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抄濟全球化,有利於促進資本襲、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給各國各地區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帶來眾多的創業機會。
——但經濟全球化也伴隨著更快的技術創新、更短的產品壽命周期、更快捷的資本流動和更激烈的人才競爭。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危機,不僅發展中國家會深受其害,發達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
2、為什麼美國中產階級消失了?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於4月8日到11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論壇設置四個板塊,共60多場正式討論。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IMF前副總裁、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出席10日下午的「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挑戰」分論壇並發表演講。
已經二三十年了,但美國中產階級收入沒有明顯增長,而且產業鏈走上去對低端人口沒有幫助。談及此話題,朱民認為主要有這兩點原因:第一,工資總量佔GDP總量份額下降。為什麼工資總量佔GDP總量份額在下降?為什麼工資總量會下降?就是因為工作的質量、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以及整個工作向服務業的延伸,所以工資的總量沒有能夠跟上經濟的發展。
第二個原因,美國的金融市場走的太快,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的增長,有錢人的10%和1%,通過金融市場得到了很多收入,所有絕對而言中產階級工資總量下降,這是一個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虛擬經濟的失衡。這個是一個根本的問題,需要做出政策改變。
朱民指出,全球化對美國確實造成了沖擊,特別是貿易赤字,這是美國經濟結構決定的。他認為美國主要存在這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從經濟學原理,如果你的消費太高,儲蓄不夠,大於投資,你必須向世界進口商品來借款,你的貿易一定赤字。
3、淺談美國中產階級
美國中產階級全面情況報告
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等是他們的心聲,也是所有人的心曲;《畢業生》、《美國美人》、《絕望的主婦》等是他們的影像,亦是流行他邦的故事;《紐約客》、《名利場》、《國家地理》等是他們的讀物,還是影響國際的範本;Windows、Google、Word是他們的工具,同時是世界風行的工作方式;即使如他們的餐飲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等,也成了世界性的時尚生活。一個以1620年的《五月花號公約》為基礎形成的階層,不僅是他們的國家的主體,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群,為什麼?
中產者往事
最初,「殖民時代」(Colonial Period)的維吉尼亞美國人,每人可以授田300畝土地(黑人180畝)。對此,歷史學家唐德剛說:「美國佬天生就是中產階級。」19世紀詩人惠特曼道:「中產階級是任何社區中最有價值的階級。」
從自由開始
細說起來,他們是美國19世紀自由經濟歷史性變化的時代產物。這種歷史性變化改變了農村與城市生活,改革了舊的生產方式,而將中產階級從舊世界中異化出來。正如馬克斯·韋伯指出的,在歐洲農村,生產者先於市場而產生。在那裡,農民佔有土地,按照古老的傳統將自己死死拴在土地上,即使法律的力量也無法將他們變成美國意義上的農村企業家。而在美國,市場的形成先於農村生產者。中產階級在城市形成之前、在城市之外就產生了。聚居在小塊土地上勞作的農民群體和散居的、獨立的、自由的、進行規模經營的農夫是歐洲與美國社會結構最根本的、歷史性的歧異之一。這種歧異對於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特點是十分重要的。在歐洲,中產階級在城鎮中心形成,而在美國,散居在空曠的農村空間的自由農夫組成了數量巨大的獨立的老中產階級--他們從來就不是歐洲意義上的農民與貴族。
美國農夫沒有任何的歷史負擔和傳統的桎梏。他們的生活方式是絕對的個人主義的。由於他們沒有歐洲式的封建羈絆,他們是最熱心推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社會群體。在19世紀初期,在美國城鎮,大約4/5從事職業活動的人是私人小企業主。他們從事多種的經濟活動:商業、借貸、投機、運輸、家屋建築業、手工勞動。在社會的兩極—諸如波士頓製造業公司成功的富商和在碼頭、工廠車間和馬車行出賣勞力的僱工之間,存在一大群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他們在縫隙中求生,他們為農夫創造一個更大的市場,並在農村地區擴大自己的市場,並因此而繁榮起來,成為美國老中產階級得以發展的溫床,在他們身上寄託了老中產階級的理想與期望。他們組成了自我平衡的中產資本主義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心,沒有任何權威,其社會成員全身心關注的是制定一系列保護財產的法規和制度。
失去安全的蛻變
