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經濟全球化的辯論
2.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得到空前的發展,也是發展中國家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和技術,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3.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西方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商品。7.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們與世界的距離進一步縮小,在世界經濟化的同時,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平等交往的世界。
2、如何正確評價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現象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3、理論聯系實際,談一談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過程。早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就已經出現了。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冷戰」的結束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動,由美國和蘇聯對抗帶來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分割被打破,技術、資本、商品等要素真正實現了全球范圍的流動,世界真正進入了經濟全球化時代。
除了波音飛機、萊曼汽車等生產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還表現為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業經營全球化:現在的國際貿易已佔到世界總生產額的
1/3以上,並且還在穩步增長,國際貿易的商品范圍也在迅速擴大,從一般商品到高科技產品,從有形商品到無形服務等幾乎無所不包,在我國,到處可以吃「麥當勞」快餐,看「松下」電視機,坐「賓士」汽車;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跨國公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經濟全球化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加劇了全球生態危機;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文化、價值觀念、政治統治與管理面臨沖擊;經濟全球化使局部經濟波動極易波及其他國家乃至全世界,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失衡、危機和社會動盪,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東南亞貨幣金融連鎖式的崩潰,以及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都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4、談談你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
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態勢將會波及、影響到全球各地;二是各國之間的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物資互通有無、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信息傳輸技術的引用,大大提高了全球貿易的效率。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 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名,制訂不合理條款,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對此,要予以警惕。
5、經濟全球化評價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論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國都應敞開大門,適應這一趨勢,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握其中機會,面對各種挑戰,至於現在的影響是如果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經濟全球化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價之二: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跨國企業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不斷下降。
代價之三: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正進一步擴大。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中國應主動參與
經濟全球化具體表現為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就是企業不只在本國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資源,消費全球化則指消費者不只在本國市場而是在世界范圍內買東西。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貿易,也就必然有統一的全球規則,WTO是一種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多邊是優於雙邊的,至少有一個比較權威的仲裁機構解決反傾銷和貿易糾紛。
人們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將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利益,但中國的貿易得利還應反映在進口上,進口可以使消費者買到更多優質的東西,以更少的錢購買一些商品,消費者所得應是衡量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更重要的是,貿易和投資還帶來許多外部效應,使中國的服務質量和態度大大改善,這在經濟學上叫做技術外溢,它不同於技術轉讓,是不用付費的所得。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須搞活市場經濟,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必須開放市場。只有開放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
第四,必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組關系
第一是實行對外開放與參與全球化的關系。我們必須按國際上共同的規則來辦事,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國家的保護措施上,盡早參與全球化貿易,就是要逼著我們的企業改革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使其競爭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縮小國內地區間差距與縮小國際間差距的關系。
第三是擴大內需與增加外貿出口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很大,要將擴大內需作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外貿的重要性。
中國在制定經濟全球化戰略時,應考慮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以發展本國的經濟為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的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的制定,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穩定和建設性的作用。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承認不同國家間的差異,注意處理好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關系。
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將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科技興貿,不斷提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能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只有加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才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技術發展的跨越。
只有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才能不斷從生產關系方面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6、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已經有不少定義,在我看來,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般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描述的是生產要素在各國之間流動加快的趨勢,經濟活動在各國之間聯系日益緊密的趨勢.然而單純從善良的正面去了解經濟全球化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要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特點,以及正負效應,而且要理解反全球化運動的特點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處於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經濟態勢,並選擇和實施中國之最佳對策.
當今全球化成因與特點
從資本主義國家開拓世界市場,向外擴張,並推行各種殖民主義措施開始,經濟已經在漸漸全球化了.那麼,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有什麼動因和特點呢?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與知識經濟,尤其是信息技術相適應的.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關系中,不僅有貨物、勞務和資本的大規模國際交流,而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人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無比的國際交流手段,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緊密.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全球化.這部分地可以解釋,為什麼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小的是美好的」說法,把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了,而90年代又重新掀起大規模的並購高潮.因為信息技術使跨國公司內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費用降低了.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為主體來構成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的.除國家之外,企業,尤其是現代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的作用日趨增大.它們把自己的生產、投資、銷售等活動的場所遍布全球各地,實行全球經營戰略.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形成了當代國際經濟關系空前巨大和嚴密的全球網路,把世界各國和全球經濟都包羅在內.據統計,眼下全世界有40%的產品是由跨國公司生產的.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市場體系和市場經濟體制來溝通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的.不僅國際貨物貿易空前擴大,資本流動成百倍地增長,而且國外直接投資、勞務貿易、科技貿易、信息傳播、人員流動、國際旅遊等領域都有了迅猛的發展.這些領域互相促進,互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完整的發達的市場體系.這個世界市場體系和市場體制把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各國發生著廣泛的各個領域的經濟關系.二戰後,以「經互會」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世界市場體系,90年代已不存在了.因為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倒退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和越南轉軌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古巴等仍被封鎖和制裁,難以參與經濟全球化.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的.最有競爭力的西方強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壟斷和霸權,力圖將自身的生產方式逐漸擴展到所有的國家.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正如吉登斯所說,「美國深刻而突出地影響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從某些方面看,……它企圖把美國的憲法條款推及全球」.
——當今經濟全球化同經濟區域化和經濟集團化並存.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迄今為止,世界上已出現了144個區域性經濟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調查數為68個;而日本貿易振興會推算數為101個.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公布的數字則顯示,從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後出現過109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其中2/3是90年代的產物.目前至少已經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以上各種形式的區域性經濟集團.在集團化方面,迄今出現的經濟集團有,七國集團、七十七國集團、二十四國集團等.全球化和區域化並存的一個印證是,隨著全球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區域的內部經濟流通也在加快.如1993年,北美、歐盟和東亞三個地區佔全球出口貿易總量的76.8%.目前,歐盟國家有1/3的對外貿易是在其內部進行的,亞洲國家的一半外資也是來自其他亞洲國家.
經濟全球化的正負效應
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它為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可能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作為全球經濟組成部分的各個國家,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總體上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憑借其在資本實力和科技上的優勢,要比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它使得世界市場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統一的整體,客觀經濟規律將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作用.這自然是以各國市場經濟體制部分趨同為基礎的.在統一的世界大市場中,各國面對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必須努力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生產.這一切都會有效地擴大世界的總產出水平.同時,激烈的國際競爭還會刺激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圍內更快地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刺激全球經濟的增長.
再次,它加速了世界性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際直接投資和技術轉讓這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導致世界性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升級.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加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當然,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能夠繼續保持在這方面的優勢地位.
最後,它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可能提供有利的條件.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是各國發展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倘若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能充分認識到並採取積極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7、經濟全球化的評價
全球化是跨民族國家政治疆界的經濟活動的擴展。它意味著世界經濟中各國的經濟開放度增加。相互依存、依賴關系加深層次的經濟一體化。
球化是一種運動,是一個過程,它是各國經濟趨向於某種程度的一體化,直向市場化,世界貿易相互依存依賴程度大提高的過程,是經濟、
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徵,民族性或地方性在減少的過程。它也是各國經濟普遍推行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以及
經濟活動自由化的一場運動。這一過程的運動遠未結束,它對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帶來的後果難以估量。
經濟全球化是貨物、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更加一體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