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積極影響
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討論)
邱溫
●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國間的經濟競爭。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想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平等權利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
●面對全球化趨勢,我們既要有積極的態度,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權衡利弊得失,採取合作與斗爭並重的策略。在擴大開放和加強經濟交往的同時,盡量避免它可能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真正做到妥善應對,趨利避害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機遇
從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功能和積極作用來看,它給中國帶來了機遇。
一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為21世紀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全球化進程使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基本趨勢,這就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時機。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的科技革命,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和普遍交往,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同時,為主動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措施,包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入世貿組織等,從而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適應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利用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提供了有利時機。發展中國家可以藉助與發達國家建立的經濟關系,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利用這種後發優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比如,在全球信息產業的帶動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僅已逐步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其他部門和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近13年來,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吸收外資已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的首位。
三是經濟全球化迫使發達國家認識到,它們的發展也有賴於發展中國家。當今世界的整體發展和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參與。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全球性問題,只有各國聯合起來共同行動才能解決。當前全球經濟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發達國家不得不認識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利害關系。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達國家也不得不重新認識中國的發展潛力和在國際上的作用。
四是經濟全球化進程有助於人們開闊眼界、更新觀念,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從一定意義上說,牢牢抓住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歷史機遇,會大大有利於實現中國的迅速發展。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挑戰
但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國間的競爭。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想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平等權利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進行長期斗爭。在西方發達國家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挑戰是嚴峻的。
第一,不合理的原有國際經濟秩序對中國形成挑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制定全球化規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世界性的經濟組織本質上是發達國家的御用工具,是富國推行價值觀念和經濟政治制度的「代理人」。發達國家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並通過資本縮水、外逃等投機活動向發展中國家轉嫁金融危機,使得金融機制尚不健全、資本也不雄厚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在東南亞、拉美等地發生嚴重金融和經濟危機時,發達國家控制的國際金融機構向這些國家提供了援助,但卻附加了種種苛刻條件。這一點,盡管中國目前還不突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國金融資本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後,中國也會面臨類似的風險。
第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面臨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肆宣揚「人權高於主權」、「新干涉主義」等論調,利用封鎖、禁運、制裁等手段干涉別國內政。他們大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使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受到很大沖擊。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使得鞏固中國的政治優勢和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的任務變得更為艱巨。
第三,西方發達國家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優勢帶來挑戰。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佔有巨大優勢。目前,發達國家每年用於科技研究和開發的支出佔全世界的95%以上,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只佔不到5%;科技人員90%左右集中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科技人員只佔10%。盡管中國的科技研究與開發正在不斷發展,某些領域也居世界前列,但整體水平在21世紀較長時期內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第四,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有目的地進行產業結構轉移,在本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勞動密集型和部分資本密集型企業、甚至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這些國家的民族工業受到嚴重沖擊。中國正面臨著這方面的挑戰。
中國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們既要有積極的態度,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權衡利弊得失,採取合作與斗爭並重的策略。在擴大開放和加強經濟交往的同時,盡量避免它可能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真正做到妥善應對,趨利避害。
