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際公開課,求一篇九年級思品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復習教案
一、需要關注的內容
1、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計劃生產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3、科學發展觀
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自己在祖國的發展中所肩負的責任,明確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重點和難點)
2、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難點)
3、人口問題與資源環境 (重點)
4、科學發展觀 (重點和難點)
三、教時安排:4課時
四、教學設想:
以探究活動為基礎,教師分析和講解,以具體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學內容,努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五、授課過程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能力目標: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證地看待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理解並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活動法、討論法、講授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材料,配《走進新時代》。
提問:百姓的生活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生]略
[教師]:你們回答的很好,我們知道了我國的基本國情,改革開放適應了時代的潮流,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靜下心來,回首往事,1840年的隆隆炮聲彷彿仍在耳邊回響。走進近代社會的中國,為什麼會屢屢遭受列強的欺凌?
[學生]略
[教師]:是落後!(板書「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是不變的真理,那麼,中國又為什麼會從漢唐時的繁榮昌盛走入近代社會的落後?
[學生]略
[教師]:導致中國落後的原因林林種種,但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鎖國!(板書「閉關」)從明代中葉開始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近代中國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的全面落後。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也想擴大中外經濟技術交流,但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以及「四人幫」把很多事情歸結為「崇洋媚外」「賣國主義」,中國很大意義上仍然是閉關自守,使得我們同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提問:我們從這些歷史中能夠總結出什麼樣的道理?
[學生]略
[教師]: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中國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對外開放」(板書)就必須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那麼,怎樣吸收?怎樣借鑒?
第一框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多媒體展示「WTO」三個字母,提問:這三個字母是什麼意思?
[學生] :「世界貿易組織」
教師簡單介紹: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構想,源於1947年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副板書)。二戰後,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簽訂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適應進一步開放的世界和貿易自主化,95年1月1日,比關貿總協定更為完善的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144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總貿易額的95%以上,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主角。
多媒體展示材料的同時介紹:我們再看,如日本、韓國、墨西哥等,入關所用的時間多則三年少則一年,而且當年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相對比較落後。而中國入世卻整整用了15年,歷任4位首席談判也黑發熬成了白發。
多媒體
展示入世成功的圖片,同時教師介紹:中國成功入世了,但是,中國入世一波三折、困難重重,我們花了那麼長的時間去爭取加入WTO,付出了那麼大的精力和代價入世,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入世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基於問題存在一定難度,請同學們前後四個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一分鍾。)
[學生]略
[教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
在黑板上畫圖的同時介紹:老師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能使同學們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世界貿易組織好比一個綜合性的大市場,裡面林林總總,而過去的中國因為經濟實力很弱,只是一般性的參加世界經濟,就象擔著菜籃在綜合市場外面賣菜的小販,你可以不進入市場,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門的規則,看到工商管理幹部來了就趕快跑。小販菜籃里的菜是有限的,它的價格對市場的正常運作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是,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貿易大國,你的買賣價格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影響到市場的正常運作,他就會對你管教、驅趕、懲罰。因此,小販要想把生意做大,要想成為一個有頭有臉有身份有地位的商人,就要怎樣?就得進入市場,就得在市場里建一個鋪面,就得遵守市場的規則運行,從而擴大經營。中國經濟不能只做小販,中國要發展經濟,要進一步擴大貿易額,就不能只看到自己菜籃里那一點菜,就必須放眼世界,就必須走出去,進到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大市場,取得一席之地,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從而取得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不但規范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的其他成員國也要遵守,這就會使中國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你能發現有哪些改善嗎?
[學生]略
[教師]:比如,以往美國每年一次的,熱熱鬧鬧是否給中國最惠國待遇的討論,隨著中國入世而成為歷史;美國對中國的「封鎖」、「禁運」政策也宣告終結。所有這一切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入世不同於申奧,不是一個簡單的勝負問題,我們高興的歡呼勝利之餘,還要冷靜下來,理智的分析,入世不僅使中國面臨機遇,同時也使中國面臨挑戰。下面,我們就一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前些日子,老師重新拿起了《三國演義》來讀,三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當今的中國汽車市場。仔細想想,中國汽車市場恰恰跟當時的三國一樣是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
板書:在黑板上寫下美歐、日韓、國產三個詞。
大街上來往穿梭的車輛,有哪些是歐美品牌?
[學生]略
[教師]:(賓士、寶馬、克萊斯勒、林肯、卡迪拉克等等,有很多很多)
有哪些是日韓品牌?
[學生]略
[教師]:(三鈴、豐田、大宇、現代等等等等)
那麼,國產品牌又有那些呢?
