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本課程提到30年來經濟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本課程提到30年來經濟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3-17 14:57:06

1、上世紀70到90年代。近30多年來,中國是怎樣踩著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經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順應世界潮流,抓住發展機遇;(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點得2分)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滿意請樓主多用幾秒鍾採納我的答案,這將是鼓勵我們更好的為其他網友解答的動力。
如果還有疑問,可以追問。

2、論述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表現,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什麼影響

表現:

1、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

2、經濟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

動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2、跨國公司的發展;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

積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使資源在全球范圍加速流動,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產業結構高級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2、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使勞動力資源得以充分發揮;

3、還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消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擴大;

2、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和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

3、各國特別是落後國家原有的經濟體制,政府管理能力,社會設施,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

4、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相互的依賴也越來越強,而有效的全球性協調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使全球性經濟危機難以避免。

(2)本課程提到30年來經濟全球化擴展資料

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3、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影響 高一歷史 調理要清晰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動的規模與形式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這一概念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不過早在19世紀末就曾出現貿易與投資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場,但這一進程被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打斷了。近20年來,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漸加快,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國際商業貿易高速增長,國際投資日趨活躍,金融國際化加速發展,國際互聯網迅速擴張。
一、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客觀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場規模的擴張。這一要求推動著生產從國內區域間分工向國際分工發展,銷售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擴張。跨國公司在追逐規模效益與分工效益過程中,通過跨國投資活動,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資源,跨國協調其生產與經營活動的格局,推動了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的高速發展。例如在全球處於壟斷地位的波音公司,製造的B-747巨型噴氣客機的450萬個零部件,分別由美、英等6個國11000家大企業和15000家中小企業合作生產。著名的ABB公司總部設在瑞士,工作語言是英語,財務報表以美元為單位,生產銷售遍及全世界。其總裁曾說:「ABB公司四海為家,是許多個國家的公司在世界范圍內協作的聯盟。」
跨國性投資、生產與貿易活動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國際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以保障這種跨國經濟活動的高效運行。例如:全球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額從1989年的6200億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萬多億美元。外匯市場每天24小時處於全天候運行狀態,各國金融外匯市場瞬間溝通,資金在全球快速流動。遠洋運輸技術、航空貨運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運輸和通訊的效率,降低了成本,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例如:據世界貿易組織估算,從1980—1990年空運成本從每噸公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90年-97年世界出口商品的運輸成本僅占其價值的2%;1930-l996年從紐約到倫敦的3分鍾電話,話費從330美元降到1美元,估計到2010年可以降至3美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快速、經濟地在全球范圍內傳遞大量信息數據成為可能,這樣跨國公司的經理們,才可以把生產的各個階段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通過信息傳遞,把這些生產統一組織起來而不至於形成管理的失控,從而使管理科學來了一次飛躍。它還使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間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場情況,並進行必要的計算,針對各地市場最有效地配置資源,獲取贏利機會。
其二,戰後國際經濟的變化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條件。二戰結束後,經濟因素在整個國際關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有效配置,成為國際經濟與合作的戰略目標。同時,發達國家憑借其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在國際雙邊和多邊經濟關系設制中,不遺餘力地推行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前殖民地國家在二戰後相繼獨立,在探索自己發民族經濟的道路上大多數屢遭挫折,但一些實行外向型發展戰略的國家和地區,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它們的示範作用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實行了貿易、投資與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技術擴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對比關系也發生了變化。發展中國家不再僅僅輸出初級產品,逐漸成為世界市場上勞動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給者,有的甚至從資本凈輸入國變成了資本凈輸出國,在這種形勢下,發展中國家也對進一步削減貿易和投資壁壘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戰結束後,前蘇聯和東歐國家走上了經濟轉型道路。為盡快擺脫原計劃經濟的束縛,在全球范圍謀求發展機遇,也紛紛選擇開放政策。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投資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動選擇。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自由化經濟政策,為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但是,由於世界各國在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異,經濟自由化進程不可能同步推進。因此,一些地緣相鄰、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與地區相互提供貿易與投資便利,促進經濟一體化,形成了一些區域性的經濟組織,如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它們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安排,與多邊貿易關系的宗旨並行不悖。只要不出現排他性趨勢,區域集團化也會從另一方面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分析:

應當承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才剛剛起步,它給各國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還難以預料,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即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單純從人類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角度、從提高生產力的標准來看,經濟全球化的確能夠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世界產業規模的擴大,會引起生產與消費從結構到地點上的變化,會刺激各種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樣經濟全球化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這些影響對具體國家和具體領域的影響也隨各國政策選擇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具體來說,表現為:

(一)經濟全球化的正面影響:

1、經濟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圍內的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經濟全球化在有效促進國際合作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國間的競爭。競爭的原因,在經濟上是由於世界資源的有限性和資本的擴張性;在政治上則是由於國家的存在,各國都試圖通過增強自身的實力來實現別國對自己的依賴,從而較多地獲取收益,較少地付出成本。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形成了統一的全球市場,從而推動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和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並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一國的角度看,本國企業將突破本國資源和本國市場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資源的最優配置與有效利用。發達國家可發揮其資金和技術優勢,通過資本和技術的輸出和轉移,不斷向發展中國家開拓市場,並利用發展中國家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以獲取利潤。發展中國家則可通過吸收和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來發展本國家和本民族的經濟,以滿足人民的物質利益需求,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種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經濟要素的有效組合,客觀上促進了全球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減少或避免了人類社會現有的各種資源的浪費。

