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醫葯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醫葯

發布時間: 2023-03-16 05:04:10

1、為什麼合全葯業老走人

據大家反饋,該公司還是挺不錯的,待遇方面也不錯,員工相處不錯,辭職大概是因為個人原因。
【拓展閱讀】
醫葯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其主要門類包括:化學原料葯及制劑、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抗生素、生物製品、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醫療器械、衛生材料、制葯機械、葯用包裝材料及醫葯商業。醫葯行業對於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計劃生育、救災防疫、軍需戰備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展趨勢
經濟影響
醫葯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一直是發達國家競爭的焦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跨國公司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通過大規模的聯合與兼並和國際資本市場運作,建立全球性的生產與銷售網路,擴大市場份額。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使得我國醫葯行業的競爭對手變得空前強大。國內市場國際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使市場競爭變得更為直接和生死攸關。世界范圍的經濟結構調整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成為我國強勁的競爭對手。
2.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
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對醫葯工業產生革命性影響,對疑難疾病認識的深化,眾多新型生物技術葯物的問世,用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都將極大地改變醫葯工業的面貌。世界發達國家利用資金、技術、市場上的優勢,實施壟斷,我國醫葯將在生物技術領域同發達國家展開新一輪的競爭。
3.天然葯物熱潮湧起。
隨著回歸自然潮流的湧起,國際市場對天然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植物製品銷售額近300億美元,其中天然葯物銷售額已達160億美元,並以年10%的速度遞增。為此,各國競相採用現代技術研究開發傳統醫葯,搶占國際天然葯物市場。這為我國中葯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

2、淺談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分析論文

淺談關於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分析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淺談關於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分析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分析論文 篇1

一、前言

我國的醫葯銷售產業是一個不斷發展與壯大的行業,只要是人類生存的地方就存在醫葯需求的市場。根據前人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我國醫葯銷售市場產值拍春將突破1.2萬億,成為世界上葯品銷售產值第一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我國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醫葯產業的供需關系出現不平衡現象,對醫葯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這樣的局面有利於我國醫葯產業迅速壯大。但是,我國醫葯行業在將來的發展中必然會面對兩個現實的問題:第一,國家醫葯監管單位對醫葯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加大。隨著醫葯行業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和限製法規的出台,不僅規范了醫葯企業,而且限制了我國醫葯企業的不斷發展。第二,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國外的醫葯企業不斷湧入,導致我國醫葯企業營銷市場競爭激烈。現今,我國醫葯企業應當著重考慮的是不斷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完善營銷方式。

二、我國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醫葯企業均可以經由醫葯批發商等中間方銷售葯物至正規醫院,經過醫院這一渠道將葯品賣至患者。此外,還可以將醫葯產品投放到當地的各個醫院,通過壓低價格和提高利潤的形式爭奪醫院的葯物銷售市場。因此,整個醫葯產業的營銷渠道變得十分復雜。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醫葯公司生產的葯物產品需要經國家相關部門認證的中間單位等渠道銷售至各大醫院和葯店。此外,隨著我國醫葯產業競爭形勢的加劇,少數利潤率很高的醫葯產品逐漸成為醫葯企業的寵兒,同種葯物供大於求,葯物種類繁多,加劇了醫葯市場的銷售難度。而隨著同種醫葯品的過量生產,加劇了醫葯產品的不正規營銷和葯品濫用情況的發生,威脅了低收入患者的疾病救治。

三、我國醫葯企業的營銷管理

現今,我國的醫葯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遲數競爭環境下存活,就得適應我國醫葯市場新的市場銷售規律,不斷完善企業自身的營銷方式,不斷完善醫葯行業的營銷體系。

首先,醫葯企業需要組建自己的營銷隊伍,吸引專業的醫葯營銷人員加入自己的隊伍,企業可以通過單位內部選拔和社會招聘兩種方式進行人才選拔。另外,建議醫葯企業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使得新員工充分認識企業文化,認可企襲旦耐業的管理理念,熟知企業產品和市場競爭產品的特色和自家企業產品的長處,充分地掌握市場銷售情況,培養銷售團隊新成員的銷售自信心和對企業產品的信任,從而不斷擴大企業產品的營銷市場。[1]

其次,醫葯企業需要打通產品銷售渠道,即維護現有的銷售途徑並拓展新的營銷途徑。不同的醫葯產品其營銷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醫葯企業獨有的產品,建議與銷貨量較大的知名單位合作,依據銷售單位對醫葯營銷市場的影響能力劃分為一級渠道、二級渠道等。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醫葯產品在該地域的銷售口碑,而且可以保證企業資金的周轉使用率。性價比好的常見葯物,建議與當地銷售渠道多、銷售能力強的連鎖經銷商合作,增加醫葯產品的銷售覆蓋面積。無論是新型葯品還是舊式葯品,醫葯企業均需對不同的合作銷售企業採取不同的營銷手段,實現互惠互利和共同壯大的目標。隨著醫葯企業的不斷深入改革,醫葯連鎖加盟單位呈現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市面上很多大規模的醫葯企業旗下還有很多醫葯連鎖加盟店,這種營銷方式降低了醫葯銷售的中間環節,保障了醫葯產品的經濟利益,提高了銷售人員工作的積極性。[2]

最後,醫葯企業需要不斷增強營銷成本的管控,降低葯品價格的限制。我國葯品監督管理單位對葯品監管的力度逐漸加強,葯品招、投標和基礎葯物的價格控制等措施減少了葯品價格過高的現象。此外,醫葯企業面臨著制葯成本的不斷上漲,人工費的不斷提升和醫葯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的縮短等問題,導致醫葯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是水漲船高。因此,為保證醫葯產品的質優價廉和維持醫葯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僅需要控制葯品生產環節的成本,還需要科學合理地管理營銷團隊,只有醫葯企業合理控制產品的營銷成本,才可以擺脫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單位的約束,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四、傳統醫葯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

受到經濟條件及營銷技術方面的影響,傳統的市場營銷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企業不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勢必會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葯品營銷組織構建不合理

營銷組織職能式,部門間的關系缺乏溝通、協調難,協調方式是靠規章制度和權力等級結構,形式特徵是金字塔式,組織活動特徵是穩定、重復、單一,主要結構單元是職能部門,分工是高度分工和專業化,權利的集中程度是高度集中,注重權威,管理層次多,中間管理層比較龐大臃腫,管理范圍比較小,信息流向以縱向為主。

(二)營銷策略的盲目性

醫葯企業的宣傳、廣告和營銷策略是針對目標顧客的,其成本高,而且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商業流通循環是由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三部分組成的,生產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場需求,消費者也不能直接向生產者表達對產品的需求,因此造成了企業市場營銷策略的盲目性。

(三)營銷方式滯後

傳統的營銷方式是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方式,造成醫葯企業營銷的局域性、信息不對稱、邊界明確、經濟活動簡單、壟斷現象嚴重、反應緩慢。尤其是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下,由於認識不足,或企業自身條件的局限,企業在管理客戶資源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陷。

(四)醫葯企業面臨的環境壓力

環境的變化包含競爭對手實力加強、相似產品的威脅、顧客對產品的選擇性等。而傳統的葯品營銷組織過於正規化、集權化、機械化,使得企業營銷及方法在新的環境下不能作及時的調整,影響了產品的銷售額。另外,傳統的營銷技術已經落伍,各種技術特別是信息化技術,使得人們認識到現代化市場營銷發展的新趨勢。

五、醫葯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

(一)全員營銷理念

全員營銷理念指的是圍繞銷售市場,科學合理地管理企業現有資源和銷售形式的營銷方法。醫葯企業通過組合不同的營銷方法(如醫葯產品、銷售途徑、醫葯價格、醫葯供需和醫葯銷售服務態度等)實現企業盈利的銷售方式,最終不斷完善醫葯營銷過程。醫葯企業的全體成員應當以營銷市場為核心,以消費人群的服務為導向,其要求所有員工的目標一致,齊心協力。

(二)觸發醫葯企業的整體潛能

在全員銷售理念的背景下,我國的醫葯企業需要各司其職,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激發醫葯企業的潛能。醫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應當不斷充實單位的頂層設計,提出有利於企業良性發展的長期規劃。

六、結語

我國醫葯企業要想獲得豐厚的市場利益,不僅需要質量上乘的醫葯產品,還得不斷完善市場營銷手段,加強營銷管理,完善營銷策略,使企業內部實現有機統一。在保證葯品質量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營銷量。

參考文獻

[1]曹娟娟,譚雄斯.現代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商業,2016(7):116-117.

[2]宋艷.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研討[J].時代金融,2015(26):208+212.