[學生]略
[教師]:(吉利、奇瑞、夏力、哈飛、桑塔那、捷達、紅旗、解放等等)(板書)
我們先來看看同學們列舉的國產品牌,如桑塔納、捷達、帕薩特、GOL等,雖然中方可能參與很多改型和本土化的工作,但沒有知識產權,也沒有完全的品牌。而外方提供的大多是進入成熟期甚至開始衰退的技術,很多車型在中國剛剛生產或熱銷,在國外就進入淘汰期。據記者了解,在我國銷售火爆的奧迪A6,在奧迪本部已基本停產,即便是最近上市的幾種經濟型轎車也不是國外企業的最新款。
如紅旗,中方享有知識產權和品牌,並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出改進車型,而不再受外方的制約。與前兩個模式相同的是,技術是人家的,屬於"拿來主義"的范疇,所謂"純國產"的一汽紅旗也僅是奧迪的車身,加上克萊斯勒的發動機。所不同的是品牌是自己的,一定意義上屬於民族品牌。比如中華轎車和吉利正在與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的合作,都屬於這一范疇。
如吉利、奇瑞、哈飛的中宜,雖然不能迴避模仿的痕跡,但屬於自己研發的產品,沒有通常所說的原型車。不足的地方是技術相對落後,但客觀的來說,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轎車。
如此看來,同學們認為,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誰是曹操?誰是孫權?誰是劉備?
[學生]略
[教師]:很對!歐美車,造車歷史悠久,汽車文化發達。第一輛車就誕生在歐洲,他們先進的技術、造車的理念,秉承的精益求精的傳統,非常值得中國汽車業學習、研究。其為曹操!
日韓車崛起於七八十年代,最早也學師與歐美,比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早一、二十年。就是這一二十年讓日韓車有了長足的發展。其為孫權!而
中國汽車最早從師與蘇聯,國人耳熟能詳的紅旗、上海無不出自於此。然而,當中國汽車工業落後了,我們熟悉的那些老的國產品牌逐漸在被人遺忘。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沉睡了將近三十年的中國汽車工業,當國門打開時,肯定有「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感嘆。隨著關稅逐年下降,進口車在物美的同時逐漸變得價廉,依靠關稅壁壘和新興市場兩大基石發展起來的國產汽車競爭力將經受嚴峻考驗,而自主開發能力弱將成為中國汽車企業的致命「軟肋」。
中國汽車業將何去何從?(學生分析起來有困難,可以讓學生討論一分鍾。)
一種觀點是「獨立自主,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有品牌」,在激發國人的愛國情緒方面效果明顯。可事實上,我國的汽車工業和西方汽車強國相比,技術的鴻溝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跨越的,從零開始,顯然不切實際。所以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研究,我們要走出去,走向技術先進的國家進行學習。
另一種觀點是「全面對外開放」,以便盡快融入到世界汽車產業發展中去。觀點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如何掌握開放的限度,否則就有可能使中國汽車業難以擺脫為國際汽車巨頭「打工」的不利地位。
目前,我們走出去了!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我們引進來了!國際上幾大汽車跨國集團以各種形式在我國搶灘登陸,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引進力度不可謂不大。這樣,就可以了嗎?
而今,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國產汽車企業的精力幾乎全花在賣汽車上,消化吸收國外技術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據了解,通用、福特等跨國公司一年的研發費用高達50億至60億美元,而中國絕大多數的汽車企業研發費用不足銷售額的2%。
中國的國球乒乓球的傳統理念夠外國人學習效仿一陣子的,其中的佼佼者瓦爾德內爾在中國學藝幾年,結合自身特點,終成一代宗師;日本根據自己的國情造出了讓歐美嫉妒的高效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這根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有直接關系。中國石油貧乏,但是,越野、吉普、SUV成為時尚,霸道、寶馬X5等等讓多少車迷神往!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建立和完善擁有相對自主發展的汽車工業體系,否則,有朝一日我國汽車市場的需求趨於萎縮、國外汽車企業從中國「收縮戰線」之時,沒有核心技術的國產汽車業,就形同沙灘上的樓閣。
[教師]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要正確認識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第一,對外開放有利於現代化建設,在對外開放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第二,要正確理解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含義,對外開放並不等於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賴外國實現現代化;獨立自主也決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第三,對外開放可以增強我國獨立自主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2、我需要一個關於民族團結的多媒體教案誰能告訴我啊謝謝
人教版《民族團結》教學設計
廣西南寧市第四中學 黎毅
【 教材分析】
《初中歷史課程標准》關於民族團結這一學習要點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根據課標和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應該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作必要的鋪墊,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及作用。
人教版教科書將民族團結列在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中的第一課,用兩目的內容呈現。第一目「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介紹了我國各民族關系的情況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第二目「各民族共同發展」,概述了我國解放後各民族團結一致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本課的知識容量並不大,但課程內容涉及政策理論,較為枯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補充一些學生巳經掌握的民族知識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課程資源十分必要。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我設計了品味民族風情、探究民族政策、共謀民族發展、升華民族情感等四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將更有助於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
【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城市中的初二學生,他們在初一的中國古代史學習中巳接觸了一些民族交往的歷史,但長期生活在城市、且絕大部分為漢族的學生,他們對少數民族知識和理論性較強的民族政策是比較陌生的。經過再三研究課標與教材,分析學情與資源,我認為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和創設虛擬生活情境,可以達到變枯躁為有趣,變陌生為「親如一家」的課堂氛圍。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知道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及共同發展的概況;②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教材重組,從四個版塊落實民族團結的重要性;②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對現實生活及鄉土資源的虛擬情景再現,對學生強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和知識遷移的能力;③通過家鄉歷史圖片和開放性設問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民族知識小競賽,使學生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②通過對孔繁森同志支援邊疆的感人事跡和在汶川、玉樹地震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故事描述,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各民族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並逐步樹立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做貢獻的人生理念。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情景體驗、設問激趣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是基於多方面的因素的考慮。這一知識點涵蓋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初二學生難以把握,因而具有較高的難度。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歌曲,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著老師這身少數民族服裝,你能猜出老師是哪個民族的嗎?