2、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第一,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布的《1997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1996年接受了129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對外投資了510億美元,二者都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它們在獲得世界投資總額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在1996年的資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由於資本的流入、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活動和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製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56%上升到1990年的73%和1994年的77%。

第三,迫使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予以考慮和解決。發達國家日益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下,它們的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賴於發展中國家。在債務解決、地區經濟一體化和聯合國的改革等問題上不得不考慮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在機遇與挑戰面前,由於世界各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導致他們在經濟全球化中所處的地位和利益不可能均等。在這種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中國家在許多方面必然處於劣勢。但我們相信,只要發展中國家能夠抓住機遇,敢於迎接挑戰,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消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建立本民族的經濟實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生產出高質量、低價格的產品,就一定會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就是最好的證明)。更何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秩序會逐步趨於平等,國家民族經濟也會日漸成熟。

3、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好機會。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物流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國人民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消費需要,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種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所設置的貿易壁壘和防線將會被逐步取消,那種國家壟斷或個人壟斷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那種以低劣的質量和服務向消費者漫天要價的情形行將結束。

4、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不僅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結構和秩序,而且也對不同民族的文化帶來了程度不同的沖擊。文化的這種碰撞和沖擊將導致全人類都可認同的大文化,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經濟文化」已有了全人類認同的標准。如市場經濟的法則、商品流通的規則等,已被普遍認可和遵循。

第二,「科技文化」的普遍性更加不能否認。現在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生存和發展,都在抓科學技術和教育,都已認識到科學技術是強國之本。盡管各個民族國家之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平衡,但科學技術的交流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檔的潮流。科學技術文化早已沖破民族國家間的界線,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第三,隨著 「經濟文化」和 「科技文化」的發展,各個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習慣的傳播與交流更加容易,信息網路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已為這種交流提供了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人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程度不同地吸收這些外來文化的營養,以填補本民族、本國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這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某種表現形式。

第四,「民主和法治」作為一種制度文化,也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趨勢。

5、經濟全球化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

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又是全球化的強大推動力。正是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加速發展推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反過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要求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進一步完善。世界貿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內容和核心就在於減少和取消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後,首次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非貨物貿易也納入到多邊規則之中,使擴大多邊自由化的領域以及擴大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核心職能。此外,投資自由化已經成為當前國際投資發展的主流,不僅是發達國家而且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採取投資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進外資,另一方面又積極進行對外投資,從而使世界直接投資額迅速增加,投資活動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資的規范框架和規則也開始形成。

6、經濟全球化加速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國際分工的大發展、產業的大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大流動,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要素缺口,發揮後發優勢,迅速實現產業演進、技術進步、制度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投資和技術轉讓互相促進,不斷加快。跨國公司為了延長技術的生命周期,擴大技術效用以及給自己的技術尋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術轉讓活動。這種加速轉讓在客觀上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發展,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工業化進程,加速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變。此外,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還加快了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引進外資的進程,有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資本的不足。再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為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且也有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市場發育的不足,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組織形式,愈來愈突破國家的界限,出現了所謂無邊界的企業,從而非常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

7、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國際間政治的協調。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社會結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在人們物質需求得到相對滿足之後,必然較多地關注自己所處的政治環境;公民的政治意識、政治參與素質將極大提高,希望充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廣泛地要求參加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擁有雄厚實力的獨立利益群體,在利益的驅動下,必然提出相應的政治參與要求;日益發達的信息傳媒網路,從技術上支持了人的自主選擇權力,宣揚了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意識,也使「愚民政策」的體制喪失了基礎。所以,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各國在政治上相互協調以作為經濟全球化新的推動力,這也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所決定的。政治上協調的過程盡管漫長,但卻是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8、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沖突。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更深層次的國際分工體系,跨國公司的投資與技術轉讓活動又把各國的生產經營、銷售和研究與開發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程度加深,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政治領域和國際關系的變化,協商與對話越來越成為當今處理國際關系的主要手段。各國之間加強信任與合作,約束國際沖突或至少降低沖突的激烈程度已漸漸成為發展趨勢。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加強。

(二)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1、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貧富差距拉大。

經濟全球化首先帶來的是對發展中國家民族經濟的沖擊,而且這種沖擊是建立在不平等關系基礎之上的。一方面,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為世界經濟運轉所制定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們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所擁有的經濟、技術和管理優勢,是發展中國家遠不可及的。因而經濟全球化中獲益最大的當然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發達國家,而經濟和技術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具有一定的中長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較長的時間內,是很少或很難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損害和沖擊,如許多民族企業虧損或倒閉等。