第一,制定我國的經濟全球化發展戰略,走出一條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道路。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反過來又會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加速發展,是迎接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必然選擇。只有加速發展,才能有效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也只有加速發展,才能從容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像我們這樣被耽誤很長時間而又人口眾多的大國,只有加快發展,才能趕上世界先進國家的腳步。
第二,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20多年來取得的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說到底是不斷改革開放的結果。我們要想按照既定目標進一步發展下去,關鍵還在於繼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經濟全球化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我們必須切實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原有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性弊端,真正把企業推向市場,使它們樹立國際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三,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推進信息化的步伐。要抓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決定性因素不放,把加快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信息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新的巨大飛躍,也帶來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歷史性飛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能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就有可能把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起來,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進步實現歷史性跨越。
第四,嚴格防止西方敵對勢力借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國家主權進行干涉。社會主義國家在加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必須頂住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壓力,採取正確的戰略和斗爭策略。要防止他們利用經濟全球化達到干涉中國內政的目的,進而危及我國的國家主權、安全和政治穩定,對其「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圖謀,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
第五,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政治發展能力。全球化對我國政治發展的挑戰,主要是西方國家打著全球化的旗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大肆攻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原則,發揮自己的優勢,決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同時,我們也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減少政府的責任和作用,相反這將使政府在全球化進程中擔負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加強法制建設,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等重任。▲
2、全球化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全球化對國家政治產生哪些影響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
具體的對國家政治挑戰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貧富差距可能擴大
2、文明以及價值觀的沖突
3、由跨國公司控制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4、部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源的掠奪
5、部分發達國家把工業垃圾傾倒到發展中國家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環境遭到破壞
6、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7、恐怖主義也在全球化,參與恐怖襲擊的恐怖組織分子很多時候不在本國行動,而且與本國無關
8、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
還有國際貿易的增長和跨國公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這些挑戰都對國家政治產生的影響隨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國際政治生活的主流。什麼新殖民主義,什麼南北談判等等,統統讓位於全球化,讓位於各國間的自由競爭。一個國家貧窮的原因不再是歷史上的殖民主義,或現實中的不平等關系,不再是許多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自己成了自己落後的唯一原因。解決現實世界的諸多不公正的途徑,不再是調整國際秩序,而是全球化。
對公正的訴求被推到了世界議題的背後,一個新的理論和信仰開始升起。這是一個建立在叢林原則上的信仰。表面上看這種信仰提倡每個人和每個國家,無論貧富,都必須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實際上這種信仰提倡的是強者對弱者的「自由競爭」,資本對勞動的「自由競爭」,強國對弱國的「自由競爭」。這種信仰表面上賦予了強者和弱者同樣的自由,但是在這種「自由」面紗下,是強者對弱者的統治,強者對弱者的掠奪。
3、論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摘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勢不可擋,給各國經濟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更加緊密,各種合作如雨後春筍。在這種情況下,誰不開放、不融入就會被淘汰、被邊緣化。如何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去,迎接挑戰、規避風險、賺取利潤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我國,經濟發展,生的,影響,對策,摘要,隨著, 摘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勢不可擋,給各國經濟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更加緊密,各種合作如雨後春筍。在這種情況下,誰不開放、不融入就會被淘汰、被邊緣化。如何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去,迎接挑戰、規避風險、賺取利潤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應該面對的問題,
:m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機遇:挑戰:影響:策略
經濟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經濟學家s,奧斯特雷最先提出來的,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生產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本國本地區的范圍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體化過程。