至19世紀後期,美國發展成工業大國和農產品出口大國(從1869年至1899年,全國人口增長了幾乎3倍,農業生產增長了1倍,製造業生產總值增長6倍),美國社會逐漸成長為一個以大生產、高消費為特徵的城市工業社會。這些數據表明:美國大多數的小企業主到20世紀中期已失去資產,轉而為僅占人口2%或3%、擁有美國40%或50%的人而工作。在這些人中產生了(新)中產階級,即依靠薪水生活、以知識與技術提供服務的白領階級。美國成了一個雇員國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佔有資產已不可能;在勞務市場上,他們不是以對資產的佔有,而是以收入、權力、威信得到人們的認可。
資產的集中剝奪了老中產階級個人自由的基礎,剝奪了他們賴以自立的手段,這就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計劃和心理。工業化機制製造了新中產階級賴以生存的諸多的白領職業。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繁榮(從1945年到1960年,全美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一倍)使白領階層隊伍迅速擴大。正如丹尼爾·貝爾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導論中所說的,「著重辦公室工作、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服務性經濟的發展,自然而然地使勞動力向白領職業轉移。到1956年,美國職業結構中白領工人的數目,在工業文明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藍領工人。從那時候起,比率一直在穩步擴大,到1970年,白領工人與藍領工人的比例超過了5:4。」演變成中產階級的白領階層操縱的不再是「資產」,不再是「物」,而是「人」與「符號」。他們的專長是處理文字工作、金錢與人,是處理人際關系、商業和技術關系的專家。他們不是依靠「物」,而是依靠「智能」,依靠組織與協調製造「物」的人們的社會機器而生存。大多數的新中產階級以在勞務市場出賣服務而不是以買賣資產贏得利益,從職業而不是從資產獲取直接收入。所以,新中產階級是為其他人的資產而工作的人們。這是新、老中產階級歧異的主要之點,也是小資產企業家社會與新的職業結構的工業與後工業社會的主要差異。如果說,當年老中產階級作為小自由資產者為成為大資產結構中的一部分而畢生為之奮斗的話,那麼,新中產階級則從一開始就為了職業的安全感而依賴於大資產。
奢侈與簡朴並存
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對任何人不造成威脅;作為社會中的個人,他們奉行獨立的生活方式;但作為社會存在,他們卻改變了美國的社會結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理,影響了美國的文化。
被不斷締造出來的他們和更富有的人群從老派生活里醒來,開始閱讀《花生》 漫畫,閱讀Playboy。1954年貓王艾爾維斯·普雷斯利灌制了第一張專輯,迪斯尼樂園在1955年開業了,同時開張的還有 麥當勞,1959年,第一個芭比娃娃面世,世界隨著他們的腳步前進。
到羅納德·里根任期,他使他們感到自豪,使美國變得更加富有,並讓世界的另一極徹底解體。於是,嬉皮士很快成了歷史,雅皮士成群結隊而至。霍華德·舒爾茨開設的Starbucks成了他們聚會落腳處。他們穿戴一絲不苟,在去往Starbucks的路上談論塞尚和梵高;他們偏愛名牌,偏愛大理石,用絲綢覆蓋客廳的沙發,家中掛滿了高級藝術復製品。他們崇尚社會的非官方的法國式的文化力量,他們通過優雅漂亮的外形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他們繼續著老中產階級的細致、優雅、體面、端莊、富有、奢華、高壓、華麗、尊榮、奢侈等等;同時,也偏好彰顯不同氣質與精神的真實、自然、溫暖、簡朴、簡單、誠實、舒適、手藝、獨特、感性和真誠。20世紀90年代的信息時代使美國經濟更加強勁,更讓這世界的10年變成美國的10年,也讓他們成為生活於美國之外的人的模仿對象。
一個階層的胎記
比較歐洲、日本相同的階層,美國中產階級的特徵最為顯著:無論他們的閱讀習慣、行為特點還是居住要求,似乎都可以「概念化」—這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他們。他們不是生活的揮霍者,而是在他們自己的歷史中以一種純粹的態度、積極的精神讓美國逐漸成為一個「夢」的國度。
好萊塢
如果沒有好萊塢,美國將會怎樣?
從《亂世佳人》到《美國麗人》,從《畢業生》到《雨人》,從《阿甘正傳》到《美麗心靈》,讓世界記住美國文化的是好萊塢—它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更是美國中產階級的忠實記錄者,美國精神的輸出者—直到今天,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環球、哥倫比亞、米高梅和夢工廠8大製片公司,不僅依然支配著全世界影片的上映與發行。而且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緊密相聯,不斷推銷奧黛麗·赫本、費·雯麗、伊麗莎白·泰勒、朱莉婭·羅伯茨等一大批中產階級心目中經典女性,與馬龍·白蘭度、肖恩·康納利、派克、尼古拉斯·凱奇等名利場上偶像男人,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一切:戀愛、離婚、住宅、化妝品、寵物與舉止。他們甚至成為全球公共話題,在社交場合為之喋喋不休。也因此,美國中產階級形象深入世界的人心,他們浪漫的求婚,他們在朋友派對上充滿了機智,他們勇敢、他們善良,他們都會在結尾留下經典好萊塢式的或悲傷或充滿喜劇性的皆大歡喜的結局。
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將電影變成了一種手段、一種用來頌揚美國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及其成就的工具。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從某種意義上說,好萊塢的歷史,無疑就是「美國中產階級精神史」。
《紐約客》
哈羅德·羅斯第一次看見紐約是在1913年,那時他21歲,做過新聞記者。他是個大骨架的西部人,嘴唇下垂,舉止粗野,相貌平平。羅斯沒有給紐約這所大都會留下任何印象,直到5年後,他以主編的身份來到紐約,這個大都會終於接納了他。
