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與國企改革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與國企改革

發布時間: 2023-02-11 04:50:10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為什麼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國企改革,有利於國企增強活力,採用現代企業制度,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有利於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各項舉措要有利於繼續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有利於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有利於增強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感。總之,是有利於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而不是削弱國有經濟。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經過30多年改革,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布局、效率和企業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1)經濟全球化與國企改革擴展資料

從國有企業發展的環境看,隨著市場化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將加快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進一步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金融市場體系會進一步完善。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從基礎性提升到決定性,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將大幅減少。從開放的形勢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相互促進、引進來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國有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參與競爭將會成為常態,必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這些都將使國有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巨大的新挑戰。

2、國有企業為什麼要改革

問題一:為什麼要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這是經濟體質改革的一大方向,國企同樣要到市場競爭中來

問題二:為什麼國營企業需要改制? 國營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改革呢?
回答是:因為國營企業缺乏活力,不能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從企業與國家的相互關系看,國營企業存在著「國有國營、官辦官管」「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弊病。從企業內部來看,國營企業職工缺乏生產積極性,工作不上進,出工不出力;管理人員則官僚主義、瞎指揮相當普遍,以權謀私、化公為私等腐敗現象十分嚴重。而從總體上看,國營企業是「全民所有、全民負責,實際上是誰也不負責」。
國營企業的諸多弊病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表現為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徵。象「國有國營、官辦官管」「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等等現象都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特徵的東西;而國營企業內部的諸多弊病則表現為國營企業作為生產組織的性質特徵。
改革前的國有企業所以稱之為「國營企業」,就因為它是由國家來經營的。企業生產什麼,怎樣生產,企業生產的商品以什麼的價格賣出去等等,這些都是由國家計劃來確定的,而不是由企業來決定的。同樣,企業生產的結果也是由國家來承擔的,企業取得的利潤,無論多少,都歸國家所有,職工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同樣也是由國家計劃決定的。這種「國有國營的、職工拿工資,盈虧國家負」的企業模式,從一方面看錶現為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徵,表現為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特點,而從另一方面看則表現為國營企業的生產組織的特性。

問題三:國務院為什麼要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基本情況
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以下簡稱全國國有企業)14.47萬戶,資產總額85.37萬億元,所有者權益29.17萬億元,在冊職工3672.4萬人,離退休職工1655.3萬人。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2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58萬億元,上繳稅金3.45萬億元,分別約佔全社會工商企業的35%、43%和40%。其中,納入國資委系統監管的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上繳稅金分別佔全國國有企業的71.2%、87.3%、80.7%和75.8%。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不斷深入推進,走過了艱難的歷程。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大體上用了15年時間,通過擴權讓利、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等措施,把國有企業引入市場。之後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抓大放小」、困難企業退出、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著力解決國有企業走向市場後暴露出來的結構不合理、機制不適應、社會負擔重、歷史包袱多、企業冗員嚴重等問題。特別是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闡述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1998年開始實施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的「三年攻堅」,為新世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國有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國有企業布局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是通過改制、兼並、租賃、出售等方式,國有企業從中小企業層面逐步退出,國有企業的戰線大大收縮,布局結構得到優化。二是通過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使5010戶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平穩有序退出市場,並妥善安置了職工。三是推動國有資本逐步從一般生產加工行業退出。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有18個行業國有企業總產值佔比低於10%,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和領域集中。四是一批國有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
(二) *** 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一是政企分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隨著財政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財政預算不再安排用於補充國有企業資本金性質的支出,也不再安排資金來彌補企業的經營性虧損,銀行也不再為困難企業輸血。國有企業以全部法人財產對外承擔責任,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二是 *** 公共管理職能與出資人職能初步分離。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資監管重大原則。各級國資委的組建,在 *** 機構設置上實現了公共管理職能和出資人職能的分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從法律層面確立了國資監管機構的職責定位。三是對國有企業監管方式不斷完善。建立和完善業績考核、重大責任追究等機制,使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得到層層落實;建立根據經營管理績效、風險和責任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的制度,實現「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深化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加強職工收入分配調控;加強產權流轉監督,形成覆蓋全國的國有產權交易監控平台,從制度上遏制國有資產流失;強化財務監督、外派監事會監督、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監督......>>

問題四:我國國有企業為什麼要進行公司制改革 規范的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前提

從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到一九九九年九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對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多次的要求和強調,原國家經貿委在2001年初發布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基本規范(試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收效不大,或者說雷聲大,雨點小。主要原因是現代企業制度是在現代公司制的范疇內實施的,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在資本結構多元化、資本形成社會化和市場化等制度上進行重構,國有獨資企業不是現代公司制,沒有這個基礎,就無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與公司制改革同時進行,這是關鍵所在。

公司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產權多元化,雖然產權多元化不是萬能的,但如果沒有產權多元化,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往往有很大缺陷。

公司制形成權責明確、相互制約的法人治理結構

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後,有明確的投資主體,建立權責明確的法人治理結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建立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之間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構建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的結構與功能,增強外部股東、合資者、合作者及獨立董事對公司的制約和監督,明確董事長與總經理的權利、義務、責任及相應的聘任、解聘機制,建立公司事務決策規則、程序和約束機制、激勵機制。

