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安全帶來的影響及對策
兩極格局結束後,國際斗爭的主要內容也由冷戰時的軍事對抗轉變為冷戰後的經濟安全。各國十分注重用良好的外交關系來保障和推動對推動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運用經濟手段來實現對外政策目標,促使本國外交更多介入雙邊和多變的經濟合作,為本國經濟活動向國外擴張服務。
1979年以來,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發展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世界所矚目。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中國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得益者。1979—199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7%,明顯高於改革開放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大大高於同期世界平均增長3%左右的水平。在新的世紀,中國經濟發展正在進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我們面臨的任務,必須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度,進一步參與經濟全球化。
但是,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也會帶來更多的挑戰和風險。主要表現在:
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提高,使中國面臨其他國家經濟波動沖擊的風險日益加大,中國需要發展,急需的是資金,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資金投入國,前三名是日本、美國、歐盟。同時,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是日本、美國、歐盟,這就導致中國的經濟對上述三國的依賴性加大,當這些國家發生經濟波動時,中國的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而這些國家會根據自身的需要調整經濟政策,這些都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越來越約密切,貿易戰、經濟戰都會隨時發生,如中日之間的大蒜戰、香菇戰等,這些都會制約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外商投資容易受到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的沖擊,一旦發生國際金融危機極易波及中國,經濟的國際傳遞的加快、投機性游資的增加,利率、匯率、股市、金融衍生工具的濫用會使我國的金融風險大大增加。例如,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得東南亞國家轉眼之間幾十年的積累消失殆盡,中國動用巨大的儲備金才將香港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國外商品大量湧入,國內工業將受到強烈沖擊,對就業產生影響;在外資企業、外國產品的沖擊下,發展中國家民族企業市場份額的下降、人才流失、失業增多及社會各階層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會逐漸暴露出來。
綜合國力的競爭的中心是經濟,經濟的發展必須以科技發展為先導,而科技優勢的取得則有賴於人才資源的開發與爭奪,發達國家利用高工資和良好的科研條件網羅人才,人才流失的風險加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經濟全球化可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危害。
國際經濟規則是由西方國家按照自身的意志需要制定,中國想獲取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為此是要付出一些代價,既要讓出一部分國家主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面臨的市場開放壓力越來越大,開放市場的時間表已基本確定,中國通過政策的作用來達到控制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越來越顯得無力。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於2001年12月11日開始生效,根據議定書的規定,中國承諾:關稅減讓的實施期最長可到2008年;逐步取消400多項產品的數量限制,最遲在2005年1月1日取消;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在加入後1至6年內逐步實施。
2、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席捲世界。作為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一方面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形成嚴峻的挑戰。金融全球化在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影響,同時具有正負兩種效應。1.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的正面效應
(1)金融全球化有利於中國吸引外資,加快工業化進程
(2)金融全球化有利於先進的金融運作經驗引入中國,提高金融效率
2.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的負面效應
(1)金融全球化使中國金融業面臨挑戰
(2)金融全球化為國際游資製造金融風險創造了環境
(3)金融全球化加劇了銀行的脆弱性
(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
3、金融業對外開放與金融安全有什麼聯系?
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和一體化,使得金融安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各國經濟金融背景不同,國家金融安全問題存在明顯的國別差異。發達國家由於經濟實力強、金融市場發達,且相互之間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主導著國際金融體系,因此其金融安全程度較高,是金融全球化的受益者。
但發達國家為維護本國戰略利益,其控制手段也較多,比如美國,其對於有著共同利益、價值觀相似的發達國家、友好國家,開放程度高,對於其他國家,則限制措施較多。而歐盟國家在其區域內開放程度高,對區域外則設置了較多限制。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結構上存在缺陷,金融市場發展相對落後,在國際金融格局中處於弱勢地位,普遍存在一些金融安全隱患。
金融開放程度與金融安全程度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開放只是影響金融安全的一個因素。金融開放程度高的國家並不一定金融安全程度低,反之亦然。在本國經濟基礎並不牢固的情況下,拉美國家通過大量舉借外債發展本國經濟,結果導致了債務危機;東南亞國家過度開放資本項目過度依賴外資,結果導致了貨幣危機。發達國家一方面對外開放,一方面通過有效的限制措施保護本國的經濟基礎,成功保障了本國的金融穩定與安全。
發展中國家出現「金融危機」之前,一般會有以下特徵:(1)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2)本幣實際升值;(3)高流動性資本流入;(4)國際儲備與短期外債比例失衡;(5)匯率制度上,釘住美元匯率政策和缺乏資本市場控制的內在矛盾;(6)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風險資產比例過大,且缺乏有效監管。
同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是相對安全的。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存在防止金融危機的五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經常賬戶保持順差;第二道防線是,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第三道防線是,國際儲備安全水平高;第四道防線是,繼續保持對資本賬戶的控制;第五道防線是,以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為主要標志的中國國際競爭力,繼續保持增長。
從根本上說,生產力和服務水平的不斷快速提高,是金融系統保持穩定的基本前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使外資銀行、證券和保險公司更協調地參與中國經濟發展,不但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需要,也是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的需要。
從根本上說,中國金融對外開放保持著自主、漸進和可控的原則。只要有利於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中國金融業分配社會資源的效率,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穩定,我們就要堅持開放。無可置疑的是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時機和節奏把握得相當好,是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盡管有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十分友善,但其主導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卻為中國帶來了FDI大量湧入和各國貿易壁壘普遍降低的現實好處。
4、你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中國)如何應對這次金融危機?
