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競爭加劇中國手游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競爭加劇中國手游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2-06-30 05:16:18

1、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挑戰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努力推動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革與調整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都與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相關聯。經濟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相互滲透、相互依託,聯系越來越緊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種負面影響,改善國際經濟環境,發展中國家經濟就難於順利發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機,而發達國家也不可能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保持經濟的良性增長。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建立一個在權利與義務平衡基礎上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已成為推動全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 要推動全球經濟健康地發展,發達國家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面臨的困難,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為一些最貧窮的國家減免債務,並扭轉對窮國援助下降的趨勢,而不能只是片面要求發展中國家進行改革。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應在多邊協作領域就金融、貿易和債務問題不斷加強協調與合作。在涉及有關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制定的談判中,要充分協調立場,共同提出一些反映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主張,增強在與發達國家談判中的地位,以促使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逐步得到改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當面對現實,調整立場,「求大同,存小異」,共同努力推進國際經濟環境的調整與改革。這樣做符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 2.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 通過參與全球化壯大自己,這是改變發展中國家處於弱勢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徑。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在世界范圍內正迅速進行。在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如何抓住時機,充分利用不同發展階段自己具有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提高競爭力,找到本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准確位置是發展中國家順利融人全球化潮流的關鍵。這里應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新的國際分工對傳統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現今,已不能僅僅從一些相對不變的有形因素,比如勞動力供應量、土地、其他自然資源狀況來衡量一國的優勢。而應從新的視角來認識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使得那些依靠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生產產品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經濟落後和收入下降的處境,相反,那些成功地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知識、技術方面差距的國家,則從技術進步中獲益,使本國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因此,在新的國際分工條件下,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已成為順利融人世界經濟的重要環節。但這同時也表明,欠發達國家,如何在以巨大努力加速實現本國工業化的同時,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有效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面對這樣雙重的壓力,重新審視過去的發展戰略,進行必要的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對那些最不發達國家來說,顯然這是十分艱難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它們仍應從本國現有條件出發,加快國內經濟改革與調整,促進本國的市場發育和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由於農業、采礦業仍是這些國家的主導經濟部門,因此,應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繼續推動礦業生產,不斷提高經濟水平;在充分發揮本國資源優勢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外國投資和先進技術,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改變資源型出口的經濟結構;不斷擴大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同時加強與本地區及地區以外國家在生產、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在當今經濟區域化、一體化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尤顯重要。

第二,知識經濟的到來意味著勞動者素質的差別對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積極開發人力資源,是保證持續發展和減少貧困,也是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進程雖然沒有促使整體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但高層次管理人員和高技能勞動力的流動大大增強。這一趨勢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嚴重的智力外流。這種「自由流動」使發達國家受益,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非洲這樣的落後地區受損。自1990年以來,非洲每年流往發達國家的各類人才達2萬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國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約10萬名外國專業技術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萬非洲人才在發達國家工作。為此,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採取各種措施留住本國的技術人才,阻止人才繼續外流,也是發展中國家需要解決的另一難題。

2、中國手游哪些已經走向全世界了?

中國有游戲什麼時候走向全世界,又有什麼樣的游戲走向全世界,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就是武俠或者仙俠游戲,畢竟相對於科幻系列的游戲和fps的游戲,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優勢和經驗積累,也許古老的傳統文化題材能夠引起國外玩家的興趣,畢竟前有中國小說火爆外網的例子。 

然而,萬萬沒想到,國游竟然以這種方式走向全世界,可謂是出其不意,另闢蹊徑,日本人用成人向游戲和日式RPG走向全世界,美國人用各種高質量特效的單機大作走向全世界,韓國人傳統網路游戲走向全世界,我們中國用本土特色手遊走向全世界。

是的,沒錯,現在的我們也是游戲出口大國了,根據一些權威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游戲海外收入約為82億美元,當時美國海外收入約為120億美元,2018年短短一年的時。中國海外收入就達到了95.9億,到了2019年,那就更恐怖了,中國游戲海外收入約為110億美元,同比18年增幅16.7%,其僅次於美國。

中國游戲海外收入2019年位於全世界第二,也就是說,我們成了世界第二的游戲出口大國,如此成就,國產手游絕對功不可沒,那一年,中國手游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騰訊的和平精英手游,使命召喚手游,王者榮耀手游,網易的荒野行動,第五人格手游。還有莉莉絲的萬國覺醒和劍與遠征手游等等。

這些游戲在海外市場拿下了令人眼紅的成績,今年又出了一個原神,海外收入佔到42%,所以2020年全球游戲出口第一國家到底是誰?我們拭目以待,那麼問題來了,國產手游什麼樣,我們都了解,並且海內外文化差異巨大,他們為什麼能在世界做出這樣的成績呢?