生:壯族。
師:猜得真准!的確老師是壯族,老師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我的家鄉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
【設計意圖】教師身著本民族服裝上課,體現了少數民族教師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將學生一下子帶進了一個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課堂情景中。
師:提到少數民族,同學們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呢?我們班有少數民族同學嗎?
生:56個;55個;(班上的少數民族同學舉手示意)。
師:還真不少!這說明了我們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師:對,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基本國情。(投影)我們一起欣賞這幅56個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片,看著這合影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是一個國家,卻有著56個民族,這么多的民族,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樣才能做到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第11課《民族團結》。
師:今天我們的學習將從4個環節闡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他們分別是①品味民族風情、②探究民族政策、③共謀民族發展和④升華民族情感。
【設計意圖】根據再度開發的課程資源及初二學生心理特徵重構了4個教學環節,呈現出體驗→探究→發散→升華的循序漸進的思維特徵,重新整合的課程更符合初二學生的認知特點。
一、品味民族風情
師:第1環節品味民族風情,怎麼品呢?我想在班上開展一個關於民族知識的小競賽,看看我們的哪個同學對民族知識了解比較多,搶答比較快,大家稍作準備。開始!
【設計意圖】民族知識小競賽的設計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幾道簡短的關於民族交往歷史和民族風情的搶答題巳為下一環節的探究活動作了輔墊。
(附民族知識小競賽試題)
①西漢時期加強同西域各族友好往來的使者是誰?(張騫)
②唐朝促進了漢藏友好往來的女子是誰?(文成公主)
③我國古代有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政權,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麼王朝?(元朝、清朝;蒙古族、滿族)
④這些是什麼民族的什麼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
⑤居住在台灣島上的古老民族是什麼族?(高山族)
⑥這是哪個民族的銀飾?(苗族)
⑦說出該飾物的名稱及其所屬民族。(綉球、壯族)
師:通過這組民族知識的搶答,相信同學們巳經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歷史,也品味到了我國少數民族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些都為整個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非常靚麗的色彩。
師:剛才哪位同學搶答最多?(為小競賽的優勝者贈上壯族的吉祥物綉球,鼓勵繼續努力,營建出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
師:壯族除了拋綉球的風俗外,同學們還知道其它的風俗嗎?
生:唱山歌。
師:對,壯族的劉三姐可謂家喻戶曉,只可惜今天大家見不到她。但大家瞧我這身打扮,像不像與劉三姐對歌的阿牛哥?想不想聽阿牛哥為大家唱山歌?
生:想!(鼓掌熱烈)
師:(老師演唱本民族山歌)
(男)嘿……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嘿了了啰,今天與你來對歌,嘿了了啰,什麼政策實在好?八桂壯鄉也繁榮。(女)嘿……這個問題難不住,嘿了了啰,民族區域自治好,嘿了了啰,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平等共繁榮!嗬嘿!
【設計意圖】教師採用輕松的談話法,以唱山歌的形式切入對民族政策的探究,把品味民族風情這一環節推向了高潮,這一設計以能夠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為前提,在課堂中充分張揚了少數民族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突顯出個性化教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讓學生們思考:為何少數民族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師:山歌好聽嗎?要不要再來一首!如果喜歡的話,我可以邀請大家到我們壯鄉的三月三歌墟,你想聽多少山歌就有多少山歌。山歌唱出了壯鄉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壯鄉人對黨的民族政策的一片感恩之情。同學們知道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是什麼嗎?
生:民族區域自治。
二、探究民族政策
師:對,下面進入第二環節:探究民族政策,請同學閱讀課文第一目內容,思考: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示學生閱讀的方法:在關鍵詞句地方劃線,並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師:首先,我們探究第一問:我國為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觀察中國民族分布圖,指導學生學會依據圖例觀圖的學習方法,從中找出我國的民族分布有什麼特點?
生: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
師:可是什麼是大雜居、小聚居呢?
