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談談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發展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談談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8-16 22:11:34

1、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機遇:
世界格局多極化為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為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挑戰: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有所影響,經濟全球化也給我過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某些西方大國,控制國際經濟組織,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困難,我國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還處於劣勢等等。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和資本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使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地傳播,讓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產發展的成果。

但也應看到,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是在舊的世界經濟秩序基礎上產生的,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這也加劇了"南北"之間的差距和矛盾。一個常見而簡明的全球化定義是:"全球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式資源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以實現生產要素或資源在世界范圍的最優配置。"可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發現,發達國家將這種生產要素或資源確實在世界范圍內無拘無束地自由流動。"資本流遍世界,利潤流向西方。"這是人們有目共睹的現象。與發達國家的資本在全世界自由流動不同,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這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卻不能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

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是隨著科技革命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特別是信息革命的迅速發展和跨國公司在全球迅速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與全球市場體系的形成而形成的。
全球貿易往來增多、資金在國際間流動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在推倒各國的經濟壁壘,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經濟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轉之勢,並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全球化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
第一,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度大大提高,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獲利機會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國內市場成為各國企業紛紛搶占的制高點。
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進程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准入程度將提高,但同時國內市場的全方位、大幅度開放也是大勢所趨。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將使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大幅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在中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則由於本國企業的競爭力不強,很可能遭受外國同類進口產品的巨大沖擊,使經濟增長受阻,並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
為了分享經濟全球化利益,又要避免其不利影響,中國在現階段應充分注意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地積累財富,推動經濟增長,同時也應積極利用世界性資本、技術和產業大轉移的有利時機,通過開展貿易、利用外資等途徑,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移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本國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的發展。
第二,經濟全球化推動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舉實施兼並,這在提高中國企業經濟效率的同時,也將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有何意義?

萬事萬物必然有其兩面性,所以確實是有弊端的。據善林金融專家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三加大了貧富差距;四金融市場風險加大等影響。

4、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該怎樣做?

1.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
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3.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
4.積極學習、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
5.積極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5、論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摘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勢不可擋,給各國經濟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更加緊密,各種合作如雨後春筍。在這種情況下,誰不開放、不融入就會被淘汰、被邊緣化。如何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去,迎接挑戰、規避風險、賺取利潤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我國,經濟發展,生的,影響,對策,摘要,隨著, 摘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勢不可擋,給各國經濟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更加緊密,各種合作如雨後春筍。在這種情況下,誰不開放、不融入就會被淘汰、被邊緣化。如何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去,迎接挑戰、規避風險、賺取利潤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應該面對的問題,

:m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機遇:挑戰:影響:策略

經濟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經濟學家s,奧斯特雷最先提出來的,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生產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本國本地區的范圍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體化過程。

一、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1/7頁
從經濟發展來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與我們不斷的擴大開放,發展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是密不可分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是有利的,給了我們更好的機會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充分利用外資進行資金融通,並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和更多的貿易機遇。

(一)經濟全球化使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更加堅定

當前我國的國情是人口眾多,科技相對不發達,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搞閉關自守。鄧小平說過「中國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機遇,我們應該積極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潮中,本著「平等互利、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等原則,迅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擺脫貧困落後的面貌。事實證明,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的外資利用額不斷擴大,對外貿易額不斷擴大,國內製造業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位列前茅,並向研發轉型。

(二)經濟全球化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

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使我國逐步成長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大國。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日俱增,2001年11月的世貿組織部長會上,我國第一次成為世貿組織新會員,2003年成為正式會員,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有了更強的話語權。

2/7頁

(三)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經濟全球化使跨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生產模式、高新技術迅速的融入到國內的行業中,沖擊了國內企業原有的狀態,帶動了國內有能力的大企業紛紛效仿變革,改變組織結構與生產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融入國際競爭。也使粗放經營、重復建設、盲目投資項目不得不擱淺,使政府與企業不得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的民族產業帶來了挑戰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國際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減弱甚至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想在一國之內保持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態是不可能了,特別是對缺乏規模的小型民族企業是不小的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各種生產要素的供求狀況都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外國的產品和企業也更多地進入到國內,沖擊國內的汽車製造、農業生產、航空、電子、金融領域等等各個行業,形成競爭局面,給我國的民族企業帶來挑戰。

(二)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風險,增強了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的不確定性

