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的教學目標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的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 2022-07-30 03:41:00

1、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目的和意義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2、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1,樹立開放意識和全球觀念。
2,能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本領,為將來參與經濟全球化作準備。
3,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經濟全球化。
4,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3、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1、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措施。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課程改革都把教育的成敗和他們國家的未來命運、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每一個覺醒的民族都充分認識到,面對21世紀的挑戰,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才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這是關繫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2、 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

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無一不把目標指向學生的發展。課程改革既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又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自信、進取、誠實、正直、認真、踏實、堅強、勇敢、嚴謹、求實、關心、合作、樂觀、奉獻、批判、創新。

(3)經濟全球化的教學目標擴展資料: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

一是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

二是要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

三是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

五是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六是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七是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八是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九是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4、作為一名大學生該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

奈的觀點和看法令人感興趣,但並非是「獨家的」。全國政協最近舉辦了「 21世紀論壇」,討論經濟全球化問題,與會的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慧炯、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劉吉等也對全球化進行了類似的劃分。但值得指出的是,各個層次的全球化並不是同時出現,經濟全球化出現得最早,是各種全球化的基礎和先導。

全球大市場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 T·萊維於 1985年提出的,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許多學者認為全球化是一種歷史進程。參加「 21世紀論壇」的專家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統一大市場,在全球市場分開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地區之間的自由化貿易不等於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有其內在的本質的動因。他們指出,經濟全球化於 20世紀 50年代產生, 90年代形成高潮,這有其必然性。冷戰結束後,佔世界市場 1/3的前「社會主義陣營」發生了變化,轉入了市場經濟體制,完全意義的全球大市場誕生了。

國際貿易成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因素。從世界經濟總體來看, 1978年世界貿易佔世界 GDP的比重僅為 9.3%,而 1998年上升到 24.3%,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力和載體的跨國公司大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據統計,跨國公司的產值佔世界總產值的 40%,國際貿易的 60%,國際技術貿易的 60%— 70%,對外直接投資的 90%。聯合國貿發會議《 1999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高速發展上起到了主導作用。我國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指出,跨國公司通過在海外設立子公司,不僅可以繞過許多壁壘,迅速掌握當地的市場需求,有效利用當地資源,也可以通過內部貿易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便促成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使經濟具有實際意義上的全球化。

「新經濟」出現,催生了經濟的全球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突飛猛進,人類知識所形成的第三次技術儲備在通訊、計算機和網路領域不斷釋放出來,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上加以體現,發生了信息革命和數碼革命,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把各個國家和各個機構連在一起,人類在這個全新的基礎上進行生產、貿易、科研、學習,開展各種社會活動並進行文化交流,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瑞典愛立信集團公司董事長拉斯·蘭姆維斯評論說,互聯網和數字通訊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變成現實,構成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機遇與挑戰