一、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1/7頁
從經濟發展來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與我們不斷的擴大開放,發展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是密不可分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是有利的,給了我們更好的機會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充分利用外資進行資金融通,並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和更多的貿易機遇。
(一)經濟全球化使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更加堅定
當前我國的國情是人口眾多,科技相對不發達,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搞閉關自守。鄧小平說過「中國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機遇,我們應該積極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潮中,本著「平等互利、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等原則,迅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擺脫貧困落後的面貌。事實證明,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的外資利用額不斷擴大,對外貿易額不斷擴大,國內製造業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位列前茅,並向研發轉型。
(二)經濟全球化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
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使我國逐步成長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大國。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日俱增,2001年11月的世貿組織部長會上,我國第一次成為世貿組織新會員,2003年成為正式會員,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有了更強的話語權。
2/7頁
(三)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經濟全球化使跨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生產模式、高新技術迅速的融入到國內的行業中,沖擊了國內企業原有的狀態,帶動了國內有能力的大企業紛紛效仿變革,改變組織結構與生產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融入國際競爭。也使粗放經營、重復建設、盲目投資項目不得不擱淺,使政府與企業不得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的民族產業帶來了挑戰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國際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減弱甚至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想在一國之內保持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態是不可能了,特別是對缺乏規模的小型民族企業是不小的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各種生產要素的供求狀況都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外國的產品和企業也更多地進入到國內,沖擊國內的汽車製造、農業生產、航空、電子、金融領域等等各個行業,形成競爭局面,給我國的民族企業帶來挑戰。
(二)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風險,增強了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的不確定性
3/7頁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國的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也面臨較大的風險。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從次貸危機中走出來,歐洲經濟的萎靡不振都嚴重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下行風險,給國際貿易與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國外市場需求的急劇縮減,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外貿出口,加劇了國內的產能過剩。金融領域的投資更是險象環生,隨著國外資本的流入,政府的有關部門更應該增加防範意識,避免國際基金大鱷做空中國經濟。
(三)經濟全球化也給各國的政治穩定性帶來挑戰
政治穩定是各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反過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與不確定性也給各國的政治穩定帶來挑戰。國際上因為經濟動盪而引起政治動盪的國家比比皆是,委內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只是發展中國家,西方發達國家更是依仗自己具有經濟實力,打著「民主和人道主義、種族與宗教」問題的幌子,到處干涉別國內政。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政治化、把國內問題國際化,是他們常用的手段。
三、經濟全球化對本國經濟造成的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都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將各國經濟緊密的結合起來,使國內的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海外市場。國際跨國公司的進駐擠佔了國內民族企業的發展空間,並且因為跨國公司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會快速的占據市場,加速形成壟斷局面,綁架了國家經濟。所以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4/7頁
四、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
(一)進一步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是當前社會發展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沒有信息的全球化就不會有經濟的全球化,是全球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以微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光導通訊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類世界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時代。現在以無線電通訊、電腦、衛星、電視等為主體的傳播網路,大大縮短了人類社會的時間、空間距離,使人類社會緊密的結合成為一個信息整體。在這個進程中?l落後誰就會被動、落後、被邊緣化,就會「挨打」。世界各個國家競相發展的態勢促使我們必須以積極地態度把握信息全球化的帶來的機遇。
(二)繼續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客觀的歷史潮流,是經濟關系發展變化的總體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資本、市場、技術等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再重新配置的過程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充分利用本國的經濟政策,對有些資源與領域要有條件、有步驟的逐步適應與開放,在准入領域與時間上要符合本國的長遠戰略目標,這樣才能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中國企業做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在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及進程中,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幫助企業
