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全球變暖會導致北歐地區更加寒冷?
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科學家近來卻發現,北歐地區很可能在此大趨勢下變得越來越冷。r nr n日前新華社柏林消息,在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美國、德國和俄羅斯等國的科學家稱:近年來由於歐洲和亞洲地區的降雨量大大增加,流入北極海域的淡水明顯增多,導致北歐地區溫度日益降低。科學家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北極海域中的淡水阻止了原本可以給北歐地區帶來溫暖的大洋暖流。r nr n科學家們通過對靠近北極地區的葉尼塞河、勒拿河以及科雷馬河等河流的水量統計分析發現,從1936年到1999年間流入北極海域的淡水增加了1280億立方米,增長幅度達到7%。科學家指出,流入北極海域淡水量的不斷增加將導致北歐地區繼續變冷。r nr n另外,科學家還指出,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不同地區將呈現出不同效應,如歐亞部分地區將變得越來越乾燥,而另外一些地區的降水量將會顯著上升
2、北大西洋暖流對西北歐氣候有什麼影響?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暖流之一,面積大,深度達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水量每小時達900億噸,相當於大陸總徑流量的20多倍。暖流將熱量源源不斷地輸往歐洲西北部,使得55º-70ºN之間的大西洋東岸最冷月平均氣溫比西岸高16-20ºC。大西洋兩岸的自然景觀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呈現苔原景觀,同緯度的大西洋東岸卻呈現森林景觀,北極圈內出現不凍港。如果沒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英國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將有半年以上的封凍期。謝謝!
3、南極的天氣!!(急!各位學者速回!)
據此間媒體6日報道,南極的冬季風雪交加、氣候多變,
南極冰蓋對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非常敏感。
②南極冰蓋反射太陽輻射的能量。
③南極冰蓋季節性的脹縮放大了上述效應。
④海水吸收、貯存太陽能,南極作用遠勝北極。
南極洲是個神秘而孤獨的白色
世界,它在地球上隱匿了兩億多年,但150年前,人類已開始探索南極。尤其是二戰剛
剛結束,美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提出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南極考察計劃——「飛躍行
動計劃」並付諸實施,震撼了全球,從而掀起了南極考察的熱潮。
影響全球化氣候變化的有三個關鍵性因素。
一是地球從太陽所吸收的能量的變化;二是從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
大氣對流和海洋環流的作用。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極大陸的存在對這三個關鍵性因素
有著很大的控製作用。
隨著全球氣候日漸變暖,南極洲的氣溫也在不斷升高。現在南極洲已經具備了草生長的氣候條件,綠油油的青草開始在南極安家落戶。南極洲發生這種變化還是10000年來的第一次。
據科學家報告,現在南極洲有大片面積的草開始結成草皮,而以前這些地方完全是被清一色的冰床和冰川所覆蓋。過去只有在夏天時才有一些草皮在南極洲的一些小塊的地方有零星分布,但最近科學家發現,現在這些草皮可以在南極洲越冬,夏天的幾個月里草皮甚至向四周蔓延,面積不斷擴大。一些科學家擔心這可能是南極洲冰蓋開始大面積融化的一個前兆。這些冰蓋可以2000萬年前形成的。
生態學家比特·康威正在與英國南極勘查局聯合對南極洲的氣候進行研究,他說:「現在青草開始在南極洲『佔山為王』,南極的氣候正在快速地發生變化,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青草將很多以前曾極度寒冷的地方變成了它的殖民地。」康威說,氣候快速變暖對許多野生物種的生存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像企鵝、海豹、寒帶魚和大型海蜘蛛。
科學家公開這一發現從政治上說有點「不合時宜」,因為美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限制國內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在這個問題上與歐洲國家發生了激烈沖突。由於明年英方將擔任歐盟和八國集團輪值主席,所以英國首相布萊爾已經表態,他會盡快將此項議題提到國際日程上來。可以預料,歐洲與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碰撞將更加激烈。
科學家在對南極的氣候進行研究時,選擇了南極半島做為研究對象。因為這一帶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明顯,是研究全球氣候變暖對南極產生何種影響的最為理想的地區。根據科學家對這個地區過去三十年中氣溫的測定數據,這里是全球氣溫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與1974年相比氣溫升高了5攝氏度。氣溫的大幅升高使得這里的許多冰床和冰川開始融化。
康威說,能在南極大陸上生存的植物只有發草和漆姑草,而且只是一些零星的分布。他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茂密的草皮或草坪在這里生成,草皮還在不斷向更南的地區延伸,這種變化真是太明顯了。」康威和他的同事研究認為,使草能在南極生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氣溫的不斷升高使得南極的春季提前到來,同時也延遲了秋季到來的時間,這就使草種有了足夠的時間發育成熟並發芽生成新草。
南極以前並不是一個冰雪世界。那裡曾經有著溫和的氣候和茂密的植被。由於大陸板塊的運動,現在所稱的南極半島與南美洲連成一體,形成了一個連續的地障,來自熱帶的暖流沿著這一地障向南流動。它對南極的這種影響和墨西哥暖流對英國和北歐的影響是一樣的,可以使南極保持溫暖濕潤的氣候。
大約3000萬年前,隨著地球板塊的不斷運動,南美板塊向北發生了漂移,將暖流切斷。取而代之的是繞極海流。這種海流的溫度很低,它環繞南極不停地做圓周運動,使南極和其他板塊隔離開來並將其變成了一個冰雪世界。約翰·金是英國南極勘查局研究南極氣候變化的負責人,他表示:「在咆哮西風帶(四十度帶),氣溫也有明顯升高,強大的西風在南極恣意肆虐。有一種理論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正在使風力不斷增強。」
金和他的同事相信,這種趨勢還將繼續持續下去。冬季南極半島上的平均氣溫將有可能從以前零下攝氏10度升高到攝氏0度。最後,南極半島的溫度將有可能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溫度持平。康威的一位同事羅亞德.派克教授還發出另一更為嚴重的氣候變暖警告。派克表示:「南極的氣候變暖正在警示我們,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措施保護我們的環境,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終有一天這種變化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打擊。」
