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逆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逆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2-28 05:50:02

1、如何理解社會科學研究的世界視野?

文檔介紹:第七章 社會科學研究的世界視野 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研究近代以來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創立了世界歷史理論。學習和掌握世界歷史理論,確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對於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各種重大關系,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內容提要 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二、經濟全球化及其內在矛盾 三、世界歷史理論的方法論意義 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一)哲學視野中的「世界歷史」。 (二)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 (三)「世界歷史」的兩重性。 (一) 哲學視野中的「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不是一個歷史編撰學的概念,而是一個哲學歷史觀的概念,它揭示的是各個國家和民族進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時代,結合成為一個經濟、政治、文化有機聯系的世界性系統整體的歷史事實。它既是社會發展的世界性整體特點的反映,也是研究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發展規律與趨勢的方法論原則。 2.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歷史開始向世界歷史轉變是由近代工業化和國際貿易引發的。馬克思在唯物史觀基礎上,指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世界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幽靈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 之前各個民族彼此隔絕緩慢發展 近代以來,生產力發展突破了民族局限 最初的突破主要是西方對世界的征服 伴隨著政治壁壘的破除,各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互動。 (三) 「世界歷史」的兩重性 世界性交往把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民族置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競爭和合作,是形成世界歷史的特殊的兩重性和矛盾性的深刻根源。 第一,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第二,是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第三,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任何發展過程都具有的普遍特徵和規律。 第四,世界歷史時代並不是歷史的終結,還需要向更高的階段

2、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應對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下的馬克思主義分析

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和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傳播使世界各地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進一步來說,經濟全球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優化配置,是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不是近年來才有的現象,但也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浪潮中涌現出來的。經濟全球化不是一種目標,甚至也不是一種穩定的狀態,而是一種客觀趨勢和一個主觀的過程。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巨大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了解和研究這一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書中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他用科學的觀念解釋了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經濟全球化現象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它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系。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始終能清醒地應對不同時代的挑戰,不斷地破解各種課題,不斷實現新的突破。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三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要善於把握理論聯系實際,去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就像經濟全球化,我們在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和解釋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從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的哲學分析。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在這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理解和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呢,

(一)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看經濟全球化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觀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基石。簡而言之,物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從本質上是物質世界的主觀產物,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這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參與世界和改造世界。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與發展也正體現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經濟全球化的形成,正是由當時的國際環境決定的。新航路開辟後,全球的貿易聯系與發展也就決定了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的形成,而這正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意識能動於物質,在物質下充分發揮能動作用,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創新和發展世界。因此,對於經濟全球化,我們在享受它帶來優越的同時,也要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利用優越的經濟條件發展自己和社會。

(二)從辯證唯物法的角度看經濟全球化

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1/3頁
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態中考查事物的普遍聯系。恩格斯在談到事物普遍聯系的「辯證圖景」指出,「當我們通過思維來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的交織起來的畫面。」作為一個普遍的哲學范疇,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具有一系列特點: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和復雜性。聯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層含義: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聯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在的結構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中。第三,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世界,不要孤立的看問題;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出發,不能把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歸結為人的主觀臆想;聯系的多樣性

和復雜性要求我們對事物所處的各種聯系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

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個過程。恩格斯指出,「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盡管有種種表面的偶然性,盡管有種種暫時的倒退,前進的發展終究會實現。」馬克思哲學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馬克思認為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對立和統一分別體現了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統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二者是相互連結、相輔相成的,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統一性,斗爭性寓於統一性之中,沒有統一性也沒有斗爭性。因此,要正確地認識和把握矛盾,就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唯物辯證法也揭示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告訴我們要學會用矛盾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變化,也就是要從矛盾的兩個方面全面的看待問題;矛盾的特殊性告訴我們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它的影響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世界上的萬物都處在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是統一的聯系之網上的一個網結,並通過這個聯系之網體現出聯系的普遍性。聯系的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孤立地看問題。經濟全球化的形成也說明了世界各國之間聯系的加強,各國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世界大經濟格局的發展,還要更依賴於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經濟全球化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之中,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濟全球化問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過程,它總是處在不斷地發展之中。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也帶動

2/3頁
了各個國家的發展,有利於各國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比較優勢,為各國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促進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就這一點而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體現了馬克思哲學中發展的觀點。?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經濟全球化在為中國經濟帶來機遇和發展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的了風險和挑戰。經濟全球化不僅加速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擴展了中國的海外市場,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但發展的同時,中國也面臨著許多風險與挑戰。例如,全球化使我國金融市場面臨著巨大風險與挑戰,使我國企業面臨與跨國公司競爭的挑戰,使我國面臨地區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挑戰,以及人才流失和失業壓力的挑戰等等。這正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我們不能只片面地看待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帶來好處,也要看到我們所面臨的不利因素。同樣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局限於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要看到我國取得的種種進步

3、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全球化理論,馬克思認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需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聯系。

4、《共產黨宣言》中的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理論的關系是什麼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世界歷史」時代,是以開拓「世界市場」為基本形式的:大工業「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到處為文明和進步作好了預備,使各文明國家裡發生的一切必然影響到其餘各國」。「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地聯系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4、241頁。)正是憑借著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資本主義才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廣泛的經濟聯系,把一切民族和國家都捲入了世界經濟體系。
今天的經濟全球化,這種情況是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呢?沒有。以實現全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為目標的市場經濟,突破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了社會的開放性和競爭性。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資本是天生的國際派。激烈而殘酷的市場競爭,驅使資本佔有者奔走於世界各地,他們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

