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作業答案:就經濟全球化的漫長過
B
2、關於經濟全球化
作用: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1.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消極作用;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因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實質:
經濟全球化四種觀點
目前,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對策: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要:A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條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B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C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D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範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
3、經濟全球化總結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僅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當務之急是如何既能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又能克服經濟全球化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有全面、清醒地認識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廣泛的、深刻的影響,我們才可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經濟全球化,找出對策,揚長避短,快速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4、高分求MBA作業報告,關於全球化的,可是是論文形式。採納加分!!!
分也太少了吧
字太多,只能放一部分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跨國公司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加速了生產國際化, 促進科技的開發利用日趨國際化這五部分,來論證其對世界經濟影響不斷擴大.提出對其正面影響的利用,對負面影響的控制.
關鍵詞:跨國公司 一體化 國際化 貧富差距 健康有序
跨國公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經濟實體所組成,並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型企業,作為一種以全球市場為經營目標的企業形態。從它形成到壯大的一百多年,跨國公司成功而迅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起了極大的影響。
二戰結束後,跨國公司得到快速的發展,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統計,60年代後期,西方發達國家有跨國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國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國公司的數量已增到10000多家,由其控制的國外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已達104000家。而到1996年,跨國公司則增於4.4萬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則達28萬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員也增長到7000多萬人。正如前所述,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生產的40%,國際貿易的50~60%,國際技術貿易的60~70%,對外直接投資的90%。
一、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
跨國公司的大量產生促進了國際市場規則的統一,促進了國際市場的深化,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世界經濟一體化首先從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同時發生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以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為何能與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實施經濟一體化,主要原因便是美、加跨國公司對其多年擴張和滲透的結果。1955-1989年間,美國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資總額從6.07億美元增加到70.79億美元,增長了10.7倍,分別占當年對拉美投資總額的9.2%和11.5%。事實上,美國一直是墨西哥最大的投資者,在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中,美國資本佔60%以上,1980年在墨西哥的2349家國外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占總數的79.7%和2.6%。美國和加拿大跨國公司多年來在北美一直屬優勢的投資比例,使得北美三國貿易自由化和生產一體化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之前已悄然出現,美加墨經濟的相互依存度已很高。這說明,跨國公司在區內的擴張已為其創造了實現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條件。[1]【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因為:1.跨國公司在一個區域內投資促進了區內國家比較優勢的提升。2.跨國公司的區內投資趨同了國際經濟游戲規則,進而趨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基本的規則。3.跨國公司的區內投資深化了區內市場。就如墨西哥一樣,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受到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擴張的影響,也逐步加入到這個統一體當中。於是便推動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二、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促進了國貿總額增長。據數據顯示目前跨國公司的總產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總產值的1/3,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2萬億美元,控制了國際貿易的50%以上。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剔除內部貿易額)相當於世界出口總額的70%。跨國公司本身的發展,銷售額的不斷增長,勢必促進國際貿易總額的增長。二戰後,國際貿易額的迅速發展是與跨國公司的發展同步的。
2.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產生影響。在製成品貿易方面,少數跨國公司控制著許多重要製成品貿易。80年代,22家跨國汽車公司占資本主義汽車生產的97%,其中美國的國外汽車產量占國內產量的59.2%。以法國通用電器公司為首的12家動力設備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動力設備貿易;11家最大農機公司的銷售總額佔世界農機銷售總額的70%以上。高科技產品領域更是如此。10家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半導體市場,美國公司在世界計算機市場上所佔的份額為75-80%。日本、美國、瑞典和德國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機器人生產和銷售的73%,而日本一國即佔50%。
