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名人關於全球化的觀點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名人關於全球化的觀點

發布時間: 2023-03-24 05:11:48

1、多數學者認為,全球化是從什麼開始的

新航路的開辟,成為全球化的起點,不同地區、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碰撞沖突、相互影響滲透乃至交融互動的歷史大幕由此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舞台上拉開了。

2、經濟全球化

作用: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1.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消極作用;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因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實質:
經濟全球化四種觀點

目前,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對策: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要:A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條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B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C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D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範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

3、有人說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也有人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怎樣評價此觀點

1)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科學技術和國際分工的發展以及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超越出一國或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和密切結合的趨勢。(2)認為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或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其主要根據:一是促使經濟全球化形成和發展的動力,即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全球化所具有的諸多因素,如信息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世界貿易、金融、對外投資的空前擴大,經濟貿易的自由化趨向,以及市場經濟的高度發達,無不是源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二是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經濟緊緊地融合在一起,但在當今的國際經濟關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顯然居主導地位,當今世界市場通行的「慣例」,以及各種國際經濟「游戲規則」也基本上是由它們確定的,反映了它們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可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好處,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要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簡而言之,經濟全球化是由資本主義所主導和推動的,資本主義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條件,進行新一輪對外擴張。(3)應該承認,當今的全球化,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佔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不能分開的,當西方國家以其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推進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時,也必然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擴張到全球。實際上,資本主義自從誕生以來,就不斷向全世界擴張,它的最終目的是把全球資本主義化,或以資本主義統治全世界。資產階級的這種奢望和這個目標,到今天沒有放棄,相反,它們正在利用它們高水平的科學和生產力,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有利條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實現,這集中表現在美國所推行的霸權主義和它所宣揚的「全球主義」上,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4)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客觀過程,它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現實中經濟全球化是由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起主導作用的,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當然社會主義國家在當今世界經濟中,雖不佔主導地位,但也有一定的、越來越大的影響,這也不能忽視的。因此,我們不應當把當今的全球化,說成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或美國化,而是資本主義佔主導地位的全球化。(5)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它在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的後果。主要表現是:其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擴大。其二,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其三,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其四,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存在依賴的的危險。經濟全球所帶來的消極後果,會制約甚至破壞全球生產力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4、ted對話全球最強大腦:《人類簡史》作者談全球化與民族主義 主要觀點

1,現代人腦容量不如採集社會的祖先腦容量大
2,人類躍居食物鏈頂端的原因是因為合作,可以合作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的語言,有「虛構」功能。人類的貿易網路就是建立在國家、貨幣這些虛擬概念上的。
3,靠八卦能維持的社會單位時150人,再往上就需要故事,無論是宗教故事,民族主義還是公司願景。
4,採集時代已經形成最初的富裕社會,農業革命和定居的推動力可能是一些宗教需要和氣候變化。
5,蜂群的分工信息是靠DNA存儲,而人類的分工信息靠大腦存儲,大腦會隨個體死亡而死亡,DNA不會,因此造成人類社群的不穩定。

6,非洲人基因上的先天優勢卻造成其在社會分工上的劣勢,社會變遷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然後不斷強化。
7,經濟泡沫依賴於實驗室速度,一旦不同步就趨於破裂。
8,公司化、證券交易所都是歐洲殖民時期的產物,公司比國家名義更容易籌款。
9,全球化令和平比戰爭利潤更高。
10,佛教所崇尚的內心平靜與現代生物學殊途同歸。
《人類簡史》核心觀點

5、求文化全球化的例子5個

1、美國文化「追求商業性」,甚至「不擇手段」地追求「征服世界的目標」。西班牙巴塞羅那歷史學教授羅曼·古貝爾恩尖銳地指出,文化全球化不應該成為「美國化」。但是,當今美國文化幾乎「獨霸」全球影視市場。發展中國家「無法生產」自己的文化產品。它們只能在「全球市場發行和傳輸」美國的文化產品。

2、在國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的塞繆爾·亨廷頓的「文化沖突論」和愛德華·薩伊德的「東方主義」以及受其影響的我國反西化思潮中激進的後殖民文化批評派的觀點,都有失之偏頗之處。

抓住文化全球化這一契機,既吸納多元文化中對民族本土文化有用的精華,又強化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價值,使民族本土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獲得發展機遇,增強民族本土文化向外輻射的能力和抵禦外來不良文化的能力。

3、網上語言層面的「文化戰」。此文化戰起因於網上的英語與非英語國家感到有必要捍衛本國的語言文化。如法國政府提出要在互聯網上捍衛法語文化。

法國政府新近公開了一項方案,試圖改變這一情況。按照這一方案,電子郵件(E-mail)一詞將禁止使用,正確地說是courrier-electronique(電子信函)。

4、在技術層面上,網路傳播源自美國,是現代工業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如果說,技術是屬於生產力范疇,是價值中立的;那麼,技術的社會應用則是有價值取向的。

網路傳播技術尤其如此。在信息社會、網路傳播技術實際上是一種信息控制和文化資源商品化的戰略性技術。因此,網路技術從其誕生起就由一種國家行為所推動,並首先應用在軍事和政治生活領域。

5、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以為占據了人類精神生活的制高點,從而向欠發達地區傾銷它們的精神文化產品和價值觀,網路傳播就是它們最為有效的傾銷渠道。

同時,它們又利用好萊塢電影等娛樂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在網路上傳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實用主義價值觀念,使處於非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網民「無意識」地認同和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進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

6、有關全球社會的觀點!急!!!

現在世界的發展,出現了地球村這一說法,全球社會就可以理解為「地球」村這一個村子的社會,著眼於全球文化熔於一爐的社會。
因為與不同國家、社會的人交流日趨必要,不論什麼行業,都有這樣的需求。即使日常生活,也在不斷的受到各個不同國家的影響。如日本的索尼,美國的微軟,無時不刻地在侵襲著人們的生活。因而了解各個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社會習俗,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的與全球社會同步發展。創造出同樣的影響力,而不會被時代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