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問題索尼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問題索尼

發布時間: 2023-02-19 16:30:59

1、全球一體化問題·

1全球一體化是指朝著更為一體化和更為相互依存方向發展的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有市場一體化和生產全球一體化兩個主要部分組成。2全球一體化的利與弊:全球一體化的正面效應:全球一體化可使世界范圍內的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全球一體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經濟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發展本國經濟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全球一體化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好機會。 全球一體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全球一體化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 全球一體化加速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全球一體化能夠促進國際間政治的協調。
全球一體化的負面效應: 全球一體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貧富差距拉大。全球一體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由於經濟全球化發展過快,市場的破壞作用膨脹;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和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實力不足,造成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拉大。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全球一體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有些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不僅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原料和勞動力賺取高額利潤,還將本國不允許生產、又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的產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競爭中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採取相應的經濟政策,興利除弊,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全球一體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這將使得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質消長不等、凸顯不一。這種現象,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更不符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演進原則。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經濟全球化有哪三個特徵?索尼相機的生產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哪一個說法

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徵:
1.國際間的商品流,資本流,技術流在數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長
2.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強,全球經濟合作走向新的起點
3.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體現的是第三點

3、索尼造車之:索尼看到了什麼?

對於索尼造車這件事,我圈大多數人聽說後,大概都是這樣的反應:

這樣反應的背後,大家產生的第一個疑問便是:索尼真的要造車?

先說我的結論:索尼造車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結論暫且放下,我們先來看索尼這台車是什麼情況。

事情是這樣的,在今年的 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索尼發布了一款名為 Vision-S 的電動概念轎車,一時間汽車圈和科技圈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以下是新車的外觀展示:

圖片來源:The Verge

先說我對這款車的印象,剛看到 Vision-S 外觀圖片時,總感覺有些似曾相識,直到天際汽車蹭了個熱點後我才反應過來。原來如此,去年上海車展好像見過有些類似的。給到你們圖,你們品,你們細品。

之後我再看了內飾,然後腦子裡面浮現了這幾款車的設計:拜騰 M-Byte 的 50 寸全觸摸屏幕,理想 ONE 的四屏交互,以及當初奧迪 e-tron 的電子外後視鏡。而除了這兩種屏,在頭枕後方同樣安裝了兩塊大尺寸觸摸屏。看上去,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某些元素是有了,但總感覺缺乏了些創新感。

而開篇我說到它是一台概念車,這里是從 The Verge 報道中獲取。但從索尼官網公布的參數來看,這輛車更像是一款「原型車」,而不是「概念車」。

這里簡單科普一下原型的意思,我在維基百科搜到的解釋是:原型是指某種新技術在投入量產之前的所作的模型,用以檢測產品質素,保障正常運行。簡單來說原型車就是處在概念車和量產車之間,更接近量產車。

關於該車,官網公布的參數:車身長寬高分別為 4895*1900*1450 mm,軸距為 3000 mm。長度比 Model S 短 84 mm,但軸距要比 Model S 長出 60 mm。什麼概念呢?說 Model S 屬於中大型轎車大家就能理解。

在動力方面,其將搭載兩台 200 kW 電機,驅動方式為雙電機四驅。0-100 km/h 加速時間為 4.8 s,最高時速可達 240 km/h。整車質量為 2350 kg。

此外,據 The Verge 報道,Vision-S 內外擁有33 種不同的感測器(包括 CMOS 和 ToF),還配備有 360 Reality Audio 音響等。而為了推出這款車,索尼與博世、黑莓、英偉達、高通等廠商已展開合作。

然後再來看我們微博評論中,網友對這款車的反應:

以及海外網友的反應:

總結下來,不少人所表達的意思是很驚訝的,且對這款車充滿期待。同時還有網友表示:「我認為所有日本汽車公司都在生氣,索尼會在日本毀掉它們。」但其實,驚訝的背後是有準備的。

造車這件事,索尼早有準備

索尼這次發布該車型也並非偶然,而是已經准備好的,為什麼這么說?在 2017 年,索尼就已發布了一個類似方盒子的電動概念車 SC-1,只是當時造車新勢力的信息太多,SC-1 被淹沒了。而 SC-1 概念的形成還更早。

 SC-1?概念車

據索尼官方所說:「索尼的概念車 SC-1 是一項試驗性的車輛。通過 SC-1,索尼正在探索一種不同於傳統汽車的新方法。在過去的十年中,這個激進的概念在東京一個未公開地點的工作室中逐漸形成。現在,第一個原型機正在沖繩進行路測,這是邁向實際實施的第一步。」

從官方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早有所准備且預知到了這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來臨,所以早就開始部署這方面的事宜。

在 2019 年 8 月索尼正式確認,將會把 SC-1 概念車正式投入量產,索尼還找了 YAMAHA 一起協助。但據了解,SC-1 並不會正式量產發售,而是可能會與休閑產業合作簽約交付車輛,作為游園車使用。

我想,在沉澱下技術後的這些年,索尼肯定不止於此,更會推出真正的量產車。由此來看,索尼衍生出 Vision-S 並非偶然。

接著說我前面的結論:索尼造車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是趨勢的可行性,在看向宏觀的情況後,我認為世界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已不可逆。

