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逆全球化包容性增長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逆全球化包容性增長

發布時間: 2023-03-20 20:19:37

1、請問什麼是「包容性增長」?為什麼中國需要提高增長的包容性?

包容性增長是說我國將從十二五開始大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減少政府投資,稅收,以及促進產業轉型,而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滑。我覺得包容性增長就是說老百姓要改變對高增長的一味追求,轉而讓經濟更加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更快提高,而不僅僅是經濟高增長。就是說出了經濟上的發展,更加強調社會,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發展。

2、包容性增長什麼時候提出的

包容性增長的提出
「包容性增長」概念最早由亞洲開發銀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發表題為《合力改悄應對挑戰推動持續發展》的重要講話,強調「統籌兼顧,倡導包容性增長」。2010年9月16日,第五屆亞太經缺殲宴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深化交流合作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胡錦濤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這是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需要共同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胡錦濤指出,「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應該堅持發展經濟,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伏銀,增加社會財富,不斷為全體人民逐步過上富裕生活創造物質基礎;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全球化發展不可逆嗎?

近兩年來,受歐美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逆全球化潮流不斷涌現。近段時間,美國特朗普政府更是頻頻揮動貿易保護大棒,引起各國不滿。不過,足夠多的事實表明,全球化的趨勢並非輕易可逆。

在2017年年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和全球企業界,堅持推進市場開放、包容性增長和經濟合作,確保經濟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此後,博鰲亞洲論壇舉行了一系列有關推進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專題會議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從論壇在世界各地開展的活動來看,盡管目前一些國家蔓延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情緒,但推進全球化進程、加強經貿合作的倡議和計劃依然深得人心。這也表明,全球化是一個客觀趨勢,是不可逆的。」楊希雨說。

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亞太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一系列合作的扎實推進,更為全球化進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提供有力例證。

4、包容性增長具體怎麼解釋?

包容性芹如增長要求社會更加碼喊全面、均衡的發展,遲首野要求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進行。 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社會協調發展。

5、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重新賦權於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思潮。而「一帶一路」是中國對「逆全球化」傾向開出的一劑良方。

全球化進程導致西方出現了全球化贏家與輸家之間的結構性對立。如果把全球化視為一種現代化進程,那麼「現代化輸家」理論總體上可以解釋「逆全球化」思潮出現和涌動的原因。

逆全球化的經濟方面原因

全球性利益分配不均衡,貧富分化加劇是「逆全球化」形成的主要經濟原因。首先,是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原因。在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中,資本主義國家憑借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優勢,促進了其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由於資本主義的逐利性,發達國家把部分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獲取更大利潤,結果使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依賴性逐漸增強,遭遇巨大的貿易逆差,沖擊了其產業經濟的發展,甚至一些傳統優勢產業也受到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打擊。

6、什麼是包容性增長?

所謂包容性增長,尋孫隱臘求的應是 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相對立。包容性增長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加強中小企業和個人能力建設;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強調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反對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重視社會穩定。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它涉及平等與公平的問題,包括可衡量的攜拆標准和更多的無形因素。前者包括作為指標的基尼系數(衡量收入分配)、識字率、公共產品的一般供應和分配,包括則滑教育、衛生、電力、水利、交通基礎設施、住房、人身安全等;包容性增長也包括無形的因素、觀念和「感情」。其關鍵詞是希望和參與,使社會上盡可能廣泛的人群有共同的願望。當一些社會成員覺得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指望得到那些富人所想得到的,排斥和不包容就產生了。如果人們相信明天會更好,尤其是當他們能切實地期望子女加入到「贏家」的行列之中,那麼他們會准備好挺過今天的困難。

7、如何理解全球化如何應對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近年來世界經濟的持續低迷,全球部分地區經濟不平等現象加劇,資源分配不公,社會上的被遺棄感和不安全感增強,從而讓民心轉向打「民粹牌」的政治人物,將他們視為救命稻草。

一、公共政策失靈,導致經濟低迷態勢無法緩解。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正是在其影響下,世界生產總值、貿易、投資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市場開放程度更高,經濟的波動也更為劇烈。

二、資源分配不公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態度較為消極。發達國家不僅在經濟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在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中具有主導地位。

(二)發達國家內部各階層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利益分配難以均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的精英階層在分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時占據了更多優勢,而人數占絕大部分的中產階層和低收入階層出現收入下降的趨勢。

三、移民問題使得民眾的被遺棄感和不安全感增強。

移民問題是發達國家面臨的一大挑戰。以美國為例,移民對就業機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非技術工人群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大衰退中,美國實際GDP總值在當年第三季度開始下跌,在2010年就已開始出現再次增長。

與此相反,失業率一直到2016年5月才恢復到與2006—2007年度的4.6%相近的4.7%。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失業型復甦的出現,決定了美國選民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選民相比,更難以容忍經濟的衰退。

(7)逆全球化包容性增長擴展資料:

「逆全球化」現象及長期不利後果:

一、英國公投脫歐是民粹主義的一次集體爆發。

歐洲大陸過去幾年的民粹主義源於大量難民的湧入導致從民眾到社區、從各個國家到整個歐洲層面的種種治理挑戰,歐洲各國政府在為難民問題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也在不遺餘力地尋找解決方案。

新移民和東道國某些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底層的社會群體面臨著失去就業機會、收入不平等等諸多問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他們的處境更為困難。

二、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使自由貿易理念邊緣化。

(一)多邊貿易體制短期內實現實質性突破較難。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到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當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不同,核心訴求不同,這就決定了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全體成員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二)隨著世界經濟低迷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的出現,自由貿易理念被更多的國家所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多達736個,同比增加50%,是自由貿易促進措施的3倍。

8、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有哪些?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26日發布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和全球企業界,堅持推進市場開放、包容性增長和經濟合作,確保經濟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增長。

《宣言》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問題,不在於經濟全球化本身,是由於現行全球治理體制同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不相適應所造成的。採取逆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解決這些結構性矛盾,甚至會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挑戰。世界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改革全球治理體系。



各國政府應視經濟全球化為積極力量,在經濟主權、權利與義務公平對等的原則基礎上,通過加強對話與合作改革,完善國際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各國政府必須共同採取相應的政策,確保經濟全球化惠及更大的范圍。

跨境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各國政府應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堅持和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並不斷改革和完善多邊貿易投資機制和治理,確保全球共同繁榮。

WTO、APEC等國際和地區機構應攜手解決自貿安排碎片化問題,探討建立更加開放、包容和公平合理的雙、多邊貿易制度安排。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多邊國際金融機構應在加強自身改革的同時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充分發揮跨國資本流動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有效防止和減輕游資套利和投機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沖擊。

技術創新以及知識與信息的跨境流動有助於縮小南北差距、貧富差距。各國應開展靈活多樣的跨境PPP合作模式積極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知識與信息跨境流動的便利化,使之惠及所有國家地區、所有階層、所有群體。



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平衡發展,各國際機構以及G20、APEC等多邊機制,有關各國政府、各相關私人部門,應該支持和建立開放的多邊合作機制,共同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機制制度互聯互通、人文交流互聯互通。

《宣言》指出,博鰲亞洲論壇及全體會員願意在上述諸方面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朝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