生:就是各民族分布比較廣、比較雜。譬如漢族地區就住有少數民族人口,而少數民族地區也住有漢族人口,這就是大雜居。而小聚居則是少數民族集中在一處,譬如涼山就是彝族人口的聚集地。
師:那麼我國各族人民在這種大雜居、小聚居的地理環境中會形成怎樣的關系呢?
生:自秦漢以來,我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長期相互依存,不可分離。通俗的說就是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
師:講得很好,所以我們黨在制定民族政策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歷史因素。同時我黨還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在解放前長期受民族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為了讓我們少數民族充分享受到當家作主的權力,於是就提出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並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歡迎。
師:那麼究竟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呢?我國現有多少個自治區?看哪位同學能從地圖中准確地識別出來?
生:(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基本掌握民族區域自治的概念,提問學生識別五大自治區。)
師:這位同學說得十分准確!目前我國巳成立了五大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可你們知道範圍這么廣闊的民族自治區域與其他地區有什麼不一樣?為使我們同學進一步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老師邀請同學們作一次四川民族風情游的體驗。
【設計意圖】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創設有意義的「現實情境」是學生有興趣主動和歷史對話的重要前提。教師采擷了幾個四川民族地區在民族自治區域政策下的現實景情片斷,針對景情設問,讓學生在虛擬景情活動中體驗探究和理解民族自治區域政策的內含,提高了學生通過具件事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巧妙設問,緊緊圍繞民族政策的本義與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可在初二學生好奇的心裡掀起濃厚的探究興趣。
自治州(縣) 州(縣)長
甘孜藏族自治州 李昌平(藏族)
涼山彝族自治州 張支鐵(彝族)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吳澤剛(藏族)
馬邊彝族自治縣 李夫鐵(彝族)
峨邊彝族自治縣 立克幸福(彝族)
北川羌族自治縣 經大忠(羌族)
師:這次旅行小明與他的爸爸也參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一出發小明就提出「咦?為什麼這些地方的州長、縣長都是少數民族的呢?」
生1:如果州長、縣長是本民族的話,他會比較了解自己民族的習俗和文化,方便於管理。
生2:國家的政策也是這樣規定的:在民族自治區域內,最高的行政長官由本民族公民擔任。
師:這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師:旅行的第1站小明他們來到了涼山,參加那兒的火把節。面對著人山人海的火把節,小明提出一個疑問「哇!今天不是法定的節假日,他們為什麼也放假?」你們知道嗎?
生1:國家的政策也有這樣的規定:民族自治地區對上級國家機關頒布的條例、發布的命令、制定的規定,凡有不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可以報請批准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像涼山彝族火把節放假就屬這種情況。
師:講得非常好!接著小明他們又來到了馬邊彝族自治縣,小明發現那兒少數民族學生用的課本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他們接受的是「雙語教學」模式,除了學漢語、還學彝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生1:是因為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所以要保護它的語言和文字。
生2:可能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在偏遠地區或深山裡,他們不會講漢語。
師:講得很好!國家正是通過採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來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同時也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
師:除了剛才我們了解到的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這些權力外,同學們在生活中還了解多少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生1:少數民族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
生2:有一些少數民族的人民可以多生幾個孩子;
生3:少數民族因為一些民族風俗而觸犯法律的可以酌情減輕處罰。
師:是的,國家在教育、生育、刑法等諸多方面考慮到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因素和實際情況,從而採取了較為寬松的民族政策。
師:於是小明感嘆道「哇!民族區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樣就怎樣!」可小明的爸爸卻反駁了小明的想法:「你這個想法可不對!」你知道這又是為什麼?
生1:其實國家明確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地方政權,只是國家給予它的政策比較寬松,但並不是不管它,歸根結底它還是國家的一部分。
生2:民族自治地方也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
師:如果「想怎樣就怎樣」,將產生什麼結果呢?
生1:導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師:大家分析很有道理,其實我國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團結,能夠讓56個民族親如一家。那麼通過這趟旅行,你對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有什麼認識?
生1:我覺得這個政策很好!它是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和風俗的保護。
生2:它有利於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平等和團結,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很大的進步。
生3:這種政策譬如雙語教學模式,有助於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
師:都講得很好!我們再歸納其優越性。
生:(朗讀)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①維護了祖國統一、有利於民族平等、民族團結;②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師:正由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因此它巳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師:除了用一個好的制度來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外,我國還採用了其它什麼途徑來推進民族團結呢?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三環節:共謀民族發展
三、共謀民族發展
師:(出示歷史圖片)這是我的家鄉(恭城瑤族自治縣)解放初期的影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我的家鄉無論在生產、生活,還是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後,作為家鄉人看到這番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所以現在我希望同學們為我的家鄉出謀劃策,議一議: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你有什麼好點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家鄉的少數民族歷史老照片讓學生體驗我國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並依據創設的情景設問,既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又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形成積極進取、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
生1:由於那兒是少數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的特色,所以我們可以在那兒開發民族旅遊;
生2: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先幫助少數民族把路修通,然後再減輕少數民族的賦稅。
師:很好!他講了兩點,就是加強少數民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實行寬松、優惠的財政政策。
生3:我們可以把中心地區的人才調拔到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他們的發展。
生4:把發達地區的科技送到少數民族地區去。
生5:我們可以建立民族中學、民族大學,把少數民族的人民送到漢族地區使他們得到教育。
師:大家講得很好!做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員,得到大家這么多的好點子,我想送上再多的綉球也表達不盡家鄉人的感激之情。其實黨中央從解放初期就關注到了我們廣大的少數民族,並提出了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這一政策在共和國60年的發展中均得到貫徹和落實。
材料: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 毛澤東
師: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同樣吹拂到了少數民族地區,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登上了一個新台階。而90年代後期由於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尤為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
師:(請同學們觀察西部大開發示意圖),請大家從示意圖入手,分析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什麼意義?
