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逆全球化下中美貿易政策的對比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逆全球化下中美貿易政策的對比

發布時間: 2023-02-14 00:40:04

1、1.簡述中美貿易問題始末,論述自己對比的理解。

一、貿易戰始末
1,3月1日美方宣布,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對鋼鐵和鋁進口徵收25%和10%的重稅。但隨後豁免盟友,最終被徵收高關稅的可能「只有中國」。
2,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基於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針對美方的301調查清單,中方不到12個小時就快速公布反制商品清單(實際約480億美元),而且亮出了對美國具有殺傷力的「王炸」:飛機+大豆組合反制清單。
3,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未來7年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
中興通訊在A股和H股市場隨後宣布停牌,其部分美國供貨商的股票,在美國市場價格一度急跌。
事件緣由:2016年中興違反美國禁令出口伊朗,於2017年3月8日和美國司法部、財政部、商務部達成和解。中興2018年觸發禁令原因,涉案35名員工獎金未扣。
4,5月3日至4日,中美代表團就經貿問題進行了(第一輪)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雙方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5,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文表示,我和中國領導人正在為中國大型電話公司中興通訊提供一種快速恢復業務的途徑。(因中興事件)中國有太多的工作崗位流失,我已告知商務部要盡快完成這項工作。
至此預示中興通訊出現轉機,距離美國商務部宣布制裁中興,剛好過去28天。
二、貿易戰轉機徵兆
6,中興今年被美國商務部激活禁令之初,美方堅決否認有談判餘地,到接受中興申訴材料,再到目前特朗普主動發推文傳遞積極善意,表明中興事件朝著和解方向發展。預計美國商務部較大可能以暫停禁止令形式恢復中興在美采購,但必然伴隨激烈的對價博弈,但出現轉機時間不會長了。
另外美國高通日前也宣布,已將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的有效期延長至5月25日下午5點(中國商務部此前一直沒有批准該項交易)。
表面上看中興有轉機,與我們是否同意高通收購相關。但實際的對價不會僅僅於此。例如2018年5月15日華爾街日報消息:美國和中國接近敲定一項協議,協議將令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暫時免遭可能更嚴重的美國制裁,作為交換,中國將取消對美國農產品徵收數十億美元的關稅。