5/7頁
點擊展開全文
從APP打開該文檔,閱讀高清版
開通Plus會員,全場文檔6折起 >>
4、政治問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程度越高,交通運輸和信息通訊技術越發達,世界分工和互補的要求越強,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越快。科技進步、電子技術、光纖通訊技術、交通運輸是經濟全球化的技術條件,經濟分工、互補和交換的需要是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經濟全球化具有兩重性。一方
面,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經濟相互分工、相互依賴、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要求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國經濟通過優勢互補、相互分工、相互投資和交換,市場得到開拓,技術得到進步,生產得到發展。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發達國家科學技術走在了前面。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在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中,學習、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和積累的一切優秀的先進文明成果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通過相互交換和學習借鑒,來發展自己。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對外開放,請進來、走出去,把經濟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國際經濟資源和全球化的機遇,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就發展得越快。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至今並沒有擺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導和支配地位及掠奪性質。全球經濟仍由少數發達國家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技術和資本優勢,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環境資源,佔領市場,獲得高額利潤。它們壟斷世界金融,主導世界金融體系,使世界市場服從自己發展的需要,成為資本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工具。它們還掌握著制定市場經濟規則的權力,具有操縱市場經濟秩序的優勢。它們可以決定哪些國家是「市場經濟國家」,哪些不是;決定哪些產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決定進出口產品的標准和價格,動不動就設置門檻和障礙,對方只能執行、服從,而無討價還價的權利。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和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全球化,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但對這種「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不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我們具有自己的制度優勢、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和傳統歷史優勢。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有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的弱點是總體實力弱、科學技術水平低、大量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低。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巨大的發展變化表明,中國人民具有獨立自主、發展自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擴大開放、融入世界、吸收世界優秀成果,對世界作出貢獻的胸懷。我們既不能在經濟全球化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卻步,又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優勢,壯大實力,增強國力,加快技術進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弱勢向優勢轉化。這樣才能逐步改變在全球化中的被動地位,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發言權和主動權,使全球化更好地服務於我國建設的需要,並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5、全球化對國家政治產生了哪些深刻的影響
二、經濟全球化對國際政治的深刻影響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國際經濟決定國際政治,國際政治反作用或影響國際經濟。按照狹義的國際政治概念:國際政治是指國家之間所發生的政治行為和政治關系。這種政治行為和政治關系是具有主權的各國為實現其各自的國家利益、目標而進行的政治活動和發生的政治關系。國際政治的基本行為主體是主權國家,國家有對內的最高管轄權和對外的獨立權,國家是國際政治的中心。此外,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國家聯盟、利益集團、政黨、國家或政界領導人與決策者都能成為國際政治的行為主體。各行為主體通過國際政治活動來實現各自的利益和目標。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國家觀念包括主權觀念及國家運行機制都產生了沖擊和影響,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及任務和特點都產生發深遠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對國家主權觀念產生沖擊。國家主權是國家基本權利的基礎。是不依附於、不從屬於國內外任何其它權力的國家權利。在經濟全球化對經濟領域和其它社會生活諸領域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也改變著傳統的主權觀念。主權不僅意味著本國的獨立自主權力,還意味著對他國主權的尊重以及對國際合作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它說明了國家主權的相對性。那種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不服從任何條件或限制的絕對主權是不存在的。隨著各國對人類相互依存關系以及面臨共同威脅認知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從全球的思維高度來重新認識維護國家主權與保證國際協調合作機制正常運轉的關系問題。各國要讓渡一部分主權,建立有效的國際使用機制,以維護國家的獨立性和根本利益。
第二,國家權力的分散與弱化。由於經濟全球化導致世界各國相互依存關系的加深,這種日益增強的相互依存在國與國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形成縱橫交錯的關聯和制約關系。因此,不管主觀意願如何,各國己不能象經典的詮釋那樣絕對地、至高無上地享有自己在內政、外交和軍事事務上的主權。也就是說國家在處理國內外事務時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外部的掣肘。這就必將導致權力的分散。這種掣肘包括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對世界和地區事務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和介入。如聯合國派駐在一些國家的機構所掌握的權力早己凌架於當地政府和各派別力量之上。跨國公司憑借其雄厚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影響乃至左右東道國政府的決策。其它一些國際間的非政府組織,如宗教團體、政黨聯盟、工會組織等在適宜的條件下,也會對某些主權國家施加影響。
