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變化的驅動因素
按照全球變化驅動力的來源,可將驅動因素分為三大類:地球外因素、地球內力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這三類因素一方面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地球表層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們還可以引起各種復雜的地球表部層圈相互作用,造成綜合性的環境效應。
(一)地球外因素
主要指地球以外的宇宙環境因素(或外力作用)。地球的環境狀態與太陽的關系最為密切,同時還受到其他天體的深刻影響。其中受關注較多的是太陽輻射輸出變化,受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產生的地球運動軌道參數的改變,以及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對地球的隕石撞擊作用等。太陽輻射能直接驅動了發生在地球表面的大氣運動、水圈循環、植物的光合作用與生長、地表的風化與剝蝕等多種作用與過程。太陽輻射量的改變會引起上述各種過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進而引起全球變化。太陽輻射除有長期變化外,其短期變化主要表現為太陽活動,包括太陽黑子、光斑、耀斑、日餌、日冕等,一般用黑子活動強弱代表太陽活動強弱,其他太陽活動都和黑子活動呈同步變化關系。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偏心率、赤黃交角和歲差這些軌道參數都會隨時間發生緩慢的變化,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這主要是受太陽引力、月球及相鄰大行星的弱引力(或稱攝動)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也屬於外部因素。這些軌道參數的變化均會引起地球接受太陽輻射量的整體性與地區性變化,因而可能導致地球表部圈層的物理狀態、作用過程等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見米蘭柯維奇學說)。大規模的隕石撞擊作用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現已有較多的地質事件可能與此相關,但主要表現在地質歷史時期中-長期時間尺度上的一些可能的災難性全球變化事件的起因方面,在近現代的短時間尺度上尚未顯示出隕石撞擊作用對全球變化的重要影響。與此類似,超新星爆發、銀河系運動等宇宙環境對短時間尺度的全球變化的影響一般難以體現。
(二)地球內力因素
主要是指由地球內部的能量所驅動的各種作用過程及其導致的全球變化。地球內部的能量主要包括地熱能、重力能、化學能、結晶能、地球旋轉能等。在地球外部圈層的各種運動、循環、能量傳遞、物質交換等過程中都有地球內力作用的參與(特別是重力作用)。但地球內力對全球變化的驅動更主要的是通過岩石圈板塊運動而對全球表部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板塊運動產生的大陸漂移、海底擴張、造山運動、岩漿活動等造成了海陸分布格局、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的變化、火山活動的分布與強弱的變化等,這些均能進一步引發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各種適應性變化,從而導致全球變化。如板塊運動在導致海陸分布變化的同時,可引起海平面升降變化、洋流變化、洋陸接觸面積的變化、全球溫度和降水格局的變化等,並對生物的進化產生重要影響。大陸分離切斷了生物之間的交流,助長了生物多樣性的增加,而大陸拼合則助長了生物的交流與融合。板塊碰撞形成的山地和高原一方面建造了新的地理格局(如我國的青藏高原),同時也影響了大氣環流運動、水圈的循環方式、地區性氣溫的變化、地表水系的變化等,當然也可以進一步影響生態環境的變化。火山活動是地球內力作用和板塊運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一次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表面上看可能在較短的幾天之內就在局部地區結束了,但其所引起的環境效應可能波及全球,並可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據研究,強烈的火山噴發可將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灰帶入平流層中,並可停留1年以上,不僅可導致溫度降低的「陽傘效應」,還可改變平流層的化學成分,對CO2、O3 等的平衡產生影響。此外,許多其他地質災害往往受地球內部地質作用的控制或是地球內力、外力及人類綜合作用的產物,如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它們對全球變化也產生重要影響。
(三)人類活動因素
人類在其發展進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由人類培育或馴化的植物、動物及人類自己所建造的城鎮、鄉村等所組成的人類生態系統;並且隨著人類生態系統的發展、壯大,其已在相當廣泛的地區替代了自然生態系統,成為地球環境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影響自然過程、導致自然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營力。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地球系統的狀態和功能的改變,在工業化以來的200多年裡急劇加速,在最近幾十至幾百年的時間尺度上,人類活動對全球變化的影響極為顯著,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已達到甚至超過了自然變化相同量級的規模。如森林破壞、臭氧洞、溫室效應增強等均是此類全球變化的顯著表現。而且這種人類活動還可引起復雜的層圈相互作用效應,如CO2 的人為大量排放會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增加,造成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又會引起海平面變動、水循環變化、生態系統變化等一系列過程與環境狀態的改變;又如植被、森林的破壞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並進而造成水圈災害、水土流失、沙漠化以至氣候的變化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人類現階段的許多活動所造成的全球變化或危害連人類自己也沒有認識清楚或尚未表現出來。
2、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2、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3、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4、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5、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2)全球化驅動因素包括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置。
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
3、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因分為五點,其分別列舉如下:
1、國際政治格局的急劇變遷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2、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為世界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物質基礎;
3、經濟活動的自由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4、跨國公司的發展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
5、國際經濟組織自身的發展和完善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4、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推動經濟全球化主要因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過渡。
5、全球化由哪三種因素組成
資本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 (課本上的)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6、進入21世起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ABCD。解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並非偶然。從根本上來說,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具體來說,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全球資源配置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對外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邊界控制減弱,是經濟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企業經營國際化,特別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