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系實際談談全球化過程對我國現代化的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必須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加快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有利於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贏得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同時,加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的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但總的來說機遇大於挑戰。機遇和挑戰,利和弊,都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要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只有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壯大自己。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們積極應對,趨利避害,變挑戰為機遇,開創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這幾年,在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的同時,絲毫沒有放鬆擴大出口的努力。1998年下半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一度出現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果斷採取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著力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質量和檔次;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推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提高口岸管理水平和通關能力。由於措施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出口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進口了大量國內急需的設備、技術和短缺原材料,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實踐證明,穩定人民幣匯率、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的決策和措施是正確的。
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到境外投資辦企業,帶動設備、零部件出口和勞務輸出。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投資、合作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開展帶資承包,投資經營,提供無息、低息貸款。這樣,既有利於鞏固傳統友誼,又有利於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特點,我們抓住機遇,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吸收外資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這幾年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交通、通信設施等硬環境大為改觀;努力完善法制,提高政策透明度,提供優質服務,軟環境也有很大改進。 這是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舉。
2、如何看待現代化是全球化也是趨同化的過程
1)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它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的傳播,讓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產發展的成果。
(2)同時也應看到,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是在舊的世界經濟秩序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這也使得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3)我們既不盲目的贊同或反對全球化利大於弊的論斷,也不輕率一般的贊成或反對全球化弊大於利的論斷。 經濟全球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鍵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自己,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 ①對全球化有沒有全面的和足夠的認識。②對全球化給本國帶來的利弊得失有沒有符合實際的估計。 ③對本國融入全球化有沒有充分的准備。④有沒有趨利避害的切實措施。
3、《共產黨宣言》中的經濟全球化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論《共產黨宣言》中的經濟全球化思想
邱麗珍 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420
《共產黨宣言》( 以下簡稱《宣言》) 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和行動
綱領, 它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哲學變革的角度論述了社會經濟、
政治、文化的發展趨勢, 特別是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作出
了精闢而深邃的預測。《宣言》距今已有150 多年, 當時的「經濟全
球化」背景和今天的「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同, 世界也發生了深刻
的變化。但是,《宣言》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論述對發展中的社會主義
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未來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宣言》對經濟全球化的論述
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論述,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雖然沒
有使用「經濟全球化」這個詞, 但是多次使用了「世界市場」、「世
界」、「全球」等詞。馬克思主義認為,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
勞動分工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也是資產階級在全世界
范圍內追逐利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向全球擴張的歷史
進程, 其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資本的本質就是追求財富, 正如《宣
言》中指出的:「資產階級⋯⋯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
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 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
系, 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 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它「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 把這種關系變成了
純粹的金錢關系。」資產階級利用各種手段, 甚至把家庭也當作謀
求財富的工具, 來完成血腥的原始資本積累。《宣言》中說:「資產
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
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 驅
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 到處開發, 到處建立
聯系。」可見,當時的經濟全球化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
展聯系在一起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和本性是不斷地尋求發展空
間, 通過建立世界貿易市場, 使自己的生產方式向世界各國滲透。
《宣言》又描述道:「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
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使各國家和民族
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經濟全球化逐步形成。
二、《宣言》對經濟全球化的二重性分析
辯證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只有用
客觀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不可否認, 經濟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它的產生和發展有積極作用, 也存在著消極
影響。
( 一) 積極作用
1.經濟全球化使市場擴大, 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促進了商業
和科技的發展。正如《宣言》中所說:「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
所准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
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東印度和中
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
增加, 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工業革命為世界市場奠定
了物質技術基礎, 而世界市場又推動了世界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
會的步伐, 反過來促進了大工業的發展。現在, 全球化更是通過發達
的世界市場, 使資本、勞動力、技術和其它商品資源在全球市場上的
流動擴大和加深, 把各國經濟連結成一個相互依存的有機統一體。
各國都在積極抓住全球化的有利時機, 發展本國的經濟和科技。
2.經濟全球化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促進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資
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不斷向世界滲透的同時,「創立了巨大的城市,
使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大大增加起來, 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
