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文化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文化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2-10 17:10:42

1、文化消費全球化的趨勢給中國帶來哪些挑戰

1.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努力推動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革與調整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都與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相關聯。經濟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相互滲透、相互依託,聯系越來越緊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種負面影響,改善國際經濟環境,發展中國家經濟就難於順利發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機,而發達國家也不可能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保持經濟的良性增長。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建立一個在權利與義務平衡基礎上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已成為推動全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 要推動全球經濟健康地發展,發達國家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面臨的困難,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為一些最貧窮的國家減免債務,並扭轉對窮國援助下降的趨勢,而不能只是片面要求發展中國家進行改革。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應在多邊協作領域就金融、貿易和債務問題不斷加強協調與合作。在涉及有關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制定的談判中,要充分協調立場,共同提出一些反映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主張,增強在與發達國家談判中的地位,以促使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逐步得到改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當面對現實,調整立場,「求大同,存小異」,共同努力推進國際經濟環境的調整與改革。這樣做符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 2.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 通過參與全球化壯大自己,這是改變發展中國家處於弱勢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徑。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在世界范圍內正迅速進行。在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如何抓住時機,充分利用不同發展階段自己具有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提高競爭力,找到本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准確位置是發展中國家順利融人全球化潮流的關鍵。這里應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新的國際分工對傳統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現今,已不能僅僅從一些相對不變的有形因素,比如勞動力供應量、土地、其他自然資源狀況來衡量一國的優勢。而應從新的視角來認識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使得那些依靠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生產產品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經濟落後和收入下降的處境,相反,那些成功地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知識、技術方面差距的國家,則從技術進步中獲益,使本國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因此,在新的國際分工條件下,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已成為順利融人世界經濟的重要環節。但這同時也表明,欠發達國家,如何在以巨大努力加速實現本國工業化的同時,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有效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面對這樣雙重的壓力,重新審視過去的發展戰略,進行必要的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對那些最不發達國家來說,顯然這是十分艱難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它們仍應從本國現有條件出發,加快國內經濟改革與調整,促進本國的市場發育和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由於農業、采礦業仍是這些國家的主導經濟部門,因此,應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繼續推動礦業生產,不斷提高經濟水平;在充分發揮本國資源優勢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外國投資和先進技術,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改變資源型出口的經濟結構;不斷擴大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同時加強與本地區及地區以外國家在生產、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在當今經濟區域化、一體化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尤顯重要。

第二,知識經濟的到來意味著勞動者素質的差別對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積極開發人力資源,是保證持續發展和減少貧困,也是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進程雖然沒有促使整體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但高層次管理人員和高技能勞動力的流動大大增強。這一趨勢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嚴重的智力外流。這種「自由流動」使發達國家受益,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非洲這樣的落後地區受損。自1990年以來,非洲每年流往發達國家的各類人才達2萬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國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約10萬名外國專業技術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萬非洲人才在發達國家工作。為此,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採取各種措施留住本國的技術人才,阻止人才繼續外流,也是發展中國家需要解決的另一難題。

2、全球化對中國文化有哪些影響?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外來文化對中國市場的強烈沖擊、西方文化大舉擴張,外國文化產品不斷擠佔中國文化市場,征服中國的文化受眾,使中國文化面臨削弱自身特色、傾向西化的現實威脅,在理論上對西方文化理論進行話語平移,在創作上對西方文化創作模式進行模仿和復制,由此甚至使西方文化對我國所進行的文化霸權得到部分實現,對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產生重大的沖擊和威脅,抑制了中國文化合理功能的充分發揮。全球化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壓力還體現在中國文化進行國際參與、實現國際化發展方面的重重困難和阻力。x0dx0a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市場經濟的時代洗禮,導致傳統文化架構的崩潰和新的文化孕育和誕生自然經濟的可控性、自足性、低效率,與市場經濟的非控性、開放性,高效率,是根本對立的。中國文化似乎處於從沒有過的質疑、惶恐、浮躁和迷茫之中。x0dx0a傳統文化生存艱難。當今世界來勢洶涌的全球文化一體化、同質化過程,其實質就是向現代西方高科技文化趨同、被西方高科技文化同化的過程。一些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反省幾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幾十年來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批判多於繼承,否定多於肯定,缺少認真的總結,更遑論普及。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忘卻速度令人吃驚,對文化問題的質疑卻日益彌漫,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正面臨無以為繼的危機。x0dx0a歷史在演變,食物在變化,理論由發展,文藝的精典也在不斷擴大、重構和完善,傳統的審美內涵也在有著當代意識的當代人的重新闡釋下而另具新意。中國文學藝術雖然在近一百年裡深受西方文學藝術的影響,但因其固守自身規律而長期循著自身的發展邏輯,在理論方法上變化不大。經過歷史的洗禮,國人藉助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論視角來分析研究世紀末和新世紀初的中國文學藝術的方法逐漸擴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文藝正處在東西方文化互動的沖突與融合當中,中國的文學藝術理論工作者肩負歷史的重任,承擔起了繼承發展中國發展文化的重任,在理論上建構和完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使之在世界大的變革之中立於不敗的地位。x0dx0a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為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發展,需要我們理性的看待自身的文化傳統,處理好民族性與時代性的關系;也需要我們理性的面對他者的文明,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全球化的關系。

3、文化全球化會帶來哪些危害?

