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積極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消極作用: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拓展資料:經濟全球化原因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其次,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最後,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網路--經濟全球化
2、總統懟法院、國會黨爭激烈,美國三權分立會崩盤么?
1787年美國憲法頒布後起,美國開始實行三權分立。經過了這么久,其實特朗普的不滿、小情緒說崩盤就能崩盤的?美國的三權分立不會崩盤的!
何為三權分立?說白了就是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在美國,總統掌管的是行政權,國會掌管的是立法權,聯邦法院掌管的是司法權,三者之間相互制約,互相制衡,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決策的失誤還有就是個人權力的濫用,其實也就是制約總統權力的一種體現。也是為了避免君主專制,不,應該是總統專制的發生。
特朗普在推特上說:我們法院見,美國的國家安全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那麼為何特朗普會這樣不高興,發出此言呢?因為,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裁定:維持暫停執行「禁穆令」的判決,持有美國簽證的相關國家公民可以繼續入境。也就是說特朗普簽署的「禁穆令」不能執行。這對於一直以來說一不二、氣焰非常囂張的特朗普來說,不僅打臉,更讓自己很沒有面子。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把火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去進行,怎會讓他滿意?!
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沒有被認同,沒有辦法執行,特朗普的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了。於是乎,司法部隨即上訴至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要求上訴法院緊急解凍地區法院對行政令的凍結。還有就是准備上告到聯邦最高法院,也就是咱們三權分立中掌握司法權的聯邦最高法院。本來「禁穆令」就不得人心,現在又鬧這一出,真是不知道低頭啊。也難怪,一直沒有消息的希拉里也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推特。還是希望特朗普就此住手吧,現在雙方都非常難堪了,難道還要鬧到更難堪的地步嗎?
總統是一個國家行政權的掌握者,應該謹言慎為。哪有這樣小丑一般的總統啊?就算是特朗普再能鬧騰,我相信,三權分立也不會崩盤的!
3、全球化對國家主權有哪些影響
(1)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一定的制約; (2)全球化對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動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4)全球化對後發展國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雙重影響。
4、禁穆令內容
禁穆令又稱穆斯林禁令,是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里、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
「穆斯林禁令」內容:
2017年1月27日,這份行政令要求,未來90天內,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里、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另外特朗普還暫停原有的難民接納項目120天,以便對難民進行充分背景核查,而奧巴馬任內啟動的在美重新安置敘難民計劃遭無限期中止。禁令把本財年美國計劃接收的世界各地難民數量減至5萬人,減幅逾50%。
這份政令被民間團體和民主黨稱為「穆斯林禁令」。
特朗普「禁穆令」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批評。
除法國、德國、加拿大等西方盟國提出質疑之外,伊朗等涉事國家迅速出台反制手段。美國國內28日出現多地抗議,民主黨及民權團體強烈抵制。28日下午,紐約一位聯邦法官發布緊急判決,要求暫停遣返相關國家公民。
聯合國呼籲特朗普再次考慮其禁令,「全球范圍內難民和移民的需求從未如此嚴重,美國難民安置計劃至關重要」。加拿大總理杜魯多28日在社交網路上發文,稱加拿大歡迎那些躲避迫害、恐怖和戰爭的人們,「多元化是我們的力量」。法國批評特朗普的做法是「孤立主義」,奧朗德稱歐洲必須向該禁令做出「堅決回應」。德國外長加布里爾表示,幫助他人是基督教主要價值觀,他指出這一價值觀團結了西方,而現在應當將此向美國再度明確。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7日在被問及此事時選擇保持沉默。
