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外並購怎麼體現生產全球化?為什麼體現不出貿易全球化?
並購其實體現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貿易體現的是商品在國際市場的買賣
2、為什麼企業兼並是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
關於企業兼並的相關理論與效應
(一)效率理論(cncy oy)
1.主要理論思想。效率理論認為,企業兼並和資產再配置的其他形式能給整個社會帶來潛在收益,並且能使交易的參與者提高各自的效率。
基本理論
效率理論的主要觀點是:
(1)企業購並活動的發生有利於管理層改進效率;(2)企業購並活動有利於協同效應的形成。所謂協同效應指的是兩個企業組成一個企業之後,其總產出比原先兩個企業的各自產出之和要大。
2.表現形式。效率理論的主要代表是規模經濟理論和管理效率理論。規模經濟理論認為公司購並活動的動因在於謀求平均成本降,因為公司購並可以將許多生產單位置於同一企業的領導下而帶來經營上的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可以通過企業生產專門化、研發效應溢出、行政管理溢出,以及財務資源節省方面體現。
管理效率理論。管理效率理論包含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剩餘管理資源的利用,如收購方作為一個團隊具有管理效率,則通過購並將會使剩餘的管理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種情形是具有較高管理效率的公司通過兼並較低管理效率的公司並使其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到較高水平來獲得收益。研究開發的規模經濟效應。研發的規模經濟效應其基本內容在於購並雙方研發力量的集中所帶來的效率提高。公司進行購並後,可以對原來各自為戰的技術人員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某項技術,有利於在更大范圍61進行技術AY的優化組合,避免在研究開發上的重復投人。
事實上規模效應在公司購並中的效果並沒有表現出想像中的那麼大。1970年紐博爾德(Nwbo)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8%的公司承認合並的動機與規模經濟有關。考林、卡賓和霍爾(an,abn。nd 。).1980)調查研究後認為"很難從接受調查的公司看出合並的規模經濟效益"。這些事實都是對規模經濟理論的質疑和挑戰。
(二)代理理論
1.主要理論思想。代理理論反映了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下,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利益不一致的問題。主要觀點認為,由於股東不參與企業的直接管理,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職業經理人手中,股東缺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因而股東權益很容易受到經理層的侵害。
詹森和麥克林(nsn and Mcn9,1976)認為,代理問題是在經理人員只擁有公司很少部分股權的情況下產生的。代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於經理與所有者之間的合約不可能無成本地簽訂和執行。經理被認為是決策和控制的代理人,而所有者則被認為是風險承擔者。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包括:構建'一組合約的成本;由委託人監督和控制代理人行為而帶來的成本;保證代理人會作出最優決策,否則委託人將得到補償的成本;剩餘虧損,也就是由代理人的決策與使委託人福利最大化的決策之間的差異而使委託人承受的福利損失。當然,剩餘虧損也有可能完全是由於執行合約的成本超過收益而引起的。
2.表現形式或方面。基於代理理論而產生的企業兼並有以下幾種觀點:降低代理成本。法馬和詹森(ama and nsn,1983)指出,在企業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情況下,將企業的決策管理、決策控制和相應監督分開,能限制決策代理人侵蝕股東利益的可能性。股東在保留決定董事會成員、兼並與新股發行等權利的同時,將其餘控制職能交由董事會執行。法馬和詹森還指出,股票市場為企業股東提供了一個外部監督機制,因為股價集中體現了經理決策帶來的影響,股價水平低會給經理帶來改變其行為並更多為股東利益著想的壓力,這樣有利於降低代理成本。
經理理論。繆勒(M,1969)提出了經理主義。繆勒認為,經理具有很強烈的增大公司規模的慾望。他假定經理的報酬是公司規模的函數,這樣,經理將會接受資本預期回報較低的項目,並熱衷於擴大規模。為證實經理主義的理論,西方學者進行了有關探究,有學者認為公司規模是影響公司管理人員收入的主要因素,也有學者發現,購並之後企業董事的工資大大增加,而在沒有任何購並活動的公司里,管理集團成員的薪酬增加較少。但是,里維倫和奧斯曼(wn and Ansman,1970)的研究表明,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盈利水平而非規模顯著相關。繆勒理論的基本前提由此受到了很大挑戰。
自由現金流量理論。在公司兼並活動中,自由現金流量的減少有助於化解經理人與股東之問的沖突。自由現金流量是指公司的現金在支付了所有凈現值為正的投資計劃後所剩餘的現金量。詹森(nsn,1986)認為自由現金流量應完全交付給股東,以降低經理人的權力,以避免代理問題的產生,而再度進行投資所需的資金由於將在資本市場上重新籌集而將受到監控。
(三)內部化理論
