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勒龐為什麼反對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勒龐為什麼反對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2-26 11:24:01

1、歐洲最危險的女人,會統領法國嗎

瑪麗娜·勒龐
瑪麗娜·勒龐,47歲,獅子座,律師,離過兩次婚,有3個孩子,這就是「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在剛剛結束的地方選舉中,勒龐領導的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大勝,在全國13個地區中的6個領先。在已點算的選票中,國民陣線得票30.2%,前總統薩科齊領導的中間偏右共和黨排第二位,得票27.4%,執政的社會黨得票22.7%。
在法國政黨光譜中,勒龐強烈反對移民特別是非洲移民,反對歐盟和自由貿易,反對墮胎,反對同性戀,主張「國家優先」,她因此被定性為極右派和極端民族主義者,盡管她本人對此不以為然。她說,左右派的區分毫無意義,唯一的區別在於你相信國家利益還是全球化

2、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是全球主義的勝利還是人民的無奈?

在法國總統的此次大選中,左翼政黨的全線潰敗,為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的成功當選創造了便利條件,畢竟在進入第二輪的兩位候選人中,勒龐所代表的極右翼勢力是法國民眾所不認可的,在民眾看來,勒龐所推崇的民粹主義很有可能給法國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對處於低谷的法國經濟是無濟於事的,因此才會將選票投向更加年輕和穩重的馬克龍。選民在投票的時候,肯定會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其政治取向是對選民最重要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明確提出「既不左也不右」的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還是民心所向的,這種走中間道路的治國模式,會為法國所面臨的問題找到全新的解決思路。



其實法國總統大選在第一輪的民眾參與率並不高,這也導致當時的輿論認為法國民眾對幾位候選人都沒有充足的信心,但進入到第二輪以後,面對的是在馬克龍和勒龐之間做出抉擇,很顯然,對民粹主義極為偏執的勒龐肯定不會得到民眾的認可,而馬克龍則因為提出了改革與務實融為一體的施政綱領,從而成為了法國民眾理想的總統人選。從馬克龍的中間派執政理念來看,全球化戰略將會在其未來的執政過程中占據上風,因此可以將其成功當選法國總統視為全球注意的勝利,但這並不代表法國人民就會因此而無奈,畢竟馬克龍的總統職位是法國民眾投票選出來的,並且也對其競選綱領和執政理念有著極高的評價。



無論未來的法國政壇如何變化,馬克龍的成功當選都已經開啟了新的時代,畢竟在摒棄了左右之爭的滯後理念以後,進步與保守之間的差別會有所呈現,而馬克龍能夠在左翼和右翼之間起到良好的銜接作用,也為法國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法國民眾來說,總統在未來的執政過程中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民眾對政治博弈並不關心,只有工作和生活中的個人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才能體現出投票選舉的總統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馬克龍的當選,既能夠體現出全球主義的勝利,也並沒有讓人民失望和無奈。

3、瑪麗娜·勒龐的主要經歷

<

4、39歲馬克龍當選為法國總統,真的可以救歐盟?

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果於當地時間5月8日凌晨1點結束,與5月7日晚上8點投票站關閉後推測出的結果一樣:馬克龍以超過65%的支持率取得勝利,當選新一屆法國總統。早在今年四月底,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勝出進入下一輪,隨後便開始了一場「政治小白」和「女版特朗普」的角逐。

我們一起來分析下馬克龍和勒龐的政治主張,這兩人的分歧巨大。馬克龍提倡中立路線,力求改革,他堅持挑戰傳統勢力,發起民主革命。在難民問題上,馬克龍傾向支持種族多元和文化包容。而勒龐則反移民、反歐盟、反對全球化。早在競選時,她就承諾一旦當選,將在法國舉行脫歐公投。繼英國脫歐後,法國大選再次將人們的目光鎖定在歐盟的未來上。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早在當選前就曾經表示歐盟需要改革,否則將面臨法國脫歐的嚴重後果。然而,歐盟真的已經無可救葯了嗎?

Brexit Central媒體機構副主編Hugh Bennett 認為歐盟無力進行改革。 無論是親歐盟者還是歐盟懷疑者,認同的一件事是歐盟需要在一個方向或者另一個方向上進行一次大的改革。借用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rHolger Schmieding一段話,「歐盟當然可以進行調整。它過去常常這樣做。」他強調歐洲一體化進程幫助歐洲在60年裡鞏固了和平與繁榮。「歐盟已經成功地將東歐的後共產主義經濟體整合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還授予英國退出的權利以及特殊的預算協議。」不管怎樣,馬克龍的總統競選充滿了「正能量」。勒龐反對移民、反對歐盟,但馬克龍跟她恰恰相反。眾多評論家稱,如今法國社會的氣氛非常悲觀,馬克龍帶來的樂觀的、正面的信息給法國人民帶來了希望。

5、什麼市勒龐現象??