2、中美貿易關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另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就中美當前的關系來說,是處於一個蜜月期,但問題與沖突同樣存在。因為在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在意識形態,政治影響,經貿摩擦等方面存在問題。
在現代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經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條件,是最核心,最現實也是最切實的國家利益,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地位與影響力。所以經貿是國家間關系的晴雨表。中美兩國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很強的互利性和互補性。同時,在互相競爭中,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摩擦。中美在經貿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貿易差額,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
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動盪的一個決定因素。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162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487.3億美元,順差為1147.7億美元。根據美方統計,2005年美對華貿易逆差激增24.5%,達2016億美元。中美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貿易差額,一方面與中美雙方採取的統計方法有關;另一方面又與美國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有關。中美又方的統計差異主要緣於中美貿易的特殊性和統計方法的不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60%和自美國進口的30%,是經過以香港為主的第三方轉口進行的。美國把中國出口至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後,這些國家再轉口到美國的產品都算作從中國的進口。而美國在統計對中國的出口時,卻對其通過香港等對華轉口的商品忽略。這是造成統計不同的一個原因。在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國企業在華分公司的商品。中國賺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費,大量利潤被美國在華企業取得。根據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一國應該生產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通過自由貿易出口這種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同時,進口其沒有比較優勢或有比較劣勢的產品。在這種自由貿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較利益學說進行的國際貿易會使所有參與國得到貿易利益最大化。中美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也符合比較利益學說。中美貿易會造成如此大的貿易差額,與美國對華採取的貿易限制有關。中國向美國的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是農產品,附加值低,滿足了美國一般消費者的需要。而美國向中國的出口產品應該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但美國把經貿政治化,以安全為由拒絕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技術產品在美國對外出口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美國的這種經貿限制,嚴重影響了貿易的互補性,導致貿易差額進一步擴大。由中美貿易逆差這問題來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種理解,信任。正是這種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貿易摩擦。中美雙方只有靜下心來,加強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對抗。
中美經貿的另一個結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按照1美元兌8.277左右的匯率自由兌換。美元從2002年開始持續貶值。從2003年起,美國公開要求中國採取「靈活匯率」。在美國,有一種意見認為,中國的匯率政策加重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許多美國人把美中貿易赤字歸咎於匯率過低。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企業和民眾都希望看到人民幣升值。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如調高人民幣匯率而大量減持美國國債,美國的政府開支和個人消費可能都受到沖擊。實行浮動匯率和開放資本市場會使中國金融業固有的困難加惡化,擾亂中國經濟,甚至擾亂全球經濟。事實上,中國已實行人民幣匯率浮動的機制,只是這過程比較緩慢,但這是完全按照中國國情來發展的,適合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美國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這是不現實的。世界上不存在什麼正確或錯誤的匯率。只有在適當的是機,實現浮動匯率才會對中美兩國的經濟和貿易有利。美國在人民幣升值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沒有為人民幣升值高定「時間表」。可見,中美雙方都是利益相關者,誰也離不開誰的發展。只有雙方更了解對方的國情與現實,才能找到雙方平衡的支點。強勢壓迫並不是解決之道。
知識產權保護,是夾在中美貿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美就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出現糾紛。美國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美國十分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並將其視為事關美國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地位的重大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這方面,我們中國確實做到不夠好,但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和執法方面都不斷取得重大進步。我們加強了打擊盜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動,並加強了對公眾尊重知識產權的宣傳工作。但是,保護知識產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國際合作,並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中美雙方只有在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下,加強對話,加強監督與合作,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保證充分的自由競爭,最終解決知識產權紛爭。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摩擦是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並不可怕。中美經常性的經貿摩擦,反映兩國經濟關系的密切。中美經濟對雙方的重要性與俱增。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雙方只有理性面對,在經常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中,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加以妥善處理。從中美貿易摩擦來看,都是因為中美雙方的意識形態不同,國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雙方都應該擺正心態,採取合作,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切實地找到兩國利益的平衡點,才能達到雙羸。
為了改善中美貿易關系,消除貿易摩擦,我們中國可以在以下方面採取措施: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在處理中美貿易逆差與具體的貿易摩擦中,中國有必要採取國際上常用的自動出口限制等貿易政策措施。這樣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又減少了貿易摩擦的代價。積極籌劃、組織、實施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這樣不僅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大大減少貿易摩擦,而且通過投資設廠可以更有效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企業的綜合國際競爭能力。中國還應該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對美國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必須學會站在美國人的角度認識與思考中美之間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美貿易政策和運作技巧。通過這種了解的增進,以使對美貿易政策與對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貿易戰並不是出路,中美雙方誰也打不起貿易戰。只有雙方妥善處理好貿易關系,才能更好地鞏固雙方的關系,才能更好使意識形態,政治問題得到解決。處理好一個地區發展大國與一個世界強國的關系,不但對兩國有益,達到雙羸;而且對世界的和平發展,持續發展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美關系錯綜復雜,並不是一兩天能全部解決的。但只要本著接觸,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則,就能把這些問題逐步理清,並逐步解決。
希望採納

3、中國和美國貿易的逆差和順差

中美貿易不平衡,美方有巨大逆差,且迅速增加,這是個老問題。隨著金額的擴大和中美經貿關系其他問題的解決,逆差問題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方壓人民幣升值、部分議員提議對中國產品徵收27.5%的附加稅,指責中國產品加劇美國工人失業,以及對華紡織品設限、彩電反傾銷等問題,主要源於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中美貿易差額真相

中美貿易發展迅速

由於中美兩國分別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體,國內需求旺盛促使兩國經貿關系迅速發展。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兩國貿易額達到1696億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承認,與中國貿易是其發展最快的部分。200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出口總額達到347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14%。而同期,美國對德國的出口僅增長了7%,對加拿大的出口增長了6%,對日本的出口則減少了17%。中國成為繼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英國之後美國的第五大出口國。