羅斯的志向是記錄一個偉大城市的文化史,她的百老匯,爵士樂,知識分子出入的場合。他對幽默的嗜好一下子抵達了這個都市中產階級的本質,他將一群幽默的作家和漫畫家聚集在自己的旗下。他要通過幽默和藝術來創造一個城市的文化。他對自己的雇員說:「不要辭職!這不是一個雜志,這是一場運動!」的確,幽默機智的文風成了一場運動,《紐約客》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充滿進取心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其周圍形成了一個比許多國家還要穩定的圈子,70%的訂戶訂閱雜志超過10年。這是本充滿新英格蘭趣味的精英文化雜志,一直保持高傲而不屑愚昧市儈的姿態。例如,在政治上它雖主張民主與大眾化,在文化上它卻認為真正高尚的藝術不得不是貴族性的,即是說,只有少數有閑階級才有學識與時間來鑒賞,普通大眾只有資格欣賞趣味低級的流行藝術:迎合大眾口味的電影,電視,通俗小說,連環圖畫等等。
初期被指為模仿英國幽默雜志《笨拙》(PUNCH)的《紐約客》。對來自巴黎的文化充滿羨慕:專欄作家亞當·戈普尼克的文章所謂「紐約客風情」。是他用紐約客眼光打量巴黎「具有世界最美好,但最尋常的文明:咖啡室,小餐館,公園,托盤上的檸檬,林蔭大道點綴了樹葉陰影的燈光……」巴黎與曼哈頓,前者是一個布滿博物館與公園的城市,後者則是到處都是摩天大廈的商業中心。他說,所謂法國文明,其實是各式小店鋪的集合,這才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最終,《紐約客》形成了與時俱進的美國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它始終排斥試驗性的、粗獷的或者具破壞性的藝術家,那些來自社會邊緣的作品也被拒之門外。卻給那些精雕細琢的、自鳴得意的、咬文嚼字的、冗長的、乏味的作品提供了家園。《紐約客》為美國中產階級文化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品質,它愉悅他們,教導他們,對他們的智識始終持有敬意,卻從不降格迎合。
拿鐵鎮
上個世紀40~50年代,一群標榜「自願脫離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到達格林威治村。「到郊區去」遂成了一種口號,於是1960年代格林威治村地價上揚。那些充斥詩人、藝術家和小說家的咖啡屋迅速讓位於大型購物中心、時裝店、廣告設計公司、汽車俱樂部。房產商哄抬起的地價迅速將過著清貧生活的藝術家擠出街區,當波西米亞一群被另一群BOBOS代替,中產階級的文化面孔逐漸越來越相似。在美國大都市周圍,充斥了越來越多的牛奶+咖啡的遠郊小鎮。中產階級迅速將知識分子的追求轉化為符合自己胃口的東西,他們要符號性,也要更加舒適的享受。
在郊區,房屋建造者們不斷復制格林威治村的模式,向中產階級兜售新的生活方式。威廉·J·賴維特出現在1950年夏的《時代》雜志封面上。他率先在郊區大量建造整齊的房屋,在一排結構相同的房屋前面,廣告牌這樣寫道:「房屋建造者賴維特,出售一種新的生活方式」。60年代的賴維特新建的房屋裡不僅配上了洗衣機和電視,而且在契約上規定,禁止戶外洗衣,禁止建築圍牆,定期整理草坪。
而雅各布斯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格林威治生活者將郊區生活描繪得充滿詩意。雜貨店老闆、水果店小販、洗衣店老闆都沒有了骯臟與勢利:他們勤勞喧囂,他們清潔干凈,他們和睦溫馨。開發商很快讓郊區有了德國式步行商業街,印第安人製作的工藝品商店,義大利咖啡店,維多利亞式的居室,瑞典式的政府。當然還會有傳教士,人權團體,環保組織,農業活動等。
一份關於格林威治村的《村聲》(VILLAGE VOICE)每逢星期二晚上出刊。曼哈頓市中心8街6號地鐵附近的報亭照例要排起長隊。這些排隊購買《村聲》的讀者直接翻到租房廣告欄,他們相信,第二天一早再翻閱上面的租房信息,所有的房子已經各有其主。
類似的村莊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周圍應運而生。羅伯特·摩西則是郊區擴張的領導者。他的高速公路計劃將城市抵達郊區的時間控制在更短的時間內。這個高速公路沙皇在紐約城與紐約州各個小鎮通過橋梁、隧道、高速公路聯結起來,以便小汽車的車主們可以開車去他創建的公園或長島旅行。高速公路所及之處,標榜為牛奶咖啡鎮的郊區地價上揚,遍地開花。
比較典型的「牛奶咖啡鎮」如佛蒙特州的柏林頓(BURLINGTON),這類小鎮已成了自由派社區,通常擁有清新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大學城。美國類似這樣的小鎮有數百個,它們像衛星一樣散落在城市周圍。中產階級在這里按照房地產商提供的地圖購房,他們樂於享受天然牛奶芬芳和具有城市生活品質的咖啡混合物。
寧靜的田園並沒有讓生活造成某種空缺,相反,這樣的小鎮提供更多的是可以體現棲居在這里的富人們生活品味的消費品,如優雅的同性戀雜志《曲線》、另類音樂唱片。在柏林頓,還會有頻繁的公共廣場活動—各種藝術研討會,瑜伽節,美食節,風箏節,搖滾音樂會,反對開發的環保集會等。
福特車
對於人道與車道往往有這樣的悖論:速度追求者們必須尊重交通規則,同時要給緩慢的行人小心讓路。美國人從來以為開車者在道德上要比步行者低一個等級,越是高尚的人,他的車越不出眾。
這一切都是福特汽車造成的。這么短的時間里,他讓全美國的每個中產家庭都擁有一輛以上的汽車—於是人們說,因為福特的緣故,中產階級在美國的公路上誕生了。他們的身份,不管是廝守著某塊牧場的農場主,還是大工業車間里揮汗如雨的工人,只要他擁有一輛T型福特車,在某個周末,載著全家,賓士在美國大道上。
亨利·福特策動了一次革命,它對於世界的貢獻要大於一些國家的爭權奪利。1914年的底特律,福特公司嘗試建立流水線生產模式,並為流水線生產的巨大產能培育消費者考慮。他選擇了開始從自己的身邊締造中產階級,培育一群開得起福特車的人群。福特公司宣布工人日薪5美元。1926年,亨利·福特試行每周工作40小時。
