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的機遇和挑戰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的機遇和挑戰

發布時間: 2023-03-21 07:59:57

1、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摘要:經濟全球化,就其原因和動力來說,既是資本主義工業發達國家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是佔有這種生產力的資本及其人格化代表的資產階級全球擴張的結果;就其性質來說,既是現代生產力社會性的進一步發展,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就其結果和影響來說,既使資本獲得了超額利潤也在客觀上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既造成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又為新的未來的社會形態的誕生創造著歷史條件。當然,這種矛盾性、兩重性都是具體的、歷史的。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機遇 挑戰 競爭

前言:經濟全球化浪潮發展迅猛,其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本世紀最後10年,全球化過程大大加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流通格局,加上運輸技術的進步,實物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不僅使商品貿易加快,同時使企業跨國組織生產成為可能。更為突出的是,資本流通已成為瞬間的事。技術加速進步使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技術逐漸獨立出來,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進一步促進了技術的流動。
30年來世界技術的轉移周期曲線顯示:第一產業的硬技術轉移周期從平均10年降低為4年;第二產業的硬技術轉移周期已從平均5年降低為2年;第三產業的硬技術和軟技術已從平均2年降低為0.5年;而信息軟體更從過去的平均1年降低為2個月。牛文元據此強調,這種轉移周期的顯著下降,給予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以有力的支撐。

正文: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一種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對當今世界整體上的未來發展、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的發展、對各國各地區各企業乃至個人的發展都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人們之間的勞動分工和經濟交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勞動分工和經濟交往在全球范圍內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歸根到底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歷史表現,因此無論是其形成原因、發展動力、社會性質還是其現實影響和歷史作用,都具有矛盾性、兩重性。因此,我們在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時候,必須從今天的實際出發。因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出現了新的特點;資本主義發展為社會主義的必然趨勢和工人階級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沒有改變,但面臨著新形勢、新局面、新任務。

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來說,經濟全球化則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就機遇而言,有下列方面:(1)利用國外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過程是工業發達國家輸出資本的過程,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是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突出特點,而資金短缺則是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大難題。這樣,只要發展中國家實行開放的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就可以吸引外資,就可以利用外資彌補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利用外資新建企業形成高質量的資產,外資企業通過收購和兼並可以提高原有資產存量。進口和吸引外資都可以得到國外先進實用的技術、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式,還可以開發人力資源,積累人力資本。通過外貿,利用世界市場,可以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出口,擴大總需求,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外商投資經濟對1990-1994年間中國GDP總量增長率的貢獻率為8.6%,近年來這一貢獻率已超過10%,預計今後這一貢獻作用還會愈來愈大。(2)通過發展和對外開放,解決就業問題。發展中國家一是由於工業化程度低二是由於人口多,因而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人們不能就業,就沒有生活來源,就無法生活。就業問題突出,社會就不穩定。因此,發展在謀求GDP增長的同時還應該努力創造就業崗位。利用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企業,開放服務業,組織勞務輸出,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就業問題。(3)有利於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發展中國家一般都存在市場經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建立或不完善的問題,原因一是由於經濟市場化程度不高,基本上處於前市場經濟階段,即自然經濟的階段;二是由於實行了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經濟體制,人為地將計劃和市場對立起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第一個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原來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先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但由於傳統的、現實的各種原因,改革過程並不一帆風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擴張的過程。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國際金融資本和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體制環境的要求,成為發展中國家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巨大動力。