南極是「冰的天堂、雪的世界」名不虛傳,整個南極大陸的95%被冰雪覆蓋,像戴了一頂帽子,這頂帽子通常稱為「冰蓋」。一進入南緯58°,南大洋上就開始出現了點點冰山,越往南走冰山就越多,這種冰山實際上就是南極冰蓋由於受重力的作用和大陸地形坡度的影響,不斷從大陸內部向沿海流動,最後崩裂,墜入大海的冰層,成為漂浮的冰山。冰山下面的浮冰,像荷葉般的鋪滿了海面。踏上南極大陸,鋪天蓋地的都是冰雪,天空、海洋的藍和冰雪的白,構成了南極的最基本的色彩。南極是世界上冰雪貯量最多的大陸,大陸冰蓋的體積約為2700萬立方公里。它貯藏了世界總冰量的90%,同時南極的冰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庫,相當於世界總淡水量的70%。所以有些嚴重缺水的國家把解決缺水的問題的希望寄託於南極,利用南極冰最簡單的方法是,拖運每年從南極陸緣冰上分離出來總量大約為1200立方公里的冰山,即使能把每年冰山的10%拖運到合適的地點,這些水也足以灌溉600~1000萬公頃的農田,或者供應5億城市人口的用水。別以為這只是些異想天開的想法,有些發達國家已在著手進行這項研究了。
由於南極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南極洲成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極端最低氣溫為-89℃,南極寒冷的原因除了前面介紹的暴風雪和冰蓋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基本原因是高緯度地區地面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力相對比較少,在冬季極夜時期,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為全年最少,而在夏季24小時全為白晝時,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最多,但極地的夏季天空雲量大,太陽輻射能量的大部分被反射回空中,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南極洲位於幾乎占據南極圈以內全部面積的一個巨大陸塊的中央高原,因此難以受到四周南大洋調節影響,使來自北方的暖濕空氣無法到達,在南半球冬季,海面凍結的范圍可達南緯60°,這就更無法調節南極的氣候了。有人形象地描述南極為「太陽氣候」,意指太陽輻射及其變化控制了幾乎所有的氣候因子,我們在南極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迎著太陽的一面是暖和的,而背陽的一面側是寒冷的,暖與寒的差別是巨大的,這就是有人敢在南極游泳的根本原因。
南極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世界之最,就是非常的乾燥,簡直可以稱之為「白色的沙漠」。在那裡幾乎所有的降水都是固體形式,特別在東南極高原尤為嚴重,年降水量僅為50毫米,比撒哈拉沙漠多不了多少。在南極,我們洗的衣服,晾在室內不一會兒就幹了,餅乾等食物根本不用塑料袋防潮,放置多久都沒事,水果放不了多久就開始收縮,但不會腐爛。原因就是寒冷乾燥的環境限制了細菌的滋生和活動,只有極少能分泌親合冰晶的生物化學物質的真菌和細菌能生存於這種環境,而這極少數中也只有少數能熬過冬夜。最終適應南極環境並繁衍的菌類至今尚未發現,因此我們人類踏上南極大陸沒有病毒的困擾。
我們到南極雖然體驗了冰雪的威懾以及寒風的狂暴,但也盡情的欣賞了大自然賜與美景。南極冰山之美堪稱世界一絕。凡是到南極見到冰山的人都會為之而動容,為之而流連忘返。它們是狂風和酷寒造就的產物,那鬼斧神工似的冰雕雪塑,千姿百態。如塔形、梯形。有的似軍艦,有的似仙女,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通體透亮,熠熠閃光,氣勢非凡。美麗得令人眩目,令人心悸。面對這一切我們驚嘆不已,在南極這不毛之地,竟有這人間少有的美景。這是大自然的造化中最神奇、最偉大、最美麗的創造。大自然真是既殘酷又溫柔。殘酷得有時讓你絕望,溫柔時又使你柔情滿懷,而忘乎所以。難怪有的考察隊員見到如此美景,竟忍不住跪下去給冰山一個吻,這深深的一吻,包含著多少對大自然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這是人與自然在交流。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才感受到自已是那麼的渺小,在這博大的天地之間,自已又算得了什麼。這是無法參照的對比,是大自然的天啟。在它面前,人的偏狹和自私,怯懦和恐懼,狂妄和傲慢都顯得那樣的可笑。我想只有心胸寬廣,勇敢無畏,誠實自信的人,才能在大自然無限的懷抱中盡情的舒展自已,充分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慷慨無私的恩賜和美麗。
南極是一塊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還是地球上最孤獨最寒冷的地方。但它並不是游離於其它大洲以外的獨立世界,那裡的一切與我們生活的大陸息息相關,並且關系著全球的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未來等重大問題,是全世界科學家深感興趣的天然實驗室。但開展南極考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盡管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爭先恐後遠渡重洋,不惜一切代價去進行南極考察呢?除了國家意圖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埋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
南極巨大的冰蓋是許多不同專業的科學家爭相研究的對象,因為南極的冰蓋是冰河時代的遺物,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並且保存得極為完好。南極的冰蓋是記錄古氣候的檔案庫,詳盡無遺地留下了幾萬年以至幾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珍貴資料。科學家們通過鑽取冰岩芯,對早年降雪時所夾帶的空氣中的氣溶膠微粒、氧同位素、花粉、塵埃以及冰層本身的特徵進行分析,就可以獲得古氣候的珍貴資料。不少國家在南極冰蓋上取得了一系列冰岩芯樣品,用這些樣品可以分析數萬年到幾十萬年來氣候的演變。科學家們認為,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一根冰岩芯,就等於得到了一座氣象站。但是要取得冰岩芯是非常困難的,南極大陸冰蓋的鑽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初階段人們用手搖冰鑽很費力的才能鑽出幾米或幾十米的一個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冰鑽和鑽探技術都在不斷改進,現採用現代化的電子機械鑽探設備,10~20天就可以鑽出一口200米左右的孔。鑽孔越深,獲得的冰岩芯樣最越寶貴,科學價值也就越大。然而,增加鑽探深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困難是鑽桿無法抗拒冰塊的壓力和冰層的流動,以至探井會遭到彎曲、封死,最後崩塌。因此南極的冰蓋考察被認為是南極科考中最高水平的考察。目前冰蓋鑽探最深的孔為2202米,是前蘇聯南極考察隊於1987年在東方站鑽出的。與南極冰蓋最厚處4750米相比相差還很遠。南極是一塊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還是地球上最孤獨最寒冷的地方。但它並不是游離於其它大洲以外的獨立世界,那裡的一切與我們生活的大陸息息相關,並且關系著全球的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未來等重大問題,是全世界科學家深感興趣的天然實驗室。但開展南極考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盡管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爭先恐後遠渡重洋,不惜一切代價去進行南極考察呢?除了國家意圖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埋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