在初級產品貿易方面,1980年,7家石油跨國公司控制著北美和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原油生產和銷售的43%;6家跨國公司擁有世界鋁礬土生產的46%、氧化鋁生產的50%、鋁製品生產的44%;7家跨國公司擁有資本主義世界銅生產的23%。跨國公司在農產品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從40-90%不等,15家棉花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棉花貿易的85-99%;6家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煙草貿易的85%以上。
3.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影響。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3/4集中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其設立的海外子公司有2/3位於此。跨國公司通過內部貿易和外部貿易(與其他外部公司進行的貿易)促進了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帶動了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80年代,發達國家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70--80%。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吸收了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4、海外子公司數的1/3。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產品大多為附加價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因而使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較小,與其吸收海外投資的比重相當。
4.跨國公司促進了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跨國公司是國際技術貿易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力量。它控制了資本主義世界工藝研製的80%、生產技術的90%,國際技術貿易的75%以上屬於與跨國公司有關的技術轉讓。
跨國公司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份額,需要不斷地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每家跨國公司都有自己專門的研究機構,每年投入大量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直接促進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
因此,戰後國際技術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國際技術貿易額從1965年的30億美元上升到1975年的110億美元,再上升到1985年的500億美元,20年時間增長了16倍,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跨國公司技術與技術轉讓的發展。以技術貿易最大的順差國美國為例,在技術貿易的專利和專有技術使用費收入中,跨國公司佔80%以上。[2]【來源,根據《199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與中國有關數據整理》】
三、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
跨國公司國際投資的類型有:資源導向型投資,出口導向型投資,研究開發型投資,克服風險型投資,發揮潛在優勢型投資等。跨國公司實力雄厚,所需資金龐大,且涉及眾多國家和多種貨幣,因而它的財務活動必然對國際資本移動產生重要影響。
這主要是由其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產生的結果。1.資金來源活動。其中包括公司內部的資金融通,從公司外部融進資金的活動,包括從從母國吸收資金和從第三國獲得資金。2. 資金運用活動。其中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長期放款,短期資金的經營——現金管理等。
目前,國有商業流動資本年平均周轉2.3次,而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零售企業流動資本年均周轉次數可達20至30次。
目前國內零售企業綜合毛利率只有10%左右,而家樂福集團全球綜合毛利率高達22.9%,在華企業毛利率達19%。
此外,我國農村流通組織發育的滯後,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據對一萬家農戶的調查顯示,42%的農戶自銷農產品,45%的農戶賣給個體商販,僅2.7%的農戶通過訂單進行銷售。由於連接生產與市場之間的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低,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時,由於流通力嚴重不足,一些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等產品因不能及時銷售或冷藏而腐爛,造成大量經濟損失。這不但說明了跨國大公司在資本流動方面的強勢,同時也表現出我國的不足。這不僅是我們物流方面的問題,或是農村組織滯後的問題。跨國公司的市場廣闊,以及其資金來源和流向面廣闊,也國內這些中小企業無法可比的。這也在告訴我們國際化才是我們的發展必然目標。
四、加速了生產國際化
二十一世紀初,跨國公司國際生產一體化迅速發展,這種生產體系是指跨國公司控制下的國際價值增值活動的區位安排。其特點是:跨國公司利用全球資源,實現研究與開發、生產製造、采購與銷售的全球優化配置。即價值鏈中不同環節的分布,以全球市場為操作平台,不再局限於一國的地理范圍。其目的是從各國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自然資源、資本)的成本和質量差異中獲得好處,以改變成本構成,降低總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功能,從而增強其競爭力。國際生產體系亦被稱之為「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的全球化經營模式,因此把跨國公司稱為全球公司似乎更能反映其國際生產體系的典型特徵。
在這一體系的快速發展下,全球現有約6.5萬家跨國公司和85萬家子公司。2001年子公司的銷售額達19萬億美元,是同年世界貿易出口額的2倍多。1996~2000年,世界直接投資(流入)年均以40%的速度增長,比1991~1995年的年均增速提高一倍。[1]【來源,《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
當前,經濟自由化加強,技術變革加快,競爭加劇,國公司國際生產一體化出現以下一些新特點:1.從全球生產價值鏈的角度合理配置資源。2.通過「外包」業務,提高企業的靈活性。 3.合同製造商在國際生產體系中的作用突顯。這些新特點無一不對生產國際化由推動作用。
五、促進科技的開發利用日趨國際化
在生產價值鏈的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市場營銷三大環節中,跨國公司重在抓技術創新、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新產品的開發和升級,於是技術不斷進步使當代國際生產體系派生出一種新的企業形式——新產業集群。
這種新產業集群,比如芬蘭以諾基亞為核心的電信設備產業集群、美國以英特爾和微軟等為核心的電腦產業集群、加拿大的林業產業集群等。產業集群集中在高科技產業,所以就互相的競爭加快研發速度,和更新速度,在同類產業中技術相互滲透,最終促進科技的開發和利用日趨國際化。
在其眾多不利影響中,我認為其造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這一點十分嚴重。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依靠自己的強大實力,輕易地獲取發展中國家的各種資源和廣大的市場,資本積累迅速膨脹。而發展中國家則被迫地廉價出賣資源和勞動力,導致更加貧窮。特別是有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在投資、技術轉讓、資金信貸上附加很多苛刻條件,造成這些國家債務包袱沉重,這就進一步擴大了國家間的貧富差距。2004年,全球497名億萬富翁的財富達2.65萬億美元,其中超級富翁半數為美國人,佔243名,而前10名億萬富翁中美國佔9名。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3年,世界三大富翁的財產也超過49個最不發達國家共6億人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15大富翁的財產超過撒哈拉南部非洲5.8億人口的GDP,而94名巨富的財富超過中國13多億人口的GDP。
面對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迅猛發展及其對國際貿易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必須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規范跨國公司的行為和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應對能力,以促進國際貿易的長期有效發展。
