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經濟全球話;從字體上說明了,國與國的經濟是互相依靠的和互相連接的。比如說,大國有大的市場,可經濟全球化了,小國也有好的市場。因此,每個國家多有自己的對己保護想思,但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趨勢。至於愛國主義,你可以問你自己有沒有愛國,我會你一定有的,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你在外國的時候才有應該有的尊敬。小女子說好了,記得給我錢喔!
2、問: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愛國主義?
在經濟方面,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由於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我國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
因此,必須堅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避免外國的經濟和文化雙重侵略,發揮好主心骨,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中不迷失方向,取得進步和發展.
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怎樣發揚愛國主義
1、 加強歷史教育、國情教育和時事教育,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歷史教育、國情教育和時事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以史為鑒,可知興衰。歷史可以使人居安思危。加強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的教育,是思想教育中須臾不可放鬆的工作。國情教育,則有助於學生強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以及對祖國的熱愛。時事教育是鮮活的、富有生動性的內容。這是經常性的工作。
2、 拓寬渠道,創新手段,改進方法,探索愛國主義新途徑。
宣傳典型,營造氛圍。必須大力宣傳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典範他們在新時代、新形勢下譜寫了愛國主義的新篇章。號召大學生以他們為榜樣,為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勤奮學習,甘於奉獻,奮斗終生。
拓寬渠道,開拓新陣地。充分運用、廣泛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組織大學生參觀、訪問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能夠使他們深刻了解革命前輩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能夠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的意志和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品質。
創新手段,尋找新載體。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現代科學技術為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報刊、廣播、電視、電腦等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迅速傳播的信息媒介,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建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進網路」工作,建立網站全方位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經濟全球化需不需要弘揚愛國主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還需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嗎?
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各國的聯系不斷增強,世界日益變成一個"地球村";跨國組織很多,許多原來被視作為國家界限的東西也被打破了。於是有些學生認為,在今天還要大講愛國主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不是與時代不大合拍?一個國家的人也可以到另一個國家去工作和尋求發展,這是很正當的,我們很多同學也在考托福,准備出國留學。對於他們來說,是應該做一個愛國者,還是做一個"世界公民"?
歷史表明,現代化的過程本身就包括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深刻矛盾。如何使這兩者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張力,始終是各民族和國家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仍然要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而且必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中去思考。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揚內在統一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說,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都離不開本土資源和內在動力,那麼就可以說,愛國主義是各個民族或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本土資源和最核心的內在動力,它是實現現代性和傳統、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辯證統一的思想基礎。之所以這樣講,是由愛國主義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優良傳統、民族精神的內在聯系決定的。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愛國主義在實質上表現為個人與國家或民族間的一種價值關系,表現為一定民族在對待個人利益同國家或民族整體利益之間關繫上所持有的根本觀念和態度。愛國主義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涵,只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它才獲得了全新的性質,成為一種新型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作為處理個人同國家或民族利益關系的價值准則所提出的價值導向是確定的,這就是把國家或民族利益擺在首要地位,並認定個人的價值只能在為國家或民族利益而奮斗奉獻的過程之中實現,只有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才能獲得關於個人素質、個人能力、個人品格、個人發展完善標准等諸多涉及人的內在需求問題的合理解答和實現途徑,而這一個過程也就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優良文化傳統、民族精神得以形成和涵育護持的歷史過程。
民族精神,一般地說,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優良傳統所蘊涵的、通過其民族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而顯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或精神狀態。具體而言,通常指的是一個民族群體在其延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而又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的、具有維護民族群體生存與和睦團結、推動民族群體奮進作用的價值系統。民族精神反映了一個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其基本核心則是對待民族或國家利益的態度,所以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之間本質上是相互感通的。