彼得·德魯克大肆宣揚福特對於世界的革命性意義:「真正的革命不是蘇維埃的經濟計劃,而是亨利·福特的大生產思想。在製造出第一輛T型車以來的40年裡,這一個革命本身對社會基礎帶來的變革,它的發展速度、普遍性和影響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不管是非西方國家發動共產主義運動、新民族主義運動,或者其他什麼『主義』的運動……都從本次革命劇烈震盪中受到啟發,而不是啟發了這次革命。」
沒有人嫉妒福特家族。他們聚斂財富的同時,無疑締造了更多中產階級,並使中產階級擁有更有質量的生活。
英格蘭味道
赫爾曼·塔羅爾醫生家裡,他的女友在客廳里撒滿英國雜志。據稱,這樣可以讓一個庸俗乏味的外科醫生顯得更有風度。
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英國紳士,這是沒有自己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對於自己身份的一種認證。在美國人眼中,對於英國式遺產的繼承與保留—系白圍裙的女僕或讓男管家穿上條紋背心,暗含著這個家庭有著更長遠的精神史。「對古風的崇敬」在上流社會隨處可見:他們喜歡歌劇和古典芭蕾,喜歡將自己的後代送往男女分校的預科寄宿中學;去歐洲或中東觀賞古跡;學習人文科學而非電子工程……
「英國崇拜」是上層品味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從服裝、文學、典故、舉止作派、儀式慶典等等。而中產階級崇英情節尤盛。在休斯敦周圍的人造郊區,中產階級生活在這些英國名字的公寓中:諾丁漢橡樹庄園;阿富頓橡樹庄園;茵弗內斯森林別墅;舍伍德森林別墅;布列斯庄園;麥利迪斯庄園。甚至還有一處充滿愛爾蘭味道的「三葉草庄園」。
若是尋找中產階級住房的個性,你會發現他住宅前院有一座井房—這是新英格蘭建築風格的組成部分;還會在前門兩側各懸掛一隻燈籠,看上去像黃銅或黑鐵皮做的老式車燈;高高的白色門柱掛著類似的一盞燈照亮門前小徑。
這些家庭門前草坪上的寵物,一定是蘇格蘭獵犬或愛爾蘭獵犬,最常用的名字叫「SEAN」—一個愛爾蘭男人最常見的名字。
從塞滿信箱的廣告目錄上郵購商品,這是美國中產階級樂於選擇的購物方式之一。對於渴望上進的中產階級來說,印有「英格蘭母親」的商品目錄充滿吸引力。於是不少商品目錄出現了英聯邦國旗,有一家公司的目錄這樣寫著,「我們是毫不掩飾的崇英派」,他們將不列顛與仿羊毛製品與人造皮革聯系在一起。你不但可以在這家公司買到騎兵的佩劍,還可以獲得一冊邱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他們還推銷銀質的書簽,上面鍍著三位偉大的英國人肖像:莎士比亞、丘吉爾、福爾摩斯。這些以中產階級為目標的商品目錄,不斷製造著英國時尚:只有那些把自己想像成英國後裔的顧客,才夠資格欣賞印有紋章圖案的英式產品。
保羅·福塞爾不無調侃地說到,想像你來到一位中產階級的家居,躍入眼簾的一切很好,很乾凈,很整齊。靠牆立著一隻用胡桃木板製成的展示櫃,一塊透明的有機玻璃將數十個方格子與外界隔開。你從沒見過這樣的擺設:裡面有成百個針箍擁擠在一起。女主人很樂意告訴你,她在做針箍收藏。有皇家婚禮箍,有教皇冠針箍,有繪著田園風光的陶瓷箍,當然,所有這些收藏都來自於郵購商品目錄。
在行為舉止上,他們更崇尚「英國態度」。你不可能發現保守的中產階級會選擇在午後的時間做愛,在他的家居裝飾上往往是些可愛的動物與甜蜜的田園風光,你不可能看到類如法國大革命油畫這樣激烈的充滿意識形態的裝飾。他們內斂、從容、緩慢、彬彬有禮。在路上,喜歡開快車的通常只有兩種人:一個是想給身邊女孩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學生;一種是沒有安全感,對自己地位憂心忡忡的,而欲從速度上找到浪漫情懷的高尚生活追求者。事實上是這樣,地位越高的人,車速則越慢,開得越穩。
去紐約,或者到西雅圖
一切是一個8歲男孩促成的。這個失去妻子的男人住在西雅圖海邊的小木屋裡。他不相信還會再有真愛,但那個被他的故事打動的女子,此刻正飛奔在紐約至西雅圖的高速公路上。她聽到了男孩在午夜的訴說。她為一個城市而來,為一段浪漫的愛情而來。
這是個溫情的城市,西雅圖的溫暖濕潤讓人們想起咖啡,想起海鮮,令人藍調及爵士樂。這個城市沒有因為微軟、波音等大公司總部雲集於此而充滿商業氣息。相反,這里是全美國最具知性、最浪漫的城市。
於是,西雅圖像紐約時差3小時的夢中郊區:陽光下的碼頭,不甚喧鬧的集市,相鄰魚市之間密布的專業書店,出售明信片的商店和飄著咖啡香的酒吧。法國哲學家伯納德·雷威說:「如果要我選擇一個能夠讓我找回迷失方向的城市,而且只能選一個的話——那麼就是這里:西雅圖。」這座城市的許多博物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你還能說些什麼呢?我喜歡西雅圖自由的、不墨守陳規的氣氛。」
在中產階級的愛情故事裡,這個美國人,他該有西雅圖血統,他必須沿著由西向東的一條線橫行,穿越整個美國來到紐約。在帝國大廈,去享受完美的愛情。
關於西雅圖與紐約,彷彿是中產階級的兩面,一面是精神生活里自由、隨意、優雅和尊貴,一面寫著物質生活里世俗慾望、冒險與成長—自從1897年美國5個自治市合並以來,紐約便成了世界的中心,並於20世紀20年代達到頂峰。美國的《民族》雜志寫道:「全國上下,擁有雄心壯志的、急於功成名就的、幻想發財致富的,還有自作聰明的人們都把眼睛盯在了曼哈頓島。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評判人的標准不僅要看他們想成為什麼人,還要看他們是什麼人,而且還要以此為基礎,即美國至少半數的國民都是紐約人。」在戰後,這里的一切都是上升和卓越的象徵:飛行員、空中飛人、棒球的本壘打、爵士樂手的即興琶音、瑪麗蓮·夢露掩不住的裙子,還有股票市場,一切都處於上升的狀態,似乎地心引力暫時失去了作用。
在紐約成長起來的人們,更渴望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環保的、健康生活的城市,像西雅圖。對於美國中產階級來說,可以療傷的,可以拯救他們的,可以給他們完美愛情的,只會在西雅圖這樣充滿陽光的西部。在很多關於美國的故事中,生活在紐約的中產家庭受到了傷害,他們相信可以在西雅圖得到安慰。於是他們繼續相信愛情,並努力追尋一個完美的婚姻。
