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名人點評文化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名人點評文化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2-18 16:59:14

1、為何說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偽命題?

日前有專家表示,文化既有時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發展離不開自身所處時代和固有文化傳統,所謂「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具有欺騙性的偽命題。

報道稱,隨著市場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圍持續發展,跨時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動不斷由經濟、科技領域走向政治、文化領域,經濟全球化決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場使得消費主義走向全球各個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網路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融合,讓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最終走向趨同。

經濟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國家融入世界市場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不同民族和國家經濟發展、國家治理、民眾生活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盡相同,因而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利益訴求也各不相同。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為維護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國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決策,並相應實行不同的國家治理模式。在這種不同民族和國家基於維護與發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連經濟都很難趨同,就更談不上所謂的文化趨同。

希望中華文化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2、全球化中如何保持中國文化

全球化是世界國與國之間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全球融合的過程中,各國的文化,經濟取長補短,發生變革,結果將會是變得多樣,多元化。
經濟方面各國之間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關系。
比如美國的波音公司,生產一架波音飛機所需的450萬個零件來自6 個國家的1500家大企業及1.5萬家中小企業。此類跨國公司的建立,使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互惠互利。
文化方面,各國之間的界限漸漸消失。比如父親節,母親節,聖誕節,感恩節等成為了全球性的節日。
在許多方面,全球化可以稱作是美國化。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無人不知,喝著可口可樂,吃著麥當勞快餐的人隨處可見,全球化把美國的價值觀念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時也確立了美國的全球化過程中的中心地位,使美國越來越趨向一個全球化的規則制定者。然而全球化並不等同於美國化。全球化和美國化是兩個概念,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的客觀趨勢,而美國化還只是對於某種趨勢的預測,並沒有得到歷史或現實的有力證明。
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發生了許多改變。
第一, 就是經濟的增長。中國成為了世界的加工廠,所生產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創造了工作崗位,提高了就業率。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國就業結構的改變。知識分子流往海外,而國內剩下的大部分則是勞動力。
第二, 是道德觀念的沖擊。中國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後,西方的法治和道德觀念也進入中國。
第三, 是文化上的影響。中國面向世界的過程中,有些文化傳統及習俗留與不留成為了一大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更多的學習西方的文化禮儀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應該更多的保留我們本國的文化底蘊?在許多方面,中國的文化已經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比如西裝,西餐,歐美流行音樂,美國好萊塢大片等。
現在國人比起「國產」更喜歡「進口」。在這里,我不排除有些「進口」確實比「國產」質量要高,但是如今國人過分追求西方的文化。比如對美國好萊塢大片的熱衷,請客吃飯一定是西餐才顯得高檔,有錢人家的室內裝潢大部分都是歐式復古風格,而對於中國本身的文化傳統閉口不提,更有甚者聲稱中國應當脫亞入歐,全面西化。而我認為,中國的文化與傳統是斷然不可舍棄的。
中國從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君臣等級森嚴的國家,改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舊時代的文化理念是無法在如今的社會形勢下生存的,例如三綱五常等束縛人們思想的條條框框又怎麼能被現代人所認可呢?但是我們可以抹去這些文化存在的痕跡嗎,我們可以否定這些文化存在的價值嗎?這就好比中國出土的歷史文物。依照現在的科學技術,青銅器,瓷器的設計與烘焙自然是比古代的好上千萬倍,但是卻不及它們價值連城。這是因為這些古董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時期,人們的科學技術,更是承載了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因此備受現代人的矚目。文化也是如此,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它在某一時期的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文化習俗無法無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存,但是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文化遺產的形式保留並記錄下來,讓後人了解。
雖然時代不同,但我們不能全然否定中國古代的思想理念。如今孔孟之道,莊周之道又有多少人了解?又有多少人研習?《論語》,《孟子》等典籍所講的為人處世的方法,修身養性的理念在如今都非常適用。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所以,就算某些舊文化不具現代社會的生存力,但這類思想是不會被淘汰的。
正是因為中國文化有著它經過近5000年洗禮發展而成的獨特性,故而中國文化有獨特的吸引力。許多外國學者致力於中國歷史的研究,並著成《中國社會》,《中國與基督教》等書籍,不僅如此,還有人熱衷於研究中國的詩詞歌賦,例如《北美學者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一書。
對於那些可以順應社會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推廣,得到世界的認可,比如中國的武術,茶道,書法繪畫,風箏工藝等,包括一些特定的中國元素,例如青花瓷,中國紅,中國龍等。
中國文化已經對世界產生了影響。中國元素被應用到了時裝的設計上,孔子學院在許多國家及地區建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國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被好萊塢拍成電影,功夫熊貓則是採用了中國的武術文化,而成龍歷險記更是採用了中國十二生肖的傳統元素。

3、文化全球化會帶來哪些危害?

