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1.經濟全球化導致關稅壁壘削弱,有助於擴大出口,方便優勢產業走向世界;
2.有助於促進國家間的經濟互惠,從互通有無中互惠互利;比如進口原材料,高科技產品,出口自身的優勢產品;
3.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政治關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關系了,雙方的經濟依賴度已經相當高,政治措施已經不可能忽視經濟方面的影響;
4.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技術途徑更為方面,方便技術發展;
5.激烈的競爭有助於提高國內產業的競爭意識,促進優勝劣汰。
弊端也很多:
1.更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風險加大,
2.弱勢產業難以生存,導致大量倒閉,尤其是與國外差距過大的產業,不過這方便政府一般會考慮,開放前會給這些產業爭取一個緩沖期;
3.經濟交流的加深不僅僅影響政治關系,使得其不至於手段過激,同時也會導致良好的政治關系因為經濟摩擦而產生政治沖突,
4.國際貿易存在一種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貧富差距。
2、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第一,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度大大提高,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獲利機會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國內市場成為各國企業紛紛搶占的制高點。
第二,經濟全球化推動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舉實施兼並,這在提高中國企業經濟效率的同時,也將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第三,經濟全球化將促進中國的資源配置優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第四,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金融機構的監督職能和預警機制也尚不完善,很可能誘發國內金融風險。
第五,經濟全球化正在給國內經濟改革帶來新的壓力,使國內經濟波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並對國內產業和市場將造成一定的沖擊。
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企業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
經濟全球化深入後,使中國成為世界的工廠。准確的說是世界的製造工廠,這樣就非常有利於我的出口,大量的出口會給我們賺取大量的外匯,為我們的經濟基礎建設積累大量的資金
負面影響
大家都看了就是世界的經濟也會更多的影星我們
金融危機,越鬧越嚴重,看到了大批的中小企業都會倒閉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一、經濟全球化的利:
1、有利於各國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全球資源和市場一體化,才能使一國經濟在目前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
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2、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產業的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
可以彌補各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不足,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迅速實現產業演進和制度創新,改進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開發新產品,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3、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
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的世界性流動,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進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進科學技術,藉助「後發優勢」,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
4、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
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是一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滲透的過程。
二、從經濟全球化的弊:
1、在經濟全球化中佔有主導地位和絕對優勢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性特徵會得到充分體現;
2、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會更加突出,使國家之間的市場競爭和民族沖突會更加激烈和尖銳;
3、少數大國一手操縱世界經濟事務,使平等互利原則和國際間的合作屢遭破壞;
4、局部地區的民族摩擦、經濟危機以及政治經濟的震盪也極易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和擴展,增加了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4)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企業的優劣擴展資料: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
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5、如何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中國經濟有利有弊,具體表現在:
一、利
使商品、服務資本等各種要素流動的技術性和政策性障礙大幅減少,加快了世界貿易自由化趨勢。
促使各國參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生產要素的轉移和資源的配置。
推動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
推動了全球競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等調整。
二、弊
各國經濟依賴性大幅度提高,經濟危機一旦發生,其傳導必定很快。
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日益嚴峻。
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集團集中。
6、試述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益處及我國流通企業全球化的對策
1.經濟全球化為我國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經濟全球化使資本、技術、人才等重要資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國際上流動,使我們有機會利用國際上的資源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使我國能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和後發優勢。有人認為,中國是開放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00年,中國的GDP是開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加快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逐步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當中,使國內和國際市場接軌,使我國企業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些都有利於我國熟悉市場經濟運行和國際市場規則,建立市場經濟機制。
3.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國內企業的成長和發展。(1)經濟全球化使國內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產品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國內企業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獲取經濟利益。(3)在國際競爭的壓力下,可以加速國內企業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促進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增強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二、經濟全球化下我國流通企業的發展策略
1.樹立在國際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
2.培養核心競爭力。
3.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7、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將資本主義固有矛盾擴展到全球,造成貧富分化、環境退化等嚴重問題。1.1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機遇經濟全球化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方面的機遇:(1)實現生產要素的互通。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的成功經驗,在利用國際上的資金、經驗、人才、技術等方面受益匪淺。(2)降低學習管理經驗的成本。跨國公司在攫取利潤的同時,也必然帶來其管理經驗,我們將更有機會從管理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3)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1.2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危機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存在著機遇,也存在著挑戰。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存在的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經濟的動盪將成為常態。而國際經濟的動盪和波及效應,會使任何單個國家和國際性組織在與市場力量的對抗中都處於弱勢。國際經濟安全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將由此受到嚴重的威脅。(2)經濟全球化可能導致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滿了強強之間、強弱之間激烈矛盾和斗爭。20世紀是世界經濟空前繁榮的世界,也是人類貧富最為懸殊的世紀。90年代是經濟全球化進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南北國家差距持續擴大的時期。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國家,其收入只佔世界總收入的6%。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處在「信息貧困」中,將有可能被剝奪參與科技進步和實現經濟增長的機遇,兩級分化由此會進一步加劇。(3)強勢經濟易於導致經濟霸權和文化霸權。當前,發達國家不僅控制著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的現有的國際機構,而且是經濟全球化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這一狀況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經濟發達的大國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給不聽從其指揮的發展中國家造成很大的經濟困難,甚至使有些國家的產業陷入絕境。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高科技行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卻因客觀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參加競爭。發展中國家還面臨著自己的優秀人才被跨國公司盡行收羅的危險。不僅如此,發達國家還藉此輸出他們的價值觀,以求從根本上確立長期的競爭優勢,推行其所謂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權。2經濟全球化對不同類型國家的影響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類型的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2.1經濟全球化趨勢對發達國家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經濟全球化的優勢,獲得的利益。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目前,主宰全球經濟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只有5家。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並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2.2經濟全球化趨勢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具有兩重性。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確實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和潛在的巨大機會;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國際制度和規則的現狀,從而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擔中處於不利地位。很明顯,經濟全球化趨勢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盲從。各國要從戰略的高度,全面考慮到本國的經濟現狀,綜合評定各方面的關系,權衡利弊,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參與戰略和對策選擇。3中國的應對態度和策略3.1中國的應對態度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勢不可擋的,我們需要客觀認識它;其次必須要認清,「全球化」並不是「一體化」;再次,跨國公司是全球化主要支配力量,經過農業、工業、信息業的多次發展浪潮推動,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的生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國經濟已融入了這一場洪流。3.2中國的應對策略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基數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根據我們的基本國情,做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1)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利用加入「WTO」的契機,堅定改革開放,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出口國,累計利用外資規模超1.2萬億美元,開放型經濟不斷邁上新台階。2003年至2011年,我國共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1.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92.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已20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和借鑒。(2)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3)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4)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積極參與,促進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或在外國產品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5)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包括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參與國際接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振興民族經濟。資料來源於:/2/view-4332413.htm
8、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弊端。
其一,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由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
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給每個國家都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台,另一方面,由於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激化。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①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
②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
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④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
當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①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競爭,既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商進來,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經濟舞台,開拓國際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
③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加強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
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⑤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從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的政策,還要採取「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
要發展我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產業。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大,這就需要重點發揮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與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和共同發展。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既有矛盾斗爭,又要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國家既要警惕國際反動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又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科學技術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科學的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