雖然經濟全球化客觀上能導致全球物質財富的增加,但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競爭是首要法則,它在創造高效率的同時,必然導致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據世界銀行統計,1983年高收入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43倍,到了1994年變為62倍,社會分配更加不公平。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的原因、市場發展的原因及結構變動的原因等,但有兩個因素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從理論上講,所有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從中收益,但絕不是利益均沾。事實上,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種地位使它們依靠價格制定方面的主導權,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時獲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是市場競爭使一些社會政策面臨挑戰。眾所周知,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動力,由競爭帶來的不平衡要靠社會政策來修補。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福利政策,通過勞資妥協來保持社會穩定。但全球化破壞了這一社會契約,以出口和直接投資為主要內容的激烈的跨國競爭,正在影響工資和就業狀況, 社會政策在平抑差距方面顯得蒼白無力。經濟全球化為以發達國家為主的國際資本開拓了尋求更高利潤的地域和空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收入差距拉大。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更為密切,各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將不僅取決於本國國內因素,更大程度上要受到國際因素的巨大影響。隨著國際貿易和服務貿易的不斷擴大,其他國家尤其是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狀況如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將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遞機制影響到本國。如果本國的經濟結構存在某些類似隱患,這些經濟波動就不可避免地會在國內出現。即使本國經濟不存在問題,也會因為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使經濟發生一定程度的波動。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因為經濟全球化就是金融、貿易與投資的全球化,然而由於發展中國家市場發育不夠充分,經濟結構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沖擊;而且由於發展中國家立法不全,便於投機;再加上發展中國家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從而給「國際游資」留下可乘之機。於是,西方國家的大量游資不時沖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甚至引發金融危機,造成如同戰爭般的破壞。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周期、匯率、利率的變動傳導給發展中國家,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經常出現不利波動,發生在 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已充分說明這一點。

3、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客觀上需要用規則去加以規范、約束參與者的行為,而規則的制定是以實力為基礎的。所謂規則,其實就是對利益沖突的一種界定。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由於國際經濟組織是由歐美等發達國家操縱,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主要由發達國家來制定。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中雖然有些規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如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但大部分規則卻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某些產業發展規則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發展該產業的時候制定的,如信息技術產業協議以及勞工標准等。發展中國家一旦發展這些產業就必須遵守他們並未參與制定的規則,並為此而付出代價。此外,盡管發達國家極力倡導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但是各國政府為維護本國利益,仍然實施各種貿易壁壘措施。尤其是非關稅壁壘措施,如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這些由發達國家有意制定的貿易標准往往都是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的。這些措施客觀上阻礙著生產要素在各國間的自由流動,從而使市場導向機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發展中國家所應得到的機會與利益無從保障。因此,目前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所帶來的利益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損失的基礎之上的。

4、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例如,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蝕,動植物物種的滅絕,海洋與河流道的污染等問題。其中發達國家往往出於本國戰略利益的考慮,為了保護本國的生態環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業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國的資源,還污染了他國的環境。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將60% 以上的污染企業建立在海外。

5、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發展中國家由於在企業規模、效率、技術水平和研究開發能力方面都無法與發達國家相競爭,因而造成跨國公司的品牌和產品充斥國內市場,導致民族品牌消失;跨國公司操縱和控制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柱產業和市場,抑制了民族工業的自主發展;發展中國家大量引進外資,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並面臨匯率風險和償債風險,對西方國家的巨額債務支付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經常引發經濟與社會動亂;全球化還會導致發展中國家人才外流,特別是熟練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跨國公司往往在東道國用高薪僱用現成的人才而不注意在當地實施培訓計劃,從而使發展中國家遭受教育經費支出和不能使用已培養人才的雙重損失。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將更加惡化;發展中國家民族企業由於競爭力不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倒閉,致使大量工人失業,如果社會勞動保障系統不健全,必然產生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引起社會的混亂。世界銀行於 2004年4月30日發表的《世界發展指數》承認:「經濟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貧窮國家受到損害,使富國和窮國之間巨大差距的擴大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在一個不能打破貧國周期且愈來愈不平等的世界中,集中於工業化的國家佔世界人口1/6 的人卻壟斷了全球近80%的收入。與此同時,居住在63個發展中國家佔世界人均60%的人,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

6、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這將使得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質消長不等、凸顯不一。這種現象,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更不符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演進原則。文化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有商品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藝術文化等。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妨礙資本、技術和產品跨國界流通的障礙一個接一個地被拆除,繼之而來的是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的流入。有些在相互沖突和撞擊中形成了新質——世界大文化,有些則會改變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特性。

4、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案範文

<

5、EMBA課程是怎麼設置的

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EMBA為例

上海交通大學EMBA以培養領導力為主線,圍繞領導力的識別、生成、拓展、鞏固、反思和應用設置課程。通過開學模塊來對學生的領導力進行識別;通過合理配置方法論模塊、畝態管理實務模塊、交大特色模塊和國際模塊,對學生的領導力進行生成、拓展與鞏固。其中,交大特色模塊包含了三大整合項目、「創新+、互聯網+、金融+」模塊、大學融合的「交大探究」模塊;通過畢業模塊來對學生的領導力進行反思與應用。

開學模塊

●團隊建設
Team Building

●商業倫理
Business Ethics

●商戰模擬
Techmark

●720度領導力評估
720 Leadership Evaluation

方法論模塊

●中國經濟理論與實踐
Economics Theory and Analysis

●組織行為學
Organization Behavior

●財務報表分析
Financial Accounting

管理實務模塊

●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市場營銷
Marketing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戰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國際商務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國際模塊

