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總體評價和分類型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需求,對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區劃,提出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相關戰略措施。
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
優化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促進旅遊業在空間布局上的協調、有序發展。以喀納斯生態旅遊區和可可托海風景旅遊區兩個「龍頭」景區為重點,在阿勒泰地區構建三大旅遊環線、六條旅遊發展軸,劃定6大功能分區。此外,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
(一)三大旅遊環線
1.西環線: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福海縣至阿勒泰市,經喀納斯,沿西域邊陲風情旅遊景區軸,經217國道至布爾津縣,再至北屯市、福海縣。
旅遊特色:集綜合自然景觀、邊境風光、西域風情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喀納斯景區為龍頭,整合系統的以地貌景觀為主的旅遊資源,開展生態觀光旅遊。開展以邊境、口岸、邊防為基礎的邊境貿易旅遊活動。開展以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旅遊活動。
2.東環線: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爾泰文化長廊至富蘊、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經青格里河沿線,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遊特色:以阿爾泰文化為主題的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為主要內容的阿爾泰文化旅遊。以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為依託的休閑旅遊。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為依託的邊貿旅遊。
3.大環線: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環線
范圍:由西域邊陲綜合景觀西環線和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構成。
旅遊特色:阿勒泰旅遊的資源匯集環線、形象展示環線。
功能定位:串聯阿爾泰山、山前平原、額爾齊斯河自然風光及人文資源、烏倫古河流域及烏倫古湖、邊境口岸、阿勒泰地區主要城市,形成匯集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景區景點的大環線。阿勒泰地區旅遊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區成為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主體框架。
(二)六條旅遊發展軸
阿勒泰地區旅遊發展軸共包括兩條橫軸、四條縱軸。
1.擬建阿爾泰(金山)文化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爾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別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於一體的阿爾泰文化旅遊長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畫長廊為代表的游牧文化遺跡薈萃之路。草原絲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蹤探索之路。貫通阿爾泰山幾大旅遊區、旅遊景區景點,壓縮旅遊交通時間、提高行游比的旅遊交通大動脈。連通青河縣、富蘊縣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額爾齊斯河(銀水)風光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青格里河,依託額爾齊斯河,西至額爾齊斯河南北灣。
特色:中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國際河流——額河銀水風光帶。
功能定位:以額河沿岸、河谷風光、沿途景區(點)為主要內容的路上觀光。以水上漂流、遊船為主要形式的水上觀光。在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附近,爭取開通中哈兩國出入境水上短距離觀光游。貫穿阿勒泰地區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遊區、烏倫古湖休閑旅遊區和五彩城風景旅遊區的交通大動脈。連通北屯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擬建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縱軸
范圍:北起那仁夏牧場,沿中哈國境,經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頭。
特色:游中哈俄三國邊境,賞西域風情。
功能定位:以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規劃建設的喀納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邊境觀光游及邊貿旅遊。以185團、186團為代表的軍墾文化旅遊和以白哈巴中國西北第一哨、北灣邊防站(額爾齊斯河出口)、西北邊境第一連、吉木乃邊防站、達爾罕邊防站為代表的邊防旅遊。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那仁草場、額爾齊斯河、白沙湖、鳴沙山、木斯套冰川為一體的系統地貌景觀觀光游。展示以沿線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
4.提升喀納斯生態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人間仙境喀納斯的經典生態旅遊軸。
功能定位:連接布爾津與喀納斯景區的快速通道。遊客進入喀納斯景區的主要通道。阿爾泰文化軸和額爾齊斯河風光軸的主要連接線之一。
5.擬建阿爾泰山水休閑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類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為國際國內遊客進入阿勒泰地區的主要通道。連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邊景區(點)的便捷通道。融合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彰顯阿勒泰山水休閑度假的特色旅遊軸。
6.提升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縱軸
范圍:由216國道連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經五彩城、恰庫爾圖鎮,再經226省道至富蘊,再至可可托海景區。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觀,多彩而神秘的國家地質公園。
功能定位:遊客自阿勒泰地區東部進入的通道。與阿爾泰文化軸、額爾齊斯河風光軸一起,構建可可托海作為阿勒泰地區的兩大龍頭景區之一、成為景區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框架。連接五彩城、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古恐龍化石區、可可托海、地質3號礦坑、神鍾山、額爾齊斯河河源,彰顯阿勒泰地區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質礦產等為特色的西域景觀的特色旅遊軸。
(三)六大旅遊資源功能區
依據旅遊資源評價基礎,結合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旅遊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旅遊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對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分區,共劃定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等6大功能區。