就挑戰而言,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既是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過程同時也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自發性和負面影響的積累和加劇的過程,無論市場經濟中的競爭還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自發性和負面影響都會對發展中國家構成某種挑戰。(1)宏觀經濟上的波動與不穩定。經濟全球化在當代信息通訊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下,意味著信息、資本、人力、物資等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流動,流向最能獲利的地方。當一個國家成為最能獲利的時候,各種資源就會流來,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得到迅速發展;當這個國家成為不能獲利或獲利較少的時候,各種資源就會流走,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打擊和沖擊。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拉丁美洲金融危機都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動盪對發展中國家的沖擊。(2)發展上的差距、貧富上的差距不斷擴大。全球市場上的競爭並不是在條件平等下進行的,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明顯地處於優勢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處於劣勢地位。競爭的過程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因而在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是贏家而發展中國家則是輸家。這種競爭結果的不斷積累就使得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發展和貧富上的差距愈來愈大。全球市場上的競爭,使得那些能夠跨國流動的資本所有者、熟練勞動力和高技能專業人員與那些不能跨國流動的非熟練工人群體相比,在就業機會、收入水平和工作穩定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對發展中國家各行業、各地區、各群體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這也造成著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和群體之間在發展與貧富上的差距。(3)制度、規范及主權上受到的沖擊。經濟全球化把不同國家、民族、地區、企業和個人聯系在一起,世界市場上的競爭機制使得整個世界市場採取統一的技術規則、統一的交易規則、統一的行為規則,作到市場規則的單一化、標准化和慣例化,以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然而,這就造成了市場的統一要求和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區、企業和個人所擁有的不同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制度體系之間的矛盾、沖突。大家知道,直到現在為止,世界市場上的游戲規則是由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制定的,也是有利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因而它們不僅利用這套游戲規則在市場上和發展中國家進行不平等、不公正的競爭,而且還經常以維護這套游戲規則為幌子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制度體系強加給發展中國家,干涉其內政和主權。(4)環境和資源上的壓力。這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為了在世界市場競爭中不被擠掉,就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但由於資金不足和技術水平上的問題,這種發展往往是資源利用率低和環境污染嚴重,結果是既破壞了環境又導至了資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往往利用直接投資的機會將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加劇了它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機遇也好,挑戰也好,都是主體的一種價值評價。因此經濟全球化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就會呈現不同的機遇和挑戰,而且機遇和挑戰也是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只看到機遇而看不到挑戰、只看到挑戰而看不到機遇、把機遇和挑戰機械地絕對地對立起來,這些都是片面的、因而也都是不符合實際的錯誤的觀點。

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已充分說明在改革開放中實行追趕戰略的正確性。⑤中國經濟的發展對東亞經濟、亞洲經濟、全球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⑥總之中國過去20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表明,對於經濟全球化,只要對它作出科學的正確的分析,及時抓住和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機遇,沉著應對和巧妙處理它所提出的挑戰,努力變挑戰為機遇、變不利為有利、變壓力為動力,形成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那麼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大船就可以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乘風破浪地前進,就能夠在未來達到理想的彼岸。

2、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波動和政治不穩定。近年來,墨西哥、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的金融危機及其政治動盪,就是有力的佐證。其代價之慘痛、教訓之深刻,足當引以為鑒。經濟全球化已經叩開中國的大門,在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之同時,也對我國產生了威脅和影響。我們必須正視挑戰,探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發展的規律和對策。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為社會主義國家打破思想禁錮、促進價值觀念變革、擴大對外開放、利用世界資源、發
揮「後發優勢」、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30年,在經濟全球化中,中國是少數幾個贏家之一。中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採取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導向,持續保持高增長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經濟全球化為中國有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經濟全球化實現了資源世界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使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整個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復雜的世界格局。作為全球經濟組成部分的各個國家,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各國優勢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實現互補。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在市場規模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出來,有利於中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有利於中國克服國內資源和市場的約束,有效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參與中發展壯大。(2)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提高國際合作的質量,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技術交流,許多跨國公司紛紛落戶中國並在中國各地建立了子公司,使得中國企業能夠直接接觸到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刺激了中國企業規模和水平的發展,並為在中國建立富有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3)有利於中國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資金及管理經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吸收外資、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加速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利用後發優勢趕超工業化國家,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跨越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提供了有利時機。同時,經濟全球化也促進其他國家市場更加開放,有利於中國利用國際市場、增加國際貿易、參與國際分工、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直接好處。(4)經濟全球化為中國進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寬闊的市場。眾所周知,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人才交流增長的速度將超過貨物和資本的增長速度,人力資本將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本。隨著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和有關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國對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中國引進人才的力度和數量繼續增加,與此同時中國也派出了大批優秀人員出國深造,學習別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管理經驗,這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力量。
經濟全球化使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每天都發生著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流動。通過這種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中國在影響著世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國際性的經濟波動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象將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遞機制影響到中國,如果中國的經濟結構存在某些類似的隱患,這些現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國內出現。