5、大學生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改變就業觀念理性的自我評價。通過反復准確的比較,對自身的潛在能力作出正確判斷,明確自我的發展方向。要沖破就業心理誤區,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突出自我的核心競爭力重視自己的專業技能。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種「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專業素質尤為重要是大學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首先要抓好專業素質教育,要與社會需求接軌,提高對市場的靈敏度,通過市場需求帶動人才培養環節的革命,適時調整教育調控機制。加強自己的社會實踐,調動大學生社會實際的積極性。深入開展社會調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或熱點問題,深入農村、城市社區、等進行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通過社會調查,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 社會問題和現象,並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調整好就業心態,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問題存在的原因。高等教育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競爭主體需要接受社會的檢驗。為了實現社會對其的認可,大學教育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忽視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忽視內涵發展的重要性,走粗放型的路子,這樣就業競爭力弱,反過來影響進一步的發展。就業知道應全面化。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不應僅局限在擇業意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方面,對自己的全面了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自己的發展的規劃,包括職業方向的選擇和發展目標的確定,學會根據發展目標來安排自己的活動內容,通過揚長避短來實現自我的完善。經濟全球化,就是說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將進入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循環。一個國家如果想在這種大循環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在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等方面適應這種循環的要求。而作為「受經濟發展制約」的高等教育來說,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也必須在人才數量、規格、結構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以滿足經濟社會的要求。(一)經濟全球化是以開放為特徵的。因為各國各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才能實現最優配置。世界經濟的開放與流動,必然要求我國的高等教育參與全球化的教育市場競爭,逐步向世界開放、向市場開放、向社會開放。(二)經濟全球化是以「人才」流動為特徵的。由於跨國公司在國際間的互相流動,必然形成勞動力的國際流動。這就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了解經濟全球化相關的法規的制度、慣例,了解相關國家民族地區的政治、文化、生活特點,有全球意識,並具有先進專業技能的「通用」人才。(三)經濟全球化是以科學技術水平為基本力量的。一個國家要在全球化經濟中提升競爭力,關在於加速科技創新,提高科技水平。可見,要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經濟全球化競爭的要求。(四)經濟全球化是以文化融合為特徵的。隨著國際市場的發展,各國文化的交流也會日漸頻繁,能否達到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融是保證經濟能否相融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使新文化達到全球統識、理解,也是全球化經濟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一)實行開放的多元化的辦學機制。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是經濟全球化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僅僅靠政府投資辦學,顯然力量不足,因此,必須建立多元化的開放的辦學投資體制。即以公辦學校為主,鼓勵民辦教育、公民聯辦、民辦公助、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化的辦學體制。除政府投入外,可以股份制形式向社會集資,鼓勵企業及個人投資。(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高等教育的市場規則。為了適應我國加入WTO和培育高等教育市場的新形勢,需要針對高等教育市場開放後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完善有關高等教育市場的法律、法規。要改進和完善高等教育法,保證高等教育享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即應把招生計劃、專業設置、收費標准、幹部任免、人事調動、工資分配、彈性學制的權利下放給學校,由學校自主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高等院校在參與全球化競爭中採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三)構建符合經濟社會要求的教學內容。經濟全球化的朝代,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養有更高的標准。所以,高等學校要及時掌握全球科學技術發展所帶動的產業興起和變化的趨勢及其對人才需求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培養產業市場需要的各類人才。因此,在課程結構上、教學內容上,應從內向型向外向型發展,從專業型向通才型發展,從本土化向國際化發展;應本著「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教改方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寬廣的知識領域、現實的基本技能和較好的文化素質」三個方面的基礎教育。要允許各種課程的自由設置,必須在學科的建設上動些腦筋,特別要普遍地開設介紹國外文化、政治、地理、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課程。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前沿性,必須讓學生了解事物發展的最新動態。選擇教材要施行全球化,把世界上公認的優秀的教材作為教科書。(四)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世界發明史告訴我們,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個性的充分發展和展示。因此,高等教育要想人才輩出,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有選擇的自由、發展的自由,即有選擇專業、課程、教師的自由。要允許學生偏科,允許學生在單一學科有領先突出的機會。這些理念應在學分制中充分體現出來,如此,才能培養出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科技人才。(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監督機制,應成為政府管理高等學校的主要手段。要改革過去的無效監控,高度壟斷,要使評價更加公正合理、客觀真實,使監督更有效有力,因此必須改革現有的評價監督體質,使高等院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思想、辦學水平、教育質量等受到有效監控,但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必須與國際社會逐步接軌。這樣會促進高校朝著市場化、法規化的軌道邁進。

6、求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你這是要??哈哈,畢業論文還是要自己學,一方面是對自己學業的總結,另一方面也是對未來工作的展望。我們收集了一些好的文章,可以供你參考。

《會計基礎、會計證書》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ikg1XSExhP47m_AimC1Kvw?pwd=md5e

提取碼:md5e

資源介紹:

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會計日基礎、自學會計、會計證書等資源,包括:會計基礎、如何准備自學考試,會計證書課。需要的自行獲取,全部是免費的,無其他廣告信息,網盤資源也將定期更新,歡迎大家收藏!

