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大變局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大變局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發布時間: 2023-03-11 22:04:38

1、變局蘊藏著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機遇?

中國在體制吸納力、制度整合力和政策執行力三個維度具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胡鞍鋼認為,中國在大變局中為世界提供了八個方面的機遇,分別是市場、旅客數量、科技與品牌創新、綠色能源消費合作、對外投資、對外發展援助、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以及和平外交,中國在未來面臨國內主要矛盾轉化、國際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突出的挑戰時,能夠利用獨特的制度優勢,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

中國非常清楚當前大部分多邊體系的功能失調、全球治理體制的改革並非偶然,它反映了中國希望在多邊機構中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以便將其重新定位在與中國「核心國家利益」更加一致的方向上。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積極倡導通過補充、修改和變革措施,完善現有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機制,而不是推翻舊秩序。但面對西方國家在各種國際治理機制中的強勢地位,這一變革進程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1)大變局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擴展資料: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需要主動謀勢,洞悉未來,既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繼承優秀文化,學習先進技術,解放中國的國際行動力,防範「國際分權」趨勢下對國家主體的消極沖擊,強化中國人領銜新型全球化的實力。

還要善於處理與傳統強國的關系,以求得最大公約數態度改革並完善國際規則,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強化與非西方世界的互動,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國人最需要突破和消除的是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桎梏與千年來傳統本土思想消極一面的影響,透析西方實踐,立足長遠布局,貢獻中國智慧。

2、我們應該如何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機遇?

1、堅持改革開放2、積極運用加入APEC、WTO的機遇,積極加入,趨利避害,及時調整,為建立合理的新秩序而努力,參與制定國際規則,運用規則保護自己3、堅持科教興國戰略4、引進國外好的技術、資本、管理經驗5、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6、適時調整產業結構7、加強區域間經濟的合作8、積極營造穩定的環境

3、如何理解大變局孕育著中國引領時代,塑造時代之機?

大變局孕育著中國引領時代,塑造時代之機理解如下:

經過69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跡。相比較於近代以來中國的積貧積弱,相比較於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

這樣的跨越不能不令人驚奇。再相比較於近年來很多西方國家出現的社會治理紊亂甚至失序,相比較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現代化轉型的失敗,這樣的跨越不能不讓人贊嘆。這一切根本上來自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來自於中國人民的團結奮斗,來自於中國社會的堅定自信。

1、勇扛引領時代的責任擔當

中國共產黨是在順應時代潮流中產生的,也是在把握時代脈搏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壯大和成熟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對時代大潮的自覺回應、對時代責任的自覺擔當。初心使命是最大的動力。

正是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對時代呼聲的回應,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自己作為中國人民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立足中國大地,放眼世界大勢,順時達變、與時俱進,不昧於時代、不故步自封,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譜寫出精彩的時代華章。

還在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後,我們要「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成立後,秉持不被「開除球籍」的深刻憂患意識,立足對世界現代化浪潮的清醒認知。

中國共產黨領導了深刻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首次明確提出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四個現代化的任務。毛澤東同志1956年11月在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寫的文章中強調,「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敏銳把握時代發展變化,作出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的重大判斷,指導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他強調:「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回眸69年的風雨兼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能夠朝氣蓬勃,現代化建設能夠持續推進,改革開放能夠不斷深化,都是與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踐諾初心使命的責任擔當分不開的,與中國人民不甘落後的發奮圖強精神分不開的。

擔當必有收獲。二十一世紀頭一個十年結束之際,中國已然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人民的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聯合國現行標准下的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這樣的經濟體量,這樣的發展表現完全改變了新中國成立前落後的那種情況,不僅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而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源、活力之源。

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把握時代脈搏,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愈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與此同時,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面對「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升溫,面對威脅全人類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這「三大赤字」。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和世界發展大勢,站在歷史與現實相交匯的時代制高點上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了中國參與和引領全球開放合作的全新境界。

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今天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高,成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未來。



2、堅定引領時代的道路選擇

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擺在第一位的重大問題,事關事業興衰成敗。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人口眾多、起點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尤其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69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道路。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鮮明的政治方向和十分確定的科學內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占據著道義制高點,具有強大生命力,成為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光輝道路。

在世界社會主義一度遭受挫折面臨考驗之時,在一些詆毀和唱衰社會主義的論調甚囂塵上之時,在一些忽悠和歪曲社會主義的思潮大行其道之時,在一些遏制和破壞社會主義的行徑肆無忌憚之時,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政治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

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四個自信」中走出了一條人間正道,舉起了一面偉大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落後局面作出了示範。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在國際上,中國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實踐受到高度贊賞和廣泛認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領時代,根本的是經驗的分享、道義的感召,而不是制度的輸出、模式的拷貝。

事實昭示人們,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條現代化路徑,任何國家只要立足本國國情、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就可以找到一條符合自己國家特點的現代化道路。這是時代發展的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在發展中,還要不斷續寫新篇章。