日前有專家表示,所謂「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具有欺騙性的偽命題,所謂「文化全球化」極具欺騙性,危害甚大。

報道稱,藉助國際經濟、科技、教育、影視、傳媒、藝術等交流互動,西方國家不僅向發展中國家傾銷物質商品,而且強力輸出新聞報道、影視作品和圖書讀物等文化產品,企圖讓所謂落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消融在單一西方文化中,實現西方文化全球化。

發展中國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潛移默化地接受和認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為更先進、更高級的文化樣式,竭力學習模仿以求趨同,最終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但是當認識到,一些西方國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壟斷資本的全球擴張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全球滲透,以攫取更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

希望每個國家都能延續自己的文化!

4、全球化對民族精神的消極影響是什麼

有負面影響。
全球化促進了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極大的促進了世界的和平和發展,有利於吸收別國文化中的精華,為我所用。
民族精神的名詞解釋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

5、全球化對中國的文化發展有什麼好的影響和壞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雙刃劍):
(一)積極:
1、加速了生產力的發展
2、為中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發展。
(二)消極:
1、加劇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1)對發達國家:是最大受益者
(2)對發展中國家:壓力和挑戰
2、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橫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大規模地區動盪日益突出(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6、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原因及影響、優點缺點

1、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

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也因此呈現融合加深的趨勢,各種族、各國家文明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得到創新和發展。

2、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了必然,各個國家都希望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地區。

3、影響: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具有悠久燦爛、獨具特色文明的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化環境下統籌好文化安全和文化開放非常重要。

4、優點: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國家間的競爭已由經濟層面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具體體現為文化模式和文化產業的競爭,發展文化產業是繁榮民族文化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5、缺點:在文化全球下,經濟實力較弱的,軟實力不強的國家、民族文化容易被吞噬。

(6)文化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擴展資料:

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只有認同一種文化,才會消費這種文化下面的產品,才會為這個文化下的人製造利潤。

文化又是一個特定地區一種價值觀世界觀的表現,為了減少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誤會、誤解,增加信息的流動,人們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體下的文化交流。

這樣一種趨勢造成了全球文化的傳播,我們可能只知道某個國家的一個品牌一種習慣,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地區的了解就從這個突破口開始.。

每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廣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就是大勢所趨了,誰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先機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商業戰爭的主動權.。

7、請問: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全球經濟是以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為基礎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大融合的過程.
其中,」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礎和主體.與任何事物一樣,經濟全球化也具有兩重性:
一方面,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是經濟殖民化和加
劇南北兩極分化的過程.西方發達國家最初發動全球化的本意是通過全球國際分工,讓自己成為資本和技術的
供給國.然後把其他國家變成依附型工業國家.農業國家或資源產地.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
工業化加速了這一過程.
新興國家工業化的發展令西方資本由此找到了龐大的投資市場,銷售市場和廉價的原料產地,使西方資本
開始了向全世界的大規模跨國流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雖然批上了民主,自由,人權等更溫柔的面紗,但這
並不能掩蓋經濟全球化的不平等性和剝削實質.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新的殖民主義的開始.在參與到
全球化的所以200多個和地區中,大約有20多個發達國家處於支配地位,它們是規則的確立者,也是主要
的獲利者.
這些發達國家主要是通過三個階段和兩個渠道獲取利益的:在購買階段,一低廉的價格從發展中國家獲取
能源和原材料;在生產階段,利用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進行盤剝,賺取高額利潤;
在出賣階段,在國際貿易中通過壓低原材料的和初級產品的價格,抬高技術,品牌,高端產品和知識產權的附
加值從發展中國家大撈一筆.
此外,有兩個牟利渠道:一是利用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短缺實施巨額貸款,進行債務盤剝;二是利用自身的
優越環境吸引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優秀人才.
經濟全球化的不平等性所導致的後果,一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或多或少地被跨國公司所壟斷,缺乏關
鍵技術和核心知識產權,沒有全球知名的民族品牌,高端產品市場也基本上被跨國公司壟斷.二是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加劇,這些現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其背後不過是發達國家不高污染,高能耗和低附加
產業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狄更斯時代英倫上空的騰騰煙霧,現在已經隨著跨國公司的一筆筆投資轉移到了發
展中國家.三是發展中人才資金的外流,投入巨資培養的大量人才被無償吸引到發達國家,資金則通過利潤,
利息和不平等交換流向發達國家.去最終後果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只佔世界人口15%的西方國家集中了
全世界的絕大部分財富.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經濟全球化,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即使在發達國家裡,由於採用高新技術形成的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也是相當數量的勞工和民眾的利益受到損失。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少數國家還借經濟全球化之機,向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經濟全球化不可能健康發展,並將不利於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共同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