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到現在已經8年了,在這8年的風雨歷程中,我們為在5年過渡期中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外貿出口大幅增長的而歡欣鼓舞,同時也為在後過渡期貿易摩擦頻繁發生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在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應對貿易壁壘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問題,這需要世界各國的的政府和企業界加強合作,摒棄貿易保護主義,建立起一個和諧、繁榮的世界貿易環境和秩序,真正實現世界貿易組裝宗旨中所倡導的「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生產和商品交易,擴大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合理地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保證發展中國家貿易、經濟的發展;建立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此筆者提出七項措施,以供參考。
1、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今年來我國輕工行業出口貿易快速增長,但很多行業仍然是「二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潤)的粗放型模式,這種模式必然受到中國自身資源條件等的限制,是不能持久的,沒有出路的,同時這種貿易方式也是國外貿易壁壘的主要對象。所以輕工行業出口貿易必須向「效益導向型」方式轉變,要以質取勝,以高科技取勝。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緩解貿易壁壘的治本之策。同時要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例,以玩具行業為例,雖然我國玩具出口量很大,但擁有中國名牌稱號的玩具企業只有2家,在輕工眾多行業中排名倒數第3;近兩年來其在標准制修訂中也沒有什麼舉動。可以想像在標准制修訂和品牌建設方面建樹乏力的行業一定會遇到貿易壁壘的嚴重干擾!
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出口導向型的輕工行業和企業加快向效益導向型轉變。
2、收集國際標准和技術法規,制定我國應對策略
由於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大、涉及面廣,各國都非常重視。美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動向國際組織和重點國家派出代表,調查研究相關組織和國家的標准、技術法規和認證的情況;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特別重視各國標准化和認證工作的發展動向,以便研究對策。因此,我國應建立專門的機構,收集研究主要貿易國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特別是那些正在制訂中的規則。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咨詢點的窗口作用,收集相關的信息,了解各成員政府、工商及經貿團體採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具體規則,及早得到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國的應對策略。
3、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體系
目前輕工行業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加快國家標准與世界標准接軌,加速國際標准采標率的推進工作,實現國家標准委提出的采標率目標;要繼續完善標准化組織建設,提高服務的有效性,加強標准化的基礎工作,加強標准論證、檢驗方法研究等工作;整頓檢驗市場,進一步規范產品檢驗機構的監管,減輕企業負擔;鼓勵技術專利標准化。
用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合格評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經濟安全,已經成為國際通行做法。在國際貿易中,利用標准爭奪市場是屢見不鮮的。俗話說:「一流企業搞標准,二流企業抓專利,三流企業創品牌,四流企業賣產品」。我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也是出口大國,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4、善用規則,主動出擊
應對貿易爭端不僅要在既定的規則下解決已發生的貿易爭端,而且應積極參與制定規則、改進國際貿易規則。從規則上消除對我國出口不利的根源,從源頭上降低貿易摩擦的風險。尤其是在國際標準的制定方面,我們一定要有爭取有發言權,令人欣慰的是,在2008年10月召開的世界標准化組織(ISO)大會上,我國首次成為ISO常任理事國,它標志著我國標准化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它必然會對我國企業(尤其是輕工企業)應對應標准而引起的技術壁壘提供積極的幫助。
同時我們還要加強與出口目的國之間協會的交流,建立貿易摩擦協商機制,主動化解可能出現的貿易糾紛。
5、積極開展產業損害預警工作
加強產業損害、進出口秩序預警應對工作,設立預警協調機制。貿易救濟措施主管部門要指導產業、中介組織和地方主管部門對未立案的產業受損情況定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預警工作,把產業安全工作前置化。
關於安全工作前置的有效途徑:首先要建立產業安全預警體系主要是健全組織機構;其次要對產品出口地市場和出口數量關系進行監測預警;第三要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動向進行跟蹤,做出提前預報;第四要建立信息快速通道,使各類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反饋;第五要一些行業協會建立了產業安全機構,主要是上下信息渠道不通暢,沒有形成合力,需要從發揮資源的利用效果出發進行服務功能組合,分出宏觀和中觀兩個層面,突出重點,把信息做專做透。
具體到輕工行業,要針對輕工行業具有外貿導向型中飽受技術壁壘影響嚴重的玩具、傢具、食品、家電、五金等行業加強預警,同時要加強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為一體,緊密溝通的機制,以達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6、推行認證制度,整頓認證秩序
合格評定程序是技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合格評定程序一般是由認證認可制度來實現的,所以推行認證制度,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水平,獲得國際市場信譽。要積極推行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認證,重視ISO9000系列標准認證工作,這些都是廣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或政府采購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要求所屬的公司和供應商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認證。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國家應當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國的認證制度不健全,認證流於形式,授證企業質量依舊低下。所以我們的認證機構應該加強內部管理,摒棄局部和小集團利益,多為行業、企業的整體利益著想。