第三,國家處理國際事務更多地採取合作與協調的方式。由於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政治關系相互依存的趨勢加強,這使得妥協、合作、共存成為國際關系的大趨勢。因為世界和地區事務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和介入。如聯合國派駐在一些國家的機構所掌握的權力早己凌架於當地政府和各派別力量之上。跨國公司憑借其雄厚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影響乃至左右東道國政府的決策。其它一些國際間的非政府組織,如宗教團體、政黨聯盟、工會組織等在適宜的條件下,也會對某些主權國家施加影響。
第三,國家處理國際事務更多地採取合作與協調的方式。由於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政治關系相互依存的趨勢加強,這使得妥協、合作、共存成為國際關系的大趨勢。因為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規則不再表現為傳統的「零扣」,而是由「雙贏」取而代之。一國的安全不再以他國的不安全為前提,一國的富強也不需要建立在他國贏弱的基礎之上。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不僅要加強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而且應該懂得國際經濟中的有效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妥協的基礎上的,因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是最有效的國際合作的前提。所以國際政治中的合作與妥協正在慢慢替代沖突與爭斗而成為處理當前國際關系的主要手段。
第四,經濟全球化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影響。世界政治格局是主權國家和國家集團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結構狀態。這種結構狀態反映出國家和國家在政治上的相互關系,維持著世界政治體系的穩定。國際政治格局一般包括一極格局、兩極格局、多極格局。經濟全球化時代會導致以下幾種變化:一是決定格局變動的因素發生變化,一般認為決定世界政治格局變動的因素在於實力地位的變化和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在全球化時代,除上述兩種原因外,國際道義在國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比過去要大得多。這里的國際道義是指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國際行為准則,如國際正義、和平、反對侵略、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恐怖、維護世界環境安全和國際社會穩定等。在今天,衡量一個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作用或能否成為重要一極不能只看經濟實力或軍事實力,還要看是否能在國際事務中維護國際道義。二是世界政治格局所面臨的任務是不同的。兩極格局時代的主要問題是一個超極大國試圖取得對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軍事和政治優勢,控制世界政治的主導權。而在全球化時代,世界政治格局面臨的主要任務將是解決全球問題,如環境、安全、污染、控制核武器擴散等。因為沒有一個任何超級大國能獨自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世界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多極合作基礎上的,如果說兩極格局中對抗多於合作,那麼在全球化時代則是合作多於對抗。三是全球化必然導致多極化。雖然目前對世界政治格局的認識有所不同,有五極論、三極論、無極論等,對何為一「極」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來說都認為世界政治格局的總特徵和趨勢是多級化。由於全球范圍內生產、貿易、金融網路的形成,所有國家都捲入其中,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機遇和挑戰,從而使國際舞台上主角也就是極增多,又由於世界經濟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社會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提高,南北矛盾有所緩和、南北差距逐步縮小,一些發展中國家會脫穎而出成為政治格局中重要一極。還由於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經濟一體化,各種地區性、區域性組織的出現也增加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色彩。
三、全球化時代要求國家處理內政外交的行為方式發生轉變
在內政方面,國家對內的管轄權受到全球化的沖擊和影響,傳統的國家中央政府對內事務的最高政治統治權將不同程度地為地方政府、企業乃至個人所分享。同時,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國際化進程的發展,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和產業政策的干涉作用將有斷減弱。當然,這並不是說政府不再重要了,而是說政府的傳統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必須轉變。人類社會的歷史表明,生產力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的轉折時刻,政府的制度必然發生相應的轉變,否則政府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東南亞金融危機充分說明經濟全球化時代政府作用的重要程度,更說明政府機構和職能的改革乃大勢所趨。全球化時代的政府應該具備領導有力、機構精簡、高效率、依法行政、有限干預、有權威、廉潔等特徵。同時政府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即政府對內是以公共權力維護公共秩序的政府機關,以強制性的權力機構和措施維護法律的尊嚴,它提供的是法律、秩序、制度、法規,而不是家長、保姆和企業主。總之,全球化時代對國家內政的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政府面對挑戰必須更新觀念、解放思想,主動變革,以順應時代的潮流。
在對外交往方面,國家應以合作和協調為主。這種合作與協調主要是源於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客觀上的相互依存,所以在雙邊和各邊交往中應本著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則進行,解決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的途徑越來越依賴國際組織的仲裁和介入。國際政府組織是國際關系相互依存的工具。冷戰後國際社會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點,一些地區熱點的降溫與和平解決、貿易戰和經濟制裁的減少,在核武器控制方面的合作等都說明了這種轉變。國際社會也會由於全方位的合作而趨於穩定和成熟。
6、誰能試述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於強國和弱國,發展中和發達國家,都是個雙刃劍,就看你怎麼認識,怎麼行動。
對於發達國家,經濟的全球化可以使更多的跨國企業「走出去」找到更廣闊的市場,更廉價的勞動力,更加強大的優化資源配置的能力,通過本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強勢地位達到壓榨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目的,通過經濟全球化,更容易改變自身不合理經濟層次結構,將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遷出,引進高科技、綠色產業,並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經濟再次騰
飛。
另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因為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處於強勢地位,競爭力強,更容易推銷出產品,達到全球壟斷地位。
全球化經濟必然造成世界政治格局震盪,弱國更加沒有發言權,美英等西方國家更容易通過經濟牽制達到干涉別國內政,霸權世界的目的。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如果能在這個環境中抓住機遇,那麼經濟會更加平穩的發展,政治改革會遇到更少阻力,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與中國類似,經濟騰飛,政治崛起。但對弱國、貧窮國家,將是更加貧窮慘烈的下場。
經濟全球化,改變的是社會中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產品便宜了,旅遊去的地方更多了,留學更加便利,企業更容易開拓市場。但不要忘了,全球的經濟一體意味著競爭的加大,意味著我們的敵人可能更多更強。如果我們不能用好其利則必被其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