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脫貧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脫貧

發布時間: 2022-08-13 09:07:57

1、請闡述135脫貧攻堅的總目標是什麼,2016年精準扶貧的工作

135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1)經濟全球化脫貧擴展資料:

1、涵蓋整個創新鏈條

「在過去的科技規劃中,很少提到科技金融方面的內容。這次規劃不但提到了科技金融,還談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談到如何支持發展各類風投、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特別重視在新的情況下發展新經濟。」許倞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說:「以前叫科技規劃,這次叫科技創新規劃,這一變化突出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與創新的結合。《規劃》的一大亮點就是從整個創新鏈條出發,涵蓋從研究開發一直到產業化的全過程。」

2、構築國家先發優勢

《規劃》提出構築國家先發優勢,面向2030年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重點開發移動互聯、量子信息、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增材製造、智能機器人[-0.93%資金研報]、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的發展。

同時,圍繞增加創新的源頭供給,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加強自由探索與學科體系建設,強化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

「在整個國際科技競爭中,我國在有些領域已經走到了前列,怎樣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呢?針對新形勢,《規劃》更加註重科技創新的前沿性、引領性。」

許倞說,如果說制定實施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時更多處於一種趕超追蹤局面的話,《規劃》則面向以我國科技發展步入領跑、並跑、跟跑並行的新階段,更注重構築先發優勢,更加註重顛覆性技術對產業變革的影響。

3、注重「區域」和「文化」

《規劃》提出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創新發展;建設帶動性強的創新型省市和區域創新中心,依託北京、上海、安徽等大科學裝置集中的地區建設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

在京津冀、上海、安徽、廣東、四川和沈陽、武漢、西安等區域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規劃》突出了區域創新。」呂薇說,我國各個地區發展不平衡,在創新發展階段、創新要素布局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必須要因地制宜地營造創新發展環境,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創新也在全球化。

其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創新要素在全球流動。哪裡環境好,創新要素就流向哪裡。所以各地都在努力營造創新環境,來吸引國內外的創新要素。」呂薇說。

2、為什麼脫貧攻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斗爭形勢復雜多變。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是當前世界局勢的重要特點,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密切聯系的趨勢日益加強,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

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全球經濟一體化、多邊貿易規則正在受到威脅,戰亂恐襲、飢荒疫情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復雜交織。整個世界正面臨著國際規則受到沖擊、多邊機制面臨挑戰的態勢,國際局勢充滿了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濟全球化脫貧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的重要使命,這一論斷,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明確了消除貧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史是一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創造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進的進程中,要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3、貿易全球化,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經濟的機會,還是令發展中國家更難脫貧?求大神解答,要解釋

貿易全球化(The globalization of trade ) 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領域中國際交換的范圍、規模、程度得到增強。貿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術的全球擴散。在國際分工發展的基礎上,跨國公司將一些成熟的技術和關聯性技術擴散到世界各地,加強了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從而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在各國之間進行梯度轉移。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通過跨國公司的交叉投資、企業兼並等,在更大的經濟規模上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更新技術,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並把技術較為陳舊、科技含量較低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各國之間交流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必要性大大增強。隨著加入區域集團國家的增多,全球貿易的范圍和規模日益擴大,並且還出現了新的更便捷、更靈活的貿易方式,各國之間的貿易聯系日益加深,各國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