於是我就去了解了一下,終於知道為什麼了,就先拿劍與遠征舉個例子,至於為什麼要用他舉例,那是因為這款游戲是先投入了歐美市場,拿下了很高的成績之後,再返回國內市場的,典型的出口轉內銷,比較代表性。

僅僅在今年二月份的時候,劍與遠征在海外的收入達到了近3000萬美元,而它的開發商莉莉絲更是在今年二月份位列全球游戲開發商第四名,國內僅次於騰訊和網易,說實話,如果這次不查資料,還真不知道國內有這樣的黑馬。

經過大量的觀察和搜索資料發現,這款游戲海外成功也絕非偶然,二月份劍與遠征境外收入前三的市場為韓國,美國和中國台灣,分別占為32%,26.1%,13.6%,游戲剛上線的時候,就靠著其獨特畫風,獲得了很多國外玩家的初步認可,游戲玩法我也大概看了一下,是一款偏向放置掛機類的游戲,我們可能見怪不怪了?但是慣了單機大作和競技游戲的老外突然發現游戲還可以這么休閑。

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1.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經濟增長機會的同時使競爭加劇
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均達到10%左右,為世界之最,對外貿易蓬勃發展,貿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並在200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口國,吸引外資自1993年以來連續處在發展中國家東道國的首位,截至2003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5015.76億美元。經濟全球化在這如此驕人的「碩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在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分得了經濟利益的「蛋糕」。
然而,輝煌的背後我們卻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自2001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後出現了世界性通貨緊縮,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經濟滯脹甚至出現下滑,就業壓力增大,而中國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發達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市場,加大了對國外產品的歧視力度,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採用了更為隱蔽的方式如環境保護措施、技術認證與安全標准、反傾銷、保護知識產權等。作為始作俑者的發達國家將矛頭大多對准發展中國家,近幾年發達國家對中國提起了多起涉及傾銷、環保、技術標準的出口貿易的訴訟案,這是我們不得不應對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已有大批發展中國家走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從而導致了一般製造業生產的生產能力過大和激烈競爭,這一發展戰略走到了一個困難的階段。比如印度近年來就備受關注,形成了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威脅,許多外國投資已由我國轉向印度,發展中國家也在向我們提出挑戰。
2.在全球化中中國的國際分工地位分析
近兩年我國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強勁,再加上加入WTO帶來的正面效應和全球生產轉移效應,成為全球矚目的外商投資首選地。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中國製造業的長足發展,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吸引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跨國投資,中國取代其他國家或地區承擔起國際分工中的製造業,國際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和轉移。「中國製造」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以至於中國被授予「世界工廠」的稱號。
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目前中國處於什麼樣的分工地位。中國的工業化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在國際產業轉移下和在外資大量流入下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畢竟處於國際分工的低層次地位和利益分配相對不利地位,仍然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目前與其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如說只成為「世界車間」,因為中國主要承擔的是加工,而不是從技術開發到市場營銷的全過程。而就製造業整體看,無論是比重還是高端製造業產品目前仍然在發達國家,中國只有發展起現代知識經濟,才能說真正實現現代化,才能像建設一個現代經濟強國邁進。從長遠看,中國也必須在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說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既是對中國發展現實的承認,也是對中國發展戰略的一種警示。
3.外國直接投資的正負效應分析
跨國直接投資大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投資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合作和資源配置優化創造了更高的效率,利用了閑置生產要素,形成了共贏。2002年我國創造了吸收外資數量第一位的紀錄,超過500億美元。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結果,1981年到2000年,在我國GDP年均9.7%的增長速度中,大約有2.7%來自利用外資的直接或間接貢獻。另據計算,在1991-2000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每增長一億美元,可以促進GDP增長18.48億美元,足以說明外資是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外資有利於我國增加收入和創造就業崗位,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帶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也有利於國內市場競爭活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國的外資利用存在的問題使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面效應。
外商投資地區結構改善進展不快,地區傾斜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983年外國投資的比例東部佔87.75%,中部8.96%,西部3.20%,2000年東部為86.97%,中部為9.09%,西部3.13%,可見這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極不協調,不利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區位優勢發揮,不利於地區間的共同富裕。同樣,外資的產業結構投向也存在失衡,第二產業尤其是一般製造業占據了較大比重,加劇了我國產業投資結構偏差,導致我國出現結構性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錯位,內需拉動乏力。為有效改進這些這些問題國家制定了「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方針,「萬商西進」工程就是具體的實施。2007年1-6月,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幅達51.9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9.76個百分點。積極鼓勵各地區重點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優勢的產業,增強自我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以實現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及協調發展。
決定外資大量流入中國除了中國發展的良好環境與前景外,是地區間爭奪外資激烈競爭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無限制讓利。外資利用了中國這種地區間競爭獲得了超額國民待遇和過高的優惠,再加上本來就容易發生的跨國公司轉移利潤行為因我們放鬆監管而更加嚴重,利用外資的效益被明顯減少了。同時這種超國民待遇的存在也產生了外資對內資的「擠出效應」,近年來我國的居民儲蓄居高不下投資不足與此不無關系