●美國:創新與領導力
USA: Innovation & Leadership

●歐洲:產業、經濟與豎耐肆文化
EU: Instry Economy & Culture

●新興經濟體:機遇與挑戰
Emerging Economy: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交大特色模塊

1. 創新+

●品牌創新與管理
Brand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創新思維與實踐
Innovation thinking and practice

●技術創新與管理
Technology Innovation

●企業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心理行為與決策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nd Decision Making

2. 金融+

●互聯網金融
Internet Finance

●資本運作
Capital Operation

●收購兼並
Merger and Acquisition

●金融衍生產品
Financial Derivatives

3. 互聯網+

●技術驅動的商業生態創新 系列課程
Technology-driven Commercial Ecology
Innovation

●基於移動互聯的信息技術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基於大數據的決策管理
Decisio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4. 整合項目

●整合項目一:贏利模式
Integrated Project 1: Profit Model

●整合項目二:績效提升
Integrated Project 2: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整合項目三:領導力反思
Integrated Project 3: Leadership Reflection

5. 交大探究

●大學融合、商工結合、產業對接
University Integration Commerce & 
Engineering Combination Instrial Tie-in

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答辯
Thesis defense

畢業模塊

●學位授予、畢業典禮、畢余轎業晚會
Graation Ceremony

1、《團隊建設1》
本課程旨在通過集體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的形式,促進學生相互了解和融入團隊,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在本課程進行環節中,EMBA學生組成一個個團隊,一起經歷一系列的挑戰,從個人到團隊,從地面到高空,將現實的管理實踐中的場景加以濃縮和提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決策和行動,並在活動後一起分享自己的觀察、感受和發現,為學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表現樹立起一面鏡子,促使他們對自身行為和表現進行反思,建立起空杯心態;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來感受和體驗。 同樣通過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團隊發展的規律以及卓越領導者的行為表現。本課程完成後,學生須對團隊溝通、團隊管理、信息交互在團隊中的作用等概念、以及自我認定等方面有所認知。

2、《商業倫理》
商業倫理是一門關於商業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商業與社會關系的基礎。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商業倫理已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本課程旨在為EMBA學生介紹商業活動中人與人的倫理關系及其規律,了解使商業和商業主體既充滿生機又有利於人類全面和諧發展的合理的商業倫理秩序,進而探究商業主體應該遵守的商業行為原則和規范、應當樹立的優良商業精神等商業道德問題。

3、《商戰模擬》
課程旨在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知識體系缺陷,提升學生駕馭市場風險的能力以及在復雜、模糊的條件下進行戰略決策的能力,增加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激發和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分析決策能力以及全面理解企業管理的各個基本要素的能力。本課程通過模擬現實的商業環境,使學生置身於虛擬的全球市場,完成產品研發、生產、營銷、財務管理、運營等任務,通過團隊合作,最終達成一定的財務指標和股票價格。

4、《720度領導力評估》
本課程注重全面的領導能力的評估與識別。運用全球最權威的PDP領導特質診斷系統,幫助學生掃描自身的天賦特質,深度了解潛藏於自身性格深處的管理優勢與風險。根據學生性格特質,通過靈活的分組與組合式變化,了解不同性格特質的同學在內心深處的差異,使同學彼此能針對性地學習有效溝通。與拓展訓練配合,加速同學之間的團隊融合。拓展訓練通過肢體接觸增強團隊之間的外在親密度,性格掃描則從心靈深處增強學生的內在融合度。通過本課程的體驗式學習,學生將掌握如何結合自身的性格特質學習EMBA各學科的知識,確保「管理知識」和「良好性格」這兩個「能力雙翼」的平衡發展。

5、《中國經濟理論與實踐》
本課程的目的是提供基本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以幫助分析企業運營的外部經濟環境,了解中國和全球各種宏觀經濟現象及其內在關系,理解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和預測中國及全球宏觀經濟的未來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課程將側重討論國民經濟運轉的基本模型及如何使用它們分析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以及企業、消費者和政府的互動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課程將介紹30年來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價格、企業、金融、財政、對外經濟等方面的制度演進,使學生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歷程和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據以把握它的未來走勢。

6、《組織行為學》
本課程著重從工作行為中的個體、群體與組織三個層次水平上來分析影響組織績效的有關因素,結合人的行為的實質,以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對人的行為的分析、預測和管理能力。學生能夠從中學到一個企業應該怎樣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工作潛能,如何有效地發揮團隊的作用,如何做一個有效的領導者以及如何分析變化的企業內外部環境,以籌劃和實施企業的變革,有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

7、《財務報表分析》
本課程重點是提升學生對於財務報表的理解,而非訓練學生准備報表的能力和技巧。課程將引導學生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學習解讀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財務報表附註信息。分析企業價值的來源,從而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企業的未來表現。通過報表分析揭示數據背後的經濟實質,幫助學生從管理的角度透視財務報表,將財務信息轉化為管理決策的有效數據和依據,同時也將探討財務政策與企業經營決策之間的關系。