淺談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及策略分析論文 篇2

一、前言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因此與健康有密切關聯的醫葯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醫保體系在逐步地健全,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促使醫葯行業快速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醫葯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也同樣也意味著醫葯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種病上百種葯的現象十分常見,如何才能使自家醫葯企業在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已成了各大醫葯企業的首要難題。醫葯企業的盈利與否通常取決於該企業的營銷能力,但是營銷管理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作為企業的核心部門,營銷部門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但是,我國的醫葯企業很少制定營銷策略,大部門企業僅僅是空設了營銷這個部門。

二、中國醫葯企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醫葯企業分為葯品生產企業和葯品經營企業兩種。經過了一輪較長時間的持續高速成長後,中國醫葯企業進入了一個危機與轉折並存的發展關鍵時期。醫葯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醫葯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了市場的秩序,行業內各企業的生存現狀變得岌岌可危。不僅僅如此,中國的醫葯市場一直是以國外品牌和國內成分仿製葯為主導。國外一直認為中國的很多行業都是以中國製造為主、以中國創造為輔,中國的醫葯行業似乎也在印證這種說法。由於新葯的研發成本較高,葯品的臨床試驗時間較長,中國的醫葯市場就一直被國外葯物佔領著。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醫葯產業陷入了低成本競爭常態化的低谷。其實這是醫葯產業必經的產業重組過程,回顧西方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與目前中國醫葯產業相似的身影。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北美產業以及美國醫葯產業的重組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即均是在陷入低成本競爭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史為鑒,中國的醫葯也將會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市場的集中度將會大幅度提高,醫葯企業的數量會大幅度減少,較為專業化、特色化的高科技醫葯企業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得生存權。因此,醫葯企業應該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進行理性的思考,積極地應對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和洗牌重組。

三、醫葯營銷的意義

隨著醫葯市場的繁榮,醫葯企業之間競爭程度的激烈就不言而喻了。醫葯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不太一樣,它的產品以及服務同質性很強,那就是為人們的健康服務。因此,在醫葯企業之間很難形成差異化的優勢,這時品牌的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醫葯營銷就是通過一些營銷手段,如廣告、媒體傳播等,結合醫葯行業的特殊性,對品牌產生推動效應,建立、維護和宣傳醫該葯品牌,為品牌樹立個性,加強大眾對該品牌的認可度。大眾對於醫葯品牌沒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更多的是依賴醫生、專家等的專業建議和正面口碑。醫葯市場營銷對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口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它才是決定企業盈利的根本。

四、中國醫葯市場營銷現狀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葯品消費的不均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的差距也暗示了國家人均用葯水平的差距。這種差距為日後葯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中國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下尋求契機發展起來的。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葯品消費市場之一。現如今,中國的醫葯市場在流通渠道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葯品的廠商可以直接與醫院、批發商以及零售商等進行直接交易,省去了批發商和零售商等與醫院對接的流程。雖然說這樣提高了醫葯流通的效率,但這存在一些弊端。這種做法是造成醫院市場和目前醫院之間矛盾沖突的主要原因,這種緊張關系直接表現為醫院在醫葯的貸款方面拖欠不還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醫葯企業沒有做好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逐漸堙沒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為了在醫葯企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各個醫葯企業不斷地在降低葯品的價格,醫葯企業的利潤也越來越少。這種「殺敵一千自毀八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長期發展,還是要做好企業的營銷管理工作。在新環境下,醫葯企業最明智的營銷手段不是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中,而是應該把客戶作為中心,針對消費者的心理行為以及影響因素做出對應的營銷策略,完善醫葯市場營銷體系。

五、做好營銷管理工作並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

做好醫葯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維護價格體系。首先解決內部管理問題,不要壓貨,現將內部存貨問題解決掉。此外,調整好銷售渠道,不要無止境地向市場銷售,嚴格控制各級銷售的出貨價格;設計不同的包裝,以包裝提高葯品的客單價。打價格戰的最終結果損害自身的利益,因此醫葯企業可以從品牌包裝入手,為企業品牌設計不同以往的包裝,並且不給傳統的流通渠道提供貨物。市場上沒有流通,只要銷售價格合理企業利潤就有保障;做好戰略合作規劃。改變以往的營銷策略,舉辦大型的培訓活動、樹立品牌形象、與連鎖終端進行戰略合作。針對消費者的心理以及影響因素,制定一些營銷策略:信譽定價。消費者普遍認為價格越高質量越好,信譽較好的、已經樹立好良好形象的企業可以適當將一些葯品的價格定高一些;慣性定價。對於消費者較為熟悉其功能、質量的葯品,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制定一個慣性價;更換產品組合策略。將產品組合中獲利過大或者過小的產品去掉,更換成易獲利的產品;差異定價策略。根據時間、地點和顧客購買力的差異,為消費者推薦合適的葯品。比如相同的葯品,不同的日期定不一樣的價格。

六、結束語

醫葯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關繫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它需要講求一定的策略。本文主要從醫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和策略研討三個方面展開分析,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

3、對我國醫葯品牌的戰略思考

品牌戰略是指企業為了發展而圍繞品牌進行的全局性的謀劃方略,是以提高其產品競爭力為核心而進行的圍繞企業及其產品品牌展開的一系列行動、方法和決策。美國管理學家菲利普認為:「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他們的相互結合,用以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可以看出品牌是用來塑造產品個性和特徵,不僅存在於產品事物本身,還存在於產品的生產、銷售、宣傳、推廣等過程中該企業的經營、營銷理念以及企業文化。充分利用一切優勢和機會,或規避劣勢和威脅,以有效地管理和發展品牌,完成企業制定的生產經營規劃和長遠發展目標,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中葯品牌曾有著悠久歷史和強大的影響力,如「同仁堂「、「胡慶余堂」等品牌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和認可。但我國中葯產業的品牌現狀卻不盡人意,因此加強國內中葯品牌的戰略管理已勢在必行。我國要實施「中葯現代化「和「中葯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就要努力實施中葯的品牌戰略,培育一批有較大影響、較強競爭力和較廣市場覆蓋面的世界名優中葯品牌。可見,加強中葯品牌的戰略管理對中葯企業本身乃至整個中葯產業經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

一般意義上講,產品競爭要經歷產量競爭、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到品牌競爭,前四個方面的競爭其實就是品牌營銷的前期過程,當然也是品牌競爭的基礎。

1 當前我國中葯品牌戰略管理中存在的誤區盡管有些企業確立了實施品牌戰略的目標,但要真正做精、做強、做大品牌並非易事。
2.實施中葯品牌戰略管理的策略

目前全球中葯(含植物葯)年產銷量大約在200億美元左右,而我國國內中葯年產銷量僅為50億美元左右,生產企業則多達1 000餘家,其中多數為生產條件和技術均較差的中小型企業,各生產企業各自為營,相互封鎖割據,造成了大量資源、資金、人才、設備的重復建設和浪費,因此,當前我國僅是一個中葯大國而非中葯強國。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應採取必要的策略和措施,對現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為此,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一些策略來實現目標,尤其要引導和規范各中葯生產企業發展自己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隨著中國人世後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品牌作為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統一體,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新的競爭要求中葯行業對其品牌管理施以新的思路,使中葯品牌在國際競爭中長盛不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擴張策略

中國中葯業目前品種數量過多而經濟規模普遍較差,因此運用資本的力量拓展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就應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策略。就目前情況來看,應以基礎較好的幾個強勢品牌為依託,企業間進行強強聯合、多家聯合、跨省聯合,通過企業間的合並與重組,形成具有較大規模的強有力的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實現品牌的擴張,即以企業規模的擴張帶動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如深圳三九葯業集團收購數家中葯企業,以企業聯合重組,塑造「三九「強勢品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整頓策略

中國中葯業90%以上都是小規模的企業,生產與經營十分分散,無論是從企業規模還是從品牌規模而言,中國中葯企業都難以同國外大公司相抗衡。目前中國中葯品牌的總體現狀可以用「多、雜、弱「三個字來概括:「多」是指中葯牌號多,企業多;「雜「是指品牌形象雜;「弱「是指品牌能力弱。為此,國家通過GMP認證工作,淘汰一些生產管理條件差的企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集約化生產,促使經濟規模趨向合理,也推進中葯品牌的整頓和管理。這是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應該堅持下去。

品牌策略也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規模化及專業化問題。作為一種營銷方式,品牌效應要在一定基礎上來進行。

質量第一

任何產品,恆久、旺盛的生命力無不來自穩定、可靠的質量。葯品作為治病救命的特殊產品,消費者對其質量(療效)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因此導致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遺棄率也相當高。患者一經認可一種葯品,其購買和使用的行為將有可能是長期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正紅花油、保濟丸等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經歷,患者都有可能從此將其「打入另冊,永不敘用」。