中美貿易關系基本不受中美關系的影響,過去的25年中,盡管中美關系經歷了炸館事件、考克斯報告等事件的影響,但中美經貿總額只有1990年下降了3.9%,。此外,中美貿易關系受美國經濟周期影響不大。

根據中國的統計,中美貿易1993年美方開始出現逆差62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億美元,11年增長了近12倍;而根據美國的統計,1983年美方開始有逆差,為3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162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1988年中國開始進入美國的前10位逆差國行列,1989年就從第9位發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2大逆差對象。2000年以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此後貿易逆差繼續攀升,到2004年,中國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達到26.2%。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口徑不同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貿易統計數據上一直存在著差異,突出表現為美國統計的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要遠遠大於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一差額不僅由來已久,且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美國商務部把從中國大陸直接進口和從香港轉口但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所有貨物都算成是從中國的進口,也就是說,美國把所有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產品價值都算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中國海關的統計只包括中國大陸直接向美國出口的和出口時已知最終目的地是美國但經香港轉口的貨物。然而,許多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的最終目的地並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許多最終運往美國的中國產品沒有包括在中國的貿易統計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國大陸向香港的出口。

中國經香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與香港公布的轉口貿易價值不同,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大陸出口到香港的許多商品,因最終目的地不明確而未被統計到中方的數據中。第二,美方的進口統計,因包括了轉口增加值而高估了從中國的進口。考慮到香港為大陸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安排運輸、保險、尋找客戶等,因此,對這些商品的增加值是相當可觀的。

中國從美進口統計差異

中國統計的來自美國的進口與美國統計的向中國的出口,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1995年兩者差額為43億美元,2003年為55億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億美元),但如果考慮到進口按到岸價格計算、出口按離岸價格計算導致出現運輸費用的差價,可以說兩者大體相當。這說明中美雙方統計的貿易順(逆)差存在著較大差異,盡管與中國統計的進口和美國統計的出口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雙方均未將服務貿易統計在內

美國在總的對外貿易持續逆差的情況下,商品貿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而服務貿易則相反呈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

根據WTO的報告,美國服務出口佔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出口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盈餘國。2003年美國服務貿易5495.9億美元,增長5.77%;出口3048.1億美元,增長4.3%;進口2447.8億美元,增長7.64%;服務貿易順差600.3億美元,減少7.41%。

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務隱性化影響了我們對中美兩國服務貿易情況真實全面的了解。

第一,由於大量非跨境服務交易沒有被納入統計,造成對中美服務貿易的低估。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報告,1999年,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外的服務銷售額達到3380億美元,比當年對非居民提供的基於國際收支方法統計的跨境服務出口額2790億美元還高21%,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盡管這兩個數字不能簡單相加,但隨著美國跨國公司境外投資的增加,國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東道國提供的服務作為服務貿易出口的一種形式已越來越引起關注。

在我國,許多美國製造業的跨國公司同時投資於我國貿易、營銷或金融領域,這些企業在為國內提供產品的同時,為了獲得內部化收益並支持其貨物製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務。如,汽車製造廠商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石油製造企業自己投資設立加油站、跨國公司將研發中心設置在國內,如IBM和GE等。目前,由於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內提供的服務並沒有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來,中美服務貿易統計並沒有包含這部分內容。

第二,伴隨外商直接投資的追加服務往往被「資本化」,在我國,外資「以技術入股」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實際上使一些知識密集型服務、信息密集型服務、研究與開發型服務提供的隱性化,盡管我國也為此付出昂貴的成本,但在服務貿易進口中卻無法體現出來。

第三,我國以購買設備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務費用也沒有被統計出來。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說中美雙方貿易數據均不準確,中方的數據被低估,美方的數據被高估。中美貿易統計數據之所以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於對轉口貿易特別是中國從香港轉口到美國的商品貿易是否包括在兩國雙邊貿易統計的不同而產生的。