在公司制改革後,產權的代表人(董事或董事長)和經營者(總經理)分開設立,產權的代表人由國資委及其他股東委派,主要對產權所有者(國資委或其他投資主體)負責,經營者是產權代表人選擇來完成經營目標任務的經理人選,兩者權責明確,有利於約束和激勵。

公司制改革也解決了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內部人控制」的通病。由於國有企業的所有者缺位,經營者缺乏必要的產權約束,導致經營者享有所有者的權力,兩者分不清,權責不明,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公司改制後可望解決長期存在的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的問題。

公司制明確了國有公司的有限責任,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新方式
公司制改革後,國有企業成為有限責任公司,這個有限責任對國有公司具有重要的深刻的含義。

有限責任對國有公司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減少債務風險,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後,僅以其獨立的全部法人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二是投資風險減少,如果是無限公司,公司在資不抵債而破產後,債權人可直接對股東進行追索,直至傾家盪產,而有限公司的股東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及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三是促進國有資本流動及投資風險轉移,國有資本轉化為股權或股票後,可以按照經營資本的要求去運作,轉讓、交易給其他投資者,既可獲益,也可轉移風險,促進了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盤活了國有資產。

問題五:高中政治為什麼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1)黨的十五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 3年目標
的基本實現,不僅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國有企業改革也邁出了新的步伐,為
新世紀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到 2010 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
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
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
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2.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
(1)世紀之交,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
綜合國力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主導因素。我們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國
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就必須不斷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從總體上增
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
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力
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3.十六大報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政策
(1)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進一步按照十五大以來確立的有進有退,有所
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方針,對國有經濟進行進一步調整。能改制的就改制,能合資的就合資,
能拍賣的就拍賣,把國有經濟集中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功能和功效的地方。
(2)進一步推進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
業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3)積極探索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促進政企分開,進一步增加國有企業的活力,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的增值能力。
(4)繼續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5)淡化對國有企業過多的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
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6)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
活國有中小企業。
4.對國有經濟布局要實行戰略性調整
(1)調整的必要性。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明
顯進展:一是國有經濟的戰線已經明顯收縮。二是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基礎性領域和大型企
業集中。但是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相比,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還不盡
如人意,突出表現在國有資本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並沒有能夠根本解決,不適應日趨激烈的
市場競爭。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必須繼續
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增強其競爭力和控制力。
(2)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的主要工作:
①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現其控制力不
僅僅在於數量,更重要的在於素質和競爭力。國有經濟的作用既要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
現,更要通過股份制來實現。
②從戰略調整國有經濟要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
......>>

問題六:政治材料題我國為什麼要重視國有企業改革 及答案 因為國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控制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關鍵領域。深化國企改革,有利於國企增強活力,採用現代企業制度,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有利於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問題七:為什麼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經過30多年改革,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布局、效率和企業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存在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從國有企業發展的環境看,隨著市場化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將加快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進一步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金融市場體系會進一步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從基礎性提升到決定性, *** 對市場的干預將大幅減少。從開放的形勢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相互促進、引進來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國有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參與競爭將會成為常態,必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這些都將使國有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巨大的新挑戰。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問題八:為什麼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你好,央資國企存在很多固化的問題,
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因此必須進行一輪深化的改革,重組並購。

問題九:國有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改制? 中國啟動市場化改革後,國有企業原有的管理模式與市場經濟產生激勵沖突,政企不分、產權不清、高度壟斷、效率低下等問題日益嚴重,最終造成國企經營不善、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國企改革也就勢在必行。中大咨詢認為,國有企業改制需要明確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實施分類監管、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

3、我國為什麼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利於平衡市場經濟,能保證經理穩定平衡發展,有利於資源合理分配,能夠更好的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拓展資料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成,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法人制度、企業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現代企業制度是產權關系明晰的企業制度。
企業的設立必須要有明確的出資者,必須有法定的資本金。出資者享有企業的產權,企業擁有企業法人財產權。企業除設立時有資本金外,在經營活動中借貸構成企業法人財產。
但借貸行為不形成產權,也不改變原有的產權關系。產權制度的建立使國有企業改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國有資產的終極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明晰化是我國在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大突破,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徵。
現代企業制度是法人權責健全的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很重要特徵就是使企業法人有權有責。出資者的財產一旦投資於企業,就成為企業法人財產,企業法人財產權也隨之確立。這部分法人財產歸企業運用,企業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但同時企業要對出資者負責,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形成法人權責的統一。
現代企業制度是有限責任的企業制度。企業的資產是企業經營的基礎,出資者的投資不能抽回,只能轉讓。
出資者以其投資比例參與企業利益的分配,並以其投資比例對企業積累所形成的新增資產擁有所有權。當企業虧損以至破產時,出資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資產額來承擔責任,即只負有限責任。
現代企業制度是政企職責分開的企業制度。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體現為法律關系。政府依法管理企業,企業依法經營,不受政府部門直接干預。政府調控企業主要用財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預。