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民族。幾千年來,愛國主義始終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共中央宣傳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理論問題學習綱要》,第124頁,北京,學習出版社1998年版。正是愛國主義使得維護國家的利益更容易獲得人們自覺的認同,在民族或國家同個人之間更容易形成較為親和的關系。民族或國家利益的這種價值定位對於中國傳統的民族精神的定向和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國家或民族整體利益為基礎使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持久的文化價值選擇與整合機制。民族精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才能夠獲得定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是通過整合不同氣質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從歷史上看,儒、墨、道、法、釋等都對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貢獻。儒家所提倡的人際貴和精神、家族凝聚精神、公忠體國的政治倫理、由己及人的寬容襟懷;道家所強調的豁達大度的人格風范、怡情養性的生活准則、先予後取的處世態度;法家所主張的厲行法治以燭私矯奸、顯現綱紀以俯查國情的治國理念;墨家的以篤行實干為生活態度、以利他均平為理想追求;以及中國佛教的佛性自有、明心見性、祛煩歸靜、息意去欲的思想特質等等,都共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活性因子。而這些具有不同風格和特色的文化分支之所以能夠聚合為一個有機的文化整體,正是文化價值系統自覺選擇的結果。這種價值選擇不是將相互矛盾的文化元素硬性地捏合在一起,而是在一定的利益基礎上深層挖掘各種文化現象背後的基本精神。歷史表明,在中國文化融合定型的過程中,往往正是在關於國家或民族的整體利益的價值認識上,各種文化分支表現出了共同的視野和價值評價標准,並且人們也只有在國家和民族整體利益的基礎上才能夠切實地理解它們構成彌合互補的態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其次,對國家或民族利益的維護構成了中華民族發育、生長、壯大的動力機制。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屢遭磨難的民族,可謂天災頻仍、人禍不斷。但是中華民族卻在艱難困苦中表現出了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氣質,每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總是能夠空前地團結在一起,同仇敵愾,共度難關,化險為夷,走向新的發展。在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歷史斗爭中,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獲得了不斷超越和提升的巨大內在動力,以至於總是習慣以歐洲中心主義的立場來品評事物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也不能不對此驚嘆不已!
再次,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正確把握和理解又使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具備了獨特的自我審視的參照系統,即能夠沖破狹隘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藩籬,表現出天下一家、協和萬邦、與人為善的人文情懷。被稱為20世紀的"世紀智者"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談到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獨特性時,曾經這樣說過:"到現在為止,我只找到一個答案。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耐心的民族,他用幾個世紀的時間來思考別的國家花幾十年思考的問題。它在本質上是不可摧毀的,而且能等得起。……如果世界上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麼這個民族就是中國。中國人天生的態度就是寬容和友好,以禮待人並希望得到回報。假如中國人願意的話,他們的國家將是最強大的國家。但他們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轉引自《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第448~456頁,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0世紀初日本學者渡邊秀方也指出,世界諸民族中大概再沒有中國人那樣渴望和平的了,他們幾千年的歷史,畢竟是渴望和平的歷史。他們很少對別的民族從事侵略的戰爭,他們的戰爭往往是出於對自己文明的維護。
由上可見,愛國主義及其所涵育護持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乃是推動我們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時代發展的大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也正是愛國主義及其所涵育護持的民族精神才不斷地激發我國各族人民努力去探尋如何把現代性和傳統、全球化和本土化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獨特的現代化的道路和模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證明,一個泯滅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民族或國家,就會失去其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現代化,更不可能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使自己的民族或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能將愛國主義與現代化、全球化對立起來
跨入新的世紀,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了關鍵階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關於實現現代化的話題中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而愛國主義精神與現代化的關系就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顯示出了更加重要的意義。首先,中國和世界上許多民族國家都共同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即如何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尋找到最適合本民族現代化發展的道路。其次,中國現代化的後發性使得它在當今世界的經濟結構中往往處於一種弱勢地位,而如何在當今的世界舞台上爭取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這也是對中華民族的一次嚴峻考驗。再次,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現代化乃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是創新之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是嶄新的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必將引發社會深層的變革,而在這種社會大轉折的關頭,能否發掘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將關繫到現代化的成敗。