中美貿易差額究竟有多少

自從1990年以來,多位經濟學家對中美貿易差額實際規模進行了估算。美國加州經濟學家K.C. Fung和劉遵義,經過調整後估算,2002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766億美元。加上服務貿易,2002年美國貿易逆差為743億美元,這一數字與中美雙方統計數字的平均數(729億美元)大致相當。按照這一數據,美國統計的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估了288億美元,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低估了316億美元。

中美貿易巨額順差原因

美方對巨額逆差的認識

美方認為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美國產品遭遇中國貿易壁壘、缺乏對中國的市場准入;(2)中國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執行兩國簽署的協議;(3)中國對人權、勞工權和環保的濫用以及拒絕遵守這些領域的國際標准,從而獲得不公平的對美國貿易優勢;(4)未來的不可預見性;(5)中國有意壓低工人工資,壓低人民幣幣值,以促進出口

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歸納為對中國市場開放不夠的指責。然而,中國對美國的大量貿易盈餘並不能說明中國正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應該說,中國是當前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中最開放的市場。中國市場的高度開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近年來中國的全球進口規模增長速度是驚人的,進口額從1990年的533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億美元,14年間增長了9.5倍。進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並實行了較低的進口關稅。

巨額順差產生的真實原因

原東亞各國和地區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

中國的加工貿易,大部分是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為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競爭力,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工序而發展起來的,上述東亞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其產品在我國加工、組裝後依賴原有的銷售渠道,主要經香港等地轉口到美國、歐洲等傳統市場。中國大陸從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國大陸進行加工組裝,而後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的這種貿易流程,導致了中國加工貿易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與出口市場的分離。由於各國對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認定以「實質性改變」為原則,加工產品的出口國就從上述國家和地區轉移到了中國。

從美國自身的貿易逆差來看,近十年來,美國總的對外貿易逆差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額不斷增加,但是這一逆差占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的比重卻並沒有顯著提高,近年來維持在20%左右,遠低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的50%多。

雖然中國現在已經取代日本,成了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逆差國,但由於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對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及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貿易逆差在絕對額有所提高的情況下,在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中所佔的比重卻不斷下降。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斷上升(見表四)。

如果把東亞作為一個整體看,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是在相對減少。因此,中國現在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程度上是從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過來的,由於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不斷地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大陸來,它們對美國的出口也因此轉移為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了。

從出口來看,一方面是許多中國現在出口的產品其實是原來在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生產和出口的,只是現在轉移到中國來了。另一方面,從市場來看,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規模總體上比歐美小,而且進入的限制也確實要比歐美嚴一點,因此大量的中國出口產品就主要銷往歐美而不是東亞。

從進口來看,中國之所以大量從東亞進口而不是從美國進口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美國對向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實行嚴格的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中國願意進口的產品無法進口。第二,由於中國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和中間投入品進行加工貿易生產,而中國目前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進口用於加工貿易的各種投入品在美國和日本都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較優勢,因此中國更多地從韓國、中國台灣和東盟進口。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導致四類最大宗商品的順差

貿易不平衡本身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比較優勢差異。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在於豐富的勞動力,美國的優勢則在於它的科研能力、技術及人力資本。從產業來說,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勞動相對密集的產業,而美國則在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中美貿易順差最大的產品是體現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普通機械電器、傢具玩具、鞋帽和紡織服裝,2004年這四類產品貿易順差為522億美元,占當年中美貿易順差的89.2%。

從表五中可見,雙方貿易量最大同時也是差額最大的是機械電器產品。此類商品中,特別是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上,如核反應堆,高性能儀器、儀表等,美國原來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實行嚴格控制,2003年僅對華出口114億美元。相反,中國向美出口的普通機電產品以及由外商投資、在中國加工組裝的高技術機電產品高達394億美元,這樣,在這個美方本來具有優勢的項目下出現了2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雙方貿易量和貿易順差均位於第2的是傢具、玩具等雜項,具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特徵。2003年中方逆差的產品依次是植物產品、化工產品和紙製品,逆差分別為21億美元、15.7億美元和9.5億美元。