8、《市場營銷》
本課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包含較深入的市場營銷專題,包括市場營銷決策、服務業的市場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等等。同時,通過案例分析講解成功企業市場營銷的設計、實施和評估,分析企業市場營銷環境的方法及如何確定企業面臨的主要市場機遇和挑戰。課程內容還力圖反映中國營銷管理者在信息時代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以全新的目光和視野研究顧客的價值觀念及其購買行為的變化,分析產業發展與競爭的演化規律,從而以科學與創新的營銷組合戰略和策略來滿足目標顧客的需求,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9、《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貫穿於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所有活動之中。它是每一個企業的核心功能之一。出色的運營管理是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而有效的供應鏈是公司成功和持續發展的關鍵。事實上,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低成本和高質量對於保持企業的成長和盈利是至關重要的。本課程集中講授改善運營系統管理所必須的理念和有效工具,這里的運營系統包括製造、分銷和服務等活動。圍繞運營戰略、流程分析、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重要課題,本課程將綜合採用教授授課、案例分析、團隊活動、課堂模擬游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高效互動的師生交流和學生間交互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營管理的核心內容。

10、《人力資源管理》
本課程旨在幫助組織高層管理人員了解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和觀點,及如何通過將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運作緊密結合而獲得和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本課程首先將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在組織中的角色、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戰略的整合進行介紹;其次,課程還將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如人力資源的規劃、人員招聘配置、培訓開發、績效和薪酬管理等進行系統的介紹和探討,並將關注目前組織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核心問題如高管人員的選拔和激勵、員工職業生涯開發、跨文化管理團隊建設等。

11、《戰略管理》
本課程旨在拓寬企業的戰略視野,幫助學生培養戰略思考的能力和技巧,從而把握企業命運。通過課堂教學、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的緊密結合,使學生不但能夠了解到前沿的戰略管理思想和理念、掌握最新的戰略分析、戰略規劃與執行的框架和工具,而且還能夠在中國的環境下靈活運用這些原則。從全局的角度分析一個企業,學生可以培養超越日常經營活動,把握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考和決策能力。

12、《國際商務》
本課程旨在開拓學生國際化視野,為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做好准備。課程涉及的都是國際企業經理們所面臨的相關問題,其中包括:全球化、國外市場進入戰略、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對外直接投資、文化對國際商務的影響、國際商務企業的組織結構、國際商務的職能領域、國際貨幣制度、外匯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

13、《國際視野提升》
本課程將在海外進行。EMBA項目是培養具有國際化管理水準、適應全球化競爭態勢的中國高層企業家和管理者的課堂。在培養模式上,它注重培養管理者的企業家思維、創新精神,以期促進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發展壯大。為在教學中更好達成上述目標,本課程作為2學分選修課程供在校EMBA學生選擇,組織赴海外課堂(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等),通過在國外一流商學院和知名公司的深入實際的學習,促使學生開拓視野、體會差異、轉換思維、改革創新。

14、《品牌創新與管理》
本課程介紹如何從組織戰略層面認識和解決現代企業的品牌發展的問題。品牌之路是中國企業管理者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嚴峻課題,在追求品位、彰顯個性的現代品牌經濟時代,品牌創新與管理是企業贏得競爭,最終贏得市場的重要保證,品牌傳播作為實現品牌創新與管理的奠基石,是品牌創新與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中國企業要想求得發展、有所作為,就必須全力以赴的打好品牌傳播這張牌。本課程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樹立構建品牌的意識,通過品牌定位、文化理念提煉和品牌營銷等方式實現品牌創新與管理。

15、《創新思維與實踐》
創新日益成為全球經濟賴以生存的命脈,對任何行業的掌舵者來說都是戰略重點。作為企業的高管團隊,需要用創新的大視野預見未來,洞悉行業發展和技術進化的未來趨勢,牢牢把握企業的發展先機。本模塊將為學生提供所需的理論框架、理念、工具和實踐,以將今日傳統思維模式的高管轉變為開啟創新管理思路的領導者。

16、《技術創新與管理》
未來10年,經濟增速仍將處於放緩趨勢,市場環境將由大眾化消費向小眾化細分市場轉變,這種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悄然改變,決定了中國企業的轉型突圍已經迫在眉睫。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結合頂層設計,再造企業文化,成功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本課程將解析技術創新如何為企業轉型突圍注入更新的動力,幫助企業家了解新環境新技術下的企業轉型。

17、《企業家精神》
本課程重點研究企業發展與企業家之間的密切關系。企業家是企業的人格代表,了解、研究企業家精神與領導藝術,對於促進EMBA形成自己的企業家精神,提高領導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課程將涉及到有關領導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並綜合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現實中的領導問題。

18、《可持續發展》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在介紹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概念基礎上,重點闡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產、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管理等問題。指導EMBA學生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能夠更多使用創新的方式來保護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協調一致,讓子孫後代能夠享受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資源環境。

19、《心理行為與決策》
該課程探討如何應用心理學理論,幫助企業家避免決策時的偏差,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產出,以及改善對於生活的態度。這項課程的內容將涉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解答學生在扮演消費者、下屬以及領導者等不同社會角色時的諸多不解和困惑。

20、《公司金融》
本課程重點介紹現代金融學與財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並將此應用到對實際投資及融資決策的分析之中。具體內容包括:公司價值概述、財務決策的分析和預測、多變的世界政治經濟情況下投資基金的評估、資本目標的財務決策、公司債務分析、公司價值評估中金融工具的運用、公司重組、破產等問題的控制與處理。本課程以案例討論的教學形式為主,將理論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公司投資及融資決策。

