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英國東印度公司推動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英國東印度公司推動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2-22 11:49:07

1、特斯拉選擇多國化戰略還是跨國化還是全球化戰略

首先,四種策略的定義不同
1、全球化策略:指某些跨國企業企圖壟斷世界經濟市場的戰略計劃,是向全世界的市場推銷標准化的產品和服務,並在較有利的國家裡集中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由此形成經驗曲線和規模經濟效益,以獲得高額利潤。
2、國際化策略:是指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發展戰略,是轉移其在母國所開發出的具有差別化產品到海外市場,從而創造價值。
3、多國化策略:又稱多國戰略,是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市場,提供更能滿足當地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是為了滿足所在國的市場需求。
4、跨國化策略:是企業到別的國家發展而要進行的一些策略。在全球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形成以經驗為基礎的成本效益和區位效益,轉移企業內的特殊競爭力,同時注意當地市場的需要。
其次,幾種策略的階段表現不同
1、全球化階段:是國際化企業發展的成熟表現,企業完全脫離了對市場和資本的依賴,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脫離價格因素,從而導向技術因素和服務因素。所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現在高端技術和人力資源。
全球化企業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一體化體制,這種企業的代表就是當今的Microsoft微軟公司。
2、國際化階段:是完全脫離地區化的新形態,企業本身利潤的來源不再完全依靠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的差距來實現,商品輸出地的消費形態也煥然一新,企業極度重視技術優勢,市場也從和企業的約束關系轉變為控制關系,即消費者對生產者輸出的商品有一種趨之若鶩的心理。
這一階段企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具有壟斷性,這種典型的企業是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
3、多國化階段:本土優勢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貨幣資本的約束力,企業本部對市場的控制力加強,同時市場的主要操作者是該企業的買辦或代理人,企業通過對市場消費的約束攫取利潤,其主要表現是輸出商品擁有技術代差,並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地控制使原料輸出和勞務輸出極為廉價。
這種企業形態形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4、跨國化階段:即利用本土優勢向外輸出產品,其跨國目的主要為了爭取目的地市場,主要表現為市場導向性,市場的存在是企業活動的全部業務的核心,這種企業形態出現最早在十五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最後,幾種策略的優劣勢不同
1、全球化:
優點:可以獲得經驗曲線效果及區位經濟效果;
缺點:當地市場反應差;
2、國際化:
優點:向國外輸出獨特的競爭力;
缺點:當地市場反應差;難以取得區位經濟及經驗曲線效果;
3、多國化:
優點:根據具體需求情況,調整產品結構和營銷手段,改善當地市場反應;
缺點:難以取得區位經濟及經驗曲線效果;難以向國外輸出獨特的競爭力;
4、跨國化:
優點:可以獲得經驗曲線效果及區位經濟效果;改善當地市場反應;獲得全球學習的利益;
缺點:由於組織問題而難以實施

2、東印度公司所創新的兩種制度有何積極

東印度公司所創新的兩種制度是貨幣制度和政治制度。

貨幣制度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和管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採用定價制度,在當時是一項創新。它有利於推動國際貿易,使貿易收入增加。

政治制度是為了維護東印度公司的利益,建立一套治理和管理的機制。這一制度有利於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鞏固了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地位,確保了東印度公司的穩定發展。

3、高中歷史,最早的東印度公司開創的時間,何國?英國還是荷蘭

世界上最早的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以貿易為名,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組建僱傭軍,配合英國佔領印度。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
丹麥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16年
瑞典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731年

4、東印度公司對17~18世紀英國和全球經濟的重大影響

東印度公司建立之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它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

5、東印度公司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有什麼呢?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不同。東印度公司是軍事政治經濟合作集團的殖民地組織,它從自己的政府那裡獲得獨家貿易權,擁有軍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掠奪,以販賣奴隸和毒品。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在各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三個主要資金來源:國內融資、貿易利潤和掠奪。

早在1599年,一群雄心勃勃的商人向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提議成立一家專門負責海洋貿易的公司。經過一番游說,英國東印度公司終於在1600年成立。這家新成立的公司有125名股東,其啟動資本已達到7.2萬英鎊。

16世紀末17世紀初,先後有葡、英、荷、丹、法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東印度公司。

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中,它用印度棉花和鴉片交換中國白銀,用中國白銀鞏固公司在印度的統治,以滿足當地對財富和物資的需求。

1874年1月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將所有財產和權力移交給政府後解散。他畢竟不存在,但也不完全是因為金融危機。

事實上,持續的腐敗和走私導致了印度頻繁的起義,隨之而來的是持續的軍費開支。東印度公司的大樓外觀亮麗,但內部早已墮落為腐敗;主要原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時代已經結束。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貿易和掠奪開始,以貿易和掠奪達到頂峰。這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屬性。20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工業資本迅速擴張,代表商業資本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崩潰,大英帝國時代在歷史上逐漸淡出。

6、試分析經濟國際化,一體化發展是必然,還是偶然?為什麼?應如何適應這一變化?