新能源汽車趨勢已不可逆

說到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我首先想到的是大眾。2019 年11 月 15 日,大眾宣布在 2020?年至 2024 年期間,將在電氣化、混合動力和數字化領域將投入 600?億歐元(約 4675 億人民幣),為此大眾還專門推出了全新的 MEB 平台。

大眾 ID.3

而投入的 600?億歐元也意味著大眾系向新能源市場砸進了近 4 年的利潤。可以說大眾是鐵了心要扎進新能源市場。而大眾的新能源計劃只是其一。「如果大家想了解大眾轉型的具體分析,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大眾盛世豪賭?50?年」

豪華品牌已涉足

其二,在高端品牌方面,大眾旗下的保時捷、奧迪,還有賓士、寶馬等車企也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車型,比如保時捷 Taycan、賓士 EQC、寶馬 iNEXT(還未量產)和奧迪 e-tron 等。

其中,寶馬在去年 6 月 25 日首屆 NEXTGen 峰會上,展示了部分未來發展規劃,官方預計將在 2023 年前布局 25 款新能源車型,其中接近半數為純電動車型。

去年 12 月份,寶馬集團大中華區企業事務副總裁孫瑋向媒體透露,截至 2019 年底,寶馬新能源汽車在華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5 萬輛,位居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而孫瑋表示,寶馬接下來將繼續堅定推行電動出行戰略。

另外,寶馬同月在推特上公布,其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量已達到了 50?萬輛。此後,寶馬董事會主席奧利弗.齊普斯?(Oliver Zipse)?也發布一份聲明:「50?萬輛車是最好的證明:我們的各種電氣化汽車正在滿足客戶的需求,寶馬正大幅加快步伐。」

寶馬的態度也很明確,新能源我們肯定也要做,也已經努力在做,而且還要做大,50 萬只是一個開始。寶馬的決心再次驗證趨勢的不可逆性。

其他產業巨頭同樣加入

其三,除了像索尼這樣的非業內企業加入造車外,也有一些其他行業的巨頭投入,比如就像恆大這樣的房地產巨頭,具體是這樣:

2019 年 8 月,恆大新能源汽車——恆馳橫空出世。11 月,許家印在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透露,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預算為三年 450 億,同時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並同步研發 15 款新車型。

而恆馳的第一款車——「恆馳 1」也將在 2020?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恆馳全系列產品將從 2021 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

雖然恆大的造車套路不像傳統車企,也不像造車新勢力。簡單來說就是把能買的核心技術都買來,買不來就合作,但終究還是往新能源汽車開始布局。

而回顧歷史,每次工業革命的背後都是能源形勢的轉變,恆大也正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龐大市場,且投身進來,渴望在這一歷史轉折點抓住機遇,向上生長。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種種跡象都表明,世界都在向新能源汽車發力,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而對於任何參與者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聊完趨勢,我們再看向日本純電動汽車市場的情況,看一下索尼造車的可行性如何?

日本純電動汽車市場幾何

作為一個日本本土企業,索尼的造車這件事,先不說全球化的問題,暫且聚焦在日本市場。

從時間上看,日本的電動汽車起步較早,2010 年底,日產純電動車 LEAF 上市,由此日本電動汽車市場從 2011 年就開始起量,但苦於一直受到混合動力汽車的嚴重壓制,電動汽車的上升進度都比較平緩。

日產聆風

畢竟那時,電池技術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成熟,或者說較為成熟。續航能力偏弱和充電速度慢都是很現實的問題,而基礎設施布局也沒有如今發達,還不包括大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電池成本高等問題。

然而發展到如今,日本的純電動市場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日本幾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的概況:

堅持混動的豐田

從日本豐田官網上看,一直倡導混合動力的豐田,目前主要還是以混合動力為主,也推出了燃料電池汽車,但在純電動領域基本是還一片空白。看上去其目前並沒有深耕電動車領域的打算。

只為遵守排放法規的本田

其次是本田,相比豐田而言,本田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的推進要好上一些。畢竟也推出了?Honda?e?這樣的新產品。但本田社長八鄉隆弘也曾說過:「汽車電池的技術已經進入瓶頸,短時間內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會大幅增加,推出本田 e 僅是為了遵守排放法規」。由此看來,「兩田」短時間內是不會大力發展純電動領域,這也是索尼的機會之一。

需要創新的日產

再看向日產,對比前兩者,日產在純電動方面布局較早,純電動方面日產的態度是鼓勵更多的客戶使用電動汽車。

其旗下 LEAF 在 2010 年上市後一直保持著全球電動車市場銷量老大哥的地位。而在當下智能電動汽車盛行的環境下,LEAF 的競爭力開始初見端倪,往智能化方向發展成為了日產要思考的問題。

綜上,日系還是主要以混合動力為主,且大多數涉足智能純電動汽車領域較淺,而這也是索尼的機會,其在這個時候率先打出 Vision-S 這張牌,如果成功,便可在日本本土搶佔先機。就如中國的頭部造車新勢力一般,搶佔新市場一席之地。

在聊完索尼造車的可行性之後,我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車處於瓶頸期的階段,像索尼這樣的頂級電子消費品牌是否能幫新能源汽車出圈?