7、密切注視新壁壘形式,防患於未然
建議行業管理部門應該未雨綢繆,認真研究這方面的內容,例如涉及知識產權的TRIPS協議、美國特別301條款、337條款、涉及社會責任的SA8000標准,涉及原產地的WTO原產地規則等,其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涉及面最廣,保護水平最高,保護力度最大,制約力最強的國際公約,未來對我國對外貿易,尤其是輕工產品的出口將會有及其深遠的影響。輕工行業中的電池、製鞋、玩具、釀酒等行業容易受到以上新壁壘的影響,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點關注。
5、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到目前為止,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
1.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更強了,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
,推動經濟發展的要素如資金、技術、人才大都為發達國家所佔有或支
配,發展中國家是以所謂的「比較優勢」加入全球經濟的分工體系的。
這種「比較優勢」說到底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包括低廉的勞動
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利用這些資源開展生產和獲取硬通貨就只能處在國
際分工體系的最底層,而長期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雖然能使發展中國家
經濟有所增長,但由於產業發展空間趨於狹窄,加上過份依賴海外市場
,發展中國家內部產業嚴重失衡,對發達國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漸加深。
2.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加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際金融
資本市場的規模日漸擴大,逐步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系統。在國際
外匯市場的交易中,大量「熱錢」用於炒匯投機謀利。據統計,90年代
中期國際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額超過一萬億美元,而其中用於國際貿易的
交易額不足2%。國際貨幣交換已與國際貿易中的物品交換相脫節, 規
模龐大的金融活動早已失去了相應的物質生產與產品的支撐。大規模投
機套利活動不僅直接打擊了新興工業國正常的經濟活動,而且也沒放過
像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的金
融投機行為導致原來欣欣向榮的東南亞經濟在很短時期內灰飛煙滅,整
個亞洲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陰影之中。
國際投機資本的猖獗與經濟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以美國為首
的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投資和轉移產業及技術時,逼迫發展中國家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開放金融市場。在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中,發達國
家資本投機財團所支配的財力遠大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實力,自然
就能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亞洲金融危機是這些投機資本
破壞全球經濟穩步發展的最明顯例證。
由國際投機資本引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不僅危害了亞洲國家的經濟,
而且也危及到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
信用」為基礎的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混亂,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也就在劫
難逃了。
3.貧富差距加大。許多人對於經濟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願望,希望
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過上富裕的生活。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對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說得再准確一點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經濟全球化
謀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後果。前不久,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
了1999年度《人類發展報告》,呼籲人們重新認識經濟全球化,逐步縮
小當前世界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報告指出,佔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國家,他們擁
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全球出口市場的82%,外國直接投資的68
%,全球電話總數的74%;而佔全球人口總數1/5的貧困人口在上述幾
項上的佔有率僅約1%。在平均收入方面,貧富國家之間相差74倍, 而
在1960年,這種差距還僅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資產超過占
世界總人口41%的人的收入總和。在過去4年裡,這200名富翁的財產增
加了兩倍,達一萬億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於一美元的窮人仍維
持在13億左右。
通過1999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提供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全
球化幾乎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但貧富國家並沒有能夠平等地分
離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貧富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面對這種趨
勢,我們不禁要問,如果經濟全球化不是為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僅僅是為了某些人牟取高額利潤,那麼這樣的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
家有意義嗎?
6、什麼是金融全球化?
善林金融表示,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尚無統一的定義,簡單概括一下的話,指的是金融業跨國發展,金融活動按全球同一規則運行,從而形成全球一體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