誠信至上

人無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誠信,終將行之不遠。為什麼同仁堂、胡慶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歷久不衰?為什麼曾經紅極一時的三株、巨人、太陽神等都只各領風騷三五年?除了產品的市場屬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腳踏實地、誠信為本,後者靠華而不實的廣告吹噓和虛擬概念炒作。時間是檢驗誠信與否的標尺。長期以來,我們能經常聽到同仁堂、九芝堂等的產品懸壺濟世、妙手回春的美談,而對靠炒作出名的葯品(保健品),除了其自吹自擂的「療效「外,最後都免不了落個被消費者充之如敝屨的結局,有的甚至因為療效不確而吃下官司,最後敗走麥城。

定位準確

著名的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說過:市場定位是整個市場營銷的靈魂。的確,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以始終如一的形式將品牌的功能與消費者的心理需要連接起來,並能將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確傳達給消費者。比如同是感冒葯,由於市場定位的不同,有較高經濟收入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白加黑,而經濟狀況較為拮據的則首先可能會想到速效感冒膠囊或感冒通片;同樣,一個真正關愛妻子,並力求一點浪漫氛圍的有錢中年男士,在首飾服裝之外一般是不會忘記買上幾盒太太口服液的。這就是這些品牌一以貫之的定位和准確、貼切、適當的訴求表達的效應。

市場定位並不是對產品本身採取什麼行動,而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對潛在消費者的心理採取行動。因此,提煉對目標人群最有吸引力的優勢競爭點,並通過一定的手段傳達給消費者,然後轉化為消費者的心理認識,是品牌營銷的一個關鍵環節。

個性鮮明

一個真正的品牌葯品,絕不會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療效絕對。就像吉普車適於越野、轎車車適於坦途、賽車適於運動比賽一樣,對於葯品的功效訴求和目標靶向,一定要在充分體現獨特個性的基礎上力求單一和准確。單一可以贏得目標群體較為穩定的忠誠度和專一偏愛;准確能提升誠信指數,成為品牌營銷的著力支點?

我們經濟看到的「味道好」、「療效佳」、「高品質」等廣告訴求語言,根本談不上是有個性屬性的語言,自然了就不可能准確描述品牌的個性。而象「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口腔潰瘍,一貼OK!」「克咳,全家好心情。」等個性十路、鮮明獨特的訴求,就較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品牌形象也伴隨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廣告語而迅速建立。

巧妙傳播

有整合營銷傳播先驅之稱的舒爾茨說: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唯有傳播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醫葯產品與其它產品相比,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簡單的廣告傳播便足以樹起一個品牌;到90年代,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也可以撐起一個品牌;時至今日,品牌的創立就遠沒有那麼簡單了,除了需前述四個方面作為堅實基礎外,獨特的產品設計、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表現形式、恰當的傳播媒體、最佳的投入時機、完美的促銷組合等等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醫葯產品的市場傳播還必須考慮其持續性和全面性。為什麼像飛龍、三株那樣的企業盡管極盡傳播之能事但最終卻竹藍打水一場空?主要原因就是產品或者創意是虛弱的,無法支持其傳播的持續性;為什麼不少中小企業的一些產品確實不錯但卻難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主要原因就是營銷策劃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無法全面收到市場傳播的效果。

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一、 品牌的基本含義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曾給品牌下了一個定義: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貨物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設計或其組合,並打算用來區別一個(或一群)賣主或其競爭者。事實上,現在的品牌含義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與企業的整體形象聯系起來,是企業的「臉面」,即企業形象。一個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對生產該產品的企業產生好感,最終將使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其他產品產生認同,從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形象。因此,品牌戰略實際上已演變成為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而精心培養核心品牌產品,再利用核心產品創立企業品牌形象,最終提高企業整體形象的一種戰略,是企業用來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
二、 品牌戰略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有人曾問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老總,企業經營的目標是什麼?答案是: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這表明許多知名企業的老總已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特別是當前國際市場生產力已經處於過剩狀態,所有開放市場經濟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的環境、手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情況下,企業取勝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單純以產品本身來競爭,還包括品牌的競爭。可以說,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戰略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
事實上,許多世界知名企業往往都是把品牌發展看成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優先戰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等等無一不是先從抓品牌戰略開始的,即創立屬於自己的名牌產品,並把它作為一種開拓市場的手段,最終佔領市場。而且,由於名牌的綜合帶動作用十分巨大,外向度也相當高,所以往往是一個產品的牌子創立後,逐漸形成一個系列並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品牌是企業進入市場、佔領市場的武器。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企業有沒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形象如何已變得十分重要。
而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品牌與企業產品價格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產品價格始終影響到企業的銷售收入及利潤。而決定產品售價的除了產品的性能、技術含量、用途等之外,往往還存在一個無形的東西,那就是企業的品牌。1997年世界最有價值品牌銷售收入增幅高達40%,品牌銷售規模從1995年的23.59億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34.39億美元,處於前20位品牌的銷售額達到172億美元。同時,這些品牌產品的利潤率也遠遠高於一般品牌。以售價為例:同一種類型商品,名牌產品與普通商品的售價可相差數倍。又如同樣質地的襯衫,世界名牌鱷魚牌和中國名牌開開牌價格相差幾倍。由此不難看出,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一筆巨大財富。在貿易場上,商家挑選某牌子的產品,只要這產品有優良的質量,只要這質量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了信譽,這品牌就有了價值,即使價格相對其他同類產品要高很多,消費者仍買它,並把它的高價作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如服裝中的「皮爾卡丹」「阿迪達斯」,汽車中的「勞斯來斯」「賓士」一樣,都能給企業帶來滾滾財源。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醫葯企業品牌戰略研究

1、中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1.1 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葯業 在當今品牌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品牌企業的多寡,決定該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也決定該國經濟強盛與否。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推出的 100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8個,這是美國企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表現。醫葯經濟也是這樣。進入上述品牌排名的醫葯企業有美國的輝瑞(Pfizer)公司,強生(Johnson)公司和默克(Merek)公司,其品牌價值分別為104.6, 94.1,27.1億美元。其單個品牌價值遠遠大於「2002中國最有價格品牌」第9位的「三九集團」(82.08億元人民幣)和第24 位的「山東新華醫葯集團」(26.15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醫葯具有競爭力,是與他們具有世界一流的品牌企業分不開的。所以,我國醫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壯大企業的品牌實力,可以有效提高醫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振興國家的民族葯業。

1.2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 品牌的核心和依託是產品。品牌企業正是依賴於一個個受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品牌產品,去佔領市場並創造利潤,使品牌得以鞏固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產品的生存周期必然不斷縮短。因此,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而產品創新的前提是技術創新,只有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才能推動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制葯企業更是這樣。制葯工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可以說其競爭就是研究和開發(R&D)能力的競爭。世界上著名醫葯企業之所以具有品牌競爭力,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2002年輝瑞公司的研發投入為51.8億美元,默克公司26.7 億美元,強生公司27.0億美元,分別占其銷售收入的18.4%, 12.3%和15.7%。以輝瑞為例,1999-200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40.36,44.35,47.76,51.76,71.00億美元,研發投入逐年遞增。可是,中國每年專用於新葯開發的資金只有1000萬- 2000萬元人民幣,加上制葯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葯工業產值的1%。新葯研製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葯的創新研製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這是我國醫葯企業品牌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實施品牌戰略,必然能提高我國醫葯企業的研發實力。見表1。

1.3 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 企業要爭創品牌和發展品牌,必須發展其規模優勢。這是因為:其一,品牌的基本特徵是知名度高、信譽度高、市場份額高,企業要實現較高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努力擴大企業的規模,否則,市場份額上不去,必然無法爭創品牌;其二,品牌的另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綜合實力強,尤其是盈利能力強,這也是企業的規模優勢所決定的;其三,只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才具有較高的研發實力,才能不斷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2002年世界品牌制葯公司前10強中,第1位輝瑞公司銷售額282.8億美元;第6位默克公司銷售額216.3億美元。而我國2002年全年的醫葯工業的銷售產值2455億元,約合300 億美元,只比輝瑞公司1a的銷售額多一點(表1)。我國制葯業第1位的上海醫葯(集團)公司2002年營業收入也只有16億多美元,還不及輝瑞公司銷售額的1/16。只有實施品牌戰略,才能最終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見表2。

2、醫葯企業品牌現狀分析

2.1 對品牌認識模糊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根據其理論,品牌塑造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三者的完美統一。然而我國一些醫葯企業將品牌塑造等同於「視覺識別」因素之一的廣告傳播,認為品牌就是靠廣告「轟炸」出來的,認為有銷量就有品牌,結果巨大的廣告投入並沒有換來高價值的品牌;將品牌戰略與名牌戰略混同,把品牌策略的實施局限於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上,導致許多企業品牌創立快,倒得也快。

