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與多極化的趨勢教案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與多極化的趨勢教案

發布時間: 2023-02-21 08:43:15

1、如何正確理解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2019·黃石)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俄羅斯繼承蘇聯大國地位在國際舞台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歐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積極爭取成為政治大國。歐洲說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一現象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
(2018·黃石)有人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的徵兆。這主要是指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2017·黃岡)1944年,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1947年,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定,在這些重要的國際性組織中,美國占據了支配地位。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美國佔主導地位的關貿總協定。這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已明顯增強。
(2010·鄂州)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在於經濟力量的多極化。

2、如何認識當今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世界和平,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生活水平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走向政治多極化,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世界政治多極化的形成原因及過程 二戰後雅爾塔體系形成,冷戰和美蘇爭霸造成了世界局勢動盪不安,嚴重影響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1991年12月25日,隨著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正在崛起的中國、漸復興的俄羅斯、大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歐盟和日本、在與美國抗衡,阻礙其成為世界霸主。所以世界政治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政治多極化局面。 經濟決定政治,所謂政治多極化,其實是經濟多極化之後的產物。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實現長期的、穩定的和持續的經濟發展,力爭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際聯盟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逐漸發展壯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是一個發展趨勢,它的最終形成將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當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間力量的消長、制約和均衡,以經濟為基礎和核心的綜合國力對比變化,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二、世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當今世界實際情況來看,國際政治關系中存在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五個力量中心。五個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個地區和許多國家。五個力量中心之間存在的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使軍事霸權主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有利於世界的安全與穩定。 世界經濟多極化了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大國關系的緩和,加強各國文明的相互交流。 但是世界政治多極化並不代表著完全和平的世界誕生,還有諸多因素威脅世界安全。比如正在多極化趨勢與美國單極霸權企圖之間的斗爭遠未結束。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等也成為世界和平的有意威脅。 政治多極化趨勢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向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如何維護自己政治經濟安全的新課題。國家和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都是不平衡的,極其容易形成經濟的剝削和經濟侵略。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教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 三、世界政治多極化的環境下尋求和平發展 世界政治多極化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的結果。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必然導致世界政治的多極化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必然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各大力量都要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決不會犧牲或放棄自己的國家利益,屈服於別國利益。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既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也是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和集團所追求的目標。 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更應 該明白維護獨立主權、國際合作的必要性。積極提升國家綜合國力,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根據自身特色的國情建立起特色的經濟政治體系。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離不開發展,發展也離不開和平。無論是和平還是發展,都應該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多極化要求世界有多種力量、而不是某一強權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這與國際關系民主化要求在國際事務中體現平等、民主的原則是相適應的。 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目標與各國利益目標的實現是一致的,並且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在當今時代,世界的命運應該由各國人民共同來掌握。