4、中外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1、貧富差距的擴大在當代世界具有一定普遍性,與經濟全球化有一定關系。
經濟全球化好似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效應,又有負面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加強,阻礙經濟交往的障礙日益減少。這就使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大企業家和商家有機會賺全世界的錢。當今世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力量,一是跨國公司,主宰全球的投資、生產和貿易;
二是國際銀行或金融中介,控制世界金融。
在利潤利益的驅動下,它們超越民族和國家界限,在全球活動。近年來,資金鐵主要流向還是發達國家,其次是經濟增長快、市場潛力大、投資環境看好的少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輪到低收入國家的外資則微乎其微。非洲國家吸收的外資僅相當於流向發展中國家外資的5%。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打擊,一些新興工業經濟體的資金大量流出。資金匱乏仍然是制約低收入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而經濟落後必然造成貧困和貧富差距的擴大。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資本跨國流動能力越來越強,它可以拋開本國的支持,流向勞動力廉價的國家或地區,這既可以要挾本國為留住資本而降低稅率而出台優惠政策,又可以向其他國家討價還價;無論是本國還是他國,犧牲的都是勞工的利益,從而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據調查,德國股份司的稅收在全國稅收中的比例由1960年9.5%下降到1998年的3.8%;而工資收入稅所佔比例則由12%上升到28%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家利益仍是各國考慮問題的根本出發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和處境是不同的。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均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在國際市場上,發展中國家受到發達國家的擠壓,與發達國家並非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國際多邊談判中,發達國家極力推動達成對自己國家有利的協議。跨國公司盡管表現了某些"無國界"的特點,但是,跨國公司主要控制在發達國家手中,跨國公司的利益可以說基本上是發達國家的利益。在全球以資產排名的前100家大公司中,發展中國家只有兩家。美國愛德化·S·赫爾曼認為,全球化是"支持上等公民--跨國公司支配的體制","為全球少數人服務,因而損害大多數人,孕育金融的不穩定性並且加劇環境的危機"(引自《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5期)。 2、貧富差距擴大與知識和教育之間存在必然聯系。
知識和教育可以使億萬人脫貧,也能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世界目前貧富差距正是反映了各國和各類人員知識、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距。在科技使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世界上,能否擁有一部電話也會成為貧富差距擴大或縮小的原因,因為信息變得非常重要。在拉美,電話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之外電話線路就減少一半。與營養、計劃生育、工程建築和統計有關的各種信息,可以幫助億萬人擺脫貧困;而沒有必要的信息,他們只能陷於貧困和黑暗。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死亡,與他們的父母不懂關於健康和疾病的基本常識有關。所以,教育是關鍵。收入只有美國1/10的哥斯大黎加兒童死亡率很低,與工業化國家不相上下,原因是教育搞得好。該國政府堅持經常向民眾進行醫療衛生和預防疾病的宣傳。在玻利維亞,沒有上過學的母親的孩子死亡率要比接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母親的孩子死亡率高2至3倍。 知識差距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縮小知識差距和改善生活條件的關鍵是解決信息問題。缺乏信息的情況不可能很快完全消除,但是,減輕這個矛盾是可以做到的。這對公平合理、可持續和迅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駕馭全球知識猛增的局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機會和威脅並存。注意教育分配的調控,已為許多國家所重視。因為決定勞動質量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實際上,教育也是促進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講,大力加強教育,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加強培訓著力改善低收入群體的教育狀況,才能增強其就業和收入的競爭力。

5、全球有人口或面臨極端貧困?該如何改善極端貧困這件事?

雖然現在全球的經濟已經逐漸的發展了,跟20年前50年前比起來,整體的經濟水平好太多了,生產力在不斷的進步,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口是處在絕對貧困的那個狀態的,就是吃得飽穿得暖都很費勁的那種。

這些極端貧困人口需要世界各國聯合救治,可以說現在經濟的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也帶來了壞處,好處就是那些經濟不怎麼發達的地方,只要有一種市場要素,他就能參與到這個全球的市場之中,起碼他能夠脫離絕對貧困的那個程度,就像說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雖然我沒有什麼技術,但是我沒有資源,無論是人口的還是說其他的這些都是紅利,我們就可以憑借這個快速的發展經濟,起碼讓人民脫離絕對貧困沒問題了,但是他也有問題,比如全球化帶來的資源分布不均衡,利益分布不均衡。

既然全球化一直在進展,那麼這個極端貧困人口的治理也應該全球治理,有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好,起步比較早,然後經歷的戰爭相對來說比較少,破壞的程度不大,所以經濟一直都在延續著,人家已經步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是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還處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境界,這個離不開他們當地政府的努力引進外資或者說做一些現在的工業服務業,但是也離不開國際的幫助。

思想上的脫貧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單純的援助沒有太大的用處,就像說非洲世界各國無論是經濟特別好的還是說稍微好一點的,多多少少對非洲都有一些援助,但是援助了這么多年,非洲有幾個國家真正靠援助,脫離了貧困了,要改變人民的思想,讓人們知道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賺錢,然後營造那個渠道,這樣才能構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

6、全球化是否增大了貧富差距?