3/7頁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國的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也面臨較大的風險。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從次貸危機中走出來,歐洲經濟的萎靡不振都嚴重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下行風險,給國際貿易與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國外市場需求的急劇縮減,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外貿出口,加劇了國內的產能過剩。金融領域的投資更是險象環生,隨著國外資本的流入,政府的有關部門更應該增加防範意識,避免國際基金大鱷做空中國經濟。

(三)經濟全球化也給各國的政治穩定性帶來挑戰

政治穩定是各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反過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與不確定性也給各國的政治穩定帶來挑戰。國際上因為經濟動盪而引起政治動盪的國家比比皆是,委內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只是發展中國家,西方發達國家更是依仗自己具有經濟實力,打著「民主和人道主義、種族與宗教」問題的幌子,到處干涉別國內政。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政治化、把國內問題國際化,是他們常用的手段。

三、經濟全球化對本國經濟造成的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都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將各國經濟緊密的結合起來,使國內的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海外市場。國際跨國公司的進駐擠佔了國內民族企業的發展空間,並且因為跨國公司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會快速的占據市場,加速形成壟斷局面,綁架了國家經濟。所以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4/7頁

四、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

(一)進一步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是當前社會發展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沒有信息的全球化就不會有經濟的全球化,是全球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以微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光導通訊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類世界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時代。現在以無線電通訊、電腦、衛星、電視等為主體的傳播網路,大大縮短了人類社會的時間、空間距離,使人類社會緊密的結合成為一個信息整體。在這個進程中?l落後誰就會被動、落後、被邊緣化,就會「挨打」。世界各個國家競相發展的態勢促使我們必須以積極地態度把握信息全球化的帶來的機遇。

(二)繼續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客觀的歷史潮流,是經濟關系發展變化的總體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資本、市場、技術等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再重新配置的過程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充分利用本國的經濟政策,對有些資源與領域要有條件、有步驟的逐步適應與開放,在准入領域與時間上要符合本國的長遠戰略目標,這樣才能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中國企業做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在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及進程中,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幫助企業

5/7頁
點擊展開全文
從APP打開該文檔,閱讀高清版
開通Plus會員,全場文檔6折起 >>

6、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有何影響?

1、經濟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圍內的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3、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好機會隨。
4、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5、經濟全球化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
6、經濟全球化加速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7、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國際間政治的協調。
8、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沖突。

7、中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從本質上來看,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國際經濟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提高,同時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帶來機遇。世界格局多極化為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為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帶來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有所影響,經濟全球化也給我過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某些西方大國,控制國際經濟組織,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7)談談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發展擴展資料:

全球化的體現: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8、誰能講一講關於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歷史進程,是在戰後特別是80年代後才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其實人們用來衡量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發展程度的許多核心指標,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比如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是到了90年代才略高於1914年前的水平。其他指標,比如對外投資在可比總量中占的比重等,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西方有的學者提出,就上述這些指標而言,目前這場全球化的浪潮帶有某些恢復性的特徵,把由於兩次大戰而中斷了的一體化過程恢復起來。
當然除了這些主要數量指標以外,當前的全球化趨勢與19世紀在金本位制下所達到的經濟一體化(全球化)也有質的區別。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捲入這場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地區更多,更廣泛,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它所涉及的領域更多,更深入,層次更高。尤其重要的是,企業的全球化過程,跨國公司的發展所達到的程度是空前的。我習慣於用公司一體化的概念來概括這一過程(corporate integration)。 根據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可以把公司一體化分成若干層次,我們這里不去仔細分析它們的區別。但概括地講,全球范圍內公司一體化網路的建立,使得從R&D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整個價值增值鏈的各個環節,被按照最有利的區域布局安排在世界各地,使全球范圍的國際分工越來越多地轉化為企業內部的分工,再加上相關企業的戰略聯盟,又大大擴大了企業(公司)一體化的外延。企業的國際化、一體化的這種趨勢,已經使世界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真正象微觀經濟學中所描繪的那種純凈的市場機制所涵蓋的交易的范圍越來越小。世界市場已經由跨國公司這一隻只「看得見的手」給組織起來了,變成了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於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的產品出現了。這種產品,由於它的價值增值鏈占據了世界各地最有利的區位,所以在它身上體現的是一種全球的集合優勢,而不單純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區位優勢。