日前有專家表示,所謂「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具有欺騙性的偽命題,所謂「文化全球化」極具欺騙性,危害甚大。

報道稱,藉助國際經濟、科技、教育、影視、傳媒、藝術等交流互動,西方國家不僅向發展中國家傾銷物質商品,而且強力輸出新聞報道、影視作品和圖書讀物等文化產品,企圖讓所謂落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消融在單一西方文化中,實現西方文化全球化。

發展中國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潛移默化地接受和認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為更先進、更高級的文化樣式,竭力學習模仿以求趨同,最終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但是當認識到,一些西方國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壟斷資本的全球擴張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全球滲透,以攫取更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

希望每個國家都能延續自己的文化!

4、全球化對中國文化有哪些影響?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外來文化對中國市場的強烈沖擊、西方文化大舉擴張,外國文化產品不斷擠佔中國文化市場,征服中國的文化受眾,使中國文化面臨削弱自身特色、傾向西化的現實威脅,在理論上對西方文化理論進行話語平移,在創作上對西方文化創作模式進行模仿和復制,由此甚至使西方文化對我國所進行的文化霸權得到部分實現,對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產生重大的沖擊和威脅,抑制了中國文化合理功能的充分發揮。全球化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壓力還體現在中國文化進行國際參與、實現國際化發展方面的重重困難和阻力。
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市場經濟的時代洗禮,導致傳統文化架構的崩潰和新的文化孕育和誕生自然經濟的可控性、自足性、低效率,與市場經濟的非控性、開放性,高效率,是根本對立的。中國文化似乎處於從沒有過的質疑、惶恐、浮躁和迷茫之中。
傳統文化生存艱難。當今世界來勢洶涌的全球文化一體化、同質化過程,其實質就是向現代西方高科技文化趨同、被西方高科技文化同化的過程。一些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反省幾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幾十年來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批判多於繼承,否定多於肯定,缺少認真的總結,更遑論普及。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忘卻速度令人吃驚,對文化問題的質疑卻日益彌漫,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正面臨無以為繼的危機。
歷史在演變,食物在變化,理論由發展,文藝的精典也在不斷擴大、重構和完善,傳統的審美內涵也在有著當代意識的當代人的重新闡釋下而另具新意。中國文學藝術雖然在近一百年裡深受西方文學藝術的影響,但因其固守自身規律而長期循著自身的發展邏輯,在理論方法上變化不大。經過歷史的洗禮,國人藉助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論視角來分析研究世紀末和新世紀初的中國文學藝術的方法逐漸擴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文藝正處在東西方文化互動的沖突與融合當中,中國的文學藝術理論工作者肩負歷史的重任,承擔起了繼承發展中國發展文化的重任,在理論上建構和完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使之在世界大的變革之中立於不敗的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為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發展,需要我們理性的看待自身的文化傳統,處理好民族性與時代性的關系;也需要我們理性的面對他者的文明,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全球化的關系。

5、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原因及影響、優點缺點

1、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

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也因此呈現融合加深的趨勢,各種族、各國家文明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得到創新和發展。

2、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了必然,各個國家都希望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地區。

3、影響: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具有悠久燦爛、獨具特色文明的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化環境下統籌好文化安全和文化開放非常重要。

4、優點: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國家間的競爭已由經濟層面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具體體現為文化模式和文化產業的競爭,發展文化產業是繁榮民族文化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5、缺點:在文化全球下,經濟實力較弱的,軟實力不強的國家、民族文化容易被吞噬。

(5)名人點評文化全球化擴展資料:

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只有認同一種文化,才會消費這種文化下面的產品,才會為這個文化下的人製造利潤。

文化又是一個特定地區一種價值觀世界觀的表現,為了減少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誤會、誤解,增加信息的流動,人們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體下的文化交流。

這樣一種趨勢造成了全球文化的傳播,我們可能只知道某個國家的一個品牌一種習慣,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地區的了解就從這個突破口開始.。

每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廣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就是大勢所趨了,誰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先機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商業戰爭的主動權.。

6、求文化全球化的例子5個

1、美國文化「追求商業性」,甚至「不擇手段」地追求「征服世界的目標」。西班牙巴塞羅那歷史學教授羅曼·古貝爾恩尖銳地指出,文化全球化不應該成為「美國化」。但是,當今美國文化幾乎「獨霸」全球影視市場。發展中國家「無法生產」自己的文化產品。它們只能在「全球市場發行和傳輸」美國的文化產品。