3、論世界戰略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多極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政治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過程並不是在前蘇聯解體後開始的,在冷戰期間兩極格局的狀態下就開始了多極化的潮流,並在冷戰結束後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當前,世界戰略格局總的趨勢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一、「多極化」趨勢 首先,第三世界的形成對兩極格局造成了極大沖擊。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高漲。「不結盟運動」和「77國集團」的形成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形成。第三世界以不結盟和區域組織為代表,逐漸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一方面學生打擊了霸權主義的強權政治,另一方面加速了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極大的沖擊了兩極格局,使兩極格局開始松動,在世界戰略格局中起著重要的制衡作用。其次,兩大陣營的破裂和分化加速了多極化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政治力量出現了新的變化,中國、西歐和日本成為相對獨立的力量,推動著多極格局的發展。美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上形成的「一超獨霸」的局面既是兩極體制被打破後的必然現象,又是一個終將被多極化體制所取代的暫時的歷史過程。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導致的均衡化趨勢,是世界戰略格局中兩極體制解體並最終走上多極化的根本動因。另外,世界戰略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益於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社會繁榮進步,使世界各大力量彼此之間逐漸形成制約和制衡,有利於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於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實現世界各族人民構建和平、穩定、繁榮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 二、國際關系多重性 國際關系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關系。當前及今後國際關系的劃分,不是按意識形態,也不是按單純的地緣關系,而是多邊性、多重性質的發展。大國關系進一步趨向緩和,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趨勢加強。未來世界戰略格局中主要國家的關系將日益復雜化,起主導作用的可能主要是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中國這「五大力量中心」,其它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區域集團和地區性大國,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些國家都在通過調整對外政策和戰略關系來解決矛盾、糾紛、沖突的方式,不再採用冷戰時期的軍事上對抗、政治上對立、經濟上封鎖等方式,而是更多採用談判、對話、妥協、折中的方式去尋求自己的有利地位。這種調整,使得未來世界戰略格局將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是關系復雜化,二是集團鬆散化,三是外交多邊化,四是合作區域化。 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決定了未來戰略格局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不同國家在國內政治和國際事務中採取不同的立場。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同時也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局勢和國際關系尤其是大國關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世界各國特別是各大國都以振興經濟,加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的目標,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不僅創造出了新的勞動工具,生產出了更多的產品,迫使人們到國外去尋找新的市場、尋求投資,而且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更先進、快捷的交往工具,保證了國家間經常的相互聯系和交往,這種情況再加上發達國家對落後國家能源和資源的依賴以及落後國家對發達國家技術的依賴,這就使得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這種情況客觀上不允許再恢復到與世界生產力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國家間敵對或大國對峙的國際關系格局,從而失去著世界戰略格局多極化發展的潮流繼續前進。 四、我國國力穩步上升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對世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上起制約作用。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外交上不斷開拓進取,國際地位和作用明顯增強,採取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不幹涉他國內政,堅決維護自己的獨立和主權,同時也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致力於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是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二、在經濟上起示範作用。我國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與世界經濟的關系更加緊密。我國的發展與開放,為世界商品和資金提供了廣闊市場,為許多國家的企業創造性了商機,也為世界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三、在維護第三世界權益的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與第三世界關系方面,繼續增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努力與世界各國平等互利合作,力求雙贏,並積極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共同發展,不斷為促進全球發展和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員,我國始終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合作作為外交政策的一個基本立足點,在政治上增進互信、加強互助;在經濟上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其他國家擴大互利合作;在外交方面,積極參加多邊外交活動,在聯合國和其它國際及區域性組織中發揮作用,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努力增進各國在各個領域特別是經濟、貿易和技術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4、2017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設計

多極化成為當代世界發展的趨勢,世界多極化趨勢也是高中 歷史 必修一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2017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2017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歐共體、日本、中國、不結盟運動崛起的情況,理解多極化的概念及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影響。通過研習史料,逐步形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採用合作探究、課堂討論相結合,突出對史實的分析與歸納方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經濟發展對多極化趨勢出現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認識到發展經濟對中國的重要性;認識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教學過程:

【導入】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提出了多極化概念,國內學術界對多極化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成果和共識。所謂「極」是指具有 政治 、經濟、 軍事 、 文化 、 科技 等較強大的綜合實力,對 國際 事務具有較大影響的相對獨立的力量中心或國家集團。當一個國家的力量遙遙領先, 遠遠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時, 體系就是單極的。當兩個大國勢均力敵, 它們處在高於其他大國的一個力量層次時, 這樣的一個結構就是兩極結構。而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大國或國家集團力量大致接近時, 體系就呈現出多極化的狀態。

關於多極化的理解,有三極論(美國歐洲東亞)、五極論(美日歐俄中),還有六極論(前五極加印度),還有人認為東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為一極。

【新課】

請同學們迅速閱讀教材各子目標題,回答有哪幾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可能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歐洲或西歐、日本、發展中國家、中國)

