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信息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沖擊?
信息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個可以從多個角度加以探討的概念,其內涵十分豐富。美國斯坦福大學理論社會學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所謂全球化,就是"某個場所發生的事物受到遙遠地方發生的事物的制約和影響,或者反過來,某個場所發生的事物對遙遠地方發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義;以此種關系將遠隔地區相互連結,並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加強這種關系"的過程(1)。這一定義描述了全球化的運行狀態,揭示了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結果。
事實上,無論人們如何界定並評價這一概念,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早已開始,它的內在動因是具有無限擴張力的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
自從哥倫布開辟了大西洋的航線之後,西方殖民者就不斷突破地域界限,為其產品尋找市場。凡海水所及,幾乎無處沒有他們的足跡,無處不成為他們投資牟利的樂園。資本主義商品交換這一紐帶,把中世紀以來彼此隔絕、互不往來的世界幾大部分溝通、聯系了起來,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2)
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與全球化的進程相伴而生並隨著傳播手段(主要是大眾傳播手段)的成熟不斷發展的。探尋早期西方殖民者的足跡,就不難看出這一點。早期的殖民者在進行海上貿易時,除了攜帶各色貨品外,還常常附攜一樣東西――報紙。這些報紙從歐洲大陸"出發",穿越大西洋、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再經馬六甲海峽抵達菲律賓、中國和日本;這些報紙也可能由歐洲大陸傳到英倫三島,再由英倫三島傳到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國家。西方殖民者不但攜報紙漂洋過海,還在他們所到之處創辦具有宗主國色彩的報刊。發展中國家報紙出現較早的,如亞洲的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非洲的埃及、幾內亞等,其首份報紙都是由西方殖民者創辦的。盡管當時傳播技術的發展還處於低級階段上,國家、地區間的信息往來主要依靠遠洋航運系統,傳播速度亦為今人所不屑(一條消息或一份報紙由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傳到中國的澳門需要5-7個月時間),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一個以歐洲為起點,將歐、亞、非、拉丁美洲聯結起來的信息傳播網路已初步形成,由此奏響了信息全球化的序曲。
1838年莫爾斯的電報裝置試驗成功後,歐美各國紛紛建立了國內電報通訊系統,此後又開通了連結全球的電報通訊網路。19世紀中期新聞通訊社出現,它憑借電報和無線電通信手段傳遞信息,在時效性方面表現出報紙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之後便是現代化的電子傳播媒體的誕生、數字化浪潮的出現和國際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既是全球化或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又是將這一過程不斷推向前進的強大動因。它以地空合一的信息高速通道作為傳輸渠道,以漸趨普及的多媒體電腦作為收發工具,是一種高效率、大容量、極具開放性的傳播媒體。新聞信息一旦進入網路,就將無視國界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收看或調閱,行政控制或干預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據悉,目前全球互聯網的用戶已達7000萬以上,並且正在以高達160%以上的年增長率遞增,平均每分鍾就有2-3部電腦進入互聯網路。(3)
今天,信息全球化已不再是一個停留在紙面上的名詞或概念,它已經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在各方面產生著影響,並成為一個顯而易見的發展趨勢。
縱觀全球化的歷史演進過程可知,信息全球化是以下列因素為依託的:
1、 傳播屏障的消除,信息的自由流動;
2、 傳播媒體的跨地區、跨國界經營;
3、 傳播手段的高度現代化;
4、 各國政府對信息控制的減少。
這些因素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開放性、多元性必將取代封閉性;同時由於傳播資源佔有量的不均,也暗含著弱肉強食的不平等競爭的意味在裡面。這並不奇怪。因為全球化原本就來自資本主義利益的驅動,它無論是作為一個概念的提出,還是作為一個過程的推進,都是以西方的存在為前提並折射出西方國家的道德標准和價值取向的。它就像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斬除封建藩籬,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全方位的溝通、聯系、交流與互動,同時也衍生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支配傾向,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及信息安全造成威脅。但無論如何,全球化(包括信息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善亦進化,惡亦進化,樂亦進化,苦亦進化,雙方並進,如影隨形,如罔兩之逐影,非有它也"(章太炎語)。
2、關於管理學的一個問題.
全球化的壓力是指:
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對待全球化進程方面的獨特經驗、態度、反應和對策,從深層次上揭示了面臨全球化壓力的世界各國的國慰組織的變遷,並且預示了世界各主要國際組織在全球化時代的發展方向的約束力。
3、為什麼張一鳴要強調「全球化」,是在暗示什麼?
