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下的中國傳統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下的中國傳統

發布時間: 2023-04-01 12:29:47

1、全球化對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的影響

全球化使國與國之間更加緊密地聯系,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相互依、學習。而現代化,更是標著當今社會的進步與變遷,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主要強調人的個性解放和生產力的解放。這兩種現象關切每一個人當下生活的重大問題,因為「全球化」與「現代化」不僅帶來了經濟上的發展與變化,更帶來了文化、價值觀念及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的沖擊。

全球化與現代化的進程是在各個層面都可見的,隨著交通、通訊的發展,人們切實感受到這個世界在一點點的縮小。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隨著這種全球化、現代化進程逐漸改變。全球化改變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外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人們的穿著打扮不再是70年代的那種單調的藏藍色,而是更追求品位、潮流,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更是追尋所謂的品牌,穿著一定要來自國外的頂級設計師的特殊設計。還以恆隆廣場為例,它的流線型玻璃體主體地建築風格,更是具有濃厚的歐美風情,顯然,也是受到了全球化風波的影響。

隨著全球化地發展,我們所接觸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飲食方面自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在全世界都正開始愛上營養健康的中餐時,中國消費者卻對漢堡包、炸雞腿、和用轉基因土豆做成的薯條趨之若驚。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全球化的產物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過去,中國人的飲食以米飯、蔬菜,豆類為主,換心血管疾病的人遠遠要比西方國家的人少的多。如今,隨著飲食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為了肥胖,還有膽固醇過高而產生苦惱。而以前傳統飲食方式,一大家人坐在一張大餐桌上說說笑笑的吃飯,也開始被這幾分鍾就可以啃完的漢堡而取代,也難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冷漠?

這種人情的冷漠,不禁讓我們開始反思中國人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影響下,價值觀的改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接觸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人們的價值觀也逐漸從單一轉向多元,從封閉轉向開放,從傳統轉向現代。舉個最簡單地例子,就拿婚姻來說,在古代,甚至改革開放以前,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結婚年齡也都是在十幾和二十幾歲之間,而結了婚之後也基本上會白首偕老,不會有太多的離婚事件發生。而如今,三四十歲的未婚女強人隨處可見,而結婚之後夫妻之間的感情也不像以前那麼單純。小三,婚外戀,這種熟悉的字眼似乎也在隨著這個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像「同志」這樣傳統的詞彙也有了新的一層含義。真不知道我們是應該為這種開放的觀念而感到欣慰,還是應該為這逐漸遺失的人性的純真而感到悲哀!

全球化和現代化不僅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傳統觀念產生了影響,大眾文化更是逃不出它的沖擊波。隨著科技、網路的發展,各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影視作品可以在幾秒鍾內傳遍全球。我們的ipod里邊播放的音樂都是來自lady gaga,super junior,所鍾愛的影視作品是那些好萊塢大片,韓國的肥皂劇,這些早已取代了我們傳統的京劇和各種民俗歌曲。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種「外國的月亮總比中國的圓」的媚外觀念開始在中國人的內心繁衍滋生,而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正是這種挑戰引起不少中國人的反思,開始反省對自身文化的定位,加入保護傳統文化的行列。由此而見,雖然全球化給中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也正是這種沖擊成為使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動力,一種基於文化識別與文化定位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打下基礎。

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大潮流下,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化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然而,就在中國全球化的同時,世界也在「中國化」,無論是在經濟上與中國的緊密合作,還是在文化領域的互相學習,這些都展現了那些西方大國對中國的無限興趣。至於全球化與現代化對中國的影響,無論積極還是消極的,都在各個方面有所體現。全球化與現代化還在繼續,中國到底會在這兩種潮流下變成什麼樣子,還是取決於中國能否好好利用全球化與現代化帶來的機遇。