然而,生活在紐約的中產家庭受到的傷害需要穿越整個美國去療傷。對於美國中產階級來說,可以療傷的,可以拯救他們的,可以給他們完美愛情的,只會在西雅圖這樣充滿陽光的西部。雖然他們受傷於紐約,但是卻相信可以在西雅圖得到安慰,於是他們繼續相信愛情,並努力去追尋一個完美的婚姻。
美利堅榜樣
難以想像,一個缺少原生文明,以殖民地身份獨立,不滿230年歷史的國家如今是全球惟一的超級大國,誕生於其中的自然科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與作家等摘取了這個世界大部分桂冠。成長於其中的電影演員、歌手、運動員很快成為全球偶像。每個人的軌跡各不相同,但有一條線索卻很明晰:他們生於平凡,卻都秉承一種國家精神。無論是身居象牙之塔、舞台還是競技場,他們都在建築並維護著美國精神。
瑪麗蓮·夢露:一個國家的記憶
誰還能像瑪麗蓮·夢露及她身邊的男人—棒球皇帝狄馬·喬,作家阿瑟·米勒,影帝尤·蒙頓,總統約翰·肯尼迪更能代表美國的1950年代。
在美國,夢露不是某一個人的,她是戰後50年代每個美國人的情人。她的像黃金一樣的頭發,和那個時代的富裕與天真是如此相配。她的紅唇,成了好萊塢與美國文化的象徵:性感,時髦,艷俗。這樣的中產女郎在隨後的歲月里不斷添加腳注,伊麗莎白·泰勒的黑發帶著1960年代異教冷艷、反叛的毒液;莎朗·斯通的金發卻帶著1980年代享樂與冷峻。
「只有鑽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性與黃金,在美國的奔騰時代煥發出無限光彩。瑪麗蓮也許對金錢的嗜好並不那麼貪婪:「媒體評論我為1949年的掛歷拍攝裸照,我的錯誤並沒有什麼,因為我急切地需要50美元將我的車子從典當行里贖回。」中產階級接受她的坦誠,也接受她的平庸。最後為她的死亡慟哭:這個原名諾瑪·簡的女孩步入好萊塢之前,是個飛機製造廠的女工,那時候的她憂郁、自閉、少言寡語。這個美麗女人在1950年代說,在飛機上,她有了被需要的感覺。她成了那個年代裡每個美國人的情人。
邁克·喬丹:俗世英雄
能夠進入NBA聯賽場地為籃球吶喊的,只會是收入豐裕者。收入底層者只能在電視機前為喜愛的球隊助威。邁克·喬丹註定是熱愛運動的美國中產階級英雄。
在籃球場上充滿風度,所有的表現中規中矩,積極進取,無可爭議。喬丹天生是一個偶像,他超乎尋常的球技超越了意識形態,他的魅力跨越了階級、種族和文化,他的黑亮充滿質感的肌膚在展示體育中最具光芒的東西。邁克·喬丹的家庭出生使得他生長環境相對黑人區兒童顯得優裕,他的體育生涯一帆風順,他註定是個品學兼優的天才。他的慈善、堅忍與無懈可擊的技術使他成為NBA最佳的形象大使。
和中產階級形象的喬丹不同,同時代的巨星丹尼斯·羅德曼則帶著黑人社會底層一切色彩,他的一切全部和意識形態有關:他在進入NBA前的偷竊行為,他的口無遮攔,他的頭發的顏色,他的惹事生非。他會在一些年輕人眼裡是個叛逆英雄,而在保守的中產階級那裡,則可能以同情或原諒的眼光,將NBA看成是好萊塢大片,戲劇性決定需要羅德曼這樣的人。這種鮮明的對比有時像老虎伍茲與拳王泰森或邁克·傑遜。後者收入再多,也永遠進入不了美國中上層。
比爾·柯林頓:做誠實的政治家
最終,美國中產階級原諒了柯林頓,就像他們曾經寬容過許多平民。他們對獨立檢察官斯塔爾反感之極,對類似色情小說的斯塔爾報告厭惡之極。作為基督徒國家的美國當然不會任意對一個不真誠的人、一個行為不檢的人抱有多少好感,特別是他們的公眾人物。但他們因為一些人利用掌握的社會公器對柯林頓過分嚴厲而產生同情心。他們記起了這個平民總統的種種可愛之處,此刻,他像他們的剛剛成年的孩子,正在為一次錯誤而懊悔不已。他們像看到好萊塢電影里悲劇的最柔弱處,他們淚如雨下,他們輕易地原諒了他們的總統,而那些對總統的一絲抓著不放的人更像是他們的敵人,美國的敵人。
1998年底的拉鏈門事件沒有將柯林頓趕出白宮,卻使得柯林頓在未來窮困潦倒的日子裡,飛往世界各地演講的路上增添許多聽眾。這個年輕的,平和的,時常露出無辜笑容的總統的自傳也因此覆蓋世界書市。柯林頓生逢了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造就了一批卓越的總統。這些總統們基本上都是中產階級出生。影響力已經高過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羅納德·里根,之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二流明星,他用星球大戰計劃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徹底拖垮一個和他們一樣偉大的強國。而尼克松,如果沒有水門事件,他同樣該在美國史上塗抹重重的一筆。喬治·W·布希似乎更像個新富階級代言人,但他給了中產階級安全感。這個站在演講台上身體前傾,目光逼人,卻經常口不擇言的總統,將國家權力操縱得淋漓盡致。不管你是否願意,世界正按照他的邏輯行走。
而柯林頓無疑是最可愛的美國中產階級形象之一。他締造了一個新經濟時代。使曾經黯淡的「美國夢」在上個世紀末重新放出光芒,並使眾多自以為懷揣鑰匙的移民紛紛踏進這個形勢
4、一半美國工人年薪少於3.3萬美刀,美國中產階層如何定義?
在美國,他們對於資產階級的定義為家庭收入在全國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二到兩倍的區間段,在2018年中,美國社會的年度收入中位數為32838.05美元,換句話來說,要想成為美國的中產階級,你的年薪需要達到3萬美元至11萬美元之間。雖然看著3萬美元不少了,但是,從實際上來看,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正在陷入了財務困境中,他們沒有什麼積蓄,一旦爆發經濟衰退或者就業周期持續減速,他們可能就會還不起信用卡之類的債務。在美國,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還包括,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和在每個月在支付了必要的生活成本之後,還能有結餘存下來。能存下錢,對於現在的美國人來說還是個問題,就在2017年,57%的美國人存款不到1000美元,正所謂“家裡有糧,心理不慌”,有存款是衡量一個中產階級的一個重要標准。