科技巨頭幫電動車出圈

雖然索尼目前看上去,其突破傳統電子消費轉而向新能源汽車發展有足夠的機會,但擁有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隨時跌入深淵。在索尼前面的這家家電巨頭就在打開造車大門前遭了殃,那就是戴森。

缺乏商業可行性的戴森

在家電領域,戴森憑借吹風機和吸塵器已經樹立了「家電愛馬仕」的高端品牌形象。但戴森似乎並不止滿足於家電,轉而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幾年前就開始了造車旅程。但事與願違,造車是個「吸金窟」,沒有大量的資金支撐很難繼續下去。

2019 年 10?月份,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發給所有員工的郵件中宣布,耗資 25 億英鎊(約 228 億人民幣)的電動汽車項目終止。其預計在 2021 年下線的首批車輛最終胎死腹中。其中的原因,戴森表示,「因為缺乏商業可行性,不得不結束該項目。」說白一些就是造車耗資巨大,且短時間內賺不到錢。

除了戴森的例子也有很多造車新勢力失敗的例子,他們主要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資金不能及時補充,導致了造車失敗。所以資金就是最核心的問題。

蘋果或成破局大 Boss

而要說資金方面,蘋果可不是個缺錢的主。蘋果的造車計劃外界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其實蘋果的汽車夢早在喬布斯時代就已有所端倪。喬布斯生前曾在一公開場合表示,「我們有平台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

無風不起浪。2013 年,蘋果正式宣布進軍汽車領域並推出「iOS in the Car」計劃,從自己最擅長的軟體方面開始入手。後來也就有了 CarPlay 系統。

2015 年,蘋果公司招募谷歌、賓士、通用、特斯拉等工作人員組建蘋果汽車研發團隊,並啟動了「泰坦計劃」。對於這個計劃,外界充滿著猜測。

2016 年 1 月,MacRumor 稱,蘋果已將 apple.car、apple.cars、apple.auto 三個域名進行了注冊。而對於傳聞中蘋果的汽車項目,馬斯克也曾表示:「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他還稱,「蘋果招聘了超過 1000 名工程師,再想隱瞞自己的造車計劃恐怕沒那麼容易了。」

往後到 2018 年 5 月,macRrports 報道稱,根據加利福尼亞汽車部(DMV)的數據,蘋果公司目前擁有 62 輛汽車和 87 位駕駛員。蘋果似乎正在積極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圖片來源:MacRumor

此後,庫克也稱:「蘋果將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而不是造整車。」所以對於蘋果的造車計劃,到今天看來依舊疑雲重重。

蘋果這個終極大 Boss 最終會打出什麼樣的牌,這個問題大家一直充滿疑問。因為,即使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再強,如果推出新車,那也有領先於世界的特斯拉作為最大的挑戰對手,何況蘋果的起步還比特斯拉晚得多。

另一個方面,像蘋果和索尼這類科技巨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對於汽車產業來說,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在此背景下,他們是否能夠帶來一款打破常規的新能源汽車,這誰也說不清楚。指不定哪天蘋果就像索尼這樣突然跳出來,發布一款新車,我想那時候大家肯定會大吃一驚。

最壞的打算,索尼造不出車

最後,我想肯定會有人問,如果索尼真造不出車來呢?

索尼的後路肯定是有的,作為一個在歷史的洪流中生存下來的頂級企業,這幫人肯定不會這么容易就上道。簡單說就是整車不行就拆開賣,做供應商。

在當前的新能源市場,ADAS 硬體和車載娛樂部件需求日益旺盛,而在 Vision-S 上,索尼這次就展示了這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攝像頭感測器,二是車載娛樂。如果未來再加強做好這兩點,那麼也不會虧到哪裡去。

試想在將來智能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時期,如果早在這方面提前做好准備,那麼未來也將有機會成為獨霸一方的供應商。這便是索尼的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寫在最後

對於索尼造車這件事情,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說索尼只是為了玩個花樣,搏一搏眼球。但在我看來,如果真如索尼所說的那樣「正在探索一種不同於傳統汽車的新方法」,那我覺得是值得鼓勵的。新能源汽車還需要不同的創新來刺激市場,除了特斯拉,也有不少有造車夢的企業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而不管索尼成功與否,我始終覺得,站在一個偉大時代門口前,參與更為重要。引用史文祿的那句話:「當你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門口,你要的不是怕被打臉,你要的是全情參與,你要的是大膽地把握時代的脈搏,我們有可能是錯的,但是大多數一定是對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如何讓本土品牌走向全球化

當然,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團結;法製得到堅定執行是前提。

在企業層面:
1、自己的學習;
2、聘請專家咨詢;
3、如果,都進不到可以生存的地步的話,終極解決方案就是:重金聘請世界最先進的職業經理人。

5、詳介sony

sony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專業視聽產品、游戲產品、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之一。它在音樂、影視、計算機娛樂以及在線業務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為全球領先的個人寬頻娛樂公司。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結束的2005財年中的合並銷售額達639億美元。

在公司發展的60年時間里,作為一傢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全球化企業,索尼一直致力於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公司最根本的經營理念是通過索尼的創新技術和優秀產品幫助人們實現享受更高品質的娛樂生活的夢想。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廠;集團70%的銷售來自於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場;全球超過70%的員工是非日本籍員工;數以億計的索尼用戶遍布世界各地。