資源列表:

-【會計基礎】 -【自學會計】 -【會計證書】 -【會計知識】

7、面對教育全球化的挑戰,職業教育應採取怎樣的對策?



教育全球化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如果積極順應教育全球化趨勢,可以促使辦學理念更新,加快專業調整和培養模式創新的步伐,彌補我國職業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從而使我國職業教育融入教育全球化的進程,與國際教育接軌。同時,要把握好教育全球化這一機遇,必須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對的種種挑戰有深刻而又清醒的認識,這是我們能否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條件。

(一)發達國家教育機構和投資者對我國職教市場的挑戰

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就是教育市場的開放。盡管從長遠看,我國開放職業教育市場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發展,但因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向市場的時間比較短,優質資源匱乏,經驗不足,質量低下,因此開放職業教育市場會面臨諸多來自市場方面的挑戰,集中體現在生源市場和人才市場上。這種挑戰主要是發達國家教育機構和投資者對我國職業教育市場的沖擊,具體表現為:第一,國外教育機構搶占我國生源市場,吸引留學生,獲取職業教育資源。由於我國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基礎薄弱,層次不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社會聲譽不佳,因此國外發達國家相關機構會很容易藉助其強大資源優勢,以比較好的就業出路、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以及其他優惠條件吸引我國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出國留學。第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進入我國辦學市場,擴大境內辦學。這是對生源市場的另一種爭奪形式。憑借其經濟和文化等優勢,和我國條件較好的相關院校或機構合作辦學將是國外相關機構一個重要選擇。同樣,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和社會認可度逐漸提高,這些院校或機構將會成為學生的優先選擇,從而極大地威脅到我國職業院校以及職業培訓市場的生存和發展。在辦學市場上,對我國職業教育沖擊最大的可能是培訓市場。因為從各國間開展教育合作的經驗來看,成人教育以及職業培訓等將是各國提供教育服務的最主要領域。因為受到計劃經濟形態影響以及我國職業培訓市場本身的不成熟,它一直是我國職業教育的薄弱環節。第三,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全球人才市場,吸引高素質人才。對人才的爭奪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全球性的人才流動將形成一個全球化的人才市場。一方面,一些跨國公司及其設在境內的加工製造業等對一些相對優秀的職業教育畢業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境外教育機構和投資者必然會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勢力和出國培訓學習等條件吸引我國職業教育優質師資。第四,基於遠程教育已成為教育服務貿易的一種重要形式,越益顯示出優勢,專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網路而佔領中國的教育市場將會成為國外教育打進中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國政府在這方面的緊迫感還不強,政府投資的力度不大,技術手段及其相關基礎設施還相對落後。

(二)市場導向的教育服務貿易理念對我國政府集權的職教體制的挑戰

視提供教育服務為貿易活動,視凡收取學費、帶商業性質的教育活動為教育服務貿易,不僅是WTO的規定,而且也將是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基本導向。教育全球化植根於經濟全球化,它也必須體現經濟全球化的一些基本原則。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制度載體所倡導的核心規則是:資本在自由貿易下的無差別待遇和市場的不容干預,比如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逐步自由以及加強透明度等。為此,參與教育全球化活動的相關機構和組織將會與各國政府力求通過談判與協商,消除彼此分歧,促使各國政府下放辦學權力,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政策法規,以市場為導向,開放教育市場,最終在全球范圍內形成自由開放的教育市場。