4、國企改革的意義

問題一: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 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盡快形成國有企業的新優勢。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准,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展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跡。為生產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證券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並需求的 *** 。而我們屬於「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的水平,工廠制度不僅確立,而且具有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與「自然發育」不同的是,這些工廠不是在市場擴張的 *** 下成長起來的,而主要依賴於 *** 的計劃安排。所以,它們是「工廠」而不是「企業」。在這樣一個起點上,如何實現這些工廠的市場化「轉型」,「轉型」中依據何種順序和邏輯,就成為我們面對的問題。商品市場的一個時期的發展,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某些實質性變化,那種完全指靠國家吃飯過日子的企業已少見了(盡管不能說完全沒有)。對國有企業改革來說,商品市場所帶來的變化給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場發展的順序問題。理論上可以假設資本市場先於商品市場發展,或者二者同步推進,但資本市場上的經營者很快將會發現企業不會按照市場需求生產和銷售產品,不知道那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利,並成為優勢企業,不知道企業重組中誰去兼並誰,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領導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2015年6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第13次會議上, *** 強調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應邁開步子、趟出路子,大膽探索,積極作為,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這使得央企試點對於國企改革的意義和價值凸顯。實際上,隨著近期市場的調整,從國資委發令要求央企採取措施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的表態中,下半年央企改革任務已明確顯現。國資委要求所有中央企業不得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同時,支持中央企業增持股價偏離其價值的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努力維護上市公司股價穩定。國資委還強調,將進一步推動中央企業深化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整合步伐,提高市場化資源配置效率。繼續採取資產重組、培育注資等方式,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所控股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力度,建立健全投......>>

問題二: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於企業而言,順應國情的發展,積極相應國家的政策也是對於企業發展比較有利的。可以向像中大咨詢這樣的在國企改革方面有研究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咨詢

問題三:分析我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有何經濟意義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有以下經濟意義:
①通過改革,激發國有資本活力,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增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②有利於使國有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化、國際化要求,實現科學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有利於國有企業廣納賢才,同時有助於整頓分配秩序,促進分配公平。

問題四:簡述實行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意義. 這幾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之所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企業積極努力的結果,也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結果。
首先,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從機構設置上實現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企不分、政資不分,造成重審批、輕回報,這是國有企業搞不好的重要症結。黨的十六大以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不履行 *** 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並且明確 *** 其他部門、機構不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國資委的成立,第一次在機構設置上實現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在 *** 層面上做到了 *** 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離。這幾年,我們牢牢把握出資人職責定位,依法履行職責,切實維護好所有者權益,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充分尊重企業的經營自 *** 和法人財產權。企業對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也充分認可,國資委出台的一系列改革、調整和監管措施得到了企業的擁護。
其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得到了有效落實。過去是「九龍治水」,國有企業有很多部門在管,但沒有哪個部門真正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負責。多頭管理,政出多門,必然是重審批、輕責任。企業領導人有任命沒有明確任期,有職務沒有嚴格考核,薪酬同業績不掛鉤。國有企業缺少硬約束,干多干少一個樣。國資委成立後,始終把責任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建立業績考核體系落實責任,並逐步規范薪酬,把獎懲和業績掛鉤,形成責任落實和壓力傳遞相統一的工作機制。出資人到位以後,重回報,重責任,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才能得到很好落實,企業從領導到職工都很努力,積極性得到了發揮,這是近幾年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的重要原因。
第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使國有資產監管得到了切實加強。過去國有企業分布在許多 *** 部門,政出多門。而這些部門既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又履行出資人職能,兩種職能混淆,既當「婆婆」又當「老闆」,結果是重審批、輕監管,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十分突出,一度成為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其基本職責就是監管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這幾年,我們在加強企業財務監督、產權管理和轉讓、投融資決策、高風險業務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嚴格監督執行,推動了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遏制了國有資產流失,維護了國家利益和職工合法權益。同時,完善了監事會、紀檢監察和審計監督密切配合的監督體系,有效加強了國有資產監管。
4年多來的改革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六大關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原則是完全正確的。企業能不能搞好與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遵循企業發展規律,國有企業一定能搞好。對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要毫不動搖地繼續推進和不斷完善,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問題五:高中政治為什麼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1)黨的十五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 3年目標
的基本實現,不僅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國有企業改革也邁出了新的步伐,為
新世紀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到 2010 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
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
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
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2.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
(1)世紀之交,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
綜合國力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主導因素。我們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國
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就必須不斷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從總體上增
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
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力
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3.十六大報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政策
(1)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進一步按照十五大以來確立的有進有退,有所
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方針,對國有經濟進行進一步調整。能改制的就改制,能合資的就合資,
能拍賣的就拍賣,把國有經濟集中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功能和功效的地方。
(2)進一步推進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
業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3)積極探索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促進政企分開,進一步增加國有企業的活力,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的增值能力。
(4)繼續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5)淡化對國有企業過多的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
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6)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
活國有中小企業。
4.對國有經濟布局要實行戰略性調整
(1)調整的必要性。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明
顯進展:一是國有經濟的戰線已經明顯收縮。二是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基礎性領域和大型企
業集中。但是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相比,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還不盡
如人意,突出表現在國有資本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並沒有能夠根本解決,不適應日趨激烈的
市場競爭。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必須繼續
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增強其競爭力和控制力。
(2)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的主要工作:
①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現其控制力不
僅僅在於數量,更重要的在於素質和競爭力。國有經濟的作用既要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
現,更要通過股份制來實現。
②從戰略調整國有經濟要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
......>>