而遭列入「禁穆令」的中東國家則強硬應對。伊拉克議員賈努稱,伊政府將採取報復措施,拒絕美國公民進入伊拉克。這將影響到美國士兵、外交官及公司進入該國,兩國現有合作將遭到沖擊。伊朗政府28日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的行政令是「對穆斯林世界,尤其是對偉大伊朗的公然侮辱」。聲明稱將限制向美國公民發放簽證,並將考慮採取法律、領事及外交措施,但已得到伊朗簽證的美國公民將不受影響。
哥倫比亞總統、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桑托斯在演講中沒有指明特朗普的名字,但是他表示,歧視和拒絕移民等言論應該得到改變,內心充斥歧視的人們沒有資格談論人性。
這個「禁穆令」,其實根本算不上禁穆,沙特,卡達,科威特等老伙計照樣可以來去自由,而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和葉門這七國,禁不禁有什麼意義?搞得好像沒有禁令,他們能大量進入美國一樣。
美國總統特朗普禁止7國公民入境的命令2月3日遭遇最嚴重的法律打擊。
美國西雅圖聯邦法官詹姆士·羅巴特公開反對美國政府律師所謂「美國各州無權挑戰特朗普命令」的言論。他做出裁決,認為各州有權起訴。特朗普政府可以對羅巴特法官的這一臨時限制令進行上訴。
華盛頓州總檢察長鮑勃·弗格森表示,希望聯邦政府遵守這一裁定。特朗普上周頒布的禁令引發了全國性抗議,華盛頓州帶頭起訴。 訴狀指出,「移民禁令明確地指出這種歧視是基於國家的起源或信仰,但是卻違背了州的保護公民人權和宗教自由的歷史。」
華盛頓州總檢察長鮑勃·弗格森表示,特朗普的禁令嚴重傷害華盛頓州居民、企業和教育系統,導致稅收驟降和政府成本增加等問題。稍後,明尼蘇達州也加入訴訟。
目前,這兩個州已經得到臨時解禁令,法院認為特朗普移民禁令違反憲法。弗格森說:「華盛頓州有責任去保護因不合理歧視而受到傷害的居民。」
5、特朗普發「禁穆令」 中東國家怎麼看
1、固守偏見迎合「恐穆症」 避開大國專挑「軟柿子」
問:特朗普對於難民以及中東7國公民的入境禁令引發全世界嘩然,他為何選擇這7個國家?
答:特朗普團隊表示,選擇這7個國家是因為奧巴馬政府把這些國家認定為「最受關注的恐怖分子集結國家」。特朗普表示,這一政策和奧巴馬2011年發布對伊拉克公民申請避難為期6個月的禁令是相同的。特朗普再三強調,禁令是為了保護美國人,而「不是像媒體故意錯誤報道的那樣,禁止所有的穆斯林。」
但是,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一份「9·11事件」以來美國因製造或策劃恐怖襲擊而被逮捕的180人名單,其中美國人或合法居留者有81人,佔了85%。只有11人來自禁令上的7個國家,其中一半還是出生在美國的。另外,來自沙特的有18人,比這7個國家加起來還多。並且,「9·11」以來,美國本土發生的數起重大恐怖襲擊中,沒有一起是來自這7個國家的人製造的。因此,反對者認為,特朗普發布這一禁令可以說是為了履行在競選期間對支持者許下的諾言,也可以說是為了體現「美國優先」的立場,或者乾脆說根本就是看這些國家不爽。
筆者認為,禁令的出台首先是出於特朗普及其團隊對穆斯林的一貫偏見。2015年11月法國巴黎遭遇系列恐怖襲擊之後,特朗普就表示說,應該對全美的穆斯林進行登記,頒發「特殊身份證」。2015年12月加州發生槍擊案之後,特朗普又進一步表示,應「全面且徹底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直到我們搞清楚狀況。」在簽署禁令時,特朗普再次說,要讓美國遠離「激進分子」。
其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表現出對穆斯林的極大偏見,卻依然能贏得大選,本次禁令出台後,也有47%的美國民眾對此持支持態度,這表明美國國內確實存在著嚴重的「伊斯蘭恐懼症」和對安全形勢的擔憂。而特朗普打出「反恐」和「保護美國安全」的旗號,在某種層面上也是為了吸引支持者。美國底特律大學教授拜敦認為:「貶低穆斯林不僅僅是一個競選中發出的信號,對特朗普來更說是一種取勝的戰略。」
第三,雖然特朗普辯稱「禁穆令」是延續了奧巴馬的政策,但他顯然也有自己的考慮。「禁穆令」避開了有較大地區影響的國家,但伊朗是個例外。
首先,特朗普本身對伊朗不待見,他從一開始就反對奧巴馬與伊朗簽署核協議,而美國國內也有一股很強的反伊朗勢力。
其次,因為名單中的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同屬什葉派統治的國家,禁止這些國家的人員進入美國,應該不會在以遜尼派為主的伊斯蘭世界引起強烈反彈。利比亞、蘇丹、葉門和索馬里等國本身局勢不穩,在本地區的影響力也十分有限。
第三,從實際情況看,這些年來自7國,尤其是來自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難民和移民的人數增加較快。從事態發展看,特朗普團隊對伊斯蘭世界反應的預判還算靠譜,但美國國內以及西方盟國有如此強烈的反對,卻顯然是他們未曾料到的。
2、伊斯蘭世界反應平靜 自顧不暇無力再抱團
問:中東國家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禁令?他們手中又有哪些反制措施?