然而,從體制上,我們的准備還非常不充分。特別是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導向的教育服務理念對我國職業教育體制提出了嚴峻挑戰。從比較廣義的層面來理解,它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辦學體制、運行機制以及投入體制等方面。從管理體制來看,雖然我們一再強調要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但是從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來說,我們一直以來實行的基本上還是政府統一管理的集權型管理模式,職業教育實踐中的許多環節還具有濃厚的政府主導或參與色彩,比如招生、專業和課程設置、職稱評定以及師資聘用等方面,政府對職業教育管得過多、過死,而真正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又沒有管理好,出現常說的管理錯位、越位和缺位問題;職業教育機構缺乏充分的辦學自主權,面向市場自主辦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很弱。在這種體制下代表政府管理職業教育的是教育行政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和部分行業主管部門,而且各個部門之間又缺乏協調。這種集權型的管理體制必將極大地阻礙我國職業教育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的進程。從辦學體制來看,由於多種原因特別是受到相關政策制約,我國職業教育所追求的多元辦學體制一直未能形成,基本上還是政府單一舉辦職業教育。就當前來說,因為企業改制等原因,企業職業教育極為薄弱;因為政策缺位等原因,民辦職業教育還是新生事物,進行資源有效整合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才剛剛起步;因為動力不足以及缺乏政策保障等原因,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和指導乏力。特別是在教育全球化日益推進的今天,這種傳統的單一辦學體制將會一沖即垮。從運行機制來看,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運行機制基本上是一種行政模式,政府是辦學主體,實施權威的行政管理模式,呈現學校職業教育形態,是一種相對封閉的辦學模式,社會與企業參與的力度不大,學校缺乏自主辦學的權力,對市場反應不敏感。和日本、英國等國家基本上由市場控制的市場模式以及德國和瑞士等國家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我國職業教育的這種運行機制是最為落後的,其弊端尤為突出,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市場的需求,與市場結合不緊密,重理論教學輕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強,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從投資體制來看,投資渠道單一、相關投資政策未能落實以及投資嚴重不足一直是困撓我國職業教育做大做強的痼疾所在。面對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對我國職業教育市場的挑戰,面對經濟全球化對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如何激活職業教育的投入體制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難題。

(三)經濟全球化引發的人才需求變化對我國職教培養模式的挑戰

教育全球化發展的深層次動因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經濟全球化推動了教育全球化,反過來,教育全球化又推動經濟全球化,兩者相互依賴。全球化生產方式日漸興盛,跨國企業日漸增多,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強勁增長,經濟全球化呈加速發展態勢。「全球生產方式能提高外國直接投資

(IDE)的流量,它的興起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新的增長和產業化機會。現在有65000個左右的跨國企業,連同與它們配合合作的另外大約850000家其它類型公司,是這些全球生產系統的主角」。因此,人才的培養、配置、流動和使用必將日益呈現出全球化特徵,包括用人標准也將會國際化。隨著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強勁增長,200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回升為6480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2%。美國仍然是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其次為英國和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外資企業會大量湧入我國,不僅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提出了新要求,而且隨著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化活動日漸增多,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會大量增加。特別是在加入

WTO後,我國有了加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正式會員身份,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地做出調整、改變,隨之導致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變化。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推測,1998—2010年農業勞動力有966萬將轉移到其他部門,汽車業將減少49.8萬人,機械業將減少58.2人。因入世而增加就業的行業包括:食品加工業16.8萬人、紡織業282.5人、服裝加工業261萬人、建築業92.8萬人、服務業266.4萬人。可以看出,入世會帶來各行業就業結構的變化,原有某些崗位會大批消失,同時又會新增大批的職業崗位,其中,紡織業、服務業和服裝加工業將是就業崗位增加最多的領域。另外,由於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結構變化往往也伴隨著技術結構及職業崗位的技術含量發生變化。總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技術進步、職業崗位變化以及人才使用的國際化標准都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然而,從培養模式層面看,我國職業教育中很多弊端就體現在其中。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直是「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比較封閉,缺乏市場敏感性,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相脫節,缺乏社會和企業的強力參與;培養目標沒能反映勞動力市場及職業崗位的需求;課程的學科形態嚴重,學術性傾向太濃,職業性傾向不足,沒有根據工作實踐的邏輯來開發和實施課程;人才的標准及其資格認定沒有國際視野,未與國際接軌;學制缺乏彈性,沒有更多地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沒有更多地提供給學生邊工作邊學習的機會。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完全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亟須轉變。