這個事實所產生的影響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對理論的影響。這種情況對傳統的國際分工理論,特別是以要素稟賦論為核心的經典貿易理論提出了挑戰。這樣一種全球化商品在國際間的流動,很難用反映一國區位優勢的要素稟賦論來解釋。如果做實證分析的話,你會發現這種理論對當今國際貿易的發生機制和商品流向的解釋力一定要大打折扣。最終商品的出口國或許只具有加工組裝方面的優勢。

第二、對企業的經營實踐的影響。全球化商品的出現,使那些沒有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被推到絕對被動的境地。只局限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進行發展,它的產品充其量只能具備這個國家的區位優勢(具有國家特徵的優勢)所賦予的競爭力。如何與集全球優勢於一身的那種全球化商品相競爭,是可想而知的。過去人們所關心的是企業具備了哪些優勢才能開展跨國經營,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跨國經營本身就是企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那麼這些企業如何生存?出路何在?一個辦法是求助於政府,在對外封閉、與世隔絕的狀態下尋求發展,這條路顯然不合潮流。

另一條出路恐怕只有在開放條件下去尋找。既然國際生產已經形成越來越密集的全球一體化的網路,那麼如何在這樣的網路中的某些環節找到自己的位置,變成國際生產一體化網路中的一部分,找到這樣的位置再謀求發展,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舉例來說,我們說中國的汽車行業在短期內難以在整車的出口上有所作為,但是可以選擇發展零部件生產。但是這顯然有個前提,就是要先將自己納入世界汽車行業國際一體化的網路中去,否則你自己生產出來的零部件是為誰配套的呢?你知道人家的規格和性能上的要求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發展合資合作乃至於與跨國企業的戰略聯盟,不只是你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更是生存競爭的需要。 為了得到政府給合資企業的優惠政策而去尋求合資合作,與上述這個主流不合拍。
第三、關於民族經濟和民族國家政府的作用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民族經濟的概念也要進行必要的重新思考。首先,我們上面提到的真正實現了全球化的跨國公司,它們的國籍的觀念已經淡化,盡管我們還不能說它已經完全消失。正象湖北大學柳劍平教授在他的論文中指出的那樣:跨國公司已成為國際社會中經濟聯系和交往活動的「完全行為能力」主體,其個體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並非完全一致,它實現「個體利益」的市場規則並不完全服從於國家實現「整體利益」的博弈規則。西方早有一種說法,判斷一個企業的歸屬問題不僅要看它的 share holder (stock holder),而且要看它的 stake holder。也就是說,企業的所有者是重要的,但從更廣的意義上,所有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系的人們的歸屬問題也是重要的。美國的跨國公司來中國經營,你不把它看成是中國的,是可以的;但它在什麼意義上、在多大程度上還是美國的?這也是個問題。當然跨國公司與其母國的關系問題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我們在這里不做詳細分析。

另外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政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的政府之間的競爭關系也將成為全球化的。這種競爭關系的核心內容是,每個主權政府在它所管轄的領土范圍內通過提供一整套制度性服務來創造一種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環境。這種服務的提供是通過「准市場化」的機制來實現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包括本民族的和外族的),在「國民待遇」的原則下,以稅收作為代價來購買這種制度性服務,以獲得在這個領土范圍內發展的機會。創造一種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機會,不是給予某些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所能比擬的。這是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間競爭的一個特點。

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直接的目標:一是稅收收入最大化;二是國民福利最大化。至於財富的創造過程具體是由什麼人在組織的,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只要財富為這個領土范圍內的公民所享有,就是可取的。

當然根據這兩個目標,政府也可以有意扶持某些產業。但是需要注意,政府鼓勵的是某個產業的發展,那麼為此而制定的優惠政策應該惠及所有有意投資於這個產業的投資者,而不僅僅是外商或者內資。既然要扶持的是一個產業,而不是哪一類的投資者,那麼所有投資於這個行業的投資者,無論是外商還是內資,也不論是國內的國有經濟成分還是非國有經濟成分,都應該享受同樣的待遇。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以創造真正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二是可以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加快重點產業的發展。這里有一個基本點需要重申,政府要扶持的某個新興產業,而不是哪一類人,哪一類投資者。

對政府職能的這種理想化的簡化,還不是近期內所能實現的事。這種看法也未必馬上能被人們所接受。但是如果我們回憶和對比一下,60年代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對跨國公司的敵視態度,是如何轉變成現在這種爭先恐後地吸引外資的情形,那麼我們就有理由預期,上述過程的到來不會是太久遠的事情——假設全球化的趨勢不發生逆轉的話。實際上,GDP取代GNP成為衡量一國經濟規模的主要指標,雖然有其技術上的理由,但它同時也已經說明國土的概念比國民的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