南極巨大的冰蓋是許多不同專業的科學家爭相研究的對象,因為南極的冰蓋是冰河時代的遺物,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並且保存得極為完好。南極的冰蓋是記錄古氣候的檔案庫,詳盡無遺地留下了幾萬年以至幾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珍貴資料。科學家們通過鑽取冰岩芯,對早年降雪時所夾帶的空氣中的氣溶膠微粒、氧同位素、花粉、塵埃以及冰層本身的特徵進行分析,就可以獲得古氣候的珍貴資料。不少國家在南極冰蓋上取得了一系列冰岩芯樣品,用這些樣品可以分析數萬年到幾十萬年來氣候的演變。科學家們認為,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一根冰岩芯,就等於得到了一座氣象站。但是要取得冰岩芯是非常困難的,南極大陸冰蓋的鑽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初階段人們用手搖冰鑽很費力的才能鑽出幾米或幾十米的一個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冰鑽和鑽探技術都在不斷改進,現採用現代化的電子機械鑽探設備,10~20天就可以鑽出一口200米左右的孔。鑽孔越深,獲得的冰岩芯樣最越寶貴,科學價值也就越大。然而,增加鑽探深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困難是鑽桿無法抗拒冰塊的壓力和冰層的流動,以至探井會遭到彎曲、封死,最後崩塌。因此南極的冰蓋考察被認為是南極科考中最高水平的考察。目前冰蓋鑽探最深的孔為2202米,是前蘇聯南極考察隊於1987年在東方站鑽出的。與南極冰蓋最厚處4750米相比相差還很遠。南極是一塊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還是地球上最孤獨最寒冷的地方。但它並不是游離於其它大洲以外的獨立世界,那裡的一切與我們生活的大陸息息相關,並且關系著全球的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未來等重大問題,是全世界科學家深感興趣的天然實驗室。但開展南極考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盡管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爭先恐後遠渡重洋,不惜一切代價去進行南極考察呢?除了國家意圖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埋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
南極巨大的冰蓋是許多不同專業的科學家爭相研究的對象,因為南極的冰蓋是冰河時代的遺物,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並且保存得極為完好。南極的冰蓋是記錄古氣候的檔案庫,詳盡無遺地留下了幾萬年以至幾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珍貴資料。科學家們通過鑽取冰岩芯,對早年降雪時所夾帶的空氣中的氣溶膠微粒、氧同位素、花粉、塵埃以及冰層本身的特徵進行分析,就可以獲得古氣候的珍貴資料。不少國家在南極冰蓋上取得了一系列冰岩芯樣品,用這些樣品可以分析數萬年到幾十萬年來氣候的演變。科學家們認為,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一根冰岩芯,就等於得到了一座氣象站。但是要取得冰岩芯是非常困難的,南極大陸冰蓋的鑽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初階段人們用手搖冰鑽很費力的才能鑽出幾米或幾十米的一個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冰鑽和鑽探技術都在不斷改進,現採用現代化的電子機械鑽探設備,10~20天就可以鑽出一口200米左右的孔。鑽孔越深,獲得的冰岩芯樣最越寶貴,科學價值也就越大。然而,增加鑽探深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困難是鑽桿無法抗拒冰塊的壓力和冰層的流動,以至探井會遭到彎曲、封死,最後崩塌。因此南極的冰蓋考察被認為是南極科考中最高水平的考察。目前冰蓋鑽探最深的孔為2202米,是前蘇聯南極考察隊於1987年在東方站鑽出的。與南極冰蓋最厚處4750米相比相差還很遠。
南極是一塊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還是地球上最孤獨最寒冷的地方。但它並不是游離於其它大洲以外的獨立世界,那裡的一切與我們生活的大陸息息相關,並且關系著全球的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未來等重大問題,是全世界科學家深感興趣的天然實驗室。但開展南極考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盡管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爭先恐後遠渡重洋,不惜一切代價去進行南極考察呢?除了國家意圖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埋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
南極巨大的冰蓋是許多不同專業的科學家爭相研究的對象,因為南極的冰蓋是冰河時代的遺物,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並且保存得極為完好。南極的冰蓋是記錄古氣候的檔案庫,詳盡無遺地留下了幾萬年以至幾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珍貴資料。科學家們通過鑽取冰岩芯,對早年降雪時所夾帶的空氣中的氣溶膠微粒、氧同位素、花粉、塵埃以及冰層本身的特徵進行分析,就可以獲得古氣候的珍貴資料。不少國家在南極冰蓋上取得了一系列冰岩芯樣品,用這些樣品可以分析數萬年到幾十萬年來氣候的演變。科學家們認為,在南極冰蓋上鑽取一根冰岩芯,就等於得到了一座氣象站。但是要取得冰岩芯是非常困難的,南極大陸冰蓋的鑽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初階段人們用手搖冰鑽很費力的才能鑽出幾米或幾十米的一個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冰鑽和鑽探技術都在不斷改進,現採用現代化的電子機械鑽探設備,10~20天就可以鑽出一口200米左右的孔。鑽孔越深,獲得的冰岩芯樣最越寶貴,科學價值也就越大。然而,增加鑽探深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困難是鑽桿無法抗拒冰塊的壓力和冰層的流動,以至探井會遭到彎曲、封死,最後崩塌。因此南極的冰蓋考察被認為是南極科考中最高水平的考察。目前冰蓋鑽探最深的孔為2202米,是前蘇聯南極考察隊於1987年在東方站鑽出的。與南極冰蓋最厚處4750米相比相差還很遠。
4、急!求高一地理政治歷史的復習提綱
地 理
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 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中的普通一顆(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物理性質、運動特徵)
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
(二)、日地關系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約1.5億千米(一個天文單位)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口訣:水近地火木土添海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分界線;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約11年。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三)、地球
地球的形狀 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橢球體