必然!國際化在促進產業升級、企業做大做強、產權問題及管理問題的解決、降低經營風險、掌握世界商道通則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義!
國際化是新世紀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國內的傳統製造業,在技術上已經較為成熟,而且具有較大的成本和價格優勢,加入WTO後,國內的企業將在國際市場獲得公正的待遇,出口競爭力無疑會大大增強。但「入世」對國內企業的某些細分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大量外資企業也可以通過更具竟爭力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專家估計,國內市場在五年內將迅速國際化,本土優勢將會大幅度削弱,但就目前看,這種影響還不至於改變國內市場的整體格局。因此,國內的企業,不管民企還是私企,都要好好珍惜當前本土市場對國內企業還具有一些優勢,要依託國內市場,努力開拓國外市場,有條件的企業,要率先制定國際化戰略,條件還不成熟的,則應努力通過各種中外合作方式,漸進式熟悉國際商道通則。從宏觀上看,國內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將給家電行業帶來公正有序的競爭環境。現在國內各行業競爭手段低級、單一,企業效益和積累能力低下,基本上處於一種無序競爭狀態,國內企業若能溶入全球經濟體制中,將迫使它們集中精力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切實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使企業投入、運行和增值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高效化。可見了,中國企業在WTO框架下,進軍國際市場是發展壯大的唯一出路。
如何看待中國自己的經驗?

首先還是要祝賀我們《中外管理》走過了15年的歷程,不論是雜志本身,還是連年共舉辦了15屆的官產學懇談會,在研究總結交流管理經驗上,在國內都具有一定的影響。今天,我有這么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探討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中國企業發展的道路,這是很有意義的。中國企業的管理離不開中國的國情,也離不開行業的特色,更離不開企業原有的文化和各方面的工作基礎。所以,一味照搬外國的東西是不大可能搞好中國企業的。中國的企業一方面需要認真學習和吸收國外的經驗,另一方面應該很好地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將經驗上升為理論,指導我們自己的管理實踐。我在多個場合中講過:中國的教授們應該深入到企業中去,認真總結中國企業的經驗,並將它上升為理論。我認為這項工作大有可為,必有所得。

有人說中國企業的管理乏善可陳,我對此並不贊同。中國經濟發展如此之快,中國企業是做了很大貢獻的,現在的問題是沒有能夠對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認真進行案例研究,把它上升到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這項工作現在已受到一些企業重視,也有一些企業家自己在做,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做得還很不夠。從國外看來,一些新的企業管理理論,也都是從大量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例如:公司再造、業務流程再造、學習型組織等,就是美國教授調查了大量的企業,通過思考提煉然後寫出書來的。另外,人們通常講的核心能力,也是美國的教授對比了日本和美國的企業之後提出來的。具體說是通過美國GE和日本NEC的比較,才提出來的理論。所以,我認為中國企業要想真正做好、做強、做大,必須要認真學習國外的經驗,同時更要珍惜我們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如何正確看待經濟全球化?

關於經濟全球化問題,現在各方面都發表了不少的意見,在《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裡面,弗里德曼也采訪了很多人,記錄了很多人的觀點和聲音。他把經濟全球化分為三個階段,用網路語言描述為1.0、2.0、3.0。全球化1.0是從哥倫布時期開始,一直到上個世紀初,推動全球化的力量是國家。全球化2.0就是到上世紀末為止,主要推動力量是企業。21世紀則進入全球化3.0時代,主要的推動力可能是個人。此外,他還舉了很多的例子,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例子。

我個人認為:弗里德曼是經濟全球化的熱心鼓吹者,但是他是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問題,所以他看到的是亞洲新興國家對美國某種程度的「威脅」,也看到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在縮小。但他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的世界還是很不平等的。我去年在財富論壇上就講過這個問題,佔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國家,占據了全世界GDP的80%,我們希望能夠建設一個更加公平與和諧的世界。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各有各的看法,我在《中國境外投資的戰略和管理》一書中提出了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21世紀經濟全球化有如下四個特點:

一是以金融為核心;

二是以知識為基礎;

三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

四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與大家交流和探討。

經濟全球化以金融為核心

第一點,就是經濟全球化在21世紀是以金融為核心的。我們已經看到金融一體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互動中發展,其發展趨勢是一致的。

世界金融一體化的特色可以歸納成五個方面。

一是貨幣的虛擬化程度增加。貨幣自脫離了金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以後,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虛擬化了。金本位是1820年從英國開始,並逐漸在各國實行的,就是將貨幣和黃金掛鉤。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金本位制已難以為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變成了金匯兌本位制,也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儲備美元就相當於儲備黃金。美國當時承諾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這樣就確定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1971年石油危機以後,美國無法保證這個承諾,於是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在這以後,貨幣就成為以政府信用為支撐的「法幣」,而且只能用它的購買力作為衡量標准。因此,各國之間匯率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就成為一種政策工具,成為國家之間進行經濟博弈的工具。

二是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會因其購買力的變化而產生較大波動。但匯率的變動隻影響貨幣的國際購買力,對其國內購買力影響並不大。

三是資本跨國流動的規模迅速增大,流動速度越來越快。進入21世紀後,盡管有9·11事件的沖擊,世界資本流動依舊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2004年增速達到27%。

四是金融工具(虛擬資本)交易的規模急劇擴張,虛擬經濟不斷膨脹。前幾天我在金融衍生品大會上講過,根據國際清算銀行2005年的數據,近年來世界金融衍生品發展很快,到2005年年底在外流通的名義金額總量(Notionalamountoutstanding)達到了343萬億美元,是同期GDP的七倍多。

五是世界金融市場的集成程度不斷提高,達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經濟全球化以知識為基礎

經濟全球化在21世紀將以知識為基礎。

知識經濟(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6年提出的。我認為知識經濟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在產業結構中佔主要成分。

第二,知識在經濟增長中起主要作用。經濟增長有三個要素--資本、勞力和綜合要素。所謂綜合要素就是與教育、科技、管理有關的要素。目前在發達國家中綜合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在60%以上,而我國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投資來拉動增長。

第三,知識在生產力構成中發揮重要影響。根據生產力經濟學的原理,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這三個因素都無一例外地要受到知識的影響:對勞動者知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勞動工具在不斷改進,由於技術的進步、知識的應用,使得原來一些不可利用的資源現在也可以利用了,特別是石油價格的暴漲帶動了很多替代能源的發展。管理被稱為生產力的軟體,因為只有通過管理才能把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有機地組合起來並進行優化配置。

第四,與知識有關的成本在產品成本中佔有越來越多的份額。

由此可見,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觀察世界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到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各國的發展也經歷了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原料貿易,16世紀時荷蘭和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獲取原料,當然也獲取廉價的勞動力;第二個層次是產品貿易,就是把原料變成產品後再輸出;第三個層次是資本輸出,就是在國外投資牟利;第四個層次是知識輸出,就是靠知識賺錢,而且知識應用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就像微軟公司,軟體開發出來之後,賣得越多盈利越大。

造成財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知識差距。由於我國現在自主創新不夠,擁有的知識產權還較少,技術對外依存度達50%。知識包括專利和專有技術,也包括標准、品牌等,這些東西的價值是實物所難以比擬的。例如說標准,誰擁有了標准,誰就可以說是佔領了技術的制高點。我國的手機,包括第一代的模擬式手機,第二代的GSM手機,2.5代的CDMA手機都是採用國外的標准,這就意味著我國花在買標准上的錢很多。現在第三代移動通訊(3G)時代即將來臨,我們要爭取有自己的標准,這就是TD-SCDMA。現在它正在和WCDMA和CDMA2000競爭。品牌對於產品的附加價值影響很大。世界的領帶之都是浙江嵊州。嵊州生產的領帶在國內外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其中貼國產品牌的領帶高級產品售價是288~588元,而貼國外一般品牌的每條就要售588~888元,貼頂級名牌品牌的,每條要賣到888~1288元。這樣巨大的價格差距,是長期形成的品牌商譽造成的。

所以,我國的企業在21世紀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創新,特別要注意掌握標准、品牌和技術,沒有這些,就不可能取得競爭優勢。弗里德曼書中講到,美國把很多工作外包給印度,包括接客戶服務電話等低端的職位,在印度也是很搶手的。我認為世界上有兩類國家,一類是頭腦國家,一類是軀干國家。頭腦國家生產知識,輸出知識;軀干國家是接受知識,應用知識。這個例子就非常形象地說明,美國將「回答客戶問題的內容」這一知識輸出到了印度。