1.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大致包括:大喀納斯景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河流與冰川湖泊,如喀納斯湖、阿克庫勒湖、喀納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觀,如友誼峰、山地冰川、第四紀冰川地貌。自然生態景觀,如西伯利亞泰加林景觀、高山草原牧場。喀納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區為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金牌」旅遊區,可拉動地區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旅遊業發展。以生態旅遊、度假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專項旅遊、特種旅遊、夜間旅遊和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喀納斯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富蘊縣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可可托海、三號礦坑、可可托海鎮、大東溝河段、野鴨湖、薩依恆布拉克夏牧場、唐巴拉岩畫、可可托海溫泉、額爾齊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第二大旅遊區,地位僅次於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直接帶動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旅遊業發展。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科普科考旅遊、金礦奇石旅遊、攝影繪畫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國內知名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閑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團)、福海縣北部及中部地區、富蘊縣西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包括:紅山嘴口岸、蝴蝶溝、淘金溝、阿拉善溫泉、五指泉、樺林公園(沙里福汗公園)、西域滑雪場、金山滑雪場、將軍山滑雪場、小東溝冰雪度假村、薩熱闊布、托勒海特景區、烏倫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為阿勒泰地區以山水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區,以休閑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特色旅遊、商務會議旅遊、都市旅遊、養生保健旅遊、專項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這一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國際知名的冬季旅遊目的地。
4.西域邊陲風情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吉木乃縣和哈巴河縣的中部及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額爾齊斯河北灣、白沙湖、鳴沙山、阿黑吐別克口岸、樺林公園、哈龍溝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西域風情、西北邊境旅遊、中哈邊貿的旅遊區,是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和邊境邊防邊貿旅遊、西域景觀觀光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特色商品購物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充分發揮喀納斯景區和吉木乃口岸輻射帶動作用,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形成哈巴河縣和吉木乃縣域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實現該區域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青河縣。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薩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護區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原生態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尋蹤、中蒙邊貿旅遊特色的旅遊區,是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邊貿旅遊、特色商品旅遊、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加強中蒙旅遊合作,打造草原生態的草原游牧文化旅遊品牌和亞歐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合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6.准噶爾盆地乾旱荒漠景觀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福海縣南部和富蘊縣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古恐龍化石、鳴沙山、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五彩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地區乾旱荒漠景觀集中、適合開發利用沙漠觀光和休閑的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沙漠觀光、休閑和野生動物觀賞旅遊的主要景區。打造以沙漠觀光、沙漠攝影、地質礦產科普科考、野生動物觀賞和沙漠休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產品,注重發揮旅遊資源整體合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遊客經216國道進出阿勒泰地區這一門戶旅遊區,使之成為北疆旅遊線上的亮點景區,中國最美麗的雅丹地貌景區之一。
(四)四大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的功能區
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阿勒泰地區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提出了功能區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開合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引導與控制四大功能區內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1.旅遊禁止開發區
如下區域可劃定為旅遊禁止開發區:國家及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的核心區。冰川、重點保護河段、重點保護湖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景區一級生態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基本農田等為主體的區域。
禁止開發區管理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關規劃,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價值的自然遺跡所在和文化遺址等,實行強制性保護,保持其原生態、完整性,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或破壞。區內嚴禁旅遊資源開發活動,有序引導人口逐步向區外轉移。區內禁止建設各項旅遊接待設施,嚴禁旅遊、生產等活動。禁止開發區內要依法關停、轉移破壞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礦山地質環境遭受破壞。
2.旅遊限制開發區
旅遊限制開發區是指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災害風險大,開展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條件較差,且關繫到較大范圍涉及生態安全的區域。此外,還包括以生態敏感區、文物保護單位等景區(點)為主題的區域。
旅遊限制開發區管理政策。對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功能,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的區域,嚴格限制旅遊資源開發強度,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的地區有限制的發展旅遊、農林牧產業生產和加工、觀光休閑農業等產業。區內在開展旅遊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旅遊接待設施建設,要對旅遊活動的類型、方式和強度要做出明確規定。限制開發區內要限制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保證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水平下降,實現所有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3.旅遊優化開發區