但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一些受到西化論影響的人們卻陷入了一個誤區,他們以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應當放棄過去的以國家和民族為本位的固有觀念和文化取向,理由是今天中國現代化所面臨的時代背景是經濟全球化,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加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合唱中來,而民族主義情結是妨礙中國被世界所接納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當今西方發達國家所宣揚的"民族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民族國家的傳統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已經過時"、"民族國家的主權觀念"已經成為過時的觀念等,表現出盲目的親附態度,這實際上也就是對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不要弘揚我們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問題所產生的一種認識上的困惑。應當從這種困惑中解脫出來。
如前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新的時代條件下將愛國主義精神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對立起來,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從理論上看,世界經濟的發展的確生產出了許多超越國家界限的經濟因素和經濟理念,如商品已經成為一種超越國界的力量,資本的流動也呈現出超越國界的態勢,以及信息的傳遞和共享、大眾文化的普及等,這些都使得人們產生了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平等交往的客觀要求。但是應該看到,世界經濟全球化格局的產生決不是在拋棄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形成的,而是世界各國對於各民族、國家之間利益的相關性和一致性的共識,這並沒有抹殺國家和民族利益之間的界限,相反地,它恰恰是出於對本民族和國家利益的高度關注。問題的關鍵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各民族國家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促進民族傳統的代代相傳,實現本國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所以,那種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發展已經成為一把解構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剃刀"的說法,是十分荒唐的。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並存的客觀事實表明,所謂經濟全球化將使民族國家的時代結束的觀念的提出,不過是西方國家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狹隘利益,向全球擴張其經濟勢力所製造出來的一種輿論。
從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來看,將愛國主義與現代化、全球化對立起來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後發性國家,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曾經受到過多種敵對勢力的反對、孤立和遏止,但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靠的就是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放棄了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就等於放棄了民族的希望。特別是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情況下,西方敵對勢力散布的所謂"中國威脅論"、"人權高於主權"的論調又甚囂塵上,甚至對我國的內政進行野蠻干涉,妄圖阻礙我國祖國統一的進程。這就充分表明,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仍然有許多艱難險阻,有許多需要應對的復雜問題。如果對這種情況懷著天真的幻想,以為現代化可以通過別人"恩賜"的方式來實現,以為可以以放棄自己民族的尊嚴來換得"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到頭來只能把中華民族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中國將會重新淪為列強的附庸,任霸權主義者宰割。這是已經站了起來的中華民族所不能接受的!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的極端重要性,並不等於說我們只能在國內工作才算愛國。當今,一個國家的人也可以到另一個國家去工作和尋求發展,這是很正常的,這和愛國主義並不矛盾。愛國主義是一種倫理情懷和精神境界,而不是一個狹隘空間或地域分割的概念。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由於各種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因,我國不少同胞遠走他鄉、僑居國外,以求生存和發展,他們很快地融入當地社會生活和人民之中,為僑居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但這並不妨害他們始終胸懷祖國、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以各種形式支持和幫助祖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在祖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他們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祖國人民也並沒有因為他們僑居國外而視其為異己,相反地,祖國人民和廣大愛國僑胞始終是休戚與共、心心相印,共同體驗到血濃於水的親情。馬克思主義從來就強調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一。既然經濟全球化並不抹殺國家或民族的差異和區別,那麼它所昭示就只是今天每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必須自覺地置於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來作出符合自己民族或國家的國情和根本利益的思考和抉擇;每一個當代人在保持自己民族意識的同時,也必須具有全球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和做一個明智的世界公民是完全可以統一的。試想,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並存的今天,離開了民族和國家的本根,失去了愛國主義精神支柱,那麼所謂全球意識或世界公民也就只能成為一種無本無源的幽靈,它只會把人引向西化論者所預設的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
總之,中華民族在追求自己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過程中,決不能淡化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的偉大復興,譜寫出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新篇章。
5、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愛國主義?
