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資本全球化一部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資本全球化一部

發布時間: 2023-03-09 18:37:16

1、中國資本市場納入全球化資本市場體系邁出的第一步是哪個事件?

中國資本市場納入全球化資本市場體系邁出的第一步是哪個事件,首先中國經濟打出全球市場,這是微軟未來必然的,也是必須走的道路。

2、資本主義主導全球化帶來哪些問題

全球化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

資本主義社會,通歷史上有過的其他社會經濟制度一樣,有其先進性,也有其弊端。現當代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對資本主義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首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日益激化著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

經濟全球化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允許」的范圍內使生產力獲得了快速發展,推動了資本主義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緩解」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使資本主義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從而「延長」了資本主義的生命周期,標志著資本主義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但跨國壟斷資本主導的全球化為當代資本主義取得一定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日益激化和擴展著當代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

第一,全球化導致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全球性擴展。「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上升為壟斷直至跨國壟斷,全球化在不斷擴展著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同時也把其基本矛盾擴展到世界各地,並由此引發了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的世界性危機。

第二,全球化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的世界性顯現。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跨國公司科學管理與世界市場盲目擴張的矛盾、全球生產的無限擴大與世界市場容量有限之間的矛盾、各國家之間乃至各跨國公司之間的矛盾的不斷尖銳化,導致世界經濟動盪不定和金融領域危機四伏。特別是由於市場經濟矛盾的尖銳化和「全球化」,不僅導致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和危機以及結構性失衡,更為嚴重的是導致世界金融體系的失調和危機。

第三,全球化帶來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兩極分化的世界性。資本主導的全球化使各國發展差距拉大,不平衡加劇,特別是發達國家與窮國、弱國之間呈現出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

第四,全球化也導致全球性問題的日趨嚴重性。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一方面加深著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依附性,另一方面也加強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和資源的依賴性,發達國家的再發展及其發展速度日益取決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狀況。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舉幾個例子)

1、貿易自由化

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

3、資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

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3)資本全球化一部擴展資料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2、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

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全球化

4、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貿易自由化
經濟全球化
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生產國際化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資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5、什麼是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s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


(5)資本全球化一部擴展資料:

全球化的表現

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網等的沖擊,其社會使用功能正處於逐漸弱化或消失的危險境地。

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危民族語言;保護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6、《資本全球化一部國際貨幣體系史(原書第2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資本全球化》((美)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密碼:2tjs

書名:資本全球化

作者:(美)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

譯者:麻勇愛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7

頁數:280

內容簡介:

本書第 1 版出版於 1998 年,由於深刻細致地介紹了國際貨幣體系對於國際經濟的重要性,並更有助於讀者了解國際經濟的運作機制,而被經濟學界譽為國際貨幣市場的經典。但本書絕對不是一本只寫給經濟學家的書,書中涵蓋了大量歷史、政治政策、國際關系方面的知識。作者認為,只有在了解了貨幣系統的歷史後,人們才能明白貨幣市場每日起伏背後所蘊含的邏輯。

在本書第 2 版中,作者加入了亞洲金融危機,歐元區的形成等近十幾年來貨幣市場的新動向,對於對國際貨幣市場有濃厚興趣的學者、投資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巴里•埃森格林

教授是當今國際學術界最活躍、最富影響力的著名經濟學家之一。 他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 George C. Pardee and Helen N. Pardee 講座教授,其主要學術兼職還包括美國藝術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等。自 1979 年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巴里•埃森格林教授曾在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國際著名院校和機構任教或從事科研工作,此外還擔任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韓國銀行等機構顧問的角色。在過去的 20 年多年間,巴里•埃森格林教授主持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法國銀行研究項目、伯克利 - 法國基金項目、福特基金、德國馬歇爾基金等數十項科研課題;在國際學術界發表學術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評論)400 余項,其中被 SSCI 收錄論文 142 篇,被引用近千次。

巴里•埃森格林教授的研究廣泛涉獵國際經濟學的諸多歷史和現實問題,在宏觀經濟史、國際金融貨幣體系、金融危機理論、亞洲金融市場、外匯制度等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其關於金融危機、匯率制度和最優貨幣區的實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國際經濟政策歷史(宏觀經濟史的分支)的學術奠基人, 此外,他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演變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