地球的平均半徑與赤道周長 6371千米、4萬千米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極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111×cosθ
特殊經線 0°、180°、120°E、20°W、160°E
緯線和緯度 和赤道平行的的圓。以赤道為零度,向南向北各90度。
特殊的緯線 0°(赤道)、90°(極點)、30°、60°、23°26′、66°34′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斷 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東西方向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經緯網上方向的判斷 平行四邊形法則
經緯網上距離的計算 經度每差一度相差110×cosθ(當地緯度)、度相差一度相差110千米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旋轉,南極俯視呈順時針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晝夜交替周期)。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約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1670km/h×cosθ)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快,七月初(遠日點)慢。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回歸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晨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線為6點,昏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線為18點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國際標准時間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即零度經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有三處偏離,不通過陸地(實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考地理知識點全解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北右南左)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太陽高度為90度,晝半球的中心點,地方時為12點。
春分日(3.21.)秋分日(9.23.)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北半球晝長>12h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南半球晝長>12h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點在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冬半年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直射點在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夏半年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日落時間減去日出時間。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日出時間為12-L/2,日落時間為12+L/2;L為晝長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往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往南白晝越長。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反之為冬季。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4/5)、立夏(5.5/6)、立秋(8.7/8)、立冬(11.7/8)劃分四季。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四)、宇宙探測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3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2005年神舟6號。2008年神舟7號。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二、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必需;構成生物體成分;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雲致雨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電離層 無線電短波通訊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人類的保護傘。
(二)對流層大氣的熱力狀況和大氣運動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選擇性吸收、反射(無選擇性)、散射。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屬長波輻射。
大氣逆輻射 大氣輻射射回地面的部分。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大氣的保溫效應 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保溫作用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由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垂直於風向右側,南半球垂直於風向左側。低緯度小,高緯度大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斜穿等壓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高考地理知識點全解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壓線,指向低壓;高空與等壓線平行。左右手法則。
熱力環流的典型案例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海平面等壓線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槽、高壓脊、鞍部。
大氣環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赤道低壓、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 大致來說,對於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冬季主要氣壓中心(1月,北緯60度) 亞洲高壓(亞歐大陸)、阿留申低壓(北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北大西洋)
夏季主要氣壓中心(7月,北緯30度) 亞洲低壓(亞歐大陸),夏威夷高壓(北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北大西洋)
季風的成因 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東亞)
② 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南亞)
