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凡風順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凡風順

發布時間: 2022-06-15 08:19:19

1、經濟全球化的定

含義

經濟全球化又叫世界經濟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經濟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的全球趨同化趨勢。是貨物、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更加一體化的過程。

實質

發達國際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

當今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1)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2)市場的全球化,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3)資金的全球化,國際金融迅速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
4)科技開發和應用的全球化;
5)信息傳播的全球化;
6)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

2、辨析:經濟全球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客觀歷史趨勢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說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就應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開放合作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邏輯,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現實要求,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

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在制定貿易和競爭規則方面具有更大的發言權,控制一些國際組織,所以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2)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凡風順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 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 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 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 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

3、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形成()的開放格局。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形成(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的開放格局。

形成新格版局方面權應堅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形成經貿地理新格局,繼續努力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形成以優化貿易結構、改善貿易平衡,促進貿易利益增長為目標的貿易增長新格局,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3)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凡風順擴展資料:

拓展新的空間應該促進地區合作,擴大經貿合作廣度,加強建立規則和擴大經貿合作深度,參與全球治理,促進經貿合作水平,從而構建一個全球貿易、投資、融資、生產、服務網路,形成全球資源為目標的新國際分工格局。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不僅意味著擴大開放的范圍、拓寬開放的領域、加深開放的層次,還意味著創新方式、優化布局、提升質量。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4、論述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及表現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服務提供、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等方式超越國界,形成的全球有機經濟的整體過程。

表現:跨國企業的遍布世界各地,肯德基、麥當勞進入國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方面,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時遭遇波折。

(4)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凡風順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

1、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產生活的范圍和空間不斷擴展,逐漸從家庭、地方、民族、國家、區域走向世界,地方、國家、區域之間的交流聯系日益便捷和密切,傳統的國界和時空觀念發生變化。

2、經濟全球化也是世界各國福祉的必由之路

盡管早期的經濟全球化伴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與掠奪,但是經濟全球化客觀上不僅推動了全球生產體系的興起,帶來了全球經濟繁榮、財富逐步增長和民眾生活的普遍改善,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全球性路徑。

3、經濟全球化將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一柄利弊相兼的雙刃劍,其發展歷程從來不會一帆風順,而是風險與曲折相伴而行,整體上將呈現出螺旋式上升和發展,在一些時期還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倒退。

5、為什麼說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

因為逆全球化就是封關鎖國,就好像清末時期中國的GDP世界第一,和其他殖民地國家同樣被其他西洋列強打的像狗一樣,落後就要挨打,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
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多數國家的根本利益,符合人類開放融合的歷史方向,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大潮流。
然而,經濟全球化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發展、呈螺旋式上升,在一些時期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倒退。

6、歷史問題

1 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原因
1、 世界各國經濟體制的趨同為經濟全球化發展掃清了體制上的障礙
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只有選擇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本國經濟的運轉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封閉經濟由於缺少外部資源、信息與競爭,而呈現出經濟發展的靜止狀態。計劃經濟體制則由於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對稱和激勵不足等問題,而導致資源配置與使用的低效率。所以,不管是傳統的封閉經濟,還是起源於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道路。由此而造成的各國在經濟體制上的趨同,消除了商品、生產要素、資本以及技術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流動的體制障礙,促成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2、 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作了物質基礎
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有著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就是代表當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企業的遠距離控製成本。對於一個現代企業來說,其經濟的活躍程度,表現為企業的經濟活動半徑,是與其所有權控制的成本呈負相關關系的。遠距離控製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於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的誕生,使這種成本大幅度降低,以至於從理論上來講,對於任何有能力進行全球擴張的企業,它的活動范圍都可以達到全球各地。
3、 微觀經濟主體的趨利動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基本動因
商品與要素價格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差異,被人們稱之為「區位優勢」。區位優勢的客觀存在,為企業在全球范疇內的「套利」活動提供了空間。於是,便有了對外投資、技術轉讓以及企業生產過程的分解與全球配置。在這種微觀主體世界范圍內的套利活動中,跨國公司逐漸扮演了主角。這是因為跨國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所有權優勢,使跨國公司可以憑借其獨有的知識產權、技術訣竅、管理戰略以及資金實力:一方面,利用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的生產要素,將產品銷售到價格更高的市場上進行套利;另一方面,將巨額剩餘資本轉向資本稀缺、投資回報率高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本套利。而內部化優勢,又使得跨國公司能夠將生產和銷售活動按照最有利的區位優勢配置於世界各地,並將每一個分支機構及其所聯系的企業在職能專門化的情況下,組成一個一體化的網路,通過在世界各地的生產、銷售等活動而服務於母公司的發展戰略。這樣做的結果是,國際范圍的分工與協作實際上變成了跨國公司內部的分工與協作。當跨國公司利用優勢而大舉進行全球性套利活動的時候,其客觀的效應便是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4、 世界范圍內商法體系的趨同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統一的法律制度環境。
眾所周知,主導世界的兩大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近年來,兩大法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互相融合與趨同發展;另外,隨著貿易一體化、投資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經濟組織的統一立法活動深入開展,這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造了統一的法制環境。
(二)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1、 貿易自由化
國際貿易障礙逐步消除,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國際貿易量迅速增長。國際貿易手段、商品標准以及合同樣式逐步統一和規范。WTO多邊貿易體制框架使得世界貿易進一步規范化。
2、 生產全球化
跨國公司日益成為世界經濟活動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產環節分布於不同國家,並因此使相關各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提高。
3、 資本流動國際化
跨國公司的發展、各國對外資管制的放鬆以及由投資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高速成長導致的國際游資的形成,使得資本流動性進一步加大。
4、 金融活動全球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各國相繼放鬆金融管制,推進金融自由化,放鬆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和退出本國金融市場的限制,拆除了不同金融業務的隔離牆,加快了金融業的整合。自由寬松的法律與政策環境,加上計算機、通訊和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從而形成了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連動的統一國際金融大市場。
5、 市場經濟體制全球化
當今世界除個別國家外,都在為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而努力,這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統一的經濟體制基礎。
6、 各國商法體系的國際化
如前所述,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得益於兩大法系的趨同發展。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世界各國商法體系的國際化。
2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政治倫理建設 (163)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1-15/63118.html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在縮小世界各國間的時空距離,出現了所謂「地球村」現象。2001年11月10日,中國「入世」成功,表明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不可逆轉地融進世界體系之中。無疑,在「地球村」內,我們同別國可以開門相望,不僅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也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這樣就可以更多地獲得發展的機會和活力,給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帶來巨大的好處。但是,僅僅這樣看問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策 (7)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2-17/56675.html
內容摘要: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一種潮流和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遇,同時又給發展國家帶來了挑戰。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切實採取符合本國實際的開放步驟和措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這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唯一正確的選擇。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的挑戰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新經營戰略 (111)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2-25/10478.html
1、入世承諾的時刻表為全球化帶來挑戰 經過了13年漫長而艱苦的談判,我國「入世」在即。中國「入世」談判的承諾主要是兩條,一是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二是開放市場。這些承諾具體地規定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步驟和路徑,敲定了融入世界經濟的時間表。由此形成的「倒逼」機制,將迫使中國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政策必須強制性地向國際慣例靠攏,從而從制度層次上加快了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進程。「入世」使
詳細請去網站參詳,http://www.5jx.com.cn
3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所謂經濟全球化系指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逐漸消除各種壁壘和阻礙,使其國家間的經濟關聯性和依存性不斷增強。它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結果。全球化並非一種新現象,只是自8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得到了進一步的有力推動和迅速發展,其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
首先,東西方由對抗走向對話,使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在國際關系中,經濟因素居於主導和支配地位,從而為全球經濟發展與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礎。