由此我們就能夠理解中央提出的要自主創新,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原因。沒有自主創新,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不可能的。

經濟全球化以信息技術為先導

經濟全球化在21世紀將以信息技術為先導。

信息技術使世界縮小了,弗里德曼說1.0的時候世界縮小了一點,2.0的時候又縮小了一點,3.0的時候還縮小了一點,實際上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起作用。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使很多事情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很多事情能夠遠距離運作。《世界是平的》書中描述了美國麥當勞快餐店的快速服務:客人開車到第一個窗口,不用離開座椅,在電腦設備上自助下定單、付款,並接受照相;之後開到另外一個窗口接受相片核實後就可以取走食品。這些數據處理的操作是在遠離當地的數據處理中心進行的,不依靠信息技術是難以做到的。當然,麥當勞還要保證及時刪除取走食品後的顧客的照片,否則就會侵犯個人隱私。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在印度興起了一個私人助理的行業。什麼是私人助理呢?就是幫你整理資料,製作演示文件。例如:一位美國經理第二天要進行演講,他就會在當天下班前將有關資料用電子郵件發給在印度的助理,讓他製作演示文件,而這個助理在印度白天工作的時間是美國的夜晚。這樣美國經理在第二天一早就能拿到演示文件,既可以爭取到時間,運用時間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節約高得多的美國勞動力成本。

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作用就是縮小了空間的距離,爭取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所以,信息技術在21世紀,在企業管理中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以跨國公司為載體

由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也在不斷擴大,跨國公司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跨國公司的出現確實引起過很多的爭論,特別是有些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不良行為造成很壞的影響,例如:影響當地的經濟、干涉內政、轉移污染、逃稅等。但是從現在看來,一方面,大型跨國公司還是比較注意自己的行為規范,當然有些公司可能還是有些問題,例如:美國的安然公司。另一方面,就是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實施「走出去」的戰略。

當然,「走出去」並不容易,到國外去投資,對當地的法律、文化、歷史都要熟悉,還要在當地建立關系網,這需要長期、大量的工作。現在我國的企業往往在國外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設立銷售辦事處,第三步才是在那裡設廠生產,但是真正實現跨國經營的公司還是很少。所謂實現跨國經營的跨國公司就是從全球的角度制定戰略,能夠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這樣的中國企業現在還是很少的,還沒有一個像GE這樣大的跨國公司。

由此可見,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非常重要。現在我國有些上市公司有了錢後,熱衷於並購國外的企業,這當然也是跨國公司發展的一種模式,但是並購的時候應該特別重視市場和文化的差異。最近有一些失敗的例子,例如:明基和西門子分手了;TCL並購了法國企業的彩電業務,並購條件看上去很優惠,是零並購,但是接過來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經營不好就會虧損,現在TCL已宣布退出歐洲彩電業務。這個問題是我們值得注意的。

我今天講這些內容,就是希望大家要理解經濟全球化的特點,據此制定企業發展的戰略。我們一方面一定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否定它、忽視它都是不對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要盡可能趨利避害,使我國的企業更好地發展。

7、東印度公司現在還有嗎

東印度公司現在還存在。

歷史上的東印度公司早在19世紀就解散,印度人梅塔在2005年印度獨立日又開創了新的東印度公司,他從約40名英國股東手中收購了擁有其商標和LOGO的公司,目前經營飲料食品的批發和零售業務,旗艦店裡陳列著140種紅茶,這也是原來的東印度公司的主力商品。

這與單純的收購案意義不同。印度人對東印度公司的名字十分忌諱。該公司曾擁有私人軍隊,幾乎將印度全境變成殖民地加以統治。梅塔曾說:「身為印度人,我收購了象徵著統治印度的公司,這意味著創造了新的歷史」。

象徵著貪婪和壟斷的前東印度公司也留下了巨大的遺產。那就是通過貿易將東西方的人們和文化聯系在一起,帶來了「全球化」的理念。去糟粕取精華,人類一直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進化。梅塔繼承了有功有過的東印度公司的「功」,目標是以連接各國的貿易形式為世界作出貢獻。

東印度公司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此前一直連接著世界的「公司」,正在探索一條從壟斷走向共存的道路。

8、東印度公司是干什麼的?為什麼這么有名?