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 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三)大氣降水
降水的條件 物質條件:水汽、固體雜質
臨界條件:水汽上升,水汽凝結達到過飽和。
降水的類型 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
世界降水分布 東岸多、西岸少。赤道多、兩極少。沿海多、內陸少。赤道多雨帶、副熱帶少雨帶、副極地多雨帶、極地少雨帶。
(四)天氣、氣候與人類及氣象災害
鋒面的分類與天氣 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過境時與過境後氣溫、氣壓、天氣的變化。
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冬季的寒潮、沙塵暴(冷鋒)、梅雨(准靜止鋒)
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 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逆時針輻合,南半球順時針輻合。
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 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順時針輻散,南半球逆時針輻散。
鋒面氣旋 溫帶氣旋,東面暖鋒、西面冷鋒。暖鋒鋒前、冷鋒鋒後一側陰雨。
氣候形成因子 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 日較差、年較差、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 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一種)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大陸東岸20-35°。季風環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30-40西岸。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 40-60°大陸東岸(僅東亞)。季風環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 40-60°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冬暖夏涼,降水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內陸。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
氣候的變化 地質時期、歷史時期、19世紀末以來。
氣候資源的特點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有較大的變率
氣候資源與農業 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氣候資源與建築 小區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街道方向與風向平行(利於通風)
風與城市規劃 工業企業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居民區相反。
氣候資源與交通 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雲霧、地勢等)
台風(颶風) 熱帶氣旋強烈發展形成。近中心風力>12級。影響低緯度東岸。
熱帶氣旋強度等級 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
台風的監測與預報 利用氣象衛星確定台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暴雨形成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強烈的上升運動③持續的天氣系統
洪澇災害的防禦 提高預報的准確率,採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乾旱的危害 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乾旱的防禦 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三、海洋
(一)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熱容量很大。
海岸帶 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海岸帶與人類活動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內。
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 ①很少干預②開始干預③海岸開發④海岸管理
海水熱量的收入、支出 太陽輻射、海水蒸發所消耗的熱量。
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 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
海水溫度的空間變化規律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 表層海水溫度變化較大,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溫度變化不大。
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 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鹽類物質 氯化鈉、氯化鎂。
鹽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大洋平均鹽度:3.5%
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發量、洋流(寒流、暖流)、河流淡水匯入(徑流量)。
鹽度最高的海區和最低的海區 紅海(亞非交界)、波羅的海(北歐附近)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波浪(風浪、海嘯)、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洋流的成因分類 風海流(大多東西方向)補償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
5、北大西洋暖流對西北歐地區氣候的影響及社會經濟意義?
北大西洋暖流
又名北大西洋西風漂流。大西洋北部勢力最強的暖流,系墨西哥灣暖流的延續。源於紐芬蘭淺灘外緣,在50°N、20°W附近分成三支:干支經挪威海進入北冰洋,南支沿比斯開灣、伊比利亞半島外緣南下,北支向西北流到冰島以南。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隨墨西哥灣暖流的強度變化而變化,其流量值為2×107~4×107萬立方米/秒間。該暖流對西歐與北歐氣候有明顯增溫增濕作用。每年向西歐與北歐每公裏海岸輸送相當於燃燒6000萬噸煤釋放的熱量。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亞洲與北美洲的東海岸高出15~20℃,從而使北歐盛長混交林及針葉林,巴倫支海西南部終年不封凍。
——網路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
該暖流對西歐與北歐氣候有明顯增溫增濕作用
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影響了植被
歐盛長混交林及針葉林
森林資源豐富
巴倫支海西南部終年不封凍
形成了著名的不凍港
便利了航運
氣候也影響了農業
溫帶海洋性氣候,緯度較高,陰雨天氣多,熱量和光照條件一般不太適合發展種植業(巴黎盆地熱量條件較好,有種植業分布),一般以畜牧業(如蘇格蘭北部),花卉種植業(如荷蘭)等對熱量要求較小的農業類型為主
大概這樣
6、行測地理常識洋流分布及影響?