4、全球化對中國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使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這是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這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這種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級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5、中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從本質上來看,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國際經濟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提高,同時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帶來機遇。世界格局多極化為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為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帶來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有所影響,經濟全球化也給我過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某些西方大國,控制國際經濟組織,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5)競爭加劇中國手游全球化擴展資料:

全球化的體現: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6、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是:

1、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

2、經濟全球化有助於我們解決改革攻堅階段的棘手問題。

3、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4、經濟全球化可以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5、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迎接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挑戰是:

1、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2、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

3、發展中國家內部不平衡發展也在加劇發展的不平衡趨勢如不設法解決或抑制,將對投資構成潛在的威脅,刺激泡沫經濟的發展,為金融危機埋下隱患。

4、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5、對發展中國家的改革帶來巨大的壓力。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如何接受經濟的正傳遞,抑制副傳遞,成為發展中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6)競爭加劇中國手游全球化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在21世紀最大的發展機遇就是經濟全球化。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符合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這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獲得的最主要的利益。

全球化可以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中國經濟由「短缺經濟」類型向供大於求的「結構性過剩」。

全球化有助於促進市場經濟建設中國既存在發展動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資來源和技術來源,又存在改革動力的不足,缺乏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抓住全球化機遇可以有效地解決改革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世貿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的規則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之上,中國可以藉助外力掃除市場化改革中的障礙。

全球化是中國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重要途徑世界銀行認為發展中國家要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全球化

7、逆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國該怎麼走

近些年來,受歐美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席捲全球。特朗普當選後提出的「美國優先」以及英國脫歐等現象都是「逆全球化」的集中表現。

盡管2008年經濟危機後,美歐等國訴諸貿易保護措施的頻率較以往有所上漲,但我認為,逆全球化與全球化並非「二選一」的選項,美國也不可能徹底「閉關鎖國」。在如今資源、人員等要素流動空前繁榮的形勢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無條件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反而,逆全球化也會對全球化產生某些積極的作用。

比如,美國參與全球化就是美國的資本、產業流向世界的各個地方。特朗普上任後,希望兌現競選諾言,重新振興美國工業(即「再工業化」),吸引美國的海外資本迴流本土,我認為這也是全球化。

下一輪美國、中國等大國對國際資本的競爭會加劇,這種競爭也會促進全球化。我們不能說資本流出來是全球化,流回去就不是全球化。歐盟也是一樣。英國脫歐對歐盟是個打擊,英國脫歐後,與歐洲之間的競爭會空前加劇,而這種競爭也會產生全球化。

美國、中國、歐盟等行為體,現在對於全球化均處於一個調整期,而這種調整期是深度的、必須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美國的中產階層佔75%以上,而現在卻不到50%。全球化本身沒有什麼錯,只是全球化與主權國家之間發生了沖突。特朗普並不是不想搞全球化,他只知道如今這樣的全球化進行不下去,因為對美國沒有利益可言。

在調整期內,美國政府能對全球化施加影響的空間有限,只能通過貿易保護措施。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吸引資本迴流本土只能用政策,像大規模減稅等政策。但特朗普主導不了美國的資本。全球化基本就是跨國企業資本主導的現象,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導資本的流動,特朗普也是一樣。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看來,在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是顯著的受益者之一。那麼,在逆全球化席捲全球的當下,中國該怎麼走?