生1:因為西部大開發的12個省市中包括有5大自治區,其中少數民族佔全國少數民族的80%以上,所以西部大開發對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邊疆的穩定將起到重要作用。
生2: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加快了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的步伐。
生3:有利於保護與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和生態環境。
師:大家說得很好!的確西部大開發體現了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幫助、扶持的戰略意圖,其實它也是我國一貫實行的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的延續。那你能說出多少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呢?
生: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師:經過建國60年的發展,今天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哪些成就?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師:通過這段視頻,大家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說明了少數民族經濟巳經成為了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請同學們再到我家鄉看看今天瑤鄉的變化。
【設計意圖】鄉土歷史是活化的歷史課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途徑,將鄉土歷史資源與教材進行整合,不僅符合歷史教學「由近及遠」的原則,也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文化本土化」的共識,通過家鄉歷史照片與今天的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對比反差,學生感受到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
師:目睹我家鄉這幾十年發生的變化,我想:如果沒有我黨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不會有我家鄉的今天的巨變;如果沒有那些長期在少數民族地區默默工作的支邊幹部,也不會有我家鄉今天的巨變。而孔繁森同志就是一位支邊幹部的典型代表。哪位同學來說說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學生1: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在那裡,他收養了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裡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
學生2: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葯,送給急需的農牧民。
學生3: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輓聯,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
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師:我的父親也是一名支邊幹部,他於1961年從北京來到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一支就是50年。今年我的父親巳經76歲了,他曾對我說:「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們一定將我埋在恭城這片瑤山。」我想:50年的支邊生涯,其實我的父親早巳把工作了大半輩子的瑤鄉當做了他的家。同學們,你從這些支邊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1:我看到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當地少數民族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才智,他們熱愛那片土地,熱愛那兒的人民,讓我很感動。
學生2:他們為國家、為少數民族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師:如果西部大開發需要你到少數民族地區做一名志願者,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名志願者,因為要實現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為了促進民族的團結,需要我向每一個人做出貢獻!(掌聲)
師:最後我們歸納一下這60年民族地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③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⑤支援少族民族地區的政策;⑥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師: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也無論是是和平年代,還是中華民族面臨危機和災害的時候,我們的各民族兄弟姐妹總是共同面對、心手相連。
師:(圖片展示)當玉樹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藏族同胞沒有感到孤單,因為無論是漢族、壯族、維吾爾族、羌族……也無論是黨中央、解放軍、醫生、學生、志願者都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族團結的格桑花綻放在每位災區人民的心中,國外媒體為中國抗震救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你知道我們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民族團結。
【設計意圖】向學生呈現一組當前玉樹地震各民族團結抗震的感人圖片,一下將曾經歷、感受過汶川大地震的成都學生深深打動,學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得到升華;最後齊唱《愛我中華》,首尾呼應,再次將各民族團結、水乳交融的課堂氛圍推到高潮。
師:對!最後讓我們唱響一曲歌頌民族團結的贊歌《愛我中華》。
【教學反思】
第一,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民族政策,對於枯燥乏味、理論性強的民族政策,長期生活在城市的絕大多部漢族學生來說自然難以產生共鳴。因此我選取了初中學生喜愛的虛擬旅遊情景素材,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民族政策與生活的聯系,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樂趣。