2、在國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的塞繆爾·亨廷頓的「文化沖突論」和愛德華·薩伊德的「東方主義」以及受其影響的我國反西化思潮中激進的後殖民文化批評派的觀點,都有失之偏頗之處。

抓住文化全球化這一契機,既吸納多元文化中對民族本土文化有用的精華,又強化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價值,使民族本土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獲得發展機遇,增強民族本土文化向外輻射的能力和抵禦外來不良文化的能力。

3、網上語言層面的「文化戰」。此文化戰起因於網上的英語與非英語國家感到有必要捍衛本國的語言文化。如法國政府提出要在互聯網上捍衛法語文化。

法國政府新近公開了一項方案,試圖改變這一情況。按照這一方案,電子郵件(E-mail)一詞將禁止使用,正確地說是courrier-electronique(電子信函)。

4、在技術層面上,網路傳播源自美國,是現代工業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如果說,技術是屬於生產力范疇,是價值中立的;那麼,技術的社會應用則是有價值取向的。

網路傳播技術尤其如此。在信息社會、網路傳播技術實際上是一種信息控制和文化資源商品化的戰略性技術。因此,網路技術從其誕生起就由一種國家行為所推動,並首先應用在軍事和政治生活領域。

5、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以為占據了人類精神生活的制高點,從而向欠發達地區傾銷它們的精神文化產品和價值觀,網路傳播就是它們最為有效的傾銷渠道。

同時,它們又利用好萊塢電影等娛樂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在網路上傳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實用主義價值觀念,使處於非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網民「無意識」地認同和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進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

7、求四辯稿: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殖民多於文化交流

文化全球化的根源和動力
1、資本擴張:原動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預見,資本不斷追逐利潤的需要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生產和消費的世界性以及各民族間相互往來、相互依賴的增強,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生產的世界性。換言之,是資本擴張的本性決定了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正是由於資本主義的崛起,才有可能探測朝向全球化的一種連續的趨勢,也正是由於資本主義進入全球化時代,才可以解釋文化全球化凸現的根源。埃倫•米克辛斯•伍德認為,現在資本主義第一次接近成為一種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也是第一次真正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用詹明信的話說,「近年來跨國資本的龐大擴張,終於侵進及統轄了現存制度下前資本主義的據點(包括『自然』及『無意識』)。」皮埃爾•布爾迪厄和漢斯•哈克在《自由交流》一書中分析文藝贊助現象時,引用法國卡蒂埃公司董事長阿蘭-多米尼克•佩蘭的話:「文化是眼前的時髦貨,很好。只要它還時髦,我們就該利用。」這句話赤裸裸地指明了資本對文化的控制。
文化之所以會成為「眼前的時髦貨」,一方面取決於冷戰後國際關系的新變化,即冷戰的告終,造成政治因素和軍事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相對下降而文化因素地位上升的契機。另一方面,如今的文化也不再是曲高和寡的純粹精神的東西了,而成為有利可圖的生意。文化工業成為最賺錢的行當之一。文化商品的全球傾銷,不僅可以帶來高額的直接利潤,而且通過西方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價值觀念的傳播,重塑並穩固西方需要的世界體系,能在其他領域為西方帶來更多的、間接的、長期的利益。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有資本。正是資本對於利潤的永不滿足的胃口,使它從經濟領域滲透至文化領域,推動文化全球化進程。
2、後現代文化狀況:可能性
丹尼爾•貝爾曾指出,現代主義是資產階級自身不共戴天的敵人。正是後現代主義文化狀況,使得文化為資本擴張服務成為可能。一方面,後現代主義去中心、消解基礎、對「宏大敘事」(GrandNarrative)的懷疑等努力,實際上把一切文化形式都當成了瞬間現象,以徹底的反叛沖擊著「正常」行為的價值觀和動機模式,宣揚「怎麼都行」。這就消解了一切假想的等級制度和人為界限,甚至向民族和國家觀念挑戰,從而為文化全球化鋪平道路。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超越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人為界限,填平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天然鴻溝,模糊評判文化藝術的標准,從而出現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復制的藝術,拼湊的藝術。一度被認為是高級精神產品的文化和藝術失去了特有的反叛性,也被當成了消費品,消費文化颳起了全球狂飆。
西方人大談特談後現代主義,建構後現代主義並推向不發達國家,其背後隱藏的用心與現代化話語同出一轍。眾所周知,現代化是第三世界所嚮往並實際上正積極推進的概念,然而,這種「效仿」已無「趕超」的可能,因為後現代主義出現了。一個新的話語的提出就意味著一種霸權,一種先發制人的權力。可以說,後現代主義解構宏大敘事,實際上建構了一種新的宏大敘事;後現代主義消解中心,實際上建構了新的中心,只是這個中心更隱蔽,看似不存在卻無所不在。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建構另一種敘述並不困難:在後冷戰時期我們認識到,帝國主義已過時,是美國人來決定重新規定這套權力和帝國的修辭。」可見,後現代狀況不僅為文化全球化掃清了思想意識領域的障礙,也為資本主義文化擴張提供了更隱蔽的形式。資本主義內部文化的過量積累已為文化全球化做好了准備。