21、《互聯網金融》
本課程以金融學和財務學原理為理論基礎,結合互聯網本質,理論結合實際,用經濟學理論解釋互聯網金融現象本質並將此應用到對實際投資及融資決策的分析之中。具體內容包括:金融市場及其作用、金融資產的定價、互聯網金融的基礎原理、互聯網金融的風控和監管、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監管改革走向、中國金融領域監管主體相關法律的趨勢。

22、《資本運作》
本課程是一門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金融理論與實務課程,將介紹資本運作的基本原理、理論和相關實踐案例,分析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和運行機制,並對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機構政策進行解讀。對資本運作的流動性、增值性和不確定性特徵深度解析,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資本市場的特點以及企業在中國的投融資環境,結合對中國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分析與展望,以前瞻高度把握企業資本運作。

23、《收購兼並》
本課程主要介紹公司收購並購中的核心問題,包括:分析並購動機中內部驅動因素與外部驅動因素,區分旨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包括提升管理層質量的並購與旨在解決代理問題及建立壟斷的並購,甄別潛在被收購對象,為被收購對象精確估價,評估並購對公司表現的影響,選擇融資組合以及並購的後續整合。本課程將重點結合國內外熱點案例,分析並購事件的內在邏輯,資本運作的基本策略。

24、《金融衍生產品》
本課程主要介紹金融衍生產品的傑出理論成果,涉及期貨、遠期、期權、互換、貨幣及利率衍生產品以及許多由其衍生出來的變形品種及其應用等,包括:衍生品定價模型,衍生金融工具理論與應用,金融衍生產品的法規體系和監管經驗,金融衍生品工具在並購案例中的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對沖工具等前沿方向。

25、《基於移動互聯的信息技術與管理》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管理概念和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時代企業管理的需要,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方式。信息系統正在成為企業整合資源,改造流程和管理變革的重要工具。本課程將探討信息技術是如何影響企業的戰略,組織和管理,企業應如何運用信息來提高運作效率和增強其競爭能力。

26、《基於大數據的決策管理》
數據已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在大容量、多樣性和高增速方面,全面考驗著現代企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將復雜的理論知識條理化,簡單化,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分析大數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提高在管理工作中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讓企業家更深入和更准確地洞察市場行為,從大數據中發掘出「真金白銀」,進而採用全新的、對企業決策具有深遠影響的決策方案。

27、《技術驅動的商業生態創新》
課程介紹互聯網時代技術驅動的商業創新實踐,通過世界知名跨國企業案例分析闡述技術在商業創新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不僅將介紹企業在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最佳實踐案例,而且會詮釋這些企業如何通過與大學、不同行業以及新成立的公司之間的合作來建立研發生態系統,進而開發出新型的服務和技術創新。此外,課程將基於政府的視角研究如何改變商業藍圖以滿足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業務的需要,並深入探討信息技術如何使各行業發生顛覆性改革。

28、整合項目一:《贏利模式》
《贏利模式》整合項目《贏利模式》通過大賽激勵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市場環境,洞悉行業前景,創新贏利模式,提升商業思維。學生在總結過去,展望行業未來,積極思考市場中的贏利機會與規律,最終尋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一套優秀的贏利模式。

29、整合項目二:《績效提升》
以私董會和Life Case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審視企業內部管理,發現績效短板,整合企業內部資源,診斷潛在管理盲點,最終使組織整體績效得到提升。學生在明確企業戰略與組織績效間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的診斷方法,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30、整合項目三:《領導力反思》
領導力貫穿於企業發展的全過程。許多領導者能在某個階段做出高效與明智的決策,而只有領袖級領導人才能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具有前瞻性和高效性的決策,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的大背景之下。領導力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地研磨,不斷地領悟,不斷地修煉。本課程從不同的視角來幫助學生重塑、優化、提升領導力。這是一次重新認識自我、反思人生、鑄建內力、釋放壓力、探尋領導原動力,充滿感動、激情與淚水的學習之旅。

31、《交大探究》
本課程旨在融合上海交大的優勢學科,在EMBA項目的平台上向學生提供多元、復合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生視野,更有效地實現上海交大服務社會的使命。以探究、融合、致遠為主旨,將交大技術、工程、醫學與管理進行融合創新,邀請交大其他院系的最具盛名的院士和教授開辦論壇或者課程,為EMBA同學打開一個深入了解交大其他學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窗口,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上海交大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思維緯度,獲取新的創業和管理靈感。

32、《團隊建設2》
與開學模塊的團隊建設1相呼應。課程形式依然是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的形式,旨在讓學生在一年的班級學習溝通之後,進一步打破班級的局限,促進所有學生相互了解和融入EMBA大團隊。在本課程進行環節中,EMBA學生打破班級局限,隨機組成拓展小組,一起經歷一系列挑戰,共同決策,共同前進。 在集體中學習團隊發展的規律以及卓越領導者的行為表現。本課程完成後,學生須對團隊溝通、團隊管理、信息交互等概念有深入認知之外,更會在已經相互熟悉的同學身上,學習彼此管理的閃光點和優秀的領導力。