一、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
1.風海流:
成因:風海流是洋流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主要由於信風和盛行風常年吹動海水形成。
分布規律:洋流流向為東西方向的洋流都是風海流,包括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和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
2.補償流:
成因:補償流主要是由於某地的海水流走後,海平面低於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海水流過來補充形成的洋流.
分布規律:洋流流向為上南北方向流動的洋流成因多數和補償作用有關.比如秘魯寒流、日本暖流、千島寒流.
3.密度流:
成因:由於兩個較為封閉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的。
分布規律:一般發生在海峽處,表層海水從密度小的一側流向密度大的一側.如直布羅陀海峽的海水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二、洋流的性質及影響:
洋流的性質主要分為兩種:寒流和暖流,由低緯度高溫海域流向高緯度低溫海域的洋流為暖流;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為寒流。
洋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洋流對流經地區的氣候有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寒暖流交匯處常有霧。比如秘魯、澳大利亞西岸等一些沿海地區出現了沙漠氣候就是由於沿岸寒流的影響。
2.洋流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處以及上升流流經地區會形成漁場。比如世界四大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都是由於洋流作用形成的。
3.洋流對航海的影響
(1) 順洋流航行可節約燃料,加快航速。
(2)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霧,對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從北極地區帶來的冰山對航行構成威脅。
三、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洋流的運動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海水自身的凈化速度,但同時也會擴大污染范圍。
7、冰島是不是常年下雪?
是的,大部分在北極圈以內,受極地東風影響
以下是簡介
冰島共和國(冰島語:Lýðveldið 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格陵蘭島和英國中間,首都雷克雅未克。
歷史
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凱爾特人在第9和10世紀間移民到冰島之前,冰島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無人居住的大島。冰島以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議會Alþingi (English: Althing)而自豪,雖然這一議會此後並未運行多久。某些文字證據顯示,愛爾蘭人的僧侶曾經在北方人到達之前在冰島生活過,不過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這一推斷。
冰島保持了300年的獨立,隨後被挪威和丹麥統治。1814年丹麥-挪威聯合王國根據基爾協議(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島是挪威國王的殖民地,此後成為丹麥的附屬國。 1874年,丹麥政府給予冰島有限的自治,1918年,冰島在內政方面進一步獲得了類似於保護國(protectorate)的獨立和主權,外交和國防方面丹麥仍保留權力。1940年,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佔領和丹麥,同年盟軍佔領了冰島。 丹麥國王繼續保持法律上的統治直到1944年冰島共和國建立。 新的共和國是北約的成員國,並於1949年和美國簽訂了防衛冰島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至今在Keflavík設有軍事基地,冰島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 戰後幾十年來,冰島的經濟依賴於漁業,並因為這一生物資源和周邊國家發生過數次沖突,其中包括和英國間著名的「鱈魚戰爭」。近年來,由於對重工業的大量投資,經濟逐漸多樣化,煉鋁業發展起來,經濟領域不斷自由化和私有化。 冰島通過EEA成為了歐洲共同市場的成員,但從未申請加入歐盟.
政治
冰島的阿爾庭建立於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現在它有63名成員, 由全國人口每四年選舉一次。國家元首是總統,任期四年。政府首腦是總理,由總統任命,與他的內閣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職責。
位置
西隔丹麥海峽與格陵蘭島相望,東臨挪威海,北面格陵蘭海,南界大西洋。屬北歐國家。
地質地貌
早中新世晚期以來,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質堆積而成,屬於火山島。組成冰島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廣,還有安山岩、流紋岩等。
島上多火山,著稱「極圈火島」,共有火山200-300座,有40-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華納達爾斯火山、海克拉火山、卡特拉火山。1963-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動形成了一個約2.1平方公里的小島。冰島溫泉的數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島約有250個鹼性溫泉,最大的溫泉每秒可產生200升的泉水。
