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疫情過後的經濟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疫情過後的經濟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3-14 13:43:19

1、新冠疫情後,全球化還是不是未來世界的主要趨勢?

是的,全球化還是會繼續的,全球化依舊是不會停止的,會有相對的防控措施,但是不可能停止全球化,全球化會帶來經濟的發展,不管是哪個國家都不想別的國家在集體發展的時候自己卻是故步自封,止步不前的。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人們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一切物質精神資料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指一個家庭的財產管理,宏觀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生產是基礎,消費是終點。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2、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可以分為五點

<

3、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有哪些呢

1、目前尚難准確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但出於對全球供應鏈極端脆弱性的擔憂和系統性風險上升的恐懼,經濟全球化亦遭遇感染,或將成為這場疫情最主要的長期受害者。
2、一種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沖擊了各國經濟穩定。全球供應鏈是支撐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連接全球各地無數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的龐大而復雜的供應鏈網路,促使世界經濟交織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但同時也加大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在一個高度依存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任何一個經濟體特別是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環節的經濟體發生暫時的生產停擺或貿易限制,都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不容小覷的外部沖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球的健康危機,同樣地,它也傷害了通過供應鏈建立起來的全球經濟肌體。疫情暴發後,從汽車到智能手機,從購物到旅遊,從航空服務、金融服務到技術服務全球無數商品和服務的國際生產被迫放慢甚至暫停,這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極端脆弱性,也加劇了恐慌情緒的上升,以及滋生了對經濟全球化的新指責。在美國,甚至有人將N95型醫用口罩荒的出現歸咎於全球化,矛頭直指美國經濟自身的去工業化以及產能向東南亞國家的遷移。無論最終釀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大,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混亂都暴露了在相互連通的全球經濟中,一國將承受的不確定代價。
3、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顯示了全球化促進流行疾病在世界范圍的迅速傳播,並成為系統性風險。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茨指出的,一隻在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發一場龍卷風。隨著全球貿易、金融、網路和其他領域的互聯互通的擴大與增加,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在全球范圍的大規模流動,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復雜化,也日趨不穩定,存在著明顯的「蝴蝶效應」。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演繹了一國的金融不穩定如何迅速蔓延到全球市場,CIH病毒則提醒我們互聯網如何造成了網路病毒在全球的迅速傳播可見,使得世界緊密聯結的載體,比如全球的交通網路、信息網路、資金網路,不只是傳播「好東西」,也會搭載「壞東西」。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表明不同國家之間頻繁的貨物和人員流動也會加速流行疾病的傳播。在2020年3月9日的發布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病毒已在許多國家出現感染,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如此之多的人和國家,如此之快地受到影響,這無疑是令人不安的。這種令人不安的狀況導致更多人開始爭論全球化的對與錯,認為全球化使每個人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而又缺乏有效防範應對風險的國際機構與資源。

4、後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

1、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
在經濟低迷的時候,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了嚴重沖擊,2021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除我國外,GDP增長速度都不及預期。這嚴重影響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2、影響人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信心。人們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要去改變是需要很大的社會成本的,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
3、影響全球化進程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國家都紛紛關閉國門,部分國家藉此機會否定全球化趨勢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有所抬頭。
4、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5、如何形容後疫情時代的變化

(一)後疫情時代全球格局將會有一些重大變化

新冠疫情給予全球格局以前所未有的沖擊,既催人警醒,也催人奮進,因此,疫情過後全球格局必然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

其一,新冠疫情給予全球經濟以沉重打擊,短期內將會使全球經濟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各國需要作好全球經濟衰退的預警和防備。

其二,新冠疫情給予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以重要考驗,迫使各自進行反思和調整,及時補齊短板與弱項,從而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其三,新冠疫情將世界公共衛生安全迫切地提上議事日程,疫情防控將成為新常態,面對人類將與病毒共舞,人與自然的關系將得到重大調整。

其四,新冠疫情將改變全球化時代大國崛起的傳統方式,新興崛起的國家已經不能像傳統社會中那樣,可以不管其他國家怎樣,自己千里走單騎絕塵而去,而必須在全球普遍聯系的背景下,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實現。

(二)後新冠疫情時代全球格局的基本面將保持不變

鑒於疫情給予合全球格局的重大影響,疫情過後,人們普遍存在一些擔心,人類社會已經回不到前疫情時代。其中最為擔心的是四個問題:一是中美關系會不會變壞?二是全球化是不是會中止?三是世界會不會走入新冷戰?四是全球經濟會不會進入危機時代?

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檢視現代化和全球化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目前,由於現代化和全球化已經進入深度發展階段,加之新冠疫情是突發事件,遲早總會過去,因此,整個世界不可能重新回到傳統社會中去。在傳統社會(自然經濟社會)里,重大疫情發生後的確會給人類社會造成毀滅性災難,動不動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人的死亡,有的甚至將整個國家、整個種族、某種文明都給毀掉了,那是因為當時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世界聯系不緊密,人類缺乏應對重大疫情的制度、體制以及物質和技術手段。而在當下現代化和全球化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應對疫情的時空間隔,盡管因利益、條件、理念、制度等不同會有摩擦,但最終還是會呈現出全球共同合作抗擊疫情的嶄新局面。因此,盡管新冠疫情雖然給予人類社會和全球格局以重大影響,但其全球格局的基本面不會有根本 的改變,一些人過度擔心的狀況應該不會出現。