2、試論述在全球條件下,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文化全球化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應該是在尊重和保
持文化個性基礎L對人類文化共性的發揚和推廣,是在
保持差異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多樣性和
統一性的雙向互動。世界上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
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這種特有的文化已經成
為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如何在保持傳統民
族文化的同時接納現代性,吸收全人類所創造的優秀文
化成果,形成一種既適應現代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文
化,是我們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亟待解決之難題。
「一個民族要認識自己,就要走出自己的牆,從外
面看。一個民族要認識別個民族,就要走進別人的牆,
從裡面看。其實,認識自己和認識別人是同時的。」口1文
化的民族性並不是封閉的、保守的,而是開放的、發展
的動態概念,它在自己的歷史行程中總要吸納外民族文
化的精髓,融於自己的血肉之中。中華文化的走向遠不
只是一個繼承並發揚傳統的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本
全球化背靠下中國傳統文化境遇
理論研討
身是建築在傳統的農耕社會基礎之上的,近來,隨著國
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經濟和從前的經濟結構以及經
濟模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國民眾也正一步步邁向一
個現代化的社會巾去。眼下,進入公眾視野的文化產品
和文化門類眾多,能夠沖擊人的感官並且改變人的觀念
的東西也很多。網路、傳統媒體甚至公共場所部可以對
人的行為和觀念產生影響。在這種前提下,仍然要求今
天的人們去完全按照昨天的行為方式來生活,是不明智
的,也是不現實的。正像安東尼·吉登斯認為的: 「全
球化並不是我們今天生活的附屬物,它是我們生活環境
的轉變,它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1因此,中國傳
統文化唯有積極地進行文化整合,捨去消極的不合理的
因素,讓健康的、符合今天民眾行為習慣和理念的因素
積極加入進來,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繼承和發
揚, 「保衛傳統文化」的呼聲也才能平息下來。
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相比,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和
軟環境,文化行為和文化生態的大規模變化在短時期內
是不會產生巨變的,但是長遠的看,唯其不容易徹底改
變,其改變之後的慣性爿『會更深遠。韓國的「江漢奇
跡」,向所有人展示了儒家文化在現代化浪潮沖擊下的
另一種結果。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並不矛盾,把傳統文化中的有益因素與現代化變革中的
需求結合起來,應是一個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最好選擇。
文化走向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演進以
至變革的過程,永無止境,中國文化和世界文明發展的
歷史經驗都說明,異質文化的交流,碰撞與融合是文化
更新發展的重要契機,文化封閉則只能導致僵化、停滯
和落後。
總之,文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文化發展中的一種客
觀趨勢,文化全球化不等同於「文化殖民化」或「文化
霸權上義」。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無論任何民族只有
積極地融入全球化文化,才能在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創造
出自己民族文化的新特色,才能同世界各民族文化一起
共同構建全球文化新體系。

3、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沒有一個民族願意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只要看清這一點,就應該清醒過來,別奢望我們能夠以傳統文化去「引領世界」!是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得到最好的傳承。但是要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真正的價值,進而以中國文化的精髓來整治自己的國家,可以說絕無這種可能!所以我們國家一向強調文化交流的意義是増進互相的了解和友誼,這樣也可以取長補短,促進本國的發展。從國家長遠的發展角度,中國強調的是文化自信,也絕對不會將中國文化強加於人。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引領世界」,是一個偽命題!無須討論熱議。還是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別總想著引領世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喜好,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世界才精彩紛呈,生機勃勃。

有悠久的歷史,有璀璨的文化,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理應倍加珍惜,將其發揚光大。同時,我們也放開眼光敞開胸懷,不斷學習收收外來文化,為悠久而璀璨的文化注入新鮮血液,讓其更加絢爛奪目。魅力來自別具一格,來自特色鮮明,文化傳統的生命力也源於此。這樣一想,便不難明白:誰願意被引領呢?誰又能輕易地成為引領者呢?!要真正弄懂傳統文化的精氣神所在;其次,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展。核心就是:要不斷總結與發展當下世界政治文明——憲制文明是主流,憲制精神:依憲治國依法行政尊憲守法。傳統文化和這個憲制精神相違背的東西就必須割除。 現代自由平等科學的文明思想與傳統倫理的結合。

4、全球化有利於還是不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發展?

全球化的發展的話,其實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的話,既有利也有弊,首先來看一下什麼叫做全球化。

全球化的意思是說,在我們現在生活發展過程當中,全球的一個現象過程,而且這個全球化的話。

它有著非常多的一些各種各樣的說法,那麼全球化的話。其實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政治,社會,還有文化,教育,尤其是在教育這一塊上的體現是非常大的。而對於全球化的發展的話,其實對於現在國內的一些影響的話,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為國內開拓了更大的一些市場,比如說外國人來中國內地做一些投資企業的建設。

那麼一方面的話可以增加稅收,另一方面的話也帶動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同時的話也可以使兩國之間的這種技術,和一些投資上能夠得到想很好的一個商業性的交流。

 不利的一面,就是當出現某些問題的時候,因為兩個兩國的政策它是不一樣的。那麼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特別容易被放大化。從而引起一些其他的政治性,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市場上的政策問題。

對於傳統文化的發展的話,其實還是好的比較多,這樣一面比如說最明顯的就是絲綢之路的開辟。為中國的市場打開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時也加強了和周邊國家的一些合作。

絲綢之路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商業發展,從以前古代的絲綢之路能引用到今天的現代社會。

而且能給市場給人民群眾,給企業帶來非常好的一些發展的話,其實是非常有利的,而全球化的發展的話。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不管是在公司的一些貿易活動或者說一些技術的學習。還有其他的一些服務之間的互相提供,其實既包含著緊密之間的利益,同時也加強了兩國之間的合作。