優化開發區是指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高、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突出的區域和以風景區(點)、特色古村落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大的地區,調整和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旅遊業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旅遊開發強度較低的地區,適量建設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組織適宜的風景旅遊、休閑旅遊活動。旅遊優化開發區內要實現更高要求的減排目標,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加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種類,實現旅遊效益增加。旅遊開發區內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保護與治理。
4.旅遊重點開發區
重點開發區是指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旅遊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主要是指旅遊景區的中心區、特色旅遊城鎮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提高旅遊產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節約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成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引擎地區。區內可開展旅遊服務設施的集中建設,組織和開展多樣化的觀光、休閑、度假和娛樂活動。旅遊重點開發區內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存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旅遊區,要開展綜合治理。
二、戰略措施
(一)組織編制實施地區、市縣旅遊發展規劃
阿勒泰地區及6縣1市旅遊資源豐富。按照《旅遊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區行署,按照地區、各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建立旅遊規劃調整或修編程序,促進規劃編制實施機制動態化。
旅遊發展規劃內容有: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區行署、各縣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
(二)編制實施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發展規劃,注重環境保護,促進旅遊資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要以全球化視野、市場與經營理念為指導,根據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特徵、市場條件等,編制實施冬季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要凸顯當地文化,體現阿勒泰特色,注重旅遊區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加強冬季旅遊產品開發,促進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統一規劃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開發利用,如滑雪場、滑冰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冬季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基礎設施、旅遊服務水平等相關軟硬體配套建設作為重點,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按照國際知名的滑雪場、滑冰館的標准進行建設。逐步建立與高水平冰雪旅遊相適應的標准、設施、服務,提高冬季旅遊的國際化水平。
規劃要對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滑雪場、館等)的數量、布局、時序、投資、客源情況等予以明確。根據市場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場建設布局與密度,形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分工協作、相互補充的滑雪場體系結構。避免造成滑雪場、滑雪館等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浪費,設施閑置等問題。
滑雪場(館)的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滑雪旅遊項目開發建設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一起同步建設相關環保設施,建立項目實施運行階段的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滑雪場(館)建設盡量要與現有設施及其他景區(點)設施相結合,盡量不佔用或少佔用植被,盡量減少項目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滑雪場(館)建設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時,應順山坡就勢修建,盡量避開林地及大動土方工程;一定要進行的破土工程,必須在兩年內復墾綠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貴樹木,要盡量移植。旅遊禁止開發區內禁止亂采濫伐、亂采亂挖等破壞環境的行為,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風貌。
(三)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區行署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由於旅遊資源產業由多部門管理,造成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晰、執法不統一等問題,強化政府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中的綜合協調能力,對旅遊資源開發管理體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體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機制、體制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協調和解決方案。
建議成立由阿勒泰行署專員領導的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發展改革、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稅務、工商、國土、公安、環保、林業、漁業、畜牧業、水務等相關行業和部門的旅遊管理職能。上述部門要按照各部門職能分工,與旅遊管理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壯大地區旅遊資源產業。
阿勒泰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主要職能為:①依據國家規律法規,制定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政策,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資源產業宏觀調控。②統籌協調解決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旅遊資源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③組織編制地區性的旅遊項目招商指南,促進和引導外商和社會資金向旅遊資源產業投入。④建立部門間定期或不定期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制定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年度計劃,對重大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問題進行決策。