第二,充分挖掘鄉土史料資源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我通過收集的家鄉(少數民族地區)歷史圖片營造情境,採用神入式設問的方法,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效果較好。
第三,歷史課堂教師能不能表演?這一直是我的心結,因為擔心落得「表演課」的評價。本節課我通過創作、演唱《壯族山歌》讓學生充分品味民族風情,同時也切入到對本課重點知識的探究。學生熱烈的掌聲、聚焦的眼神告訴我: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無論是歌曲、繪畫、還是演講、幽默)只要與教學內容能做到有機的結合,只要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盡數張揚,因為其鮮明、生動、精彩的特質突顯了個性化教學獨特的魅力。
第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歷史教師的課堂語言同樣需要精心錘煉。在試講課時,我啰嗦多餘的語言受到評課老師的詬病,在經過不斷修整和不斷揣摩教學各環節,尤其是導入語和小結語,精心准備的語言設計頓使課堂生輝,情境靚麗。
第五,本節課聯系實際較多,創設的現實活動情境較多,採用的鄉土資源較多,但總體用於課程教學的史料(尤其是歷史文獻)仍不足,因而課堂歷史味不夠濃。雖然我也選取了部分歷史圖片和毛澤東對少數民族政策的史料,但在非常關注史料教學的今天,仍提醒我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教學內容均要格外重視「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教學方法。
3、請寫步驟
如何寫好教案編寫內容
教案是短暫的,有序的記錄是支持教師在課堂上的模板,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備課的教案備忘錄。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如何寫教案,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教案在常規教學中應有的作用
打第一,打破了傳統的教案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允許教訓,因為計劃從課程設置,由於課程內容的人會有所不同,主張書面個性化,創新的教學計劃。同時,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和標准檢查教案,教案,重新界定職能和地位。最終的目標是不寫教案的教師,以滿足檢查,但方便的個性化教學;不是苛求完全沒有老師卻充滿張揚個性的方面;不是教學活動的範式約束,但促進教學生成的載體。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寫教案,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倡導教案「空白」。所謂的「空白」教案,指的是開放性和教學計劃的靈活性。具體來說,寫教案的內容不宜太細,不能太瑣碎的形式,結構不宜過於封閉和程式化,但反思的內容,形式不確定性的模糊的輪廓和結構是能夠適應新的形勢,以適應新的內容,建立一個新的戰略,為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共振,互生知識,相互餘地建設的新局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備課和課堂之間形成本課的教學計劃,一個特殊的「張力」,將幫助教師不斷思考,並在教學中開設一個廣泛的概念,更容易融入新的內容,並適應新的形勢,在任何時候改變原來的設計,實施生態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教案有四個要點:
教學基本計劃為每一個,這種教學和教育資源利用計劃的一個明確的目標;
二是根據教學活動的教學活動必須是有序,有效實施教學准備;
三,教學和研究成果,教案是課本,學生,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第四教學工具的實施,教學教案的過程是一個參照系,可以促使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標,思路,幫助教師有效地完成每一個指令。
教師寫教案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個項目,填補了應該完成的教學是完整的。教案包括主題,教具,教學方法,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教學班,教學時間等,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填寫規范,如有更改,必須立即指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形成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的教學和培訓目標,概括要准確,科學,教學是教學全過程的總和,一般包括語言介紹(簡介從舊課新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板書設計,重點問題(互動式會話),課後思考(或作業),教學齊全,教學過程來完成。
二,重點,難點突出。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餐桌上,必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企業必須專注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目標開始給予關注重點分析的困難明白它是所有關於本節課的服務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子目標的一門課程的總體目標,進而達到每節課的有機統一,整個目標系統上的教案。
三種教材的處理要靈活。教案不能被寫入教科書縮寫不能被寫入教科書大綱,不可能完全出於自身從事的教科書。因為教學是的,教學是活的;教科書只提供教學參考資料,不能代替所有的教學,但不能代替教師備課和創造性的教學工作。因此,對於加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注重教學目標的教材教案,必須完成兩個是合乎邏輯的第三,形成以創新的特點。
四,案例教材是絕對的「新鮮」。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世界變得更小,市場變得更大,更快的技術更新。即使是最新出版的教科書,因為它組稿,編輯,出版,發行等環節,有些內容快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和技術應用的實踐之後。職業教育是培養教育人員的實際技能,教育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創造性的工作,這是建立在最新的實踐教學理念,用最新鮮的食材,豐富了教學內容,提供最新,最有說服力的案例,以理論的闡發,以提高教學水平備課的過程。因此,職業教育管理,科學教師的工作量的准備指定類的為2-3小時,十個小時左右,每周高校教師個小時的預定量。這是提高教學和技能培訓的質量目標實現的前提條件和具體保證。
