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語言全球化的缺點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語言全球化的缺點

發布時間: 2022-06-22 02:06:54

1、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缺點

一種語言能否成為世界流行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民族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等方面。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政治等方面深遠而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世界,使得英語成為許多國家的必修外語。而英語本身的特點,也大大推動了英語的普及。

比如說英語的語法簡明,學習難度相對較小,英語的詞彙海量,有200萬之多,普適性廣,英語用法靈活,並海納外來詞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語現在充其量只能被稱為世界流行的語言,還不能被稱為世界語。

與之並存的漢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都是使用比較廣泛的語言。凡是自然語言都很難成為世界語言的。英語本身也有它的缺陷,比如太過靈活而不夠嚴謹,容易產生歧義等。聯合國的文件都要以法語備案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1)語言全球化的缺點擴展資料

自17世紀以來,現代英語在英國和美國的廣泛影響下在世界各地傳播。通過各類這些國家的印刷和電子媒體,英語已成為國際主導語言之一,在許多地區和專業的環境下的語言也有主導地位,例如科學、導航和法律。

英語是按照分布面積而言最流行的語言且母語者數量是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西班牙語。它是學習最廣泛的第二語言,是近60個主權國家的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與英語為母語的人相比,將其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人更多。它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母語,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亞被廣泛使用。它是聯合國、歐洲聯盟以及許多其他世界和區域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之一。

2、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兩者所獲得的好處與壞處都不同。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所獲得的就是規則掌控權和頂端職業設置,而壞處就是產業空心化,國內貧富差距越發明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能獲得是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的引進。

弊端就是利潤分配不均以及環保問題。


全球化的基礎

一般認為全球化與國家化是相互對立的,全球化就是等於去國家化,最後世界進入大同,所以全球化必然導致主權困境,從而引發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國家化的矛盾。

事實上全球化的基礎恰恰在於國家化,所謂全球化無非是在國家利益基礎上的一種自願平等交換,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對此就如同社會中人與人在市場基礎上自願平等交換一樣。

3、全球化的優缺點

4、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原因及影響、優點缺點

1、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

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也因此呈現融合加深的趨勢,各種族、各國家文明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得到創新和發展。

2、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了必然,各個國家都希望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地區。

3、影響: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具有悠久燦爛、獨具特色文明的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化環境下統籌好文化安全和文化開放非常重要。

4、優點: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國家間的競爭已由經濟層面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具體體現為文化模式和文化產業的競爭,發展文化產業是繁榮民族文化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5、缺點:在文化全球下,經濟實力較弱的,軟實力不強的國家、民族文化容易被吞噬。

(4)語言全球化的缺點擴展資料:

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只有認同一種文化,才會消費這種文化下面的產品,才會為這個文化下的人製造利潤。

文化又是一個特定地區一種價值觀世界觀的表現,為了減少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誤會、誤解,增加信息的流動,人們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體下的文化交流。

這樣一種趨勢造成了全球文化的傳播,我們可能只知道某個國家的一個品牌一種習慣,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地區的了解就從這個突破口開始.。

每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廣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就是大勢所趨了,誰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先機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商業戰爭的主動權.。

5、全球化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全球化的優點:

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促進和提高國際分工的發展和競爭力。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

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

全球化的缺點: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貧富差距拉大。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拓展資料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

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進本土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但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