以"全球化策略,本地化運營"的運營策略為目標,索尼在全球各地的市場都致力於本地化與全球化的融合與發展。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於1996年10月在北京設立,是索尼集團統一管理和協調索尼在華業務活動的全資子公司,旨在從事中國國內電子信息行業的投資,產品市場推廣,顧客售後服務聯絡,並針對索尼在中國的各所屬企業進行宏觀管理及廣泛的業務支持,推動索尼在中國市場業務的不斷發展。

索尼集團做出承諾:把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和索尼全球業務發展的成長引擎。截止到2005財年,索尼在中國的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員工人數達到約兩萬五千名。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集團總部資源優勢,在中國強力打造適合本土發展需要的集商品計劃、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運營平台,為中國的消費者帶來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在中國發展各項業務的同時,秉承以技術貢獻社會的企業發展理念,索尼還積極投身於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教育、文化、藝術,環保等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資金,以實際行動支持了中國的社會公益事業。在一年一度的「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 」上,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以公益事業的突出表現榮膺本年度最慷慨的跨國公司殊榮。

「植根中國、長遠發展」是索尼公司對中國的長久承諾和在華業務拓展的宗旨,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將繼續為成為中國的優秀企業公民而努力,希望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長久的貢獻。

SONY發展史

技術者的夢想

在唱片業界算是後進的CBS SONY,培養出日本第一位的音樂大型聯合企業,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業績推上全美第一位。對軟體最了解的硬體企業「SONY」,是個秉持「以技術為基礎的企業公司」。

盛田昭夫,SONY公司的會長在談到SONY發展史時,將這一特點表露無遺:「這是一連串實現井深先生夢想的故事。」

SONY創辦者井深大先生,自太平洋戰爭前已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盛田與井深是在赴任海軍技術將校研究所時認識的,盛田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下列的言論:『由技術者所創立的SONY公司,是以軟體產業為契機。沒有軟體的硬體,是無法成為真正的大事業。」

為了擴大硬體事業,軟體事業是絕對必要的,這正是SONY公司長年以來的結論。投資龐大金額購並軟體企業的SONY,是對軟體產業最了解的公司。即使SONY在投入莫大金額,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也絕對沒有讓硬體為主、軟體為副的理念崩壞。

一九八九年十月,SONY發表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美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在NEWS WEEK的頭條新聞上,將自由女神換上和服,標題是「日本購買了美國之魂」,在全美引起相當大的批評(因為哥倫比亞所製作的電影.片頭使用自由女神像)。盛田除了堂堂正正的反擊這類的言論外,並在日本的訪談中表示,對美國非常失望。

所謂失望的背景是相當奧妙的。引起騷動的原因是日本和美國的部分人士也提出為什麼澳洲資本購並MGM/UA(米高梅)、二十世紀FOXS(福克斯)時並沒有人作任何批評,這根本就是種族歧視。

但是盛田並不是因為如此,才提出對美國失望的定論。盛田在談話中提到:「我在美國演講時,曾提到為什麼CA賣給法國人時,並沒有人說什麼,這是美國根本上的問題。我在孩提時候就很喜歡電氣,對收音機很痴狂。RCA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戰後的日本電子產業全部都是問RCA買專利權。因此對技術者出身的我來說,RCA才是代表美國靈魂的泉源。奇異公司購買了RCA研究所及RCA,其後又賣給法國企業。這對美國的產業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美國的媒體應該對這個事實多加註目才對,檢討為什麼美國會失去RCA…」RCA被賣的時候完全不關心,SONY並購電影公司,才提出是美國之魂等言論,這是美國方面站不住腳的地方。媒體所注目的事,代表美國大眾的關心。美國人已將重心轉移至軟體事業,不製造東西,也不販賣東西。這也是美國持續赤字的決定性原因。但是這樣的討論,只是談到美國經濟根本問題的表面而已,並無法切入真正的主題。

RCA賣掉,美國國民並未有任何危機意識。但是遠在東方的外國人卻因此而感嘆,這又象徵了什麼?SONY自戰後秉持著「技術思想」,開創出一條象徵著「技術立國的日本」道路,同時也將軟體定位予以表面化。盛田會長自豪的「MADE IN JAPAN」,事實上和SONY歷史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廢墟出發

就象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樣,SONY一直站在時代高科技的領先地位。「模仿他人或其他公司,無法開創一條自己的道路,要做別人不做的事。」這個時候,SONY已確定向東京通信工業發展。打開記載SONY的歷史書,可以找到一段文章提到「東京通信工業」,這個名稱事實上就是SONY公司的前身。

戰敗的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創建人井深與戰前經營公司東京支店七位職員共同出資,在被B-29轟炸後的東京,日本橋白木屋百貨大樓的一個房間內設立了「東京通信研究所」(其後改為東京通信工業)。創建時全公司的財產不過是井深口袋裡的金錢而已。

那是一個能夠吃飽就很了不起的時代,所以他們就先著手嘗試製作和飲食相關的產品,如電飯鍋、烤麵包機等等,可是製作每樣東西都無法成功。最後,終於出現了第一件商品:電氣座墊。是一個將電線包在兩片布料之間的產品,在小商店賣得相當好,對剛成立「東通研」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現金收入。

接下來製造的是與現在的SONY比較相關的「短波受信天線」。這個很容易裝在普通調幅收音機上面,用來接收短波訊號的設備賣得相當好,對未來SONY的發展巨頭正面的影響。

朝日新聞的「青鉛筆」專欄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介紹井深們的奮斗史。盛田回到鄉下後,剛好有人問他是否願意擔任東京大學的講師。看到朝日新聞專欄後,盛田借著到東京就職的機會,與井深再度見面。

