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有哪些特點
表現:
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2.商品結構復雜化
3.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4.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5.市場竟爭激烈化
二重性:既促進世界市場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又加快了原來經濟體系的瓦解
2、經濟全球化有什麼特點?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特點:
一、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日益加深,各國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緊密聯系,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它是與信息經濟相適應的,其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
二、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集中表現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反映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內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影響力的外力的總能力。
冷戰結束後,經濟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國實力較量的主戰場轉向經濟領域。為了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都在進行調整、探索、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從而增強綜合國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經濟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競爭其實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因此,圍繞著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三、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一下,各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化,追求數量和速度的增長方式將讓位於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相對減少,而對科學技術、信息和人的素質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
新科技革命還引發了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因技術水平高低不同,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的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依次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新的國際分工格局。
新科技革命使各國的經濟聯系和協作關系更加緊密,為國際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載體,為全球性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手段,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這一全新概念被廣泛接受,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源配置以智力資源(包括科學技術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為第一要素,對智力資源的佔有比工業經濟中對自然資源的佔有更為重要。經濟信息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點之一。
四、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市場經濟是指時常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它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這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又是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世界市場的人為分割被消除,全球統一市場得以出現;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了市場經濟概念,並以此為目標進行經濟改革。然而,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部分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的運行,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體制方面的條件。進一步完善不同市場經濟模式的運行機制和效能,將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長期任務。
五、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
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是人口、食糧、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更趨嚴重。人口膨脹成為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資源短缺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惡化成為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負起責任,共同努力解決這些關繫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重大問題。
六、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的基本規律。「不平衡」既指發展水平的不同,也指經濟實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指發展速度上的快慢差距。發展不平衡規律的重要表現是後進國家可以利用「後發優勢」趕上甚至超過先進國家,打破原有的格局。
七、世界各國調整經濟結構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進行了重大的經濟改革與調整,不斷調整經濟結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調節機制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席捲全球,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開始構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是現代各國經濟調節體系的發展趨勢。
2.所有制實現形式的改革
在各國的具體實踐中,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在資本主義國家,各種股份公司和多國或者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資本的股份化、社會化成為資本主義經濟中的突出趨勢。社會主義國家在堅持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對公有制實現形式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尋求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市場經濟需求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3.國有經濟的地位、結構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國有經濟的比重都在縮小。當前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東歐中亞國家,都在推行「非國有化」。國有企業的存在及其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分布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社會化決定的,它的存在、發展都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的變化而變化。
4.企業的現代化改造
這包括以股份制為核心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造、企業的兼並和重組、企業管理方式的改變,等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兼並浪潮在全球風起雲涌,目的是加強聯合,優勢互補,鞏固壟斷地位。
5.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
社會保障制度起著保持社會穩定和減少震盪的重要作用,因此得到西方各國的長期重視並不斷加以完善。但上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公共開支的不斷上漲,目前各國都把社會福利制度作為改革的重點,主要做法是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結合,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靈活多樣。
八、跨國公司的作用
跨國公司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非國家行為主體,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同時進行經營活動的公司企業,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國外設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經濟舞台上集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等經濟功能於一身的特殊主體。
近年來,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主要表現為對外投資速度大大加快;內部組織管理方式進一步調整;採取更為靈活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一浪高過一浪的企業兼並浪潮。通過聯合與兼並的擴展,跨國公司有效地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控制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佔有份額,使自己成為經濟領域里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3、經濟全球化有哪些特點?
當今時代,和平和發展是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的情況下,有些人認為愛國主義已經過時。這是完全錯誤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公務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經濟全球化始於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特點是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界限。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各國公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等。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日益頻繁,不僅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同時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政治和文化,對愛國主義也提出了挑戰。例如:各國公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個國家,並對另一個國家產生感情,這種情況使得有些人對自己的歸屬感產生了困惑,甚至認為愛國主義已經過時。愛國主義過時論當然是不正確的。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更加需要我們大力弘揚。
4、經濟全球化的特徵是什麼?
一、經濟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
世界經濟全球化,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世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趨勢,其含義是指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之間在經濟方面突破國界限制,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滲透,在所有經濟部門和各個經濟環節上緊密地聯系,實行程度不同的合作與調節,並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的開辟,在三次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得以發展,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第二,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重要的技術條件。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驚人發展,伎經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聯成網路,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國和各種市場之間的距離。全球電腦網路可以使幾萬億美元的貿易、投資、國際金融業務在瞬間完成,使資本流動、勞動市場、信息、原材料、經營與管理更加國際化,並逐步依賴國際市場,由於信息技術使全球信息自由傳遞和交易費用的降低,促使所有產業部門都競先應用新技術,使技術和創新能力取代傳統的價格競爭力,經濟發展走向信息化、網路化、知識化的道路。商品、技術、資本、勞務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把各國經濟相互交織在一起,加速了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高潮的到來。策三,國際金融信息化發展,金融市場加速擴展,余融工具不斷創新,資金交易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推動金融活動全球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資金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中一個最令人注目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總額已達到30多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日成交量達到1.5萬億美元,年成交量達到400萬億到500萬億美元。
5、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徵?
(1)全球化是自近代資本主義誕生以來而開始的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和趨勢;(2)全球化的內容以經濟領域為主,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3)全球化的進程是世界各民族、國家和文化相互沖突和磨合的過程。
6、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特點有哪些?
最基本的是兩個:區域化和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⑴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國家之間通過設立一套機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⑵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⑶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①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②對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市場的國際化。③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服務貿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國際化。④戰後跨國公司大量涌現,並在全球經營,帶來了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⑤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⑷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①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戰後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大發展的產物,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②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速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使自己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引進更多資金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繁榮。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經濟規則的約束和制約,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日益提高,將使發展中國家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迅速開放國內市場,使外國貨物大批湧入會強烈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湧入,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有被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組織控制的危險等。③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加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孤立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之外是沒有出路的。④但發展中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時,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南南合作,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⑤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對少數國家有利,對多數國家不利的問題的基本出路,在於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並行不悖的。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活動國際化加深和國際經濟競爭加劇的產物。它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爭奪世界市場成了國際競爭的熱點。現在主要是按經濟實力分割世界市場,得失標志已經不是佔領多少領土或勢力范圍,而是對市場佔有的廣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賴資本輸出。
⑹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反全球化」的運動在世界崛起,近年來愈演愈烈。來自發達國家的勞工、環境保護主義者同某些發展中國家一道構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後,美國的單邊主義滋長,並在國際舞台上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在遭受恐怖主義襲擊後,加強了對邊境的控制等,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7、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與實質是什麼?
形成原因: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個地區之間從隔絕走向交流,世界貿易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
迅速發展的原因::(1)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2)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3)兩極格局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4)市場經濟制度的普遍認可。(5)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6)跨國公司的推動。
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與實質:
特點: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
實質:是發達國家因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即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