(四)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水資源等)與人文環境因素(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影響之後的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改革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的保護服務費用後,所得結果即為「綠色GDP」。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考核機制,對於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資源效益的各項行為將會產生抑製作用。阿勒泰地區應積極推行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以綠色GDP替代GDP作為旅遊區管理部門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通過綠色GDP考核機制,促進旅遊區旅遊資源產業健康發展。
2、簡述旅遊目的地的類型
旅遊目的地
作者:admin 日期:2015-1-9 15:13:40
旅
游目的地 | | 如何提升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的市場競爭力 張 遠
卿 【提
要】本文從區域(板塊型)旅遊目的地的角度出發,指出導致區域旅遊目的地市場競爭力缺失的內部因素--旅遊產業結構市場競爭力的缺失。以黔東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旅遊目的地為例,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並在分析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如何提升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為區
域旅遊目的地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一
旅遊經濟是一個綜合現象,它既是一種文化現象,又是一種經濟現象,於光遠教授對旅遊業的性質曾經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認為旅遊是一個文化性較強的經濟行業,
同時也是經濟性較強的文化事業,從旅遊經濟的實際運行角度來看,旅遊經濟的運動是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和旅遊經營者的旅遊供給的結合。具體表現為旅遊者的空間
移動現象而引起的旅遊客源地、旅遊目的地和旅遊聯合體三者共同運動表現出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旅遊者在旅遊目的地停留過程中,需要旅遊經營單位提供各
種相關的服務,以滿足其旅遊活動的需求,因此,旅遊經濟活動是一項包括食、住、行、游、購、娛等六項基本活動的綜合性社會經濟活動;同時,旅遊活動不僅是
一個國家內的活動,也是一個世界性的活動,當國內旅遊空間不能充分滿足國內旅遊者需要時,旅遊活動的地域也必須從一個國家向全球范圍內延伸,旅遊經濟活動
已不再被局限於某國家范圍內,而是打破了國家界限,成為一個跨地區,跨國界的全球范圍內的旅遊活動,這時,旅遊經濟關系不再是一個國家內的經濟關系,更多
地表現為國際旅遊關系,從而構成了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是國家范圍內的旅遊經濟關系,還是國際范圍內的旅遊經濟關系,其本質主要表現為在旅遊目的地通過商品交換形成的各得利益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各經濟利
益主體者在各自的目標效用函數的指引下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第一、旅遊者利益最大化。指旅遊者在支付了一定的成本,即貨幣化的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條件下。
在旅遊消費中所獲得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最佳滿足。旅遊者滿意程度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旅遊者的旅遊消費預期;另一方面是旅遊者為之所付出的成本,即旅遊經營
者所提供的旅遊產品與旅遊者預期的擬合程度越高,旅遊者滿意度越高。第二,旅遊經營者利益的最大化。任何一個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旅遊經營者,總是希望通過
自身的資本運營、產品經營和完善的管理,以盡可能小的投入,為旅遊者提供高滿意度的旅遊產品,同時獲得盡可能大的利益。第三、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指旅遊
目的地的政府)。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通過對其管轄范圍內的旅遊業實施有效的行政管理,保證旅遊活動和旅遊經營活動正常進行,促進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旅
游吸引物得到有效利用,旅遊地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並通過發展旅遊產業獲得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政府三個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是以旅遊目的地為紐帶表現出來的,他們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三方的利益既是對立的,
又是統一的。可見,旅遊目的是擁有特定性旅遊資源,具備了一定旅遊吸引力,能夠吸引一定規模數量的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特定區域,即,旅遊目的地是具有統
一的旅遊管理與規劃的政策框架和整體的形象的吸引物體系的開放系統。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旅遊景區,或者一個區域,一個國家。旅遊目的地作為一個地理現象與旅
游現象結合的產物,有自己特有的運動規律,由於投資以及市場變化,必須存在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周期變動的現象,如加拿大學者巴特勒認為的旅遊目
的地生命周期經過六個階段:探測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止階段、衰退或復甦階段成立,那不同的旅遊目的地都必須按六個階段演變,必然具有
一個生命周期。但是區域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原理及世界各國旅遊目的地發展的實踐證明:旅遊目的地呈現出周期變動的現象其本質是旅遊產品存在的生命周期,
是由旅遊產品內在規律的市場變化決定的,而不是由旅遊目的地旅遊資源性質決定的。其原因是旅遊資源同旅遊產品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范疇,旅遊產品是將旅遊目的
地特定的旅遊資源經過科學整合而形成的,更具有技術性和市場性的特點,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受其旅遊產品的技術性和市場性等因素的影響。除
了以人造景觀為主體的旅遊目的地之外,大部分旅遊目的地旅遊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對這些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基礎而形成的旅遊目的地,除了大規模人為破環,一般
都不會出現大規模早衰現象。正因為這樣,對象黔東南這樣擁有高品位旅遊資源富集地的旅遊目的地旅遊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就回落在提升和完善旅遊目的地市場的吸
引力上,張凌雲教授指出,旅遊目的地吸引力場與物理學上的重力均不完全相同,它更為社會化和復雜化,在研究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吸引力時,需要假設吸引力均在
空間上是連續的,客源市場在空間上的分布也是連續的,旅遊目的市場吸引力的強度與旅遊資源吸引力指數成正比。由於旅遊目的地不同的空間位置所反映的市場、
供求、旅行成本和競爭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對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吸引力指數產生影響,形成強與弱的相對變動。
二
在「客源地??交通連接??目的地」的系統中,旅遊目的地匯集了旅遊資源和以旅遊者為經營對象的產業部門。從旅遊產品的資源、設施和服務「三大」要素構成
看,旅遊產品涵蓋了吃、住、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和文(文化)、訊(咨訊)、境(環境)、科(科教)、制(制度)、合(綜合)「六個」發展要
素,
成為旅遊者活動最為頻繁的場所,是一個復雜的特殊商品。旅遊產品的形成跨部門,跨行業,涉及面多,關聯度大。既有一般服務產品的共性:無形性、不可儲存