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股份公司。它在英國大肆殖民時期擁有軍事和行政自主權,為英國殖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600年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授予該公司在印度進行貿易的特權,並授予該公司一份皇家特許狀。實際上,該憲章賦予了東印度21年的貿易壟斷。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轉變為印度事實上的統治者。它還獲得了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直到1858年被從行政權力中移除。

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股份制的公司之一,因此公司內部為每個成員分配紅利,以保證收入。雖然,表面上,各大外貿公司已經完成了整合,但實際上,原本表面上的商戰已經轉向內訌,股東們仍在進行著無休止的算計。然而,惡性競爭已經停止,東印度公司的收益得到了保障,荷蘭政府享受稅收收入,自然不會干涉東印度公司的內部沖突。


與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同,東印度公司不需要訴諸宗教情感,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這種以利益為中心的經營模式,使得東印度公司註定要成為主宰印度洋的經濟霸主。此外,東印度公司根據業務區域分為五個部門,所有的業務活動都是在阿姆斯特丹的總部進行的。

印度歷史上有分歧,甚至在孔雀王朝的時代,美國在印度北部,現在整個印度地區並不是一個統一的除了孔雀王朝晚期中世紀的西方,中國元朝滅亡後,建立了莫卧兒帝國在印度也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在印度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因此,在16世紀,印度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封建國家,有許多印第安部落。只要東印度公司還在訓練雇傭兵,這些雇傭兵表面上屬於印度的封建王子,但這些封建王子是受東印度公司控制的。


可以說,沒有東印度公司,英國不可能征服印度。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的殖民掠奪,就是通過這支軍隊來對付那些落後的部落,部落的自然統一才是印度的統一!事實上,印度正在被一家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滅。

9、企業「全球化」「國際化」「多國化」「跨國化」階段有什麼不同表現?分別舉例說明?

跨國化、多國化、國際化、全球化階段是企業發展的四個等級階段。

跨國化階段的企業也可以成為地區存在性企業,即利用本土優勢向外輸出產品,其跨國目的主要為了爭取目的地市場,主要表現為市場導向性,市場的存在是企業活動的全部業務的核心,這種企業形態出現最早在十五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多國化階段的企業可以成為地區發展性企業,本土優勢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貨幣資本的約束力,企業本部對市場的控制力加強,同時市場的主要操作者是該企業的買辦或代理人,企業通過對市場消費的約束攫取利潤,其主要表現是輸出商品擁有技術代差,並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地控制使原料輸出和勞務輸出極為廉價。

這種企業形態形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要區別於十五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兩者名稱雖然相似,但企業生產方式和收入方式卻大相近庭,同時需要解釋的是雖然英帝國後來殖民地遍布全世界,但是形態方式依然是多個地區的組成而不是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國際化階段的企業則成為全球挑戰性企業,是完全脫離地區化的新形態,企業本身利潤的來源不在完全依靠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的差距來實現,商品輸出地的消費形態也煥然一新,企業極度重視技術優勢,市場也從和企業的約束關系轉變為控制關系,即消費者對生產者輸出的商品有一種趨之若鶩的心理。

金融資本的輸出也從對地區約束行為轉變為引導行為,因為此時企業商品附加值極高,就需要有富裕的消費群體來購買,企業本部對各地區分支企業的能力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所以,這一階段企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具有壟斷性,這種典型的企業是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當然類似的後繼者也不計其數,但是作為現代互相協作的國際化生產方式,它無疑是開山鼻祖。

全球化階段的企業就可以稱為全球控制性企業,是國際化企業發展的成熟表現,企業完全脫離了對市場和資本的依賴,因為這是企業輸出的產品開始向消費者的必需品回歸,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脫離個價格因素,從而導向技術因素和服務因素。所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現在高端技術和人力資源。

全球化這個概念是上世界七十年代最早在美國提出的,在當時布雷斯頓森林體系面臨奔潰的大背景下,各個壟斷企業為了維護既得利益,開始尋找可以擺脫高成本的生產體制。電子產品的出現衍生了人類知識產權的觀念,企業的發展也出現了改天換日的變化,地區之間的協作,演變成共同開發、共同生產、共同銷售。

所以,全球化企業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一體化體制,這個概念有些抽象,但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它的價值,即全人類全部與其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這種企業的代表就是當今的Microsoft微軟公司。

綜上所述,從時間和空間上企業發展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歷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但是始終都有一個最終的目的那就是利益最大化。在當今南北兩極分化的時代,絕大多數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模式依然可以看見歷史再現的影子。企業的發展模式必須與其生產體制相適應,而不是盲目跟風,所以說,三年的工廠,十年的公司,百年的企業,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