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影響論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影響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3-24 23:38:16

1、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面臨的挑戰(論文材料)

這里有:
http://www.macrochina.com.cn/index/zhzt/000056/004/

舉例:

【內容提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經濟全球化不僅為我國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而且有利於加快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有利於國內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但經濟全球化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挑戰。因此,在經濟全球化下,必須:(1)樹立在國際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2)培養核心競爭力;(3)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4)轉變政府職能;(5)為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規則而努力。

【摘 要 題】經濟全球化

【關 鍵 詞】經濟全球化/機遇/挑戰

【正 文】

經濟全球化的定義是,商品和服務貿易擴展到全球,實現更大范圍的國際分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上述定義下,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主權國家開放國內市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作為「市場化」的延伸,經濟全球化可以從交易范圍和制度建設兩個方面理解,一是貿易和投資范圍擴大到全球,在更廣闊的空間配置資源;二是市場制度在全球范圍的推廣和採用,這兩個方面是經濟全球化同一過程中並行的兩種趨勢。然而,經濟全球化是「雙刃劍」,它必然給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

1.經濟全球化為我國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經濟全球化使資本、技術、人才等重要資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國際上流動,使我們有機會利用國際上的資源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使我國能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和後發優勢。有人認為,中國是開放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00年,中國的gdp是開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加快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逐步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當中,使國內和國際市場接軌,使我國企業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些都有利於我國熟悉市場經濟運行和國際市場規則,建立市場經濟機制。

3.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國內企業的成長和發展。(1)經濟全球化使國內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產品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國內企業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獲取經濟利益。(3)在國際競爭的壓力下,可以加速國內企業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促進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增強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4.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提高我國社會福利水平。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由於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降低,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對產品和生產要素流動的限制,避免產品價格和生產要素流動的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圍內更加自由的流動,各國的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加豐富的商品,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受益最大的就是消費者。

二、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的民族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沖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族工業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沖擊。在我國加入wto後,這種沖擊對一些產業來講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據有關方面分析,加入wto後,汽車、制葯、農業、電信、航空、計算機、金融等七個方面受沖擊較大。其中,汽車工業是受沖擊最大的產業之一,主要表現在:第一,面臨缺乏規模經濟的沖擊。汽車工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徵,只有規模上去了,價格才能降下來。而我國1998年全國汽車產量是163萬輛,轎車是50.71萬輛,只相當於外國一家汽車製造廠的產量,甚至只相當於外國汽車製造廠一條流水線的產量。第二,面臨全球汽車生產能力過剩的沖擊。目前全球汽車生產能力過剩2000萬輛,通用、福特、大眾、豐田等幾大生產巨頭紛紛加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中國目前200人擁有一輛汽車,顯然是一個潛在的汽車大市場,必然會受到外商的青睞並盡最大可能擠入中國市場,這無疑會對我國汽車工業產生嚴重的沖擊和威脅。第三,面臨關稅逐步下降的沖擊。目前我國汽車平均關稅為80%~100%,盡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關稅降低20%是起碼的,這意味著關稅降低後的進口汽車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此外,汽車工業自主開發能力弱、勞動生產率低下、缺乏競爭優勢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的轎車工業可以作為幼稚產業進行保護,但保護的時間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規模小、成本高、技術水平落後的企業將難以生存。汽車工業進入大規模資產重組將是大勢所趨。

2.經濟全球化可能使我國產業結構低級化、邊緣化。經濟全球化雖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但無法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無法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現代化。同時,過度發展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還會使自然資源受到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資源浪費嚴重。

3.國際經濟運行中「游戲規則」的適應問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們適應以自己為主導制定的經濟規則和經濟秩序,沒有制度和體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協調各利益集團方面的困難。而對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國來說,由於市場機制還沒有充分建立,對市場制度的支持能力較弱。在此時,適應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規則顯然是困難的。