1、建立全球性的統一反壟斷法律機制,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秩序。
跨國公司利用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壟斷優勢,破壞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目前世界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針對這種現象,都制定了反壟斷法,通過限制跨國公司的外部擴張,禁止跨國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禁止影響國內市場的國際卡特爾等手段防止跨國公司的限制競爭。但是由於跨國公司的競爭策略是全球化的,其壟斷行為是跨國進行的,所以,僅依靠單一國家的法律機制已無法對其加以約束或規范。對此,需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統一國際反壟斷法律機制。
2、東道國採取積極措施應對跨國公司帶來的問題
(1)加強國際環境立法和執法,確立嚴格責任。在跨國經營中出現的轉移生態環境污染,是很多國家和世界經濟組織關心的重大問題,這關繫到人類長久生存空間的安全保障。(2)提高本國企業學習,吸收能力,減少對大國跨國公司的依賴。向所在國家轉嫁經濟危機也是跨國公司帶來的消極影響之一,應當要有自己本土主導性的經濟發展產業和組織。發展本國經濟,就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從而為未來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人才和制度基礎,東道國企業要減少對跨國公司的依賴,要學會借雞生蛋,而不是一味地買蛋以供需求。(3)強化本國稅務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來應對跨國公司減少東道的國貿易收入。
3、完善和利用國際性貿易組織,以有效解決貿易摩擦。
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出現的不正當競爭,造成了國際貿易磨擦不斷。對此,我們一方面要協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一起來完善國際性貿易組織,使這些組織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各發展中國家都要積極加入國際性的貿易組織,利用像WTO爭端解決機制這樣的機構,通過磋商、周旋和調整,成立專家組,上訴審議,裁決和建議的執行等程序,維護正當利益,遏制國際貿易磨擦的出現。
4、通過幫助和自助,盡快縮小各國間的貧富差距
對於跨國公司的畸形發展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要藉助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性組織,呼籲發達國家援助最不發達國家,債權國盡快減免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負擔,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確定國內經濟政策導向。同時,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也要大力發展教育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提高生產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跨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跨國公司在對解決中國國內的就業、引進先進的高新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對中國國內的營商環境、商業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 跨國公司 直接投資 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三、跨國公司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
1.有效地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緩解和彌補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現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和既定方針。近20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大規模流入,有效地彌補了我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供給不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與穩定發展。這突出表現在我國歷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總體上呈現明顯地上升趨勢。在我國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還是我國部分行業(如近海油氣開發等)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增加了我國實際性投資,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缺口,而且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金使用率,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促進科技進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並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經濟改革的步伐。跨國公司是國際競爭的優勝者,競爭優勢很多,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等知識資產方面的優勢。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帶來了大批先進實用的技術以及在質量管理、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技術管理、勞動工資管理、生產管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先進的管理方法,對我國直接投資有利於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國公司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本地人才,為我國企業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進人才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跨國公司為我國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我國已有超過14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投產開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750多萬人,約佔全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10%以上。另外,跨國公司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和福利都比較好,大量中國雇員在跨國公司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就業質量,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職業培訓,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熟練技工和專門人才。
4.增加了政府稅收。為吸引外商來華直接投資,長期以來我國給予了跨國公司諸多稅率優惠待遇。隨著大量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我國主要來源於跨國公司的涉外稅收逐年大幅度增長。外商投資企業上繳的稅收以成為我國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四、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巨大作用,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外資和跨國公司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它也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1.外資壟斷,威脅中國經濟安全、國家安全。跨國公司具有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管理高效以及發展戰略精妙等優勢,容易在東道國獲得巨大市場份額,擠壓東道國內資企業的生存空間,甚至壟斷東道國市場,控制東道國產業,威脅東道國產業和國家經濟安全。目前,在中國的感光膠卷、電梯、軟飲料、手機、電腦、網路設備、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許多行業的內資企業已接近全軍覆滅。跨國公司在許多行業的市場控制與品牌傾銷行為有日益加強的趨勢,損傷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而且掌握了太多的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技術,影響到中國的產業和國家經濟安全。