文化全球化的後果及對策
里斯本全球化研究小組指出:「從目前的全球化表現形式中,絕對無法作出結論說這是一個正確過程,值得政治上支持,文化上促進。」「事實上現在由於全球化所產生的眾多問題,由於它帶來的人們不希望看到的後果,全球化的多數特徵已引起人們的嚴重憂慮。」從文化全球化看,它給人們帶來的也是憂多於喜。
首先,文化全球化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引起文化認同危機。全球化進程迄今大體上和西方價值觀尤其是美國文化對世界其餘部分的滲透同時並進。牛仔褲、可口可樂、肥皂劇、好萊塢電影差不多被帶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娛樂節目已經模式化,就連國際新聞也深受影響。非西方文化的基礎被削弱了。許多輸入西方文化的地方出現了文化的混亂,表現為目的的喪失、道德的冷漠、暴力的嗜好、傳統的破裂以及認識到屬於「落後」社會而產生的心理痛苦。文化的侵略擴張不但使發展中國家的社會變得極度脆弱,也使歐洲社會在保持它們本身的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語言和對信息傳播現有控制方面,面臨巨大困難。(人們擔心,隨著英語成為科學界和計算機專業及國際互聯網上的通用語言,會使一些語言面臨死亡的境地。)概言之,今天經歷的文化全球化道路與百年前的殖民化過程一樣,正在趨於破壞各個社會的傳統文化,抹殺各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質特徵或文化身份。
其次,與前一個後果緊密相關,文化全球化招致了更多的文化沖突。強行推進的文化全球化,必然引起其他文化體系的反抗。亨廷頓就預言非西方社會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大攻勢將回歸本土文化。如伊斯蘭世界對西方「腐蝕」的反應;東亞社會歸功經濟增長於他們自己的文化等。後殖民理論之所以引起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的熱烈反響,主要在於它被視為消解帝國中心話語,弘揚民族文化的理論武器。文化間的對抗同樣發生在西方文化內部。如法國打算建立文化馬奇諾防線,以保護法語,防止美國文化的侵襲;歐洲影視界則視好萊塢為勁敵等等。
文化主權的對抗在一定條件下,會發展成為公開的政治主權的爭執。這就是冷戰後民族主義和原教旨主義興起及許多地區性沖突的誘因。令人堪憂的另一種傾向是,後殖民話語的變體——本土主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或是對正常的文化交流心存疑慮,或是不加分析地把本土固有文化奉為「國粹」。在如此偏激的心態指引下,結果只能是既激化文化間的沖突,又阻礙本土文化的健康發展。
再次,從文化自身發展角度看,文化全球化還對精英文化的生存、發展構成極大威脅。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生產走向市場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文化只有成為商品進入市場才能被關注和被炒作,不能適應市場化要求的文化產品面臨被淘汰或被邊緣化的命運。盡管這並不像某些論者所擔心的那樣,意味著精英文化的末日,但的確產生了不容樂觀的現象:一方面,物質利益原則佔主導地位,「啟蒙」、「審美」、「深度」紛紛讓位於「娛樂」、「效益」、「平面」,以「混雜拼貼(Pastiche)」與「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詹明信語)為特徵的文化商品充斥市場;另一方面,一些人文知識分子不甘寂寞,放棄原有追求,轉向生產取悅於大眾的、通俗的甚至低級無聊的文化商品。一時間,對精英文化而言,生存還是死亡已成為一個問題,而文化本身也面臨被重新定義的境地。

8、什麼是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地相互交流的人都能清楚對方的文化,能彼此認同和接受,交流無障礙,達到這種程度才能稱得上全球化!(本人的理解,認同的就支持一下,有更高的見解,請指教!Thanks!)
文化全球化還要再過上很久,50年,100年。。。。。
為什麼這樣說呢?
貧窮的地方在這地球上多的是,窮人也有文化,文化會不斷地變化,會出現新的文化,要文化全球化很難完全實現,也許很久以後.......... 會實現。

9、中外學者對文化全球化的看法

中外學者們對於文化全球化的看法分為兩種,一種贊同,一種反對。
贊同的認為,文化全球化可以影響的今後的經濟一體化,減少隔閡,和摩擦。消除誤解,提高文化 心理 認同。但是反對者認為文化全球化會將古老的獨特的各種地方特色文化徹底拋棄,從而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