答:禁令出台後,伊斯蘭世界的總體反應相對平靜。《紐約時報》評論稱,穆斯林國家「引人矚目地保持了沉默」。阿拉伯聯盟中有多個成員國都受到了這一禁令的影響,但是阿盟只是表示將對禁令的不合理限制投入更多關注。其他未列入禁令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地區大國也保持低調甚至沉默。沙特國王薩勒曼同特朗普通了電話,但並未發表公開聲明,埃及總統塞西則一言未發。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伊斯蘭世界如今愈加分裂和各國自顧不暇的現狀。中東變局以來,該地區原有的地緣政治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主要大國都在忙於應對地區形勢新變化以及美國中東戰略重心轉移和政策調整對各國關系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那些受中東變局嚴重沖擊的國家大多仍在國家政治和經濟重建的困境中苦苦掙扎。在上述大背景下,伊斯蘭世界各國雖然對美國的歧視政策普遍不滿,但已無力抱團發出一致的抗議聲浪。
更確切地說,伊斯蘭世界民眾對美國已是滿腔憤怒,而當政者大多還在為如何與美國新政府打交道糾結和苦惱。美國貝魯特大學的一名教授評論,穆斯林國家領導人「正在本國人民的憤怒與美國總統引發的憤怒之間走鋼絲」。
列入禁令名單的七國中,伊朗的反彈最為強烈。伊朗在特朗普禁令頒布後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伊朗在特朗普上任後首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隨後宣布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但伊朗軍方次日便在軍演中進行了導彈和雷達測試。
除了對禁令本身的憤怒,伊朗示強的情緒中還夾雜著對伊核協議的命運以及美伊關系未來走向的擔憂。但種種跡象表明,伊朗主觀上並不願意看到美伊關系再次回到對抗局面,更不願意看到伊核協議被削弱,特朗普禁令出台後,伊朗曾表示將禁止美國摔跤代表團參加於本月在伊朗舉行的摔跤世界盃比賽。但近期,伊朗官方通訊社已發出明確信息,伊朗將向美國代表團發放簽證,使其能夠如期參加比賽。
其他名單上的國家也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禁令的不滿和失望,但總體上拿不出有效的反制辦法。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國力和影響力都有限,另一方面是他們目前還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3、美維持「總體收縮」戰略 關系親疏主要看「油水」
問:特朗普上任以後,對於中東之前的熱點問題,政策上可能有哪些調整?
答:美國上訴法院裁決,拒絕恢復特朗普「禁穆令」的效力,因此此事應該不會在伊斯蘭國家持續發酵,但特朗普從參選到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言行卻給中東未來的局勢的發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事實上,不光是中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世界性疑難問題。
隨著特朗普逐漸進入總統角色,他在一些中東問題上的基本態度已經開始明朗。
首先,從特朗普反復強調「美國優先」的方針政策看,新一屆美國政府顯然不會如一些分析人士所預判的那樣,將美國對外戰略重心再次移回中東。相反,特朗普將繼續採取「總體收縮」的戰略。因為回歸中東將極大地消耗美國的資源,更會使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落空。
其次,特朗普會將反恐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作為美國當前中東政策的重點。美國表示要與俄羅斯等國在中東進行更多合作,這意味著,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或許會在敘利亞等問題上採取更為平衡的政策立場。
第三,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多會從利益層面而非從戰略層面構建與地區國家的關系。特朗普將沙特等國排除在禁令之外的主要考量就是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相對而言,由於過去幾十年的對峙,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交集較少,這也是特朗普不惜拿伊朗「開刀」的主要原因之一。顯然,未來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將明顯降溫。
特朗普對諸如埃及這樣「油水」不多的國家興趣不是很大,而與以色列的關系無疑將有所升溫。特朗普上任後,首先致電內塔尼亞胡,敲定後者今年2月訪美。以色列政府則在第一時間明確支持特朗普的「禁穆令」,以色列近期還趁機強行通過有爭議的定居點法案,試圖以此倒逼特朗普政府加強美以關系。以色列的強勢以及特朗普在這些問題上曖昧的態度,令人對特朗普能否在巴以和平問題上有所作為充滿疑慮。
目前看,美國與伊朗的關系似乎面臨極大考驗,但筆者認為,特朗普不會重新讓美伊關系回到過去緊張對峙一觸即發的局面,因為伊朗問題並沒有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點。美國對伊朗的新制裁更具象徵意義而非實際意義,伊朗也不願意主動破壞伊核協議,因此不會給予美國藉此進一步削弱雙邊關系的機會。
此外,雖然以色列試圖利用特朗普擴大在巴以問題上的優勢,但特朗普政府也不會聽其任性而為。特朗普競選期間曾表示,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但上任後卻遲遲未付諸行動。此外,去年12月,安理會通過譴責以色列擴建定居點的決議後,特朗普曾表示,美國應該動用否決權封殺這項決議。但最近以色列再次強推定居點法案通過後,特朗普罕見地對以色列提出了批評。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稱,盡管美國不認為以色列定居點是對中東和平的阻礙,但仍認為以色列建設新定居點或擴大現有定居點的行動對達成上述目標無益。