關於國內企業如何增強實力的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企業改革的任務就在於此。我這里只提一點,就是國內市場的統一問題。國內市場不統一,是企業實現一體化從而實現內部化優勢的一個嚴重障礙。我們大概沒有多少人關心福特汽車公司是美國哪個州的,可口可樂公司是哪個州的,熟悉這些公司情況的人可以說出這些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但僅此而已。中國的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人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有天津夏利、南京依維柯、廣州標致等,光是個名字問題倒也無所謂,問題是這背後有著濃郁的地方主義的色彩。連「全國化」的眼光都沒有,就更不要談什麼全球化了。有人說美國的企業能夠率先開展跨國經營,與其國內市場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美國國內市場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企業,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如何在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內安排它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問題。這使得美國企業在自己的國內就可獲得某些歐洲的企業只有跨國經營以後才能獲得的經驗。幾年前我對歐洲企業一體化問題的研究發現, 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也推動了歐洲范圍內的企業一體化。

9、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這對彌補我國資金短缺,技術相對落後等缺陷,迅速實現產業優化,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資金短缺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在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中,發達國家正把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含一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資本的全球化為我們提供了吸引外資的機遇.同時,經濟全球化加快了新技術的交流與合作,而引進先進技術對我國加快發展至關重要.只要我們積極參加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大量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就能盡快提高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第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中國提高國際競爭力.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國內經濟主體帶來了壓力,迫使它們不得不進行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第三,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連成一個整體,經濟上的相互關聯與合作使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進一步增強,逐漸形成一個了相互間的衰榮共同體.由此,各國增強了全球意識,為相互妥協,相互協調,共同合作創造了條件,減少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和斗爭.從而為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創造了相對緩和的外部環境.因此,中國經濟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我國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只有把本國經濟融入到全球經濟中去,才能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縮短走向現代化的時間,大大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素質,從而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全球化在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的同時,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挑戰.細致說來,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和挑戰:首先,經濟全球化增加了中國金融產業的風險.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為國際資本投機提供了興風作浪的機會,增加了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難度.另外,中國現行的金融運行體制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病,容易造成中國金融機構在與國際金融大公司競爭時成為犧牲品.其次,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工業沖擊巨大.目前,中國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與國際大集團相比,無論是技術人才,管理,設備等方面,還是在品牌的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尤其是新興信息高科技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再次,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的體制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性和同步性加強,中國的改革特別是體制改革,在時間和空間上均受到強烈的擠迫.中國今後的改革政策選收稿日期:2003—11—02作者簡介:王琳(1967一),女,天津市人,講師,研究方向為: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王琳:淺談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13?擇將更加困難,尤其是對漸進改革與激進改革,平等主義與自由市場主義,國內保護與市場開放,短期後果與長期效應等一系列問題,處理起來都相當困難.最後,經濟全球化會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受到某種程度的削弱.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生產資本全球化的配置權掌握在跨國公司相對集中的經濟大國手中.它們把生產活動和就業帶給發展中國家的同時,也使這些國家在自己的宏觀經濟管理上處於被動地位.這是構成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總是處於相對虛弱地位的根本原因.同時,千百萬的投資者為了獲取收益的最大化,猛烈沖擊著主權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課稅,補貼,借貸,調整等等主權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我國的主權.總之,經濟全球化是雙刃利劍,它在為我國經濟大發展提供有利影響的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呢?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對策面對全球化時代提出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我們必須冷靜思考,沉著應付,積極尋找應對策略和措施,並獲取利益最大化.第一,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健全我國的法制環境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必須加速我國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市場化規則,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我國只有加速社會主義市場化步伐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此進程中,應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還應當高度重視與市場化的進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二,適當調整對傳統國家主權觀念的認識,盡量化解與經濟全球化的矛盾.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時代,國家主權雖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只要民族國家猶存,國家主權就不會消失,國家主權就仍然是國際關系變革與發展的基石.我們應堅持國家主權原則,同時也應充分注意防止將主權擴大化和絕對化,不能僵化地看待國家主權,更不能因噎廢食而拒全球化於國門之外.第三,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的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建立在從本國實際出發的基礎上,始終立足於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建設,求發展.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雖然可以藉助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