5、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

全球化就是人類生活的一體化過程,是超越地區、尤其是超越民族國家主權的一種全球整體性發展趨勢。或者說,它是指「當代人類社會生活跨越國家和地區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展現的全方位的溝通、聯系、相互影響的客觀歷史進程與趨勢」。全球化對我國青年的文化消費影響特別大,很多青年把歐美的流行節目達成自己的娛樂節目,尤其是十年來迅速普及的互聯網,使得美歐製作的娛樂節目在青年的文化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方面在改變舊的體制或在轉型的過程中,我們民族文化面臨西方的強烈沖擊,所以我們要時刻警惕不能讓全球化成為西方化或者美國化,另一方面我們要抓住這次中外文化廣泛交流的機會,在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精華以滋補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的同時,積極傳遞出我們華夏文化所獨有的「智慧之光」,讓世界更加了解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意識形態,積極地消除個民族國家之間文化上的隔閡/矛盾和對立。在求同存異的情況下,走互融互補的道路。
我們要正視現實,我國是一個文化產業弱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要不斷加強自身品牌的培養,發展和繼承符合民族文化的特色,反映我國社會實踐,適應我國大眾文化品位,具有自身特色和強大競爭力的文化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形成特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擴大影響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積極學習其他後發展國家發展民族文化的成功經驗,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國外的某些先進技術手段更好地為中國文化價值的傳播來服務。中國文化產業要從過去主要依賴國內資源,逐漸發展為依賴國內和國際兩種文化資源。為此,近年來,我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允許一些國際知名傳媒集團進入我國媒體市場。另外我國也在通過國家政策干預逐年加大對我國文化傳媒產業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只有不斷開拓,創新本民族文化的發展道路,才能直面全球化時代的發展大潮,取得自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能力。
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從未斷裂,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這個以市場為主宰的文化全球化進程中,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機遇,迅速發展,使我們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光輝歷史,隨著我們的不懈努力,再次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耀眼奪目。

6、全球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呢?

第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全世界的優秀文化可以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時至今日,我們經常聽說“經濟全球化”,但除了經濟以外,政治、文、化科技也在實現全球化。特別是文化,是全球化的“重點項目”。別的不說,近些年來在海外開辦的孔子學院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見證。

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孔子學院為載體,和世界各地文化不斷交流、碰撞,和它們求同存異,維持一個和平相處的局面。在異國他鄉,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花朵”。

除了優秀儒學思想這樣的傳統文化以外,其他優秀的文化也在全球化過程中和世界文化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我相信,憑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優秀肯定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穩跟腳。

第二,會加速淘汰一些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樣。盡管大部分優秀,但還是有一部分糟粕混雜其中,比如愚忠、愚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君愛國、侍奉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論他們是對是錯,都要嚴格地執行。這樣的文化屬於糟粕,天地之間本就不存在什麼“天子”,人人生而平等,刻意強調人的等級性會使社會倒退。

更何況是人就會犯錯,父母和“天子”不可能全是對的。我們在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判斷對錯。

第三,讓其他國家更加了解歷史悠久的中國。都說文化是了解一個國家歷史發展和意識形態的最好途徑,通過中國的傳統文化,世界人民可以充分了解中國的發展和一貫的友好和平主張。這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更全面的作用,是有利的。

7、面對全球化,中國該如何保持文化的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我們應該大力發揚與傳承。

人們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度普遍偏低,要提高人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度。利用現代媒體力量宣傳民族民間文化知識,包括報紙、新聞、電視專欄節目、電影、書刊雜志、互聯網以及宣傳欄等方式長期、不間斷的向普通民眾進行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認識到民族民間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存在意義,樹立人們尊重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意識。

注重對現有掌握民族民間文化技術的人才為其提供藝術繼續創造的周邊生活保障,為其傳授文化記憶提供有力的扶持。注重對未來青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做到民族民間文化技藝和教育的深度結合,培養青少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之情,從而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中,使得人們更加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淵源和發展知識,建立對自己民族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是一時的情趣高漲也不是一時的熱血澎湃,而是讓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融進血液之中,從而形成一種自覺、自發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有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夠真正起到「承」的作用,這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所以,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一方面要自信,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採取包容和多元的態度,在文化交流和對話中實現彼此借鑒和相互交融。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給大家分享到這了,喜歡的可以點贊加個關注喲,我們下期見嘍

8、談一談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談一談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弘揚傳統文化,就回要秉承以下的做事原答則。
首先一定要繼承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祖先留給我們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一定要繼承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讓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做好申遺工作把我們的文化遺產烙上中國的印記。
其次,弘揚傳統文化,就應該讓人民大眾都了解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保護好傳統文化的繼承人,讓我們新一代更好地理解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採用形式多樣的方式傳播,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新一代的學生青年中繼承下來。
還有我國幅員遼闊民族有很大的區別,各民族的傳統文化都要保存和發揚下去,讓世界全球了解多樣化的中國文化。
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有責任有義務去弘揚傳統文化,去繼承傳統文化,有自己的責任感和歷史感,讓我們去傳承自己的文化,並把它發揚光大讓這一使命成為我們青年人的光輝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