2.轉移貿易,中國內地成出口加工基地。2005年,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國、中國香港地區、歐盟(15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佔全國三資企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4.59%、20.37%、17.74%、12.59%。來自上述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很大程度上將中國內地作為其供給美國和歐盟市場的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將其對歐美的貿易順差轉移為中國大陸對歐美的貿易順差,擴大了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裝配基地,在製造業整個價值鏈條中,中國主要佔據組裝的環節,獲利甚微。
3.轉移定價,加劇國家財政收入流失。相當一部分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將利潤轉移到母公司,出現「明虧實贏」的「假虧損」,逃避中國稅收。另外,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鑽中國稅收減免政策之空,一旦過了稅收減免期,就關閉企業,到別的地方去投資,重新享受優惠,逃避稅收。
參考文獻:
[1]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南方周末南方周末:2006年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白皮書
[3]張紀康:跨國公司與直接投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論述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正負面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跨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跨國公司在對解決中國國內的就業、引進先進的高新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對中國國內的營商環境、商業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 跨國公司 直接投資 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三、跨國公司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
1.有效地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緩解和彌補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現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和既定方針。近20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大規模流入,有效地彌補了我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供給不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與穩定發展。這突出表現在我國歷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總體上呈現明顯地上升趨勢。在我國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還是我國部分行業(如近海油氣開發等)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增加了我國實際性投資,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缺口,而且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金使用率,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促進科技進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並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經濟改革的步伐。跨國公司是國際競爭的優勝者,競爭優勢很多,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等知識資產方面的優勢。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帶來了大批先進實用的技術以及在質量管理、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技術管理、勞動工資管理、生產管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先進的管理方法,對我國直接投資有利於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國公司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本地人才,為我國企業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進人才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跨國公司為我國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我國已有超過14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投產開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750多萬人,約佔全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10%以上。另外,跨國公司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和福利都比較好,大量中國雇員在跨國公司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就業質量,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職業培訓,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熟練技工和專門人才。
5、九年級上歷史作業本第五單元第一課聚焦經濟全球化 急!在線等、答對加分!
BAC
6、求作業答案: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
7、作業: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英語片語50組(一定要片語,不是單詞)
1 living standard 生活水平
2 social problems 社會問題
3 average instrial wages 平均行業工資
4 comparative advantage 相對優勢
5 economies of scale 規模經濟
6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
7 trade liberalization 貿易自由化
8 cater to the need of 迎合...的需要
9 the fall in the cost of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通訊和交通費用的降低;
10 the increasing economies of scale,生產規模的擴大;
11 the homogeneity of consumer tastes,顧客品味的趨於一致;
12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in pursuing trade liberalization,政府作出的貿易自由化努力等等。
13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跨國公司,多國企業
14 capital intensive instries 資本密集產業
15 movement of capital 資本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