近年,亞洲地區政治、經濟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政治上,盡管整個地區局勢趨於平穩與緩和,但一些國家出現了局部動盪。經濟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不斷加快,亞洲經濟繼續發揮著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作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以其深刻的影響作用於各國經濟,我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重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加速經濟改革,佔領技術至高點
應加速推進我國經濟法制改革,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盡快建立和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體系。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加強技術改革,佔領技術的最高點,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包括貿易依存度和投資開放度,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為微觀經濟主體進入國際市場創造宏觀環境。
2.加強和擴大對外交流
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中央提出來要「走出去」的戰略。到國外投資,擴大對外交流,需要做大量工作,要熟悉當地的法律、文化、歷史,還要在當地建立關系網。我國現企業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設立銷售辦事處,第三步是設立生產企業。真正實現跨國經營的公司還是很少,所謂實現跨國經營的跨國公司,就是從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戰略,能夠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它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現在有些上市公司熱衷於並購國外的企業,這個也是跨國公司發展的模式,但並購的時候應該重視市場和文化的差異。3.健全機制,提高風險意識
隨著參與全球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領域都將有相當規模的交流,我國將更多地融入越來越自由化的國際金融市場,但由於我國金融體制還不健全,在這一進程中,我們要始終注意風險的防範和危機處理。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和機制。全球化進程,使各成員的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都受到挑戰,面對較為頻繁的外部制度的影響,內部制度沖突的機率與風險不斷加大,存在著管理環境和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這在短時期內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勢研究及時提出對策。4.適時開放,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使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資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變得越來越快,對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影響深刻而頻繁。適時開放市場,只有市場開放了,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時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還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

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方面,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競爭力還處在劣勢,因此在准入領域和准入時間上一定要與國家的長遠發展相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中國企業是做了很大貢獻,我們要把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認真地進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專家學者要深入到企業里,總結中國企業的經驗,然後上升到理論。這些應是逐步進入國際市場應具有的條件。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要想在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中保持一定的地位並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只有積極融入而不是迴避和拒絕經濟全球化,而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應加強團結合作,維護自身的利益,國際組織應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自身也應當抓住機遇、直面挑戰

3、經濟全球化有什麼機遇和挑戰?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點:

1、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1)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2)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

2、經濟全球化挑戰

(1)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飢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

(2)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

3、經濟全球化對策: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

4、聯合國的原則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必須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各會員國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

各會員國對於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採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

5、亞太經合組織宗旨

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

6、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是APEC的重要成員。自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中國參加了歷屆部長級會議和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積極參與各層次領域合作,為促進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4、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分別是什麼?

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1、區域主義的興起會促進貿易和投資壁壘削減以及邊境內新規則確立,從而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為我國提供更多貿易和投資機會。

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我國推進與世界更多國家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區提供了良好環境,有利於我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促進亞太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升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其他自由貿易區,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改善我國對外經貿環境。

3、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由於自身產業競爭力低、經濟金融監管制度存在缺陷、經濟調試能力弱,對美歐主導的國際經濟規則追求高標準的經濟自由化難以普遍認同。而我國堅持以包容、漸進、公正、互惠的理念推動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和完善,受到普遍歡迎。

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1、TPP、TTIP等高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將我國排除在外,會形成新形式的非關稅壁壘,造成貿易轉移和投資轉移效應,制約我國對相關自由貿易區內國家(地區)的出口和投資。

2、美國試圖以其主導的TPP強化重返亞太戰略的經濟基礎,瓦解我國與亞太國家的緊密經貿關系,制衡我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

3、國有企業競爭中立原則、外匯自由轉移原則等高標准邊境內貿易投資自由化規則與我國現行制度、體制存在沖突,超出我國現有承受能力。

(4)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的機遇和挑戰擴展資料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

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第二、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第三、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

5、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是:

1、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

2、經濟全球化有助於我們解決改革攻堅階段的棘手問題。

3、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4、經濟全球化可以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5、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迎接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挑戰是:

1、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2、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

3、發展中國家內部不平衡發展也在加劇發展的不平衡趨勢如不設法解決或抑制,將對投資構成潛在的威脅,刺激泡沫經濟的發展,為金融危機埋下隱患。

4、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5、對發展中國家的改革帶來巨大的壓力。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如何接受經濟的正傳遞,抑制副傳遞,成為發展中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5)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的機遇和挑戰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在21世紀最大的發展機遇就是經濟全球化。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符合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這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獲得的最主要的利益。

全球化可以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中國經濟由「短缺經濟」類型向供大於求的「結構性過剩」。

全球化有助於促進市場經濟建設中國既存在發展動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資來源和技術來源,又存在改革動力的不足,缺乏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抓住全球化機遇可以有效地解決改革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世貿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的規則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之上,中國可以藉助外力掃除市場化改革中的障礙。

全球化是中國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重要途徑世界銀行認為發展中國家要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