性、不可移動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同時又有特殊性:產品的不流動而消費者流動、產品須由多項子產品組合、是為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為更高層次需求的產
品,是彈性較大的軟需求。就整個旅遊產業的經濟體系而言,旅遊目的地的經營如果沒有旅遊經濟活動的產生與發展,旅遊資源僅僅只是一個特定的地區自然與社會
事物的客觀存在,只是形成旅遊吸引力的一個素材。旅遊資源要形成一定的旅遊吸引力,除了必不可少的旅遊配套設施與相關服務行為保證之外,還必須具有一定規
模的市場需求。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形式,旅遊活動的組織形成,旅遊產業體系結構等都是旅遊吸引力的組成要素。一個旅遊目的地旅遊吸引力的強
與弱,除了受旅遊資源品位程度這個因素的影響之外,還與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組織體系、服務水平、接待設施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直接有關。由此可見,擁有一
定數量的旅遊資源,擁有各種與旅遊資源性質相適應的旅遊設施和交通條件,擁有一定的旅遊需求質量。「三個擁有」是形成一個強勢競爭力旅遊目的地的三個必備
條件。因此,旅遊目的地作為一個大的旅遊支撐體系,對旅遊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必須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系統的更新與完善,從而整體提升旅遊目的
地的競爭力。黔東南這個特定區域的旅遊目的地,北部以歷史文化和喀斯特山水風光二元結構為主,中部以苗族原生態文化和雷公山國家森林二元結構為主,南部以
侗族原生態文化和仰阿莎湖二元結構為主,呈「?鈴」形態布局的旅遊產品體系既可作為觀光旅遊目的地,又可作為度假旅遊目的地,在其結構上總體上屬板塊性,
但在局部也包含有點線性,是一個兼容景區類的復合型的區域性旅遊目的地,其「本土化」特點非常突出。從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看,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當前的
主要症結是: 1、旅遊產品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的不匹配。根本原因在於旅遊產品供給結構與市場的需求結構不相適應。具體表現為:
(1)旅遊產品的供給剛性。旅遊產品(這里指單體旅遊產品)以觀光(包括鄉村旅遊的文化觀光)為主,內容雷同,品種單一,缺少項目和差異。旅遊產品是旅遊
目的地的核心供給成分。雖然原則上旅遊目的地旅遊產品的供給開發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但是一種旅遊資源其所能夠提供的旅遊產品在加工以及供給上是固定的,其
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旅遊產品核心供給的方向的確定性。這就是旅遊供給的剛性。這種「剛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是旅遊資源供給的定向性、不可改變性。
由於資源自身的品位與質量所決定,一般來說,旅遊資源都有其開發上的特定定位,如果旅遊目的地的資源結構同質較大,市場吸引定位就相對單一,而以多樣性的
旅遊資源組合為特徵旅遊目的地則適宜多種旅遊活動的開展。
(2)旅遊市場需求結構的多樣化。由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消費特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變化較快。第一,旅遊者總體個性特徵發生變化,出現於「新旅遊
者」。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水平和旅遊技術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文化素質的提高及其社會心理的不斷成熟,使現代旅遊消費者出現新的特點:他們具有更豐
富的旅遊經歷,不僅對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旅遊信息更為系統化、專業化,以減少旅途中可能遇見的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現代旅遊者自身出於對新奇
事物的嚮往而導致對曾經游歷過的旅遊目的地的挑剔,他們喜歡去不同的旅遊目的地旅行。旅遊者消費的主動性增強,持有新的價值觀,對旅遊消費持靈活、更獨立
的態度,個性消費日趨明顯。第二,散客化、個性化與商務旅遊時代的到來。隨著世界范圍內旅遊條件的完善和旅遊者的逐步成熟,散客旅遊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與之相對應的是個性化旅遊需求增加,以及私人或公務商務旅遊比重不斷上升。因此,現代旅遊者數量的增長和結構的變化將導致市場需求發生根本性變化,即散客
化、個性化的要求將日益突。
2、旅遊行業結構不合理,協作能力不強。以旅遊飯店業、旅行社業、旅遊景點業、旅遊交通業、旅遊商品業與旅遊娛樂業為對象做出分析:
(1)飯店業。黔東南的旅遊飯店總體上處於起步階段。飯店建設的主要動力來自旅遊,因此,以接待旅遊團隊遊客為主的大眾旅遊類飯店占據了很大比例,度假飯
店與商務酒店基本沒有,不能滿足休閑度假與商務旅遊的需要,飯店類型結構不合理,大小型飯店數量結構失調。缺乏休閑、娛樂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度假飯店,
旅遊城市品位不能在飯店上表現出來。(⒉)旅行社業。旅行社雖經較長時間的發展,但大部分依然處於小型的手工作坊階段,隨著旅行社數量的增多,競爭嚴峻,
水平分工與空心化趨勢明顯。近幾年,旅行社業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旅行社數量增長很快,而效益增長不明顯。2005年全州旅行社增加到16家,同期相比
增幅22.27%,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66%,人均利潤同比減少5%。二是競爭加劇。小型旅行社大幅度增加,但沒有形成「經營網路」,使得競爭加
劇,旅行社已經進入微利階段。大多數旅行社只依靠「灰色收入」來維持經營,正當的經營業績減少,這種空心化的趨勢在中小型旅行社表現得尤為嚴重。三是國際
旅行社普遍經營國內旅遊業務,國內旅遊業務量所佔份額上升。四是表現出單純的資源型旅遊目的地的旅行社的效益、規模與其旅遊地位不相稱,旅行社在當地旅遊
業中的龍頭地位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 (3)旅遊景點的交通不發達。一方面是旅遊交通的發達程度相對落後
,「進得去、出不來」的局面在旅遊高峰期還經常發生。當然,旅遊景點的外部交通已經比較完善,但也仍面臨著因如何適應度假旅遊與會展、商務旅遊的發展而引
發的交通與旅遊的同步開發或超前開發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旅遊汽車行業的市場結構與秩序。從客運汽車來說,基本上一個是社會車輛,一個是交通部門的車輛,一
個是旅遊車輛,這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結構,這個結構在市場上反映出來非常復雜。一類是沒有運營資質,但是也在運營的。一類是有運營資質的,但是胡亂經營。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
(4)「娛」與「購」是旅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這一直是黔東南最為薄弱的環節。休閑娛樂業與旅遊業發展不能同步進行。景區景點的休閑娛樂業遠沒有形
成產業化的趨勢,而縣市雖然社會經濟基礎相對發達,但是只注重休閑娛樂業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功能,對其服務於旅遊者的功能沒有進行深入開發,而專門以旅遊者
為經營對象的休閑娛樂業仍沒有。旅遊商品存在的共同問題是:缺乏品牌產品,種類較少,雷同太多,特色不強,工藝粗糙等。
3、黔東南旅遊目的地仍然以「本色旅遊」為特點,國際化的經營、競爭理念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從全州范圍來講具有資源的雷同性??外推線路基本上都是觀光性的人文旅遊線路,競爭主要來自於國內,沒有形成旅遊發展的外向型眼光,沒有以國際市場為競爭
舞台,沒有形成大視野、全球化的經營與管理思路。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使旅遊目的地的經營必須同時面對多層次、多元化的競爭對手,包括相同類型的旅遊目的地與
不同類型的旅遊目的地,而這兩種旅遊目的地可以來自於相同區域。在國際化的環境下,參與全球競爭,首先要了解競爭性產品的根源,即旅遊產品的雷同帶來旅遊
產品的替代性並引發競爭。競爭創造機遇,機遇形成挑戰,挑戰促進競爭,競爭推動發展。黔東南旅遊業,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快速成長,自身又成為全州改革開放的
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此基礎之上,如何把握發展的大趨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