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中國畢竟還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對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還認識得不深不透。

包括有不少難題還需要解決,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回應時代呼聲,大膽進行實踐探索。尤其要科學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在深化認識中不斷提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領。

3、創新引領時代的科學理論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國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這些都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規模宏大的社會政治實踐,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挑戰,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經受這樣那樣的風險和考驗,因而必須有科學理論的指導。

從馬克思列寧主義到各個時期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就是中國共產黨指導事業發展、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科學理論。完全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善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不是勇於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開拓,中國共產黨不可能保持強大生機活力,更不可能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黨和人民事業當然不可能一路走到今天。黨的十八大前,中國發展在不斷取得新成就中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主要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我國各方面體制機制由於多方面原因和長期積累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嚴重阻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各種錯誤思想觀點給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帶來嚴重干擾;在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的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干擾、遏制,外部環境挑戰嚴峻;黨長期執政面臨許多新的重大風險考驗,黨內存在突出的腐敗問題,等等。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凝聚社會共識,如何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如何推動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贏得戰略主動。

如此等等,都是事關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黨和人民事業就能順利前進,當代中國就能以更加矯健的姿態趕上時代、引領時代。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時代和實踐發展所提出的歷史性課題,以超凡魄力和頑強斗爭精神,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並在偉大實踐中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不僅用「八個明確」科學回答了思想認識上怎麼看的問題。

更用「十四個堅持」科學回答了發展實踐中怎麼乾的問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這一思想反映的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共同願望,指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

體現的是對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與世界各民族、各國人民和諧相處的關懷,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關切和價值塑造,為中國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偉大跨越確立了根本指針。

4、鍛造引領時代的核心力量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發展進步,就要有政治力量來聚合、來引領。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的政治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最根本保證。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

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69年的歷史實踐表明,中國要趕上時代、引領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取得了改革成功、實現了發展奇跡、創造了「中國之治」。中國這樣一個古老大國要實現民族復興,要趕上和超越時代。

遇到的矛盾之大、困難之多、風險之突出、考驗之嚴峻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堅持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政治定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則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加強黨的領導,關鍵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黨建設好、建設強。政治沒有保鮮膜。任何一個政黨,不管其性質和宗旨如何,如果不加強自身建設,都可能被腐蝕、都難免走向腐敗;如果管黨不嚴、治黨不力,就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

對這個問題,中國共產黨高度清醒。曾經有一段時期,市場經濟的利益交換原則滲入黨內政治生活,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管黨治黨寬松軟,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問題比較突出,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嚴重侵蝕黨的肌體。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進程中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長期執政威脅最大的問題,清除黨和國家重大政治隱患,使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頭等重要的地位,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供了基本遵循。

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不只是要求自己基礎鞏固、清正廉潔、政治過硬,更要求自己本領高強;不只是要求自我凈化、自我完善,更要求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立黨近百年、執政近七十年,中國共產黨既志存高遠、充滿自信。

又始終保持清醒,猶恐能力不夠、水平不高、本領不強,一直強調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世界上有哪一個政黨如此謙虛謹慎,如此清醒自覺,如此令人信服。有這樣的政黨,是中國人民之福、中華民族之幸。只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一定會不斷增強,從而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成為引領中國社會實現偉大跨越的「定海神針」。回望來時路,先進的政黨、強烈的擔當、正確的道路、科學的理論。

這是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成功密碼、關鍵要素。瞻望前行路,中國要在引領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行穩致遠,必須把這些要素堅持好、運用好、發展好。歷史終將證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中國一定能夠更好站在時代前列,以自身的「強起來」更好引領時代。

4、如何正確認識大變局帶給中國與世界的機遇?

要用聯系與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中國與世界,已經深深地結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不能把中國與世界割裂開來,不能閉關自守,要把中國與世界緊密聯系起來,廣交朋友,廣泛合作;不能妄自菲薄,而不能妄自尊大,正視自己的成就和與別人的差距,取長避短,在借鑒中成長,在成長中堅守,在堅守中發展。在百年未遇的世界大變局中,我們繼續堅定不移推進「一帶一路」,是對我國建國七十年來發展成就自信心的宣誓,同時也是我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責任感的彰顯。其次,體現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道理。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世界大變局中,各種關系紛繁復雜,世界競爭加劇。因此,在國際交往中,一定要透過亂象、迷霧看世界。認清國際主流與大勢,認清中國面臨對的機遇空間與風險挑戰,穩住陣腳不動搖,保持沉著冷靜,以不變應萬變,以多變對多變,才能制定適應性的外交策略,才能擺脫國際關系中的被動局勢,掌握國際交往中的戰略主動權。最後,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國際格局的大變革,不確定因素逐步攀升,加劇了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和國際關系領域工作的艱巨性。面對亂象環生的全球問題,我們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對復雜多變的問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作出實事求是的應對策略,以提高國際關系應對策略的效能。周錫生教授講授的是世界大變局中國際關系的處理和應對,對於我們普通個體的社會生活來說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是世界觀同時也是方法論,型塑思維方式、引導實踐方向。
當前世界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東西方力量開始平衡,東方逐漸掌握部分國際話語權和秩序制定權,可以維護自己權益。中國在融入世界之後,將進一步提升本國科技水平和經濟效益。