2.2 產品質量堪憂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唯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造就高價值的品牌。截止2003年1月,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只有1464家生產企業獲取1892張GMP證書;全國葯品批發企業17000多家,葯品零售企業則達到約12萬家,700多家大中型葯品批發企業、零售連鎖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通過GSP認證的約只有110家,不僅制約了葯品質量的提高,阻礙了我國葯品進入國際市場,也影響了企業品牌價值的增值。

2.3 企業規模太小 影響企業品牌提升的因素之一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經濟集中度的高低,規模大、經濟集中度高的企業有益於品牌價值的增值。我國5000多家醫葯工業企業中,幾乎 90%為小型企業。即使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品牌醫葯企業,與世界品牌醫葯企業相比,差距也是極其巨大的(表2)。從醫葯經濟集中度的角度來看,世界前15家制葯公司佔世界葯品銷售額的1/3,而2000年,我國制葯企業前60家僅占國內葯品銷售額的35.7%。如此低的企業規模和經濟集中度是難以塑造高價值品牌的。

2.4 創新能力太低 產品創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源。我國所生產的24類1350多種原料葯中>97%是仿製的,而自主開發的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葯物只有2個(青蒿素和二巰基丁二酸鈉),直接導致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品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以生物制葯為例,僅α-干擾素就有深圳科興、沈陽三生等 10多家企業生產;中葯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150餘家企業生產。由於產品低水平重復,導致惡性競爭,致使一些企業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甚至處於虧損邊緣,何談品牌塑造。

3、我國醫葯企業的品牌戰略

3.1 優化品牌成長的政策環境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其政策環境支持。目前,全國大多數醫葯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後,葯品的技術含量低,產品低水平重復嚴重,致使葯品銷售處於低層次(例如價格戰等)、不規范(例如實施賄賂等)競爭之中;同時,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合理,造成醫葯混為一體,以葯養醫,致使醫師、醫院葯房,甚至醫院的個別領導成為葯品消費的代理人,使得很多醫葯企業在葯品銷售過程中,不是設法塑造品牌,以品牌的力量贏得市場,而是設法以回扣、紅包等各種非正當交易獲取市場份額。要改變上述現狀,國家的相關職能部門首先要調整醫葯產業結構,提高醫葯產業的進入壁壘,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生產;其次,加大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盡快實行醫葯分業管理,消除醫院方面對葯品消費的代理作用,實現公平的葯品營銷環境,最終形成醫葯企業以品牌爭天下的良好氛圍。

3.2 樹立科學的品牌理念 科學的品牌理念是人們對品牌科學的、系統化的理論認識體系。在市場經濟已進入品牌經濟競爭的時代,很多醫葯企業還停留在重視有形資源投入的產品經濟時代。在品牌經濟的競爭時代,企業管理者應認識到,品牌塑造不是單純的廣告、人員促銷,而是企業理念、企業行為和企業視覺的完美統一。企業要塑造高價值的品牌,應首先進行正確的理念定位,確定企業使命、企業經營哲學和企業價值觀,並將企業理念嚴格地貫徹到企業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中去,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鍛造出一流的品牌,贏得市場,進而贏得消費者忠誠。

3.3 進行並購和重組( M&A),壯大企業規模 為壯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品牌實力,全球醫葯企業掀起了並購、重經波瀾。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並購、重組的醫葯企業有阿斯特拉捷利康、輝瑞、默克、強生等。並購和重組大大增強上述公司的品牌實力。例如:由Astre(瑞士)和Zeare(英國)兩家公司合並而成的 AstraZeneca(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總資產達到670億美元,在國際最大制葯公司中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13位上升為1999年的第5位。當前,為壯大品牌實力,我國醫葯企業也邁開並購和重組的步伐。據報道,經過並購和重組,至2002年11月,我國醫葯行業企業數目已減至4296家,但這些企業規模仍然偏小。因為規模小,所以企業數量多,進而導致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不能形成品牌效應。要想根本改變上述現狀,增強企業的品牌實力,必須對企業實施並購和重組。

3.4 增強企業的研發實力,強化葯品質量管理 進入WTO之前,我國長期不受葯品知識產權的約束,致使企業葯品創新能力缺乏。為改變上述現狀,必須著手增強企業的葯品創新能力,相關管理部門及企業應制定葯品創新的戰略規劃,建立、充實、強化自己的研發隊伍,對現有研發設施盡快進行GLP的認證或改造;在企業規模化的過程中,強制相關企業每年必須將銷售收入約20%作為自己的研發基金,並長期堅持;由於歷史形成的研發力量薄弱,讓企業的產品一下子做到完全創新是不切實際的。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制定時間表並沿著模仿創新,仿創結合的路子走下去,盡快實現自主創新。與此同時,企業必須加快 GMP、GSP的認證或改造進程。雖然國家規定到2004年6月30 日止,所有制葯企業都要完成GMP改造,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不僅要達到本國的GMP標准,而且要達到WHO的 GMP標准以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GMP標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最終塑造出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價值的品牌形象。

4、醫葯供應鏈優化方法

醫葯供應鏈優化方法

隨著零售終端力量的崛起,電子商務強勢發展,葯品商業企業將服務延伸至供應鏈下游的零售商和醫療機構是必然的選擇,這不但能夠有效規避單一業務的風險,通過優化供應鏈流程,還可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醫葯供應鏈優化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為下游提供增值服務

隨著零售終端力量的崛起,電子商務強勢發展,葯品商業企業將服務延伸至供應鏈下游的零售商和醫療機構是必然的選擇孝彎,這不但能夠有效規避單一業務的風險,通過優化供應鏈流程,還可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首先,為零售企業提供采購和倉儲服務,並保證采購葯品的質量。如為葯房進行供應商管理,避免大量訂貨或提前促銷囤貨,使終端零售企業專心於葯品銷售;為醫院提供葯品、耗材以及所需物資的供應鏈管理方案,促成醫院在葯品、耗材及其所需物資的采購、配送、院內流通、科室使用等各方面整體效率提高,降低成本、費用和人工投入。

其次,為零售終端提供營銷培訓服務。從某種意義來說,醫葯商業企業也是銷售企業,也為零售企業提供一系列助其營銷能力的服務,包括自有品牌創建、成本削減、銷售幫助、選址、商品陳列等。通過這些服務,培養了零售終端的忠誠度,鞏固了雙方的合作夥伴關系。

再次,為下游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軟體服務方案。通過電商平台,隨時提供報價、訂貨、庫存、業務咨詢等服務,並將平台信息加以整合,將有價值的信息貫穿於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從而提高服務質量,把握市場主導地位。

醫葯電商整合醫葯物流資源將是醫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電商正快速推動產業的創新革命,壹葯網、阿里健康網等各大醫葯電商,成立網路問診平台,建立醫生粉絲團、病患網上葯品采購等,都讓傳統醫療模式產生劇烈變化。兩岸醫療院所與醫葯材分銷商,台灣如台大醫院、台灣“疾管局”、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大陸如國葯、上葯、華潤、九州通、步長等,正在大力推動醫療供應鏈的創新改變。

制定風險管控機制

企業追求供應鏈效率的同時,容易忽視供應鏈的風險。供應鏈風險往往來自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造成供應鏈效率下降和成本增加。規避這一風險需要選擇戰略性合作夥伴,對風險有足夠的預測和防範措施。

首先,在優化供應鏈企業時,尤其是選擇葯品供應商時,要提高客戶服務質量,提高產品的市場份額,滿足下遊客戶對葯品退貨問題的處理,必須綜合考慮葯品生產廠家提供的增值性服務。

其次,建立醫葯供應鏈上高效的信息傳遞渠道,優化決策過程,使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資金流相對透明,順向逆向物流更容易跟蹤,以減少庫存積壓情況。

再次,供應鏈企業在合作過程中,通過合同設計相互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例如九州通供應鏈分銷渠道回款政策,允許客戶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進行易貨交易。

最後,重組供應鏈流程。如九州通醫葯供應鏈的下游市場“零庫存”、葯房託管模式,通過供應鏈流程重組,消除非增值環節,保證了供應鏈的安全和高效運行。

物流管理優化資源配置

從單點倉庫的選址和庫內空間的分配,到倉庫網路的設計和存貨的分布;從運輸工具的配載到承運人的管理,到多式聯運的組織,到貨運路線的安排;從物流技術裝備的應用,到技術和流程的標准化,到物流高歷IT系統的網路化和智能化;從具體物流運作環節的巧念悶安排,到總體物流管理解決方案的設計等,無不包含以“成本+效益”為中心的技術經濟分析,都是物流管理的資源配置優化的過程。

