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的利大於不弊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的利大於不弊

發布時間: 2023-03-29 16:19:58

1、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分別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介紹如下:


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成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本文從經濟全球化出發,以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為題,第一部分寫經濟全球化的概述,分別介紹了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部分寫了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其包括經濟全球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其他正面效益。

第三部分寫了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其包括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使貧富差距拉大;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最後寫了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潮流。

發展中國家必須結合國情,利用本國的優勢,加快本國民族產業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團結合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

1、經濟全球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

2、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3、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

1、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使貧富差距拉大。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3、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

4、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5、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

6、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文庫-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2、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一、經濟全球化的利:

1、有利於各國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全球資源和市場一體化,才能使一國經濟在目前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

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2、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產業的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

可以彌補各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不足,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迅速實現產業演進和制度創新,改進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開發新產品,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3、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

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的世界性流動,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進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進科學技術,藉助「後發優勢」,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

4、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

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是一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滲透的過程。

二、從經濟全球化的弊:

1、在經濟全球化中佔有主導地位和絕對優勢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性特徵會得到充分體現;

2、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會更加突出,使國家之間的市場競爭和民族沖突會更加激烈和尖銳;

3、少數大國一手操縱世界經濟事務,使平等互利原則和國際間的合作屢遭破壞;

4、局部地區的民族摩擦、經濟危機以及政治經濟的震盪也極易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和擴展,增加了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濟全球化的利大於不弊擴展資料: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

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3、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弊端。
其一,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由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
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給每個國家都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台,另一方面,由於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激化。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①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
②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
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④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
當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①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競爭,既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商進來,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經濟舞台,開拓國際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
③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加強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
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⑤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從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的政策,還要採取「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
要發展我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產業。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大,這就需要重點發揮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與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和共同發展。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既有矛盾斗爭,又要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國家既要警惕國際反動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又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科學技術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科學的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5、全球經濟化對於發達國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全球經濟化對於發達國家是利大於弊,幫助發達國家擴大貿易規模,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使國際貿易增長迅猛,其增長速度已大大超過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在國際貿易的強勁發展勢頭中,美、歐等發達國家成為最大的受益方。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發達國家就一直是多邊貿易談判的主要利益獲得者,新興產業、服務貿易的出口以及市場絕對規模都在不斷擴大。

面對WTO的新一輪談判,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謀求繼續主導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要求對各國的投資體制、競爭政策等國內政策領域加以調整和限制,試圖把勞工和環境標准等加進談判議題,由於發展中國家要求平等參與談判,以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各方意見僵持,使多邊談判遲遲未有進展.從力量對比看,新一輪多邊談判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6、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分別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兩者所獲得的好處與壞處都不同。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所獲得的就是規則掌控權和頂端職業設置,而壞處就是產業空心化,國內貧富差距越發明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能獲得是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的引進,但弊端就是利潤分配不均以及環保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把自身的高污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盡可能地轉讓出去,然後在全球尋找最適合的載體,而發展中國家則是作為一個承載體而接受。當然,在整個環節中跨國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它可以通過吸取各個國家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科技資源及稅收資源優勢,用最低的成本去發展自身的產業。
綜上所述,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拓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技術轉移、資本流動、提供服務、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它是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最早是由T-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