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發布時間: 2023-03-14 15:12:42

1、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評價

従 根本上講,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因此,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和風險必然是不均衡的。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伐紂那嘎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全球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南北財富分配不均,貧富懸殊。由於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等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當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正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這不僅阻礙著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也給一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地區和平帶來威脅。1997年下半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子。

2、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要卻具體客觀,有說服力)

1)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它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的傳播,讓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產發展的成果。 (2)同時也應看到,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是在舊的世界經濟秩序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這也使得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3)我們既不盲目的贊同或反對全球化利大於弊的論斷,也不輕率一般的贊成或反對全球化弊大於利的論斷。 經濟全球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鍵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自己,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 ①對全球化有沒有全面的和足夠的認識。②對全球化給本國帶來的利弊得失有沒有符合實際的估計。 ③對本國融入全球化有沒有充分的准備。④有沒有趨利避害的切實措施。 >>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它對於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許多機遇,一是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 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尤其是中國入世後,這方面的促進是明顯的。 二是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得國際資本流動迅速增加,再加上跨國公司的大發展, 是我國能夠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 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2002年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直接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 三是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 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是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四是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然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 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我們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做好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的各項工作,提高國際競爭力。 另外,還可以參考: http://hi.baidu.com/wslm1121/blog/item/5b28ffc3500aaa1c0ef477bd.html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是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領域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侵害的有機整體。 其內容主要包括: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資全球化,區域性經濟合作日益加強。 經濟全球化是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客觀趨勢,除了正視和積極參與之外,別無選擇。 中國要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關系這是因為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提供市場、調濟餘缺、加強交流與合作) 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1)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2)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有利於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調濟餘缺、發揮比較優勢、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看)。(利用外國資金和先進技術) 正確認識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 (1)含義:在國際貿易中,商品交換要按照商品的國際價值交換。而不等價交換,就是指價格背離商品的國際價值而進行的交換。 (2)要弄清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形成的原因。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交易的一方憑借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使國際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背離商品的國際價值。比如,在政治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軍援」、「經援」,強迫接受援助的國家以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買其產品,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在經濟上,發達國家是通過壟斷進行不等價交換的。 (3)發達國家進行不等價交換的方法,主要是壟斷不發達國家進出口貿易商品的價格,不斷擴大工業品和農礦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即壟斷組織以壟斷高價向不發達國家銷售工業製成品,並以壟斷低價購買其原材料和食品。

3、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優勢、為主導的經濟運動。從生產力方面來看,經濟全球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和配置,從而務國經濟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現象,它是一個因史的發展過程。

從生產關系的角度考察,經濟全球化是由於資本的擴張本性和增殖需要使世界和地區的經濟相互融合日益緊密,逐漸形成全球性的經濟關系的過程。資本增殖、剩餘價值的生產和佔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動因。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雙重的,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從積極方面來說,它具有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巨大作用,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以尋求相應的位置進行最佳的資源配置。從目前來說,生產要素韻流動主要以資本、技術、勞動力(包括人才)的流動為主。而這些生產要素的流動又主要是以對外投資的形式進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外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生產要素全球化流動的直接原因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從生產力發展角度看,這是有利於資源配置的。資源從效益低的地方配置到效益高的地方,可以達到節約資源、提高效益、推動經濟發展的目的。

第二,經濟全球化使生產網路化體系逐步形成,投資外向化現象日益凸顯,從而有力地推動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所謂生產網路化,是指一些世界性大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壟斷市場,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子公司,進行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

第三,經濟全球化使貿易自由化的范圍、金融國際化的進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擴大和推進。世界各國相繼放寬對本國貿易、金融的限制,不斷開放市場,使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各國經濟繁榮,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第四,經濟全球化使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擁有先進技術的大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大量對外投資過程中,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世界各地,相應提高了當地的生產力水平。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也使科學技術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社會生產力得到不斷發展。

由於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是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中進行的,因此,它必然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在這些消極影響中,最為突出的有:

第一,世界范圍內市場經濟的盲目性、自發性更為突出,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傳染性」急劇增強。

第二,追求利潤的資本本性正在引發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發達國家往往利用發展中國家急於發展經濟的願望,趁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環境污染,從而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三,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經濟全球化主要反映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壟斷資產階級一切活動的目的是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潤,它們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充滿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兩極分化將不可避免地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內部擴展開來,一些極不發達國家甚至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

此外,經濟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涉及許多國家前途命運的政治問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竭力推進經濟全球化,在政治上是為了按照自己的面貌要求改造整個世界,力圖使全世界屈從於他們的統治。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這種政治圖謀就更加明顯。資本主義國家在與社會主義國家接觸、幫助搞經濟建設、推動其融人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時,加緊實施「西化」、「分化」,推行「和平演變」戰略,試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致力於推行「和平演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因此,對於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來講,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既存在機遇,又不乏危機。全面拒絕經濟全球化,將本國孤立於經濟全球化之外,是完全錯誤的;全面迎合經濟全球化,服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意志,更是錯誤的。

在全球化面前,除了對什麼是全球化要有全面的足夠的認識、對全球化給本國可能帶來的利弊得失要有符合實際的估計、對本國融入全球化要有充分的准備、要有趨利避害的切實措施之外,重要的是:(1)在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中心時,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2)在深化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時,一定要反對西方國家圖謀在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的私有化;(3)在擴大對外開放時,一定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為反對有利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秩序而團結一致地進行有效的斗爭。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弊端。
其一,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由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
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給每個國家都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台,另一方面,由於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激化。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①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
②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
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④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
當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①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競爭,既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商進來,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經濟舞台,開拓國際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
③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加強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
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⑤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從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的政策,還要採取「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
要發展我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產業。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大,這就需要重點發揮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與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和共同發展。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既有矛盾斗爭,又要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國家既要警惕國際反動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又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科學技術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科學的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5、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利與弊

鄙視樓上轉帖行為。下面表態,個人認為弊大於利。理由如下1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競爭中不佔優勢,處於被動生產,為人當狗的境地。2發展中國家掙不了經濟全球化的大部分錢,錢都被發達國家整走,發展中國家還沾沾自喜以為佔了人多大便宜實際不知虧多大了。3全球化只能導致窮的更窮,富的更富。謝謝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