1972年創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讓馬里·勒龐,自1974年首次參加法國總統選舉以來,已參加四次法國總統選舉:1974年、1988年、1995年以及2002年,其得票率由最初的0.74%、14%、15%直到18.14%。現年73的勒龐,在題為「為了法國的未來」的競選綱領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1]他主張法國農產品優先的農業政策、主張優先為法國人提供就業機會、家庭優先權、驅逐所有非法移民、結束文牘主義(包括廢除遺產稅、降低小企業的稅收等)、實行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教育和教科書的非政治化、主張將法國人與外國人的社會保障分離、重建軍隊、拒絕美國人提出的「新世界秩序」、保留法國在海外領土的主權、回歸法蘭克等等。其核心主張是打擊犯罪和非法移民。勒龐宣稱,「我在社會問題上是左派,在經濟問題上是右翼,首要的是,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2]

民意測驗顯示,在本屆總統選舉中,給予勒龐支持的主要來自兩個不同的階層:[3]一是法國東部和東南部落後地區的小資產階級,這些地區有著長期的右翼平民主義傳統,這一傳統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布熱德運動時期。另一個主要來源是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的年紀較大的藍領工人。大約四分之一(26%)的體力勞動者、工人以及月收入低於1,500歐元的選民投票支持勒龐。此外,勒龐還得到32%的小商人和工匠的支持,那些受制於社會問題的中等階層以下的選民,同樣也支持勒龐。從勒龐所獲得的選票分析,他得到了20%的男性的支持,14%的女性的支持。他的最大支持者群體是失業者(38%),以及26%的藍領工人。[4]

本屆總統選舉前一個月,曾有人預測說,勒龐有可能自1981年以來首次無法成為總統候選人。原因是他很難獲得來自30個省和海外領地的500名議員的簽名。在第一輪投票之前最近的民意測驗曾經把勒龐排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預計他可能得到10%到15%的選票。[5]但一切均出乎意料,勒龐成為本屆法國總統選舉中的一匹黑馬,不但擊敗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而且最終為右翼候選人希拉克的成功當選鋪平了道路。

「勒龐現象」的出現絕不是一次歷史偶然。從國際因素來看,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裡,「渦輪資本主義」有可能僅需要幾天時間就能摧毀曾花費幾個世紀構建起來的地方文化。[6]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人們對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所帶來的移民問題的恐懼。從國內因素來看,本屆總統選舉的低投票率、候選人數量多以及高棄權票(約28%)等特點,反映了法國社會的多元化和分裂程度,揭示的是法國選民對兩大主流政黨在處理諸如犯罪、失業和移民等問題上的無能以及兩大政黨日益趨同的政策綱領的不滿。

盡管兩大主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希拉克和若斯潘之間仍存在一些差別,例如,若斯潘試圖通過提供額外的培訓、削減最低收入群體的稅收等來取悅工人階層,而希拉克則通過削減所得稅來取悅資本家。但是,來自政治譜系對立兩端的二人,所提出的競選綱領卻驚人地相似:[7]兩人均承諾要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富裕、更富有競爭力的法國。若斯潘否認他的競選與社會主義的關系,而希拉克則強調諸如團結、環保等非保守主義的價值觀。他們都發誓要建立一個超級機構,與法國日益上升的犯罪率作斗爭,都承諾改善環境狀況,遏制全球化的消極影響,降低稅收,進一步減少失業等。

希拉克和若斯潘已經變成法國政治中的特威德爾德姆和特威德爾迪,70%的法國選民無法分辯出他們的政治綱領的差異。[8] 無論希拉克還是若斯潘,都已無力再為法國人提供真正的選擇。[9]他們所提出的競選綱領是難以區分的、模糊不清的、無法使人振奮的,而由此所掀起的競選運動則是反應冷淡的、毫無生氣的。[10]最後兩人都不得不在競選中把焦點集中於打擊犯罪這一問題上,實際上被勒龐玩於鼓掌之間。[11]

兩大主流政黨候選人綱領的趨同導致選民的不滿和冷淡,選舉前的一份民意測驗已經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12]大多數選民似乎對本屆選舉不太關心。只有11%的選民對選舉特別感興趣,27%的選民持有「中度興趣」。當選民被問及是什麼促使他們投票支持勒龐時,73%的人認為是「法律和秩序」,30%的人回答是外來移民,16%的人認為是稅收、養老金以及失業。在所有被調查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回答說是為了表達對現任總統和總理的不滿。

正如西歐其他國家的選民一樣,法國人感覺到自己被政治統治精英忽視和拋棄了,正日益疏遠他們。法國選民並非不滿意法國這種民主政治,而是對政治領導人「提出的主題、表演和行為不滿。……他們沒有說出人們想說的話,沒有分擔人們的憂慮。」[13]「醒悟」的法國人只好玩起「第三條道路」[14]——選擇勒龐。

極右翼政黨成功地利用了選民的不滿和冷淡,「把它們對社會弊端——主要是大批失業、社會排斥、日益上升的犯罪率以及外國人的持續不斷的遷入——的痛斥,與一種既簡單又明確的指認敵人的方式結合起來,宣稱外國人和一個籠統地被打上腐敗和無能烙印的政治階級是萬惡之源」,由此產生的簡單對抗戰略是:把外國移民遣返其出生國,由極右翼取代處於領導地位的政治精英。極右翼政黨「依靠這一政治處方,在當前的社會危機中並且由於社會民主黨在宣傳自己的替代方案方面的弱點,畢竟能夠爭取到對議會政黨政治感到失望的選民中的五分之一」。

:「勒龐現象」既是法國左派衰微而導致的結果之一,同時也是包括法國社會黨在內的歐洲左派進一步衰微的一個標志。包括極右翼在內的右翼在整個歐洲的回潮,使得社會民主黨及其信奉的社會民主主義面臨危機。

6、極右派瑪琳·勒龐,極左派梅朗雄,最終誰能獲勝

「前進運動」領導人馬克龍於5月7日贏得法國總統選舉,5月14日已經就任。他反對左傾或右傾,倡導「全球化」開放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