嚴峻的考驗。認識趨勢的目的是要把握趨勢,總體來說,要順勢而行,趁勢而上。一步先,步步先;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這是市場競爭的一條鐵的定律。
4、對於旅遊產品而言,尤其是對於以旅遊線路為重要形式的旅遊產品而言,操作難度大。其中,一是由於綜合性,設計難度大。二是由於系列性,把握難度大。三
是由於模糊性,經營難度大。四是由於變動性,穩定難度大。
5、黔東南區域行業結構與旅遊產業發展的失衡。在這方面主要表現為旅遊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發揮不很理想,綜合的產業關聯性不很突出。長期以來,由於
觀光性的旅遊產品要求社會與自然環境視覺感受的高質量,輕、重工業以及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應有的適
宜比例。工業始終是富國、富地方的「良劑」,工業化過程往往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強盛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因此,黔東南應圍繞「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有效推
進實現清潔工業化」這個內容做深入探索。在思考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創新時,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在推進旅遊目的地全面發展。要從整個區域經
濟的發展去考慮旅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三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勝發達的不竭動力。可以說,一個固守觀實狀態,不求進取,但求存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惟有創新才是民族真正的崛起之路。
中國在大跨步邁向國際化、全球化的道路上,還面臨諸多矛盾,很多矛盾其至是非常尖銳的。前進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推動歷史車搶前行的動力來自與改革過
程中的「創新」。旅遊業是一個需要「新、奇、特」的行業。因為它所服務的對象??遊客所追求的就是新、奇、特的意境。因此,旅遊業是一個時時刻刻需要創新
的行業,沒有創新,旅遊工作就失去了真諦;缺乏創新,旅遊業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源。不斷的創新,應當貫穿於旅遊行業的全部和旅遊活動的全過程。從產業角度
看,旅遊產業本身內部產業組成的層次性與復雜性得旅遊產業結構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劃分,從靜態的角度出發對處於同一時空的旅遊產業結構可以劃分為旅遊
行業結構(指旅遊經濟運行過程中旅遊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的相互關系)、旅遊和組織結構、旅遊產品結構(指旅遊產品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也包括各種旅遊產品
之間的比例關系)、旅遊空間結構(指旅遊和產業各部門在地理空間的格局以及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的空間經濟關系)、旅遊市場結構等。對這一系統而言,「創
新」和「維持」是生存和發展的兩個方面,只有創新沒有維持,系統就會呈現出無序的混亂狀態,只有維持沒有創新,系統則缺乏活動,如一潭死水而無法適應社會
的變化,最終將會被環境所淘汰。實現維持與創新最優組合是追求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的創新與發展。因此,
黔東南旅遊目的地旅遊產品的質量創新與提升的總體思路是:圍繞觀光旅遊產品挖掘文化主題,豐富文化內涵,改善生態環境,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完善配套產
品,注重參與性與娛樂性;精心打造鄉村旅遊精品,建設一批民俗生活型、民族歌舞展示型、村落建築型、節慶集會型、鄉村環境型、傳統工藝型、觀光農業型等觀
光,體驗,修學和度假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特色化、規范化、專業化、多樣化、標准化發展。有關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旅遊產品,其有效吸引半徑是不一
樣的。一般來說,觀光體驗(包括自然觀光和文化觀光)型旅遊產品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休閑度假型旅遊產品具有區域性的吸引力,參與游樂型旅遊產品則只具有
地區性的吸引力。觀光體驗型旅遊產品作為「不落的太陽」,它的完善和提高是增強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根本要素。但是,旅遊產品創新的主要方式應當是「軟處
理」,即通過智力投入、文化投入和技術投入來實現,而不是簡單的資金投入。其主要內容是在旅遊產品的理念下,有對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對游覽內容的創造性
重新安排、深刻挖掘文化內函、打造文化精品、塑造優質品牌、引入全新的表現形式、增加參與性與娛樂性、修學性與度假性內容等。以「軟處理」為主要方式優化
傳統骨幹旅遊產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開發新興旅遊產品,完善產品結構,逐步建立一個以觀光產品為基礎,以體驗產品為特色、以度假產品為目標,相輔相成
的高級化,多元化,特色化和合理分布的旅遊產品體系。 (一) 產 品 創 新 的 內 容
黔東南旅遊目的地要從 「四個轉向」入手,注入符合旅遊需求的現代化「時尚」元素:
1、體驗性。在產品的設計上應該資源為舞台,以環境為背景,以文化為內函,以設施為載體,以服務支撐。為旅遊消費者製造獨特的體驗和經歷。旅遊產品的價值
在予能為消費者提供何種經歷和體驗的程度。通過調動人們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而獲得心身愉悅的感覺和感受。
2、休閑化。許多專家斷言旅遊正面臨由觀光型向度假型轉化升級。似乎度假是比觀光型更高層次更高階段的旅遊。其實不然,觀光旅遊也有高低檔之分,度假也有
短期長期,廉價高端之別。對現代旅遊,問題的結症在於不論觀光不是度假,人們期望賦予更分休閑的內涵。旅遊的目的是換個環境放鬆心身成為主要訴求。專統的
旅遊產品標准化、格式化、流水作業式的旅遊產品令人乏味疲憊。新一代旅遊產品要求更休閑化、休閑空間的布局配置。強調體驗參與,講究環境的營造和氛圍的設
計。
3、生活化。旅遊將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就是旅遊中的生活,是奐個環境環境的繼續。現代旅遊者更青睞溶入生活元素,生活氣息,生活情趣的
產品。因此,現代旅遊產品設計中要注重社會生活資源的挖掘。集市、家庭、社區、幼兒園、學校、婚俗、村落、農事等,皆可作為旅遊資源深度利用整合組成產
品。
4、參與性。旅遊消費的成熟使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被動的授受程式化的產品,希望主動的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的全過程。注重參與過程
中的感受和體驗。旅遊者的參與,社區的參與,與自然人文的交流互動的程度,成為旅遊產品的重要品質。
5、原真性。不懂旅遊的專家搞旅遊,被業內人士調侃為:造廟+造謠。搞些人造景觀仿古建築;找些點子「高手」策劃,或捕風捉影或無中生有編排故事傳說;制
造些人造節慶炒作一把。其中不乏屢試不爽的成功案例。如今時代變了,人們開始厭倦缺少生活淵源和文化根基,缺少原真性的旅遊產品。在旅遊產品規劃開發中,
少些大拆大建修舊如舊的假古董,少些陳列式展示的假文化,少些商業化代表演化的偽俗。少些人工化公園化的人造景觀。現代旅遊者渴望和傾心於真山真水,真史
真跡,活的文化、真實的生活。
6、精緻化。市場的細分和消費的分層是旅遊市場趨向成熟的標志。需求的分層和細分必須要求產品的精緻化,管理的精細化。人們難以接受粗製濫造的產品和粗放
的經營管理。旅遊產品精品化已成為產品換代提升品質的重要手段。國內外的不少旅遊產品從資源的稟賦上並不及我們,但在產品上注重設計細節,服務細節,管理
細節、細部的惆周雕琢,產生的效應效果大不一樣。所謂魔鬼就在細節中,細節出精品。正是我們在產品上的主要差距和弱項所在。
7、鄉土化。資源的同質化導致產品的類同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市場的?酷,使專家學者反思,開出了特色化、個性化使產品差異化競爭的葯方。但在市場條件下,
由於信息不對稱與不完全,個體的理性選擇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心管標新立民異,追求產品的新、奇、特、但雷同化的重復現象難以避免,並成為競爭的常態。
商業化社會使一切趨於同化,但地域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愈是鄉土的愈是個性,愈是本土的愈有特色。
8、娛樂化。旅遊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為了放鬆心身,享受生活,追求快樂,愉說自我。因此在旅遊產品的設計中也應引入經濟學的快樂指數的概念。
9、生態化。對現代旅遊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產品生態化:包括資源規劃開發生態化;旅遊管理生態化,旅遊設施生態化。