在經濟方面,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由於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我國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
因此,必須堅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避免外國的經濟和文化雙重侵略,發揮好主心骨,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中不迷失方向,取得進步和發展。
6、談談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
首先,要正確認識當今時代的愛國主義,必須聯系並把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影響。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在經濟方面,國際競爭加劇,西方強有力的經濟對我國民族工業造成了極大沖擊,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反而利用我國大量資源,獲得了更大的收益,長久下去,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會被不斷拉大。除此之外,現實情況表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它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把發展中國家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
在這種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大學生更需要大力弘揚當代愛國主義,維護本國,本民族的利益。但眾所周知,大學生雖然有熱血,有激情,有理想,然而由於認知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和知識經驗的局限,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緒具有模糊性、不成熟性,對愛國主義的認識不夠深刻、不夠穩定,愛國主義意識對行為的調控能力有限。所以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之下,當代大學生的新時期愛國主義應更多地樹立一些理性長遠的觀念。
7、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還需要愛國主義嗎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還需要愛國主義。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一個民族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需要愛國主義,只有堅持愛國主義,才能使每個民族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獲得共同發展。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還需要愛國主義嗎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還需要愛國主義,不能將愛國主義與現代化、全球化對立起來。
即使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也要加強愛國主義的教育,促進個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
全球化只是使做貿易等方面更方便了,國家的概念不會被消滅,愛國主義是基本的素質要求。
8、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怎樣弘揚愛國主義
跨國合作日益頻繁,跨國組織越來越多,許多原來被視作國家界限的東西也被打破.一個國家的人可以到另一個國家去工作和尋求發展;我們很多同學也在考托福,准備出國留學.於是有些同學認為,在今天還要大講愛國主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不是與時代不大合拍?其實很多人都存在疑問:在這樣的時代,到底要不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呢?\x0d答案肯定是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雖然經濟全球化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但它卻是一把雙刃劍,使我們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也對國家、人民帶來了負面影響:(1)全球化直接威脅各民族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時也弱化了國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2)全球化對各民族國家的主權會有所削弱. (3)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在對各民族國家進行文化滲透.\x0d提出疑問的同學沒有看到這些不好的影響,並且對經濟全球化產生了誤解.其實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經濟全球化非經濟利益一體化,各民族國家仍然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仍需保護民族工業和品牌,維護國家經濟利益.比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強力干預,擊退了外國熱錢勢力.這是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危機,堅持國家和政府的主體性,堅決反擊國際邪惡勢力,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壯舉和勝利.\x0d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政治一體化,愛國主義仍是當代維系民族國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條件下,一方面,西方強勢國家倚仗其經濟實力推行強權政治,企圖動搖他們作為民族國家主權象徵的政府權威. 另一方面,面對國人的政治淡漠和對政府信心的喪失,如何以一種思想或理論來匯聚人心、重建政治合法性,成為中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能發揮這種作用的,只有愛國主義.\x0d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文化一體化.文化的民族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還有,弘揚愛國主義有利於全球化條件下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處理.\x0d出國留學生回國效力的不到一半.在現階段,一方面要通過改善物質待遇的方式來留住人才,但僅有此是不夠的,另一方面還要藉助愛國主義的旗幟來實現團結人才的目的.如果光靠物質條件的話,我們不可能提供比發達國家更豐厚的物質條件.像錢學森,鄧稼先等,就是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回國效力的.\x0d弘揚愛國主義是改革開放順利發展的需要.愛國主義是抵制崇洋媚外、民族虛無主義的傾向的有力武器.\x0d因此,在全球化的時代應該這樣來弘揚愛國主義:\x0d(1)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 (3)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來建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在這樣一個並不太平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堅定不移地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需要廣泛深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基礎性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而現在在校學習的學生再經過十年八年即將走上社會,他們是新世紀的主角,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將由他們去繪制,變成為現實.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愛國感情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立國之志和報國之舉,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並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這對於培養青少年具有愛國的情感、志向和報效祖國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高中國民族的素質,增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這樣才能推動全體人民奮發前進的,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9、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應持有以下哪些觀念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各國經濟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規則,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不僅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是國際社會活動中的獨立主體。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在如何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愛國主義的相互關系的問題上,需要著重樹立這樣一些觀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
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9)愛國經濟全球化與主義擴展資料: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
熱愛祖國、矢志不渝。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寫滿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為己任,無論身居何位,都心憂天下,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生的苦樂,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興衰聯系起來,把愛國的思想付諸實際的行動;
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體,除了漢族之 外,還有眾多少數民族,而漢族本身也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由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團結和睦,始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始終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聖職責;
同仇敵愾、抗禦外侮。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與自由,但決不容忍外來的侵略和壓迫。面對外來侵略,各族人民總是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奮起反抗。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經濟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規則,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不僅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
各國的公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個國家,並對另一個國家產生感情。這種情況使一些人對自己的歸宿感產生了困惑,甚至認為愛國主義在今天已經過時了。
愛國主義並沒有也不會過時,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
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現實情況表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
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發展中國家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維護本國、本民族的利益;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迴避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勇於和善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才能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積極而理性的姿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促進國家更快更好地發展。愛國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不是大國沙文主義;
要正確處理熱愛祖國與關愛世界、為祖國服務與盡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10、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生拉硬拽是不行的。就是不全球化也應該愛國,愛國是最朴實的情感,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個人與國家不是對等的,不能說國不愛我,我不愛國之類的荒唐話語。國家是抽象的概念,不能具體細化到與個人的不好境遇向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