了農村生活的愚昧狀態。」促進了城市化進程。「自然力的征服, 機
器的採用, 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 輪船的行駛, 鐵路的通行,
電報的使用, 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 河川的通航, 彷彿用法術從地下
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為現代化社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社會開放和交往的普遍性, 形成文化全球
化。生產力的發展, 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
地,「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
般的關系都破壞了。」使被壓迫民族和地區有了文化上的交往, 使
落後的國家能夠接觸到人類的文明成果。「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
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
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而「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 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
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在一
起, 形成一種無地域無種族限制的文化全球共享。
4.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為了本國利益不得不奔走於全球各地, 進
行政治外交, 政治趨於統一。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都不能孤立的發展。為增強競爭力, 持有相同或不同利益的國家, 聯
合起來建立了統一的政治經濟共同體。正如《宣言》所說:「各自獨
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
同關稅的各個地區, 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
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
( 二) 消極影響
1.資本的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剝削和
掠奪。資本主義國家把發展中國家當作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地, 在
那裡建立勞動密集型產業, 剝削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正如
《宣言》說的:「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
自極其遙遠的原料; 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 而且同時供世界
各地消費。」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被掠奪、環境被破壞。
2.全球化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加劇了兩極分化。發達國家的掠奪使本國越來越富的同時使發展中
國家陷於貧困狀態,「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
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 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 使財產
聚集在少數人的手裡。」全球的大企業、集團公司掌握在少數發達
資本主義國家手中,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同時,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的產生使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正像它使農村
從屬於城市一樣, 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
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 使東方從屬於西方。」一些
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依附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3.資本主義國家借著全球化把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和市場經濟
對資源配置的自發性、盲目性擴散到全球, 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
也存在金融危機隱患。同時, 資本主義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糜爛
的精神文化也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生活。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
各個方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意識形態滲透,「一句話, 它按照
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三、經濟全球化思想對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啟示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發展壯大的今天, 每個國家都不能閉關自
守, 拒絕進步。世界各國在共享商品、服務和先進技術的同時也受到
全球化消極作用的沖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將長期存在, 貧富差
距、兩極分化也在加劇。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如何認清時勢, 抓住全球
化帶來的有利時機, 發展本國經濟, 同時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 抵制
全球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呢? 對於中國:
(一)認清全球化的實質,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全球化的實質是貿易、生產、資本的全球化, 在這背後, 是資本主
義制度向全球的擴展。不僅是經濟制度還有政治制度, 資產階級的意
識形態在向全球各國各地區滲透。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反對西
化與分化, 抵制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堅持領土和主權完整, 不畏強
權政治、霸權主義; 鞏固國家政權,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
( 二) 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 積極推進
改革開放, 參與全球化進程
全球化帶來了先進的技術, 也帶來了不良的因素。一方面我們
要擴大開放, 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吸引國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 借鑒發達國家的優秀管理經驗, 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經濟管理體制, 加
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另一方面, 積極推進我國商業、外貿、金融、證
券等領域的對外開放, 鼓勵外商投資農業、基礎設施、環保產業和高
新技術產業, 鼓勵有條件的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和經營, 培育出本
國大批全球化市場主體的一流跨國公司。
( 三) 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 積極參與建立國際新秩序
政府是否保持廉潔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長治久安的關鍵。當
前,我們黨內某些黨員幹部掌握著人民給予的權力,大搞權錢交易、
腐敗墮落, 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破壞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影響
到我們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成為後顧之憂。因此,加快民主法制
建設,加大監督力度,確保黨領導國家參與世界性競爭核心作用的
發揮成當務之急。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加強了
各國聯系和交往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競爭與沖突, 這就需要
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以處理國際社會中各方面的關系。規則總
是偏向於制定者, 西方發達國家牢牢控制著全球化的主動權。中國
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代表著發展中
國家的利益,有義務參與制定公平、公正、合理、平等、進步的, 反對
霸權、強權的國際新秩序, 促進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和共同進步。
150多年過去了,對於世界未來社會的發展,《宣言》仍具有現實
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4、作為一個理智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產生哪些主要影響
(1)經濟全球化由於信息技術使空間距離極大的縮短,幾乎在產地之間「天然的」競爭界限的地理距離已失去了意義,於是世界各地彼此都是潛在的競爭者,相互爭奪正在變得短缺的資本投資和相應的勞動崗位,後兩者通過納稅使民族國家和社會福利國家的政策得以實現。即是,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更強生產力,更具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促成國家能富裕起來。
(2)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復雜的計算機程序,大有助於人們消除了不同資本市場的時間差。在跨國的生產網路方面,時間的全球化正在形成。「時間競爭」對能否在全球化的市場上取得成就起著關鍵作用。正是通過衛星通訊可以即時了解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件,從網際網路上可以獲取大量信息和寶貴的知識,因此,商品、服務、資金、思想和信息的流通將比過去更加自由,這就給各國人民帶來很大益處。