4.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起點和實力決定了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相對劣勢。盡管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這樣那樣的挑戰,但由於其具有經濟發達、技術經驗、產業結構優化等優勢,且處於「中心」,因而能有效地避免全球化的挑戰。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不具備上述優勢,且處於「外圍」,因而處於相對劣勢。

5.我國企業競爭力薄弱。在全球化趨勢不十分明顯的時期,我國企業在規模、效益、研發能力等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此時,企業的競爭范圍主要以本土為界,這就意味著本地企業由於長期的經營歷史和對本地的深刻了解,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保護政策,使企業處於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將在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上與更為強大的對手競爭。而我國企業競爭力薄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要想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恐怕並非易事。

三、經濟全球化下我國的發展策略

1.樹立在國際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閉關鎖國,游離於全球化主流之外顯然沒有出路。從正面效果看,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增長財富和發展經濟的機遇。綜觀中國近現代史,我們已經錯過了太多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懂得珍惜機遇,利用機遇。

從中國改革開放自身的實踐來看,過去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動參與者。世界銀行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少數幾個最大的贏家之一。截至2000年,中國的國際貿易規模在過去的22年裡擴大了約22倍,世界排名從開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從80年代初的不到20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200億美元左右,從1993年以來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資東道國,如今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已達3500億美元。

2.培養核心競爭力。從企業的角度講,只有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具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具有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的企業才能受益於經濟全球化。因此,中國企業必須面對現實,樹立信心;必須考慮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認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創新是企業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對中國企業來說,創新能力不足是影響中國企業發展和競爭力提高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和文化創新等方面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政府也應在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1)政府應打破壟斷,打破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為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培養企業競爭力;(2)政府應在wto允許的范圍內,為企業提供適當的保護;(3)政府應在培養企業競爭力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

3.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各國都在積極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力爭在國際分工中占據有利地位。我國也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要進一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張和強化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有選擇、有重點、有突破地發展智力密集或知識密集型產業。今後五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要突出這樣幾個方面:

——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把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抓好關鍵環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要有選擇地加快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建設高速寬頻信息網路、關鍵集成電路、新型運載火箭等重大高技術工程,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優勢和局部強勢。

——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資源戰略問題。

——加快服務業發展。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結構升級和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要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環境。

4.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治經濟體制。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就要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轉變政府職能,要求政府必須按照公開、透明、非歧視等原則改變管理方式。首先,要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實行政企分開。政府要健全市場體系,強化市場功能,不斷完善各種市場規則,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創造公平、平等的競爭環境。其次,要實行依法治國,用法律規范政府對國家的管理,規范政府的行為,提高政府決策和行為的透明度。

5.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致力於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規則。現行的國際經濟規則大多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而建立起來的,因此它更能反映發達國家的意志和利益,對發展中國家帶有歧視性。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增強,我們應該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規則而努力,使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夠受益於經濟全球化。

【參考文獻】

[1] 秦曉,凌曉東.經濟全球化:目標、途徑和我們的選擇[j].國際經濟評價,2002,(1-2).

[2] 陳濤濤.培養核心競爭力受益於全球化的關鍵[j].國際經濟合作,2002,(2).

[3] 蔡芝芳.經濟全球化下的發展中國家[j].蘭州學刊,2002,(1).

【原文出處】黑龍江社會科學

【原刊地名】哈爾濱

【原刊期號】200302

【原刊頁號】48~50

【文章日期】2003-01-10

【作者簡介】蒲明,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08

蒲明(1976-),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工程學院管理系教師,從事經濟管理、國際貿易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0. 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937(2003)02-0048-03

2、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各行各業的影響的論文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應對之策
【摘要】經濟全球化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
的發展。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增強,世界經濟出現了全球化的趨勢,90年代以來,經濟全
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