要實現客戶物流總成本最低,必須對各種物流運作進行統籌安排。不同的客戶服務需求會提出不同的資源整合要求。顯然,物流管理的范疇越寬,覆蓋環節越多,實行統一管理和統籌協調的可能性就越大,降低物流總成本的運作空間就越大,同時對物流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醫院葯品供應鏈新模式

醫改大環境下,葯品供應鏈在向成熟化發展的同時,也不得不做一些思考。國內的醫院葯品供應鏈涌現出一些創新模式,例如南京葯房的託管模式,上海5+1+3模式,天津眼科的SPD模式等,在融合國際先進模式的同時,突出了中國特色,促進醫葯流通行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其實,上述供應鏈還只是起步。根據每家醫院的級別、特色、信息化水平以及醫院管理理念,去尋找適度、適合的方案。到底哪種供應鏈模式更成功?認為,沒有最佳的方案,只有最適合的方案,其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這也需要所有流通企業共同創造,讓上下游企業看到行業價值。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產業鏈延伸,信息技術日臻成熟,特別是戰略聯盟和供應鏈管理競爭等理念普及,將有愈來愈多的物流企業將其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於供應鏈管理服務。醫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模式是醫葯製造商、供應商、終端銷售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建立和管理,這需要建立醫葯供應鏈信息共享系統,實現信息及時傳遞,監督醫葯物流,降低庫存,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帶來終端醫葯商品的降價空間。

點評:

中國醫葯物資協會商業分會正在與深圳鑫泉健康網路公司合作,正在搭建為醫葯供應鏈上的工、商、醫療機構(葯店)等企業提供“互聯網+三方物流+金融”服務的平台。在這一平台上,只要入網企業在平台上產生的銷售或采購訂單,可以享受最多60天的無息免費貸款(訂單保理)。這就意味著上游企業可以快速回籠貨款,下游企業可以享受無息資金以支付貨款;同時,作為重要節點的商業公司可以實現為上下遊客戶提供葯品代儲、代配服務。據悉,這一項目擬在全國范圍內選擇葯品三方物流企業合作。

;

5、現代醫葯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現代社會,世界的經濟飛速發展,我國企業之間依賴感加強,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企業改變競爭加大,進行供應鏈的管理。從20世紀末至今,我國的供應鏈管理在許多企業得到了應用。眾多的企業開始尋找其他解決辦法去優化產品的供應鏈體系。前我國的醫葯行業供應鏈雖然在管理技術、流通環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供應鏈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加深,許多外資注入我國,我國的醫葯企業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很多大規模的醫葯企業開始與外資合作,跨國醫葯物流企業逐漸發展起來。

我國醫療企業供應鏈中存在運營效率較低,市場規模較小、數量眾多、集中、集聚率低等問題,而且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信息、資金、交流不暢,使得葯品供應鏈在長期以來都存在混亂現象,從計劃與采購、入庫與保管、葯房葯品領用及發葯以及患者用葯後的不良反應的處理等各個方面,葯品供應管理都有著很多的缺陷。

葯品供應鏈現狀分析

1,醫葯流通的渠道混亂,不易監管

我國的醫葯流通渠道主要涉及到醫葯產品生產廠家、批發商、零售商、患者等幾個方面,表面看起來只有幾個參與單位,但是,卻可以變幻出幾種不同的葯品供應鏈模式。如醫葯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患者。再如醫葯生產商-零售商-患者。有些會省去部分環節。這些不同的渠道,給監管部門增加了監管難度,同時對於患者自身的使用方便也產生了一定的障礙。

2,供應鏈涉及面多 目前的醫葯供應鏈里,從原料供應商、葯品生產商到批發商,然後是零售商,最終到達醫院或者葯店。一方面造成了價格的不統一,另一方面在產品供應、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存在隱患。3,醫葯供應鏈成本高

從葯品原料進入生產車間到製成葯品,這中間的費用成本很低,但是葯品在到達患者手中過程中的流通費用可以佔到總成本的一大部分。雖然醫葯生產企業及各級批發商、零售商表面看起來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但是從隱性意義上說,患者對於高葯價所產生的抵觸抗拒情緒間接的影響到了葯品生產企業及各級流通企業的利益。

目前的醫葯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1,庫存問題 醫葯供應采購模式中,各級批發商零售商都是根據自己的市場了解狀況決定自己的庫存,沒有形成一個有序高效的庫存模式。並且相互之間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很難實現一個葯品資源的有效配置。

2,風險問題

由於涉及了很多的批發商、零售商,各家在運輸條件、貯藏設備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保證同樣的產品出廠後仍然保持相同的品質方面有難度。而葯品作為關於患者性命的特殊商品,對於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監管難度的增加使得葯品在到達患者手中之前的風險系數一再提高。

3,采購成本問題

在多級批發商、零星分布的葯店及醫院葯房裡,由於「各自為政」,相互之間信息不共享等原因,加之在葯品采購過程中,生產商、供應商需要進行必須的談判、手續落實等情況,都使得葯品物流成本增加了,進而影響到采購成本。

4,醫患問題

葯品作為特殊的消費品,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會有不法行為發生。醫生作為專業的技術知識掌握者,可以利用這種優勢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給患者開葯中,經常出現濫用抗生素、使用昂貴的替代葯品等現象,給患者造成肉體上的痛苦不說,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醫葯供應鏈發展趨勢 在國內醫葯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醫葯商業公司可能就是配送公司+信息公司+融資公司,在新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物流定位越清晰明確,戰略落地才能更為快速有力。

1. 物流集中度、專業化進一步提升 由於「兩票制」實施後葯品生產企業需要直接面對省級甚至地市級商業公司,管理難度隨之加大,因此生產企業更願意選擇與有實力的集團型商業公司合作,導致諸多中小型醫葯企業退出市場或加入集團性商業企業,由此行業集中度將會大幅提升,從而推動供應鏈高效協同,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隨著「兩票制」推進,流通企業要主動為上游生產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便利,推動供應鏈高效協同。 2. 物流網路運營 國家醫葯政策、市場環境對醫葯物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銷售規模擴張對庫容的挑戰;全國各地葯監部門對醫葯倉儲配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葯品零差率、上下游終端將進一步壓縮醫葯流通企業利潤,迫使企業要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越來越多的外圍競爭者湧入醫葯商業,在保障醫葯供應的基礎上對葯品配送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等。隨著市場及政策的變化,物流網路扁平化及多倉一體化是大勢所趨。

3. 醫葯公司職能轉型 從關系維護、渠道拓展、政策爭取、墊資、收款、物流配送,逐步向營銷服務、葯事管理、健康服務、物流專業配送等轉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理念將逐步加強,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將得到明顯提升。對於相對封閉、保守的醫葯流通行業,雖然醫葯物流有其特殊性和專業性,但是隨著社會物流能力的逐步提升,醫葯企業需要以更加開放、共享、包容的心態積極融入到大的社會專業物流體系裡去,利用社會化資源、合資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如順豐通過收購四川一傢具有GSP資質的企業,在四川、廣東建設現代醫葯物流中心,力圖進入醫葯物流行業。

4.物流自動化和現代化水平提升 目前除了幾家大型醫葯商業企業物流網路、規模、能力、信息化水平較好外,行業整體物流現狀與能力不容樂觀,普遍存在對物流的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的情況。伴隨著去中心化、互聯網體驗經濟的沖擊,物流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應用水平將大幅度提升,行業發展將充分依賴信息化技術實現物流全程可視化、可控、可管理和可追溯。

6、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新形式下生物安全成為全球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主要有那些?

生物安全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生物安全是指防範由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指轉基因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即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可能構成的威脅或潛在風險。廣義生物安全則不僅針對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還包括了更廣泛的內容,大致分為3個方面:一是指人類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物安全;三是指與人類生存有關的環境生物安全。目前國內對生物安全的認識很多還局限在狹義的概念里,而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等,在實際管理中已經應用了生物安全的廣義內涵,並且將檢疫作為其保障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生物安全所受到的外來威脅主要來自對人和動植物的各種致病有害生物;外來生物入侵;轉基因生物。

一、轉基因技術及其優點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一種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在美國培育成功。從此,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創造新生物了。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遺傳物質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狀、營養和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需要的目標轉變。

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GM)食品——轉基因保鮮延熟西紅柿是1993年在美國市場投放的。從1996年開始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增加了近40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03年的6770萬公頃,其中最主要的4種作物是轉基因大豆(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61%)、轉基因玉米(佔23%)、轉基因棉花(佔11%)和轉基因油菜(佔5%)。

轉基因技術所能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通過此項技術可以改良品種。第二,可以延長食品保存時間及增加營養成分。第三,通過給作物植入防蟲防毒防菌基因,使作物本身產生抵抗病蟲害侵襲的能力,因而可減少農葯的使用量,有利於環境保護。第四,轉基因技術及基因食物正向醫療葯用方面擴展。同時,與雜交技術和傳統育種方法相比,轉基因技術具有更大的精確性和導向性。