在抖音國際版被美國禁止的時候 ,張一鳴強調“全球化”,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第一個就是要走向國際化。國際化是每個企業的發展方向,不僅要服務於國內用戶,還要服務於國際用戶,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很多,例如騰訊的國際化,還有通訊領域的國際化。他們都是走出去的一個很好的方案,張一鳴也希望頭條也可以做到這樣。
現在頭條的國際化之路比較坎坷,因為涉及到隱私問題沒有處理好,被美國要求45天後將取消這些app的關聯,這對於頭條的打擊很大,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國際化之路。
對於美國的決定,張一鳴認為美國的目的就是全面封禁TikTok!這是張一鳴首次正面回應美國的政策。可見,張一鳴對美國的政策有多大不滿。
第二個是反映了國內競爭的激烈。抖音和今日頭條在國內是一些比較火的應用,但是,很多巨頭也開始布局短視頻領域,騰訊還是了微視,雖然活躍量不如抖音,但是,也是很不錯的。與之類似的是快手,也是騰訊投資的,阿里的淘寶直播,百度也在發力直播,這些都對抖音和頭條產生了競爭,在這樣一片紅海中,不如趁機出去走走,避開這塊焦灼著的土地。
第三個是說明張一鳴的野心很大,想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雖然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但是在國外,TikTok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他這樣往外拓展,也展示張一鳴的野心。
張一鳴,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但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心態,披荊斬棘,奮力向前。大家對這樣的張一鳴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一下!
4、什麼是全球化與本土化
當您將自己的產品限制為只能通過一種語言使用時,您便將潛在的客戶群限制為全球 65 億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稱之為本土化;
如果您想讓自己的應用程序被全球用戶所接受,那麼對產品進行經濟而有效的本地化將是贏得更多客戶的最好、最經濟的方法。我們稱之為全球化。
全球化是以本土化為基礎的產物。也就是說,企業要想實現全球化發展,首先要做好本土化經營。
具體實施,與市場、環境、企業、產品等有很大關聯。
5、海爾智家的全球化有哪些特色?
海爾智能家的全球化有哪些特色?海爾這個家的全球化有哪個特色?那你就看你買哪種阿們的特色是很多的服務態度是很好的,質量肯定是過關的,你需要哪種你就買哪種,肯定是不後悔的
6、國際化和本地化的區別解決方案
看到有人在問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關系,國際化和本地話的關系,我們今天就簡單說說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我們所說的全球化,國際化,本地化都是針對軟體來說的。簡單的來說全球化=國際化+本地化。
所謂的全球化,就是軟體的目標市場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多個國家或區域,我這里借用一下崔啟亮老師的書裡面的定義
全球化軟體是為全球用戶設計,面向全球市場發布的具有一致的界面,風格和功能的軟體,他的核心特徵和代碼設計並不僅僅局限於某一種語言和區域用戶,可以支持不同目標市場的語言和數據的輸入,輸出,顯示和存儲。全球化軟體也稱為國際化軟體,全球化對應的英文是Globalization,縮寫為G11N.G是首字母,N是尾字母。11表示在首字母G和尾字母N之間省略了11個字母。
其實全球化軟體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話也可以叫國際化軟體。全球就是針對多個國家的意思,國際化也是針對多個國家的意思,但是全球化軟體在開發過程中又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一般叫做國際化和本地化,為了將此國際化和彼國際化分開,所以叫做全球化。 所以全球化=國際化+本地化
這塊主要是定義的問題,如果把一個面向全球用戶的軟體叫做國際化軟體也可以,但是如果在做這個軟體的公司內部就不好區分這個大的國際化和他下面細分出來的國際化,所以一般就叫做全球化。所以如果你是給公司外部的人來說,不關注技術細節的話,說你的產品是全球化軟體或國際化軟體都可以。但是公司內部具體去做這個軟體的話最好還是將全球化和國際化定義嚴格分開。崔啟亮老師的書<<國際化軟體測試>>,我感覺名字叫做全球化軟體測試可能會更好一點,當初我看了名字我還以為是講做國際化的,結果發現國際化和本地化都講。
7、全球化問題
7.以下哪一項不是全球化的一個關鍵方面 A.消除貿易壁壘 B.投資 C.財務獨立 D.文化 E.信息技術 8.數字信息技術設備和服務價格的快速下降可能會導致 A.降低IT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 B.拼寫數字時代的結束。 C.使數字鴻溝成為一個神話 D.減少發達經濟體的帶寬可用性 9.以下是關於互聯網和手機時代的情況? 答:幸運的是,下一個十億用戶將與第一個十億用戶相同 B大多數用戶來自發展中國家 C.簡訊可能會主導新興經濟體,手機的使用 D.各國正在跳過使用固定電話技術並跳轉到無線系統 E.發展中國家可能「跨越」整整一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