(四)遵循國際慣例的要求對當前我國教育政策法規的挑戰

我國職業教育要融入教育全球化進程,就必須按照市場機制運作,遵循教育服務的國際慣例。然而,由於市場化的進程較短、對教育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認識不足、依法治教的觀念比較淡薄以及其他原因,我國職業教育對全球化准備明顯不足,特別是相關立法明顯滯後。作為我國第一部規范中外合作辦學的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表明了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的鼓勵和支持,標志著我國對中外合作辦學的規范和管理正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國職業教育對教育全球化的准備不足也就集中體現在《條例》上。它主要存在如下問題;其一,它只對「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的活動(第二條)」適用,也只是為了「致力於培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第五條)」,而沒有對我國教育機構如何搶灘國際生源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作出相應規定,也就是說,它著眼點在於如何保護自身,相對比較保守,前瞻性不夠,不具備全球視野。其二,由於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諸多差異,也由於職業教育已成為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優先領域,因此,在中外教育合作乃至參與教育全球化進程方面應該區別對待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但是《條例》沒有充分顧及到這一點,僅僅提及要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經營性的中外合作舉辦的培訓機構另行規定(第六十條)。其三,在利益回報上,現行政策是不予鼓勵的。《條例》規定「中外合作辦學屬於公益性事業,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第三條)」,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更明確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第二十八條)」。這非常不利於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也阻礙了我國職業教育參與教育全球化進程。因為從外方合作辦學的動因來看,他們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而來,是一種趨利行為。其四,《辦法》中提出「國家鼓勵在中國西部地區、邊遠貧困地區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第三條)」,但沒有制定在中國西部地區、邊遠貧困地區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優惠政策。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陷。也因此,我國東西部職業教育發展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此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應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第二十五條)」、「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單獨設立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第六十二條)」等規定也是與職業教育的市場化運作理念相悖的。總體來看,我國政府關於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規定體現了強烈的政府主導意識,沒有充分考慮到職業教育的產業屬性和基於市場運作的國際教育服務理念,亟須從全球化視角並按照相關國際慣例要求制定、修訂、廢止和完善相關教育政策法規。
此外,教育全球化對我國教育主權、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功能、職業教育機構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教育區域發展差距、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以及職業教育評價等的挑戰,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正如「全球趨勢—2005項目」預言,「全球化意味著我們整個社會所有機構包括我們的學校、工作崗位、信仰和政府在內的全面社會性大轉型」。面對教育全球化挑戰,我國職業教育何去何從。這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是一項關涉到諸多方面改革的系統工程,需要針對上述諸多挑戰綜合採取應對措施。這里僅就其中若干主要挑戰提出對策。

(一)積極引進優質資源的同時,加大政府投入,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組建職教集團,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搶占教育市場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僅要搶占國內職業教育市場,而且要積極力爭國際職業教育市場份額。為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是一種高成本教育類型,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積極引進優質資源的同時,採取如下措施:

首先,必須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我國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的總量一直嚴重不足,而且國家對於職業教育投入的各項政策沒有得到認真落實,從而導致總體上我國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不高,整體水平偏弱,不具備應對全球化挑戰的競爭優勢。我國職業教育投入亟須在如下方面得到加強:一是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職業教育經費在整個國家教育經費比例中的配額,採用按生均數進行撥款的方式;二是認真落實各項財政投入政策,建立專項制度,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進行監察;三是繼續加大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力度,並以此推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四是把教育經費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教學儀器設備的購置和更新、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及骨幹師資的培養培訓等事關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上;五是要在提升職業教育整體實力的基礎上,採取優惠的貸款政策等措施有所側重地加大對參與教育市場國際競爭的職業教育機構提供金融扶持。