正是由於轉基因作物可能同時具有的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害、抗寒、抗旱、抗澇、抗鹽鹼、抗除草劑等諸多優點,以及傳統農業受育種技術和耕地面積的限制,因此許多專家將農業轉基因技術看作是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解決世界溫飽問題的根本途徑。

轉基因技術在動物飼養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除了蛋、奶、肉、毛、皮等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提高外,轉基因動物還在醫葯領域獨辟蹊徑。只不過目前轉基因動物商業化的還很少。

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自第一種轉基因生物誕生之日起,人類有關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如含有抗蟲害基因的食品是否會威脅人類健康;轉基因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轉基因產品是否會破壞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產品帶來的倫理問題等。綜合起來說,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擔心主要集中在對人體健康和對環境的影響兩個方面。英國皇家學會曾經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稱轉基因技術很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食物營養結構的改變,從而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

不過人們對轉基因技術的最大的擔憂還是來自對環境的影響方面。有人認為,外源基因的導入可能會造就某種強勢生物,從而破壞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業化種植了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轉基因油菜。但在種植後的幾年裡,其農田便出現了對多種除草劑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級雜草。如今,這種雜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農田裡已非常普遍。這種能夠同時抵禦三種除草劑的野草化的油菜不但很難鏟除,而且還會通過交叉傳粉等方式,污染同類物種,使種質資源遭到破壞。另據英國《新科學家》報道,該國曾出現植入了抗蟲基因的轉基因土豆抵禦咀嚼型害蟲卻不能抵禦吸食型昆蟲如蚜蟲的情形。原因是植入了某種能產生豇豆胰蛋白酶阻滯劑的基因卻可能降低了某種配糖生物鹼的水平,而後者的味道對於許多哺乳動物和昆蟲來說是極其難聞的。

還有一種憂慮是經濟方面的。一些專家指出,國際上幾家大公司控制著這種技術,它們關注的是商業利益,並不是真心實意為第三世界創造出增加產量的作物,有時甚至利用轉基因種子和作物的專利權把發展中國家的農民逼入困境。由於歐洲公眾的抵制,今年美國不得不減少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其中轉基因棉花和玉米面積各減少8%,轉基因大豆面積減少5%。

三、外來物種入侵

除人為製造的新物種外,外來物種的入侵也能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所謂外來物種有兩層含義: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的、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或人為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入侵的外來物種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外來物種有3種成功的入侵途徑。即有意識引進、無意識引進和自然入侵。有意識引進最初主要是出於農林牧漁增產、景觀美化、生態環境改造與恢復、觀賞等目的,但是有的物種引進以後可能「演變」為入侵物種;靠自身的擴散傳播力或藉助於自然力而傳入,屬於自然入侵;無意識的引入是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而傳入。

經濟貿易的全球化和旅遊業的發展正在為外來物種長距離的遷移與入侵、傳播與擴散到新的生存環境中創造便利條件。20世紀70年代作為豬飼料引進的水葫蘆(鳳眼蓮),在我國滇池瘋長成災,導致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滇池污染治理難上加難;原產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的瓶螺,1987年被人為引入四川養殖,結果在瀘州等地形成田間自然種群,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農作物,對當地水生貝類、水生植物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據統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印度每年的損失為1300億美元,南非為800億美元。我國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損失也相當驚人,每年幾種主要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4億元人民幣,僅每年對美洲斑潛蠅一項的防治費用,我國就需4.5億元。

四、生物安全管理

在轉基因產品管理方面,由於各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宗教信仰以及現實利益不同,對轉基因產品的態度和管理方式也就不一樣,但大體上可以分為美國和歐盟兩種模式:美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相對寬松,歐盟則要嚴格、復雜得多。雙方的區別主要在於:歐洲國家認為,只要不能否定轉基因食品的危險性,就應該加以限制。而美國則主張,只要在科學上無法證明其危險性,就不應該限制。因此歐盟要求對銷售到其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貼轉基因標簽,以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GM食品生產和消費國,為了更廣泛地佔領國內外市場,對於GM食品,不主張採用貼標識的辦法,只要求開發商在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之前至少120天,向FDA(食品與葯品管理局)提出申請並提供此類食品的相關研究資料,以確認該食品與相應的傳統產品具有同等的安全性。但它們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階段管理比較嚴格,規定即使是風險還不明顯的小規模種植,投入田間試驗的轉基因作物也需接受FDA、EPA(國家環保局)等部門的安全性評估。同時還規定轉基因作物要在空間和時間上與其他作物分開,如抗蟲的轉基因玉米必須種植在離其他玉米400米以上的地方,種植時間也要與其他農作物錯開2周。歐盟法律明確向世界宣布它不歡迎轉基因產品,並極力主張對轉基因產品採取「預先預防態度」,沒有得到官方的授權,轉基因產品就不能投放到歐盟市場。

總的來說,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較為寬松,而歐盟則嚴格得多。日本的立場則與歐盟接近。在美國,一種轉基因食品從申報到批准一般只需要5個月的時間,而在歐盟則通常至少需要17個月。

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介於美國和歐盟之間,即既要有利於促進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又要積極致力於保障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安全,以提高人民福祉。為此農業部於1994年6—10月邀請數十位著名教授、專家,制定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年5月9日國務院第3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這個條例,使我國對轉基因產品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自《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施行以來,農業部從1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共受理6批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產品安全性評價申請260項,批准205項。其中批准商品化生產33項,環境釋放74項,中間試驗98項。

在外來物種入侵的控制方面,美國於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柯林頓總統簽發了第13112號《入侵物種法令》,責成農業部牽頭,統一管理外來入侵物種:組建了國家外來入侵物種委員會,並正在構建入侵物種國家研究中心。而歐盟於1979年9月19日簽署的《歐洲野生生物與自然界保護公約》則要求締約國承擔嚴格控制引進非原生物種的義務。《關於地中海特別保護區的巴塞羅那公約附加議定書》(1995年6月10日)規定,禁止引進可能對公約使用范圍內的生態系統、生境和當地物種造成有害影響的物種。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南非等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制定了國家計劃,以加強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與管理。