井深的公司在東通研時代,經營上非常的困難,盛田一邊繼續擔任大學講師,一邊幫忙工作。隔年(一九四六年)「東京通訊研究所」改組為資本金十九萬日元,具有二十位職員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目前SONY總公司,也就是品川·御殿山的位置設立了總公司和工廠。盛田辭去了講師的工作,專心在公司的工作上發展。當時的井深年紀三十八歲,盛田年僅二十五歲。

SONY飛躍的原點

創業不久,支撐「東通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簡稱)的就是製造修理收音機所用的配件。然而,縈繞在井深頭腦中的是製造自己品牌的產品。

當時SONY的產品是收音機,當然在公司也引起廣泛討論,是否該踏入製作收音機的行列。但是井深非常反對,主要原因是戰後收音機的廠商剛從戰爭的後遺症慢慢復甦,所以井深看好的是WIRE RECORDER(鋼絲磁氣錄音機)。不過當時具有製作WIRE的廠商,卻對井深的計劃沒有興趣。 不過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井深在NHK上看到在日的美軍,使用剛問世的錄放音機,因此也開始開發錄放音機的製作。根據WIRE RECORDER的開發經驗,井深他們在短短幾天內就完成了試作品。

比較麻煩的是磁帶問題,不過在試驗後已成功完成。在開發著手兩年後的一九五零年,稱為G型的日本國產第一台錄放音機終於商品化,開始上市銷售。雖然製作技術非常優秀,但是卻賣的不好;好產品不等於暢銷品,是井深們第一次學到的經驗。在大學剛畢業、職員薪水都未滿一萬日元的時代,以十七萬日元的價格出售,當然是過高了。

最先購買G型錄音機的是法院,而且還是一次訂二十台,這是個破天荒的訂貨量,願因是當時法院很缺乏速記員。也因為這次的事件,讓盛田和井深了解到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其後G型慢慢的以公家機關、學校為中心,開創出一條銷售網路。 錄音機漸漸小型輕量化,由H型到P型,然後還發展到M型錄音機。而在這個時候,G型錄音機更取得交流偏壓法的基本專利權,東通工開始獨占國內市場,並得到大量創業者的利潤。

認識半導體

收音機就是接收電波,根據電波將訊號調變增幅,讓人可以聽到聲音的機器。當時的增幅設備必須使用真空管;年輕一代的人可能已經沒看過真空管了,真空管的外型看起來象是一個電燈泡。所以使用真空管的家電,體積都比較大。在一九四七年,美國貝爾研究所的博士,發明了奇跡般的電子組件。雖然體積象是牙簽尖端大小的固體,但卻擁有與真空管一樣功能。這就是半導體。井深和盛田已經注意到這個將來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所以一九五二年,第一個到達美國的井深,知道貝爾研究所的後台(WE)不久將會允許其他廠商擁有半導作的專利使用權。而當時擁有一百二十位員工的「東通工」,其中三分之一是優秀的技術者,集合他們的力量來完成半導體產品化的工作,是最適合的選擇。因此井深下定決心,一定要取得半導體的使用使用權。

次年的一九五二年,盛田昭夫(現在SONY會長)為了和WE簽約而赴美。盛田在自己的著作「MADE IN JAPAN」中,提到第一次到紐約的心境:「我第一次訪問美國時,被美國的幅原所震驚。所有的事情都是這么大、這么遠、這么廣闊,而且是這么的多樣化。想要在這樣國家中梢售本公司的產品,簡直就是不可能的。我唯一的感覺,就是被美國所凌駕而已。」在盛田訪美時,東通工對半導體的未來完全不清楚;即使是WE也只不過是將半導體用在助聽器上。但是井深和盛田,已決定將半導體使用於收音機。RCA戰前使用小型真空管所製造的收音機,只能維括四小時,而且還是價格昂貴的電池,佔去收音機空間的一大半。如果使用半導體的話,可以解決電力和電池大小的問題,生產出來將是劃時代的產品。井深和盛田已經想到,如果可以製造出攜帶型的收音機,一定可以創造新市場。盛田和WE簽完約後,到歐洲旅行。盛田後來提到,歐洲當時剛從戰爭復興,所以心情感覺上十分憂悶。有一天在德國某餐廳點冰淇凌時,盛田看到象是日本傘般的裝飾品。服務生帶點拍馬屁的神態說,這是你的國家做的呢。可見全世界的人,對日本產品的認識僅止於此。帶給盛田夢想的是飛利浦工廠。荷蘭是個農業國家,在這樣一個城市的角落,飛利浦博士完成他的理想,建成了一座世界性的現代化企業。盛田想:「我們應該也可以。」

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機

技術者廢寢忘食努力的結果,在半導體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費用,這也使得當時主要來往的銀行——三井銀行,嚇了一大跳。非常遺憾,世界第一位開發半導體收音機成功的公司不是SONY,而是由一九五四年美國REGEMCE公司完成。第二年SONY完成了日本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TR-52。收集各方對性能的評價之後,美國公司只有四成,SONY為五成,很明顯是SONY的勝利。而且美國公司的半導體是外製,而SONY是自行製造,讓技術者更加放心的擁有自信。