6、初中地理:中國和卡達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意義

《國際經濟合作》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包括,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合作中重要的國際組織兩部分,在學習的過程中,分析原因並討論開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合作中產生的重要的國際組織的原因。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國際組織的產生,認識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舉例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性。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課前收集,分析和整理資料,主動獲取知識。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合作小組,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國際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2:教學難點國際經濟合作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教學方法】多媒體展示:創世情景法、自主學習法、師生互動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2019年4月26-2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標志,講解「一帶一路」的含義來介紹國際經濟合作的含義,接著圖片展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小轎車的生產來了解國際經濟合作的意義。國際合作是指有多國共同研究、製造、銷售某種產品的生產方式,這種合作可能是大公司的自願聯合,也可能是有關國家政府的撮合而形成的,其基礎師國際分工。二. 國際合作的背景和好處: 通過國際合作,可是發達國家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原材料,可是發展中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以及資金支持,縮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三:共同討論:我們巨野縣核桃園鎮要引進外資發展經濟,你認為有哪些優勢?可以從哪些方面與外商合作?四:重要的國際組織:1. 聯合國2. 國際世界貿易組織等【課堂練習】1.李老師買了一輛轎車。該車由美國設計師設計,發動機採用德國技術,控制系統中的部分零件來自日本。這輛汽車的生產,反映出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 ( )
A.國家間的經濟發展各自獨成一體B.產品生產的分工協作越來越不明顯C.經濟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D.地區沖突持續,矛盾不斷激化2.2012年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做出裁決,欲對中國輸美鋼制車輪產品徵收巨額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中國政府認為此裁決不公平,應到下列哪個國際組織提起申訴 ( )A.世界衛生組織 B.世界貿易組織C.國際奧委會 D.聯合國 3. 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和具有世界意義的區域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21個(圖中陰影所示)。讀圖回答3~4題。3.從圖中可知, 「APEC」的成員主要分布在 ( )A.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B.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C.非洲、大洋洲、亞洲、北美洲D.非洲、南美洲、歐洲、亞洲4「APEC」屬於 ( )A.全球性的政治組織 B.全球最大的衛生組織C.非政府間的組織 D.政府間的組織5.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A獨立化 B分工化 C全球化 D精細化6.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資源、技術、人才、信息逐漸成為:A共享的財富 B競爭的武器C競爭手段 D商業秘密7.全球環境問題突出,應當倡導:A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B努力發展經濟,忽略環境問題C資源都從外國進口 D減少或者不用資源8、當今世界的主題是  和  。
9、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污染B、國家爭端、領土爭端、人口爆炸C、經濟封鎖、資源危機、石油危機D、大氣污染、石油危機、人口爆炸 【板書設計】國際經濟合作: 1.經濟全球化2 .重要的國際組織【課堂小結】目前世界的矛盾和沖突雖然很激烈,但是和平與發展仍然使我們生活的主題,我們要倡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國際合作,特別是經濟全球化,促使我們的世界和平與發展。【課後作業】課下把同步訓練完成。【課後反思】新課程標准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要求是了解不同地域發展水平存在的差異,理解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課本教材加上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開放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學情分析相對於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經歷了基本的小學《科學》的學習後,對於地理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進入初中後,學科增多了,知識量加大了,許多學生對教材不適應,他們對地理的學習也是簡單的背誦,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小學教材在教學重點上有所不同,以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主,培養學生學習應用為主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努力使學生在初一的基礎上多讓學生操作教具讓學生感興趣產生學習興趣,立足課堂,加強讀圖。注意教會學生讀圖方法,讓學生自己找到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認認真真、扎扎實實上好每一堂地理課。效果分析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和學生應答是傳統課堂知識傳遞的主要形式,縱觀中學地理課堂「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再問——學生再答」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教師是課堂提問的主角,學生提問的機會很少甚至沒有。從這節課上也可以看出沒有安全把學生放到主體的地位,應該積極調動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時刻保持著對地理現象的疑問是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追求。以後我要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適當追求形式的新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第一節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本節內容由「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合作中的重要的組織」兩部分組成,本節課對應的課程標準是「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教材選取「經濟全球化」為本節內容,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不僅使學生了解當今及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更培養了學生開放的心態和合作的精神。教材在介紹當今世界出現經濟全球化現象後,重點闡述了經濟全球化所產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每個國家而言,它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特別是經濟薄弱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的風險、挑戰更加嚴峻。讓學生加深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合作越來越密切,應運而生的國際合作組織也在不斷增加,教材以「國際經濟合作中的重要組織」使學生了解在國際經濟合作中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讓學生了解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評測練習 1.李老師買了一輛轎車。該車由美國設計師設計,發動機採用德國技術,控制系統件來自日本。這輛汽車的生產,反映出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 ( )A.國家間的經濟發展各自獨成一體B.產品生產的分工協作越來越不明顯C.經濟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D.地區沖突持續,矛盾不斷激化2.2012年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做出裁決,欲對中國輸美鋼制車輪產品徵收巨額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中國政府認為此裁決不公平,應到下列哪個國際組織提起申訴 ( )
A.世界衛生組織 B.世界貿易組織C.國際奧委會 D.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和具有世界意義的區域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21個(圖中陰影所示)。讀圖回答3~4題。3.從圖中可知,「APEC」的成員主要分布在 ( )A. 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B.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C.非洲、大洋洲、亞洲、北美洲D.非洲、南美洲、歐洲、亞洲4.「APEC」屬於 ( )A.全球性的政治組織 B.全球最大的衛生組織C.非政府間的組織 D.政府間的組織5.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A獨立化 B分工化 C全球化 D精細化6.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資源、技術、人才、信息逐漸成為:A共享的財富 B競爭的武器C競爭手段 D商業秘密7.全球環境問題突出,應當倡導:A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B努力發展經濟,忽略環境問題C資源都從外國進口 D減少或者不用資源8、當今世界的主題是  和  。9、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污染B、國家爭端、領土爭端、人口爆炸C、經濟封鎖、資源危機、石油危機D、大氣污染、石油危機、人口爆炸課後反思新課程標准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要求是了解不同地域發展水平存在的差異,理解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課本教材加上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開放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課標分析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南北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在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發展中,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在我國要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使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加速現代化進程。這些都給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挑戰和有待碳素的新課題。關注全球問題和我國面臨的發展問題,建設符合時代發展的地理課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全球定位系統等,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運用給地理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節課就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來臨,各國個成體系,相對封閉的經濟格局被打破,資源、技術、信息、人才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產品分工越來越顯著,大量跨國公司和重要的國際組織油然而生,世界各國的經濟更加相互依賴、相互融合、向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