問題六:國企改革的意義 主要還是想提高競爭力,減輕國家負擔,促進經濟發展 但是就像偉人說的 摸到石頭過河 很多聰明的、有權勢的、有關系的、有眼光的...都趁著機會摘了很多桃子 所以造成現在貧富兩極相差越來越大的局面

問題七:什麼叫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有四大意義 對國有企業改制有多種理解:改變企業形態,改變企業股權結構,改變企業的基本制度。
改變企業形態即改變規范企業資本組織關系、治理結構的企業法律形式,如按企業法規范的企業變為按公司法規范的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變為股份公司。
改變企業股權結構即引入新股東或改變企業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變化的另一含義是可以安排股東權利不盡相同的股東,如可有黃金股股東、優先股股東等。企業法律形式變化有時是企業股權變化的前提。
更廣義的企業改制還包括企業內部制度的廣泛變革,如改變經營者激勵制度、勞動工資制度等。這些方面的變化未必是狹義的企業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業改制的誘因或結果或條件,與企業改制密切相關,是進行企業改制時,尤其是以激勵效應為主要目標的改制時,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基本情況:主要推動因素和現狀
國有企業改制,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但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題,是90年代以後的事。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資本市場和企業經營者多個方面。
十六大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五大、十五屆三中全會直至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央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基本方針日益明確。中央的政治決策為有關方面出台有關政策,地方、企業推進國有企業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礎。十四大以後國家有關部門出台的政策則從操作層面為國有企業改制逐步明確了相應規范。
地方在國有企業改制方面走得較快。這有兩個背景:一是90年代以後,許多地方國有企業經營困難、難以為繼,二是地方希望 *** 投入很少,但有較大潛力的企業能更快發展。為解困和發展

5、國企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國企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是: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國企改革的進程:

2021年12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亮出的「十四五」開局之年「成績單」。2021年以來,國資委已經推動6起央企重組整合,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向更加成熟定型邁出實質性步伐。

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黨政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所管理企業中公司制企業佔比97.7%,地方國有企業中公司制企業佔比99.9%,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有企業改革

6、怎樣進行國企改革?

問題一:實行國企改革 *** 應該怎麼做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1]。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但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問題二:如何全面深化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1)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依法規范的企業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所有權的分離,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有利於培養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2)分類指導,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優扶強,提高它們的素質和競爭能力;「放小」就是採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開放活國有小企業,使國有小企業能靈活地適應市場。

(3)按照「三個有利於」標准,探索和發展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4)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國有資產的流動和重組,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5)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並實施再就業工程。為加快國有企業的改組和調整,要鼓勵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實施破產;富餘人員分流,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黨和 *** 要採取積極措施,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

(6)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問題三:國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 *** 體制與產權問題
1.徹底改革 *** 幹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企業經營者的幹部待遇,培育企業家市場,完善企業經營者業績考評制度,促進經營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動;其次要在 *** 部門內部實行公務員的競爭上崗,建立公務員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質;再次,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組織考核推薦、引入競爭機制和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
2.產權制度改革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以產權明晰為前提,否則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將行之無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產權制度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產權明晰,即明確財產所有權主體及其與法人主體間的責權利;第二,產權流動,即產權可以交易;第三,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即企業內部產權主體多元化。當前,產權制度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積極推動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確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徹底轉變在股份制企業中國有股應絕對控股的認識,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礎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關鍵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能夠明確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對公司的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機構。
(2)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權的合理流動。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國有企業資產的優化配置,已經納入了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健全法規,規范產權交易機構的運作。鑒於目前在產權交易中政出多門、 *** 直接干預及場外交易普遍的現狀,首先應盡快完善產權轉讓的法規,促使公有產權的合法、規范和有序地流動;其次要加強產權變動的監管和產權登記檢查力度;再次要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的職能,強化產權交易機構的中介作用,積極促進產權的自由交易和國家政策性目標的實現。二是,結合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工作,充分發揮 *** 的宏觀調控職能,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國有資產的投資方向和結構,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調整目標。三是要壯大和完善資本市場。第一,要有步驟地逐年推進股市擴容,為有條件的企業創造向市場直接融資的機會,同時促使企業按資本機制的內在要求進行資本運營;第二,要進一步探索國有股流動方式和方法,盡快消除國有股、法人股和市場流通股之間的障礙,增強國有股的流動性,實現同股同利,規范國有股權運作,有效地保障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經濟利益問題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個細胞,必然關注和謀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企和國企職工的經濟利益長期被漠視,「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嚴重挫傷了企業與職工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應該成為國企改革中一個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國企的經濟利益被漠視的問題只是國企長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種以解決國企的經濟利益問題作為改革主線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們必須注意到,國企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形式,其經濟利益的訴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概括起來講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國企的所有權屬於整個社會而不是企業自身。這就決定了國企獲取的經濟利益的受體應該是整個社會,而不是國有企業本身。其二,國企承擔著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和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因此,國企經營的目標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單一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訴求。其三,對國......>>