SONY的由來

SONY在英國設立歐洲總公司,是後來的事情。得到王立藝術學院榮譽金獎的盛田,在頒獎典禮上做了以下的致辭:「SONY一直在創造新的東西。」出席者聽了之後,覺得這句話充滿玄機,說不定其中也有人暗笑著,認為SONY不過是利用歐洲人的發明而成功的典型例子罷了。盛田的眼光慢慢掃視聽眾後,繼續說了下去:「所謂新的樂西,就『SONY』這個名稱,與『WALKMAN』同樣是新出現的英語。」此言一出,即使是在一個嚴肅庄嚴,滿是英國紳士的會場中,也造成一陣突如真來的笑聲。這樣的演講內容,會員紛紛提出應該頒發「高級英語會話的名譽證書」給盛田,可見英國人是個十分具有幽默感的民族。

SONY所製作的第一項產品,是日本第一次使用半導體開發而成的TR一52型收音機,但公司名稱並不象盛田在英國演講所說的命名。在TR一52外銷美國時,所使用的是TORT-SUKO(ト-ッ-コ日文的發音)這個名字,可能是覺得美國人會不喜歡嚴謹的發音,因此考慮要改品牌的名稱。這就象是TKK與東急地鐵使用的簡稱一樣,NHK、CBS的簡稱則與電視台雷同,容易在大眾的心目中留下印象。當時東通工出售自行研發錄放音機錄音帶的名字為SONI—TAPE。英語的SONICI(音)是語源的拉丁語的SONUS的復數形,這個SONI和當時的流行語「SONNY BOY」(可愛小男孩)合而為一,則為SONNY,但為易於發音,所以將字母改為四個字,因此目前已聞名全世界的SONY就這樣誕生了。新的半導體收音機「TR-52」,也借著這個新名稱開始發光。當時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訂作大口袋的襯衫,以便放半導體收音機,一時間風靡全國。一九五八年正式將公司改名為「SONY株式會社」,同時股票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品牌的執著

盛田第一次帶著刻上「SONY」名字的TR--52到美國去,以二十九點九五美元的價格跑遍各個零售店,但卻賣不出去。這個時候有一家「BURORBA公司」訂了十萬個,但被盛田拒絕了。主要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條件,必須要SONY使用他們的商標在美國發售。當時的BURORBA公司是美國少數手錶廠商,但盛田不願意成為衛星工廠。該公司員工向盛田表示,「本公司擁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並且是一個有傳統的公司。」但盛田也不客氣回答說:「本公司在五十年後一定不會輸給你,一定會成名。」然而不用經過五十年,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知道BURORBA公司的只有對手錶有興趣的人。很諷刺的是,現在五十年代的BURORBA手錶確實是十分有價值的,因為這樣的手錶已經可以列入古董了。相形之下,SONY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對拒絕這樣的訂單,一點也不覺得可惜,相反的對自己的品牌反而有信心。」在當時10萬訂單簡直就象一個夢境,而盛田竟然拒絕了。因此很容易了解盛田在發現一個巧克力廠商利用SONY名稱推出產品而提出控告的心情。「商標是企業的生命,即使是排除萬難也要保護,我在平常都是這樣想的。商標、公司名稱必須負起責任,保證產品品質。因此使用他人一點一滴努力所建立的商標,也算是一種盜竊。我們絕對無法原諒這樣的小偷。」

幼年期的終結

SONY主張以「技術」為產品的象徵,為了保護這個商標,盛田堅持一定要自己來銷售,所以必須在美國設立銷售公司。因此美國SONY(SONAM)在一九六零年誕生了,而在這同時,SONY也改組了瑞士日內瓦事務所,並設立歐洲現地銷售公司(SOSA)。一九五五年TR—55和一九五七年的TR--63出售後,SONY半導體收音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商吊。面對蜂湧而來的訂單,和無法等待的顧客,SONY根本就不需考慮成本,以空運直接送至全美國。就這樣,SONY在創業第十一年結束了幼年期,也奠定「日本·奇跡式的復興」掌旗手的根基。

新指導者

進入一九八零年後,錄相帶的BETA制式也進入被淘汰的階段,因而使SONY神話出現了陰影。接著是盛田收到岩間和夫社長猝死的惡訊。AV的不景氣,使SONY的存貨堆積如山,這也是創業以來,首度必須靠著節流方能平衡收支的難關。

這個時期就任社長的是大賀典夫。大賀社長當時受到特別的提拔,在一九八二年就任,對剛過五十多而已。出生於一九三零年一月二十九日,靜岡縣沼津市的大賀典夫,家中是富裕的木材貿易商,而目是歌劇演員出身,擁有特殊經歷的人物。雖然BETA失敗原因無法—一細數,但最大的原因是軟體政策失敗。(指主要以SONY的BETA與松下的VHS為對立雙方的錄相機制式之爭中,SONY以失敗告終。)在錄相帶快速增加的時期,BETA軟體幾乎沒有成長。所以開發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行參與製作電影、錄相帶等作品,而且在其旗下具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等,VICTOR產業具備了製作電影所需的各項能力;擁有這樣的力量,才能開展多樣化的可能性。