由此可見,盡管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尚不明朗,但從其主觀立場及可能受到的各種限制看,美國未來的中東政策不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不那麼注重意識形態,甚至願意採取更為平衡的超脫政策,在某種意義上對中東而言,也許並非是一件壞事。
6、特朗普"禁穆令"發布民眾什麼反應?
禁穆令又稱穆斯林禁令,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里、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
特朗普"禁穆令"發布1周年 民眾舉行抗議活動。
背景
當前世界格局最大威脅或來自恐怖主義,全球遭遇恐怖襲擊三連發: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遭槍擊身亡,德國柏林的一處聖誕集市遭卡車沖撞造成多人傷亡,瑞士蘇黎士也發生槍擊事件。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世界的公敵。尤其是來自於中東「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基地組織」威脅也已經降到了美國利益,而美國經過數十年的反恐戰爭,嚴重耗損了自身實力。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伊斯蘭國」和其他伊斯蘭恐怖分子不斷屠殺他們社區以及宗教活動場所的基督徒,將其作為全球聖戰的一部分。
頒布禁令
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名為「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的政令,這份政令被民間團體和民主黨稱為「穆斯林禁令」。這份行政令要求,未來90天內,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里、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另外特朗普還暫停原有的難民接納項目120天,以便對難民進行充分背景核查,而奧巴馬任內啟動的在美重新安置敘難民計劃遭無限期中止。禁令把本財年美國計劃接收的世界各地難民數量減至5萬人,減幅逾50%。
反對聲音
特朗普「禁穆令」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批評。
除法國、德國、加拿大等西方盟國提出質疑之外,伊朗等涉事國家迅速出台反制手段。美國國內28日出現多地抗議,民主黨及民權團體強烈抵制。28日下午,紐約一位聯邦法官發布緊急判決,要求暫停遣返相關國家公民。
聯合國呼籲特朗普再次考慮其禁令,「全球范圍內難民和移民的需求從未如此嚴重,美國難民安置計劃至關重要」。加拿大總理杜魯多28日在社交網路上發文,稱加拿大歡迎那些躲避迫害、恐怖和戰爭的人們,「多元化是我們的力量」。法國批評特朗普的做法是「孤立主義」,奧朗德稱歐洲必須向該禁令做出「堅決回應」。德國外長加布里爾表示,幫助他人是基督教主要價值觀,他指出這一價值觀團結了西方,而現在應當將此向美國再度明確。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7日在被問及此事時選擇保持沉默。
而遭列入「禁穆令」的中東國家則強硬應對。伊拉克議員賈努稱,伊政府將採取報復措施,拒絕美國公民進入伊拉克。這將影響到美國士兵、外交官及公司進入該國,兩國現有合作將遭到沖擊。伊朗政府28日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的行政令是「對穆斯林世界,尤其是對偉大伊朗的公然侮辱」。聲明稱將限制向美國公民發放簽證,並將考慮採取法律、領事及外交措施,但已得到伊朗簽證的美國公民將不受影響。
哥倫比亞總統、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桑托斯在演講中沒有指明特朗普的名字,但是他表示,歧視和拒絕移民等言論應該得到改變,內心充斥歧視的人們沒有資格談論人性。
最新進展:
2月8號上午,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第九巡迴上訴法庭就特朗普移民禁令的法庭裁決舉行了聽證會,聽取美國司法部與華盛頓州、明尼蘇達州的口頭陳述,決定特朗普「禁穆令」何去何從。雙方舉行了一個多小時的辯論,核心在於特朗普的「禁穆令」是不是歧視穆斯林,法院可能在這周內宣布結果。
7、特朗普團隊的「另類事實」,到底是什麼事實
「 這不是撒謊,只是『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
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的人數到底有多少?為什麼白宮給出的數字與事實相差如此之大?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凱莉安娜·康韋在NBC的訪談中,給出了上述答案,由此在全球新聞圈帶火了「另類事實」這一名詞。
盡管「另類事實」這一熱詞並非出自特朗普之口,但自從宣布競選總統開始,他也沒少用它來懟傳統媒體和回復質疑。比如,面對「禁穆令」引發的指責,特朗普回復說,美國平均每天有32萬5000人乘飛機入境,受影響的只有109人。但美國媒體引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指有721人受影響未獲准登機,這還不算有幾萬人因「禁穆令」而失去簽證。
那麼,「另類事實」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壹
白宮新聞發言人「框」出了真相?