10、自組化。旅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從團隊主導型轉向散客主導型;傳統的旅遊方式趨向自主、自組、自助式;旅遊產品的主導權逐步轉向消費者。人們不願
被動接受定型的標准化的產品。追求更能體現個性化、多樣化、自由化的旅遊;更傾向於自己做主,自行組合、自由行動的產品。傳統的旅遊方式生成的產品,市場
份額會逐步縮小,主要為自理能力弱的人君的接受。 (二) 產 品 創 新 的 類 型
黔東南旅遊目的地的產品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旅遊產品類型結構的創新。主要是對現有旅遊產品的補充即選擇性旅遊產品的開發。對原有產品的組合狀況進行整合,加強度假、體驗、修學、特種旅遊等多種
旅遊產品的開發,完善產品的結構。
2、內涵創新。產品性質是由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和資源的雙向比較因素決定的,產品內涵的創新要以市場需求規律為導向,尊重旅遊資源的屬性,並在尊循產業經濟
規律的前提下,對產品生產的過程重新認識、重新設計,主要是對原有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和開發新產品,以更有效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強調過程對市場
的適應力。
3、功能創新。運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多角度的開發旅遊景點和休閑活動的文化內涵,對某些特殊景點和服務設施進行多功能化的綜合設計,運用相應的促銷理念
和手段改變或誘導遊客,幫助旅遊服務人員樹立新的旅遊理念,提高遊客和服務人員的旅遊文化素質,增強景點與遊客的溝通。
4、主題創新。在主體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思想,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適時推出新的產品內容,在動態中把握並引導旅遊需求,充分依
托市場,引領消費時尚。
3、現代景區規劃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旅遊景區規劃開發中生態化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三大方面,即旅遊景區項目的生態化、旅遊景區布局的生態化以及旅遊景區管理的生態化。
一、旅遊景區項目的生態化。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工業文明給人們生活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的不斷加劇,人們希望回歸自然並追求良好生態環境的願望也日益迫切。這一需求表現在旅遊者的行為上就是旅遊者對自然型旅遊目的地和生態型旅遊項目的強烈偏好。在回歸原始生態的市場需求驅動下,今後旅遊景區的項目設計必將呈現出生態化的趨勢。旅遊景區項目生態化主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其一,項目主題生態化。主題生態化是指,旅遊景區的旅遊項目要以增強旅遊者保護自然的意識、增進旅遊者與自然之間的交流和了解為核心,並緊緊圍繞這類主題進行項目設計。
其二是指項目要素生態化。項目要素主要指構成旅遊項目的有形物質要素,這些要素必須要取自自然,並對人體和自然環境無害。只有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旅遊項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型項目。
二、旅遊景區布局的生態化。
旅遊景區在整體布局上應強調對景區自然環境的保護和自然景觀的營造,例如將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旅遊景區劃分為核心區、外圍區和邊緣區的圈層結構。此外還有將旅遊景區的觀光區、游樂區和接待區相分離的多核式布局模式等。這些旅遊景區的布局模式都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規劃理念。
三、旅遊景區管理的生態化。
旅遊景區規劃與開發的生態化不僅要求旅遊景區建設時遵循保護自然環境、維持原始生態的原則,在旅遊景區的經營和管理上同樣要體現生態化的特色
4、如何建設國際旅遊知名目的地 十三五規劃
一是創新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創新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那麼五中全會則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地位。內涵也大為拓展,由過去強調的科技創新,發展為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涉及到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等諸多層面。 二是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包括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等。五中全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協調發展理念,除了城鄉區域協調、經濟社會協調,還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從字面看,統籌指的是統一籌劃,與兼顧相連,有主次之分,兼顧部分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視,而協調指的是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各種關系處於同等重要地位,沒有主次之分。協調發展與五個統籌相比,范圍更廣,要求更高。 三是綠色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包括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五中全會公報將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並成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 四是開放發展。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是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問題,制度性話語權,就是起草、參與制訂游戲規則。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上邁出了制度性話語權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制度性話語權的最好嘗試。目前亞投行的簽署國已有53個。中國作為創始國和發起方,首任行長由中方委派,並享有規劃制訂的權力。制度性話語權的成果之一,就是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什麼是利益共同體?通俗地講,雙方簽協議,把各自利益捆綁到一起,互利共贏。中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是不帶硝煙味的合作共贏,是和平崛起的生動實踐。總體來看,「十三五」將呈現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開啟「制度性話語權」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發展,這是黨的全會第一次提出,作為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原則。共享發展的本質是發展的均衡、公平與普惠。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是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全面進步。共享發展是為了進一步強調發展的公平性,讓人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對於解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種種問題,如經濟與社會失衡、城鄉失衡、東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1995年以來中共歷次五中全會公報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詞,首次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目標,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動社會公平的意志與決心。
5、全域旅遊時代下如何進行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
旅遊目的地的品牌建設往往需要很大的成本首先你得有相應的遊客還有就是廣告效應
兩者缺一不可
6、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域旅遊如何規劃設計?
