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案例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8-08 09:28:55

1、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的實例有哪些

先給你一組數據,後面是例子。佔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國家,他們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全球出口市場82%,外國直接投資的68%,全球電話總數的74%;而佔全球人口總數1/5的貧困人口在上述幾項上的佔有率僅約1%。在平均收入方面,貧富國家之間相差74倍, 而在1960年,這種差距還僅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資產超過佔世界總人口41%的人的收入總和。在過去4年裡,這200名富翁的財產增加了兩倍,達一萬億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於一美元的窮人仍維持在13億左右。
經濟全球化的利:以中國加入WYO後的變化為例。數據是以加入WTO那年和09年相比。這五年來中國的市場開放使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實惠,最明顯的就是汽車。五年前,中國汽車發展很慢,汽車的進口稅特高,五年後汽車便宜多了,中國也成為汽車的生產大國。從電信市場來說,中國的電信企業重組,形成了新的電信競爭,老百姓也從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電話初裝費就是幾千塊,電話在家庭的普及率還不太高,現在一般農村家庭都可以裝電話。行動電話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說是普及率較高的國家。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8.19億戶,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28.3%和33.9%;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23億,其中寬頻上網人數達到7700萬。爭取到2010年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0億戶,互聯網用戶達到2億戶。中國是世界上通信領域最大的市場,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服務最大的市場,並且將在明年超越美國,成為寬頻用戶最多的國家。 經濟全球化的弊:一、經濟全球化之後受到傷害的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例。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在12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說,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了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億美元,這是2002年以來,我國年度遭受貿易調查首次突破100起大關。除了顯性的貿易保護外,發達國家開始利用技術、氣候、碳關稅等實施隱性貿易保護的意圖也更加明顯。二、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距首都新德里以南750公里、地處印度中部丘陵地帶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市附近的一家農葯廠,裝有液態劇毒氣體甲基異氰酸鹽的儲氣罐內溫度上升,壓力過大,一股濃烈、酸辣的乳白色氣體從儲存罐內滲漏出來,在博帕爾市內外以濃霧狀游移於地表附近,經久不散。這次事故使儲氣罐內45噸劇毒氣體泄漏殆盡。僅2天內就有2500餘人喪生,另有60萬人受毒氣不同程度的傷害。到1994年死亡人數已達6495人,還有4萬人瀕臨死亡。1964年,印度農業「綠色革命」運動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為億萬飢民的危機所困擾,急於解決全國糧食短缺問題,而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內有無足夠的化肥和農葯。因此,當時世界著名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開辦一座生產殺蟲劑農葯廠的建議,對印度政府來說正中下懷,求之不得。1969年,美國和印度專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規模的農葯廠在博帕爾市近郊應運而生,試產3年後雙方都表示滿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頒發了在印度製造殺蟲劑農葯的生產許可證。一座具備年產5000噸高效殺蟲劑能力的大型農葯廠終於在博帕爾市郊建成。

2、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弊端。
其一,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由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
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給每個國家都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台,另一方面,由於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激化。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①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
②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
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④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
當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①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競爭,既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商進來,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經濟舞台,開拓國際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
③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加強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
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⑤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從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的政策,還要採取「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
要發展我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產業。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大,這就需要重點發揮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與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和共同發展。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既有矛盾斗爭,又要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國家既要警惕國際反動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又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科學技術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科學的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全球化的好處和壞處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1、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資的機會。

2、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更快更多地獲得世界范圍內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3、經濟全球化緩解了發展中國家的就業矛盾。

4、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 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

5、經濟全球化優化了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

經濟全球化同時也帶來了弊端:

1、外資進入對中國民族資本和民族工業沖擊較大。

2、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生態。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

3、跨國資本的進入增大了金融市場的投機性和風險度,容易給短期投機資本沖擊我國國內市場造成可乘之機。

4、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經濟轉型充滿了動盪和起伏。

5、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國家的經濟主權。

(3)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案例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因素:

1、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物質基礎。

2、新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兩極格局的解體使原來處於對峙狀態的國家建立和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

4、市場經濟體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

6、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4、經濟全球化雙刃劍利弊例子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全球生產力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為發展版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權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的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並造成了諸如貧富懸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問題,迫使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重新審視在新的環境下應如何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由於歷史和自身原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地位,但面對全球化的浪潮,發展中國家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行恰當的政策,採取有力的措施,揚長避短,迎接挑戰,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加快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最早是由T·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5、經濟全球化消極影響的例子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一方面促進國際合作與分工,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的不平衡和不穩定。

6、全球化的好處和壞處並舉例說明

你好,全球化的好處主要就是能夠促進各國的文化和經濟政治等的交流,促進世界的發展。壞處就是有可能會產生惡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