五,板書設計應力求創新。教師的教學活動的特點是高度個性化的創造性的工作,他的個性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每類黑板的設計。因此,當要讀取全部的教師備課材料的設計為每一類黑板方案的基礎上,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嚴密的邏輯,寫在黑板上的順序是高度概括的邏輯推理再現;二是廣泛的,高度凝練概括本節課的教學的主要內容;三是符合審美要求,設計出符合美學黑板規律,給出了一個明確和准確的,優雅的美感好;四,結構完整,是一個全面和完整的知識報表;第五個創新,即使每個人都講同樣的內容,在文化背景方面的作用的差異,思維,表達,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板書的方式體現其自身的特點,即個性化。因此,設計時可以在黑板上畫的參考,但絕不能照搬。
六,不斷豐富和完善。寫教案是不是一次性的勞動,完成草案後,需要不斷的充實和完善。首先,因為有初稿之間往往顧此失彼;二是研究和教材往往會產生靈感,新亮點的出現補充它的執行情況;第三是需要使用新的材料和信息,以補充教案;四備課不是勞動,一個備課不是有效,過期,您需要聯系補充的局部和整體的角度;五是集中備課,教學和科研活動,得到提示,從課程之間的銜接或交叉的補充。充實無法逆轉,你可以使用備注欄中,可以形成一張紙卡在角落裡,對照研究。
七,手寫基礎的教案,清晰,字跡工整。寫教案是創造性的工作,是一名教師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能夠有效的推廣培訓的分析,同時也對教師的寫作水平,反映了泛化能力,材料組織的整體素質,使教案是教師的創造性勞動的結晶,更是考驗了教師素質的重要依據。手寫教案的教師,要求教師備課真正的檢查,更具有可比性更好的質量,因此要求教師要客觀地寫了一手好牌。優秀的手寫教案也可以提供學習的學生一個新鮮的樣本。
八,電子課件。電子課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學方法是信息的時代,不斷完善的結果,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改進的和有益的補充,但職業教育證明,使用電子課件時,電腦輔助教學一個工具的條件,它直觀,大容量,多用的教學講座的方法是難以實現的可通過電腦輔助展示,演示,模擬的方式來實現目標,還可以節省一些教師教學過程黑板時間,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教育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創造性的勞動,過度使用電子課件容易禁錮教師的思維,限制了教師即興,提高創造能力。
之一,與所謂的科學
符合科學的手段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根據材料的內在規律,結合學生的線來確定實際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以避免錯誤的知識,那種遠離輪廓,從材料的完整系統任意設置了寫教案的另一種方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的教案應首先概述根據這個扣,有科學性。
二,加強創新
教材是的,不能改變,教訓取決於教師的智慧和能力,教師在學習材料上的各種教學廣泛的參考材料的基礎上,有請老教師的經驗,但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別人會想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的經驗,結合個人的經驗,巧妙構思,精心策劃,編寫水平和個性。
三,要注意區別
因為每個老師的知識,經驗,專長,性格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所以這是不可能寫出成千上萬的人教案面對固定模式為了發揮每個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學校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不應過分強調統一的要求,不漏了教案,確保基本套路,具體的措辭是不恰當的干預,對人與差異性,多樣性,如果老師的教案領導要求統一,統一的模式,這在表面上似乎很規范,但實際上老師的手和腳束縛,扼殺創造力,教學方法,而不是固定的,教學方法並沒有成為固定的,教師教案不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
第四,要注意所謂的教案
藝術性藝術性巧妙,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僅是知識,而且還可以享受和體驗藝術的快樂,特別是設計一個好的開頭,結尾,第一回聲層,和令人興奮的,三維的效果,老師說,談,問,談等課堂語言要經過設計,字斟句酌,上面寫著很多說一個字,不說一句話,也不多說,什麼時候說,說什麼,等應仔細調安排。
五,強調操作
學校教師教案是一個計劃,一個「藍圖」他昂貴的使用,可以操作施工。有些教師寫教案繁瑣,必須不時地看到在課堂上的教案,所以他們提出明確的基本觀點,更別說信息,發展學生的智力,所以寫教案一定要從實際需要,要充分考慮課程計劃和操作可行性,該簡簡,風扇是復雜的,一個好的教案文字簡潔,但是卻能看到老師了解材料的挖掘物料,有相當深入,教學思路很清晰,層次分明的培訓能力,文字簡練,內容豐富。
六,考慮變異
教學進度往往顯得留下教案預見,老師不能拉教案和熱情,打擊學生的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教學計劃的教師轉變基礎實際和方法,積極的動機,啟發學生的思維,懷疑的正面引導。
4、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談到全球化與中國企業的關系時明確指出:中國將「在更為廣泛的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和經營,增進與各國人民的經貿往來。」
這是中國第三代領導人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主動出擊,將改革開放全面推向深入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即將加入WTO,這是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決定性步驟。它意味著,中國的企業,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管有利還是不利,都將很快加入「全球化」的時代進程。
抓住「全球化」機遇,迎接「全球化」挑戰,將成為中國企業在新的世紀求得生存發展的主旋律。那麼,我們應如何奏響這個主旋律呢?
