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指數怎麼算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指數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3-17 14:58:02

1、kof全球化指數kof什麼意思

KOF全球化指數是由瑞士經濟研枝凱究所(KOF)發布的一項指標,用於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球化水平。KOF全球化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它綜合考慮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因素,以及貿易、投資、金融、信息和人口流動等因素,純陸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做搭頃的全球化水平。

2、全球化是以什麼為本位?

全球化是以人的價值為本位

以市場經濟制度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危機為主推動力的人類互相依賴不斷加深的一體化過程。這背後的推動力應該是安全和危機,而非利益。人類未來充滿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還有更多方法去應對危機,但前提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它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

全球化指數

全球化指數涵蓋60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分別計量其本地生產總值各個環節的全球化程度,計算方法基於5大驅動全球化因素:貿易的開放程度,資本流動,科技和意念交流,勞動力流動和文化整合性。

根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2013年2月25日發表的年度全球化報告,香港連續3年在全球60個最大經濟體中的全球化指數排名最高。

3、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什麼?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貨幣研究所編制的,旨在客觀的描述人民幣在回國際經濟活動當中實際答使用程度的一個綜合的量化指標,使用這個指標既可以跟蹤全球范圍內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等三個方面人民幣份額的發展的動態,也可以比較方便的與其他的主要國際貨幣進行橫向的比較。

4、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多少合理

一 全球化內在動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背後的深層次動力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內部跨國企業的利益。
1.1發達國家掌控國際機構,制定有利於自身的國際經濟秩序
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美國貿易代表在簽訂WTO 貿易協定時被欺騙,這些貿易協定為美國帶來了巨額的損失。這種說法無疑是非常可笑的,二戰之後的 WTO、IMF 和世界銀行都是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提議下建立的,這些國際組織所設立的各項規則由於受制於發達國家的影響,其規則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滿足發達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內部企業的利益。
國際貿易規則為例,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貿易規則要求欠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開放市場以進口發達國家生產 的商品與服務,然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卻保持了紡織品、食糖等大部分商品的貿易配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一方面持續補貼國內的農業導致非發達國家的農民無法與之競 爭,另外一方面卻頻繁指責非發達國家對工業產品的補貼。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非發達國家的選擇有限,要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規則融入到全球化過程中,要不拒絕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規則淪落為世界「孤島」。其結果是大部分非發達國家被迫接受了發達國家制定的全球化規則以換取融入全球經濟的機會,而發達國家藉此機會撬開了非發達國家的市場,為本國跨國企業生產的產品與服務提供了新的去處。
除了制定有利於發達國家群體的全球貿易規則以外,資本自由化流動也成為發達國家掠奪非發達國家的另外一個工具。以拉丁美洲和亞洲為例,隨著兩個地區多數國家完全開放資本市場,從歐洲升粗正和美國湧入大量的投機資本炒作股票、房地產,造成這些地區股票和房地產大幅度上漲,當這些西方國家的熱錢賺足收益撤走時,拉丁美洲和亞洲諸多國家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20 世紀七八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債務危機以及 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美聯儲加息的沖擊所致。
顯而易見,無論是全球化的貿易規則還是全球化的資本流動規則,其本質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發達經濟體內部跨國企業的利益。
1.2全球化規則下發達國家與非發達國家經濟不平衡加劇
全球化的浪潮為全球各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強大的動力,然而發達國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獲取的好處遠遠大於非發達國家獲取的好處。如上一節所述,有利的全球化規凳正則主要
服務於發達國家經濟體及其內部跨國企業的利益。
通過收集英國、荷蘭、美國、中國、日本、印度、非洲等國家或地區 1940 年以來的人均 GDP 如下圖所示:

圖 1.1 各國人均 GDP
從上圖可以發現:1940 年人均 GDP 相對較高的美國、荷蘭、英國等國家,從 1940 年平均 5000 美元的水平上升到 2018年 50000 美元,上漲了 10 倍左右;相反 1940 年人均 GDP 相對較低的非洲等區域,從1940 年平均 754 美元的水吵悔平上升到 2018 年 1809 美元,僅上漲了 2.3 倍左右。
其中,日本 1940 年人均 GDP 為 2874 美元,與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家有較大的差距,但是截止 2018 年日本人均GDP 達到 39287 美元,上漲了 13 倍。而中國也從 1940 年的562 美元上漲到 2018 年的 9780 美元,上漲了 17 倍。然而中國與日本的上漲只是 1940 年以來上百個非發達國家中少有的特例,大部分非發達國家的增長軌跡都和非洲一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著低速增長。
由此可見,在全球化浪潮中,有利的全球化規則讓發達國家獲得遠超非發達國家經濟體的收益。
1.3 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簡稱 GVC)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分工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及, 全球化的發展使得我們越來越難找到完全產自一國的商品。一件商品標識為「Made in China」或是「Made in USA」 已經不能單單讓人們認定這件產品是百分之百產自中國或是 美國,它所能代表的僅僅是它的出口地。在一個普通的電腦中,電池可能來自日本公司,顯示器可能來自韓國公司,顯卡和處理器可能來自美國,並最終在中國完成組裝。像這樣最終在中國完成組裝的產品最終都會被印上「Made in China」的標識,但其中究竟有多少零配件產自中國並不能簡單的從「Made in China」上看出。
繼續使用電腦做例子。一個電腦製造商如果需要製造一台電腦那麼他就必須去考慮從哪些公司購買一部電腦所需的零配件。而當電腦製造商選擇的零配件高於市場同類產品時,零配件所賦予電腦的最終價值也將隨之增加。例如,電腦製造商在選擇電腦晶元是選擇了 200 元而不是 100 元的並最終因此把電腦價格提升 120 元,其中這 20 元就被成為附加價值(Added Value)。以此類推,在電腦的其他配件上也會出現這樣的產品附加值,同時,在這些零配件製造的過程中同樣涉及到附加值;比如,英特爾(Intel)公司將晶元原材料(硅)製造成晶元成品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就是晶元價格減去硅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綜上所述,產品附加價值可以理解為生產方通過加工生產等活動在原始原料上新增加 的價值。至此,一個商品最終在中國還是美國完成製造被打上「Made in XXX」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企業/國家最終在這件產品上賺取了最大的利潤。因此,在近十年中使用全球價值鏈衡量一個國家水平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普及。本文將用中國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 GVC 指數進行計算比對。全球價值鏈模型(Global Value Chain)
在全球價值鏈的概念中有兩種模型:
1.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 ipation)GVC Participation = IVab/Eab + FVab/Eab。
2.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Global Value Chain Positi on)GVC Position = Ln(1+IVab/Eab) – Ln(1+FVab/Eab)。
Koopman(2010)在兩種模型中,前者用於展示某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如果數值越高則該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高,越低則相反。在第一個模型的基礎上, 為了更好的詮釋某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國際分工地位,Koop man(2010)提出了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該指數的大小用於分辨某國或產業在價值鏈的上游、中游、或是下游。(上、中、下游由產品附加值決定)
在模型中(IVab/Eab)為前向參與度而(FVab/Eab)為 後向參與度。前向參與度為 a 國在 b 產業為全球其他國家出口產品提供的增加值比重而後向參與比則為a 國在 b 產業出口中包括的國外中間商品增加值佔比。
模型解釋:
IV:中間產品出口的國內增加值(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of Intermediate Proct)
E: 出口增加值(Value Added Exports) FV: 國外增加值(Foreign Value Added)

圖 1.2 全球價值鏈模型邏輯
在此模型下,我們將逐一對中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進行GVC 全球連參與度指數以及地位指數的計算。在與中國對比的國家中我們均選擇了強於中國的發達國家是為 了更好的展示中國的上升空間。選擇德國以及英國是因為其經濟規模可以代表歐洲板塊,日本則可以代表亞太,而美洲則有美國代表。
數據來源: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數據均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 CD)資料庫中的 TiVA(Trade in Value Added)分類。
為了更詳細的看出中國與各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此處將產業分為兩個等級:低、高。此處分類法則來自歐洲統計局(EuroStat)的研發投入與產出模型。
在兩個類別中各甄選了四個大產業作為代表,其中: 低端:農牧(林木畜牧)、食物(包括煙酒等)、紡織(包括皮革)、木類(紙、硬刷品)。高端:計算機等電子產品、金融和保險、信息交流、其他商業服務。
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

圖 1.3 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低端產業

圖 1.4 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高端產業
上圖為中國對比美國在低端產業和高端產業的走勢圖(2005-2015)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低端產業部分中國和美國基本持平,主要是因為中美兩國國土面積均排世界前列,糧食生產量常年處於高位。
從高端產業部分可以看出,美國長期高於中國,但自2008 年開始,中美在高端製造業的距離逐漸縮小並在 2010 年開始保持穩定。這意味著在高端產品/服務中,中國獲取的附加價值比例在不斷增加,簡單來說,中國在高端製造業中所獲得的利潤佔比在逐年上升。
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

圖 1.5 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低端產業

圖 1.6 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高端產業
上圖為中國對比美國在低端產業和高端產業的走勢圖 (2005-2015)。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低端產業部分中國的指數高於美國不少,這說明中國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下游。在高端產業中,美國的指數遠超中國,這意味著在高端產業中美國處在核心領導地位。
結合國情從全球價值鏈參指數得出:中國需要保持低端產業鏈的參與度,因為中國必須首要解決國內溫飽問題,保證糧食價格長期處於可負擔價位,至此,產品增加值不會太高;而美國也面對類似的問題。在高端產業方面,中國由於科技創新落後於美國導致指數低於美國,但若中國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長態勢,那麼中國會越來越接近美國。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可以看出,美國在高端製造業的比重大於中國, 並在低端產業中小於中國。
在當前背景下,中國如果希望在高端產業有所突破就必須面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科技限制。為了維持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同時保證高端產業的繼續上升,中國必須同時發展上 游和下游產業。在上游產業,保持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同時繼續引入外國先進技術,只有繼續保持科學技術正增長才能使得產品附加值增加,而產品附加值的增加是促進中國進行產業升級的最大核心動力。在低端產業中,中國則需要繼續保證現有的拓張速度。在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離不開以低端產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所獲得的貿易順差是中國近 20 年快速積累財富的重要因素。因此,維持低端以及中端產品的貿易出口量是保證中國產業升級的基石。
二 全球化面臨的挑戰
全球化規則的不平等性一直被非發達國家所詬病與抵制。1999 年WTO 西雅圖會議期間,大量的反對者進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標志著逆全球化浪潮的起點,然而由於抗議者大多來自於非發達國家,其抗議並不能對全球貿易規則的制定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也並未對全球化進程產生太多的負面沖擊。
然而近年來全球化的反對者逐漸從非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2016 年特朗普當選以及英國脫歐標志著逆全球化的高潮。全球化進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2.1發達國家內部收入不均衡
(1)發達國家收入不均衡持續加劇
逆全球化浪潮從非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的一個核 心原因在於:雖然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了較大比例的利潤,但是在發達國家內部不同階級之間的分配卻極度不均衡。

