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中國武術與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武術與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2-08 09:13:59

1、中國「功夫形象」是如何流傳出去的?為何能聞名於世界?

“功夫”,來自於李小龍,它的前身是武術,是香港對“武術”的稱謂,是我國特有體育項目。

中國的“功夫形象”,二十世紀初在大陸萌芽, 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香港發展,中國的“功夫形象”具有獨特的東方男性的氣質,功夫,代表的就是中國。功夫,早已經就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李小龍

那麼,中國“功夫形象”是如何流傳出去的呢?

“功夫形象”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形象之一。中國的“功夫形象”,在二十一世紀走進了好萊塢。在好萊塢中,獨特的東方男性的氣質使其快速發展起來。

自從世界全球化,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不斷增加,而“功夫形象”主要是靠電視電影行業來發展,因此,美國好萊塢就成為了功夫的“經紀人”。中國功夫不僅成為了好萊塢動作電影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元素,而且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美和它的獨特魅力。“功夫形象”也在 21 世紀的“功夫熱潮”中逐漸升溫,在國際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獲得了影響力。

那麼,“功夫形象”到底是因為什麼能聞名於世界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典型人物的塑造

一名國際記者曾經在一篇新聞報道寫過,一些美國朋友第一次接觸到的“功夫”,是在四十多年前的電影院中看到了李小龍塑造的人物形象。李小龍通過在電影中成功地塑造的“功夫形象”成為了“功夫形象”的先驅者。“Kung Fu”因李小龍所塑造的“功夫形象”也因此被正式收入英語詞典中,也成為了美國大眾文化中華人形象的固有形象和符號。有的美國人竟然認為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功夫,甚至有的外國人沉迷於功夫,專門來中國學習功夫,是不是很有趣呢?

成龍

還有另外一個典型的人物,那就是成龍。成龍也是因為他所塑造的“功夫形象”而名揚海內外,成為了大眾中熟悉的、具有國際范的中國文化標簽。在采訪的海外受訪者中,“成龍”和“中國功夫”排在中國文化標簽的前十位,“成龍”是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元素中排名前四位。成龍突出的個人技能和高超的武藝,使影片既有國際范又充滿個性化。不少的外國人被成龍的演技所折服,成為了他的忠實粉絲,並因此愛上中國的功夫。

如果沒有典型人物塑造出的中國“英雄功夫”的形象,那麼中國的“功夫形象”就不會這么快地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功夫形象”獨特的審美價值

中國"功夫形象"具有別具一格的價值審美和文化體驗,它的審美價值獨特,“功夫形象”的表演,是“優美”與“壯烈”的交織,是節奏和音律的完美結合,展現出了傳統西方沒有的動作美感和內涵。它的“詼諧”和“獨特”,賦予了動作電影氣質之美,為好萊塢電影注入了新鮮的血脈。好萊塢中國“功夫形象”承載了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它不僅賦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而且也有個人英雄主義典範,是中美文化精神的融合典範。也促進了中華優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響世界,增強了中華文化影響力。

近年來中美文化的交流,讓文化的影響不再是單向交流。不僅西方的文化影響了亞洲的文化的,而且西方的文化也同時受到了亞洲文化的滲透。“中國功夫”在美國颳起了又一輪新的中國風。好萊塢中中國的“功夫形象”也折射出了中國人形象在美國社會和文化中微妙的變化。

全球化的要求

自經濟全球化以來,世界成為了一個整體,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增強,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產生和發展,電影行業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產業。隨著影視全球化的發展,對影視的要求也在增加,“功夫形象”就是好萊塢市場擴張的要求,而恰好,“功夫形象”也是香港電影走向世界的目標,這正是因為“里”和“外”的相契合,使“功夫形象”更快更好地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全球。

也促進了跨文化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理解、支持。全球化的發展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華優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也為中國其他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借鑒。

中國影響力的提高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聲譽和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綜合實力最高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是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了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中國和平崛起對於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備受關注,它的文化自然也是一大熱議的話題,而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功夫,自然被國內外人熱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人給予中國功夫肯定和支持,也收獲了無數海外粉絲的喜愛。功夫已經走向國際,走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心裡,融入了它們的生活,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總結

中國的“功夫形象”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折射出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功夫走出國門,靠的是國家和人民的努力,靠的是社會的共同努力,也是文化的自信和自強。願我們更加努力,讓中國更多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全球化背景下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功夫的運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29.