(師)介紹發展中國家的含義:課件展示

在國際關系領域,發展中國家也被稱為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國家或南方國家。泛指亞非拉和其他地區原處於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的民族,在獨立建國後所形成的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的總和。這是二戰後逐步形成和發展壯大起來的一支新興力量。這些國家在地域上多位於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稱為「南方國家」。

下面將同學們分成三組,組成上述三個(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放在一起)代表隊,分組自主研習教材對應的子目。然後由各代表展示研習成果並闡述該代表隊可能成為其中一極的理由。

西歐隊:

(生)成果:通過學習掌握了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過程、影響。

理由:歐共體成立使西歐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在重大國際問題採取共同政策。

(師)課件展示補充材料分析西歐聯合的條件:

材料 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經濟結構大體一致,文化傳統相似, 地理 疆域聯成一片,比較容易適應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客觀要求,組建超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實體。

──《世界通史》王斯德主編

材料說明西歐聯合的條件是什麼?

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經濟結構大體一致;文化傳統相似;地理疆域聯成一片。

(小結)正是因為經濟聯系的加強,同時又具備了一些有利條件,再加上是法德矛盾的和解,西歐走向聯合。目前歐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區,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2008年GDP達到183940億美元。歐盟還 決定 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增強歐盟的軍事實力,2009年12月1日歐盟總統和外長宣誓就職。歐盟在國際影響越來越大,理所當然的成為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

日本隊:

(生)成果:通過學習掌握了二戰後日本崛起的原因、影響。

理由: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師)展示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材料:

★20世紀80年代:日本首相要求「增加其政治大國的分量」.

★20世紀90年代初:向聯合國提出使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和構想.

★2001年:文部省審定通過新歷史教科書,歪曲事實,美化侵略戰爭;借「9.11」之後的反恐之名,通過《反恐特別 措施 法》;

★2003年:①利用朝鮮半島核問題通過「有事三法案」,首相可不經過內閣會議直接下令調動自衛隊、警察、地方政府力量,「先發制人」,自衛隊由「防禦型」轉向「進攻型」。②通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二戰後首次向處於戰爭狀態下的國外地區派兵 ③日本安全保障會議和內閣會議決定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並修改《防衛計劃大綱》,提高自衛隊武器裝備的攻擊能力;

★2005年:日本、德國、巴西、印度組成四國聯盟,要求增加上述四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提問1)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對國際局勢有何影響?

①推動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出現與發展;②狹隘的 民族主義 和軍國主義思想再次泛起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

(師)可喜的是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今年8月26日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表示「我們必須克服民族主義過激的問題,沿著以規則為基礎的經濟合作和安全之路前進」。2009年09月21日在美國與中國胡錦濤會晤時,提出了按照歐盟的形式,建立一個東亞共同體的構想。大家認為建立東亞共同體建立有可能嗎?(各代表隊討論)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總結歸納:(課件展示)

可能:①東亞國家,特別是中、日、韓 三國 經濟文化交往悠久;②經濟合作緊密;③政治上也在不斷增進互信;④全球化和區域化不斷深化。

不可能:①歐洲各國整體經濟水平差別不大,地區一體化後不會對經濟造成巨大波動。而在亞洲,僅僅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存在相當差距;②中國無論經濟和政治體制都與日本、韓國不同;③東亞國家彼此間存在著歷史及領土問題的糾紛;④一些國家內部還存在不同的聲音。

(小結):庫登霍夫·卡勒吉(奧地利政治家,提倡泛歐思想,歐共體先驅,被稱為「歐盟之父」,他在85年前的《泛歐主義》一書中曾寫過一段話,我以此作結:「所有偉大的歷史創想一開始都只是烏托邦夢想,最終才化為現實。一個特定的想法是一直停留在烏托邦夢想層面,還是得以變成現實,這取決於有多少人相信它,以及他們為之所付出的努力」。

發展中國家代表隊:

(生)成果:通過學習掌握了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標志、任務、綱領、影響。

理由: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台。

(師)不結盟是消極中立嗎?如果不是,「不結盟」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展示材料:

以國家名義參加不結盟運動的五個條件:

(1)一切參加國的政策應當是在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的基礎上的獨立政策;

(2)它應該積極支持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

(3)它不應當使本國捲入大國沖突的軍事集團並成為它們的成員國;

(4)它不應當同任何一個大國簽訂雙邊協定,建立帶有軍事性質的聯盟;

(5)它不允許大國在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師生共同總結含義:「不結盟」不是消極中立,而是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實現和平共處。

(小結)正是不結盟運動團結起來積極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所以沖擊了兩極格局,有利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師)隨著 中國經濟 迅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與第三世界越來越成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維護和平的力量,構成多極的又「一極」力量。

【課堂小結】隨著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美蘇控制世界的兩極格局被沖擊,世界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多極化的趨勢相對於兩極格局來說,增加了國際力量的制約與平衡,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和各國多樣性的保持和發展。
2017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二戰後形成了以美蘇爭霸為主的兩極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多個區域或國家的綜合國力加強,沖擊了兩極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那麼這些多極具體指哪些?又是怎麼形成的?這是本節所要了解的主要內容。

【推進新課】【合作探究】兩極格局之下出現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歐洲走向聯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國力量的壯大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走向聯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認為西歐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原因有哪些?

①源遠流長的歐洲統一思想的回應。歐洲聯合和建立統一的歐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紀末甚至更早些時候就已經形成,是歐洲的一種理想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根植於對中世紀____帝國的眷戀,希望歐洲停止分裂,實現歐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歐洲的大師如但丁、盧梭、伏爾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爾都主張歐洲統一的理念。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喪失了幾個世紀以來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所佔的主導地位。支持歐洲統一的輿論重新興起,為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②冷戰時期國際政治形勢的推動。戰後,隨著 資本主義 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蘇聯的威脅日益嚴重和美國的經濟滲透,政治控制不斷加強的情況下,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個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就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

③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動因。只有加強聯合,才能增強地區綜合經濟實力,迅速扭轉在與日本、美國競爭中所處的不利地位。

④二戰後歐洲喪失世界政治經濟重心地位。

2、進程:

【合作探究】歐洲是怎麼一步一步的形成歐共體的?

(1)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舒曼計劃」,建議西歐國家在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2)1951年,法、德、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3)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4)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並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3、內容:

⑴.關稅和貿易政策⑵.農業和漁業政策⑶.單一的歐洲貨幣體系⑷.政治一體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響

【合作探究】結合課本知識思考歐共體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⑴.促進西歐國家的經濟發展。⑵.在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

二、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是如何擺脫戰敗國地位而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的?

⑴.政府進行大力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⑵.重視 教育 ,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⑶.美國大力扶植。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⑸.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 發展戰略 。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 成功 經驗 對我們有何啟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消除生產關系中的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⑶.合理吸引外資,充分利用外資。⑷.強抓機遇,促進經濟發展。⑸.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2、影響: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崛起有什麼影響?

⑴.不再受制於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既有聯盟亦有摩擦。⑵.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三、不結盟運動:

1、不結盟運動原因

⑴二戰後,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⑵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己的獨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統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的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1961年,不結盟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舉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影響

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為一支新的獨立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台。⑵推動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⑶加速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⑷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

四、中國中國——改革開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後,標志著 社會主義 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開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但受「左」傾思想影響二十年,我國經濟停滯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課堂小結】二戰後美蘇爭霸造成了彼此實力的下降,與此同時,戰後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西歐、日本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另外,隨著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政治的發展,世界日益顯示出多極化趨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日益強大,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極化發展。

2017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教學設計

2. 高一上冊歷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教案

3. 必修1歷史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習題及答案

4.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知識點總結

5. 必修1歷史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的知識點

6. 俄國十月革命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