5
百度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初中地理_國際經濟合作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後反思
《國際經濟合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包括,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合作中重要的國際組織兩部分,在學習的過程中,分析原因並討論開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合作中產生的重要的國際組織的原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國際組織的產生,認識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舉例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課前收集,分析和整理資料,主動獲取知識。
第 1 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合作小組,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國際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2:教學難點
國際經濟合作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創世情景法、自主學習法、師生互動法、合作探究法等。
第 2 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2019年4月26-2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標志,講解「一帶一路」的含義來介紹國際經濟合作的含義,接著圖片展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小轎車的生產來了解國際經濟合作的意義。國際合作是指有多國共同研究、製造、銷售某種產品的生產方式,這種合作可能是大公司的自願聯合,也可能是有關國家政府的撮合而形成的,其基礎師國際分工。
第 3 頁
二. 國際合作的背景和好處:
通過國際合作,可是發達國家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原材料,可是發展

7、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新版經濟生活 最後一課 經濟全球話與對外開放 總結

(一)框題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1)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資本全球化。

(3) 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

(2)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3)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

○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4)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二)框題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2) 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的作用。

○積極組織多邊談判。

○為國際貿易制定規則。

○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3)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4)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影響。

2.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 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

(3) 新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決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走出去」的含義。

本課設計為兩個框。

1.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

教材全面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我國對外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框分為兩目。

第一目 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然後,從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及資本全球化等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以幫助學生深入認識經濟全球化。最後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什麼是經濟全球化,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這一目是對前一目的深化,是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分析。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有利影響;然後,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並由此出發,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後,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探討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對我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推動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兩股巨大的力量。由此過渡到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2.第二框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這一框分為兩個目。

第一目 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依次介紹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原則;然後,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對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能全面地認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活動的影響,認識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第二目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簡要分析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接著,分析我國目前已形成的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然後說明,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及「走出去」的含義;最後,分析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明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本課把我國的對外開放置於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來展開分析,意在使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通過分析我國如何通過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來應對這一新形勢,說明必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這種安排使本課理論的展開顯得順理成章。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操作建議

第一框的第一目「經濟全球化趨勢」

本目設計了4個難度不等的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一下經濟全球化,讓他們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要在課前讓學生搜集與第一問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各自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要引導學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從資金、技術、勞務交流等角度進一步感受經濟全球化,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換,也涉及生產要素的流動。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告訴學生,飛機等許多產品由許多國家共同生產,有利於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難度較大。從材料可以看出:從個人的勞動生產率來看,乙國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進一步比較會發現,乙國在肉類生產上的優勢更大(是甲國的兩倍);甲國雖然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處於劣勢,但是在糧食生產上的劣勢相對更小。也就是說,甲國擁有生產糧食的比較優勢,乙國擁有生產肉類的比較優勢。因此,甲國應主要生產糧食,乙國主要生產肉類,然後兩國之間進行貿易。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擁有比較優勢。而在資本、技術密集的行業,目前除個別領域外,一般不具備比較優勢。我們應當努力在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的同時,創造我國在資本、技術密集行業的比較優勢。

第四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搜集跨國公司的資料,認識到:正是跨國公司在全球到處投資設廠,才迅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因此,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本目共設計了3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應當努力抓住這些機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盡快縮短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不僅包括課文中所列的內容,還有其他方面。例如,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國際技術轉移與擴散;經濟全球化通過擴大市場規模,使各國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規模經濟。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本探究活動旨在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對所有國家都是福音。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角度,探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國際經濟新秩序應當是平等互利、共贏共存,在國際事務中貫徹民主原則。也可以引用「反全球化運動」的事例,來加深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由於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對各國的經濟安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加強國際間協調的必要性。

第二框的第一目「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在探究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能一味地只強調某一面。

8、政治經濟學(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九章經濟的全球化的知識點有哪些?

政治經濟學(第二版)這門課第九章經濟的全球化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第二節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和意義,第三節全球化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矛盾,第四節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第五節全球化中的不均衡性,第六節全球化與中國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