[2]中國武俠題材三維動畫角色與動作設定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1

[3]撒旦與家臣——美國電影中的華人形象[J].電影藝術,2009(1).

[4]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男性形象解讀[D].山東大學,2009:54.

2、全球化中如何保持中國文化

全球化是世界國與國之間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全球融合的過程中,各國的文化,經濟取長補短,發生變革,結果將會是變得多樣,多元化。
經濟方面各國之間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關系。
比如美國的波音公司,生產一架波音飛機所需的450萬個零件來自6 個國家的1500家大企業及1.5萬家中小企業。此類跨國公司的建立,使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互惠互利。
文化方面,各國之間的界限漸漸消失。比如父親節,母親節,聖誕節,感恩節等成為了全球性的節日。
在許多方面,全球化可以稱作是美國化。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無人不知,喝著可口可樂,吃著麥當勞快餐的人隨處可見,全球化把美國的價值觀念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時也確立了美國的全球化過程中的中心地位,使美國越來越趨向一個全球化的規則制定者。然而全球化並不等同於美國化。全球化和美國化是兩個概念,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的客觀趨勢,而美國化還只是對於某種趨勢的預測,並沒有得到歷史或現實的有力證明。
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發生了許多改變。
第一, 就是經濟的增長。中國成為了世界的加工廠,所生產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創造了工作崗位,提高了就業率。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國就業結構的改變。知識分子流往海外,而國內剩下的大部分則是勞動力。
第二, 是道德觀念的沖擊。中國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後,西方的法治和道德觀念也進入中國。
第三, 是文化上的影響。中國面向世界的過程中,有些文化傳統及習俗留與不留成為了一大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更多的學習西方的文化禮儀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應該更多的保留我們本國的文化底蘊?在許多方面,中國的文化已經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比如西裝,西餐,歐美流行音樂,美國好萊塢大片等。
現在國人比起「國產」更喜歡「進口」。在這里,我不排除有些「進口」確實比「國產」質量要高,但是如今國人過分追求西方的文化。比如對美國好萊塢大片的熱衷,請客吃飯一定是西餐才顯得高檔,有錢人家的室內裝潢大部分都是歐式復古風格,而對於中國本身的文化傳統閉口不提,更有甚者聲稱中國應當脫亞入歐,全面西化。而我認為,中國的文化與傳統是斷然不可舍棄的。
中國從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君臣等級森嚴的國家,改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舊時代的文化理念是無法在如今的社會形勢下生存的,例如三綱五常等束縛人們思想的條條框框又怎麼能被現代人所認可呢?但是我們可以抹去這些文化存在的痕跡嗎,我們可以否定這些文化存在的價值嗎?這就好比中國出土的歷史文物。依照現在的科學技術,青銅器,瓷器的設計與烘焙自然是比古代的好上千萬倍,但是卻不及它們價值連城。這是因為這些古董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時期,人們的科學技術,更是承載了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因此備受現代人的矚目。文化也是如此,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它在某一時期的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文化習俗無法無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存,但是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文化遺產的形式保留並記錄下來,讓後人了解。
雖然時代不同,但我們不能全然否定中國古代的思想理念。如今孔孟之道,莊周之道又有多少人了解?又有多少人研習?《論語》,《孟子》等典籍所講的為人處世的方法,修身養性的理念在如今都非常適用。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所以,就算某些舊文化不具現代社會的生存力,但這類思想是不會被淘汰的。
正是因為中國文化有著它經過近5000年洗禮發展而成的獨特性,故而中國文化有獨特的吸引力。許多外國學者致力於中國歷史的研究,並著成《中國社會》,《中國與基督教》等書籍,不僅如此,還有人熱衷於研究中國的詩詞歌賦,例如《北美學者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一書。
對於那些可以順應社會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推廣,得到世界的認可,比如中國的武術,茶道,書法繪畫,風箏工藝等,包括一些特定的中國元素,例如青花瓷,中國紅,中國龍等。
中國文化已經對世界產生了影響。中國元素被應用到了時裝的設計上,孔子學院在許多國家及地區建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國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被好萊塢拍成電影,功夫熊貓則是採用了中國的武術文化,而成龍歷險記更是採用了中國十二生肖的傳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