(3)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也同樣越來越富裕,至少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這就表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4)全球化為千百萬人開辟了出乎意料的生活機遇,包括從前的所謂發展中國家在內。世界各國以前從來沒有這么多人擁有像今天這么多的選擇機會。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這就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正如馬來西亞副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馬達維所說的,「從80年代中期開始,外國直接投資大量湧入,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使我們的出口得以增長,結果是東亞國家迅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這是前所未有的。」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1)在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一經濟不平衡,以及世界廣大地區的兩極分化。大量資料已揭示:在過去十年中,世界最貧窮的五個國家的收入佔全球收入的比例從2.3%降至1.4%。世界最富有的3個家族的財富總和比最不發達國家6億人口的年收入還要多。在美國,10%的最富有者與最貧窮者之間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的。特別是90年代中期,美國的貧富差距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大的。美國26.1%的財富集中在10%的最富有者手中,而10%的最貧窮者只佔有1.7%的財富。
(2)對於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例如,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對土地的侵蝕、動植物物種的滅絕、海洋與河流的污染等。其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把污染產業生產活動和污染技術利用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便壓低工資並迫使勞動者在惡劣條件下工作,這些正是明擺著的事實。
(3)權力集中在幾乎不受任何監督控制的少數幾個經濟單位的手裡,如跨國以及跨地區的公司企業、全球信息通訊網路等。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瑪麗·魯濱遜說,現今,500家公司操縱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四分之三的全球貿易,12家公司不久將控制全球食品工業。因此,她擔心,權力正從政治家手中轉向董事會會議室。而且,國家權力受到全球和地區機構及其規則的限制。跨國經濟網路突破了國界,強大的跨國公司以及代表各種信仰和利益的國際和地區非政府組織都在入侵本來應屬一個國家的領地。國家權力的被迫縮小,這對於發展中世界的弱小國家尤其如此。
(4)工會權利將受到全球化的損害。國際勞工組織負責人胡安·索馬維亞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化的『在激烈競爭的世界市場的生存原則』將對工會和結社自由以及集體談判的權利產生消極影響。」全球化正在造成緊張局勢和減少勞工的某些權利。由於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資本流動的高度可能性和生產的國際化,這就大大減少了集體談判的內容和影響,以吸引投資。在非政府組織聯合提交的一份報告說:「公司全球化導致勞動力朝不保夕,非正式行業中體弱多病的勞動者受到排斥,這種趨勢正迅速蔓延」。
5、如何理解全球化過程對我國現代化的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必須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加快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有利於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贏得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同時,加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的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但總的來說機遇大於挑戰。機遇和挑戰,利和弊,都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要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只有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壯大自己。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們積極應對,趨利避害,變挑戰為機遇,開創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這幾年,在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的同時,絲毫沒有放鬆擴大出口的努力。1998年下半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一度出現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果斷採取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著力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質量和檔次;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推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提高口岸管理水平和通關能力。由於措施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出口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進口了大量國內急需的設備、技術和短缺原材料,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實踐證明,穩定人民幣匯率、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的決策和措施是正確的。
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到境外投資辦企業,帶動設備、零部件出口和勞務輸出。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投資、合作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開展帶資承包,投資經營,提供無息、低息貸款。這樣,既有利於鞏固傳統友誼,又有利於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特點,我們抓住機遇,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吸收外資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這幾年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交通、通信設施等硬環境大為改觀;努力完善法制,提高政策透明度,提供優質服務,軟環境也有很大改進。 這是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舉。
6、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和作用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內容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是關繫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決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響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對於我國來說,經濟全球化無異於一把「雙刃劍」。我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盲從。要從戰略的高度,全面考慮到本國的經濟現狀,綜合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在客觀冷靜分析的基礎上,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要充分考慮到可能要產生的問題,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迎接挑戰,作出符合我過國情的戰略選擇,爭取實現我國的經濟騰飛。有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本質是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是市場經濟的全面推進和空前大發展。對此,我結合自己三年來的經濟管理學習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統一大市場。經濟全球化,它是世界經濟規律的體現。可以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不斷朝橫向和縱向擴展為全球苑止ぃ 股 卦諶 蚍段謨嘔 楹蝦妥試從嘔 渲茫 佣俳 爍鞴 腿蚓 玫墓餐 ⒄梗 幣泊 戳爍鞴 腿 蜆餐 媼俚納緇峋 夢侍狻> 沒疃 途 迷誦械娜 蚧 閃宋頤撬 κ貝幕 廄魘坪突 咎卣髦 弧?BR> 經濟全球化是以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生產要素國際間的自由流動,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全球性貿易是首當其沖的。在貿易量迅速增大的同時,貿易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過去那種西方發達國家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進口原料,經濟落後國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的狀況正在改變。生產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徵,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信奉全球化戰略的跨國公司既是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會進一步促成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和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過程,正如約翰·鄧寧所斷言的,「除非有天災人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不可逆轉」。世貿組織首任總幹事魯傑羅也曾經說過,「阻止全球化無異於想阻止地球自轉」。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而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轉、無法阻擋和不以任何國家、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任何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只能是接受它、適應它,在此前提下充分考慮到本國的現實情況和可能的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才能確保在經濟全球化的洶涌潮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雙刃劍」,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經濟、吸收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並最終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機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風險甚至災難,對發展中國家的主權、經濟安全、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為經濟全球化付出沉重代價。