問題四:如何正確看待國企改革 一段時間以來,一提起國有企業改革,一些人就頗有微詞,甚至是有些憤懣:企業改革使國有資產流失、貧富分化加劇、職工利益受損,導致各種社會矛盾產生,小部分人甚至對企業改革失去信心。的確,在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和發揮主導作用的國有經濟,其改革也必然備受公眾關注。
不可否認,改革必然要觸動部分人的利益,但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改革。改革是新生的事物,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鑒,因此當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必然會有那麼幾塊石頭碰疼我們的腳,但我們不能因為碰了腳就不前進,問題和矛盾是改革過程中客觀存在。前面過河的人碰了腳,可以為後面過河人提供經驗和教訓,碰了腳的人對改革提出點意見,反而是對改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我們大多數人都順利的過了河,那就不應該片面的去放大碰腳的問題,而應看到過河的成就。看一下國企改革的經歷我們就不應該迷茫,要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有企業被稱為國營企業,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僅僅是一個生產單位。面對市場競爭,上世紀90年代末,「虧損」成為困擾國企的最大難題。1998年國有企業的虧損面達到三分之二,全國國有企業一年的總利潤只有213.7億元。當時,國企的中心任務是改革脫困。如今,僅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業,每月的利潤就達幾百億元甚至近千億元。2011年,38家央企進入了世界500強。
改革為國企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從「脫困」到「發展」,國企的進步有目共睹。國有企業利潤增長、實力增強的背後,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國企改革全面推進,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逐步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向基礎性、公益性、支柱性產業集中,向優勢產業和大集團、大企業集中。國有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一般性競爭性領域的絕大多數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改制,退出了國有經濟行列。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效益逐年增長,實現利潤總額由2002年的2636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4989億元;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國有經濟的壯大,不僅顯著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而且主導作用和影響力得以充分發揮。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並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國有經濟,使 *** 宏觀調控得以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揮全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眼光正確看待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用創新的方法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國有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問題五:中國如何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我個人認為中國國企改革必須有別於西方或前蘇聯。國企就是全民擁有的企業。我認為可以成立一家銀行就叫全民控股銀行。國企70%的股份要由全民持股銀行持有。20%由 *** 持有。10%股份為公司各管理層持有。管理層股是管理層人員在任職期間自動持有不得轉讓。離職後歸下任領導持有。全民控股銀行下設全民控股委員會由社會各階層民意代表組成代表全民利益。國企的領導不再由 *** 任免。而是公開招聘。國企領導受全民控股委員會和 *** 監督。全民控股銀行所得利潤用來公共福利比如補貼電價、水價、醫療等。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全民控股銀行不得上市也就是不能被任何人或國家機構持股。全民控股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持有國企的股份。

問題六: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為什麼要進行國企改革?怎樣進行國企改革? 深化國企改革,有利於國企增強活力,採用現代企業制度,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有利於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國企改革,要能使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完善和優越性的發揮,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綜合國力的提高。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的國民經濟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得到鞏固。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經營更加成功,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
國企改革,要有利於國企走出去,提升國際化競爭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問題七:怎樣理解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
國企改革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

問題八:如何看待國企改革 中國的國企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財政斷糧和銀行斷貸的雙重壓力下逼出來的國企改革始終在爭論中不斷推進。如何看待國有企業改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則是最好的答案。目前對國有企業改革有三論:一是悲觀論,對國企改革喪失信心,對國有經濟的作用持否定態度;二是速勝論,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問題已經解決;三是持久論,悲觀論與速勝論都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歷史是最好的醫生。有些人認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是在新自由主義思潮和理論指導下推進的。我認為不是這樣。從歷史看,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財政斷糧和銀行斷貸的雙重壓力下逼出來的。國有企業改革為什麼首先從地方突破?地方 *** 直接面對各方面的壓力,直接面對工廠要冒煙,職工要就業,財政要稅收,社會要穩定四大難題。當面臨這些壓力的時候,他們別無它法,只有推動改革。現在從全國情況看,中央企業改革落後於地方企業改革,大型企業的改革落後於中小型企業改革,經濟情況好的企業落後於困難企業改革。二十多年的國企改革能試的辦法都試過了,國有企業經營者自主決策權之大也是世界之最.但決策者並不承擔決策失誤之責,因為國企改革是在出資人缺位的情況下推進的。國有企業改革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國有企業經營方式的市場化,二是國有企業制度體制市場化。前一個問題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基本解決了,人財物產供銷基本實現市場化配置,第二個問題正在解決當中。2004年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爭論,反映了各方面對國企改革的不同認識,總體上看是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都在關注改革改制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這樣可以促使我們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和規范。目前抽樣調查情況看,改制後的國有企業70%以上實現了盈利。1998年到2003年,國有企業減少到了13.8萬戶,職工從7500萬人減少到4300萬人,年實現利潤從213億增加到4000多億。在改革大潮下,必然是泥沙俱下,這是一個探索和博弈的過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積極推進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地方經濟和整個中國經濟不會有今天的狀況,就會喪失歷史機遇。現在已完成改制的企業,改制前求生存,改制後求發展。它們現在進一步在考慮和推進二次改制了。問題是改革中發生的,只能通過改革來完善。從現實看,國有企業改革目前進入了制度體制變革階段,已由淺層次改革進入到了深層次改革,我們要切實看清目前的情況下國企改革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十六大解決了出資人機構到位問題,但還沒有解決出資人職能到位問題。其二是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問題。十五大提出國有經濟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但究竟如何體現,如何落實?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三是國有職工勞動關系的調整問題。國有職工對國有企業的制度依賴,是國企改革最難解決的問題。除上述之外,還有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企業分離辦社會、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國有企業的債務重組/不良資產處置、國有企業的並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國有企業治理結構、集體企業改制等問題。(周放生/文)