CBS能夠提供少數軟體。盛田會長在純粹是技術者的岩間社長過世後,提拔大賀社長,最主要還是因為大賀是最了解軟體的經營者,而對大賀就任社長具有相當大的期待。

SONY軟體部門的第一次嘗試成立CBS SONY,就是大賀所提出的構想。在一九六七年外資自由化的同時,美國最大的CBS唱片公司在日本找尋有能力開設子公司的夥伴。當時CBS向日本哥倫比亞提出這個構想時,尚未產生結論,最後則選擇在音響部門有實際成績,而目對軟體很有興趣的SONY公司對SONY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擁有唱片部門的話,可以直接提升公司音響實力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從一九六七年十月開始交涉,很快地便在十二月簽署合並公司的相關和約。一九六八年正式成立了CBS SONY公司,而以大賀為實質負責人。

外行人經商法的成功

有龐大企業為靠山,CBS SONY被唱片業界、負責監督的官方層層看守。根據日本行政指導法令,SONY不得以挖牆角的方式增加公司的人員,如唱片關系者、藝人等。大賀以不計學歷、年齡、性別,以前所未有的公開徵求人才方式招兵買馬,總共有七千人報名,其中錄取的八十位人選中,並沒有所謂的「業界人員」。這個外行人組成的CBS SONY,以充滿合理性的作法,對古老的唱片界開啟了革命時代。

緊接著,獲得大明星支持,並設立SD部門的SONY,確立了獨特的招募系統,而誕生了不少藝人。將藝人從零來培養,對CBS SONY產生了高收益的體制。

SONY將唱針取消了

提供日本業界八成唱針的第一位廠商「NAGAOKA」,相信對於唱片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才對。然而一九九零年八月,NAGAOKA的解散,也是EP、LP唱片的終止符。SONY與荷蘭飛利浦合作開發CD,是SONY創建第八年的事,CD唱盤上市是一八八二年十月的事。在這之前的五日,大賀帶著剛完成的CD喝盤飛往希臘,和全世界的唱片公司一起開會。但是當時的唱片業界,包括美國的CBS唱片公司的反應都非常冷淡,對已經具有成熟市場的LP唱片公司來說,CD並不會引起大大的注意。業界的看法是,市面上不會出現一家唱片店,會願意同時出售唱片和CD唱盤的。大家都知道,CD比起唱片來說,音質相當好,而且體積小操作性佳,聲音是以光學方式自CD上讀取,毋須接觸,所以使用期限可說是接近半永久性的。

雖然CD的優點良多,但是唱片業者為保護現有的唱片市場,並非相當願意配合,所以還是不引人注目。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必須靠著軟體來提供CD唱盤的導火線,此時發揮力量的就是CBS SONY。已經成長為廣受大眾喜愛的CBS,發揮了有力的效果。在硬體方面,八四年世界第一台CD機器「DISKMAND—50」隨之上市。SONY挾著強力軟體戰略進攻市場後,造成了CD的暢銷程度有如火山爆發。在日本開始點火後,CD受歡迎的程度,也慢慢的滲透到全世界。最後CD還是將傳統唱片驅逐於市場之外。大賀後來說,如果不是有CBS的話,CD可能根本無法普及及。所以SONY又再度體會到軟體的重要性。經歷了BETA系統的敗退及CD的勝利,SONY終於漸漸的看重軟體。

一九八七年CBS SONY並購了母公司——美國CBS,總額為二十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約二千七百億日元)。當時雖然有人批評購買的價格太高,但CBS進入SONY集團後,第二年就創出買價以上的營業額,並有相當高的利益。並購企業成功的SONY,開始注意到影像方面的幣場,而要來美國SONY調查美國電影公司。

6、全球化組織模式有四種,請問符合每種組織模式的公司有哪些

多國組織模式:聯合利華、殼牌石油公司

國際組織模式:IBM、施樂公司和柯達公司

全球組織模式:索尼

跨國組織模式:美國卡特彼勒公司

7、[討論]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還是競爭多與合作

資料:


2008年4月27日下午1時,中國工商銀行杯首都大學生辯論邀請賽E組在我校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比賽共分兩場,第一場由正方中國人民大學和反方北京語言大學分別就「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和「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展開辯論。

此次辯論邀請賽的評委有郭世佑教授、王傳麗教授和姚國建老師。此外,此次比賽的一大特色是比賽的「最佳辯手」將由學生大眾評審團等評出。

在正反雙方的精彩與詼諧的自我介紹後,比賽進入了開篇陳詞階段。正方一辯提出,我們要注意競爭與合作的特點,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競爭而不是合作。比如說,索尼公司要尋求合作公司,沒有選中其他公司,而是選擇了愛立信,這是競爭的結果;再比如說,Google與火狐的合作恰恰是更多競爭的結果和開始。而合作的原因是資源缺乏,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競爭而不是合作。反方有針對地提出,經濟全球化要注意「全球」二字,全球化使各個國家加強之間的合作,競爭是一種單贏,而合作是雙贏。例如,製造一輛汽車,我們當然是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在接下來的攻辯小結和自由辯中,反方指出經濟全球化使全球優化配置,這需要我們的合作。並且通過具體數據論證,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對外貿易額顯著增加,這說明我們的合作增加了,進而說明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正方則反復詰問反方「產生合作是否是需要合作的必然條件」,並指出貿易額並不能代表合作的數量,合作增多並不意味著合作多於競爭。在最後的總結陳詞中,反方指出正方一味強調競爭,忽略了合作;正方則強調「什麼是競爭」,闡述競爭不一定是單贏,甚或兩敗俱傷,它也有可能會造成雙贏。