其實,傳播學中有一個專門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叫做「框架理論」。
我們常說「新聞是一種框架」,講的就是,媒體人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認知能力以及立場,對新聞事實進行選擇,將自己希望表達或者突出的內容進行特別處理。通過不斷的選擇、強調,甚至排除,生產出具有選擇性事實的新聞。
紛繁復雜的社會事件,報什麼、不報什麼,從哪個角度報,怎麼報,都蘊含了記者的主觀選擇。記者要對客觀事實進行取捨,思考如何將符合策劃內容的事實「包裝」到新聞報道之中。
真正的客觀真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新聞報道中的「事實」,經由記者的「加工」而成,已經與原初狀態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差別。
存在於報道之中的新聞框架,是一種話語策略。它被應用在新聞生產、傳播、收受的整個過程之中。
這種對事實的篩選方式,被認為是一種包裝後的新聞報道。
更有學者認為,新聞本身就是一種非客觀存在,只是利用「客觀」為外衣,對受眾進行思想與意識上的灌輸。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不存在真正純客觀的新聞報道。
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所發布的新聞,正是試圖通過提供一種有選擇的「事實」來影響、改變輿論。
還有一個更近的例子。巴黎盧浮宮恐怖襲擊發生後,特朗普馬上發推,對此進行譴責,並呼籲美國對伊斯蘭恐怖主義採取「聰明」的態度,以此證明穆斯林禁令的正確性。不過,有人在特朗普的這條信息後留言指出,「不久前,一位支持特朗普的白人民族主義者剛剛在魁北克謀殺了6個人。白宮卻未發表任何評論。」
貳
媒體手中有一把「事實」牌,還得看TA怎麼出
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培養出一批批新媒體人,特別是自媒體愈發盛行的今天,一位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領域名人,一個娛樂明星,哪怕只是草根大V,也都被網路時代賦予了構建現實的潛在權力。有些人往往通過突出或迴避某些事實的手段,為受眾建構一種他所「框」出的社會「現實」。
8、特朗普終於把站在他背後的男人踢開了?