問題九: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全面推進 步入主次分明新階段
?
記者2014年12月17日獲悉,一年一度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有望近期召開,會議將總結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的改革要點。知情人士表示,在分類改革、界定中央企業功能方面,央企將分為一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央企應依託資本市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市場經濟中規范的公眾公司。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將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進行整體部署和具體落實,明年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將圍繞規范企業的經營決策、保值增值、參與公平競爭、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履行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來深化。分類改革的明確能有效地推動國企改革的進程。目前國企改革藍圖逐漸明晰,今年是國企改革的「開場戲」,明年將逐步進入「正戲」。
隨著國企改革的加速推進,國企改革已步入主次分明、上下結合、全面深化新階段,發展的藍圖和實現路徑逐漸清晰。在頂層設計方面,指導思想、原則、措施已基本形成共識。在分類改革方面,知情人士表示,對於界定不同中央企業功能,3個月前已拿出了一個文件,經過多次討論和協調,目前基本形成共識。未來央企將分為一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一般商業類也稱「商業一類」,即競爭性的企業;特殊商業類也稱「商業二類」,包括石油、電力、軍工等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企業;公益類是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

問題十:國企改革為何「怎麼做都不對」 阿塔咨詢案例分享:
調研分析:
1.該集團以往取得的成績主要是依賴於石化行業相對封閉、壟斷和政策保護的舊體制環境,雖然企業也在嘗試著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應變,但公司長期存在的產業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弱點並未得到根本性改變;而隨著我國加入WTO,該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將發生急劇變化,並已開始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地方石化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影響。
2.作為典型的生產型國有企業,企業存在的許多於市場化運作不相適應的功能缺陷和制度缺陷也未得到完善,屬於典型的橄欖型企業,企業決策、開發、研究和創新能力弱,主業生產管理能力強,經營、市場營銷和公關能力弱。
3.國有企業原有的經營理念、運作習慣、企業文化等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企業做大作強的需要了。同時,集團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缺乏必要的組織支撐、技術支撐、制度支撐和人員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後勁不足。

解決方案:

顯然,集團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調整和升級為抓手,全面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自主經營型企業的戰略轉型和相應的功能變革。

首先,我們綜合本企業的優勢、劣勢和面臨的機會和挑戰,運用戰略分析的工具,提出企業未來發展的總體戰略思路和發展規劃。經過多輪次的論證、宣貫,以「油頭化尾」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資本運營戰略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戰略在企業開始實施。
其次,針對企業組織功能的缺陷,我們又從治理機構、管理機構的調整入手,重新設計和規劃了企業組織脈絡,推行了以董事會為首的治理機構和以總經理為首的管理機構的分設,同時,為適應企業轉型的需要,新設了市場營銷、投資管理等部門。在組織機構重新設置後,還對其管理運行的流程進行了設計。
在有效推進組織機構重組的基礎上,我們又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改革,幫助企業針對新的組織機構,進行定員定崗,用科學而又實用的方法進行了崗位測評和以此為基礎的薪酬制度改革和績效考核改革,並進行了管理人員競聘,制定管理層激勵制度,從而激發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另外,針對機構改革後對管理人員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我們還制定了定製式培訓計劃,選拔了一批管理人員到上海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強化培訓,增強了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
在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改革兩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來自企業內部的發展動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我們又積極輔助企業具體落實產業發展戰略和資本運營戰略,力圖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和力量,實現企業質的變化和能級的提升。

案例啟示:

通過前後兩年多的密切配合,我們目睹並親身參與了一個傳統型國有企業的戰略變革之路,體會到了其中的種種艱辛和困難,也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希望道路。一個習慣了在相對壟斷、封閉和政策保護的經營環境中生存的企業,在面對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企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具有共性的課題,石化企業如此,電信、電力、醫療服務等公共服務產業亦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最高領導層勇於直面變革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而巧借外腦,用第三者的智慧和力量來推動企業的變革,則是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突破內部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尋求理性思考的一條捷徑。