圖 2.1 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與 CPI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1990 年以來的 30 年期間,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幾何平均增速為 0.5% ,美國通貨膨脹幾何平均增速為 2%,這意味著在扣除通貨膨脹後,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實際增速為負值。
然而對比美國 1990 年以來 30 年間的 GDP 增速發現,美國 GDP 幾何平均增速為 4.36 ,遠遠大於同一時間段內美國通貨膨脹幾何平均增速 2%。

5、大學地理科學學些啥?畢業後就業前景如何?

地理科學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地理科學專業課程包括:自然地理學,現代地貌學,環境演變,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安排10~12周。地質學實驗,地貌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水文學實驗,植物皮緩地理學實驗,土壤地理學實驗,沉積學實驗,地理模擬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等。

2、地理科學專業應屆就業率指數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生中,8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16%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8.4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上。

3、地理科學專業發展前景指數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23%,27%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5.78,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燃老模薪酬指數

4、地理科學專業畢業1年薪酬指數

72%的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8%。按照十含鏈分制計算,地理科學專業畢業1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22,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2年薪酬指數

68%的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畢業2年後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4%。按照十分制計算,地理科學專業畢業2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10,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5、地理科學專業畢業3年薪酬指數

61%的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畢業3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3%。按照十分制計算,地理科學專業畢業3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1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6、地理科學專業全球化指數

39%的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生認為「完全能夠」或「比較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認為「不太能夠」和「完全不能」適應全球化競爭需要的畢業生為11%。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全球化指數為6.70,與其他專業相比,全球化指數為中等偏上。
就業前景分析 (按地理科學專業相關職位統計) 據統計,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地區是:北京。在"地球物理學類"中排名第 2

6、考古學專業的就業前景知乎

考古學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20%,47%的答轎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5.16,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下。

22%的考古學專業畢業生認為「完全能夠」或「比較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認為「不太能夠」和「完全不能」適應全球化競爭需要的畢業生為32%。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全球化指數為5.68,與其他專業相比,全球化指數為中等偏下。

考古學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81%的考古學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8%。按照十分制計算,考古學專業畢業1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10,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63%的考古學專業學生畢業2年後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5%。按照十分制計算,考古學專業畢業2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56%的考古學專業學生畢業3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8%。按照十分制計算,考古學專業畢業3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3,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考古學專業畢業生中,61%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8%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6.2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下。

考古學專業畢業生的畢業深造指數、舒適度指數高於各專業平均值,專業與職業匹配度、畢業一年薪酬指數、畢業兩年薪酬指數、畢業三年薪酬指數、職位級別指數、應屆就業率指數、發展前景指數、創業指數、全球化指數、學習壓力指數低於平均值。

就業前景清讓肆分析(按考古學專業相關職滑迅位統計)據統計,考古學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地區是:北京,在"歷史學類"中排名第 4。

7、全球化的指數

<

8、求高人指點 應用化學專業是否有前途

應用化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應用化學專業發展前景指數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23%,22%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6.02,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薪酬指數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1年薪酬指數
68%的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4%。按照十分制計算,應用化學專業畢業1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2年薪酬指數
59%的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畢業2年後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9%。按照十分制計算,應用化學專業畢業2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39,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3年薪酬指數
53%的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畢業3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9%。按照十分制計算,應用化學專業畢業3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4,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應用化學專業應屆就業率指數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中,76%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24%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7.6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與職業匹配度、職位級別指數、畢業深造指數、發展前景指數、全球化指數、學習壓力指數高於各專業平均值,畢業一年薪酬指數、畢業兩年薪酬指數、畢業三年薪酬指數、應屆就業率指數、創業指數、舒適度指數低於平均值。

應用化學專業全球化指數

38%的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認為「完全能夠」或「比較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認為「不太能夠」和「完全不能」適應全球化競爭需要的畢業生為10%。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全球化指數為6.78,與其他專業相比,全球化指數為中等偏上。

應用化學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輕工、醫葯衛生、商檢、化工、農業、冶金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與生產及管理工作。(本科四年)

每年一次性就業率都較高,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築、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

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葯、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適宜繼續攻讀應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