而且現在美國出現的情況就是,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逐漸衰落,在2016年的時候,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大約還在3.9萬美元至11.8萬美元之間,雖然皮尤研究中心和社會保障管理局統計的范圍有所出入,但是這個出入也不會太大,這個衰落也反映了美國經濟收入的兩級分化,在2018年底的時候,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從35.2%下降到29.1%,而這些下降的財富,很大一部分都轉移到了美國最富有的1%的家庭。在《美國傳統詞典》中,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是介於工人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的社會經濟階級,這一階級通常為專業人士、高技能工人和中底層管理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美國人把中產階級與收入、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聯系起來,而醫生、教師、律師和水管工都有可能是這個階級的職業。
5、美國中產階級對美國資本主義的影響
美國中產階級對美國資本主義的影響時間:2010-02-25 22:29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133次
舊中產階級是自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代表。壟斷資本的興起和福利國家體制的確立,使美國舊中產階級處於長期衰落的狀態。舊中產階級強烈的生產主義取向符合資本擴張的本性,其持續衰落意味著資本主義精神動力的衰竭。為了擺脫滯脹危機、回應全球競爭的要求,
舊中產階級是自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代表。壟斷資本的興起和福利國家體制的確立,使美國舊中產階級處於長期衰落的狀態。舊中產階級強烈的生產主義取向符合資本擴張的本性,其持續衰落意味著資本主義精神動力的衰竭。為了擺脫滯脹危機、回應全球競爭的要求,「里根革命」恢復了自由競爭體制,促進了舊中產階級的復興,推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中國的社會形態不應簡單套用「中產階級」占最大多數的「美國模式」來理解,也不應等同於「無產階級」占最大多數的古典馬克思主義模式。中國的社會實際與兩大模式的關鍵差別在於其小資產階級。「舊」的小資產階級,包括農民和工商個體戶,今天仍然占據中國社會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至於「新」的小資產階級,亦即「白領階層」/「中產階級」,在經濟收入上確實遠高於「舊」小資產階級,但他們只佔中國社會的較小比例。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結構中,低收入的舊小資產階級,加上低收入的工人階級,明顯占絕大多數;也就是說,從經濟收入來考慮,中國的社會結構明顯仍然是金字塔型,而不是橄欖型,並且將比較長時期如此,絕對不應混淆於美國模式。但如果從政治意義上來考慮,中國社會則確實具有相當龐大的「中間階層」。正如馬克思和韋伯同樣指出的,面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分歧,新舊小資產者同樣是個「中間階層」。在當今中國,兩者合起來要佔到全國從業人員的70%。這個佔70%的政治意義上的「中間階層」,絕對不可混淆於只佔15%的經濟意義上的「中產階級」。把兩者等同起來,等於是抹殺舊小資產階級大規模存在的現實,等於是在建構一個完全不符合中國實際的美國模式或中產階級神話。使用「新」、「舊」小資產階級的范疇則既能表達兩者在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上的不同,也能表達兩者在政治意義上的共同。正是小資產階級佔大多數的社會現實,反映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多元性和政治不確定性;如此的不確定性可以看作弱點,也可以看作創新的機遇。
中國的社會形態既有其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美國中產階級理論兩大經典模式的一面,也有與它們相悖之處。其中的關鍵在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者之外的第三階級和「中間階層」。本文從社會形態理論的梳理和討論出發,以一份被視為權威性的社會調查和國家統計局的材料為依據,重點分析中國社會實際的悖論特徵,及其對中國政治經濟走向的內在意蘊
(責任編輯:admin)
6、美國真的中產階級居多嗎?
美國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市民社會,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80%左右,是美國的社會中堅,向來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但從2007年夏季開始的金融市場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對美國的中產階級而言,衰退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自2007年開始美國人收入一直在下降,其中在中產和低收入人群中表現更為明顯。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總是趕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長。汽油、食品、醫療保健、育兒及教育成本無一不漲,人們能為自己退休後節省下來的錢變得越來越少。隨著住房市場陷於蕭條,許多原本打算靠房產升值而生活的人希望落空了.
美國60%的財富被2%的富人掌握.