7、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於我國企業的構建和經營有什麼新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經濟全球化作為客觀的歷史進程,是世界范圍內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它是以經濟的市場化、貿易自由化、生產和投資跨國化為基礎的,
由市場力量所推動的,跨越民族國家和地區界限的全球經濟的發展態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經濟出現一體化的新趨勢,我國加入WTO後,出現了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的新形勢。這既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挑戰。面對這一國際大舞台,我國中小企業須制定積極應對的發展戰略。
一、我國中小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機遇
(一)中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中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統一的全球大市場,為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近幾年,我國中小企業有較快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關稅、非關稅壁壘」的調節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我國加入WTO後,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路徑。
(二)良好的政策基礎。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外向型發展的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海外投資、出口退稅等給予優惠,所有這些都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中國加入WTO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了契機。入世後,不僅中國市場向WTO成員國敞開,WTO各成員國也向中國開放市場,中小企業可趁機擴大出口,並向其他成員國進行投資和經營。
(四)信息化潮流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了便利。空前發展的信息技術有助於中小企業快速、全面地獲取並分析國際市場信息;信息技術所帶來的電子商務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突破了地域、時間和企業規模的限制;運用網路技術還可以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緊密聯系起來。這些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掃除了障礙,使中小企業也能在國際市場上與大企業共同競爭。
二、我國中小企業走向全球化面臨的挑戰
(一)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內部壓力
1.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渠道不暢是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市場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條渠道,直接融資可分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就債券融資而言我國政府規定,企業債券發行主體必須是國有大企業和股份制公司,且企業凈資產必須在3000萬元以上,有三年連續盈利紀錄,中小企業很難滿足上述要求。就股票融資而言,由於中小企業目前尚不具備在深滬兩股市上市的資格,國內又沒有開放針對可供中小股票、債券上市的「二板」小型市場,間接融資主要是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貸。由於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高、自身的資信度過低,沒有建立起和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制度,且缺少有效的抵押品,致使金融機構「惜貸」。
2.管理水平低。管理水平低表現在有的企業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浪費嚴重。許多中小企業實行的是封建「家長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能真正運用先進的科學方法管理企業,並且缺乏創新精神;國家對企業的管理,無章可循和有章可循同時存在,而且缺乏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3.缺乏宏觀層次上的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對大企業優惠多,而對中小企業考慮較少。「重大輕小」的思想嚴重存在,缺乏對中小企業進行統一管理領導機構。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制定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使中小企業發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沒有制定一套完善、系統、持續的政策扶持體系,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抓大放小」這一政策實施上有的還存在一放了之或一賣了之的錯誤思想和做法。
4.缺乏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在市場環境方面,給中小企業發展造成障礙源於過去的計劃經濟以及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行業的大型企業造成的人為壟斷。對中小企業規定了多種限制政策,如行業進入壁壘政策,目前一些行業如醫葯、出版、印刷業等規定必須是國有企業,對上市指標、自營進出口權等也向國有企業或大中型企業傾斜。同時,市場交易缺乏規則,市場秩序混亂,加之一些部門執法不力,執法不公,執法不嚴,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在執法中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徵收名目繁多的各種稅費,使得中小企業負擔過重。
(二)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外部壓力
1.競爭全球化的挑戰。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五洲四海的企業紛紛「搶灘」中國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全球企業500
強中已有400多家挺進中國,幾百億美元外資投入中國市場,在中國直接或者間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既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也給技術和管理相對落後的中小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
2.高新技術的挑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技術創新的過程。國外大企業的求強靠創新,小企業的發展靠創新,發達國家推行經濟全球化,也是在產品營銷、技術輸出、資金投放、資產經營等方面創新,他們有優越的創新環境,完善的創新機制和充裕的經濟條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這種發展趨勢中,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3.信息革命的挑戰。在新經濟時代,知識信息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掌握了信息,誰就占據了先機。國外先進企業的管理與信息系統建立數十年來,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而從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的經濟狀況、科技水準、企業實力來看,要盡快進入到信息高速化時代,時機還不成熟。
三、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小企業應採取的對策
(一)中小企業的自身努力是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關鍵
1.努力增強自身實力。(1)提升規模優勢。(2)注重培養和引進國際經營人才。(3)中小企業應逐漸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業的科研開發能力,在本領域內不斷實現技術創新,發揮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
2.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發展電子商務。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商業信息系統網路,把握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其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即在國際互聯網上採用數字化方式進行國際商務活動。最後,中小企業可以採用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態虛擬企業的形式,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
3.樹立國際市場營銷觀念。中小企業要成功地進入國際市場,必須實現營銷策略的創新,以國際市場營銷的新觀念取代傳統的生產和推銷觀念,充分把握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組織生產,籌劃促銷手段和確定分銷渠道,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獲取利潤。
4.實施名牌戰略。21世紀是名牌產品到名牌企業到名牌經濟的世紀,名牌經濟是市場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小企業要實現國際化經營,必須實施名牌戰略,在保護企業品牌的基礎上,增強名牌的意識和觀念,站在國際市場的高度培育和發展名牌,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以保證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5.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高科技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要允許和鼓勵有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資本和智力成果參與企業分配,獎勵有特殊貢獻的職工,特別是獎勵科技和經營管理人員,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政府要制定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通過財稅、金融政策來鼓勵其發展。
(二)健全的政策體系是中小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基礎
1.完善並切實落實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針對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現狀,建議國家單獨設立支持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對外投資基金和出口貿易基金,以激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融資方面,應給予中小企業較寬松的融資政策,如放寬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及上市的條件;允許它們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根據自身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適當的資金融通等等。
2.簡化對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加強對外投資的事後監管。建議專門設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海外投資管理局,統一對外投資的審批權。同時,國家海外投資管理局應盡量簡化審批程序和手續,提高審批效率,徹底改變目前對外投資管理體制下「部門多、手續繁、效率低、周期長」的失效狀況,為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寬松、公平的環境。
3.健全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配套服務體系。首先,加快制定和完善有關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法律法規,明確中小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的地位及權利義務,以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其次,動員外經貿部、進出口商會及駐外經商參處等對外工作機構,為中小企業收集國際市場信息,並協助它們開辦一些招商會、展銷會、洽談會等國際交流活動,以使中小企業能夠准確把握國際市場動向,順利開展跨國經營。

8、醫葯行業人力資源的現狀

經濟全球化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極大改變了醫葯行業的經營環境與行業特徵,對醫葯企業而言,企業的人才素質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由於其獨有的價值性、隱蔽性、路徑依賴性和難以復制性等特徵已經成為醫葯企業獲取競爭優帆胡勢的關鍵來源之一。

醫葯行業人力資源幾點現狀分析:

1、據調查結果表明在醫葯行業企業中,員工的肢明薪酬結構較為簡單,有很多企業員工也只是了解自己應該獲得報酬的總數。醫葯企業歷轎告薪酬結構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葯行業是底薪高,福利低的行業。
2、醫葯行業人力資源部門員工收入沒有達到企業50%分位,這也說明,醫葯企業應整體提高人力資源部門的收入水平。
3、醫葯行業對於銷售部門頗為重視。醫葯行業中銷售部門員工的收入隨著等級的提高,有著明顯的攀升。在銷售副總崗位上,較高水平的員工年度總薪酬達到近50萬元。這在同等水平的科技企業中也屬於較高收入。
4、國內醫葯企業的薪資水平同外資制葯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針對這種現象,國內醫葯企業要想留住優秀人才,單單在薪資方面都不具競爭優勢。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9、中職生的職業規劃範文

職業判悔野規劃 書能幫助中職生找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奮斗目標,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到的中職生的職業規劃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職生的職業規劃範文(一)

作為一個中職生,我們更早一步地規劃未來,制定目標,為自己即將踏出社會作鋪墊。在這個時候,如果對自己的目標不清晰,就好像上司說隨時裁員,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半年,醫院告訴家屬病人可能隨時醒來,又可能永遠不醒。未來一片迷霧,讓人心裡永遠定不下心神,又怎麼能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呢?由此看來,制定職業規劃對於我們中職生來說有多麼重要與不平常啊。

現在這個社會,職業規劃必不可少,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的生活,為了未來能在社會中安穩地生存,只有試著為自己擬定一份職業規劃,才能將來在社會上立足時不慌不忙,冷靜地照著自己設計好的路線走,不必愚蠢地浪費時間,。中國是個人口擁擠的大國,就業難是個普遍的難題,若此時不為自己先布置好前程,又怎麼能到時再社會上占據一席之地?因此,我在此為自己寫一份職業規劃書,設定目標,才有動力。

自我認知

經過對自身良好的剖析,理性的思量,我透析自己的性格,更全面地思考了未來,於是,我寫下了如下的職業規劃書:

職業興趣

人的一生中,理想總會隨著思想的成熟而變化。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擁有了許多理想,但小時候的離奇夢想,又怎能搬到現實當中來,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我下了決心,選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平面設計師。

我喜歡繪畫與計算機,從小就喜歡設計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我相信,我的 興趣 愛好 能夠成就我的職業,因為這便是我的職業理想,我熱愛它。

我現在是一個平面設計專業一年級的在校讀書的中職生,正在初步學習 素描 和計算機,下個學期,將開始學習我期待已久的平面 廣告 設計課程,我將一絲不苟,專心致志地學習,不荒廢時間,定要為將來打好基礎,做一個優秀且出色的平面設計師。 畢業 後在深圳找一份設計師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開始新生活。

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對這個專業的專業課,我學習到了很多,素描我正在一點一點進步,photoshop和專業考證我也正在積極地利用星期六日練習與熟悉。這幾門專業,對我們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有著巨大的幫助,我們必須能夠完全地熟練地操作它們,以到時候擴大我們的工作范圍,保證我們工作的穩定。三年時間,我相信自己能夠學習好美術與計算機,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然後充滿自信地踏出學校,去拼搏,去奮斗……

個人特質

在下,是一個典型的 雙子座 女孩,好奇心特別強,接受新事物快,喜歡打破常規,這對於設計新事物,有著很大的幫助,我認為自己非常適合平面設計這門專業,而且一定能勝任。我的性格是比較溫和,低調,有責任心,有公德心,與周圍的人相處非常融洽。在學校,我是個幽默,調節人際關系強的人,老師交給我做的事情,一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贊賞。班裡時常要求我們設計 手抄報 ,開動我們的思維,為此,我愈來愈喜歡這個專業,我對自己設計出來的東西,有成就感前仿。

職業價值觀

我認為,先就業,在擇業,是最好的就業方式。先就業,再仔細地尋找與自己最匹配的,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不一定要高薪,不一定要高職位,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並且合適自己,自己能掌握得當。同時,仍舊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更多的能幫助提升自己專業的技能,鍛煉自我,豐富生活,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所以,一開始,我只希望進入一家廣告公司當一個小的設計師,待自己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後,再一步一步往高處走,繼而創業。

勝任能力

優勢

1性格外向卻溫和,人緣好,待人處世成熟,責任心強,有耐心。

2興趣廣泛,接受新事物極快,寫作能力甚強。(曾得過全國 作文 大賽獎項)

