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哪個是新事物,哪個是舊事物?為什麼?
全球化是新事物,逆全球化是舊事物,新事物物必然取代舊事物。
從哲學的角度講,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的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指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喪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趨滅亡的事物。哲學意義上的新事物和舊事物並不是以事物出現的時間早晚來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前途來進行區分的。新事物是相對於舊事物來說的。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反之就是舊事物。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准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力量的強弱及形式新奇與否,而在於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新事物產生之初,總是不完善的、弱小的,但它在與暫時強大的舊事物的斗爭中,最終會取得勝利。因為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萌芽、產生於舊事物之中,是對舊事物的「揚棄」,即拋棄了舊事物中的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因素,吸取了舊事物中的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且形成了它自身的特點。與舊事物相比較,新事物更完善、更高級、更優越,具有更強的適應力,因此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這是不可避免的。
2、如何理解全球化如何應對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近年來世界經濟的持續低迷,全球部分地區經濟不平等現象加劇,資源分配不公,社會上的被遺棄感和不安全感增強,從而讓民心轉向打「民粹牌」的政治人物,將他們視為救命稻草。
一、公共政策失靈,導致經濟低迷態勢無法緩解。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正是在其影響下,世界生產總值、貿易、投資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市場開放程度更高,經濟的波動也更為劇烈。
二、資源分配不公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態度較為消極。發達國家不僅在經濟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在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中具有主導地位。
(二)發達國家內部各階層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利益分配難以均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的精英階層在分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時占據了更多優勢,而人數占絕大部分的中產階層和低收入階層出現收入下降的趨勢。
三、移民問題使得民眾的被遺棄感和不安全感增強。
移民問題是發達國家面臨的一大挑戰。以美國為例,移民對就業機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非技術工人群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大衰退中,美國實際GDP總值在當年第三季度開始下跌,在2010年就已開始出現再次增長。
與此相反,失業率一直到2016年5月才恢復到與2006—2007年度的4.6%相近的4.7%。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失業型復甦的出現,決定了美國選民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選民相比,更難以容忍經濟的衰退。
(2)你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認識擴展資料:
「逆全球化」現象及長期不利後果:
一、英國公投脫歐是民粹主義的一次集體爆發。
歐洲大陸過去幾年的民粹主義源於大量難民的湧入導致從民眾到社區、從各個國家到整個歐洲層面的種種治理挑戰,歐洲各國政府在為難民問題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也在不遺餘力地尋找解決方案。
新移民和東道國某些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底層的社會群體面臨著失去就業機會、收入不平等等諸多問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他們的處境更為困難。
二、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使自由貿易理念邊緣化。
(一)多邊貿易體制短期內實現實質性突破較難。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到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當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不同,核心訴求不同,這就決定了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全體成員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二)隨著世界經濟低迷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的出現,自由貿易理念被更多的國家所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多達736個,同比增加50%,是自由貿易促進措施的3倍。
3、經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各指什麼?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成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反全球化:
理解「反全球化」的視角很多,可以從經濟、政治、社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其結果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從哪方面出發,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不要全球化,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選擇,是任何反對力量都無法逆轉的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是人為反對所阻止不了的。
反全球化成因:
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
4、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重新賦權於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思潮。而「一帶一路」是中國對「逆全球化」傾向開出的一劑良方。
全球化進程導致西方出現了全球化贏家與輸家之間的結構性對立。如果把全球化視為一種現代化進程,那麼「現代化輸家」理論總體上可以解釋「逆全球化」思潮出現和涌動的原因。
逆全球化的經濟方面原因
全球性利益分配不均衡,貧富分化加劇是「逆全球化」形成的主要經濟原因。首先,是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原因。在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中,資本主義國家憑借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優勢,促進了其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由於資本主義的逐利性,發達國家把部分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獲取更大利潤,結果使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依賴性逐漸增強,遭遇巨大的貿易逆差,沖擊了其產業經濟的發展,甚至一些傳統優勢產業也受到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打擊。
5、如何看待世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現象
全球化實質上,其理想方向,就是美國宣傳的方向,經濟大同,全球共同發展。
但真實方向:發展中國家很快就會醒悟過來,這不過是變相的剝削在新時代的新面具背後的現實。通過經濟全球化的外衣,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低價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獲取有優勢產品的超額利潤。
對優勢國家來說,比較認同美國的觀點,這有點像當年八國聯軍在全球掠奪的溫和翻版,且攜其資金和政治等強勢,大有全力推進的態勢,但正如其真實方向可想而知,洞察其未來的弱勢國家,會竭力展開反全球化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