最近在美國報刊上不止一篇文章說,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社會貧富差距正在拉大。普林斯頓的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根據統計資料寫成的《中產階級美國的終結》一文,引起不小的轟動。該書透露出一些中產人士頗為窘困的生活狀況。克魯格曼說,二三十年前,美國的中產階級占據社會重心位置,可是最近幾年來,經濟增長的收益卻流向了富人階層,而且是富人中的富人階層。文章指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美國政府以犧牲窮人的利益取悅富人,美國現在的貧困狀況比別的工業國家嚴重。而且普通美國人也對自己的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隨著失業率上升和油價上漲,美國中產階級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輕松度日。根據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稱,經通貨膨脹調整後,自2007年開始美國人收入一直在下降,其中在中產階級人群中表現更為明顯。對於許多美國家庭而言,衰退從數年前就開始了。較2000年,美國家庭目前平均每年在食品、醫療、能源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已經高出了近5000美元。美國人類發展項目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人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2006年美國最為富有的五分之一人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為168170美元,幾乎是最低五分之一人群11352美元年收入的15倍。最為富有的二成人的所得超過美國總體收入的半數。
7、美國中產階級的現狀
奧巴馬宣布組建救援中產階級專門機構
2009年1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組建專門機構,重點解決美國中產階級存在的經濟問題,盡量了解這一階層的需求,幫助他們度過目前的難關。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奧巴馬總統在他的政府中成立了中產階級勞工家庭特別小組,目的是提高工薪階層的生活水平。具體目標包括擴大教育機會,加強勞工標准,保護退休人員的收入。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衰退不斷深化,正在影響經濟的每一個領域。奧巴馬說:「對於美國勞工家庭來說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災難。」
奧巴馬再次敦促國會迅速批准他提出的經濟復甦方案。目前這個方案正在參議院進行審議。8000多億美元的減稅和聯邦開支計劃並不足以恢復美國經濟的活力。奧巴馬說,需要採取多種方法,包括協調一致的努力來復興美國處於疲弱狀態的中產階級。他說:「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創造就業,但是並不是說任何工作都可以。我們需要創造那些能夠支撐家庭、支撐美國夢的工作。我們需要創造新的、上升產業的工作,不是讓人感到窮途末路的工作,而是有前途的、蒸蒸日上的工作。這些工作將能夠支撐一個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
美國經濟的急劇收縮凸顯了迅速採取行動創造就業和刺激增長的必要性。就在美國領取失業救濟的人數創歷史新高的消息傳出一天之後,商務部的報告顯示,美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摺合成年率收縮了3.8%,這是過去超過25年來的最大幅度的經濟收縮,也是奧巴馬就任總統伊始面臨經濟困境的另一個跡象。
副總統拜登和奧巴馬總統一道宣布成立這個特別機構,他將出任這個特別機構的負責人。拜登說,美國中產階級早在整體經濟形勢惡化之前就已經處於掙扎狀態了。他說:「甚至就在我們的經濟還在增長,並且增長的基礎還很牢固的時期,中產階級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從2000到2007年,生產率提高了將近20%,然而工薪家庭的收入卻每年下降了2千美元。現在隨著經濟的惡化,痛苦也在極大地加深。」
2008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調整後的年率下降3.8%,創將近30年來的最大降幅。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概念,這表明美國勞工階層正面對持續的經濟災難。這些經濟數據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和美國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情況糟糕得令人驚恐。奧巴馬說:「我認為有必要改變過去八年共和黨執政時,針對勞工階層的很多政策,我不贊成前政府的政策,勞工運動不應該被視為一個問題,而應該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美國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市民社會,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80%左右,是美國的社會中堅,向來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但從2007年夏季開始的金融市場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對美國的中產階級而言,衰退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自2007年開始美國人收入一直在下降,其中在中產和低收入人群中表現更為明顯。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總是趕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長。汽油、食品、醫療保健、育兒及教育成本無一不漲,人們能為自己退休後節省下來的錢變得越來越少。隨著住房市場陷於蕭條,許多原本打算靠房產升值而生活的人希望落空了。