不出意外,白宮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還是走了。
炎炎夏日,特朗普很上火。白宮外,美國南部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市發生由示威雙方沖突引起的動亂;白宮內,自7月開始的離職潮愈演愈烈,先是新聞秘書斯派塞、再到幕僚長普里巴斯、還有多位顧問委員會的商界領袖們,此番班農去職,又將事件推向了一個高潮。
班農
出局
這位曾經幫特朗普「打天下」的競選經理,在其上任後被媒體稱為「大操縱家(The Great Manipulator)」、「班農總統(President Bannon)」。從特朗普就職演說到禁穆令,從美國退出TPP到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新政府每一項飽受爭議的重大決策,背後都有班農的身影。
「影子總統」班農
他的離開,可沒有兔死狗烹功高震主,抑或是功成名遂而後身退那般簡單。
其實,班農的失勢早已初現端倪。在特朗普的初始團隊中,作為激進保守派的代表、鼓吹經濟民族主義的班農,一直是眾人圍剿的對象。前有原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領銜的建制派,後有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為首支持全球化的溫和派,在同為激進右翼的「戰友」、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被迫辭職後,除了兩三個總統顧問,白宮要員里只余班農一人孤軍奮戰、腹背受敵。
四月初,班農又接連遭受兩輪打擊。先是自己出力籌辦的美國創新辦公室被交給庫什納負責,繼而又被特朗普移出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這兩個機構,前者專司改革美國臃腫低效的行政體系,力圖削減政府無謂開支、加速公共項目開展落實;後者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中樞機構,當初班農能夠加入還是特朗普力排眾議的「特事特辦」。
此前在美國全國保守大會上闡述自己推崇的施政綱領時,班農將其歸納為三:國家主權與安全、經濟民族主義、行政國家的解構。四月的這兩場風波,眼看已讓班農實施其計劃的能力三者去其二,並且讓班農和深得特朗普信任的庫什納之間的矛盾激化到爆發的邊緣。
不過,當時的情況下班農依然化險為夷。據報道,他利用建制派普里巴斯和庫什納之間的爭斗,與普里巴斯聯手對抗庫什納。六月份特朗普最終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再一次展現了班農依然存在的影響力。
班農和原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
然而,事情再次急轉直下。七月底,在參議院共和黨「自相殘殺」導致終止奧巴馬醫改提案再一次失敗後,受此前泄密事件影響的建制派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因無力掌控團隊內部混亂而辭職。新任幕僚長前海軍陸戰隊上將約翰·凱利,和同為軍隊背景取代了弗林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都對班農持不滿態度。這一次,失去了「敵人的敵人」的班農,終是沒能逃過離職的命運。
此次弗吉尼亞動亂,有消息說正是加速了班農的離職。白人種族主義者行凶激起民憤,特朗普在發言時同時譴責了示威雙方再次引發眾怒。一直在特朗普身後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右派人士班農,實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即使他已經將白人種族主義者稱為了「小丑」、「粗鄙之人」。
事實上,特朗普在幾日前答記者問時已在含混其詞。雖然他一口否定班農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並且稱其為自己的朋友,但面對媒體質疑時,特朗普卻說出「我們接下來看什麼事情會發生在班農身上」。這也讓媒體紛紛對班農的去留存疑。而今天白宮發言人桑德斯的聲明,正是驗證了外界對班農離職的猜想。
《紐約時報》早先的報道
團隊
班農的離職,可以說是特朗普團隊人事風暴的一個小高潮。曾經組成的初始核心團隊已經大換血,而餘下的不少要員也都人心惶惶。
資料圖
上面這張圖,攝於1月28日特朗普上任伊始,內部團隊的眾人正在陪同特朗普接聽普京的賀電。而現在,除了特朗普本人和副總統彭斯,其餘四人,左起幕僚長普里巴斯、首席戰略師班農,右至新聞秘書斯派塞、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盡皆離職。甚至就連副總統彭斯,也被傳要競選2020年的總統,後來由白宮發言人出面辟謠。
除此之外,始發團隊中的幾位政府要員也被傳產生不滿、或要離職。比如國務卿蒂勒森,就曾跟圈外朋友吐槽自己沒有實權;司法部長塞申斯也因調查特朗普政府通俄門事件而飽受壓力。好在,二人隨後接受媒體采訪時都表示還會堅守崗位。
不僅如此,就連特朗普政府的商界領袖顧問團也都心生去意。自從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再到此次弗吉尼亞動亂後特朗普的爭議性表態,由他新創立的白宮製造業委員會和戰略與政策論壇這兩大顧問會里,已有7位CEO們宣布退出,這其中就包括了特斯拉CEO和迪士尼CEO。眼看出現多米諾效應,特朗普一氣之下在推特上宣布直接解散這兩個顧問委員會,表示選擇「不給商人們造成壓力」。
特朗普推特回應
有媒體稱,班農的離開,意味著沒有人再在特朗普身後敦促他當「特朗普」。然而,早在接受紐約媒體訪問時,特朗普就已經聲稱「我是自己的戰略師」。離職的班農也再次宣誓對特朗普的忠誠,表示自己離開白宮,是去「進行一場為特朗普對抗敵對勢力的戰爭」。
班農辭職後的表態
特朗普的固執己見,從兩位軍人官員的態度中也可見一斑。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據說已經對白宮產生不滿,而原本被寄以眾望的新任白宮幕僚長凱利,也沒能約束住特朗普,在特朗普指責弗吉尼亞動亂雙方時,身側的凱利只有盯著地面不作聲。
看來,特朗普依然會是那個我行我素的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