力為基礎。誰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綜合國力,誰就能夠在新格局、新秩序建設中處於主動地位。
具體說來,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各國把經濟安全確定為對外戰略的重點。②各國積極調整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③各國競相調整科技戰略。④科技人才成為國際高科技競爭的焦點。
可以預見,當前世界各國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將決定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決定世界各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利益,而且決定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興旺發達。
1 冷戰結束後,國際競爭的焦點由軍備競賽走向經濟和科技競爭,其原因、表現都必須重點掌握。
2 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是科技、經濟競爭或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可以作為分析題中的一個小問題進行考查。
3.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學技術是世界經濟發展、人類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人類自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經歷了三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發源於20世紀40年代,以原子能技術、電子計算機、合成材料、火箭技術為代表,到70年代掀起新高潮,成為推動20世紀後半期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它改變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方式;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加深了國際分工;加強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在創造新產品、新產業的同時,也改造了舊產品、舊產業,促進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科技革命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結構、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觀點、行為方式;科技革命迅速提高了一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經濟力量對比,塑造了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數字化和網路化為特徵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逐漸取代自然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高技術產業逐漸超過傳統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支柱。
經濟信息化的趨勢在加速發展。21世紀的社會是全面信息化的社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在各方面的廣泛應用,信息產業得到了高速增長,同時傳統經濟中信息化的作用也在不斷增強。
重點掌握科學技術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作為分析題中一小問題進行考查。復習該部分內容應該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第六章「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鄧小平理論》第四章「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有關內容,全面掌握。
4.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隨後,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在當前世界經濟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使世界經濟獲得了通行的規則和共同語言,這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可以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復習本知識點。
5.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和綜合經濟實力發展的非均衡。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
⑴ 發達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戰後初期,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壟斷地位。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三大經濟中心形成,日本、西歐經濟與美國形成鼎立之勢。80年代,日美歐三足鼎立之勢進一步鞏固。90年代,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出現了戲劇性變化。美國率先走出經濟衰退,並在信息技術革命中走在日本、歐洲的前面,生產率增長較快,國際競爭力加強,奪回了一度失去的一些市場。日本則陷入「泡沫經濟」泥潭,不能自拔。西歐經濟被高失業率所困擾。
⑵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南北差距擴大。它主要表現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結構的現代化水平上。20世紀90年代,以美國領先,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經濟出現了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數字鴻溝」出現並不斷擴大。
⑶ 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不平衡擴大。首先,人均GNP的差距擴大了。其次,國民經濟現代化水平的差距擴大了。低收入國家以農業型經濟為特徵,製造業比重小。中上等收入國家,特別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製造業占據了主導地位,服務業比重也高。再次,對外貿易結構上的差距擴大。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進口製成品。中上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製成品出口為主。有些國家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占據了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從地域上看,拉美、加勒比以及歐洲、中東、北非地區的人均GNP較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地區的人均GNP最低。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使競爭更加激烈,並影響到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建立和發展。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影響:①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使競爭更加激烈。②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不利於世界經濟多極格局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③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不利於縮小南北之間的差距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世界政治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另一方面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和作用增強,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1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考生必須學會運用這一規律分析國際經濟問題。
2 戰後至20世紀90年代前,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西歐、日本經濟發展迅速,逐步縮小了同美國的經濟差距,使日美歐經濟實力走向均衡化。20世紀90年代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美國經濟發展強勁,日美歐經濟的均衡化發展出現了停滯。
3 對當今國際媒體和各國領導人廣泛關注的南北「數字鴻溝」問題應該予以關注,它是南北差距擴大的最新表現。
4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具體影響應該掌握,作為基本知識和原理,在分析相關材料時可以派上用場。
4、反全球化運動的主張是什麼
嚴格說來,「反全球化」這一詞本身並不確切,因為人們並不對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對那種作為客觀趨勢和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那些強烈抗議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詞。准確地說,反全球化運動的人士反對的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是這種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尤其是社會問題。正如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所說的那樣,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實並不是真正地反對全球化,他們是在反對某種同他們本身信念、價值觀相背離的全球化,其中有對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憂慮,有對幾個大國主宰世界的不平,當然也免不了為了維護自身的狹隘民族利益甚至是無政府主義。(見覃莉:《他們,反的是什麼?——反全球化運動掃描》,《海外星雲》2001年第24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0年4月3日發表的《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即《千年報告》)中也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首先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展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同樣正確的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准,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這些力量有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人們日益焦慮的是,……他們的呼聲會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當今的全球化進程是由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尤其是跨國壟斷資產階級主導和推動的,因而,我們很難設想這一進程不會深深打下它們利益的烙印。有識之士指出,當今的全球化明顯帶有西方強權主導的意味,因為這種全球化「不過是重新恢復資本主義那種既是國際的、更是跨國的原始使命,把疆界和國家、傳統和民族統統踩在腳下,迫使一切都更加服從唯一的價值規律。」(法國雅克·阿克:《經濟全球化》第74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這種全球化實際上可以說就是過去500年來西方擴張運動的一種繼續,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資產階級尤其是跨國資產階級利益的全球化。在這種以市場和資本為杠桿的全球化下,一切似乎是建立在市場規律之上的自願原則基礎之上的。與十九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為確立其在全世界的統治而直接訴諸武力侵略、霸佔領土的作法不同,西方壟斷資產階級這次主導和推進全球化進程是通過所謂形式上平等而實質上不平等的「自由貿易」奪取和霸佔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來實現的。
5、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特點有哪些?
最基本的是兩個:區域化和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⑴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國家之間通過設立一套機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⑵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⑶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①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②對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市場的國際化。③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服務貿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國際化。④戰後跨國公司大量涌現,並在全球經營,帶來了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⑤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⑷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①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戰後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大發展的產物,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②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速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使自己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引進更多資金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繁榮。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經濟規則的約束和制約,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日益提高,將使發展中國家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迅速開放國內市場,使外國貨物大批湧入會強烈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湧入,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有被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組織控制的危險等。③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加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孤立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之外是沒有出路的。④但發展中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時,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南南合作,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⑤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對少數國家有利,對多數國家不利的問題的基本出路,在於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並行不悖的。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活動國際化加深和國際經濟競爭加劇的產物。它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爭奪世界市場成了國際競爭的熱點。現在主要是按經濟實力分割世界市場,得失標志已經不是佔領多少領土或勢力范圍,而是對市場佔有的廣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賴資本輸出。
⑹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反全球化」的運動在世界崛起,近年來愈演愈烈。來自發達國家的勞工、環境保護主義者同某些發展中國家一道構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後,美國的單邊主義滋長,並在國際舞台上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在遭受恐怖主義襲擊後,加強了對邊境的控制等,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6、當代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兩大根本趨勢是什麼
以西方為主要的資本自由主義 和廣大阿拉伯地區的原伊斯蘭主義
中國這種不倫不類的也是一種
7、什麼黨被公認為是反全球化的標志性事件
被公認為是反全球化的標志性事件是西雅圖事件熱那亞風暴。反全球化,是指反對不合理全球化的思想與運動的總稱。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推進,反對全球化的浪潮日趨高漲。1999年11月美國西雅圖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期間的大規模反全球化示威,被認為是反全球化現象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