其一,中美關系不會脫鉤。疫情過後,一個世界,兩個市場、兩個體制的局面不會改變。

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大國,中美兩個市場之間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脫鉤,而且還會適應新的發展有更加深度的交往。在交往中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已成事實,短期內中美貿易依存度會有所下降,但長遠來看,由於中國政府和民間,無論從眼前需要和長遠利益上都不想與美國交惡,美國一些政客雖然視中國為「眼中釘」,將中國視為防礙美國再次強大的障礙,但時勢的發展已經不是以某些政客的意志為轉移的了。中美合作,世界有望。中美脫鉤,全球堪憂。中美關系繼續維持下去,是中國也是美國最好也是理性的選擇。

其二,全球化不會停擺。進入21世紀以來,鑒於全球格局的變動,老牌市場經濟國家受到新興市場沖突,難以保持他們獨佔全球化紅利的地位,有的開始從某些全球化領域抽身出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全球市場的不景氣,一些國家試圖從全球收回更多經濟主權。據此,有人認為疫情過後,全球化方向會發生變化,有人稱之為「有限的全球化」,更有人認為全球化步伐或許會停滯下來。不過,全球化是世界日益緊密聯系的必然產物,也是世界分工的內在要求,人類既然已經走上了全球化之路,是不可能再退回到前全球化時代的。可以預期,疫情過後全球化仍然會沿著其固有的方向不斷深化。

其三,戰國時代不會重復。鑒於疫情困難階段美國和歐洲政客的不斷甩鍋以及中國「戰狼」的不斷發聲,一些人士發出了世界將進入大國爭霸或多國競爭的「戰國時代」。由於疫情中的不同表現,中西方國家之間在制度和價值觀層面會有一些沖突,西方世界也可能暫時放棄內部的一些局部的利益沖突,團結起來,在意識形態上跟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抗衡,形成所謂的「新冷戰」。但是,敵對思維和戰狼文化已經不適合時宜,和平共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未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走向。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政治和經濟力量,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不同國家實際上都已從中國發展中獲得巨大收益。因此,從長遠看,世界不可能回到「戰國時代」,中西對抗的所謂「新冷戰」也不會長期持續。

其四,人類社會發展不會停步。毫無疑問,新冠疫情給予人類社會正常發展注入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不同程度地會因疫情影響而有所衰退,世界格局也會因疫情的有所改變,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不是一次疫情變可能改變的。疫情雖然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種種困難,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機會和新的方向。疫情過後,生命科學、健康生活、衛生管理、技術創新等行業會有新的突破性發展。適應防疫常態化要求,人員密集型產業會有所萎縮,但一些適應防疫常態化的新興產業,諸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生鮮電商、網上醫療、在線視頻等已經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人們會重視審視國家間關系,在面臨人類生死存亡的共同性問題時,人類必須捐棄前嫌,打破制度和意識形態壁壘,通過真誠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度過難關。環球同此涼熱,在疫情過後將會成為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基本信條。

二、後疫情時代全球格局演變的三個趨向

其於以上粗淺分析,我們大致可以對後疫情時代全球格局的發展趨向作出基本的判斷。與悲觀主義判斷不太一樣,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在充分注意到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後,總體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我把後疫情時代全球格局概括為三個基本判斷(即三個趨向。第一個是中美關系發展趨向;第二個是全球格局總體趨向;第三個是世界發展前景判斷。我分別用三句詩詞來描述。

其一,後疫情時代中美關系趨向:「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

這次疫情給予中美關系的沖擊的確是深遠的。二戰以來,美國人有一種思維慣性或者說堅持一種「政治正確」——「美國要領導世界也能夠領導世界」。特朗普上台的口號就是「使美國再次偉大」;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最近明確表示,「我若當選總統,將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斗目標,並且有三步走的具體目標願景。這很自然地使中美兩國在未來發展的許多問題上產生分歧。可以說,無論是貿易關系、技術競爭、網路安全、台灣、香港、涉藏、涉疆等等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的分歧都很大,個個都是難關,每走一步都會遇到重重阻力。但這些重重難關與重重阻力不可能會使中美關系回到1972年以前的狀況。由於幾十年來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中美兩國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合作關系。正如約瑟夫,奈所說的「盡管有意識形態等分歧,但自尼克松總統以來,中美還是進行了很多的合作。」因此,無論出於什麼角度考慮,也無論存在多少分歧,中合作美關系還是需要繼續維持的。總的趨向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

其二,後疫情時代全球格局總體趨向:「兩個黃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疫情過後,盡管全球格局會存在許多變數,但從總體上看,前疫情時代已經形成的總體格局不會變。這個總體格局用杜甫的兩句詩來形容就是「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只黃鸝就是中美兩國,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制度體系和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各自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如同兩只黃鸝;同時,全球並不是只有中國和美國,還有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它們也在謀求自身的發展,猶如排成行的白鷺各自沖向蔚藍的天空。這種格局可能要維持相當長時間,因為中美兩國在短期內誰也不可能完勝對方。從全球發展的角度,同時有兩種處於引導地位的不同制度和思想體系並存發展(一球兩制),不僅有利於兩種制度相互比較相互鏡鑒,比如《華爾街日報》4月26日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疫情把美國帶回到「大政府」時代,而中國通過總結這次疫情的經驗教訓,也會對發展科學技術的意義有更深切的認識。而且世界上有兩種制度體系和思想體系比較,也有利於實現全球格局的平衡,對於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更有意義。

其三,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前景:「青山今猶在,幾度夕陽紅」。

最後,如果要對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前景進行展望,我想到了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的兩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疫情期間,由於疫情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人們很自然地對世界發展前景產生擔憂。但是,疫情過後,當我們冷靜下來,理性於看待疫情的影響,就會看到,人類雖然經受了病毒的磨難,各國雖然遭到疫情的折騰,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根本的東西不會一下子改變,當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隨著人類對於新冠病毒流行規律的揭示,人類在防控重大疫情方面的能力將會有極大的提升,人類對於合作應對重大疫情也會有更多經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國與國和平共處、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局面將會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