去年中國主辦G20峰會,包括今年年初的達沃斯論壇,都表明中國正努力扛起全球化這面大旗,成為全球化的捍衛者與貢獻者,在國際上廣受好評。

接下來,中國還要處理好跟自由秩序、國際經濟秩序的關系。美國、歐洲推動的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飽受詬病,但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秩序並沒有那麼多的意識形態因素,我們需把兩者區分開。

中國應先明確如何與國際自由貿易體制接軌。 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完全有能力改革現有的貿易體制,如「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這些不是為了取代世界銀行或者亞行,而只是一個補充。

這幾年,很多人想著去扮演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奧巴馬時期,美國參與制定的TPP等也強調寫規則,結果慘遭折戟。美國以前制定的規則有用,是因為美國經濟繁榮、國內市場大,而美國如果國內市場小了、經濟實力沒那麼強了,制定再多的規則也沒用。

中國下一步要推動的全球化不是規則導向的,是發展導向的。我們現在做的「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樣開放性、包容性的倡議,讓其他國家參與進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商量規則,這才是行之有效的。

8、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我國企業帶來了哪些機會和威脅

1.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經濟增長機會的同時使競爭加劇
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均達到10%左右,為世界之最,對外貿易蓬勃發展,貿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並在200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口國,吸引外資自1993年以來連續處在發展中國家東道國的首位,截至2003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5015.76億美元。經濟全球化在這如此驕人的「碩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在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分得了經濟利益的「蛋糕」。
然而,輝煌的背後我們卻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自2001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後出現了世界性通貨緊縮,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經濟滯脹甚至出現下滑,就業壓力增大,而中國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發達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市場,加大了對國外產品的歧視力度,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採用了更為隱蔽的方式如環境保護措施、技術認證與安全標准、反傾銷、保護知識產權等。作為始作俑者的發達國家將矛頭大多對准發展中國家,近幾年發達國家對中國提起了多起涉及傾銷、環保、技術標準的出口貿易的訴訟案,這是我們不得不應對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已有大批發展中國家走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從而導致了一般製造業生產的生產能力過大和激烈競爭,這一發展戰略走到了一個困難的階段。比如印度近年來就備受關注,形成了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威脅,許多外國投資已由我國轉向印度,發展中國家也在向我們提出挑戰。

2.在全球化中中國的國際分工地位分析
近兩年我國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強勁,再加上加入WTO帶來的正面效應和全球生產轉移效應,成為全球矚目的外商投資首選地。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中國製造業的長足發展,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吸引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跨國投資,中國取代其他國家或地區承擔起國際分工中的製造業,國際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和轉移。「中國製造」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以至於中國被授予「世界工廠」的稱號。
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目前中國處於什麼樣的分工地位。中國的工業化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在國際產業轉移下和在外資大量流入下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畢竟處於國際分工的低層次地位和利益分配相對不利地位,仍然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目前與其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如說只成為「世界車間」,因為中國主要承擔的是加工,而不是從技術開發到市場營銷的全過程。而就製造業整體看,無論是比重還是高端製造業產品目前仍然在發達國家,中國只有發展起現代知識經濟,才能說真正實現現代化,才能像建設一個現代經濟強國邁進。從長遠看,中國也必須在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說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既是對中國發展現實的承認,也是對中國發展戰略的一種警示。

3. 外國直接投資的正負效應分析
跨國直接投資大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投資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合作和資源配置優化創造了更高的效率,利用了閑置生產要素,形成了共贏。2002年我國創造了吸收外資數量第一位的紀錄,超過500億美元。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結果,1981年到2000年,在我國GDP年均9.7%的增長速度中,大約有2.7%來自利用外資的直接或間接貢獻。另據計算,在1991-2000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每增長一億美元,可以促進GDP增長18.48億美元,足以說明外資是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外資有利於我國增加收入和創造就業崗位,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帶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也有利於國內市場競爭活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國的外資利用存在的問題使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面效應。
外商投資地區結構改善進展不快,地區傾斜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983年外國投資的比例東部佔87.75%,中部8.96%,西部3.20%,2000年東部為86.97%,中部為9.09%,西部3.13%,可見這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極不協調,不利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區位優勢發揮,不利於地區間的共同富裕。同樣,外資的產業結構投向也存在失衡,第二產業尤其是一般製造業占據了較大比重,加劇了我國產業投資結構偏差,導致我國出現結構性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錯位,內需拉動乏力。為有效改進這些這些問題國家制定了「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方針,「萬商西進」工程就是具體的實施。2007年1-6月,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幅達51.9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9.76個百分點。積極鼓勵各地區重點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優勢的產業,增強自我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以實現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及協調發展。
決定外資大量流入中國除了中國發展的良好環境與前景外,是地區間爭奪外資激烈競爭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無限制讓利。外資利用了中國這種地區間競爭獲得了超額國民待遇和過高的優惠,再加上本來就容易發生的跨國公司轉移利潤行為因我們放鬆監管而更加嚴重,利用外資的效益被明顯減少了。同時這種超國民待遇的存在也產生了外資對內資的「擠出效應」,近年來我國的居民儲蓄居高不下投資不足與此不無關系。