我國利用經濟開放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因此,經濟全球化為我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可以使國內資源得到最為充分的合理配置,為其自身發展提供全球化的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是我國發展經濟所急需的。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還可以使我國在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盡快地提高本國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加快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現代化的早日實現。此外,經濟全球化也可推進發展我國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進程。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柄「雙刃劍」,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他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對象。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首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求各國都要一定程度地讓渡和共享經濟主權。實際上,這種讓渡和共享是不對稱的。由於經濟實力的差別,發展中國家對於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乃至管理經驗的需求更加迫切,這就為發達國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強加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條件。其次,由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范圍內市場力量的加強,以及發達國家大跨國公司的不斷擴張,有可能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國內產業,威脅其國內市場安全,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事務中的權力相對減弱。在充分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之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各國又該如何做出自己的戰略選擇。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盲從。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應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遵守「游戲規則」與維護國家主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市場開放與保護民族工業、經濟發展與經濟安全五大關系。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還必須注意維護其經濟安全。要看到發展中國家自身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抗風險能力的增強是維護其經濟安全的根本保證。在正確處理好以上關系的同時,發展中國家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戰略選擇:首先,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當中去;其次,維護國家經濟主權,保證經濟安全;最後,大力推進國內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之前,首先著眼於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是較為實際、較為穩妥的做法。由於地區經濟一體化到目前為止還是以民族國家為核心,因而具備包括利益分配在內的明確的游戲規則,有較完善的監督和協調機制,因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對較好的保證。同時,地區經濟一體化也為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有利條件,積累了經驗,提供了鞏固的大後方。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選擇加強本地區經濟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地區經濟合作既可以作為發展中國家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初始或過渡階段,也可以用來抵禦發達國家的經濟沖擊。從實踐來看,發展中國家在利用集體力量一致對外方面有著許多成功的經驗。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迴避它都是沒有用的。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針對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一系列沖擊和風險,有學者提出建立新的經濟金融秩序與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經濟金融不穩定因素造成的沖擊,在地區范圍內,考慮創建地區性貨幣基金組織等應對之策。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國際組織應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達國家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
7、全球化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或者對於國家有哪些機遇?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大趨勢,全球化對各國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外部環境,我們應該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應對挑戰。
8、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影響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1.不同資本主義國家
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
2.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8)全球化促成國家現代化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1.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全球資源和市場一體化,才能使一國經濟在目前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
2.促進國際分工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3.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
4.促進經濟多極化發展
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
5.促進發展模式創新
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9、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帶來哪些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毋庸置疑,經濟全球化並不代表每個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它取決於國際制度和規則。在現行的國際制度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經濟全球化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首先.國際通行的制度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內規則的特點,不存在與國外規則的嚴重沖突。其次因為主導著國際制度,發達國家可以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來自內外製度沖突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從而轉嫁成本,規避風險。再者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制度、規則極大地發揮了其優勢和保護其劣勢。
最後世界經濟中的「集權」效應,由於他們所具有各種優勢,使得發達國家能夠從全球化中獲得遠比發展中國家多得多的利益。
對於反展中國家而言,就如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將經濟全球化比喻為「一柄雙刃劍」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發展中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大發展、產業大轉移、資本大流動和技術大外溢,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缺口,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起飛都是非常有利的。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挑戰。首先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第二,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第三,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我們忙著追求經濟GDP的增長,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經濟全球化使越來越多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使得我們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會日益尖銳。造成近年來的沙塵暴肆虐……第四,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第五,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迴避它都是沒有用的。許多的學者強調,發展中國家應採取經濟的對策,趨利避害,尋求發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包括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