美方順差第三大的項目是紙製品,這恰恰反映了中國森林資源的貧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可是中美貿易當中,美國卻需要依靠其農業和林業部門來創造貿易順差。

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較優勢發揮

在科技推動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有利於美國貿易赤字的減少,但美國始終對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進行管制,不願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計算機、數控機床、衛星技術等中方需要的產品,甚至連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產品都有限制。

美國的儲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國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結構上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根據國民經濟恆等式,總投資與總儲蓄的差額要用貿易差額平衡

4、以經濟全球化有關理論談談中美貿易戰

從經濟全球化角度,中美貿易戰的必要性

1、打不打的主動權不在我方。美方主動挑起爭端,步步緊逼,極限施壓和訛詐,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蠻橫無理。打不打貿易戰,顯然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

面對直奔而來的制裁大棒,中國只有兩條選擇:要麼屈服於美國的霸凌,從此忍辱負重;要麼進行反抗,樹立應有的大國形象,讓對方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2、就貿易戰的性質而言不能不打。本次貿易戰不同以往,不局限於貿易,甚至不限於高科技產業領域,而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略博弈。我國歷來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貧窮落後時不妥協,現在發展起來了,更沒有理由妥協。

3、就特朗普這樣一個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特朗普在其自傳《做生意的藝術》中,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二是大肆宣傳;三是決策反復搖擺;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他寫道:「一個遠高於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於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特朗普顯然把中美經貿談判看成是一筆「大生意」。

4、美國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強。美國歷來欺軟怕硬,「揀軟柿子捏」是美國的歷來做法,「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美國的習慣性思維。

(4)逆全球化下中美貿易政策的對比擴展資料:

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方此舉不利於中方利益,不利於美方利益,不利於全球利益,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美方無視中方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事實、無視世貿組織規則、無視廣大業界的呼聲,一意孤行,這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中方堅決反對。

貿易保護主義是主要的換擋風險之一,美方的單邊行動可能使全球復甦的提速換擋遇到阻塞,甚至面臨無法完成的危險。

美國商界有不少人發聲,呼籲特朗普政府慎重行事。如果美國政府不顧世貿規則,採取單邊行動來解決與貿易夥伴的爭端,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還可能傷及本國消費者和進出口企業的利益。

美國信息技術創新基金會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信息和通訊技術產品加征25%的關稅,將導致美國經濟未來10年損失約3320億美元。

高額關稅產生的負擔最終將轉嫁到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頭上。以鋼鐵行業征稅為例,不僅上游廠商,下游勞動力市場也會受波及。李永表示,美國政府曾於2002年對進口鋼鐵征稅,當時導致的下游產業失業人數比鋼鐵行業就業總數還要多。

對中國部分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有望成為限制措施的主要內容,這也被認為是美國希望縮減貿易逆差的手段之一。

事實上,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歸根結底由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也受到現行貿易統計制度、美方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等因素影響。

同樣的匯率水平下,中方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是順差,而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農產品和服務貿易方面都是逆差。這充分說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順差就會多。中美之間,無論出口還是進口,都由「市場說了算」,是兩國企業和消費者自主選擇的結果。

專家表示,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復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貿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過強制措施一下子解決。

5、中美貿易不平衡分析

中美貿易不平衡分析是因為,美國還是世美國還是太強勢了,所以我們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件事。

6、如何看待中美貿易順差與逆差

對於一些人認為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吃了虧,還有人指責中國低估人民幣以獲取競爭優勢從而攫取貿易順差,陳德銘在文章中表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原因復雜,其中有五個基本事實:

第一,中美貿易格局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產業分工的結果。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陸續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國外。在現有國際分工格局下,美國即使限制自華進口,也難以使傳統製造業迴流,只能轉而從其他發展中國家尋求替代。

第二,美國對華逆差程度被明顯高估。中美雙方已共同發布了關於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的研究報告。造成統計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是原產中國的貨物通過其他經濟體轉口至美國過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計算為中方順差;二是在對美加工貿易出口中,美方進口報關價格高於中國出口報關價格進而推高了中方順差。根據研究結果推算,2009年美國實際對華貿易逆差應在美方公布數據基礎上減少約600億美元。