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一)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二)市場的全球化,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
的火車頭;
(三)資金的全球化,國際金融迅速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
由流動;
(四)科技開發和應用的全球化;
(五)信息傳播的全球化;
(六)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
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
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
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
20年對外開放的結果,中國經濟已深入地融合於全球經濟之中。面對
經濟全球化的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中國應以積極參與、合作的態度
對待經濟全球化,趨利避害,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
(一)經濟危機。隨著全球經濟鏈條日益緊密,能源價格大幅攀升、
金融秩序嚴重失控、大國經濟明顯衰退誘發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危機的
可能性增大。這種輕狂一旦發生,其傳導的速度、影響的深度可能遠遠
超過以往的世界經濟危機。此外,氣候變化、環境惡化等問題長期得不
到有效治理,也最終會威脅全球與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社會動亂。全球化導致國家間和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擴大,發
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內部的社會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發
達國家傳統產業大量外移,失業問題突顯,社會風潮增多。全球化還使
各國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聯系與互動增強,國際問題誘發國內動盪、
國內問題引發國際動盪的機率都在增大。
(三)大國對抗。有的國家背離全球化的演進方向、背離人類歷史
前進的步伐,沒有放棄搞霸權主義,沒有放棄搞戰略擴張,沒有放棄搞
軍備競賽,沒有放棄遏制其他新興大國。特別是它還將在一二十年內
保持戰略優勢,一旦擺脫當前的戰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國對抗的
可能,那將對國際體系的轉型、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產生嚴重危害。
(四)地區動盪。全球化中邊緣化的國家、霸權主義、恐怖主義、核
擴散等,可能使用21世紀頭20年內地區熱點不是隨全球化深入逐步
減少而是繼續增多,使地區熱點對全球安全形勢的牽動作用增大,使
國際形勢在總體和平狀態下局部動盪繼續加劇。置身全球化浪潮,要
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全球戰略意識。
1.全球和地區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全球化和區域化
在相關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實現了產業的重組,並購企業跨越國
界、洲界和產業界限,各種虛擬的經濟形式如雨後春筍,使經濟的二元
特性具有了新的涵義,以萬億美元計數的虛擬經濟使機械化大工業變
得如此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從GATT到WTO,從APEC清邁宣
言的相互貨幣支持到歐元啟動,世界已經創造出了130多種全球性和
區域性的經濟一體化方式。全球化和區域化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正在
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運行結構。
2.對世界經濟秩序產生深刻的影響各國、各地區間經濟存在巨
大差異的現實狀況使全球化的進程只能是次優安排附加一系列例外。
區域化方式雖然基本上解決了體制內的最優安排,但由於它嚴格的排
它特徵,使之與非成員之間又形成了新的貿易與投資壁壘。但從總體
上和發展進程上,經濟區域化恰恰是經濟全球化的階段性補充,而且
在結果上,區域化最終將促進全球化,已有的區域化實踐已經證明,區
域化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消除,擴大了成員間的貿易,其進
一步的結果是隨著相互間市場的開放,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生產要
素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和最優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而生產規模的擴
大和經濟的持續增長,必然增加對區域外產品和生產的需求,到這時,
區域內經濟就需要跨越區域界限與區域外經濟交流,或者是擴大區域
化的范圍以實現經濟進一步發展。
隨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而進一步發展國際貿易的規模、數量將
在區域內和全球范圍內同時增長.由於生產的跨國特徵與全球經營,
使全球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增長將更大面程度地依賴於貿易。
貿易與投資相互促進,二者又與全球化和區域化相互促進。為追
求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出現了各種區域化與全球化方式,區域化與全
球化的不斷發展為貿易與投資提供了相對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秩序,從
而進一步推動了貿易與投資的發展。隨著全球化與區域化的不斷完
善,貿易與投資的相互促進將表現得更為充分。
區域化和全球化要求金融自由化,也將導致金融風險加劇。為滿
足和適應生產與貿易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各國普遍在金融領域逐步放
松管制,開放市場。金融自由化進一步加速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隨
著經濟金融化的不斷演進,國際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活動為
生產與貿易帶來便利的同時,國際金融的風險也同步增長。相對於軟
弱無力的國際金融監管,如果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不能取得突破性進
展,金融危機再次發生。
三、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應對之策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以其深刻的影響作用於各國經濟,那麽在這
樣的形勢下,我們該如何作為,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首先,應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的
對外依存度,包括貿易依存度和投資開放度,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
力,為微觀經濟主體進入國際市場創造宏觀環境。
其次,推進我國經濟法制改革,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盡快建立和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體系。
第三,努力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改進技術和管
理,擴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進入能力和佔有份額。
第四,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和機制。全球化和區域化進程,使各成員
的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都受到挑戰,面對較為頻繁的外部制度的影
響,內部制度沖突的機率與風險不斷加大,存在著管理環境和經營環
境的不確定性,這在短時期內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勢研究及時提出對
策。
第五,隨著參與全球化、區域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領
域都將有相當規模的交流,我國將更多地融入越來越自由化的國際金
融市場,但由於我國金融體制還不健全,在這一進程中,我們要始終注
意風險的防範和危機處理。
第六,全球化、區域化的發展進程,使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資
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變得越來越快,對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影響
深刻而頻繁。在這方面,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競爭力還處在劣勢,因此
在准入領域和准入時間上一定要與國家的長遠發展相適應。
總而言之,經濟一體化的兩大發展形式———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
域化趨勢不可逆轉,我們要面對它所帶來的機遇,也要應對隨之而來
的挑戰,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尋找有利機會和條件。
【參考文獻】
[1]郭滿銀(《山西科技》2006年06期).
[2]《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對策》,湖南經濟,(2001年03期).
[3]經濟研究.理論界(《雙月刊》2003年第4期).
[4]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經濟).
[5]國際金融.姜波克.揚長江(2004第二版).