從純技術角度來講,全球化會加大貧富差距,因為技術追求優勝劣汰;從資源的互補性而言,全球化將縮小貧富差距,因為許多貧困地區有很好的自然、生態、礦產和旅遊資源,如果善加利用,應該可以脫貧致富。

7、你認為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目前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會出現問題,全球的經濟化是啥,其實就是人類能生生循環,生存繁衍,經濟不是必要的條件,房地產,高科技,IT盲目了人類,經濟合作,是一種滲入,各國之間的經濟差,造成了矛盾,資源的優劣造成了戰爭,要經濟保障國強,還要安穩的生活,要全球相互互溶中和,有爭斗的因素,就會產生經濟的互相絞殺,民富,國強

8、持續的經濟增長可以消除絕對貧困,但不能消除相對貧困?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供圖

2018年3月24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哈佛大學教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提出,要真正解決貧困問題,必須要政府介入,給無技能工人賦能,賦予他們技能和工具進入全球的勞動力市場,才能夠真正解決貧困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和標志性指標,被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

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介紹,從2012年到2017年共實現了6853萬人的減貧。同時,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世界經濟新議程」中,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也提及,中國的減貧人口為全世界減貧貢獻了76%的份額。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介紹,從更大的時間維度上來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全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3046萬,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3.1%。

「可以稱得上人類歷史減貧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世界的減貧事業做了非常巨大的一個貢獻,」鄭之傑說,「美國的未來學家約翰·耐斯比特說過中國的減貧努力,對尋求擺脫貧困的新興經濟體具有巨大的價值,有巨大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解讀說,觀察中國脫貧可以從三個維度,首先,持續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使大多數人從中間受益,但經濟增長的絕對效應隨著發展水平提高會減弱,要提高經濟的包容性。

「但過去40年裡面,還是有一部分群體難以從中受益。政府要出台專門針對貧困人口的計劃,從1983年開始中國政府就有專門的扶貧計劃,1986年成立專門的機構,1994年以來先後出台三個全國性的扶貧計劃。特別是2015年以後,中國提出了一個精準扶貧的戰略,應該說這樣一種專門的扶貧計劃不能被絕對效應所覆蓋、不能被包容性所覆蓋的人口起了很大的作用。」葉興慶說。

但葉興慶問道,「到2020年全部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基本可以完成,主要的問題是提高質量,但我們更關心的是三年之後怎麼辦?」

據他介紹,最近這三年,中國農村的收入分配的結構,並沒有改善,反而是在拉大,過去十多年來,農村最低收入的20%的相對收入水平是下降的,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2020年之後,我們的扶貧恐怕要從目前的精準扶貧,轉向緩解農村的相對貧困問題,更多的關注20%的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收入問題。」葉興慶說。

哈佛大學教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觀點也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註解。

據埃里克·馬斯金介紹,全球化的支持者認為全球化可以解決貧困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的貧困人口,國際貿易能夠讓發展中國家專注於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那些生產產品,低技能工人的收入也可以有所增長。

但埃里克·馬斯金卻認為,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他介紹道,生產的國際分工意味著勞動力市場本身全球化,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從中受益。

「問題是,這也排除了沒有技能的工人,尤其是農村的勞動力,因此無法從全球化從中受益。」 埃里克·馬斯金說。

因此,埃里克·馬斯金認為,必須政府要介入來提高無技能工人工資,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只有給他們賦能,給他們技能和工具進入全球的勞動力市場,才能夠真正解決貧困的問題。

9、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臨經濟全球化,將會遇到什麼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尤其是銀行業應該怎樣改制

(2019·荊門)「組織成立後,其成員國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該組織是世界貿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