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逆全球化與擴大內需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逆全球化與擴大內需

發布時間: 2022-08-18 12:32:30

1、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中我國應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東西雙向互濟,內外陸海聯動的開放專型格局。
2.培育對外開放新屬優勢,對外貿易新業態,引進來走出去並重。
3.轉變對外開放發展方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2、逆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國該怎麼走

近些年來,受歐美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席捲全球。特朗普當選後提出的「美國優先」以及英國脫歐等現象都是「逆全球化」的集中表現。

盡管2008年經濟危機後,美歐等國訴諸貿易保護措施的頻率較以往有所上漲,但我認為,逆全球化與全球化並非「二選一」的選項,美國也不可能徹底「閉關鎖國」。在如今資源、人員等要素流動空前繁榮的形勢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無條件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反而,逆全球化也會對全球化產生某些積極的作用。

比如,美國參與全球化就是美國的資本、產業流向世界的各個地方。特朗普上任後,希望兌現競選諾言,重新振興美國工業(即「再工業化」),吸引美國的海外資本迴流本土,我認為這也是全球化。

下一輪美國、中國等大國對國際資本的競爭會加劇,這種競爭也會促進全球化。我們不能說資本流出來是全球化,流回去就不是全球化。歐盟也是一樣。英國脫歐對歐盟是個打擊,英國脫歐後,與歐洲之間的競爭會空前加劇,而這種競爭也會產生全球化。

美國、中國、歐盟等行為體,現在對於全球化均處於一個調整期,而這種調整期是深度的、必須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美國的中產階層佔75%以上,而現在卻不到50%。全球化本身沒有什麼錯,只是全球化與主權國家之間發生了沖突。特朗普並不是不想搞全球化,他只知道如今這樣的全球化進行不下去,因為對美國沒有利益可言。

在調整期內,美國政府能對全球化施加影響的空間有限,只能通過貿易保護措施。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吸引資本迴流本土只能用政策,像大規模減稅等政策。但特朗普主導不了美國的資本。全球化基本就是跨國企業資本主導的現象,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導資本的流動,特朗普也是一樣。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看來,在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是顯著的受益者之一。那麼,在逆全球化席捲全球的當下,中國該怎麼走?

去年中國主辦G20峰會,包括今年年初的達沃斯論壇,都表明中國正努力扛起全球化這面大旗,成為全球化的捍衛者與貢獻者,在國際上廣受好評。

接下來,中國還要處理好跟自由秩序、國際經濟秩序的關系。美國、歐洲推動的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飽受詬病,但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秩序並沒有那麼多的意識形態因素,我們需把兩者區分開。

中國應先明確如何與國際自由貿易體制接軌。 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完全有能力改革現有的貿易體制,如「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這些不是為了取代世界銀行或者亞行,而只是一個補充。

這幾年,很多人想著去扮演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奧巴馬時期,美國參與制定的TPP等也強調寫規則,結果慘遭折戟。美國以前制定的規則有用,是因為美國經濟繁榮、國內市場大,而美國如果國內市場小了、經濟實力沒那麼強了,制定再多的規則也沒用。

中國下一步要推動的全球化不是規則導向的,是發展導向的。我們現在做的「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樣開放性、包容性的倡議,讓其他國家參與進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商量規則,這才是行之有效的。

3、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體現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還是主次矛盾的辯關系?

1.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改革開放後,我國為什麼能發展起來呢?靠的是對外開放,發展國際貿易。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通過發展國際貿易,我國把物美價廉的產品銷往全世界,走上了致富之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一些國家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湧動。2020年,由於疫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了沖擊,國際貿易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2.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我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還要做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依託國內市場的同時,仍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所趨。在全球貿易中,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發揮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

3. 深化供給側改革
生產是國內大循環的起點,關鍵是深化供給側改革。

平時,在我們逛商場買衣服時,會感到,總是買不到合乎自己心意的衣服。很多衣服,設計出來,好像就不是讓人正常生活或工作穿的,只是在追求款式的新穎嗎?既不美觀,也不實惠,動輒一件上衣便宜的400、500元,稍好一點的就得2000元左右。

我國要從供給側發力,改善供給質量和水平,改變手裡有錢,卻不到好東西的狀況,國內需求自然就會擴大起來。

4、形成強大的什麼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直強調的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那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打通經濟循環的必要手段,通過三去一降一補繼續發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產業鏈的全面發展,有利於經濟實現高水平動態調整。

強調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是關鍵,在創新中人才是核心,實現誰能幹誰上的原則,選拔領頭羊,先鋒隊人才,突破技術難關,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三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循環體系有序穩固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對外開放尤其是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高科技領域與國際合作的程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注意事項: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新矛盾新挑戰。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不僅明顯弱化了傳統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循環,而且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必然之舉,也是以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的中國貢獻。

5、當前,要把什麼作為戰略基點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激發出來,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攻堅克難,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外部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在當前形勢下,著力擴大內需是對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必然選擇,也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基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運行面臨巨大挑戰。從國際看,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較大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貿規則面臨挑戰,地緣政治風險仍然較高,我國發展的外部風險加大。

(5)逆全球化與擴大內需擴展資料: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攻堅克難,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外部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參考資料: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

6、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重新賦權於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思潮。

從根本上說,全球化的發生、發展和終結是由技術進步、政府政策、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決定的。目前我們正面臨的「逆全球化」,其端倪很早就已經出現,正被國家間和國家內部利益的分配問題推向高潮。

同時,以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機器人為標志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將使收入分配問題進一步惡化,並最終導致本輪全球化走向終結。

為此,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社會團體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備,而極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必須重視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分配問題,以抗衡「逆全球化」浪潮,或為下一輪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1)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分配問題在中短期無法獲得妥善解決,這將從根本上進一步扭轉以往的親全球化政策。

(2)以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機器人為特徵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正在改變全球分工格局,將不斷降低跨國貿易和對外投資的必要性。

(3)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沖突很難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