地形大勢: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間,個別山峰可達1300至1700米,冰島最高峰是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積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沖積平原,平原面積佔全島的7%左右。無冰川流過的海岸線不規則,多峽灣、小海灣。其他沿海地區主要為沙灘,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廣布。
氣候地處高緯,屬於寒溫帶海洋性氣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主要從其南面流過,並有一支繞行於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雖然地處北極圈附近,冬季氣溫並不低,夏季氣溫全島在7至12攝氏度之間。
處於冰島低壓中心附近,天氣多變。氣旋給冰島到來豐沞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較少,為400至600毫米。無論什麼季節,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水文河流呈輻射狀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約德勒姆冰河等。
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積佔全島的11.5%。主要有霍夫斯冰原和瓦特納冰原,其中瓦特納冰原面積達8500平方公里,厚度在幾百米到幾千米之間,是除南極和格陵蘭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植被苔原廣布,南部可有小林,在背風的地方或溫泉附近分布有草甸。
農業
冰島經濟主要依靠海洋漁業。漁業提供冰島60%的出口收入,僱用了8%的勞工人口。
根據1980年的統計,魚類生產量有1,500,839噸、乾草3,879,000立方米、馬鈴薯15,341噸、蘿卜902噸、線羊827,927隻、馬52,346匹,牛59,933頭,豬12,965頭,家禽310,724隻。
工業
水泥產業發達。
旅遊業
冰島有四個國家公園。
人口1703年冰島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當時人口為50,358,至1801年降到47,240。19世紀人口略有增加,1901年增到78,470。20世紀初期經濟成長迅速,人口也相對猛增,1940年達到121,47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戰後初期,生活水準迅速提高,人口增加率也快速上升;年增加率在50年代達到頂峰,而自1960年以來即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出生率降低並不斷有人移民。
文化
冰島最為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是冰島薩迦,一種人們開始定居在冰島的時代寫下的散文史詩,內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傳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雅爾薩迦》和描寫發現格陵蘭和芬蘭以及向那裡殖民過程的《Grænlendinga和Eiríks》。
文化成就有
Njal's Saga
20世紀末冰島的文化成就
The Sugar Cubes
Björk
Sigur Rós
這里,是童話世界,冰雪覆蓋的勝境讓人流連忘返。這里,是模範世界,冰島多次奪下世界最幸福國家亞軍。當無數經濟學家都推崇北歐經濟社會的優秀模式時,一場席捲世界的金融風暴卻讓它難以倖免。而且,一來就那麼觸目驚心——國家破產,多麼可怕的名詞,成為近幾日籠罩在冰島頭上揮之不去的夢魘。隨著冰島第二、第三大銀行被政府接管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政府同時宣布放棄冰島克朗的固定匯率,該國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冰島銀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證券市場的繁榮而迅速成長,卻成為造成現在的經濟損失達全年國民生產總值(190億美元)的9倍之多的罪魁禍首。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讓冰島從世界之巔墜跌到世界的危機谷底?冰島,怎麼就淪落到冰雪消融,大廈崩殂的危境?解讀冰島的經濟疑難雜症,其實也正是為我們自己的經濟號脈。雖然遠隔千山萬水,全球化的語境下,也不過就是小小一個地球村。美國到冰島,又何嘗不是如此?
冰島政府接管Landsbanki,急壞了英國政府和儲戶
●「同胞們,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危險。在最糟的情況下,冰島的國民經濟將和銀行一同卷進漩渦,結果會是國家的破產。」
●「如果有什麼時候是需要冰島人民站在一起,對逆境表現出堅毅,那麼現在是時候了。雖然前景看起來令人擔憂。我們需要向我們的孩子解釋,世界不是到了懸崖邊緣,我們要找到內在的勇氣來展望未來。」
「同胞們,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危險。在最糟的情況下,冰島的國民經濟將和銀行一同卷進漩渦,結果會是國家的破產。」10月6日,冰島總理蓋爾·希爾馬·哈爾德通過電視講話,對全體國民發出警報。之後的兩天,冰島排名第二和第三大的銀行全線被政府接管。
專家們此前所作的預言——這場金融危機的代價將是幾家大金融機構破產——已經得到應驗。如今,人們發現,破產的恐怕不止是金融機構,甚至是某些國家。
冰島,這個僅有32萬人,人均GDP卻是世界第四的北歐小國,已被籠罩上國家破產的陰影,現在的冰島政府不得不挑起9倍於GDP的銀行負債重擔。
而就在哈爾德發表警告講話的幾小時前,他還公開表示,沒有必要「以政府的名義對金融系統採取特別措施」。但10月6日那天,冰島金融系統的惡化幾近失控:冰島克朗對歐元的匯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雷克雅未克股市上的所有冰島銀行股票被全部停止交易;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把冰島的信貸級別從A-降為了BBB……這一切促使這位總理不得不「出爾反爾」。
在當天的電視講話中,哈爾德承諾冰島所有的居民儲蓄將得到政府擔保,並確保為企業提供最大限度的融資便利。冰島由此成為歐洲繼愛爾蘭、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丹麥後,又一個為儲蓄存款作保的國家。
冰島政府此舉「勇氣」遠超過其他國家:美國政府救援計劃的700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1/20,而冰島三大銀行資產總值,卻是該國GDP的9倍!