在激烈但又不乏幽默詼諧的語言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思想碰撞出的智慧,從流暢、有針對性的辯詞中看出辯手們的汗水。辯論環節結束了,在評委退席進行商討統計的過程中,場下觀眾積極提問,辯手們也紛紛談論來到政法大學的感受,學生大眾評審團為自己心中的「最佳辯手」上台投下了重要的一票。當評委將結果傳遞給主席,郭世佑教授上台進行點評時,台下爆發了熱烈的掌聲。郭世佑教授贊揚正方辯手語言清楚、線條流暢,抓住了市場的本質。鼓勵反方辯手,希望在以後能看到他們更精彩的表現。對其提出的「競爭不只是良性的,還有惡性的」這一觀點,表示其有一定說服力。


2.資料


04 年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辯題: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正方)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反方)

預賽第五場:

正方 世新大學 1120 分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

反方 西安交通大學 1079 分 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

正方四辯結辯:黃執中 (視頻開始時間00:36:05)大家好!今天這場比賽的問題啊,是我們發覺好像有人把國際現實想得太可

愛了。今天國際上發展的很多現象,對方在講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也好,講相互

合作,攜手共榮也好----這個聽起來都像是美國或者是麥當勞打在抗棒上的字

眼,你知道嗎?他們都是喜歡這樣子說的。

我們今天這場比賽我們要指出一點,我們身為一個辯士,辯士的第一大職責

就是要保持批判、保持敏感。什麼樣叫做保持批判、保持敏感?就是因為我們發

覺,在國際上許許多多合作過程當中,在企業間的合作過程當中,這個規則往往

是由競爭力強的人分配的。最後賺來的那個蘋果,我們倆一起摘這個蘋果,我在

底下撐,夠累了吧?你在上面摘,夠累了吧?結果你摘完還放口袋裡,要我下來

以後還分給我一個,說:謝謝,謝謝合作!----這個不叫合作啊,這個不叫做合

作!對方辯友剛才答辯里頭講得很清楚:「對方辯友,這還是合作!這只是一個不公平的合作!」是!一個不公平的合作,一個有瑕疵的合作,那怎麼聽都像是

說我是一個好人,可是你是一個作姦犯科的好人----這像話嗎?(笑聲、掌聲)

所以我們不是這樣講話嘛!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我們發覺到、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之後有一個危機,就

是當全球的市場趨於統一,全球的規則趨於統一的時候,這股主導的力量卻不是

我們大家在分享的。有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一些比較大的國家,他們主導了這

個利益要怎麼分享,蘋果要怎麼分?他主導了在一起摘蘋果的時候誰爬在上面,

誰墊在下面。這不完全是合作啊!勿把這個「合作」(當合作)對方辯友你上了

美國的當啊!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在主導整個世界市場的過程當中,歐洲人跟他抗議,日本人跟他抗議,發達中國家跟他抗議----可是那些最核心、

最強大的國家沒有辦法,它依然有能力主導所有的世界----這是我們今天這場比賽當中第一個要點出的重點----它讓許多表面的合作隱藏著競爭的暗濤洶涌!

我們第二個要指出的點,其實對方辯友就像您剛剛一直在說當中其實我們已

經知道了,就是其實表面上很多合作機會,您剛剛也提到了戴爾電腦,您剛剛也

提到了許許多多的合作案例。可是,他們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難道是在看誰長

得帥誰就選的嗎?如果是這樣那我一輩子選不進去了?(笑聲)所以我們都知道,

他們在選的時候,一定是看誰比較有能力,誰比較有條件!在未來經濟全球化的

情況下,沒有競爭力的人連合作的夥伴都找不到!因為沒有人要跟你合作!這就

是為什麼戴爾電腦會跟所有人合作,可是不會跟我家隔壁的那個電腦維修站合

作,它不會!它不會讓它把股資分給它一半,就像我們辯士所講的,企業家不是

慈善家,它不是來做慈善活動的。我如果既有的利潤我已經可以保持的話,你要

再增加給我的合作機會,不好意思,我要挑一挑了----不是那麼可愛的,商業競

爭不是那麼可愛的,國際局勢也不是那麼可愛的,我們不能被他們騙了!

我當然能夠理解,對方辯友其實你們今天真正想講的是,經濟全球化之後合

作會比較好,我們應該爭取讓世界的合作變得更多----這個我們也贊成。可是這個今天的辯題----我們辯論的是個事實性的辯題!而不是一個價值性的辯題。我

們不是在辯論你想要發生什麼事,我們是在辯論這個世界上真實在發生什麼事!

如果我們不能認清真實我們怎麼可以保持想像呢?或者如果我們因為想像而誤

認真實----這不是很危險的嗎?我們要保持批判、保持警覺就是對這個了解啊!

第三,我們告訴各位的就是,在經濟全球化之後,有人拿到財物,有人拿到

廢棄物。每年5000 萬噸物往人家家裡面倒,最後付給人家一點錢----對方辯友,

這也叫合作?這個也叫做合作那什麼還叫做競爭?沒有了!我今天跟你一起寫報

告,結果你負責寫報告,我負責簽名拿去交----對方辯友,這個也叫合作?不是這樣講的!(時間到)謝謝大家!


參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zQ0ODA=.html?f=4988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