其次,跨國公司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戰略,大大推動了生產的跨國組合、國際貿易的繁榮及國際投資的增加,尤其是出現了南北間資金的雙向流動,這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相互連接的合作紐帶。

再次,科技革命加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推動了經濟運行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決策的自動化和透明度,縮小了經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加速了經濟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提高了各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業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最後,市場經濟體制已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並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推行的不同類型的市場經濟模式,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正在進行調整和改革,不斷加以完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轉軌國家,亦先後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一些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地促進了世界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因而使經濟全球化成為可能。

上述種種方面,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反過來又為這些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和良好的條件,形成相輔相成的互動關系。

實踐表明,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並將繼續影響21世紀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但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並非一帆風順,它所帶來的收益也沒有廣泛地擴散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成為經濟全球化最早的和主要的推動者,因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既是發展機遇,又是嚴重挑戰。概括地說,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凸現其自身優勢,發揮「後發效應」;彌補資本形成的先天不足;獲得更多的技術選擇和市場選擇的機會;借發達國家產業梯度轉移之機,加速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等等。然而,這些好處在發展中國家中也是不均衡的。新興工業經濟體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基本面較好,市場發育較為健全,並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因此受益明顯,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反之,經濟全球化對最不發達國家卻造成巨大沖擊,使其越來越「邊緣化」,難以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發達國家通過技術轉讓、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技術和產業,導致這些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日趨惡化,社會成本負擔日趨加重。此外,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加深,雖有助於約束國際沖突,加強互信與合作,但同時發展中國家容易受到各種經濟波動的影響,遭受到種種風險的沖擊。

縱觀全局,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是利大於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發表的《全球工業發展報告1996》指出:在歐洲和北美,全球化使工業發展恢復了活力,提高了許多行業承受更大競爭壓力的能力。在亞洲,全球化預示著前所未有的高速經濟增長和高度的出口競爭力時期的到來。在拉丁美洲,全球化標志著經濟發展途徑從內向型向外向型的急劇轉變。在非洲,雖然自由化進程還不如其他地區走得遠,但全球化至少為其進一步的發展定下了一個基點。可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能使國家、企業和其他經濟主體抓住新的機遇並從中獲利。經濟全球化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值得注意的是,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已超越純經濟形態,它的基本內涵已擴展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和層面,包括環境污染的全球化,移民的全球化,犯罪活動的全球化,傳染疾病的全球化,毒品買賣的全球化,等等。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必須依靠世界各國採取聯合行動,共同做出努力。

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早在1992年聯合國日致詞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時代已經到來。」然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總需要有規則去加以規范,約束參與者的行為;而規則的制定是以實力為基礎。所謂規則,總是體現不同的利益,現有「國際游戲規則」主要反映了發達國家的基本願望和利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當今的「國際游戲規則」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其規則是合理的,在現階段就可以接受,並按其規則行事;二是其規則盡管是合理的,但在經濟發展的現階段,馬上接受尚有困難,將分階段逐步接受和採納;三是其規則是不合理的,有害於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對此,不僅不能接受,而且要加以反對,通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去加以修正。發展中國家應依據對規則的判斷和選定,制定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具體行動和政策,既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潮流,又要十分注意防範和化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種種風險並提高國際競爭力,以促進世界和各國經濟共同發展和繁榮。

百分之100的正確,祝你中考 成功