金融是福又是禍
冰島銀行業近年來的海外擴張策略,為其帶來了總理口中「近乎童話」的成長率和盈利能力。但隨之而來的巨大風險成為高懸在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冰島的凈外部負債超過了GDP的2.2倍,為其經常賬戶收入的3.7倍。
次貸危機肇始於美國之時,大家都以為沒有什麼次貸業務的冰島銀行不會受到重大影響。但當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機構或倒閉或奄奄一息,全球金融市場陷入信心的冰河紀。貨幣市場融資活動停滯,冰島銀行業也遭「海嘯」席捲。
過於龐大的金融鏈條是拖垮冰島經濟的罪魁禍首。在過去幾年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冰島的銀行向海外發放了大量的貸款,銀行因此成為國內最強大的機構。截至今年6月30日,冰島三大銀行Kaupthing、LandsbankiIslands和Glitnir的資產規模總計達到14.4萬億克朗(約合1280億美元)。與之相比,2007年冰島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3萬億克朗(約合193.7億美元)。近10多年來,冰島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但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93.7億美元。冰島四大銀行所欠的外債已超過了1000億歐元,而冰島中央銀行所能動用的流動外國資產僅有40億歐元。因此,冰島金融市場極容易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波及,這也使得金融業垮台成為冰島政府不能承受之重。
小國懷大夢並不明智
更恐怖的是,若災難降臨冰島,歐洲大陸在劫難逃。冰島銀行和企業投資遍布歐洲大陸,比如冰島最大的企業之一、零售業投資集團Baugur,就擁有或持股數十家歐洲零售商。
除了銀行業,一些新近獲得按揭貸款的冰島家庭也開始陷入困境。分析人士認為,冰島房價還會進一步下跌。但由於這些貸款是以國外貨幣的形式貸出,隨著利率一年來上升為兩位數,以及冰島克朗價格下降,冰島人手裡的房產已經轉為負價值。在此形勢下,冰島政府為國有化國內各大銀行向歐洲各國求援,既是無奈之舉,又在情理之中。
確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冰島更清晰地接收到經濟全線崩潰的信號。當地時間10月8日,為了縮小急速下行的銀行業規模,冰島政府宣布接管國內第三大銀行Glitnir銀行,立即著手重組工作,稱將出售該銀行在芬蘭和瑞典的業務。另外,由於市場缺乏足夠支撐,冰島央行還在當天決定放棄前一天制定的131冰島克朗兌換1歐元的固定匯率,任冰島克朗自由浮動。
在Glitnir銀行被接管之前,冰島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銀行也掉進了政府的「口袋」。更令人憂心的是,冰島最大的銀行Kaupthing銀行也頻頻告急,現在,僅依託著冰島央行給予的5億歐元貸款維持運作。
哈爾德當天無奈地承認,該國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機的陰影。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從這次經歷中得到的教訓是,小國試圖引領國際銀行業是不明智的。」
關鍵時刻近鄰出手
10月7日,冰島央行發表聲明,宣布俄羅斯總理普京已經批准向冰島提供40億歐元援助貸款的消息。但幾個小時後,又有報道稱俄羅斯財政部發言人否認了對冰島貸款已經獲批的消息。冰島央行行長大衛·奧德松也承認,冰島和俄羅斯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但莫斯科的一名基金經理認為,俄羅斯本國確實有一批通脹中不適於在國內使用的資金。據悉,與俄羅斯關於40億歐元借款的談判將於10月14日如期在莫斯科舉行。
盡管俄羅斯的態度尚不明朗,但荷蘭和英國紛紛作出正面回應。本周三,荷蘭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ING發表聲明,將購買英國儲戶在冰島兩大銀行總計超過30億英鎊(約合52.4億美元)的存款。這筆交易包括Landsbanki銀行的5.38億英鎊和Kaupthing銀行的25億英鎊。英國財政部也發表聲明進行聲援,將為上述兩家冰島銀行的英國儲戶的存款提供擔保。瑞典也隨即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內分行伸出援助之手。瑞典將向冰島提供一筆50億瑞典克朗(約合7.02億美元)的貸款。
遠水救不了近火,冰島政府也在匯率和海外投資基金上做文章。本周三,冰島政府還與冰島退休基金協會舉行會談,商討收回投資於國外的退休基金資產,並利用這些資金來提振冰島金融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市場認為,冰島未來可能採取的辦法包括向外國政府大筆借款、大幅加息、出售兩大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乃至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救援資金。
哈爾德說,冰島正與IMF的代表進行商談,但仍未決定是否正式向IMF借款。哈爾德稱,政府考慮讓冰島的銀行出售其部分外國資產,減少國外分支機構,從而縮減到一個冰島政府能夠承擔的規模。據路透社報道,在10月6日晚G7副財長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曾有日本官員提出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冰島提供救援基金,但被冰島拒絕,因為它不願成為惟一一個接受IMF基金的國家。顯然,IMF在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善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並不被大多數國家認可。
「如果有什麼時候是需要冰島人民站在一起,對逆境表現出堅毅,那麼現在是時候了。」總理哈爾德動員國民的講話頗為動情,「我希望家庭成員們可以一起討論,不要讓焦慮占上風,雖然前景看起來令人擔憂。我們需要向我們的孩子解釋,世界不是到了懸崖邊緣,我們要找到內在的勇氣來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