第三,美國對華出口管制加劇了雙邊貿易不平衡。美國長期實行對華出口管制,2007年還將中國單列,專門增加了47個出口管制項目,迫使中國用戶放棄進口美國產品。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品自美進口比重從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按2001年的進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國對華出口至少損失330億美元。在美優勢產品出口受限的情況下,中美貿易差額不是雙方競爭力的真實反映。

第四,美國長期逆差與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地位有關。「特里芬難題」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內在原因。當前,美元也仍然面臨著既要通過經常項目逆差為世界提供流動性,又要確保美元穩定的兩難窘境。

第五,人民幣匯率無法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1%,同期美國貿易對華逆差年均增長21.6%,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時期。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而美國貿易逆差對華逆差下降16.1%。由此可見,貿易流向的決定性因素是市場供求關系,而非匯率。

陳德銘在文章中指出,中美經貿合作不僅給中國,也給美國帶來巨大收益,簡單地把中國在貨物貿易中的順差解讀為中國受益,美國吃虧,是非常片面的。

他在文章中表示,中國出口的物美價廉的產品有效抑制了美國通脹,提高了美國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有研究結果表明,2009年自華進口為美國消費者節省了約1000億美元的開支。同時,中國對美國出口中加工貿易佔60%左右,中國加工企業只獲得少數加工費,而產品設計、運儲和營銷等環節的大量利潤被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獲得。例如,一台在美售價約12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中國加工企業僅獲取35美元加工費,因此雖「順差在中國」,但「利益在美國」。

此外,他在文章中指出,除貨物貿易外,美國從對華投資和服務貿易中獲取了巨大收益。美國長期在服務貿易領域保持對華順差,近5年均增長35%。美國會計、銀行、保險、證券等服務貿易企業在華均有良好的經營業績。據初步估算,目前中美服務貿易中方逆差在130億至150億美元之間。

為避免中美經貿合作遭遇不必要的傷害,陳德銘在文章中倡議雙方堅持對話與合作,妥善化解分歧,充分利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商貿聯委會等重要機制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

同時要採取建設性的積極行動,有效解決問題。他在文章中稱,中方並不迴避中美貿易中美方逆差的問題,也在加快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2009年中國貿易順差銳減1000億美元。2010年前2月,中國的貿易順差繼續大幅減少50%,預計3月份甚至將出現貿易逆差。

「中國將繼續實行進口促進政策,也要求出口國不對中國實行歧視性的出口管制政策,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7、中美貿易戰一波三折,這對中國有哪些影響?如何看待當今全球化的「逆全球化」趨勢?

全球化的興起,是伴隨新工業革命出現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無法躲開全球化趨勢。中美兩國為什麼聯系那麼緊?就是因為全球化。所以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和歷史趨勢。迄今為止,全球化過程中,美國確實起了領頭羊的作用。其實,許多國家還是希望美國繼續去承擔世界的責任,扮演好世界警察的角色。


但美國現在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有些力不從心了,所以它要整頓。從這個意義上,就可以理解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了。客觀地看,在國內問題上,特朗普還是比較理性的。他要解決美國的就業問題、貧富分化問題,重振美國經濟,他通過大規模減稅等政策促使跨國企業回歸本土,提振美國中小企業發展動力,這些措施對美國是管用的。只是在做的方式上,有些是人們不容易接受的,但是要看到他是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也許奧巴馬任上說了很多漂亮話,許下很多諾言,可是很多事情最終都沒有落實,他只是表達了一種理想。特朗普應當是行動派。他要通過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相對收縮的方式來振興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國鐵銹地帶長期陷入衰敗的經濟。用特朗普競選時的話說,就是要讓美國重新偉大起來。盡管美國曾經有過孤立主義傳統,但我想大家都不認為特朗普這次能夠把美國再次引向孤立主義,使美國走上完全脫離全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