3專業基礎扎實,知識了解范圍廣。

劣勢

1缺乏實際工作 經驗 和社會經驗。

職業認知

家庭環境分析:我出生在深圳,父母是普通市民,做做小生意,家裡經濟能力不太好。我自知這一點,所以從小獨立意識就非常強的我,從初中掘喊開始就學會利用暑假寒假的時間,找臨時工作。雖然家裡條件不太好,但從小到大,我受的卻是最好的 教育 ,爸爸媽媽希望我勤奮努力,自立自強,他們自己亦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為了我和弟弟的學業。父母總是無條件為我們付出,把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願我們以後走的道路能夠通暢。一個平凡的家庭,一個平凡的我,都很幸福,很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家人給我的不離不棄,是我拼搏的最大動力。

學校環境分析:我所就讀的是光明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學校設備齊全,並且能夠為我們提供 社會實踐 機會,能使我們盡快適應社會。

社會環境分析:社會上現在經濟不景氣,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生活在深圳這個人口眾多的城市,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作為一個中職生,應該意識到競爭的激烈,不要好高騖遠,應該時刻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加強技術能力,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唯有不斷增強自身能力,才能在這殘酷的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中職生的職業規劃範文(二)

一、自我剖析

在平日里,我喜歡聽音樂,並跟著曲調 唱歌 。可以說,人是離不開音樂的,我也不例外。它是支撐我保持好心情的維護劑,使我在愉悅中茁壯成長。除此之外,在課余的大部分時間,我都用來閱讀報刊、名著;繼而便是醞釀思緒、整合素材,進行創作:有時寫詩,有時繪畫、有時作文、有時寫古詞,全憑自己的靈感而言。每每創作之後,我總會或而舒展或而興奮或而悲傷,似乎它能掌控我,影響我的情緒。

不僅如此,我也很執著、專一,且是一個積極好學的孩子。凡是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我都會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只要學習上有疑惑,我總會打破沙鍋沙鍋問到底,直至弄清答題思路為止。有時還會經常性地做一些自己買的練習書,及時背完當天所學的課文。

然而,在性格方面,我是一個正派、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同時也相對比較內向。班上有班干互相包庇,知情不報,我便會發揮自己的班干職務的作用,及時向老師 報告 並提出制服 措施 。在去學生會執勤時,我會一絲不苟地認真檢查紀律,從不疏忽。不過,當我碰到不熟悉的親戚,卻不敢向他打招呼。這應該就是我的缺點吧!

我還喜歡上網,經常是瀏覽訊息、查找寫作素材、探尋創作靈感。因而,上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由此觀之,我從小立志當作家的願望還是有望實現的罷。至於家庭經濟狀況,在城裡算作一般,這當作家與自家經濟條件是毫不相關的,換言之,它是不用物質付出就能收獲的工作,需要的是思維的產物做交換罷了。

二、近期目標:放飛夢想的起點

大概從初二起,我的身體開始有肥胖逐漸縮減成瘦小,常常在課上無精打采,嗜睡,加之受了內傷之後,還渾身疼痛,身體更是不如往日。到初三那年,我幾乎是每堂課都沒有精力去聽。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中考,我只能憑借自己曾經學到的一些知識去解卷,卻來不及寫歷史卷。當中考分數揭曉時,我幾近崩潰的邊緣。

後來,父親的戰友得知此事後,便向父親介紹我去江西省醫葯學校。他說我與其去讀衛校或讀普通高中,還不如到那兒去學習醫葯,這專業很是吃香。再說,現在連大學生畢業出來找不到工作就賣豬肉。依據目前的就業形勢,國家對醫療機構推出新醫改方案,並正在實行新醫改政策。國家還撥專項資金以大力支持醫療事業和中專職校,努力培養中職人才——因為我國目前緊缺這方面的人才。現在的中國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便會盡可能地去醫療機構進行醫療保健。

在父母的再三鼓勵催促之下,我抱著嘗試的心態來到江 西省醫葯學校。經過半個暑假的學習,我逐漸醫療有所了解。與此同時,我基本上明確了自己將要奮斗的目標——邊學醫葯知識邊練寫作,並在網上創建一個小小的文學社,利用課時之餘去組織文學社活動和管理社團事務。

除此之外,我還要多看書,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外閱讀能力和充實自己的頭腦。

近期目標之中國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

加入WTO後,中國醫葯市場的重點將由對內的問題治理轉變為對外的競爭,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醫葯市場的趨勢如下。

1. 自主研發經濟全球化對中國醫葯企業是挑戰亦是機遇。醫葯企業應跟上世界步伐,增大科技投入,推動科技進步,迎接挑戰。現代西方制葯強國的發展就是靠巨額的科技投入與先進管理而獲得成功的,中國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必須加大研發力度。同時,加大中葯的研發力度將成為中國應對醫葯市場競爭的主要對策。

2. 醫葯經濟進入競爭激烈的高速發展時期通過對醫葯行業近年來統計數據的測算,並比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速度,中葯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增長較高地、連續地超過了中國GDP的增長幅度。從葯品需求結構調整趨勢看,隨著人們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自我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全世界非處方葯發展迅速,根據專家預測,中國醫葯市場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2011年,有望躍居世界第六位。另一方面,來源於國際上大的制葯公司在國內產品銷售的壓力,使得中國醫葯企業不可避免地要在產品市場終端接受直面消費者的考驗。

3.醫葯市場集中度提高,醫葯企業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由於以往葯品的生產、批發和零售環節過多,因此醫葯流通企業大都規模較小,重復設立和無序競爭現象嚴重,市場供過於求。隨著中國醫葯市場監管制度和手段的逐步完善,監管力度的加大,那些違規或不具備經營能力的流通環節將被清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使一些大企業將參股或並購醫葯流通企業。有些企業GMP改造後,難以承受成本的增長,將退出市場。相當一部分傳統的醫葯工商企業將被改造或淘汰。產品市場由分散向集中過渡。流通方式由以往的零售葯店和醫院為主要銷售 渠道 ,轉向建立連鎖批發網路、葯品網上交易形式,當然零售葯店和直接面對醫院的銷售方式仍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4.醫療制度更加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更加完善,醫療服務、葯品生產流通秩序更加完善。

5.立法更加完善在葯品廣告、 說明書 、標簽、商標等方面將有更加完善的立法管理。新葯的審批手續更加嚴格。包裝、運輸、銷售渠道的管理更加規范。《葯品管理法》等法規將更加完善,更加有利於執行。

6. 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營銷型市場體系的建立,進入2l世紀後,國家在環保與減少污染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要求污染型企業要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對醫葯企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生產出綠色產品、高安全性產品,是保障人們健康水平的新要求,也是21世紀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因此,負責任的醫葯企業逐漸開始開發綠色產品,醫葯市場

自2l世紀初逐漸進入綠色營銷時代,雖然成本上升帶來了營銷的壓力,但從長遠的發展眼光看,這是每個醫葯營銷機構的歷史責任,也是造福後代體現社會價值的社會使命。

7. 醫葯企業的現代營銷管理進一步提高:中國以營銷型市場為主導的醫葯市場體系的建立,是從大量的外資醫葯企業進駐開始的,外資企業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優秀的產品和高水平的營銷管理與銷售隊伍,對市場的定位和產品的定位準確,目標市場選擇、市場細分、促銷策略制定和區域市場的管理都按照營銷管理體系設計。

內資企業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也大力培養營銷型管理人才,引進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醫葯市場基本形成了以營銷管理為主導的醫葯市場體系,這一體系的形成為中國醫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空問和發展機遇。

8.老齡市場廣闊:中國進人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保健意識提升,針對老年型疾病和保健的葯品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將成為中外醫葯企業競爭的另一塊大 蛋糕 。

9. 人口老齡化的市場機遇:根據官方統計,目前中國已經有65歲以上的老齡人1.44億,老齡化社會已經在中國逐步形成。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逐步提高,對老齡人的關愛及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可以是多方面的,諸如 文化 、健康、飲食、休閑、旅遊、醫療、娛樂、心理等很多方面。1.44億人的文化、健康、飲食、休閑、旅遊、醫療、葯品、保健食品、娛樂、心理,無論哪一點都已經是一個巨大市場了,而產生的社會效益更是巨大無比,只要您能夠在其中一個方面找到您的產品的切入點,創業和市場就在您面前,投資回報也在您面前!諸如老年人的心理咨詢、老齡人的飲食與營養、老年人的常見病治療葯品市場等。

在學習之餘,我要堅持每天早上六點鍾起床晨跑,鍛煉身體,為早日鍛煉出強壯的身體而努力。

總而言之,勞逸結合,學動相融,才是我在三年中專職校生活的主要內容。它是中職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元素,豐富我的學習生活。我的夢想,必將從這里起飛!

三、階段目標:放飛夢想的轉折點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 中職生的職業規劃範文

10、醫葯行業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