5、為什麼說百年大變局中機遇與挑戰同生並存?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特別是極不平凡的2018年,國際國內局勢發生深刻變革,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所指的機遇內涵和條件已經發生明顯變化。

中國不僅面臨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只有深入研究這些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也才能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並切實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5)大變局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擴展資料

百年大變局意味著大發展與大調整,它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之機,孕育著全球治理體系加速變革之機,孕育著中國引領時代、塑造時代之機。

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

正確認識新時代條件下重要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新時代條件下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是利用好戰略機遇、維護好戰略機遇、塑造好戰略機遇的前提。

6、怎樣理解世界面臨百年大變局

世界面臨百年大變局。
今日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歷史機遇期,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構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形塑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時空背景。

一是科學技術之變。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推動了新一輪科技繭命和產業革命。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風起雲涌,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正在全方位改變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這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帶來了巨大考驗。

二是經濟全球化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的跨國跨地區流動,促進了國際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物質財富的 極大增長,帶來了世界經濟的活躍和繁榮。但近年來,以貿易保護主義和 民粹主義為旗號的逆全球化潮流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泛起,多邊主義和自由 貿易體制受到威脅,經濟全球化遭遇阻力。

三是國際政治格局之變。二戰以來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格局正悄然變化,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快速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中爭取到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成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新生力量。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關系深入調整,世界政治格局充滿不確定性。

四是全球治理秩序之變。百年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在國際規則制定中 占據主導地位,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處於邊緣地帶,話語權治理權缺失。隨著一大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已進入加速 變革期,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均衡。

五是文明多元激盪之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在經濟全球化深 入發展的時代條件下,文明的多彩多姿、多元並存,客觀上要求不同文明 交流互鑒。違背發展大勢的是,美國憑借經濟科技上的優勢地位,把自己 的文明凌駕於其他文明之上,操弄所謂「文明優越」「文明沖突」等話題, 為人類文明發展蒙上陰影。

7、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分別是什麼?

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1、區域主義的興起會促進貿易和投資壁壘削減以及邊境內新規則確立,從而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為我國提供更多貿易和投資機會。

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我國推進與世界更多國家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區提供了良好環境,有利於我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促進亞太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升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其他自由貿易區,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改善我國對外經貿環境。

3、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由於自身產業競爭力低、經濟金融監管制度存在缺陷、經濟調試能力弱,對美歐主導的國際經濟規則追求高標準的經濟自由化難以普遍認同。而我國堅持以包容、漸進、公正、互惠的理念推動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和完善,受到普遍歡迎。

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1、TPP、TTIP等高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將我國排除在外,會形成新形式的非關稅壁壘,造成貿易轉移和投資轉移效應,制約我國對相關自由貿易區內國家(地區)的出口和投資。

2、美國試圖以其主導的TPP強化重返亞太戰略的經濟基礎,瓦解我國與亞太國家的緊密經貿關系,制衡我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

3、國有企業競爭中立原則、外匯自由轉移原則等高標准邊境內貿易投資自由化規則與我國現行制度、體制存在沖突,超出我國現有承受能力。

(7)大變局孕育著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擴展資料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

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第二、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第三、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

8、變局蘊藏著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機遇?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這樣一句話叫「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這句話放到現在的世界局勢中,也是非常適用的。很多人都知道,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世界進入了一個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為依託的一切的東西,都正在占據著人們的生活,正在改變著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不誇張地講,這是一個變局,而且這種變局,對每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個一個機遇。那可能有人會說,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會給咱們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呢?接下來,冷眼就給大家簡單聊一下,看看這個大變局能帶給咱們祖國什麼樣的機遇。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咱們中國帶來的機遇就是能夠走到世界前列。接下來,請聽冷眼細細道來。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成為了非常主流的一種購物方式,而這種購物方式,目前來講,只是在咱們中國,可能還有亞洲比較先進,而在西方,電子商務這種方式的普及程度還遠遠達不到我們的普及程度。眾所周知,電子商務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方便人們的生活,在這一點上,咱們中國做得很好。而且移動支付的普及這一點,咱們中國可以說是在整個世界中,都是遙遙領先的,別人都得用我們的移動支付工具。而且隨著華為5G技術的研發成功,其他國家要想能夠享受5G,那是需要跟咱們中國打招呼的。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咱們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走到世界前列。

因此,變局蘊藏著機遇,互聯網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會給咱們中國帶來的是重新走到世界潛力的機遇。冷眼相信,在互聯網時代里,咱們中國肯定是會走到世界前列的,到那時候,中國的偉大復興將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