1.主要理論。內部化理論又稱為交易費用理論。這一概念由美國學者科斯(Coas)提出並作出理論解釋。1937年科斯在《經濟學》雜志上發表《公司的本質》一文,首先提出了交易費用學說。科斯認為,以價格機制為導向的市場的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一定的費用,這就是交易成本。如果生產同樣產品的人將其擁有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組成一個企業來參與市場交易,則可以減少市場參與者的數目、減少交易次數、降低市場搜尋、談判監督等成本。但企業內部也會發生管理成本,當企業合並後產生的組織費用低於所節約的市場交易費用時,利用企業合並來擴大企業規模的情形就會產生,並且一直持續到組織費用等於所節約的交易費用為止。科斯進一步指出,這種出於節省交易費用的動機推動了企業合並。當過去兩個或更多的企業分別進行交易的交易費用高於一個企業所進行交易的交易費用時,合並就會發生。
在這里兼並的實質是將市場交易費用內部化為企業管理費用,使交易成本、信息成本降低,提高管理效率,使現金流動更為穩定、可靠,付款更為迅速。
2.表現方面。內部化理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兼並使專門知識在同一企業內應用。在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和外部化的情況下,知識的市場價值難以實現,即使實現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談判和監督成本。通過兼並使專門的知識在同一企業內運用,達到節約交易費用的目的。
(2)防止商譽損失。企業的商譽作為無形資產,其運用也面臨外部化問題。因為某一商標使用者降低其產品質量可以獲得成本下降的大部分好處,而商譽損失則由所有商標使用者共同承擔。解決這一一問題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加強商標使用監督,制定合同規定產品的最低質量,但這樣會大大增加監督成本;二是通過兼並將商標使用者變為企業內部成員。一旦成為內部成員,降低產品質量只會承受損失而得不到利益,這樣就消除了機會主義的產生。
(3)保汪中間產品的供應。有些企業的生產需要大量專門的中間產品投入,而這些中間產品市場又往往存在供給不穩定、質量難以控制和機會主義等問題。企業可以簽訂合約以固定交易條件,但這種合約會約束企業自身的適應能力。通過兼並將合作者變為內部機構,有利於消除上述問題。
(4)形成以管理為基礎的內部市場體系。當企業通過兼並形成規模龐大的組織時,會引起組織內部的職能分離,形成一個以管理為基礎的內部市場體系。通常認為,以企業內部的行政指令來協調內部組織活動所需的管理成本較市場行為的交易成本要低。
(四)價值理論
1.主要理論。價值理論認為企業被劃入目標公司范圍在於其市場價格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反映出其真實價值和潛在價值,是企業價值低估導致購並活動發生。
2.導致價值低估的具體表現。公司價值被低估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實際經營能力未充分發揮,同時兼並公司有外部市場沒有的、有關目標公司真實價值的內部信息。另外,通貨膨脹造成資產的市場價值與重置成本存在差異,即重置成本價格過高,也使企業價值低估現象出現。
(五)市場勢力理論
1.主要理論思想。市場勢力理論的核心觀點是,通過兼並可以減少競爭對手,提高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增強公司的市場控制力,從而增加長期的獲利機會。
2.謀求市場勢力的主要表現。謀求獲得市場勢力的原因在於:
(1)避免市場地位下降。當企業面臨需求下降、生產能力過剩和競爭力削弱的威脅時,如果能夠聯合幾家企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在本產業中的不利地位。
(2)擴大經營規模。在國際競爭使國內市場遭受外國企業強烈滲透和沖擊的情況下,企業問通過兼並組成大規模企業,以對抗外來競爭。
(3)對市場的控制具有穩定性。當法律變得更為嚴格,企業問包括合謀在內的多種聯合被認定為非法時,通過兼並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內部化",由企業間合謀轉為"內部化",使經營合作具有穩定性,可達到繼續控制市場的目的。
(六)財富重組理論
1.主要理論思想。財富重組理論又稱為再分配理論,核心觀點是,由於企業兼並會引起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再分配,兼並將使利益從債權人手中轉移到股東身上,或從一般員工手中轉到股東及消費者身上,所以公司股東會贊成這種對其有利的兼並活動。
2.表現方面。企業兼並造成的財富轉移主要表現在:
(1)進攻公司與目標公司股東之間的財產轉移,即財富在兼並公司和目標公司之間發生轉移;
(2)債權人財富轉移給股東;
(3)雇員或消費者財富轉移給股東。一般說來,在公司兼並過程中,以及在債權換股權的情形中,因債權人受損而使股東受益的情況是不多見的,但是在杠桿收購活動中,由於公司負債股權比過高,因而,有些時候可能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至於公司員工,如果在兼並後的重整過程中,公司為了增強競爭力而採取裁減員工或降低工資率的措施,那麼員工利益將會因此而受損。
3、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主要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哪一種表現形式
市場全球化和經營全球化,是企業對外投資的一種具體投資方式
4、《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載文指出,跨國並購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特徵,是跨國公司和國家經濟走向全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