7、如何進行國企改革

問題一:實行國企改革 *** 應該怎麼做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1]。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但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問題二:如何深化國企改革 (1)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依法規范的企業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所有權的分離,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有利於培養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2)分類指導,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優扶強,提高它們的素質和競爭能力;「放小」就是採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開放活國有小企業,使國有小企業能靈活地適應市場。
(3)按照「三個有利於」標准,探索和發展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4)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國有資產的流動和重組,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5)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並實施再就業工程。為加快國有企業的改組和調整,要鼓勵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實施破產;富餘人員分流,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黨和 *** 要採取積極措施,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
(6)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問題三:中國如何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我個人認為中國國企改革必須有別於西方或前蘇聯。國企就是全民擁有的企業。我認為可以成立一家銀行就叫全民控股銀行。國企70%的股份要由全民持股銀行持有。20%由 *** 持有。10%股份為公司各管理層持有。管理層股是管理層人員在任職期間自動持有不得轉讓。離職後歸下任領導持有。全民控股銀行下設全民控股委員會由社會各階層民意代表組成代表全民利益。國企的領導不再由 *** 任免。而是公開招聘。國企領導受全民控股委員會和 *** 監督。全民控股銀行所得利潤用來公共福利比如補貼電價、水價、醫療等。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全民控股銀行不得上市也就是不能被任何人或國家機構持股。全民控股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持有國企的股份。

問題四: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為什麼要進行國企改革?怎樣進行國企改革? 深化國企改革,有利於國企增強活力,採用現代企業制度,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有利於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國企改革,要能使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完善和優越性的發揮,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綜合國力的提高。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的國民經濟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得到鞏固。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經營更加成功,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
國企改革,要有利於國企走出去,提升國際化競爭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問題五:國企改革具體指什麼,在哪些方面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三)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五)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八)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轉變 *** 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企業增資減債、減輕負擔。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十)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問題六:國企改革難點在哪裡 周放生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其標志就是通過前20年改革,在那些淺層次矛盾和問題基本解決的基礎上,開始著手探索和解決多年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就像地質勘探,過去勘探的是土壤層,而現在進入的是岩石層,每進一步都極其困難,其復雜性、艱巨性、廣泛性是空前的。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一是國企改制需到位
1994年《公司法》頒布之後,國企改制在面上開始推開。按照工商登記統計,各地國企改制面並不低,但大多數所謂改制企業是「換湯不換葯」,有名無實。企業的體制、機制依然如故。企業改制遠未到位。其標志是企業產權結構沒有變,沒有真正實現股權的多元化。大多數改制企業國有股一股獨大,一股獨尊。這是政企難以分開的制度基礎。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許多由國企獨家發起設立的上市公司,將國企最優質資產分離出來,將人員、債務、社會負擔留給母體企業,即所謂拿出裡脊肉包裝上市,又到資本市場募集了大量現金,到證券市場掛牌上市,成為公眾公司,按理說,企業形態上已成為標準的現代企業制度。但許多這樣的上市公司逃脫不掉「一年盈、二年平、三年虧、四年ST」的境地。這是為什麼?稍加剖析便會明了,這些上市公司除了實現「圈錢」功能外,與傳統國企並無兩樣。既無責任主體,也無利益主體,更無風險主體。改制上市成了一場「游戲」,做給外人看的,中看不中用。
由於國企一次改制不到位,並未擺脫困境,各地在反思的過程中開始進行二次改制。
二次改制的標志,就是按照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穩步、規范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真正實現股權多元化。
企業經營者群體、科技骨幹是企業興衰的關鍵。既然如此,就要盤活關鍵的人力資本要素,牽一發而動全身。通過經營者群體、科技骨幹持股,將其長遠利益與企業利益、其他股東利益拴在一起,做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榮辱與共,風險共擔,成為利益共同體。既享有利益,又承擔風險。企業經營者群體敢於投資入股,科技骨乾的科研成果投入折股,是對企業有信心最有力的證明,是招商引資最好的招牌。
二是企業員工勞動關系需理順
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一些早期已改制為股份合作制、已無國有股權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失敗了又陷入了困境,甚至到了破產程度的企業,本是一種正常現象,企業應關門走人,但卻出現企業需要破產,但職工認為 *** 仍應對他們負責任。這其中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職工認為,他們原來是具有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國企職工,這主要是指1987年合同制實行前的老國企職工。他們認為 *** 對他們負有無限責任。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失業後缺乏基本保障。這就提出了如何認識和對待全民所有制職工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對國企老職工的「隱形負債」如何解決的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各地都在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對下崗進再就業中心三年期滿仍未就業的這部分老職工,未到退休年齡又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身體欠佳,再就業競爭力差,後顧之憂靠自身努力難以解決。
上海等地做法是,在解除勞動關系的同時保留社保關系,即繼續為他們繳納社保基金
,直到他們達到退休年齡為止,或稱為「企業管保障、職工掙口糧」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身份置換」。這是一個現實而難以迴避的問題。
三是國企內部結構調整應推進
國企產品缺乏競爭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社會負擔重、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其關鍵在企業內部結構調整。
國企內部結構調整應逐步實現三個分離:
1.分離社會負擔。主要指將應由 *** 承擔的社會職能如學校、醫院、派出所、居委會......>>