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城鎮發展體系,城鎮職能定位,構建符合城鄉總體發展目標的產城發展路徑是全域旅遊科學性的重要一環;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與聯動,是全域旅遊發展活力的支點;統籌農業農村發展是全域旅遊體系建設的支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在總體發展戰略中應明確全域旅遊資源的差異化發展,注重持續運營的產業體系構建,注重創新旅遊+的實現區域發展活力路徑的建設。
結合不同區域和資源稟賦,發揮本土資源優勢,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和主題品牌定位;遵循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符合城鄉總體發展目標,重點梳理城鄉旅遊資源,統籌確定旅遊發展戰略、運營模式、綜合確定全域旅遊品牌戰略、分區建設主題定位,重點項目發展路徑;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案例中,站位全域農業農村統籌建設,統籌區域經濟圈層,構建全域生態產城路徑的全域旅遊規劃體系,綜合確定全域旅遊發展定位,確定分區發展重點和主題定位,創新旅遊運營體系建設。具體規劃設計要點:
1、區域資源的再生挖掘。統籌資源優勢,綜合評定旅遊資源的發展潛力,提出現狀旅遊資源的重組與再生關系,創新提出發展方向與旅遊體系構建。
2、依託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綜合評定旅遊體系的業態關聯,產城(鎮、村)的發展單元,提出符合城鎮發展需求,符合新城鎮化路徑的旅遊體系建設;綜合確定全域旅遊發展總體定位及總體形象定位。
3、統籌旅遊產業發展體系的建設,提出發展戰略和不同功能片區的具體發展策略。並站位全域提出重點項目體系。
4、結合主題片區的發展重點,提出旅遊功能產品,確定不同主題旅遊方式和項目。綜合分析重點項目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和支撐體系,包括基礎設施、旅遊服務設施建設。
5、綜合確定全域運營體制保障體系建設,區域旅遊品牌運營策略,投資與運營管理策略。
7、經濟全球化對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中國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產業,在其發展的早期就已經明確了發展建設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它堅持對外開放,吸引國內外各界的資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和個人投資旅遊項目建設。
這一開放的投資政策促進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市場化程度較低,但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總體上呈持續優化趨勢。
未來10年,中國旅遊業將保持10.4%的年均增長率,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年均增長率為9.8%,企業/政府旅遊增長率將達到10.9%。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國。
到2010年,中國旅遊總收入將從2002年的5.44%上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未來幾年將有重大投資機會。
(7)全球化旅遊目的地規劃擴展資料: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作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浪潮,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得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研究經濟全球化給中國提供了哪些機遇,帶來了哪些風險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據統計,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改革開放之初(1979—1982年)累計為11.66億美元。
以後逐年上升,進入20世紀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計達到4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額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在過去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所有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32.47%。
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人們很多啟迪和借鑒。
第二,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
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
8、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應該行使何種職能
1.制定一系列發展旅遊業的政策。
政府政策的推行會引起社會成員對其切身利益關系的考慮,從而引發其意識和行為的改革。當這種考慮和改變形成群眾意識時,就可能影響社會發展的趨勢,體現政府的政策目的。從長遠看,旅遊業發展需要一個高水平、全方位的集目標、組織、規劃開發、促銷等要素於一體的政策支持體系,從而形成旅遊業發展的最佳環境。
2.制定旅遊總體規劃。
旅遊業是由核心旅遊業和輔助旅遊業構成的綜合性產業,其持續發展必須有賴於一個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規劃、規范、指導和調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是旅遊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旅遊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政府不僅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更重要的是應按照總體規劃的目標與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旅遊業,宏觀調控仍是政府管理旅遊業的重要職能。
3.制定旅遊市場法規、條例和規定。
對旅遊業的規制旨在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這是宏觀調控的一種根本手段。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政府旅遊部門在旅遊業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開拓者階段、規制者階段和協調者階段。我國目前正處於第二階段,即政府主管部門對旅遊業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
4.提供公共性服務,收集和發布旅遊信息。
目前旅遊市場中介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因此,旅遊產業的許多公共性服務還需要由政府來承擔,這些服務主要包括旅遊市場的宣傳與促銷、旅遊資源的規劃和開發、旅遊服務的評定與檢查、旅遊人才的培訓與考核等。
中國旅遊市場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導致經營者和旅遊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為的存在。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旅遊信息系統、強化旅遊服務供應商披露真實信息的義務等途徑來改善這種情況。
5.合理開發與保護當地的旅遊資源,走可持續發展旅遊的道路。
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兼顧旅遊經濟效益、人文效益、環保效益。因此,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各級政府應十分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發展要以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還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6.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有效地刺激市場。
政府投資旅遊市場並不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攬一切,而是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更有效地調控經濟、刺激市場。在旅遊業發展初期,政府利用較強投資促使旅遊業超常發展,能迅速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和供給能力。政府在這方面的角色表現為:一是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牽頭開發旅遊線路。二是重大項目的啟動者。政府對重大建設項目的投資可以拉動私人資本的更大投資。三是濃郁氛圍的營造者。主要是通過宣傳促銷活動刺激旅遊動機,擴大旅遊市場。此外,政府可以組織策劃一些影響力巨大的主題活動。如昆明世博會、杭州的西湖博覽會都是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成功範例。
9、如何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
全域旅遊將打破傳統旅遊的景區景點格局、打破行政地域分割、打破各項制約,拓展旅遊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局面,體現小康社會要求,統籌城鄉旅遊互動與城鄉發展,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質量,促進城鄉大市場的形成。
一般來講,旅遊開發包括三個系統,即目的地、客源和交通集散。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全域旅遊的重點是建設旅遊目的地系統,即具有宜居宜游的優良自然生態環境;安全、誠信、守法、親和的社會生態環境;完善的立體化的交通網路、設施與服務;准確、即時、多功能(咨詢、訂購、付款、退款、投訴等)的智能化旅遊信息網路;自然、文化和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適度的利用;可持續地提供觀光、度假和特種旅遊產品。
10、旅遊業發展呈現了全球化的趨勢嗎?
據報道,自「十三五」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產業,目前旅遊業發展的同時全球化趨勢明顯。
報道稱,中國是一個旅遊大國和消費大國,但是要想成為旅遊強國,還需要提升本國的供給能力,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從當前國際、國內旅遊產業的發展形勢來看,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未來旅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旅遊行業全面貫徹「515戰略」,推進旅遊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實現「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的決定性時期。
未來十年,將有更多的國際品牌加快中國布局,國內旅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旅遊產業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為此,中國旅遊企業要主動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中間的一環,從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資源掌控,爭奪國際分工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