首先,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及時、清醒地認識到,「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遏止、無法逃避的世界潮流。恰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說:「全球化的綜和邏輯是不可動搖的,其勢頭是無法抗拒的。」「全球化」不是渺茫飄忽的一片雲,不是偶而刮過的一陣風,不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它已是雷聲大作,暴雨傾盆,沖刷激盪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紐約華爾街的銀行老闆到北京胡同里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去。我們都是「全球化」驚濤駭浪中的船。因此,只有面對現實,認識到時間和形勢的緊迫性,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投入,敢於拼搏,才能爭取主動,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贏家。在有關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和新經濟的討論中,李嘉誠先生的見解特別富於啟發意義。他認為:「對於新經濟對傳統企業的沖擊,企業必須有創造力。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全球化不是一蹴可就,新經濟不會只是短暫的現象,而是一個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國與國的資金、科技及資訊互相結合,會與當地文化、地域、傳統與民生產生拉力。全球化要面對的是在不同層次的全球化競爭。例如,面對開發中國家,必須與其低廉的勞工競爭;對已開發國家,又必須與其教育水平、貿易、稅制與市場競爭。在急速變化的年代中,更要有效率地與時間競爭,不會容許有太多反復的嘗試。」
在這方面,已被著名的瑞士國際管理學院列入教案的「海爾經驗」格外值得注意。張瑞敏先生在談到「海爾經驗」時披露說: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海爾集團已經積極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在全球主要經濟區搭建了有競爭力的貿易網路、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
第二,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盡快認清「全球化」的經濟態勢,深入把握「全球化」的經濟規律,在「全球化」的大視野中,從企業概念、企業結構、企業關繫到企業運做都自覺主動地重新定位。這樣,才能把握「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規避「全球化」帶來的的風險,收獲「全球化」的豐碩果實。馬來西亞副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說得好:「公司要在新世紀興旺發展,必須拋棄工業時代久經考驗的理念,建立一套全新的指導原則。」有關這個問題,美國《商業周刊》上一篇文章的論點特別發人深省:「不久以前,領導們還認為長期積累資產能保證競爭優勢。在這個新世紀,成功的將是那些以合夥方式創造新未來的公司,而不是把大量的資產注入資產負載表的公司。領導人曾認為在競爭者中激烈爭奪能激勵他們的員工,保證成功。但是在今後的日子裡,公司最激烈的競爭者可能也是他最重要的合作者。從開始出現貿易以來,每一位企業領導人都希望建立永恆的企業。然而,在新世紀,人們會有意讓公司朝生暮死,成立是為了創造新技術或產品,一旦使命完成,就會被贊助的公司所吸收。」
第三,中國的企業家們應充分地認識到,「全球化」意味著從上海到悉尼,從巴黎到墨西哥城的整個世界都必須遵循同一種新的商業規則,都必須掌握同一種新的市場運做,都必須適應同一種新的時空觀念,而這種新的商業規則、運做方式和時空觀念,都是由高科技的最新發展、最普遍的形式、最有效率的工具--網際網路的特點所決定的。可以說:互聯網是「全球化」的科技支柱。它對經濟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生活的革命性影響,絲毫也不亞於、甚至要超過蒸汽機或者裝配線帶來的工業革命。對網際網路造成的革命性變革,我們才剛剛有所感覺。如《商業周刊》所指出的那樣:「網際網路使組織中的每一個人,從底層的職員到董事長,能從任何地方即可得到大量信息。思想點子能在瞬間傳遍全球,而不是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慢慢滲透下去。這意味著21世紀的公司必須適應通過網路管理的方式。它必須以持續的變化而不是以穩定為基礎,圍繞網路而不是森嚴的等級組織,在不斷變化的合作和聯盟關系的基礎上發展,利用技術優勢。」
因此,能否從觀念到舉措都盡快地發動、完成中國企業的網路革命,將是中國企業能否成功融入「全球化」的決定性因素。
面臨「全球化」考驗的中國企業家們,讀一讀全球化理論的創立者、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教授的論述,一定會大有益處:「當今的全球化有著它自身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比以往更遠、更快、更深、更便宜。更遠是指世界上各個洲、各個國家、各個地方都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更快不僅是在技術方面,而且它還改變了許多類似股票市場這樣的機構的運做。現在若把全球股票市場看成一個整體,它是24小時開放的;更深是指在技術上為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使人們能更多地參與到市場中來;更便宜是指由於Internet通訊費用的降低,任何一個小的組織甚至個人,只要擁有計算機和數據機,就能輕易地把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地,而它的費用也許僅僅是幾美分。」
如何能更快、更遠、更深、更便宜,是每一個面臨全球化的中國企業都必須解決的生死攸關的課題。
下面隨手得來的資料是觸目驚心的:
在美國,買一台電腦需要一個月的收入,在孟加拉國,則要花掉八年的收入。
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將控制全球整個食品行業。
世界最富有的三個家族的財富總和比最不發達國家6億人口的年收入還要多。
面對「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肯定不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國際正義來說,發達國家有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各種形式的優惠,但這是一種道義上的責任,而非法律上的義務。也就是說,發達國家願意不願意在「全球化」潮流中提攜發展中國家,增強其競爭實力,全憑發達國家的良心。而良心在經濟利益面前往往是靠不住的。發展中國家自己要爭氣,應勇敢地改革自己的不適應「全球化」潮流的種種制度性的弊端,跟上時代步伐。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的企業在面臨「全球化」時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基礎。只要中國的企業家們能夠堅定信心,不失時機,開拓進取,敢於創新,就一定能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凱歌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