其次,有效整合現有職業教育資源,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職業教育集團是指在職業教育機構和職業教育機構、職業教育機構和行業企業、國內職業教育機構和相關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利益相關組織之間形成的一種有機聯合體。實現職業教育的集團化發展,具有有效整合資源、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管理以及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等優勢。從國際來看,這也是一條成功的經驗,比如約翰·拉爾森注冊成立的職業生涯教育公司、新加坡英華美咨詢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印度NI-IT集團公司等。這些以開展跨國職業教育和培訓為主要業務的教育集團公司已把業務擴展到許多國家和地區,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獨有的特色以及靈活的運營機制佔領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市場。由於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較短,特別是面向市場辦學的經驗不足,總體基礎能力建設薄弱,體制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後,職業教育機構大多規模較小,資源分散,因此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實現資源整合,提高規模效益,走品牌發展之路,就成了必然的選擇。為此,必須突破體制障礙,轉變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堅持以完善職業教育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為基本前提,以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為出發點,以辦學質量和規模效益的提高和國際職業教育品牌的創建為目標,以國內外職業教育市場為導向,以實現行業企業、職業教育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群體的多元化參與為重要途徑,以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完善和職業教育基礎能力的提高為基本保障。

(二)重新定位政府、市場和職教機構的職能和角色,調整國家、市場與職教的關系,擴大辦學自主權,重建職教體制

首先,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以市場調節為主。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市場上,任何國家的教育要想融入教育全球化進程,其政府行為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職業教育機構的運行要以市場調節為主,依靠職業教育機構自主面對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費者市場、資金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等,主要通過競爭來實現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同時在職業教育機構內部引入市場機制及其調節模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增強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活動的市場調節功能,促使職業教育機構對社會需求反應和適應更為敏捷,加快革新力度,從而增強國際競爭的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市場調節本身存在盲目性和過度逐利性等弊端,因此它必須和政府的參與和干預相結合。

其次,重視發揮政府的直接參與和干預作用。教育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顯示出由政府直接參與和多邊協調組織的國際性教育活動在不斷增加。為此,要切實解決好全球化進程中我國政府管理的錯位、越位和缺位問題,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政府要盡可能地減少管理過程中的行政手段,從包攬所有或大多數事務的全面直接管理向有選擇的有限管理轉變,教育市場主體要以政府為中心轉向政府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達到政府與市場主體的積極互動。它表現為:政府應該著重締結政府間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協議,相互承認和認可學歷、文憑、教師或教授資格以及其他職業資格證書;掌握和傳播各國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動態、趨勢等信息;積極參加世界教育發展論壇和世界教育發展的決策過程,引導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向國際社會宣傳和推銷我國職業教育的優勢,爭取國際職業教育市場的主動權;爭取本國各級政府以及國際社會對我國職業教育參與教育全球化的經費投入,從而為我國職業教育參與教育全球化進程創造條件;根據經濟全球化以及職業崗位變化的特點,制定相應政策法規及採取相關措施督促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力度;根據國際慣例,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為我國職業教育開展中外合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再次,擴大職業教育機構的辦學自主權。這既是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應對教育全球化挑戰的必然選擇。職業教育機構是參與教育全球化進程的主體和獨立法人實體。在合作對象選擇、合作協議簽署、專業及課程設置、日常管理及證書發放等諸多方面,它們應被賦予充分的辦學自主權,使之能靈活面對國內外職業教育市場特別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搞活機制,增強自主辦學的能力。同時,各職業教育機構還要增強依法辦學的責任感,提高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決策和管理水平,善於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引入國際通行的職業教育發展的市場模式。此外,基於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職業教育主體成分日趨復雜和職業教育市場化程度日趨明顯的現實,在職業教育機構內部管理上,還需要通過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建立基於所有權的決策參與和對經營權的監管機制,規范其內部運營機制。

