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的實質實踐活動的自我體驗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的實質實踐活動的自我體驗

發布時間: 2023-03-13 18:15:21

1、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上是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組合,即資源配置的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並非完全是一個純粹的客觀過程,而是一個有特殊政治、文化寓意的歷史運動,因而,經濟全球化過程的實質就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率先倡導並至今佔主導地位,維護其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過程。它給國的經濟政治秩序、思想意識形態帶來的沖擊不僅是全方位的,而且是不斷增長的。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包括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資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2)全球化的實質實踐活動的自我體驗擴展資料:

1、經濟全球化的決定力量是市場機制,主導力量是跨國公司,推動力量是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技術進步。

2、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市場經濟在全球的充分發展。核心是各國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交叉滲透形成全球社會再生產。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

3、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貿易、投資和金融的全球化。動機是各成員體憑借各自的相對優勢,通過一體化行為,在共同的目標下獲得各成員體單方面行動不能獲得的利益。

3、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實質和影響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開始形成和90年代迅速發展的原因:

形成原因: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個地區之間從隔絕走向交流,世界貿易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
迅速發展的原因::(1)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2)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3)兩極格局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4)市場經濟制度的普遍認可。(5)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6)跨國公司的推動。

表現:
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② 國際金融的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③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④ 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⑤ 國際組織的建立。⑥ 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與實質:

特點: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

實質:是發達國家因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即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①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②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③ 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⑤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⑥ 經濟全球化使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⑦ 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負面影響:① 由於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使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特別是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② 經濟全球化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③ 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他們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沖擊著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少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使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面臨挑戰。

4、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四種觀點

目前,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某些發達國家高唱經濟全球化,想的盡是對他們通向更加富裕的機遇,而沒有看到對他們的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嚴峻地潛在著的。就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什麼?首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無力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使全球市場萎縮,「貿易自由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貧窮的國家總是帶來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動盪,從而投資環境惡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麼實質意義?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還有什麼經濟全球化?這樣,反過來必將制約發達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引發起全球性經濟危機。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不僅無法倖免,而且即使不首當其沖也必然損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歷史上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對立將以新的形式再現。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貧窮國家的動亂將引起周邊地區乃至全球性動亂。更嚴重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歷史鐵的規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浪潮必將一浪高一浪,階級斗爭也將從國內走向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時代將結束,代之以新一輪的全球范圍的革命與戰爭。即使在血與火中誕生一個新世界,也將是人類一次空前的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也是向人類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在這一挑戰面前深思。

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我國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我國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如某些產業規則、信息技術產品協議和勞工標准等,這就決定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始終處於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

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我國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我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對象。實際上,發達國家已經超越了工業化發展階段,應對已形成的環境污染結果負責。同時,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將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以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我國轉移。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加快其工業化進程,但是卻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資源浪費現象相當嚴重,社會負擔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無助於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快科技進步,從而影響到我國發展並最終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5、社會學簡答題:簡述全球化的實質。

您好,以下回答有摘錄有總結:
答題思路:全球化的含義、表現、意義影響。
一、含義:
「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備註:以上是網路的解釋)
簡言之,即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聯系越來越密切,人們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二、表現:
全球化也即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
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便:

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經濟一體化,各個國家經濟相互交織,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經濟整體。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經濟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的全球趨同化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其本質是資本的不斷增殖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進行新的、急劇的擴張,使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力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擴展到全球范圍,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新現象,是資本國際化進程的新的高級階段。
經濟全球化的標志主要有7個方面: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生產全球化、消費全球化、技術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組織全球化。主要表現為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產一體化。

2.政治上,全球化表現為政治制度的多元化,而不是一體化。
目前是美國在實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以維護民主和人權為幌子,干涉別國內政,推行政治霸權主義。特別是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似乎更堅定了他們的信念。
但實際情況是,美國想控制世界局勢,卻控制不了。首先,經濟全球化加劇國際力量發展的不平衡,促進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其次,在有關重大問題上,美國必須尋求與大國合作。比如核擴
散問題,所以政治制度的多元化將是政治全球化的一個趨勢。

3.文化全球化同經濟全球化一樣,是一種世界發展的趨勢,文化為經濟打頭陣,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
由於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殖民體系的瓦解。
原殖民地國家取得其合法的獨立地位後,要確認自己的獨立身份。而本民族的獨特文化,
正是確認獨特身份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多元化是文化自身特點在經濟全球化上的體現。文化是一定的人類社會群體,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疇內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稱
其特點之一就是有傳播性、兼容性。而經濟全球化使當今人們在空間范圍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來說,提高了許多。在彼此交流中,人們認識到不僅需要吸收他種文化以豐富自己,
而且需要在與他種文化的比照中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以求發展。這就需要擴大視野,了解與自己生活習慣,思維定勢完全不同的別種文化。從而使文化的傳播速度加快,
兼容體積增大,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

三、意義:

無論是經濟全球化,還是政治、文化全球化,我們都必須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面對全球化這一客觀的發展趨勢和潮流,

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
我們要力爭弄清全球化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正面影響,以發揮全球化的積極作用,
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積極成果為人類的進步事業服務。
並利用全球化的機會增強綜合國力,再通過綜合國力的增強來引導全球化。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研究它的消極作用,搞清
楚全球化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各種代價,以便抑制它的負面沖擊,
抵制全球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機和風險。
(備注,以上有引用百度文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