3、政治論文: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國應如何應對?

(1)中國面臨的機遇。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歷史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正面臨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考驗。在兩極格局解體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推行強權政治時減少了前蘇聯的牽制,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

(3)面對以上挑戰,只有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國力,迎接各種挑戰,盡快地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4、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1.經濟全球化導致關稅壁壘削弱,有助於擴大出口,方便優勢產業走向世界;
2.有助於促進國家間的經濟互惠,從互通有無中互惠互利;比如進口原材料,高科技產品,出口自身的優勢產品;
3.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政治關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關系了,雙方的經濟依賴度已經相當高,政治措施已經不可能忽視經濟方面的影響;
4.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技術途徑更為方面,方便技術發展;
5.激烈的競爭有助於提高國內產業的競爭意識,促進優勝劣汰。
弊端也很多:
1.更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風險加大,
2.弱勢產業難以生存,導致大量倒閉,尤其是與國外差距過大的產業,不過這方便政府一般會考慮,開放前會給這些產業爭取一個緩沖期;
3.經濟交流的加深不僅僅影響政治關系,使得其不至於手段過激,同時也會導致良好的政治關系因為經濟摩擦而產生政治沖突,
4.國際貿易存在一種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貧富差距。

5、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全球化是當今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近20年來,世界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接受國際貿易共同的游戲規則,實行金融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交通、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都使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

6、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正負面影響論文提綱

正面:經濟全球化作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浪潮,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得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研究經濟全球化給中國提供了哪些機遇,帶來了哪些風險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據統計,流人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改革開放之初(1979—1982年)累計為11.66億美元。以後逐年上升,進入20世紀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計達到4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額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在過去 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所有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30%。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人們很多啟迪和借鑒。 第二,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積極參與,就能有效地促進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或在外國產品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負面:因為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
具體表現為:第一,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第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目前,主宰全球經濟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只有5家。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並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
這使得發展中國家處於被動地位 。

7、經濟全球化的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使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這是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這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這種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級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肯定準確 不對找我算賬

8、中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從本質上來看,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國際經濟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提高,同時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帶來機遇。世界格局多極化為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為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帶來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有所影響,經濟全球化也給我過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某些西方大國,控制國際經濟組織,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8)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影響論文擴展資料:

全球化的體現: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