最近在美國報刊上不止一篇文章說,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社會貧富差距正在拉大。普林斯頓的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根據統計資料寫成的《中產階級美國的終結》一文,引起不小的轟動。該書透露出一些中產人士頗為窘困的生活狀況。克魯格曼說,二三十年前,美國的中產階級占據社會重心位置,可是最近幾年來,經濟增長的收益卻流向了富人階層,而且是富人中的富人階層。文章指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美國政府以犧牲窮人的利益取悅富人,美國現在的貧困狀況比別的工業國家嚴重。而且普通美國人也對自己的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隨著失業率上升和油價上漲,美國中產階級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輕松度日。根據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稱,經通貨膨脹調整後,自2007年開始美國人收入一直在下降,其中在中產階級人群中表現更為明顯。對於許多美國家庭而言,衰退從數年前就開始了。較2000年,美國家庭目前平均每年在食品、醫療、能源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已經高出了近5000美元。美國人類發展項目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人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2006年美國最為富有的五分之一人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為168170美元,幾乎是最低五分之一人群11352美元年收入的15倍。最為富有的二成人的所得超過美國總體收入的半數。
有文章認為,美國中產階級在布希當選總統前就已感受到收入方面的壓力。科技、貿易、教育、監管和工會等方面的形勢變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在侵蝕著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美國中產階級的貧困化正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復興中產階級。有評論說,中產階層是美國社會的「脊樑」,若這根「脊樑」被折斷,美國社會將走向毀滅。這也許就是奧巴馬政府緊急求援美國中產階級的重要原因。
8、關於中美貿易戰,我有幾個問題沒有弄明白
簡單說吧:
1、美國最引以自豪的就是龐大的中產階級。但是在全球化的基礎上,美國中產階級逐消亡!在十幾年的時間中,美國中產由70%下降為50%。在減下去,美國就是一個大號的拉美!
2、川普的敵人是哪些——就是蘋果等跨國公司。他們吸收最上等的人才,例如印度的高級編程和管理人員,把工廠遷到中國,這樣假如一部800美元的蘋果手機,零件成本200美元,中國人工成本50美元,其他費用50美元,那麼蘋果賣一部手機能賺500美元。
而特朗普想的是把蘋果製造基地遷到美國,這樣雖然人工成本增加到150美元。但是結果就是增加了很多美國的中產階級。例如他們會給孩子好的教育,會消費,而切符合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但是對蘋果來說就是減少了100美元的利潤,這就是為什麼所有跨國公司拚死反對特朗普上台,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3、美國要打中美貿易戰 原因很簡單,把製造業的工廠遷回美國。也就是增加美國實體經濟,而不需要不能製造就業的亞馬遜、特斯拉、因特爾、某書等高科技產業。這就蘋果總裁拚命批評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原因。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世界貿易才是真正的選擇(這樣他們利益可以最大化,其實中國的某米、某為等造手機的也是這樣的企業);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是低端小五金到高端大飛機高鐵天宮神舟都能做的,也無所謂;
對美國來說,高昂的成本使造低端產業(例如螺絲、自行車、服裝等)無利可圖(你讓美國人都當去送當快遞小哥,他們不能乾的),高端產業(航母、火箭、因特爾、蘋果、某書)只需要最高端的設計者和編程人員就行,又不需要那麼多底層人員。尤其是不需要那些中產,他們只需要最高端的人才。
這就是美國川普的兩難選擇,一方面美國向拉美轉變,一方面想把工廠遷回美國扶持中產,一方面又被全美國的大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抵制。
4、還有一個問題,美國面臨中期選舉(2018年10-11月),所以特朗普有可能試探一下中國,看中國有沒有可能對美國屈服。所謂的貿易戰,核心還是美國覺得自己在中美貿易中吃虧了,要多分一點。所以如果中國屈服,那麼特朗普就可以拿一份漂亮的作業向選民交代。
無論是美國制裁某興也好,制裁某為也好,超級301也好,貿易戰也好,核心都是拖慢中國的發展,發展美國自己。
美國無論是希拉里的重返亞洲或亞太再平衡;奧巴馬的TTP;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核心都是一個,遏制我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