6、英語的全球化對語言本身有什麼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語言全球化也隨之應運而生,作為「國際語言」「世界語言」「國際普通話」「一門永不褪色的語言」,英語已然成為語言全球化的惟一主角。
美國語言學家BrajKackru(1983)根據英語在當今世界的傳播及習得方式和使用差異將涉及英語的國家和地區歸為三個同心圓,最內層為核心國家,即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英語國家,它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中間圓為英語在非母語背景下進行早期發展和傳播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即英語為這些國家和地區主要語言的組成部分,是習慣語言或第二語言,譬如新加坡、印度、馬拉維等國家,人口為十三億左右。最外層圓即延伸國家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希臘和波蘭等,人口在18~20億。這些國家不認為是被淪為核心國家的殖民地,也不把英語放在任何特殊的地位,但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重視,並把英語作為外語在學校進行講授,這樣屬於擴展圈上的國家數量也在日益增加。
回首語言興衰的歷史,希臘語、拉丁語、阿拉伯語以及俄語在不同時期都曾位居榜首,然而隨著以英美為首的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英語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趨勢不可避免。這樣看來,英語作為國際交流語言的歷史也僅僅數十年,但其對世界各地的英語學習政策和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什麼是英語而非其他語言成為了世界各國都要掌握的語言呢?答案可以是一句話:「美元背後的語言是英語」。
作為源語國,英美兩國的國際地位對英語的普及不言而喻。16世紀早期英國殖民擴展讓世界認識了英語並得以廣泛傳播,19世紀初英國的工業和貿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為英語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界美國卓越的軍事實力和超強的經濟實力為英語全球化作了必要的鞏固和加強。英國和美國都是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很強勢的國家,霸權主義思想也必然隨之而產生,也就是在國際關系中以實力操縱或控制別國的慾望和行為。這些霸權行為體現於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甚至文化領域中,當然包括以英語為媒介來傳播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可以說,霸權是英語全球化的動力所在,沒有霸權就沒有英語的全球化。簡言之,英國的殖民霸權奠定了英語全球化的基礎,美國的經濟霸權和科技影響力催生了英語的語言霸權,全球化背景下,英語的語言霸權把英語全球化推向高潮。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語言全球化與英美文化國際化可謂是雙向積極作用著彼此。英國文化隨著殖民擴張而廣泛傳播,世人一度視英國文化為「先進」的,並通過學習其語言來追隨進而試圖融入這樣「先進的」文化氛圍,因此有人說英語國際化是「文化帝國主義」的突出表現。二戰後,美國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其語言文化的國際擴展如虎添翼。以美國文化背景為主的廣播、報紙、雜志、電影、廣告、流行音樂、體育、電視節目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 為英語國際化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土壤。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 英語更是以汽車文化、手機文化、網路文化、快餐文化等諸多新形式被人們所接受。世界各國在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制度安排下,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利益,紛紛自覺地選擇英語作為交流工具,這樣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在美國文化載體的攜帶下,向全球不斷擴張,在社會生活的各領域不斷滲透。英語全球化運動已經由橫向擴張過渡到橫向擴張與縱向深化相結合的狀態,繼而催生了英語的語言霸權。
英語的全球化彷彿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共同的語言便於全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放棄本民族語的使用對各國母語的留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達到一定程度,國家民族身份也將面臨著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表明,全世界共六千多種語言,但約兩千種語言使用者不足一千人,其中半數語言已不被兒童傳授。有人預計,現存的六千多種語言將會有80%到本世紀末消失,那麼這些土族或者少數民族的後代將會使用什麼語言來代替先輩的語言?或是本國的第一語言,或是在本國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有學者也曾把英語稱為「殺手語言」(killer language)「語言兇手」(language murder)。早期英語發展就使英格蘭的市井語言謀殺了愛爾蘭的凱爾特語(Celtic)。為什麼英語具有如此強大的殺傷力?一種語言的興盛總是以其他語言的衰減為代價的,因此,原因可以從英語本身和被英語「謀殺」了的語言本身兩個角度來闡釋。如今,英語正不斷地對英語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和移民社區語言以及國外的其他語言進行著強有力的滲透和兼並,有語言學家擔心到本世紀末,全球75%以上的其他地方語言將會被英語取代。因此,英語的傳播速度和這些非英語語言的消亡速度是同步的。然而,語言的消失不單純是人們失去了一種交流溝通的工具,而是用該語言記錄而尚未被翻譯成英語的歷史、政治、貿易、宗教、科學、文學等,而後人們也就失去了學習和利用這些知識的機會。中國的滿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滿清王朝遺留在世界各地的五百餘萬件冊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宗教、天文、地理和民俗等大量資料,由於滿語幾乎消失和滿語人才的匱乏,這些對人類文明的記載也終不見天日。然而,如漢語和法語等其他世界語言,在如此強勢的英語面前也只能望其項背。多數語言學者贊同語言的總體趨勢是英語,有人曾這樣概述人類語言轉換的現象和結果:不管語言變更的理由是什麼,最終的趨勢總是幾乎相同,那就是一種國家語言取代少數民族語言,而英語最終取代他們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