問題七:為什麼要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這是經濟體質改革的一大方向,國企同樣要到市場競爭中來

問題八:國企改革為何「怎麼做都不對」 阿塔咨詢案例分享:
調研分析:
1.該集團以往取得的成績主要是依賴於石化行業相對封閉、壟斷和政策保護的舊體制環境,雖然企業也在嘗試著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應變,但公司長期存在的產業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弱點並未得到根本性改變;而隨著我國加入WTO,該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將發生急劇變化,並已開始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地方石化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影響。
2.作為典型的生產型國有企業,企業存在的許多於市場化運作不相適應的功能缺陷和制度缺陷也未得到完善,屬於典型的橄欖型企業,企業決策、開發、研究和創新能力弱,主業生產管理能力強,經營、市場營銷和公關能力弱。
3.國有企業原有的經營理念、運作習慣、企業文化等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企業做大作強的需要了。同時,集團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缺乏必要的組織支撐、技術支撐、制度支撐和人員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後勁不足。

解決方案:

顯然,集團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調整和升級為抓手,全面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自主經營型企業的戰略轉型和相應的功能變革。

首先,我們綜合本企業的優勢、劣勢和面臨的機會和挑戰,運用戰略分析的工具,提出企業未來發展的總體戰略思路和發展規劃。經過多輪次的論證、宣貫,以「油頭化尾」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資本運營戰略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戰略在企業開始實施。
其次,針對企業組織功能的缺陷,我們又從治理機構、管理機構的調整入手,重新設計和規劃了企業組織脈絡,推行了以董事會為首的治理機構和以總經理為首的管理機構的分設,同時,為適應企業轉型的需要,新設了市場營銷、投資管理等部門。在組織機構重新設置後,還對其管理運行的流程進行了設計。
在有效推進組織機構重組的基礎上,我們又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改革,幫助企業針對新的組織機構,進行定員定崗,用科學而又實用的方法進行了崗位測評和以此為基礎的薪酬制度改革和績效考核改革,並進行了管理人員競聘,制定管理層激勵制度,從而激發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另外,針對機構改革後對管理人員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我們還制定了定製式培訓計劃,選拔了一批管理人員到上海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強化培訓,增強了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
在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改革兩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來自企業內部的發展動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我們又積極輔助企業具體落實產業發展戰略和資本運營戰略,力圖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和力量,實現企業質的變化和能級的提升。

案例啟示:

通過前後兩年多的密切配合,我們目睹並親身參與了一個傳統型國有企業的戰略變革之路,體會到了其中的種種艱辛和困難,也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希望道路。一個習慣了在相對壟斷、封閉和政策保護的經營環境中生存的企業,在面對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企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具有共性的課題,石化企業如此,電信、電力、醫療服務等公共服務產業亦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最高領導層勇於直面變革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而巧借外腦,用第三者的智慧和力量來推動企業的變革,則是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突破內部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尋求理性思考的一條捷徑。

問題九: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全面推進 步入主次分明新階段
?
記者2014年12月17日獲悉,一年一度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有望近期召開,會議將總結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的改革要點。知情人士表示,在分類改革、界定中央企業功能方面,央企將分為一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央企應依託資本市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市場經濟中規范的公眾公司。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將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進行整體部署和具體落實,明年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將圍繞規范企業的經營決策、保值增值、參與公平競爭、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履行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來深化。分類改革的明確能有效地推動國企改革的進程。目前國企改革藍圖逐漸明晰,今年是國企改革的「開場戲」,明年將逐步進入「正戲」。
隨著國企改革的加速推進,國企改革已步入主次分明、上下結合、全面深化新階段,發展的藍圖和實現路徑逐漸清晰。在頂層設計方面,指導思想、原則、措施已基本形成共識。在分類改革方面,知情人士表示,對於界定不同中央企業功能,3個月前已拿出了一個文件,經過多次討論和協調,目前基本形成共識。未來央企將分為一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一般商業類也稱「商業一類」,即競爭性的企業;特殊商業類也稱「商業二類」,包括石油、電力、軍工等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企業;公益類是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

問題十:國有企業為什麼和怎樣進行分類改革 《 *** 工作報告》對國有企業改革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我們要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加大力度推進,努力取得新的進展。 第一,大力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從整體上看,國有經濟分布仍然過寬,產業布局和企業組織結構不盡合理,一些企業主業不夠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必須抓緊解決。一是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資本應主要向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集中,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對不屬於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資本,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實行依法轉讓。二是推進國有企業調整重組,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國家已經提出明確要求,到2010年,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企業,要由現在的159家減少到80-100家。要依法推進國有企業強強聯合,積極推動應用技術研究院所與相關生產企業的重組,提高企業的規模效應,形成合理的產業集中度,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同時,加大對虧損企業國有資本的調整力度;圍繞突出主業,積極推進企業非主業資產重組;加快國有大型企業內部的重組,簡化企業組織機構,原則上將管理層次控制在三級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