5、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關於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研究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建立在對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考察之上。這一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洞察和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今天,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認真解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挖掘和研究這一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於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現實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有學者指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在方法論意義上主要有三點:一是使世界歷史的研究達到一種新境界,即注意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來研究世界歷史,注意世界歷史的制度分析和整體把握;二是為觀察社會歷史演進開拓了新視野,即在考察社會歷史問題時,不能僅僅從一國的視野來考慮,必須同時具有「世界歷史」的眼光;三是為推動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自覺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以此來審視和進行我們的工作。
為了正確理解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一些學者主張以馬克思的文本為基礎,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進行挖掘和整理。他們認為,馬克思從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入手,以超地域性和超民族性為特點,對世界歷史進行了界定,並以此為依據,探索了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的宏觀規律及微觀機制。在馬克思那裡,世界歷史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人類的普遍交往以及兩者之間的能動關系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動力和機制。世界歷史發展道路的選擇並非是完全自然的歷史進程,人們可以在尊重客觀歷史演化規律的前提下能動地選擇自身發展道路。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進程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應當融入全球化,但同時更應該在全球化進程中「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學者們普遍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正確理解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現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梳理馬克思的這一基本思想,是回應全球化浪潮的應有之義。有學者指出,馬克思關於「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的論述是其世界歷史理論的核心,也是認識全球化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的關鍵。這一論述有兩層相互聯系的含義。一是指歷史向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二是指人類普遍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因此,資本全球化既有給作為世界歷史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因素的一面,又有為其發展造就有利條件和機遇的一面。對於當代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關鍵在於在實踐中正確把握機遇和風險的辯證法,不失時機地推進作為世界歷史性事業的社會主義的發展。
也有學者結合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中有關全球化的論斷,從理論剖析和實證考察等層面論證了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實現趕超型發展的意義。他們認為,後發國家應當以積極態度應對全球化,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推進民族經濟的發展,這對全球向更為公正、更為和諧的秩序演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大體相當的發展水平,尤其是發展中大國與西方發達國家處於同一發展水平時,世界大同的美好前景,亦即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存在將可能會變為現實。
就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西方全球化理論的關系,學者們也進行了比較研究。普遍的觀點是,西方全球化理論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全球化進程中「兩極分化」原因認識的區別;二是對世界未來發展途徑認識的區別。因此,要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基礎辯證地看待西方的全球化理論,正確認識和把握全球化的進程和趨勢。這就要求堅持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所蘊含的批判精神,反對全盤吸收西方全球化理論的觀點;堅持世界歷史結構理論的正確觀點,批判「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確立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性事業的觀點,批判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但是,也有學者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的關系提出不同看法。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的確與當今的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存在可能的聯系;然而,簡單地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等同於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有待商榷。因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在內容上已經大大超出了馬克思時代的想像,諸如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國際金融風險等體現出來的現代經濟全球化的復雜性決非馬克思時代的經濟發展水平所能設想的。更重要的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並不以排斥民族特殊性為最終目的,而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更多地是指由於大工業的發展,促使諸民族獨特性的分工的消滅,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單一的分工、交往和生產模式,世界諸民族間的發展道路也越來越趨於一致。所以,不能庸俗地將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等同於全球化,更不能斷章取義地做出全球化就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庸俗理解。

6、「世界歷史」理論對我們理解全球化有何啟發?

近些年來,全球化問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所謂「全球化」,目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全球化泛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和產生以來,至今仍在繼續的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日益拓展和加深的過程;狹義的全球化則特指20世紀70年代第三次科技產業革命以來,特別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以來,世界經濟政治關系的一體化趨勢。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漸進歷史過程,是世界現代化的最新階段,它為每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都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人們作出審慎的選擇和回答。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特別是其「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認識、分析全球化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工具。
由於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因而每個國家和地區在納入全球化軌道時,都會有不盡相同的戰略考慮和政策取向。類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進入全球化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趨利避害的「選擇性進入」或者說「創造性進入」的問題。這種「選擇性進入」或者說「創造性進入」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在全球化過程中,維護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自身特色的「民族化」,從而對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7、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意義是什麼?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包括對世界歷史的本質特徵、發展動力、歷史主體、基本路徑和必然趨勢等諸多方面的深刻闡述,內容極其豐富而嚴整,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

1. 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過程

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於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

2. 世界歷史的形成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界歷史的形成在本質上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一系列變革的產物,其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3. 資產階級在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中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它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二是它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開拓了巨大的世界市場。三是它每發展一步,都伴隨有相應的政治上的成就。

不過必須指出,資產階級推動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資本。一切為了剩餘價值和利益最大化,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4. 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具有突出的二重性特徵

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倫敦《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中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現代工業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爭辯的事實。」

5. 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路徑和必然趨勢

世界歷史是一個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及其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過程。那麼,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什麼呢?這就是建立人類社會的「真正的共同體」——共產主義社會。

縱觀人類歷史,客觀世界的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我們要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意義。

1. 准確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

世界多極化是當代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中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本質是世界格局,核心是大國關系,目標指向是建立什麼樣的國際關系體系和國際秩序。

2. 准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

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3. 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今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顯著增強,但是話語權嚴重缺失。全球治理體系僵化滯後,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未能反映全球化進程這一新變化和新格局。我們應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規則導向,堅持主權原則,堅持法治原則,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