(三)立足全球視野,遵循相關國際標准,加大企業參與的力度,真正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緊密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從培養目標來看,對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職業教育抱持什麼樣的價值取向,並進而確定什麼樣的培養目標,就成了首先要關注的問題。美國作為推動教育全球化進程的領頭羊,其國際教育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政策與制度,這些可以為我們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示。2002年5月美國教育理事會在向聯邦政府提交的《跨越「9·11」:國際教育的綜合國際政策》這一份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把培養具有全球能力的公民與勞動力作為美國開展國際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實現從國際教育到全球教育的價值轉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向前推進和日趨深入、大量跨國公司在我國的存在以及我國職業教育畢業生參與國際勞動力市場競爭的迫切要求,所有這些也都同樣要求我國的職業教育立足全球視野,培養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而且還應具有跨文化適應能力、國際理解能力以及外語能力等。另一方面,這種能力要基於個體的真正需求並從其終身發展著眼。

其次,從實踐規范來看,要用國際化標准來引導我國職業教育實踐,特別是在人才培養質量上要遵循相關國際標准。借鑒其他國家開展國際教育服務的經驗,不僅要開展時間較長、學制具有一定彈性的學歷教育,更要積極發展時間較短的非學歷職業資格證書教育,並最終使非學歷教育從邊緣走向核心;發展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使我國職業教育逐步向本科、研究生層次轉移,從而形成上下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國內外勞動力市場的現實需求。在機構及專業設置標准、運行標准、課程教學評價標准、人才評價的規格標准以及證書採用標准等方面也要與國際接軌。比如在專業設置上不僅要開設一些新興產業的專業和涉外專業,而且專業設置標准要採用國際通行標准;在課程教材上不僅要增加國際理解和外語等方面的內容,而且也需要適當引進、合編、改編國外先進的課程教材;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模式上,要借鑒國際經驗,使之能靈活適應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職業崗位及其科技含量變化並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同時,在以國際標准改造我國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育行政管理組織和中介機構的作用,通過檢查、督導、評估和發布信息等方式,依照國際標准對各種職業教育機構的辦學行為加以引導。然而,採用國際化標准,與國際接軌,並不意味著我國的職業教育要一味地照搬國際標准,我們也可以在引進的同時,促使我國職業教育某些優勢方面(比如一些資格證書和課程)為國際上所認可。

再次,從企業參與來說,由於企業將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技術發展和轉移的進程加快,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將會導致新的職業崗位不斷產生,一些傳統職業將不復存在,同時一些傳統職業崗位的科技含量也將不斷發生變化,從而對職業教育機構及其所培養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要密切與企業的聯系,與經濟發展同步。為此,政府要充分發揮參與和干預的職能,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依法治教,力促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計劃、實習實訓、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督導評估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真正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遵循教育全球化的規則及相關國際慣例,建立健全與教育全球化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系

要融入教育全球化進程,意味著我國的相關教育政策法規應與國際通行的服務貿易規則相一致,與教育全球化進程的國際慣例接軌,為國內外不同投資主體營造出一種相對寬松、透明、公平的競爭環境,促使我國職業教育在全球化活動中逐步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為此,相關教育政策法規的制定、修訂、廢止和完善應該本著如下原則:

首先,要善於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制定的經驗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的慣例,體現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其次,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當前教育政策法規中存在的、與教育全球化不適應的突出問題(比如營利問題、開拓國外市場問題、教育主權維護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質量評估與認證問題、職業教育標准制定問題、辦學體制問題、職業教育區域發展差距問題、審批許可權問題、企業參與問題、職業教育辦學功能問題、經費投入機制問題、辦學自主權問題、專業及課程設置問題、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國家、市場和職業教育機構的關系問題等)組織專家分類開展專題研究,並制定、修訂、廢止和完善一系列相關教育政策法規,最終形成一套相對完備的、能適應教育全球化要求的政策法規體系。

再次,不僅要依法行政,而且教育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都要做到公開、透明,採取決策公開、結果公開、建立聽證制度、信息查詢、咨詢和公開發布制度等具體措施。這不僅能增強我國教育政策法規的透明度,而且其本身也是我國職業教育融入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