9、高端對話:手遊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移動游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發行運營成為趨勢
移動游戲概況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的興起和不斷普及,我國移動游戲行業迅速發展,並在游戲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移動游戲行業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探索期、萌芽期、快速增長期三個階段。
移動游戲用戶規模分析
移動游戲市場用戶規模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推廣普及,王者榮耀、荒野行動等現象級手游持續火熱,為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帶來了大量的用戶,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網路游戲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游戲用戶規模達到5.54億人,同比增長4.9%。
隨著市場逐漸成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移動互聯網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移動游戲市場用戶規模增速將逐漸趨於穩定,預計2018年中國游戲移動游戲用戶規模將達到5.8億人,增長率為5.1%。
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161億元,同比增長41.7%。隨著中國手游技術的不斷完善,手游廠商重點提高游戲品質和構建泛娛樂化生態體系,預計2018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將進一步增長,達到1623億元,增長率為39.8%。
移動游戲內容精品化、重度化
近幾年移動游戲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不少同質化、劣質游戲產品也充斥游戲市場。一方面,我國游戲企業普遍存在「模仿」的現象,企業創新優勢不強,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在移動游戲行業豐厚利潤的誘惑下,大量無游戲運營經驗的企業、投資者進入此行業,在豐富游戲產品、促進行業充分競爭的同時,也由於缺乏技術開發基礎、研發經驗不足導致一些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移動游戲產品不斷出現。
面對數量眾多的移動游戲產品,游戲玩家對游戲的可玩性、精細化、流暢性等要求日益提高。相應地,移動游戲研發商必須在設計與研發游戲時精益求精,貼近玩家心理,細致打磨游戲情節、人物角色與技能塑造、特色玩法、美工製作等環節,打造精品游戲,在為玩家提供高質量娛樂內容的同時提高研發商的市場競爭力。移動游戲的精品化不僅要求游戲內容融入娛樂、時尚、益智、高品位等流行元素,而且對游戲畫面的精美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移動游戲重度化追求游戲的可玩性、社交性、更長的生命周期和更強的變現能力,也是移動游戲精品化的必然結果。
移動游戲企業運營模式趨向研運一體化
手機游戲市場的用戶規模已初步形成,未來用戶的獲取方式將從海量導入方式過渡為精準營銷方式。為更好地推廣游戲產品、獲取更高的利潤,游戲研發商將會逐步向下游發行運營商、渠道平台商延伸;而游戲發行運營商與游戲渠道平台商為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發行運營能力、市場推廣能力亦會進行產業垂直化擴張,依靠自身的發行運營能力以及對市場的了解反哺游戲研發,打造出用戶喜歡的游戲。游戲企業為更好地主導游戲產品與獲取更多收益,將更加傾向於「研運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我國移動游戲企業競爭實力增強, 海外發行運營成為趨勢
對於國內游戲企業,
游戲出口業務的有效拓展不僅可充分減少區域性的經營風險,分享廣闊的海外市場收益,更能增強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近十年來,我國部分移動游戲企業在國內市場已積累、借鑒了寶貴的研發和運營經驗,並不斷提升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實力,具備了全球化競爭的實力。以暢游、完美世界、巨人網路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再僅僅滿足於國內市場,開始面向全球開展網路游戲的運營業務。
與此同時,在政府日益重視游戲產品向外傳播,大力推動承載中國文化內涵的移動網路游戲走向港澳台、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市場的背景下,游戲產業逐步成為中國文化出口的先鋒軍和外匯收入增長點。未來,隨著中國地位的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推進,我國自主研發游戲覆蓋的海外市場將持續擴大。
移動游戲跨終端、跨平台娛樂的發展趨勢
移動游戲跨終端指玩家可以通過手機、電視、電腦、手錶、甚至是 VR 眼鏡等不同終端體驗同一款游戲;
跨平台指玩家可在不同的移動操作系統上下載同一款游戲娛樂,比如 IOS 系統、Android 系統等。隨著國內網路基礎、終端設備、系統技術等方面的成熟發展,
移動游戲在滿足玩家利用碎片時間體驗游戲娛樂的需求的同時,也讓部分電視、電腦等其他終端游戲玩家在移動端實現跨終端游戲娛樂成為可能。
此外,游戲玩家對游戲產品的社交性、互動交流需求日漸顯著,推動移動網路游戲在 IOS 系統、Android
系統等主流移動操作平台上實現相融互通。未來將有更多的游戲終端、游戲平台出現,移動游戲跨平台、跨終端技術的發展趨勢將愈發顯著,移動游戲業務也將從手機、平板電腦向更多的終端延伸,從而為業內游戲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